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淮海战役的意义有哪些优秀4篇正文

《淮海战役的意义有哪些优秀4篇》

时间: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第二场,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战,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战役的规模、投入的兵力、两边的伤亡等一连串数字,更是它胜利的意义所决定的。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淮海战役的意义有哪些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淮海战役的地点都包括哪些地方 篇1

历史上决定国共两党势力之争的又一次重要战役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在整个淮海地区展开。淮海战役,在国民党那边被称之为“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从它的整个战略面积就不难看出它在国共两党三次大规模战略战役中的作战态势之广大。

淮海战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包括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围绕徐州这一中心,向东扩展到海州,也就是今天的连云港,向西延绵到商丘,北边到临城,今天的枣庄市下面的一个叫薛城的地方,往南边则直接抵达淮河一片的广大地区。

整个淮海地区的大范围作战,不得不带来巨大的战略牺牲和战略成就。首先,这场战役是三次国共战役中中华人民解放军牺牲数量最多的一次,其次,这也是三大战役中歼灭敌方国民党军队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最有深远的政治影响,军事影响。而且因为地形地质的广阔复杂,作战方式也是多番变化,各种战争样式十分复杂,是一次大范围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战役。

现今徐州市为了纪念伟大的淮海战役,还在市区建立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园林,其中淮海战役纪念塔就在这个园林的南边,也是现在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具体的位置在徐州市南郊凤凰山东麓,纪念塔除周一闭馆外其他时间都免费对外开放,想要去徐州旅游的同志可以在网上找到具体信息。

淮海战役的意义 篇2

在淮海战役前,国内的局势已经开始对国民党不利,而之后济南的失守、辽沈战役的失败,更是一步步地把胜利的天平往共产党方面移动。因此,淮海战役作为双方的一场决战十分关键,它的胜负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国内战争的进程。最后淮海战役的失利,也的确可以说是把国民党推下了失败的悬崖。

这一场战役中,国民党方面失去了整整五个兵团,五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甚至是国军“五大主力”中的两支,可结果都被歼灭。因此,战后国军的实力和士气都是一降到底,已无力与共军主力交战。此外,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也因为淮海战役的失败而愈演愈烈,蒋介石甚至不得不再次提出国共和谈。而国民党的人心更是完全丧失,许多人都开始撤离大陆卷铺盖逃跑。

而淮海战役对于中共而言意义非常的大,军事上实力和士气大增,可以说自此之后共军的战斗力已经在国军之上。此外,中共页通过这一仗完全解放了淮河以北,甚至控制了淮南的大部分地区,军队逼近长江,矛头直指国民党的首都南京。所以,可以说淮海战役狠狠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在战前中共预计是要五年才能打败国民党,而因为这一战至少加快了三四年。

淮海战役小推车 篇3

淮海战役的胜利,后来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这句话也一直流传至今。这是因为,只有整整543万民工的支援前线,才会有这场胜利。而民工们主要就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而他们没有卡车更没有飞机,最多的就是小推车。

淮海战役规模很大,共产党方面投入了整整60万的兵力。古人强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以及弹药才是军队的命根子,是必须得到充分保障的。对于60万的大军,光粮食每天就需要500万斤,最后总共筹集了9.6亿斤;而弹药除了部队自己携带的外,还至少需要补充300万吨。因此,民工支前是必须的。

最后,支前的民工总计有543万,其中大多是临时从战场后方动员起来的。这些民工最后把4.3亿斤粮食运送到了前线。而淮海战役的战场,包括现在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共5省,整整纵横了3000公里。而他们只是民工,他们没有运送的先进工具,所能用的只有扁担和推车,如果这两样也没有那就这能用肩膀扛。据统计,战役中共动用了扁担30万副,推车88万辆。可见民工们最主要的工具还是小推车,所以的确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除了运送粮食和装备,小推车还有一个用处,那就是转运伤员。伤员需要从战场转运到后方医院,为此准备了整整20万副担架。但是不可能一路上都这么抬着,因此有时候担架是放在小推车上拉着的。

淮海战役支前民工 篇4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共产党军队的胜利,更是广大支前民工的胜利。因为,当时支援前线的民工数量巨大,据统计高达543万人,远远超过了参战的军队的兵力数量。

这五百多万的民兵几乎都来自淮海战役战场周围的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南四个省份。其中,随军的常备民工有22万,二线的民工有130万,其他近400万都是后方临时调动的。

他们主要的任务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装备。据说为了打这场战役总共筹集了9.6亿斤的粮食,最后运送到前线的也有4.3亿斤,而这些都是民工们靠小车推靠担子挑靠肩膀扛送过去。据说当时的民工队伍里,大小车辆有88万辆,挑子30万副。此外,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护送伤员。为此,准备的担架就有20万副,他们最后转运了9.8万伤员,这些士兵的生命都是他们拯救的。

据说,战役初期,中共方面初步预算的兵力与民工的比例是1:3,可是到了第三阶段已经高达了1:9,也就是说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身后,都有九个民工在支援他。由此可见百姓们支前的积极性之高。

关于这些支前的民工,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小竹棍的故事。那是山东农民唐和恩支援时带在身边的棍子,他从家乡山东出发,之后的五个多月里他去了许多地方,包括江苏、山东、安徽三个省八十八个城乡,而他每经过一个地方都会在竹棍上刻下这里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