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发展探究》
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的迅猛发展,各种高科技检测手段的不断涌现,为生命科学研究带来新的广度和深度。那么,转化医学如何进一步发展呢?
1转化医学的由来与现状
转化医学的早期有着成功和辉煌的过去,基础与实际紧密结合,造福了云云众生。
如早在两千年前,名医华佗就从植物麻黄中提炼出麻沸散并用于临床治疗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诸多学科交叉渗透,物理化学、生物学进入医学领域,进入实验医学时代,基础研究中的发现可以在临床实践中迅速应用。
19世纪初,青霉素、链霉素的发现,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和后来的岁月里挽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谌称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的典范。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知识大“爆炸”,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基础医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形成各自的体系并最终导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割裂。
基础与临床在各自的研究体系里并肩前进,都取得了自认是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基础与临床之间的共同语言、沟通和交流却逐步减少,似乎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基础医学成果无法服务临床,临床疑难问题得不到基础研究的佐证。
直到近十多年来,有识之士们提出了从实验室到病床的概念,人们才开始了为填平这道鸿沟的努力,即现代“转化医学”趋形【2l31。
在近代,尤其是近50年,医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卫生服务系统、医疗保障制度也相继建立并逐步完善。
进入21世纪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以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和代谢性疾病等为代表的多因素致病因素凸显,用传统单因素致病的研究方法,已不能满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危险因素评估和预防措施的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转化医学已逐渐从概念转为热门的研究模式。
据文献报道,2003—2006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投入15亿美元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该项巨额投资换来的主要成果是25000篇的研究论文,而要把这些论文成果在临床治疗得到应用还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恶性肿瘤治疗来说,虽然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进步很快,治疗手段众多,但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生存率的提高还主要依赖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近4O年来,美国动用2o00多亿美元(全世界数字更魇大)的科研经费和大量的人力用于恶性肿瘤的研究,结果可想而知。
“收获”的也只是与肿瘤相关的156万篇研究论文。
在恶性肿瘤研究上人们几乎迷失了方向。
后来有学者认为对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通过零打碎敲的研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治愈人类重大疾病。
必须通过破译基因组后才能实现。
经过全球科学家大协作,2003年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
但是,测序完成后,人们期望了解自身奥密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收效甚微,而只是在了解人类自身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目前,人们都认为放置血管内支架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最好方法。
我国心脏支架使用量连续3年每年增加6万。
但心血管病的病死率仍逐年上升。
有统计资料显示,冠脉支架和/或搭桥手术,对病死率下降的贡献率仅占3%~5%。
列举上述现象不难看出,生物体是一个复杂体。
过去的若干年,明显存在着基础医学科学研究与临床实际严重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