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汽修系毕业论文优秀3篇正文

《汽修系毕业论文优秀3篇》

时间: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需要怎么写呢?我想大家应该都很头疼!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汽修系毕业论文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汽修系毕业论文 篇1

关键词:教学车间;教学环境;教学评价;职业岗位

中D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60-04

一、概述

近年来,中职学校在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学做了许多改革性的实践和研究,力图提升其教学质量,培养出大批创新型人才。但效果不明显,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主要问题是对学生在汽车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就业创业能力方面培养不够,对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不准确,在校内没有建立有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的就业创业学习平台。不能向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岗位工作环境,也无法满足学生感受职业氛围及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专业领域课程不符合技能人才标准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课程内容选取和组织不能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或模拟项目)为依据整合、序化等等。因此,学生毕业后,仍然难以适应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

二、“教学车间”建设思路

1.教学车间的构成。“教学车间”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见图1):是根据专业建设总任务要求,围绕专业定位目标,探索和深化“教学车间”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专业建设高仿真汽车维修企业汽车机修工等6个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环境,在校内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车间”,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指向和职业能力要求(企业岗位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工作内容等)的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课件和教材等),形成校内6个职业岗位的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学习平台,并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使教学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同,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

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具有双重身份,在教室学习时为学生,进入实训室时身份转变为员工,参与具有社会性的服务生产活动及工作,能够在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间互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了与学校学习或实训过程不同的社会性体验,从而促进了学习过程的进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这一点正是建立学习的关键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2.教学车间的基本模式及特点。“教学车间”采用学徒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教学环境具有学校与车间一体的特点,能够培养具有职业综合能力的学生,特别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1)学徒制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即徒弟,教师即师傅。教学的组织形势采用学徒制、班组式,学生即徒弟,教师即师傅。师徒式教学过程通过口头传述、激发想象、探讨问题、技术示范、纠错指导等现实环节进行积极的意义构建。师资力量方面,除学校双师型的教师外,还有企业的专家,两者共同在具有与企业相同的情境环境的“教学车间”完成教学过程。

(2)基工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学习即完成真实的生产或服务。汽车类的学习过程即基于汽车类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或项目同时通过在“教学车间”内实施,最后结果落实在实实在在的汽车维修产品上,使汽车类维修方案的可行性、操作的正确性得以证实,学生逐步理解整个专业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习成为任务或项目中有的知识可能超出原有学科课程次序、突破相应的课程界限。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并实现自学能力的训练。

(3)具有实践性、社会性的真实的车间教学环境――教室即车间。通过真实性、实践性的车间的创建,学校教室即生厂车间。真实的车间具有对外生产的功能,也具有学生学习的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活跃着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也是徒弟和师傅;同时体现着双重过程,生产和教学过程,既出人才又出产品。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基于物理的环境,心理的暗示及人员的互动过程产生的。

(4)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工学结合”在校内孵化器。学校实训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技术,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采用“工学结合”及“教学车间”,通过现场教学和现场管理来实现。

(5)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合格素质的员工的特色――员工素养在学生学习中内化。通过引进企业文化的“软件”环境,引进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精髓,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即是员工,员工也是学徒,学生身份决定学习态度。在思想意识上会以学习和提升技能、知识为出发点,而员工身份决定了工作态度,表现为认同企业规章制度,自觉服从管理,协调团队合作和寻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提升产品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基础。

三、“教学车间”模式实施方案

教学车间在运行过程中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标准进行改革,将企业引入学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教学、共同建设实训室,将开放性的生产与封闭式的课堂的整合,在互动及教情感体验的引导及素质的养成、车间管理制度与学校制度的整合,形成一种崭新的制度,大大地提高专业内涵建设。

1.构建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中确定的汽车机修工等5个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中的活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后转化为学习领域,形成12门专业模块课程,201个学习单元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块课程体系。并完成汽车专业模块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相关课程标准和专业课表的制定。①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行业、企业调研结果,分析汽车机修、汽车电工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特点,提取所需知识和技能,将其直接转化为专业核心课程共12门。其中的7门为《汽车基本技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I》《汽车二级维护》等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汽车机修、汽车电工岗位的核心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②专业拓展课程:在搭建课程体系框架的同时,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对汽车销售员、汽车零配件管理、维修业务接待员、汽车美容与装潢工和汽车快修作为专业的补充方向。分析这些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特点,提取所需知识和技能,将其直接转化为拓展领域课程共7门。其中5门为《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快修技术》、《汽车商务》、《汽车整车检测技术》、《汽车定损理赔》等拓展领域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拓展岗位的核心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另外,结合专业方法能力培养,开设2门为《汽车专业资料检索》、《CAD辅助制图》2门课程。每门专业模块课程对应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包含若干个岗位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项目,和若干个岗位专项任务转换为课程项目单元等,形成一个岗位工作任务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每门专业模块课程配置教材《××课程一体化实训教程》和《××课程一体化实训手册》两册配合使用。③丰富公共基础课程内容:按照教育部规定,完成文化课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特点,在英语课程中增加汽车专业工程英语课程内容,体育课融入体能训练与吃苦耐劳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增加办公自动化课程内容等。

2.课程结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顶岗生产实习课程等构成。

(1)教学组织与实施。①课程安排:依据基于教学车间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模块课程前置,按照课程间并列和递进的关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课程的排序。专业模块课程以周(26课时)为课时单位,每个学期安排至少3门专业模块课程。

第一学期的汽车专业一体化模块课程汽车基础课程、汽车基本技能课程和汽车美容与装饰课程3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概念、标准化和开始建立职业习惯。第二、三、四学期的汽车专业技术领域和扩展课程11门。目的是让学生对各岗位工作系统综合性任务和复杂设备建立整体认识,能够选择工艺、工具进行质量控制、解决问题,养成反思性认同感,并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使学生形成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职业责任感。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和理论性强的机械基础、机械识图等专业基础学科课程以课时为单位,每个学期安排4~5门课程。充分利用各个教学车间,安排学生到教学车间进行与专业课程安排相对应的阶段技能等级考证培训,如第二学期安排汽车美容与装饰工考证培训,第四学期安排汽车中级维修工、汽车中级维修电工、汽车销售员、汽车业务接待员等考证培训。安排第5~6学期,顶岗实习课程。②教学组织:专业课程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职业岗位总任务的完整工作任务活动领域为依据、序化教学内容的等教学化处理后,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师生双方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犹如上岗工作的教学方法来完成课程中的每项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三个层次目标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任务,教学中尽量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采用文字、图片、仿真技术、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保障。(1)教学团队保障。教学实施工作中的师资主要包括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聘用企业工作人员)两部分,具体要求如下表。(2)实践教学条件保障。①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教学车间”实训基地按照教育部对示范专业实训基地标准的要求和南宁市汽车维修企业标准,并由校企合作共同设计、施工和设备采购等。建成“教学车间”实训基地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人实训,能满足汽车机修工、汽车整车销售员、汽车零配件管理、维修业务接待、汽车美容与装潢和汽车快修等6个职业岗位的实训项目要求。②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条件和要求:积极和与关部门联系,努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平台。逐步建设完善8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用于满足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实习、顶岗锻炼、毕业实习等工学交替项目内容的实施,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安排学生开展专业课程进行工学结合形式的教学,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及顶岗实习等各项工作,全面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③实训环境建设标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环境要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场地的供电、照明、尾排与通风、消防、工具配备等要满足专业核心课程的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设备的台套数和工具数量应满足实训分组不大于5人/组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该配备多媒体、黑板、桌椅等教学设备,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应配备维修资料、维修手册、电脑、网络等,有利于让学生养成独立学习和工作习惯。④实训环境的管理:安排具有企业真实管理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对实训室进行建设和管理;形成与课程配套的实训指导手册,明确指出实训的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合理安排实训项目,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建立健全实训室的申请、使用、检查、评估等管理制度,注重节约成本,减少大量实习给实验实训设备带来的损失。

四、“教学车间”模式评价方案

依据学校相关要求及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教学检查与反馈,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管理制度:以教育教学效果为依据,建立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教学工作综合考评等质量管理制度,学生学习质量考评制度包括考试、考查、考证等方面,用人单位等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综合评价、学校对毕业生跟踪反馈等为主的教学效益评价与反馈制度。

2.教学检查:根据授课准备工作检查考评标准,主要以教自查、互查、向学生征询意见。检查授课进度计划和教案。授课进度计划检查包括基本格式、教学任务、教学环节、符合课程标准、教学执行情况等。教案检查教案完整度、符合授课计划、反映授课基本内容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方法可行性。

3.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根据授课质量考评标准和教学效果与实施终结性评价情况考评标准,对任课教师教学理念与课程内容的结合、课堂的组织、实施教学目标的考核与评价和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开展由教师、学生开展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及时了解掌握教学一线情况。

4.专业职业能力教学质量评价:专业课程授课质量根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专业课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是对课程中每个项目单元(岗位专项任务)进行学习领域和技能考核评价,考核形式分为专业理论知识研究题、实践操作、项目技能考核和素素质培养等,侧重于项目技能考核。最后通过综合成绩统计表统计见成绩,完成该课程(岗位总工作任务)的终结性评价。

5.学生学业评价:根据各科目特点及学生学习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专业课以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实现全程质量控制,最后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

6.社会、行业评价:每次阶段实习要请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专业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调研、社会需求调研、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取证情况、学生社会获奖情况等调查,根据调查情况了解社会、行业对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学生质量的评价,为更好地提高办学质量奠定基础。

结束语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教学车间的建设思路、教学车间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模式,我校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生在学校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既是学生同时也是工人,学生由原来被迫学习改变到要学习,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及职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于职业能力发生了质的转变,所以在就业时企业争着到我们学校来要实习生,维修企业的档次也由原来的中低档品牌4S点向高档品牌转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的角色也由单一的教师向教师兼师傅这个角色转变,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在教学中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汽车维修论文 篇2

关键词:汽车维修;教学工作;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87-01

随着汽车技术及国民经济的发产,国内汽车维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给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与职业院校的教师既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机遇是汽车保有量的增长给从业人员的就业提供了平台,挑战是汽车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使汽车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车身网络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身控制系统BCM、汽车传感技术、电控柴油共轨发动机的应用、电控方向助力EPD、汽车防盗和智能钥匙系统、汽车无级变速器CTV、ABS/ESR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CCS巡航控制系统等的应用。要突出汽车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教师的能力与实训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

1.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模式分为四大模块

(1)基础文化课。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物理、英语等

(2)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主要有: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修理与检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工识图等课程供选择

(3)专业技能实训课。课程主要有:发动机拆装与维修实习、底盘拆装与维修实习、电控发动机故障模拟实习、自动变速器故障模拟实习、整车电器电控系统故障模拟实习、自动空调故障模拟与维修实习、检测诊断仪器的使用、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很多职业学校为了使在校生能够提前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及提前推荐到用人单位,在校时间普遍不超过两年,通常在校时间只有一年半,第一学期基本上都是以学文化课或公共课为主,第二学期主要学习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以在校实习为主,第四学期开始推荐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1.2 专业课教师严重缺乏。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特别是既具备丰富的理论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严重不足,而聘请的大学毕业生或企业的技术骨干作为职业学校的专职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或理论经验,但很少具备双师形的特点,这些人员对职业教育的理念比较单薄,而且专业的知识较单一,懂理论教学的教师无实践动手能力,有动手能力的教师不一定具备理论讲解能力。

1.3 教学方法陈旧。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在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的经历,导致教学主要以灌输知识为主(填鸭式教育),片面强调知识传承以及应试技能的训练,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边理论边实践的教学模式。特别是一些民办职校师资力量及实训设备远远达不到现在汽车实训的要求,很多设备严重短缺或陈旧,关键问题还是资金的问题。

1.4 实习脱离实际。汽车类专业课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习课,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实习环节基本脱离汽车维修行业的生产实际,往往职业学校所配备的实习车型或总成件都是一些报废车及拆旧件,其结构及技术与现在车型有着很大的落差,学生看是能文能武,但到了汽车维修企业真正面对现有车辆维修时感觉束手无策,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到了企业后,还须有一个很长的适应期。

1.5 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素质普遍较差。目前职业学校的生源从"考而优则录"变化到"零门槛"录取有些学生没有读完初中便进入了职校,学校的专业理论课对于他们来讲如同听天书,其结果是课堂教学变成了只给少数人讲,不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开展,显然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师、大部分学生及家长的期望值。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基础文化簿弱,如果一味追求片面高深的原理,学生学习起来则会困难、厌学。作为专业教师要把教材内容概括、简化、突出一些重点、实用内容来讲,这样才能把实用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决不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了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到实际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什么都不会干。

2.汽车维修行业及从业人员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1 汽车结构的变化引起维修业的变革。目前,汽车维修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于现在汽车在各个领域都运用了电子技术,采用了微机控制、甚至都运用了车载、车身局域网控制。在每个电控系统中都应用了相应的传感器,而ECU则根据传感器所采集的各种信号对相关的执行元件进行精确控制,使整个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环保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某个电控系统出现故障征兆时往往会有报警装置发出警告,比如各种故障警告灯点亮或声响提示,以告之驾驶员此系统出了故障,尽快需要检修。而现有的汽车电控系统维修人员仅凭经验法是无法对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的,因为再有经验的维修技师用手也无法摸出电控系统传感器线路上的电压、电阻、电流、频率等,也就意味着现在汽车的故障诊断离不开现有诊断检测设备,对于牵涉到电控系统的故障必须通过检测诊断设备对故障加以检测,才能得出故障的具体范围,根据检测诊断具体数据、波形或故障代码加以分析判断,最终找到故障点,将其修复或予以更换。

因车辆结构的变化,现在车辆的修理没有太多的零部件可以修理,都是以更换为主,修理为辅,另外,汽车配件供应商在配件供应时只提供各零部件的总成件不提供散件,故导致现在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技能功底比较簿弱,尤其现在的年轻维修技师。

2.2 汽车维修行业发展前景及从业人员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近十年来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相继开设了各大汽车品牌4S店,在众多高端品牌4S店都要求售后维修从业人员必须做到机电一体化作业,也就是说,维修人员既要懂得电控系统的构造与原理又要懂得机械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因为现在汽车技术的应用,普遍采用了机、电、液、气混合的原理,对于初学者来说觉得难度可能比较大,尤其电控系统及其电路更难理解与接受。

2.3 汽修从业人员工种的划分及职业技能的界定与职能的倡导。自电喷车没有完全普及之前,汽车维修行业把汽车维修工种划分为四个工种,分别为:汽车修理工、汽车电工、汽车钣金工、汽车喷涂工;其等级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而目前,汽车售后维修从业人员统称为技师或维修技师。

在目前的汽车维修作业过程中,提倡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的原则;同时,在本世纪初期,国内很多维修知名专家就提倡汽车医生、护士的主导地位,汽车医生负责汽车故障及疑难杂征的检查与诊断,而汽车护士的职责则是对车辆进行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比如更换机油、刹车片、正时皮带等。

3.汽车维修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

3.1 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改进。专业理论课,尤其汽车专业理论课书本上的每个章节都附有很大篇幅的理论与插图,如果将众多篇幅的文字加以简化、整理并附上彩图全部做成课件的形式,用多媒体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相信会比老师站在讲台一味地照本宣科的效果要好。

3.2 教材的搭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满足生产一线的高素质、高科技、高技能综合性人才,为适应市场的变化,突出技工学校的办学特色,汽修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能够适应汽车服务业的需求,故给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会带来一定的难度,建议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教材要把{汽车电工识图}课程纳入教材之内,只有对技工院校的课程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实用的技术性人才。现在汽车故障的诊断由过去的人工凭经验法诊断逐步被检测诊断仪器所取代。因此,汽修专业课程教材内容应尽可能围绕新车型及新型汽车检测诊断设备为主导。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范文 篇3

关键词:一体化模块教学 汽车维修 教学改革

汽车工业目前在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其发展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要求毕业生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在理论与实践异步的传统教学模式教育下的毕业生必然适应不了新时代的要求。

一、汽修专业教学模式的提出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了1亿辆。汽车维修专业是一个市场需求巨大的专业,要使技工院校毕业的汽修人员能快速地适应企业,笔者觉得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学方式方法占主导作用,下面笔者就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目前很多技工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使用的仍是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的甚至是高校教学模式的翻版。毕竟技校层次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过分强调理论性、系统性,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听懂,相反会觉得反感,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结果是技工院校的教学陷入了一个学生怕学厌学、教师怕教厌教的恶性循环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主要是教师上课的方式太枯燥了,本来绝大多数职校生都有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思维惰性大,加上这样枯燥的教学模式,就不难想象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是当前技工院校课堂教学的较好模式。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是异步进行的,沿袭的方法往往是先理论后实践,即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差,实践时学生往往已经把上节课的理论知识忘得差不多了,这样实训效果就大打折扣。这里所讲的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模块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的。实训车间即是课堂,课堂即是实训车间,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替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即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学。

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的几个模块

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职业教育方针为指导,在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同时进行教学模块的划分,可以更系统地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汽修专业课程教学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汽车基础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包括的课程有汽车概论、汽车文化,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维修英语、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汽车的认知拆装实训。

2.汽车必修模块

本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模块、汽车底盘模块、电气设备模块、汽车空调技术模块、汽车故障检测模块和汽车拆装技能训练模块。每一个模块又分为几个具体的课题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如在底盘模块中分四大系统的课题,每个课题按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和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分课题。在教学中,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以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

3.汽车选修模块

本模块可以开设的课程有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车身修复技术、汽车涂装技术、汽车保险与评估、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本模块作为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课,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其了解现代汽车市场的动向,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增加学生的就业资本。

除此之外,汽车考证训练也是技工院校必须开展的模块,我们学生毕业后是直接进入企业的,一个汽车维修等级证书是学生就业时的一个很好的敲门砖。

总之,技工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模式必须创新,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及扎实的实操动手能力。只有转变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里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徐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职业技术教育,2001.6.

[3]徐继存,徐文彬。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4]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张志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探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