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范文大全 > 地球内部结构最新3篇正文

《地球内部结构最新3篇》

时间:

地球内部是分层的,地心部分仍然无法探知,在已探知的地核、地幔、地壳中已经能了解到各类元素的含量了,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地球内部结构最新3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地球的地貌划分 篇1

因为地球气候从亘古都有发生巨大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将继续演进,很难把地球气候概括。地球上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包括龙卷风、台风、洪水、干旱等。

两极地气候被两个温度相差并非很大的区域分隔开来:赤道附近宽广的热带气候和稍高纬度上的亚热带气候,降水模式在不同地区也差异巨大,降水量从一年几米到一年少于一毫米的地区都有。

地貌

海陆分布

地球总面积约为5.10072亿千米,其中约29.2%(1.4894亿千米)是陆地,其余70.8%(3.61132亿千米)是水。陆地主要在北半球,有五个大陆:欧亚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另个还有很多岛屿。大洋则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五个大洋及其附属海域。海岸线共35.6万千米。

极端海拔

陆地上最低点:死海-418米

全球最低点: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

全球最高点: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地球名称来源 篇2

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完美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

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有“大地之神”、“众神之母”的意思。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

地球内部结构 篇3

研究结果表明,地球内部可以分成好几个同心圈层。粗略地看,它大致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又称“中间层”)、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是地球外部的一层坚硬外壳。地壳由各种岩石组成,除地表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沉积岩、风化土和海水外,上部主要由花岗岩类的岩石组成,而下部则主要由玄武岩或辉长岩类的岩石组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但各地并非一样,一般大陆比海洋厚,高山比平原厚。大陆地区的地壳厚度一般为35千米,大洋地区却只有5—10千米。我国西藏地区地壳厚达60一80千米,东部平原地区则为30多千米。地壳密度在2.6~3之间;压力自上而下由1个大气压增加到1300个大气压;温度至底部增加到1000~C左右。

地幔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可分为两层。上层(即上地幔)离地面33~900千米,物质成分除硅、氧外,铁、镁显着增加,铝则退居次位。压力为50万个大气压,温度为1200~1500℃,物质状态为固态结晶质,但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下层(即下地幔)离地面900~2900千米,物质成分除硅酸盐外,金属氧化物与硫化物,特别是铁、镍显着增加,平均密度为5.6,压力为150万个大气压,温度为1500~2000~C,物质状态属非结晶状态。地幔的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83%,质量占整个地球的66%。由于高温高压的结果,地幔物质常处于熔岩状态,成为岩浆的发源地。

地核是指地幔以下到地球核心部分。地球中心压力可达350万个大气压,温度约为3000—5000~C,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地球中心的物质,已不能用我们熟悉的“固态”或“液态”的字眼来表示,它可能是一种人们还不熟悉的物质状态。这种物态的特点是在高温高压长期作用下,犹如树脂和蜡一样具有可塑性;但对于短时间的作用力来说,却比钢铁还要坚硬。但是,关于地核的物质组成,科学界尚有不同的争论,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去研究、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