《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答案优秀5篇》
以初中八年级语文作为案例,进而探讨如何正确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保障检测工作的有效性。那么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答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爱岗的小编老李给大伙儿整编的5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答案,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始终眷恋着祖国》答案 篇1
【巩固强化】
一、基础训练
1.题目略
拜 荐 眷 mièdài
募shèngēng遨 驱
2.(1)B (2)BA (3)C
3.题目略
(1)既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又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
(2)“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萌发这一念头自然而合情合理;“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证明他们回国的目的是“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一是“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二是“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三是对孩子们的教育。
4.略
二 、能力提升
1.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
2.不离题。写这些内容是用来衬托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之深切。
3.这组关联词表明了不准钱学森回国态度的坚决,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
【课外拓展】
1.对于我来说,家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不断变亿。(或者:家的概念在不停地变换着,生命在这种变换中匆匆地走着。)
2.①线索:家的概念。 ②简析:全文围绕“家的概念”按时间顺序叙事,首段和末尾两段更是直点“家的概念”字眼。
3.“玩物丧志”在这里是贬义褒用,写出了孩子的出生带给“我”的甜蜜与幸福。
4.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把家比喻成一封封信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父母的孩子对家的想念。
5.①白岩松的《家在途中》流露出强烈的家国意识,认为家伴随着人成长的一生,“小家”的荣辱与“大家”的发展紧紧相连; ②马致远的《秋思》借景物烘托抒写浓重的乡愁,表现出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悲哀; ③余光中的《乡愁》深情倾诉了人生四个阶段对亲人故土的思恋,并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必须涉及三位作者的思想情感,字数合要求,基本含义相符)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古诗四首》答案 篇2
【巩固强化】
一、基础训练
1.题目略
sāozānshùlán
liáoxùgē jiàn
2.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略
4.D A C B
5.C
二、能力提升
1.题目略
(1)所见 所闻
(2)有“笼罩”之意,它巧妙地将烟、水、月、沙融合在一起,既给人以柔和幽静之感,又隐含微微浮动流走的情态,寄寓着诗人忧愁的情感。
(3)表面写歌女,实际讽刺玩弄歌女的达官显贵,鞭挞了这些荒淫官宦不知亡国无日的罪行,反映诗人的忧患意识。(意思对即可)
2.题目略
(1)国破家亡惶恐滩 零丁洋
(2)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3.题目略
(1)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即可)
(2)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课外拓展】
(一)
1.“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干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2.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
(二)
1.为建功立业,戍守边关驰骋疆场。
2.抒发了时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感情。
(三)
1.“寒”既写出了水中汀洲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2.“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从而更加突出了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惘)之情。
(四)
1.首联描绘了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孤云飘荡的离宫景色,暗喻南宋王朝覆灭,满目疮痍,一片凄凉,诗人无所依托的残酷现实。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出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这能联想到诗人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参考答案: 篇3
1.(1)作者特别点明时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萌发这一念头自然而合情合理;“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证明他们回国的目的是“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每逢佳节倍思亲。
2.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侧面描写
始终眷恋着祖国 篇4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9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1950年8月,钱学森预购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1.说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
2.听说钱学森要回国,美国海军次长大为震惊,这说明了什么? 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课练《最后一课》答案 篇5
【巩固强化】
一、基础训练
1.题目略
gěngzhòuchéng赚
qíduósǒu挟
2.题目略
(1)喧闹 (2)视察 (3)严肃
(4)诧异 (5)懊悔 (6)责备
(7)安安静静 安静 肃静 静悄悄 平静
3.题目略
(1)比喻。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抒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2)①烘托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②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③小弗郎士的联想是他在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
二、能力提升
1.示例:课室气氛学生表现老师态度镇上来旁听的“学生” 老师的穿戴(衣着) (答对三个即可)
2.喧闹的一贯性 安静得异乎寻常
3.示例:这表明他郑重对待最后一堂法语课。
4.示例:意在渲染出反常的气氛,强调“最后一课”的非同寻常,引起学生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5.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
【课外拓展】
1.题目略
(1)军情紧急,战争的形势让上尉害怕慌张。表现了上尉对战事的担忧。
(2)上尉连续打了两个好球,元帅险些输给了上尉,这让元帅害怕慌张。表现了元帅不顾战争的胜负,一心只想赢下这局台球比赛的荒。唐与昏庸。
2.题目略
(1)士兵的作战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与司令部所在地古堡漂亮、幽雅、宁静、和平的环境的对比;
(2)士兵坚守阵地,拼命抵抗与司令部中花天酒地、高谈阔论、悠闲自在地打台球的对比;
(3)元帅赢了台球,却输了战争的对比。通过对比来反映法军司令部的腐化堕落,昏庸无能。引入思考,发人深省。
3.题目略
(1)看台球比赛的副官们在战斗激烈生死攸关的时刻,盲目跟从,阿谀奉承,是非不分,对元帅不顾战事、只顾满足自己爱好的行为起着推波助澜作用。他们自私麻木、无责任感、无爱国之心,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2)法军元帅是一个荒。唐与昏庸的统帅。在敌人疯狂进攻的时候,元帅不顾兵士的死活、国家的安危,沉溺于台球,从而导致了全军覆没。
4.题目略
(1)“一局台球”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贯穿全文,情节的发展推进,都与元帅打台球有关,是情节发展的线索。
(2)打台球是轻松的娱乐,小说以“一局台球”为题,开关却交代出战争背景,制造悬念,充分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敌人在疯狂进攻,可是元帅的心中根本不顾兵士的死活、国家的安危,一心一意打台球。以“一局台球”为题,揭示出法军元帅的昏聩无能,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使主题更加深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