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学校安全教育论文最新5篇正文

《学校安全教育论文最新5篇》

时间: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美丽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学校安全教育论文最新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安全论文 篇1

(一)对文化安全内涵的界定

“文化安全”是伴随着全球化向纵深方向的不断发展而凸现出来的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命题,关于“文化安全”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认为文化安全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能够保持文化和文化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个性化的传统和选择应该而且必须得到尊重;二是对内具有健康的文化发展机制,能够适应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也有学者提出,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特别是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和颠覆,从而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价值传统,在自主或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革新,消化和吸收一切对自己有利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文明生活方式。”[3]此外,还有学者指出,文化安全是指:“国家的文化特性和基本价值观不受威胁,可以自主地选择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能够预防和抵制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以维护国家文化和文化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4]本文将高校文化安全定义为:高等学校在校园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学校倡导的、使全体师生员工始终保持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并用以指导师生员工的情感和行为的一种安全稳定的状态。对于我国来说,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重点是要求我们维护我国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从而捍卫国家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其免遭来自内部的或外部的侵袭和颠覆。

(二)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的意义

1•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是应对西方文化渗透的需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以“文化殖民主义”的方式来渗透、消融、分化和西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意识形态,从而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一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去。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对中国的《十条诫令》中提到:“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让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5]西方敌对势力大力推行文化殖民主义,大学生恰恰是直接面对这种文化的重要群体。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使大学生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2•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的有序状态,文化安全则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受到威胁和颠覆,必然会给本民族和国家带来极大的危害,从而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高校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工作,这样可以使校园和谐,从而促使社会和谐。

3•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造成冲击在高校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国际化气息浓厚的社会中,他们中的一些人立场不坚定、信仰不明确,极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思想。这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动摇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信念。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我们对高校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学生的思想阵地,让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大旗下健康成长。

4•加强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按照唯物论的要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志指出:中国文化“首先赢得中国人民的喜爱,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能堂堂正正地走向世界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6]。民族精神需要炎黄子孙去提炼和传承,而高校大学生则是这个任务的主要承担者。所以,针对当前高校存在的文化安全现状,我们要深思熟虑,及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安全的现状

(一)强势经济对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己的强大实力,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和平渗透”。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指出:“冷战结束后,西方社会的消费主义的精神却改头换面地取代了伦理标准,物质享受上的无度越来越主宰和决定着个人生存的内容与目标,这些导致社会道德败坏、文化堕落、精神空虚现象严重滋生与蔓延,影响西方文化的安全与吸引力,而且这个社会有解体的危险。”[7](P125)西方的“和平渗透”思想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反映到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的消蚀和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蔓延。

(二)“文化帝国主义”对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强权的形式向他国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大肆宣扬和传播自己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推行“文化帝国主义”以达到控制别国文化的目的,正如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所说:“从观念、感情、心理上去影响别国人民,这是一种代价小而收获大的软实力资源。”[8](P160)前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后,美国将注意力转向了中国,他们企图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来控制别国,进而削弱别国的民族凝聚力。面对这种挑战,中国共产党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9]因为高校是信息传播最集中的中心之一,大学生对接受外来文化有特殊的优势,所以难免遭受外来文化的侵扰和渗透。因此,我们不能任其发展,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控和制止,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仰和信念。

(三)文化网络化对高校文化安全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然而也给人们尤其是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精神空虚、迷失自我、价值取向歪曲、责任感淡化等。因此,“网络安全的警惕不容半点放松,网络安全更是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在提高全民网络安全和信息防范意识的基础上,加快构筑信息安全战略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紧要迫切的问题。”[10]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使用网络,尽量避免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去克服和避免网络危害,使大学生具有认识事物的独特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抵御外来诱惑的能力。

三、维护高校文化安全的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占领

高校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我国人民的坚定信念,它是当代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如若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偏离社会主义轨道。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思想文化安全问题,强调指出:“要始终高举社会主义文化旗帜,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9]高校是推进先进文化发展,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大学生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先进文化、民族精神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他们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高校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通过学术和文化传播,提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使高校大学生努力拼搏,勇于完成自己的光荣使命。

(二)加强教育引导,增强文化安全意识

在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文化安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正确看待意识形态在国家利益中的地位和作用,“意识形态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精神内容,但是不能夸大意识形态在国家利益中的地位和作用”[11](P225)。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多方面的,意识形态仅是文化利益的一部分。高校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西方强势经济的文化影响,正确认识文化帝国主义的实质和网络文化的双重性,使他们增强文化安全意识,有效抵御文化风险。

教育安全论文 篇2

企业领导不够积极主动,存在不培训也不一定不出事的侥幸心理;有些企业迫于政策的压力,勉强应付,冒名顶替,常找一些无关人员应付培训,或基于部分“培训是福利”的思想,派一些业务素质偏高的人员参加培训,使本应该参与培训的人员失去了受训的机会,然而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的容量不是取决于其中的长板,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同理,煤矿企业能否做到长效安全,不是由能力和素质领先的多数职工来决定,而是受到少数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技能不足的职工所左右,后者才是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再者部分企业领导为完成工作任务替员工请假不参加培训,无视脱产培训的规定。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安全培训效果的下降。然而在煤矿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安全技术素质较低的职工队伍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煤矿发展的需要。对煤矿企业来讲,安全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是提升职工安全素质的工作。因此,各煤矿企业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培训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安全培训机构,提前做好培训计划,保证培训质量,逐步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相关安监部门也应该积极行使监管职能,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开成有效的压力传递,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尽管煤矿安全培训持续不断,但三违现象却屡禁不止,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培训之所以没起到作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培训缺乏针对性,教师注重理论教学不注意联系各单位实际工作,导致课程设置层次性不强,缺少可操作性,由于对参加培训的人都采用同一教学模式,造成学无所用,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和缺乏实效性。为安全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每个人的思想意识、业务素质和工作岗位的不同,故接受的培训要求、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后应具备的能力也不应一致。所以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通过下矿调研、座谈讨论等多种有效途径和手段来了解。在了解成人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学员的文化结构和岗位工作特点,合理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做到因需施教,因人施教,以增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我国,安全培训机构多依附于高校或专业技术院校,专职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与生产实际结合的经验,而来自企业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兼职教师,则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故师资建设方面始终遵循“积极培养,重点引进,聘任兼顾”的原则。

作为培训机构,要积极安排培训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煤矿师资教育或继续教育培训,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作为培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吸纳新案例、新知识、新技术等。且专兼职教师要不断地交流培训经验,做到优势互补。

四、高效教育培训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许多培训教师虽然习惯借助于现代的教学设备,使用多媒体教学,但只是把文字从黑板搬到了大屏幕,依然枯燥无味,使学员处于被动状态。如何能更好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教师面前最大的难题。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内容,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真正让学员主动的参与到培训的整个过程,以解决学员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为目的,充分发挥教师与学员的双边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培训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五、结语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3

当前,女大学生成为社会受害群体中最主要的群体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年龄结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因素。目前,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这些大学生基本上是父母的细心呵护和老师的关怀下成长的,人生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社会的复杂性知之甚少,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开始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往往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从而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第二,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一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与警惕,留下了种种安全隐患。第三,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抗能力。目的,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代,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没落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切向钱看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具有极大诱惑力。第四,缺乏社会经验。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较少经受挫折,思想比较单纯,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坏人坏事缺乏理性认识,自我防范能力比较弱等等。如前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安全教育没有冲突,我们还可以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一些优秀的文化思想来增强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1敏于事而慎于言———都是言行

在惹祸“敏于事而慎于言”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我们对事情要敏感,说话要谨慎。一方面,考虑问题要周全,做到“每事问”,对任何问题、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不要轻信,不要盲从,宁可把事情想的复杂些,不可把问题简单化。在做事情的时候,更要认真些,尤其是涉及安全的事情,要防止“大意失荆州”。在说话上,更要谨慎些“,三思而后行”,这样,可以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无功不受禄———小便宜贪不得“无功不受禄”

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中孔子所言“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大家都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用知识和正义武装自己的头脑,而小恩小惠在短时间内,使我们心里得到了安慰,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占小便宜,不劳而获,以自身的弱点或优势取得别人的恩惠是不值得提倡的。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应该赋予更多的责任感,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授之以阴阳变化之事———性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历史上,对性教育的正史记载始于汉朝。班固的《白虎通•辟雍》谈到,贵族子弟从10岁开始就要寄宿于城内的“小学”,至15岁时进入郊外的“辟雍”,其中“授之道当极说明阴阳夫妇变化之事”,其实就是性教育。这是中国历史上官方首次颁发性教育文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蔡元培先生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学校是培养完整人格,储备各种知识的场所,也是开展性教育的理想场所。一方面,着实扩大性教育内容,重视性知识与性道德的同步教育;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性教育的途径。如通过电视、广播、电影、手机等电子产品有效地对青年学生,乃至成年人进行性教育,十分有必要。作为大学老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性教育的时效性。

4身体力行———高校防身术学习的重要性

“身体力行”主要出自《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力行近乎仁。”意思是,要亲自做事。我们不妨在这里解释为,身体的好坏是力量决定的。力量的大小事衡量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当前,在高校开展自卫防身训练实有必要。一是,加强高校军事训练;二是开设形式多样的自卫防身术课程,如散打、拳击等。通过自卫防身术的学习,增强其体魄,提高身体反应的敏捷性等。

二时代召唤

我们需要社会正能量所谓“正能量”,见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一书中,他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表现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从而使人更自信,更充满活力。培养社会正能量,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实现,也是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完善。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4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转型时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易受外界影响,社会经验缺乏,好奇心重,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强。一些不法分子就利用大学生的这些特点通过微信来对其实施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也使用微信来对别人实施作案,从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切实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微信安全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自身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学生微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大学生树立微信安全防范意识

微信安全事件一定要防范于未然,因为一旦发生就会给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工作中,高校往往只注重教育大学生防范现实空间中的安全事件,比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等等,而忽略了对像微信这样的虚拟网络空间中安全事件防范的教育。目前,微信已经成了大学生现实空间的延伸,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区域,大学生花在微信上的精力越多,时间越长,发生危害安全的事件概率就越大,必须教育大学生将微信安全事件与其他安全事件同等对待,微信安全防范意识必须入脑入心,切勿让微信成为“危信”。

(二)教育大学生了解微信犯罪的主要特点

1.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往往穿着打扮时尚、谈吐风趣幽默、花钱干脆大方,能快速骗取受害人信任,为作案做好准备。2.犯罪选择对象犯罪对象多为单身女性。一类为涉世未深、防范意识薄弱的女学生或年轻女性,另一类为有家庭、婚姻、心理等问题的中年女性。3.犯罪手法微信利用中“摇一摇”“漂流瓶”和“查找附近的人”等功能可以准确定位1000米内其他用户的地理位置并且建立起周围陌生人的社交网络。犯罪嫌疑人多是利用上述功能来确定犯罪目标,之后通过微信与其搭讪,了解被害人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再创造条件实施犯罪。4.犯罪形式微信犯罪主要分为侵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种形式。犯罪嫌疑人利用微信邀请被害人见面,在与被害人见面过程中实施等侵害人身权利犯罪。又如在取得被害人信任后,在见面过程中实施抢劫、以“好友”身份趁机实施盗窃、以做生意或代购产品为名实施诈骗、获取隐私信息实施敲诈勒索、窃取微信号冒充本人向其亲属或其他好友发消息诈骗钱财等。5.破案难度大微信犯罪实施方式简单,手段非常隐蔽,风险小,成功率较高。并且由于受到技术和公民隐私权等方面的限制公安机关无法对微信聊天内容和用户的真实意图等进行监控,被害人被骗后取证困难,侦破难度加大。

(三)教育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微信使用习惯

习惯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养成良好的微信使用习惯是预防微信安全事件发生的必要前提。微信上遇到朋友借钱或者索要个人信息的情况要首先打电话核实清楚在做决定。注意保护个人和他人的隐私,及时清除个人位置信息。多关注正规的、官方的微信公众平台,多从正确的渠道获取真实正确有价值的信息资讯,加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三、大学生微信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一)加强微信安全教育宣传

高校应合理运用传播媒介和舆论工具,比如校园报刊、校园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板报等手段来提醒大学生强化防范意识,提高对微信社交的认知,在思想上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线。

(二)微信安全教育要进课堂

高校应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应把安全教育课列入教学计划,条件好的学校应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开展,条件差一点的每学期期初与期末也应至少开设一堂安全教育课。开展微信安全教育要时要将典型案例放入课堂中,以事实说话,通过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件模拟等形式来增强大学生的防范能力。

(三)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大学生微信安全教育,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应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微信安全教育自然也离不开第二课堂作用的发挥,利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主题班会、主题团活等形式使大学生耳濡目染、时刻受到熏陶。

大学安全教育论文 篇5

2014年8月份的五起女大学生失联事件的发生,对于她们自身、所在的家庭和学校都是一个惨痛的结果。这些意外之殇挑拨公众的神经,让整个社会人人自危、不得安宁。每一个失联的背后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原因,将这些个案拼凑分析后得出以下三方面是主要原因: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父母对子女安全教育的缺失,高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

1.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薄弱

女大学生失联,这个敏感的话题被一度讨论,在这么多起的失联案中,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是女大学生疏于防范,因为涉世不深,思想单纯,严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具体体现在:一是所有的失联女大学生都轻信他人,即单纯无知、怜悯他人的心理。她们认为世上都是好人,例如在深夜轻易上了黑车,或者是在返乡途中坐上了陌生人的车,或者是毫无防备就去见所谓的网友等。二是在和陌生人搭讪一两句后,立马消除了警惕心理,例如高渝在上黑车后发现有异常情况想要逃离时,被司机的几句话就打消了念头。三是在遇到伤害时不懂巧妙化解,即情绪管理失控。以高渝女生为例,她在司机对其进行不法侵害后抛出一句:“我会记住你的。”这一句话成了歹徒心生杀机的直接导火线。另一个明显标志是法律意识的淡薄。法律意识的淡薄会使伤害蔓延开来。如果不拿起法律这把利剑惩处不法行为,加重犯罪成本,那么失联案就没有终止之日。

2.父母对子女安全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和思想都影响着孩子三观的形成,也左右着孩子对社会的看法。父母忽视了他们对生活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学习,同时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使他们接触不到一些安全问题,也就失去了在日常生活中从父母那得到安全知识、接受安全教育的机会。因为缺乏父母对安全和性方面的教育,导致女大学生远离家乡父母时,分辨不清真伪善恶;导致女大学生在危险来临前无法紧急避险只能任性为之;导致女大学生在危险发生时无法采取有效的保护行为,只能让伤害继续甚至连保护自己的生命都不懂。这样贫瘠的安全教育实在让人扼腕叹息,也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敲响警钟!

高校一方面旨在提供一些专业所需的知识理论学习,以识记、通过考试、增加就业率为目标。把安全教育划分给学校保卫处,而学校的保卫处大部分只负责校园内部的安全,并未对学生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如果说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有下功夫的一个例证就是新生开学的军训,这段时间里学校会进行多场的安全教育讲座,但由于持续性、系统性不足,时间一长学生便麻痹大意甚至是将当初的安全教育抛在脑后。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所面对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新的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而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教材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也不能很好地用来防范和应对现代的安全事故,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的不足。这些因素共同体现了高校方面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不够,亟待解决。

二、减少失联案的对策

保护学生,减少失联事件的发生固然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违法犯罪的震慑和打击力度,但更需要的是加强学生们的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教育。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家庭方面,父母应改变大包大揽的育子方法并加强对子女安全方面的教育。高校方面也应从根本上重视安全教育,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提供应有资源。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父母、学校等的多方帮助。如何从源头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成为重要课题。一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最关键的就是自身,学生可以通过身边的安全防范案例学习一些经验,根据别人的处境换位思考。二是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获取自我保护的方法技巧。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在线途径获得自我保护的方法技巧,也可以通过非在线途径,例如:报纸、宣传栏、周围的同学等。三是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警惕心理。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律成为每个人的必需品。弱势群体的大学生更不例外。增强法律意识,一是积极主动学习宪法、民法、刑法等部门法的知识体系,了解最基本的法律常识;二是将所习得的法律知识与现实结合形成法律意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应该拿出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2.倡导家长进行理性的安全教育

首先,家长对于安全教育应适时讲解、以身作则。作为家庭的带领者,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从小就要教给孩子相关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技巧,不能因为觉得为时过早而避开。此外,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起到榜样作用,不贪图小恩小惠,明辨是非。其次,有效的安全教育不只是口头上的说教,更重要的是应结合当下的社会现状和社会风气。照本宣科的安全教育只能是暂时的警醒,不具有持续性,而结合当下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或法制节目等可以更有效地让安全教育深入孩子的心灵。

3.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

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合理有效地安排安全教育活动或课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根本上重视大学中的安全教育活动应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安全教育来体现。首先是对安全教育课程进行必要的安排。安全教育缺乏是导致女大学生独自在社会中面对形形的人无法分清安危、正恶的推手。因此,将安全教育列入必修课程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学到、用到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其次是建立辅导员学生安全动态跟踪机制,大学辅导员的作用约等于家里的父母,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多数辅导员年纪与大学生相仿,较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因此,由辅导员跟踪学生的安全动态显得必要且合适。辅导员对自己所带的学生应及时了解其动态,与学生谈话多些安全方面的涉及。这样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与失联“说再见”。最后是联合社会团体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迥异的安全教育活动。例如:利用网络平台,传播一些漫画案例并加上分析和正确的做法,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接受安全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摆脱平时教学的呆板,更能让学生记得一清二楚。女大学生的失联不是偶然,但笔者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女大学生的失联将逐渐呈现减少的趋势,社会必将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