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养成教育论文(精选9篇)正文

《养成教育论文(精选9篇)》

时间: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养成教育论文(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成教育论文 篇1

我国幼儿养成教育不仅仅涉及了家庭、学校对于幼儿的教育,还有社会对于幼儿的教育,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养成教育的时候有必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良好实施。首先,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以及性格养成和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幼儿就像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如何绘画,就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图画,因此,我们应该在这幅图画上绘画出最美好的线条,从而促进幼儿的良好习惯等的养成,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其次,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拥有着更多的天性,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内心是善良而又空洞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幼儿的心灵中种上美好的愿望,这有助于幼儿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有助于幼儿在将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最后,在当今时代,大多数的幼儿是独生子女,或者有很多的幼儿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不论是独生子女也好,还是隔代教育也好,现在的幼儿承受了太多的溺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就剥夺了幼儿生长中的一些权利,使得幼儿的性格等方面出现缺陷,因此,在当今时代,我们要想幼儿能够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幼儿养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国幼儿养成教育实践策略

我国幼儿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幼儿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家长以及教师等都应该为幼儿做好榜样,同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等还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宏观以及微观环境,促进养成教育实践的顺利展开,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家长以及教师做好榜样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些行为等都会影响到幼儿,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我们知道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他们非常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肢体动作等方面,要为幼儿做好榜样,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在幼儿阶段,幼儿的生长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家庭与学校,尤其是在当今时代,由于父母的工作等原因,家长往往将幼儿早早地送到幼儿学校,因此,在学校中教师就充当了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学校中也要为幼儿做好榜样,这样幼儿才能够从教师身上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养成。例如,在家庭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每天都要跟幼儿道早安,送自己的孩子出门,跟教师问好;然后在学校中教师要迎接幼儿的到来,然后跟幼儿问早安,道好,跟家长问好等,这样幼儿就会模仿家长以及教师的行为,跟家长以及教师问好,然后跟自己的同学问好,等这样有助于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并且也有助于促进幼儿融入学生的集体中,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顺利展开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环境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社会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家庭以及学校也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将这种环境融合进幼儿的生活,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在这部电影中楚门生活在一个虚无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他经历着他自以为的全部真实,因此,他的性格以及行为我们都可以看到,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虽然我们没有进行人为的干)○(预,但是在环境的影响下,楚门仍然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养成我们期待的性格。可见环境对于我们的行为以及性格甚至是环境的影响何其大,因此,构建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顺利展开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幼儿生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此,家庭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等之间要和睦相处,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然后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以平等的、民主的方式进行交流以及对于某一件家庭事情进行商议,这样家庭民主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提升幼儿的安全感,以及责任感,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其次,学校是幼儿生活的第二重要环境,在学校中教师等要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想法,并且自由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等意识的养成,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另外,学校中教师也要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判断从而进行班长等班干部的竞选以及选择,这样可以养成幼儿的责任感等,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最后,社会对于幼儿的影响虽然不如家庭以及学校等重要,但是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社会上我们也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我们在公交车上,要宣传给老人、孕妇等让座,让幼儿在切实的实践中增强社会的责任感以及通过实践提升幼儿的自信,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我国幼儿养成教育对于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幼儿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从而促进幼儿在以后的成长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并且促进幼儿各种能力以及习惯的培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当今时代,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幼儿养成教育受到了社会家长等的广泛关注。

养成教育论文 篇2

幼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意识和规范的形成会很大程度受榜样和向导的影响,对于幼儿来说,模仿与学习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教师和家长。因此,幼师一定要时时注意以身作则,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一方面,幼师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要留意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这些都会被幼儿敏锐地捕捉到,并且成为模仿的对象。幼师如果能够给幼儿形成非常好的行为榜样,这其实就是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向导,可以让幼儿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另一方面,幼师要时常关注幼儿的言行,留意幼儿间交流相处的模式。幼儿之间经常会发生摩擦碰撞,一旦看到不好的势头,幼师要及时介入制止,以合适的引导方式来规范幼儿的行为,这会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幼师要时时留意自己的行为,尤其是自己面对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会带给幼儿非常直接的影响,成为幼儿效仿的对象。例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幼儿,就应当蹲下去真诚的向幼儿道声“对不起”;在打扰幼儿时,就应当悄声地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们在需要帮助时,则应当对幼儿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当我们真正走入幼儿的世界,溶入他们的心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不仅可以很大程度拉近和幼儿间的距离,也能够透过自己的行为方式带个幼儿非常直接的引导与影响,能够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模仿这些好的行为,这些都是幼儿文明礼貌养成教育极为有效的渗透模式。

贯彻与落实礼仪教育

养成教育论文 篇3

一、从生活习惯入手,实现“养成教育”

生活习惯包括的类别多种多样,几乎囊括了关于衣食住行的一切细节。例如,仪表仪容、各种场合的语言行为,对某一件事的惯性做法,等等。但最为重要的是对时间的安排掌控习惯,这一点是决定学生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一个能有效掌控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学生,其在知识结构方面也是更胜一筹的。所以教师要重点针对时间进行养成教育,也可称“惜时教育”。例如,教师可督促学生制作作息时间表,由于每天的学习量都有所变化,所以,作息时间表要在早自习的时候根据课程表拟定,并将其贴在课桌上最明显的地方。班主任可在自习时抽查检验时间的利用效果。另外,班主任还可以督促学生进行睡前总结,写下今天的收获。为了表现教师的认真程度,使学生克服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问题,班主任还要拟定《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此达到养成教育的持久性。当然,每个学生都具有特殊性,在实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针对学生各自的认知特点,进行合理的评价,一定要以尊重、信任为准则,采用自然、生动、合理的方式,以鼓励为主,正面表扬,使其获得自信。为了对养成教育做总结,班主任可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上以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形式分享自己对时间的看法,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时间的看法。

二、从班级纪律卫生入手,实现“养成教育”

《荀子•劝学》中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诗意向我们传递环境对一个人造成的影响,好的环境,人自然向好的方向发展;坏的环境,人必然也会趋于坏的方向。虽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环境影响人的成长,但它并不排斥意志的自由表现”,但是对于意志力尚不强的初中生来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班主任要从班级的纪律卫生入手,实现“养成教育”,有效管理班级。在班级纪律方面,教师可以选拨好的班干部,并将其看作是班集体的核心,掌管班级的纪律建设。但仅仅设置一个班级干部仍不能很好地改善班级纪律,教师需要联合整个班级学生的力量进行班级安静环境的维护。在这里,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小组,组长由各个班干部担任,其他组员配合管理,每天都由不同的小组进行班级纪律管理,这样一来,班级纪律的维护人人有责,每个学生都能自觉保持课堂的安静。在班级卫生方面,班主任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可以说,这是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的秘诀,学生以班主任的行为为准则,并身体力行。这正是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一次,比用语言以班主任的口吻讲百遍更为有效。例如,当教师走进班级,发现学生有几处没有打扫彻底,这时候教师不要责备,可以不动声色地拿起扫除工具将不干净的地方扫彻底。如果学生忘记打扫讲台,教师可一声不响地收拾整齐,学生看在眼里,会记在心中,下次会记得认真检查,认真打扫。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并将严格要求自己的信号传递给学生,一来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二来也是很好的养成教育方式。

三、从学习习惯入手,实现“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论文 篇4

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从整体出发,从细节入手,为师生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几年来我们对校园文化做了两次调整,整个校园文化都是以“中华经典和中华国粹”为主题。力求创造一个书香浓郁的育人环境,以经典的智慧,启迪学生心智;以古老的故事,陶冶学生情操;以中华的经典,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楼道内以班为单位布置展板展示师生作品,配以中外名著简介,《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配图文字。教师的书法作品更起到了点睛的作用,流动书架更增添了浓郁书香。同时,学校还利用星星雨校刊、手抄报、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板报等形式,进行文明礼仪知识宣传,营造文明礼仪的校园氛围。

二、创造特色校园环境

为了把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积极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变原有的封闭式绿化小区为花园式开放小区,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个性化的校园警示语让无声的环境给人温馨提示。由少先队发起成立班级“红领巾监督岗”,每名监督员负责一个小组的品行督查工作,其任务是:对本班学生在一天中的举止言行进行督查记载。以此监督学生的行为习惯。另外,各班级还积极开展每天捡一次垃圾,主动扫一次地,见面互相问好,放学时说一声再见,每天反省一下自己的不雅举止等活动。通过我们的努力,以前常见的乱丢乱扔、打架骂人的现象没有了,主动拾捡垃圾、乐于助人的现象多了。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从细节入手,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除此之外,将美德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开展献爱心社会实践及孝敬父母做家务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学会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使人与人之间少些埋怨,多些宽容,少些仇恨,多些友善,体会到被别人爱和爱别人的快乐。开展“爱心捐赠”、“爱心直通车”活动,教育学生永远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良的心。

三、活动育人润物无声

1.开展创建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学校制订了读书计划,开设了阅读指导课,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古诗文等国学经典,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通过读书懂得基本伦理和处事原则,学会文明礼仪,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了更好地落实此项活动,学校还为各班级配备了图书柜,并确保班级诵读时间。各年级课前诵读学校规定的篇目,午休课间自读喜欢的书籍,班级还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汇报会和书写读书心得体会等活动。

2.开展礼仪之星系列评比活动

良好的举止源自日常行为规范。为了让学校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学校少大队开展星级学生评比,每周每中队评出“礼仪之星”、“环保小卫士”、“劳动之星”、“守纪之星”,每月评出“星级班级”。通过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

3.成立兴趣活动小组定期举办活动节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倡导“兴趣广泛,情趣高雅”,学校成立兴趣活动小组,开设“诵读”、“趣味体育活动”、“科技制作”、“合唱”、“舞蹈”、“书法”等兴趣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校园节日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和师生风貌得到熏陶和影响,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开展我是“冠军”系列挑战赛

我们通过古诗词背诵比赛、汉字听写比赛、中高年数学口算比赛、校园之星歌曲大赛、中高年英语口语比赛、体育之星系列赛等评出校内冠军。通过校园广播站向全校师生宣传各项赛事的成绩,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

四、科学评价,团结互助

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当放大,让其体验到荣誉感,从而获得自身激励。同时采取班级内部小组“捆绑式评价”[2],哪个小组组长表现好,组员进步最大,这个小组的评分就高。同时融入了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小组之间的PK赛,决定优胜小组的评选,这种“捆绑式评价”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小组“捆绑式”评价还让学习差的学生有了明显进步,他们在组员的帮助与鼓励中产生了自信,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捆绑式”评价的过程中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做人。我们通过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起到了很大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养成教育论文 篇5

中职生养成教育的特点表现在:①复杂性。学生来源状况各异,家庭背景不同,初中阶段接受养成教育的程度亦有差异,决定着中职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②敏感性。中职生刚脱离义务教育阶段,从接受普通教育到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他们有一种脱缰自由的感觉,而此时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敏感性、紧迫性相当突出。③艰巨性。中职学校生源不足,新生品德良莠不齐,学习动机各样,在校学习时间(含专业实习)只有三年,欲使养成教育达到良好状况,其难度很大。

二、经济发达地区中职生日常行为特点及分析

(1)学习方面。有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专一,自信心缺乏,到校读书是因为父(母)命难违,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没有兴趣。其行为表现为无原因的缺课、逃课,玩手机游戏,用耳机听歌,打瞌睡;课后不完成作业,晚自习不到场、玩电脑游戏或出校门游玩。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及家庭的原因。社会上用人制度的缺陷,使有的中职生看不到就业前途的曙光。同时,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沿海)的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家庭殷实富足,有的是将孩子送进学校来长身体的,对知识本领的掌握没有高的要求,只要学校管好不出事就行了。学生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初中时期没有打好基础,文化底子薄,上课听不懂,巴不得尽快离开课堂。(2)生活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个别学生的不良嗜好和不良行为较多。这些不良行为的产生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一些社会浊流的感染和家庭、学校的管教放松。有的家长和学校看中的是考试成绩,对生活上的不良表现熟视无睹,放松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3)理想信仰方面。部分学生心无大志,缺乏理想追求,不设计自己的未来,也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往往把眼光盯在周围人身上,追求新潮成了一种自觉行动。如出现一批批“追星族”“低头族”,有时也有早恋现象,还有的放纵自我,家庭责任感缺失,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的缺失与中职生处于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有关,他们有的缺乏高层次的知识教育,社会生活经历、阅历尚浅,过早地面临就业压力。在诸多的矛盾和困惑面前,人生前景迷茫,他们感觉到毕业后就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4)法纪意识方面。有的学生对社会上不良道德影响抵制力差,法纪观念淡薄,公民道德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感缺乏。在校规校纪方面,随意性强,小则乱折花木,大则破坏门窗玻璃,损坏水电设备。在国家法纪方面,个别学生不学法、不懂法,触犯了法律自己仍不知道,犯了小错不知道,犯了大错才后悔。

三、中职生的养成教育方法

(1)日常学习、生活规范化,让有序的生活成为习惯。在我国过去的传统文化教育中,《三字经》《弟子规》等是少年儿童养成教育的规范性内容,详细而具体,对青少年儿童言行起到了规范作用。如今的《中职生守则》《文明课室规定》《文明宿舍规则》《学校水电使用管理条例》等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制度,也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把遵纪守纪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为一种习惯,然后坚持下去,逐步学会自律、自立、自强。入学教育和军训,也是中职生进校后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时机。(2)引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集体荣誉感。举办各种形式的班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之间良好人际关系,在情感交流中,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依赖感,祛除孤独感和挫折感,用以预防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集体活动有班内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等多种类型,每次活动让学生轮流主持,特别是要注重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发挥他们的作用,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他们的心境,祛除自卑、孤僻、抑郁的心理疾患。(3)举办系列养成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新生入学那天起,学校就要拟定出整套养成教育方案,从思想教育、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才教育、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部署,分阶段、多步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团委、学生会发动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如开展成年人宣誓仪式,开展艺术节、科技节、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科技活动、知识竞赛、广告服装设计等,寓教于乐,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得到身心素质的提升。(4)改善办学环境,创建良好的校园育人条件,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学校要重视校内环境建设,一个美丽温馨的校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审美意识,也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为了使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可以制定一套学生日常表现记录、评比制度,以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织实施,全面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的各项工作。(5)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育人活动,建立全员育人制度。教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做学生的楷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职员工必须先做到,教师上好每堂课,批改好每次作业,关心每个同学的学习和进步;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员、生活指导老师熟悉每个学生、爱护每个学生,与每个学生都建立起感情,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父母般的家庭温暖,生活得到依靠,情感得到寄托,愉快地接受教育,快乐地成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行为,最终才能变成自觉行为。

四、经济发达地区中职生养成教育途径创新探讨

(1)运用心理发展规律,调整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岁~18岁,正值青年初期,正处在品行由形成期向定型期转变的过渡时期。他们在初中就读时迫于升学压力,重视知识的掌握,轻视品格的形成,进入中职校后人格品质显得先天不足,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风、班风会迅速恶化。故加强思想管理,加强养成教育刻不容缓。我们除了沿用传统方法外,还需从心理学、认知结构上创新思路,改变策略,迎接生源的变化带来的新的挑战。首先,把理想教育、意志锻炼与前途设计等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奋斗观。让“爱拼才能赢”歌词焕发出号召力,将“天上不会掉馅饼”,“坐吃山空”“富不过三代”等俗语挂在嘴边,让学生理解熟知。其次,可把每年秋季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宣读《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各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使学生明白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2)构建“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确保养成教育的落实。经济发达地区的父母,有的忙于营生赚钱,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供给丰富的物资金钱,却无暇顾及身心成长与健康。但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现代人亦是社会之人,合格的社会栋梁之材单靠学校的封闭教育已经显然乏力,父母仍然是孩子人生道路的引领者,父母之言对于孩子仍然是肺腑之言、金玉之言,失去父母的管教显然是不行的。新生入学时可由班主任牵头召开家长座谈会,共商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共同建立起班级信息网络平台,班主任、学生管理员及时将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信息在平台上,家长通过网络“钥匙”进入平台有效监控其孩子的生活、学习表现状况,发现问题后双方及时沟通,与学校(班主任、学生管理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3)设立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动力定型。这不仅需要教育、引导和管理,更需要评价和激励,使学生的行为在评价激励中定型、升华。如根据《德育大纲》《中职生行为规范》,实行个人品德操行评定,建立学生自律登记卡,建立激励示范机制,定期评选“文明示范班“”文明宿舍“”学规示范标兵”等,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把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知、品质和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举办各项技能竞赛、有意识地让人格有缺陷的学生突出显示某项特长,从而获奖,激发其潜能。有计划地请一些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做报告,讲述其亲身拼搏、成功的经历,破解就业难题,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克服自卑心理。(4)强化劳动训练,培养艰苦奋斗意识,为学生就业做好思想准备。“劳动创造了人”(马克思语),中职学校的“产品”就是向社会工农业生产第一线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他们运用知识技术,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实现人生目标价值。目前,有的中职生缺乏劳动锻炼,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校只是参加一下卫生打扫而已,缺乏高强度劳动,缺少大汗淋漓的感受,吃苦耐劳精神很差,有的好逸恶劳,与职业培养目标相差很远。因此,中职学校一方面要增开劳动型科目,包括动手型技能课、技能实践课、下厂(场)劳动课,将实践劳动计入学习成绩。同时,还要开展各种公益劳动,包括班内卫生活动、校内卫生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寒暑假社会考察实践活动等,将这些活动列入学生考评、评优条件范围,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心理、体力基础。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有的由于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上不了好的高中,产生了许多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中职生,除了具有一般中职生的通病外,高消费、浪费、轻视劳动、歧视他人、依赖父母的现象也相当突出。因此,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增强其自律能力,提高其身心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与成长成才,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养成教育论文 篇6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可谓是突飞猛进,无论是职业院校数量的规模递增还是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都是显而易见的,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春夏秋冬式的历史变迁,在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部分院校为求经济效益,只图数量,不求质量,盲目扩大招生,取消入校门槛;专业设置不符合实际情况;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不规范,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教学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和素质训练要求,在社会就业岗位供需中出现“高不就低不成”的矛盾局面。一方面是一些岗位招不够人,而另一方面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好多大中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弱,许多企业反馈出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些毕业生专业素质及动手能力低,而更多的是职业院校部分毕业生缺乏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没有吃苦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可塑性太低,无法胜任岗位基本能力要求。面对社会岗位竞争的压力,部分职业院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味地以追求学校经济效益为主,不纠正以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无疑是在饮鸩止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受欢迎,那职业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职业院校又如何寻求长足发展?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出在我们的培养目标上,我们不能一方面大讲特讲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而另一个方面又缺乏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急需人才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从根本上认清楚社会需要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育?这才是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问题入手,从点滴抓起,从小事做起。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先不着急教会他们什么技艺,而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不是只顾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而忘记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基本能力。注重学生基本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让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诚实守信,踏实做人。努力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素质,不断掌握现代化职业技术,一定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所以,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2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将是今后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

历史的车轮推动着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重任,特别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在重视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在人们的精神文明方面得到同步发展,相反,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许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环境因素,都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桎梏。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和任务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转移或偏移。完全有必要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作为学生某一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重点,这样做不仅不会偏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反而正是职业教育培育目标的真正体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努力从培养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做起,教育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学会基本生活能力、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承担责任;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坦诚处世、快乐生活;培养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品质、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高尚道德品质以及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优良思维品质,才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真正的工作重心。事实上,纵观历史长河,无论是什么时代,都会有不同时代的育人观,但其基本内核却大同小异。从古人教育孩子懂得谦让,孔融让梨的佳话、六尺巷的故事到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达人而达人”的推己及人的处世原则等,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道德光芒,即使今天这些仍然是我们做事做人应该努力恪守的道德信条。只不过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制度之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职业道德要求不同而已,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做人的基本条件、是非判断标准是基本一致的:明理、诚信、谦让、孝顺、勤俭、质朴、劳作等美德是不变的,只是在不同阶段赋予不同的时代价值追求色彩而已。所以,育人者育己,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严于律己、勤于劳作、敬业爱岗、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职业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从重视自身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入手,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完成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

3充分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统一性的认识

在强调重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强调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两者不可偏颇。重德轻才或重才轻德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德才兼备才是我们育人的标准,对德与才辩证统一关系的充分认识是处理好育人与用人之间关系的节点,对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回答了,德才兼备的用人目标就是我们的育人目标,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必须建立在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之上,反过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又必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只有将两者之间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育人目标。一个有德无才的人最终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反过来,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也是要被社会所唾弃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认识到两者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关乎职业教育成败之大事,是每个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都必须清醒认识到的重要问题。许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在这个问题上易走偏,要么只强调学生学好专业技术,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要么就是只强调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不提倡重视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教育。时刻铭记职业教育的神圣职责,不忘职业教育失败的例子,吸取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明确育人目标和工作任务,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培养职业道德基本素质的过程中练就出色的职业技术本领,在职业技术技能学习和实践中规范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无论是对学生哪个方面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而掌控这一活动的引领者正是我们从事一线教育的工作者。所以,有人说,教师是学生的镜子,而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背后一定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在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统一性的认识过程中,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了,目前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是制约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障碍之一。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统一性的认识,不仅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任之一,也是职业院校上层管理者必须重视的理论问题之一。

4职业院校更有利于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去

养成教育论文范文 篇7

1.中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不足。教育界、学术界对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从理论体系、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材配置、生源质量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建议。孔祥富(2010)提出,中职教育只有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主动融入“大职教”体系之中,才能迎中等职业教育的真正复兴。李国强、金环(2009)提出,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实行专兼结合,积极聘用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郝日花(2012)认为,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和行为习惯特点,采用榜样示范、营造氛围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卢政权(2011)指出,中职学生是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往日的学习经历中屡次受到打击,严重动摇了学习的信心,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挫败感、厌学情结。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班会活动、学生社团、效艺术节等活动,通过对这些活动的锻炼,不断的发掘学生的亮点,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服务能力,进而引导学生逐渐的发展为“自律”,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上有关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论述已经比较充分,但是目前的相关探讨大多从学生特点和教学方法这两个层面来进行,对素质教育的根源性问题未有很系统的提及。

2.对中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存在认识偏差。目前,不少学校对于应试教育和养成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在执行中存在人为割裂,对于和学分考试有关的主干课程,往往会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认真备课;而在养成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减少了讲解的内容,并以活跃课题气氛为目的,开展大量讨论、自由活动,但却疏于系统的有意识的引导,这样仅仅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养成教育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比较灵活的课程体系,在有相对比较明确价值取向的教学目标下,改变“应试教育”那种单一和呆板的结构,改变以往养成教育中自由散漫、缺乏引导的方式,努力与应试教育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学生身心与技术技能协调健康发展。

3.现阶段中职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存在的不足。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各项素质和技能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而养成。各个地方、各个中职学校在结合本校自身的专业特长、教师资源禀赋、教学硬件条件和学生诉求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对中职学生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养成教育。其中不少先进的理念和富有成效的实践经验值得重视并借鉴,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很直观很系统的经验范式给予参考。另一方面,当前的中职教育更多地面临的是行政考核目标与教学本质目标相背离、应试教育与应用教育不匹配、职业技能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难兼顾三大顽症,绝非仅靠学校和教师层面的能力就能有效化解。

二、现阶段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改进对策

1.现阶段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应准确定位。一是角色定位。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涉及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参与主体,从角色定位上来讲,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校老师是最直接执行者,学生家长是重要的执行者;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教育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在当前阶段,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一般是由各学校自行组织并发起动议,申报本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由学校老师具体执行,家长进行配合。在这样一个发展规制下,养成教育的授课内容、形式、目标主要取决于各个学校和一线教师。二是观念定位。第一,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向中职学生提供的是职业素养教育,而不仅是专业技能素养教育,更是学生对社会、对工作岗位、对职业发展认知能力的教育。第二,中职养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要基于系统的方案,即素质养成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职业生涯中必要的心理成熟、岗位技能、社会适应性等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第三,教学形式应与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行匹配,即必须要让学生知道通过这种形式的教育,我们最终要干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中间有哪些环节是重点等。譬如,心理课程不能仅仅教授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而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在职业岗位上可能遇到的面临晋升、同事相处、换岗失业等等极端情况下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困境,并为学生提供自我矫正和相互辅导方面的解决方案。

2.现阶段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应当完善和规范的问题。一是完善师资配备。对于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可以对一些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学科配备专职教师,如学生心理辅导、文化礼仪与习惯养成等领域;对于办学条件一般的的学校,可以探索两三个学校联合配备并共享教师资源。对于专业性、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可以聘请兼职教师,如逃生、救生、安全、应急等领域聘请经验丰富的公安部门的培训师,定期专题讲座和实践指导。同时,要注重相关利于师资的继续教育与经验交流,鼓励和支持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和老师到国内外素质养成教育的优秀典型示范基地学习取经,特别是有关系统化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形式的等方面的内容。二是规范考核方法。对学生的考核,先期只分合格与不合格,后期逐步完善量化考核标准。实际上,“2103版的驾驶员资格考试”的实践经验能够提供不少有益启示。这个考试,其本质上就是对驾驶员基本素质的教育与考核,其对基本常识、场景实践、实战操作、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明确的考核范畴(题库)和最低的合格标准。这种形式完全可以借鉴引进到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考核中来。譬如,建立中职学生养成教育考试题库,考试只分合格和不合格,考试合格证作为中职毕业证的附件,相当于就业时综合能力“推荐书”的作用。考试时间跨度可以设置为两年内,补考次数不设明确限制,当然越早通过考核,对学生自己的成长越有利。对老师的考核,一方面要接受学生与家长的口碑考核,另一方面要接受教研部门对教学提纲要进行的审核。

三、对中职学生养成教育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规划构想

1.从各校百花齐放到校际经验共享互补。由于各地中职学校多为城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辖,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作为未来两三年内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的改革直接实施的首选。具体的措施包括:第一,由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牵头,联合多方面力量积极开发相关社会资源,对目前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社会实践条件有限但是又是学生所必需的领域组织讲师团巡回讲习和实践指导。第二,定期举办全市中职学校养成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交流会,聘请企业用工方代表、专家、校方代表、学生代表、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参与评选优秀经验和优秀课程,并予以表彰。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对比较公认的优秀经验和优秀课程在本市其他中职学校交流、共享、互补。第三,在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中,鼓励并支持本市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引入文化礼仪、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领域的优秀专职教师。第四,逐步实现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的优秀实践经验和优秀专业师资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共享,形成如“中职学校养成教育A市经验”的雏形。

2.从城市地方经验到省域经验形成规范。可以将省域范围内各个城市的中职学校纳入整个发展规划视域内,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自主决定全省中职教育阶段养成教育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标准等。具体的措施包括:第一,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牵头,联合本省以及国内权威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科研机构、省内典型中职校方代表等,基于省内积累的优秀经验,拟定“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理论与实务”的省级地方教材并不断完善。第二,联合全省优势资源,精心设计并开发适合中职学龄阶段的社会实践基地和模拟实践基地,将基地建设的经验成果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分享,着力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考虑将适龄阶段应具备的必要的、基本的实践能力和场景处理能力有步骤地纳入考核范畴。第三,将“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理论与实务”纳入全省中职学习阶段的教学与考试科目,并可以考虑将“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理论与实务”科目的合格证作为“毕业证”附属材料,为中职学生展示素质、积极就业提供更有力的补充。第四,逐步实现省域层面中职学校养成教育领域的基础目标、基本范式、考核标准等的统一,并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各校、各市、省际间与时俱进地更新与完善养成教育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全省共享办学经验。

养成教育论文 篇8

一、理财与大学生成才

财富在广义上可以指金钱、时间、知识、情感、人际关系等,狭义上专指物质财富,是对金钱及其等价物的通称。本文多采用后者的理解。理财能力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关于财富的获取、使用等的观念和实践的评价指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财能力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日趋突显,而现实中我国大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又普遍缺失。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成为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重大问题。本文拟就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缺失的原因以及教育对策谈谈笔者的浅见。

1.理财的概念

理财是由观念、知识和能力三个部分所构成,观念是指个体对金钱、财富及财富创造的认识和理解,包括金钱观、财富观和财富创造观;知识是指理财投资所必需的知识,包括商品、财务、投资和法律等相关知识;能力是指个体运用金钱规律的能力,包括消费财富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是观念的载体,知识的实现。三个部分互为作用,整合为个体动态的发展的理财概念。其目的在于使用钱财,使个人和家庭的财务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味。每个人在开始获得收入和独立支出时就应该学习理财,从而使收入更完美,支出更合理,回报更丰富。

2.进行大学生理财教育的重要性

(1)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对物质文明需要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建设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我国社会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要求经济主体必须追求经济效益,即一切经济活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此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经济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经济贸易往来、投资的方向和决策等一系列问题,都迫切地要求社会成员具有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科学的投资知识和良好的理财能力;必须懂得如何根据金钱规律,运用金钱,让金钱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让金钱成为造福于人类的财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对未来建设的社会主体——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理财观念、全面的财富知识、娴熟的驾驭货币和资本运动规律的能力,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才能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的源泉。

(2)社会政治稳定的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正确理财的灵魂。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修养会形成不同的金钱观、财富观和财富创造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财富观和财富创造观,从而使他们能在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框架下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开拓进取,合法地创造财富,真正懂得享受财富。这必将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政治稳定、和谐发展。

(3)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是大量能够从事经济建设的人才,理财是个体在经济活动中体现出的能力,是经济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国民理财素质的高低势必对经济建设产生重大影响,而大学生必将成为经济建设的主体。因此,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具有较高理财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抑或让大学生拥有“点金术”的本领是时代和现实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又一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4)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自从美国人罗伯特·T·清崎和沙伦·L·莱希特撰文提出财商这一概念之后,财商成为继智商、情商之后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另一重要因素。财商是与智商、情商相对应的概念。智商是表示个体的智力发展水平的数量指标,智力是一般能力的综合,包括注意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情商是评价个体情感健康水平的指标,反映个体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认知他人情绪并进行协调的能力等;财商是指个体认识和运用货币与资本运动规律的能力,是对个体的经济知识和经济运作能力在同龄人中相对位置的度量。对个体成功活动而言,智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是基础;情商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财商是活动的结果和制约因素。“三商”交互作用,综合反映了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素质,是制约大学生成才的三大因素。智商、情商的开发早已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已取得成果,而理财意识和能力的开发还未形成共识,其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还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正确理财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人才的必备因素,是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必须的条件。

二、大学生理财现状分析

2006年5月12日,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在北京公布了其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理财和信用卡观念的最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国内大学生目前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理财压力,且大学生对基本理财和信用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理财教育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第一、消费盲目:目前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开支上缺乏合理的计划,理财观念亟待加强。交际费成为最大成本,其中恋爱又是最大的消费。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中显示,约有四成的大学生消费没有计划,用钱盲目,出现了短时间内经费紧张的困难。

第二、持卡消费有问题: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多,大学生日益成为持卡消费族。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数据表明,目前大学生拥有贷记卡的比例已为15.1%,同时有近30%的持卡学生拥有高于3000元的信用额度。尽管有比较超前的消费苗头,但学生们对贷款和信用卡似乎还只停留在意识阶段,奉献意识、信用知识不强。

第三、理财教育需加强:近几年来,众多银行为了储备自己的客源,获得自己未来的市场地位,把目标投向了大学生群体。重庆工商大学刘幼昕老师认为,“高校有必要开理财课,教会学生一些理财的技术或技巧,同时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调查中,66.6%的学生对个人理财培训表示感兴趣,12.4%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但7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的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一定要对学生进行风险教育和信用知识教育。

第四、大学生收入主要来自父母:收入来源87%是父母支持,其次是兼职工作与奖学金、助学贷款。一旦个人财务状况恶化,也很容易诱发其他许多问题,诸如偷窃,心理紊乱,人际关系恶化等状况。

为了了解大学生理财实际状况,我们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对理财的观念、知识、能力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58份,调查结果如下:

1.理财观念层面状况,在金钱观方面,78%的学生认为“金钱很重要,但金钱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消费观方面,74%的学生缺乏理性的消费观,以至“穷人养育富贵子弟”在高校已不再是个别现象;投资观方面,81%的学生认为“投资是毕业以后的事”;创业观方面,84%的学生认为“想创业,但不知从何开始”。这个结果说明了大学生对金钱、财富及财富创造的认识和理解匮乏,对金钱观、消费观、投资观、创业观等方面都存在片面的认识。

2.理财知识层面状况。72%的学生缺乏财务知识,83%的学生缺乏理财投资知识,对投资所知甚少,84%的学生具有基本的法律知识,78%的学生对商品知识有一定了解。此结果说明大学生已认识到法律知识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而对财务知识、投资知识、商品知识、流通规律等基本的理财知识缺乏认识,他们认为“学校没有系统地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我们也没有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意识。”

3.理财的能力层面状况。81%的学生对市场缺乏敏锐的观察力,72%的学生缺乏市场调查能力和分析能力,8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实践。此结果说明大学生完成理财活动,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能力欠缺,尚待提高。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理财教育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无法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的,无论是观念、知识、能力都急待加强。

三、大学生理财能力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理财能力普遍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以下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1.传统文化经济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经济价值观最核心的就是德本财末的思想,其思想来源于儒家。孔子的思想体系,以道德教化为主,对经济问题不够关心,尤其对贫富贵贱的看法,往往付之天命,只有对道德才格外给予热切关心,他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关心的重点在于人生修养的落实和道德人格的建立,而对经济发展从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孔孟之后,“为富不仁”成为儒家经济价值观的标准。这是以道德价值观取代经济价值观的总趋向,把“财”与“德”对立起来,以德为本,以财为末,重德而轻财,用这样的价值观作为判断人的标准或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一方面使人们不敢追求财利,另一方面,则用尽道德名义掩盖求财的心理,造成道德与经济、仁义与财利的畸形对立,从而产生畸形人格,压抑了国人商业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在“德本财末”的思想统御之下,导致了行为上重分配轻生产。中国历代统治者及其思想家沿着“德本财末”、“重农抑商”的思路,片面强调农业的重要性。然而农业经济资本与财力都非常有限,这就使经济上分配与生产产生矛盾,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便转而求“均”,孔子的“不患贫而患不均”就是“求均”思想的充分表达,平均主义的最大优越性就是无争夺、无忌妒,但却失却了竞争、创新的动力。

此外,在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之下形成了“官本位”的社会意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深植人心,人们“重官轻商”,经商者成了二等公民,乃至读书做官是学子的最大理想。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经济价值观念根深蒂固地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束缚了成长中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财富创造观,束缚了他们创新、竞争能力的发展。

2.家庭教育的影响

中国家庭也是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不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首先,家长认为儿女成才最重要的标准是传统美德的完善,追求财利那是小人之举,他们对“金钱”的认识,看到的只是它的物质形态,忽视了它的精神形态。他们本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想路径培养下一代,没有向下一代从小灌输正确的财富观念,以致认为“金钱不能衡量一个人的成功”看法的大学生为数众多。其次,中国家庭历来重积蓄节约而轻消费。“节俭”是传统美德,但“节俭”过度却抑制了“开源”,抑制了投资。轻视消费的同时,也导致资本的闲置,不能“让钱生钱”,拖延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也使人们缺乏创业的意识、投资的意识。其三,由于我国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为人父母的心愿。“成龙、成凤”的目标是让儿女顺利步入他们所期盼的高等学府,以便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缺乏严格的限制和指导,对子女进行理财教育还未摆上教育日程,同时意识深处也未有此概念。第四、由于理财教育的缺失,一部分家庭在市场经济中忽视社会责任,一心追求金钱的积累,甚至不择手段去获取物质上的满足,对下一代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念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家庭在下一财教育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成为影响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校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的模式一直都是应试教育。升学率成了影响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分数成了影响学生人生道路选择的决定因素。因此,学校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手段等无不围绕着统一考试进行,理财教育既不是升学考试的内容,又不在学校教育计划之内,因而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自然无从谈起。既使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理财教育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学校对学生没有开展相关的活动实践,更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以致学校教育没有发挥出教育的前导,使学生失去了接受理财教育的最佳时期,导致了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的缺失。4.社会环境的影响

解放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分配方式单一,商品流通以计划为主,个体的经济活动一般由政府统一安排,个体无需独立地创造财富和支配财富,由此从制度上抑制了国民整体商业的发展;微薄的收入和低下的购买力使人们无财可理,从物质上限制了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意识;居民的资产持有形式主要是现金,单一的资产持有形式也限制了人们经济意识的发展。这些主客观因素导致了我国国民整体理财能力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少数人先富起来的示范效应,使国民对金钱、财富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公众渴求财富和理财能力缺失的矛盾不断激化。对金钱的本质认识不清,导致了金钱至上观念滋生蔓延,钱财罪错屡见不鲜,恶化了生产、消费、投资环境。同时,理财能力的缺失也导致人们在消费、投资、创业的过程中,活动频频受阻,影响了良好的经济活动环境的形成。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社会的环境,国民的观念等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财富观,从而也使他们理财能力的发展受到抑制。

5.大学生本身的认识误区影响

大学生本身思维方式的误区也限制了其理财教育的发展。其一,大学生认为对金钱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理财能力与生俱来,无需培养与开发。其二,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其获取财富、创造财富的能力自然提高,因之理财能力也随之自然提高。其三,“钱是万恶之首”的看法,大学生中大有人在,他们缺乏对财富本质的认识,缺乏对理财开发的理解,导致了学习、实践缺少自觉性、主动性。

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理财能力的缺失。

四、大学生理财意识和能力提高的教育对策

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健全和发展,客观上要求我国社会全体成员具备与经济活动相关联的健全的理财意识和能力,作为未来社会主体一员的大学生更应具有健全的理财能力,才能担负起国家经济建设的重任。为此,必须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加以重视。

1.转变教育观念

国内外教育的实践已证明,理财教育不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财教育,优化学生的整体素质,开发学生的财富潜能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因此,各级领导应提高对理财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提高我国竞争力,实现高教培养目标的高度来对待理财教育,将理财教育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理财教育通过各个环节得到落实。

2.规范理财教育目标

要把大学生培养成才,提高其理财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必须要有正确规范的培养目标:使大学生建立正视金钱、关注消费道德、理性消费、善于投资、积极创业、遵守法律等回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观念;具备科学的商品、金融、投资、法律等相关知识;掌握合理的消费、投资等基本技能,提高对市场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主体。为此,应开设相应的课程,使理财教育系统化,隐性的理财教育内容显性化。通过理财教育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能力,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现代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此外,除了要有规范系统的教育目标外,还要配备专业的理财教育师资队伍。

3.多渠道进行大学生的理财教育

首先,要把传授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训练相结合。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商品、投资、消费、创业、法律等相关知识,使他们掌握必备的理财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实践是开发大学生理财能力的最佳期途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理财、投资、创业等相关能力,使大学生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技能的经济活动的主体。

其次,做到点和面结合。这包含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既要抓住理财教育的重点问题,又要进行全面的教育。这里的重点问题指的是学生的创业知识的传授、创业能力的培训,全面的教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财观念、理财知识、理财能力的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全的理财;另一层含义是:对个别具有高理财的大学生要进行特殊的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未来经济建设中的专才,同时要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的理财教育,使全体学生的理财都得到开发。通过点、面结合,使大学生的理财得到充分的开发。

第三,校内、校外结合。校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加强训练,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竞赛、成立大学生理财开发协会等对大学生进行理财开发教育,提高他们获取财富、创造财富的能力。校外,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为大学生理财实际训练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寻求企业的支持,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让大学生多参与真实的经济活动,在实践中了解经济活动的规则、规律,获得创造财富、获取财富、利用财富的真实本领。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才智双全的人才。

4.理财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互相渗透

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激活大学生成才的内在动机,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设计合理而可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奋斗的动力,挖掘自我的潜能,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而理财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正确认识金钱,认识金钱的本质,培养他们对金钱、对工作、对事业的正确态度,理解金钱与人生的关系。通过正确运用金钱活动的规律,创造、消费、获取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潜能得到发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见,二者殊途同归。因此在理财教育中要渗透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投资不仅是对金钱的投资,更是对自我生涯的投资,创业既是财富的创造,又是人生的规划。同时,在生涯规划教育中,也要结合理财教育,让学生寻求人生奋斗动机之时,激起创业的热情,激起创造、获取、利用财富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吴淑姣、孟庆鸿:《给大学新生的礼物——理财》,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7月版。

[2]许爱青:《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理财教育》,《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3]林永乐:《试论财商》,《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4]〔美〕罗伯特·T·清崎、沙论·L·莱希特:《富爸爸,穷爸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分公司2000年版。

[5]李英:《高职金融学投资理财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分析》,《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养成教育论文 篇9

对幼儿进行劳动锻炼的培养,是幼儿养成教育的一种基本手段,它有助于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幼儿最初的劳动是由自我服务开始的,是劳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幼儿时期独特且必需的教育内容。幼儿在劳动中,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及脑力,无形中培养了幼儿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幼儿的思维、责任感和手的灵巧性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在平时的保教工作中教师会注意到,幼儿园里劳动能力强的幼儿大多是一些聪明、活泼、可爱、有礼貌的孩子,他们知道关心别人,愿意帮助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这样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理解能力较强。反之,不爱说话、自闭的幼儿则会拒绝接受新生事物,反应也较为迟缓。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方法

1.从幼儿入园时抓起,提高幼儿动手的能力和爱劳动的意识。新入园的幼儿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教师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努力做好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工作。如,让幼儿饭前、便后自己洗手,学会自己吃饭,上完厕所自己把裤子提好等。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比赛、讲故事、鼓励等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幼儿园里,大多数幼儿对力所能及的劳动都有浓厚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特别是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更愿意参加劳动。因此,幼儿每做一件小事,哪怕做得不好,教师都要充分肯定幼儿的劳动成果,再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2.逐步加强对幼儿劳动能力的培养。幼儿升入中班后,除了继续小班的劳动能力锻炼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来培养幼儿更进一步的动手能力。如,吃饭前让幼儿帮助教师拿餐具,饭后让幼儿自己擦桌子、整理桌椅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训练,要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动作和语速要慢,语言要简练清楚,同时还要提出要求,督促幼儿多练习,使幼儿逐步学会独立生活的技能和技巧,使幼儿在动手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到了大班后,在幼儿对自我服务能力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加强幼儿对劳动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幼儿爱劳动、爱集体的思想观念,使幼儿懂得劳动光荣的道理。另外,还要给幼儿创造练习的机会,教师可提供相应的物质条件,利用各种形式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大班的幼儿帮助小班的幼儿系鞋带、搬桌椅等,使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养成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良好习惯。当幼儿主动要求帮教师做事的时候,教师不要认为会给自己添麻烦,应当珍惜幼儿的这种积极性,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充分调动幼儿的这种积极性。如,我园大班的一位幼儿主动帮老师端饭菜,不小心把饭菜洒了一地,当时教师并没有指责这个孩子,而是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热爱劳动的优点。从此以后,这位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更乐于助人了,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也都乐意为他人做事了。通过这件事,幼儿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光荣而且很快乐的事情。在教育过程中,光有鼓励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幼儿,多给幼儿锻炼的机会,使幼儿乐于动手。如,在午睡之后可让幼儿整理床铺,帮助教师打扫教室的卫生等。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因为教师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的形象树立好了,就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