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汽修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推荐通用11篇正文

《汽修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推荐通用11篇》

时间: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有准备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是编辑给大家整理的11篇汽修毕业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汽修毕业论文 篇1

论文摘要:针对我国目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措施。

近年来,虽然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与全国汽车维修行业生产发展的速度相比,仍存在课程体系的划分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始终落后于生产实践的要求、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等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足目前,我国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各学科仍过于追求各自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另外,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而制定教学计划时对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考虑较少,灵活性较小,加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

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现有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课程设置受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影响太大,专业基础课中机械类课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制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安排过多,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机械设计与加工的内容,而与汽车有关的自动控制技术课程,只有《液压与液力传动》和《电工与工业电子学》两门课程。机、电课程比例不当,使得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大量课时浪费在毕业后应用机会很少的知识上,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缺乏弹性,选修课程少,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相对固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对市场变化缺乏快速的应对措施,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专业建设极为不利。

教学内容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针对性,以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本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但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难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之中,甚至在载重汽车上,也采用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柴油机,但是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反映。另外,汽车维修作业中的车身修复技术,钣金与喷漆技术则根本没有涉及。这些情况使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择业面较窄。

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设备、模拟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维修设备缺乏,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另外,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数量从事汽车检测、汽车及其零配件的销售、汽车维修及其附属设备的销售、汽车保险等工作。学生的就业面已从原来的汽车运输、汽车维修,拓展到汽车出厂后的所有需要汽车专门知识的领域。

创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原则

转变高职人才教育观念,强调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切实改变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知识单一、能力单一的局面,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过分强调知识本位转变为以学生能力为本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除了培养专业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诸如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市场把握等综合能力,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从封闭性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体制,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为主”的思想把教育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创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

根据市场调查,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评估、保险、销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总体来说,汽车运输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下降,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在不断扩大,对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应主要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兼顾汽车运输企业及其他企业的需求。

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目前汽车技术正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在学校得不到实际训练,就不可能达到社会的要求。

改变教材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模块化教材体系,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在主要专业教材结构上有根本的突破,每门专业课程教材大体由基础技术篇和适用技术篇构成。基础技术篇主要解决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适用技术篇采用“积木式”结构,一方面可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减或组合“积木”。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来讲,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总之,新的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以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为基本依据,面向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剑,包昆容。论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2,(7):38-40.

汽修论文范文字 篇2

(一)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实习教学

目前,中专院校的实践教学正在向工程训练转变,这是一种质的飞跃汽修专业实习教学应在切实做好“基本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逐渐向“增强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转变,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实习教学,逐步适应整体式教学的思想要求像汽修专业金工实习这一类课程,在实现这一转变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更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改革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在明确“实习教学是中专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前提下,按照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上,对汽修实习课程本身、实习课程与理论课程、在修课与先行课、并行课和后续课进行课程调整和整体优化例如,将金工实习课程中的钳工内容提到首要的教学地位,把“测量、划线、暂削、锯削、锉削……”等作为首要的、核心的教学内容,辅以车工、铣工、刨工、磨工”等教学内容。

(三)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适时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中专汽修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①大胆推行模块式一体化、工作过程导向等现代教学模式,大力提倡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行设计、自定工艺、自主作业和自我评价,以完成工作任务或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③结合当地汽修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组织学校资深教师和企业合作,编写与汽修专业实习教学配套的校本教材

汽修论文范文字 篇3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不仅汽车产量急剧增加,汽车档次也有很大提高。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汽车领域不断涌现的先进技术,对汽车专业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是融汽车、机械、电子、液压及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专业,理论性强,专业知识深。在实践较少的情况下,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总是一知半解,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付出了很多努力却成绩平平,不少学生对汽车专业逐渐失去了信心。基于这种情况,进行理实一体化汽车维修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面向学生,以技能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受企业青睐的出色的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理实一体化在汽车维修教学中的应用

“理实一体化”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简称,是一种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训练并行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融入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重视教学组织与教学管理

理实一体化要求在汽车维修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技能训练两者并行,在技能训练中理解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讲解中训练技能。如在学习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时,整个模块教学安排在汽车实训室进行,教学思路是理论讲解、动手实践、实践中针对各部件分析讲解、总结提高。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规范操作,完成对曲柄连杆机构的拆卸,熟悉曲柄连杆机构的各部件;教师再针对各实物部件具体讲解其结构及工作原理。这样,教师就能在学生操作时及时发现他们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纠正学生组装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及时解答学生组装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开展理实一体化汽车维修教学时,学生有相对的自由,他们可以只是观看或协助正在操作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管理,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就会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过程管理,对教学的最终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在变速器拆装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掌握拆装的顺序和注意事项;对于提前完成变速器拆装任务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拆装其他形式的变速器,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教师应秉着不放弃培养任何一个学生的态度,尽量不让个别学生的不好表现影响课堂教学。

(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想干就干,不干也无所谓,教师不督促,这样,一学期下来,有的学生就会一无所获。通常情况下,经过几次课的操作训练,学生应能学到很多东西,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如果教师不讲究课堂教学质量,不讲效率,允许学生操作时边练边讲话,边练边玩,装错了只需重新返工,学生就没有紧迫感,也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应改变这种状态,可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比赛,自己在一旁给学生计时打分,并挑选几个好学生协助教师当裁判,表扬干得好的学生,鼓励干得差一些的学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满足学生的好胜心,使干得好的。学生信心百倍,更想露一手,干得不好的学生也不甘落后,想努力赶上。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以往单调、枯燥的理论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许多实践知识在教材中是没有的,理论介绍和实际操作有很大的差距。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的讲授必须结合实践。例如,汽车维修中怠速不良是一个典型且常见的故障,其检修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先介绍实践中怠速不良的处理过程,分析哪些故障原因是最常见的,再用理论知识来解释实践操作过程,就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排除办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需要实践,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才能将被动的学习逐渐转变为自觉的学习,才能使自身得到知识和智能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维修曲轴是汽车维修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教材只是介绍了如何进行磨修,却没有提到在磨修曲轴后还需对曲轴进行打磨处理,而这一环节却是必不可少的,许多汽修企业都因为忽视了这一环节而造成大的事故。当与学生谈到这些事情时,学生表现得异常认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由此看来,如果能把理论内容延伸到实践中,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

三、总结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会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汽车维修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理实一体化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数量多、设备配置不能完全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都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 篇4

关键词:运输;车辆;强制维护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41-02

众所周知,汽车在运行中,随着运行里程及车辆完成任务的增加,其零部件和机构必然要不同程度的松动、磨损和机械损伤,油(脂)、制动液、冷却液等必须逐渐消耗或变质,如果不及时进行维护,势必加剧配合件的磨损,使车辆使用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动力性会不断变差,故障增加,修理频率提高,致使车辆的使用寿命降低。因此我们执行的道路运输车辆应用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强制维护、定期检测,目的就是通过对车辆进行检查、补给、、调整、紧固的维护作业,清除车辆故障隐患,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运行安全,保护环境,降低运行消耗,提高运输质量。然而,在推行车辆二级维护的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加强车辆二级维护工作,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保证安全运输、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道路运输车辆强制维护制度利弊分析

强制维护是保证降低运输消耗、确保车辆可靠、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其他行业对设备实施监管的成功经验。《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对车辆强制维护做了明确的规定,强调:“车辆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还对车辆维护做了等级划分,明确“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同时还细化了各类维护作业的中心内容,并对执行作业的责任主体也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大家都严重忽略了车辆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的强制执行和监管,而将精力全放二级维护作业的监管上,致使强制维护走了不少弯路,引发了许多矛盾,以致在治理“公路三乱”的呼声中不但取消了《道路运输证》中的车辆二级维护记录,还取消了车辆二级维护的路检路查,严重弱化了强制维护的监管。

二、目前汽车强制维护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没有强制行政手段和处罚的规定,而二级维护有对应的处罚规定,直接控制车辆相对容易,对驾驶员罚款了事。然而,二级维护的作业主体和执行却恰恰不是驾驶员,而是维修企业或运输企业的维修工,只有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负责的,这样就形成了管理和执法对象错位。同时由于二级维护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设置的检测维护项目过细过繁,车辆维护周期(尤其是维护时间间隔)缺少统一规定,加之车辆维护服务意识差,促成服务与收费失衡,缺项、漏项时常发生,最终导致广大驾驶员普遍对车辆强制维护产生抵触心理。

2.二级维护企业的技术不能适应现代新型车辆发展及维护检测要求。现代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的应用,使汽车进入高科技产品的范畴。老一套维护、检测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新型车辆的需求。而多数维修企业一方面从事汽车修理技术岗位的人员没有经任何培训或学习,文化基础落后,技术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传统维修业观念陈旧、设备落后、技术缺乏,缺乏适应现代汽车维修需求的人才,没有能力维护。这就导致许多车主对二级维护企业失去信心,不愿意把车交给二级维护企业进行维护。

3.运政管理部门监管存在偏差。一方面在开展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过程中,缺少高层次执法依据。另一方面对汽车维修市场监管不到位,运管部门只停留在签章、备案上,没有落实“四单一证”和二级维护档案制度,不能深入到维修企业检查“三检”制度和二级维护工艺的执行情况,加之配备的车辆技术管理人员数量少、素质低,许多人员并不掌握GB/T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的具体内容,只能用一般性检查来实施管理,缺乏全过程有效的监管,只对二级维护管得紧,而对日常维护和一级维护基本不过问,这样势必使监管流于形式。

4.监督检查频率和力度不够,监管方式不科学、不到位,执法受控对象发生错位。由于在路上检查车辆比较容易,不行就扣车,方法简单且直观有效。从而形成只对运输车辆驾驶员个体进行检查和处罚,而对企业法人和机动车维修企业执行车辆二级维护制度的总体情况缺少应有的监督检查。在路上受到的处罚是要驾驶员自行消化的,对以全额承包或挂靠经营的企业法人没有任何影响,长期以往形成了负面惯性,促形管理主体错位和处罚对象错位,致使个别车辆维护企业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地利用二级维护制度巧取豪夺,只收钱不维护,出卖维修竣工合格证。

5.由于宣传和培训不到位,致使一些企业法人和车主认为只有车坏了才需要修,不了解车辆维护的目的及维护作业的分类和各类维护作业的具体内容与技术标准,为了省钱省事主动要求维修企业减少维护项目。然而,在车辆使用过程中不维护、不修理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以修理替代维护的事情大量发生,造成机动车维修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大量的浪费,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都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降低了运输效率、增大了运输成本。

三、加强运输车辆强制维护管理工作的措施

内除积弊,外销积怨。内除积弊就是要在制度设计上彻底切断运输车辆二级维护中的利益链条,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内部的制度建设上和运行监管机制、方式方法上进行改革,消除内部积弊,还车辆二级维护本来目的和面貌;外销积怨就是要放权给运输企业和车主,给他们更多一点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空间,认真做好宣传、培训工作,用科学道理和自然规律证明强制维护的必要性,用正确的利益机制有效引导强制维护的实施,让车主从中确实得到实在的利益、看到好处。

1.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运输业户、维护企业、运政管理人员认识到做好运输车辆的二级维护不仅是对社会负责,而且是对自己负责、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使之自觉执行车辆二级维护制度。

2.加强执法队伍的管理。贯彻落实《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目前不少县运管机构的技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下,不懂汽车修理技术和维护技术,很难做到技术鉴定或质量监督。因此行业管理的上级领导要有计划地组织本地区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公路运输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尤其是在汽车维修实践中得到锻炼,只有过硬的行业技术管理队伍,才能把二级维护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加大对车辆二级维护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运政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到本辖区内车站、货场、客货集散地和车辆所属道路运输经营业户驻地,检查企业对车辆检测、维护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运输企业的车辆运行记录或技术档案等,督促运输经营业户对已到维护周期的车辆按时进行维护;同时,还要定期深入到维修企业,检查车辆维护作业的有关凭证,检查维修企业的车辆维修“三检”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不按规定维护的车辆和维修企业要从严处罚。

4.加强对承担二级维护的维修企业的管理。一方面对现有承担道路运输车辆二级维护作业的维修企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引导和鼓励其加大维修检测设备的投入,确保其维护作业项目和程序符合《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等国家和地方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另一方面适当提高行业进入的门槛,鼓励企业上规模、上档次,限制规模小、起点低的业户进入维修市场。对经营业绩差,社会投诉多,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业户,要清出市场。

5.加强维修企业的二级维护质量管理。利用电子监控系统技术手段把GB/T 18344中的二级维护工艺和质量要求落实到二级维护的全过程中,切实对修理企业维护过程和质量进行有效地监督。健全《车辆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发放管理制度,建立《车辆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发放管理台账。维修企业要参照发票管理的模式,制定本单位的《车辆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使用管理规定,确保出厂合格证的领用符合维修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

6.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除按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外,对造成重大运输安全责任事故的,还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对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运输企业,特别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都不高,单车个体经营、挂靠经营相当普遍,管理粗放,重效益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倾向十分严重,把维护和检测看成负担,缺乏开展车辆技术管理的主动性,缺少对所属车辆应有的约束,普遍放松对驾驶人员的日常维护教育,以修理代维护的矛盾非常突出。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主体地位的混淆或淡化,加大了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量及压力,政府付出的高额行政成本却导致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严重滑坡,以包代管成了普遍现象,为重大事故埋下隐患。强化企业法人治理,将权责归一,实现权责对应,从根本上促使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快速完成,促使运输企业从根本上改善车辆技术管理现状,同时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权利与责任,多管齐下,一定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车辆技术管理的运行轨迹,实现道路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智龙。如何加强对道路运输车辆实行强制维护的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8).

[2] 吴东风,翟琳。关于道路运输车辆强制维护制度的讨论[J].吉林交通科技,2010,(1).

[3] 李明求,魏青森,蔡晓宇。车辆二级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1996,(4).

[4] 张玉文。浅谈汽车强制二级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山西交通科技,1995,(2).

[5] 张淑华。车辆二级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5).

[6] 车成。加强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工作的一点思考[Z[.毕业论文。

[7] 宁青。浅谈加强营运车辆二级维护质量的监督管理[J].汽车维护与修理,2006,(10).

[8] 佚名。浅谈如何确保营运车辆二级维护质量[Z].2012.

汽修毕业论文 篇5

中专对我来说是一个开端,也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我弥补了自己不能上高中的遗憾,使我可以继续学习深造,为以后生活学习一门技巧。

或许是对过去自己不努力感到后悔,到了中专后,我改变了很多,积极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才知道及时弥补。我的专业是汽修,未来这将是我进入社会的依仗,所以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我非常重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这里,积极的为自己的发展做努力。

我有很高的觉悟,所以在学习上,知道刻苦,在生活中知道节俭,很少与同学们一去玩,一直都在专研自己的专业技能,尽量把每一分钟用在学习中。在三年学习中,每个学期我都会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而且在专业技能方面我也非常优秀,参加学校汽修专业技能比赛,我获得前十名的优异成绩。

当然除了学习,我也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因为成绩好,同学老师都推荐我成为学习委员,自从担任学习委员后,我不但重视自身的学习成绩,也注重同学的学习,会积极的给同学做辅导,希望帮助同学,与大家一起成长。在与同学交流中尊重同学,温和有礼得到了同学的认同赞扬。

我喜欢运动,最爱的是篮球,在中专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篮球比赛多次取得好成绩,运动会期间参加长跑和跳高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长跑得了第三,跳高得了第二,为班级争取了容易荣誉,也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虽然在运动时很累,但是我也有了健康的身体,为我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没有经历过实践,所学的东西都不能很好运用,利用假期我到一个汽修厂成为一名修理员,经过假期实践锻炼我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会了很多汽修相关的技能,为我以后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年中专的学习,随着时间走到了尾声,我也完成了三年的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然而毕业却需要面对社会的压力,还好在三年中我积极准备,让我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毕业是挑战,也是磨砺,中专三年学习了很多知识,为的也是在毕业后能够展现自己的实力,我非常高兴自己能够经历中专三年的学习,这让我在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我获得的成绩,学会的技能,也让我更容易找到工作,对我来说毕业后依然需要学习,依然需要提升,因为我走入社会参加过锻炼和实习,明白社会需要更强的能力,毕业后我会保持好心态,应对挑战,积极工作。

汽修毕业论文 篇6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19-03

1 引言

随着我国职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职教毕业生进入社会,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企业抱怨找不到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究其原因,是职教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没能达到企业的期望,造成学生、企业双方均不满意。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并能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更侧重于专业技能。事实上,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因此,对职业学校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以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学生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2 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依据

2.1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必须正确定位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面向汽车后服务市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现代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和汽车维修、检测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重点是要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2.2 根据就业岗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根据就业岗位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因此,正确划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属于交通运输大类中公路运输类专业(《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试行)》)。通过调查汽车后服务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意向:可以将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分为主要就业岗位、次要就业岗位和其他就业岗位三类(如图1所示)。

2.3 根据工作任务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根据市场调研,整理归纳出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并拟设相应课程。

1)整车维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新技术的相关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维护常用工具、量具;具有汽车维护的知识和技能(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等);会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四轮定位仪、车轮动平衡仪、灯光检测仪、废气分析仪、喷油器清洗机等诊断、维护设备。②拟设课程:整车维护、汽车结构认识、汽车使用常识。

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知识;能熟练使用发动机拆装、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发动机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总装与调试;柴油机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3)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底盘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等知识;能熟练使用底盘拆装、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汽车底盘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底盘电控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底盘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4)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汽车空调、安全气囊等系统知识;能熟练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常用工具、量具以及常用故障诊断仪;具备电气设备维修、故障诊断操作技能;能根据电路图查找汽车电气系统故障;具有收集维修资料的能力。②拟设课程: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故障诊断;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现代汽车电控设备。

5)企业经营管理。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体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具有企业人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财务知识。②拟设课程:财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

6)汽车性能检测。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性能检测的知识和技能;会使用、维护常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设备。②拟设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典型案例分析;汽车维修质量检验。

7)汽车配件管理与销售。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熟悉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等汽车各大系统零件名称及作用;能熟练使用汽车配件管理软件;掌握汽车配件的编码原则;掌握汽车配件进货方式;具备鉴别货源的能力;工作细心,责任心强;具有货物运输的基本知识。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驾驶;现代物流管理。

8)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含汽车保险与理培)。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结构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电话礼仪和交谈技巧;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维护、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具有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基本知识;具备规范的社交礼仪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驾驶证。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公共礼仪;交流与口才;汽车保险与理赔。

9)质量控制。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有汽车发动机、底盘和汽车电气设备结构、工作原理的知识;具有汽车维护、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了解车辆维修流程;了解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的方法;具备一定的与人交流的能力。②拟设课程: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公共礼仪;交流与口才。

10)钣金。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备汽车车身检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会汽车钣金焊接;能修复汽车车身的损伤。②拟设课程:汽车车身检测技术;汽车钣金焊接基础;汽车钣金修复基础。

11)涂装。①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具备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掌握汽车调漆技术;掌握汽车喷涂技术。②拟设课程: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汽车调漆技术;汽车喷涂技术基础。

2.4 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

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课程结构可由四部分组成:专业(实训)课程、选修课程(含方向课程)、证书培训考核和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答辩)。

1)专业(实训)课程:机械制图及CAD、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液压与气动、财务管理、汽车维修质量检验、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概论、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整车维护。

2)选修课程: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典型案例分析;钳工基础;现代物流管理;现代汽车电控设备;(二选一)汽车类专业入门、汽车使用常识;(二选一)汽车结构认识、摄影;(二选一)汽车文化、社交礼仪;(维修方向)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柴油机维修、汽车空调故障诊断;(营销方向)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汽车保险与理赔、旧车鉴定与评估;(钣金方向)汽车车身检测技术、汽车钣金焊接基础、汽车钣金修复基础;(涂装方向)汽车涂料基础知识、汽车调漆技术、汽车喷涂技术基础。

3)证书培训考核:中级汽修工证、高级汽修工证、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及其他专项工种。

4)毕业顶岗实习(含毕业答辩)。

3 构建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内容

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与高职高专(高中后)毕业生相比较,其优势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因此,在构建五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技能考核体系时,必须突出动手能力的考核。根据毕业生今后可能从业的方向,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有核心技能项目部分、辅助技能项目部分和选考技能项目。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如图2所示。

4 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实施

在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施的情况,不断完善和丰富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的内容。教学部门应成立专门考核机构来负责组织实施,以确保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实施的质量,真正达到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进程的安排,分阶段按年实施,也可以在毕业生离校前集中组织考核。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构建和实施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也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查恒效。工学结合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3):73-76.

汽修毕业论文 篇7

【关键词】汽车运用 人才培养 课程体系 人才需求

1 人才社会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国外汽车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汽车以每年12%--14%的速度增加,汽车产量2005年570.7万辆,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

汽车保有量2005年为3160万辆,2006年为3800万辆,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3亿辆,即每十人就拥有一辆汽车,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

随着汽车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采用,汽车新技术从高科技向着技术普及方向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汽车运用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缺少现代汽车运用技术和新的维修理念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目前,汽车维修已从以机械修理为核心的传统汽车维修向以汽车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综合诊断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汽车维修发展。

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具有大专学历人员极少,熟练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的高级维修技术人才更是微乎其微。汽车运用技术人员在数量和水平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较大。汽车运用技术人员严重缺乏。

因此,大力开展现代汽车运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是解决现代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缺乏的有力措施。

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的。在培养中应着眼于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需要不断更新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使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

2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熟练掌握现代汽车新技术的高级维修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汽车技术的特点是涉及学科门类广,前沿领域的新技术多,技术含量高。汽车几乎集成了所有现代科技成果的精华,如机械、材料、电子、能源等行业的先进技术无不率先在汽车上付诸应用。因此,从事汽车行业,必须具有宽广的各学科知识,掌握许多各学科前沿领域的新技术,还应具有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继续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为此,我校汽车运用专业确定了“基础理论牢固,专业知识宽广,强化实践技能”的人才培养定位,并据此制定了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2.1 深厚牢固的理论基础

为适应从事汽车行业的特点,必须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为其打下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作为基础课包括人文社科类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等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学期,技术基础课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学期,专业课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学期。

人文社科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是为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所开设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修养、社交能力和均衡的综合素质。

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只有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大学英语三门课程。这几门课程是学生专业知识建筑所铺设的第一层理论基础,是基础课中的主干课程。这一基础深厚牢固与否,不仅关系到对以后的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领悟,而且对学生未来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潜力具有长远的影响。由于我校是我省同类高校中的排头兵,有相当高比例的学生未来还会进入本科甚至研究生进一步深造,这几门课程将为他们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因此虽然自然科学类公共基础课课程门数较少,但每门课程的学时数都比较多,以保证其难度和深度,使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与普通高校本科生相当。

技术基础课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汽车专业涉及多门学科和交叉学科,其技术基础课门类繁多,需要学习机械、电子、化工、材料、能源、环境等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学制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也是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关键和难点之一。考虑到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关课程进行了适当舍弃。经过适当取舍,本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设置仍涵括了机械、电子、金属材料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

2.2 宽广实效的专业知识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汽车使用、维修、检测、诊断、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其中的培养重点是使用和维修能力。检测和诊断能力既可作为独立技能从事车辆管理工作和试验研究工作,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和维修的理论水平。营销和管理则是在使用、维修能力基础上的扩充和延伸。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培养目标密切关联。表2示出本专业的专业课设置及其和培养目标的关联关系。

由表中可见,每一项培养目标都几乎由所有课程所支持。全部课程均是科技含量高、应用针对性强、并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实用效果的课程。其中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直接关联着全部培养目标。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维修则是密切针对本专业培养重点的骨干课程,这两门课程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实际效果明显。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一方面直接对应诊断、检测的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两门课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可使学生的能力达到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并为未来向科研开发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由于学制和课时数的限制,我校汽车运用专业舍弃了一些与汽车相关的课程。对于一些概论性、综述性的内容,如汽车发展史、汽车文化、汽车外形和空气动力性、汽车新技术应用、汽车发展前景、汽车的能源和环保等,没有专门设置课目,这些知识拟通过开设讲座、专家座谈、参观展览、观看录像等轻松灵活的第二课堂形式使学生了解。对于汽车设计、汽车制造由于不属于汽车运用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没有专门设置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等课程,但通过技术基础课中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机制工艺等课程的学习,结合专业课中的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等课程,如果有学生将来希望从事汽车设计和制造工作,也应该能够胜任。

通过以上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我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具备社会急需的汽车行业应用技术性人才的知识结构,而且对于专生本的学生,也可以顺利适应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热能及动力机械等对口专业的进一步深造。

2.3 熟练实用的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前述课程的总学时数包含了课堂教学和随堂实践。在一些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结束后还安排针对该课程的专门实习,这些课程实习有金属工艺学的金工实习、机制工艺的机加工实习、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发动机构造和汽车构造的拆装实习、汽车维修的维修实习、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检测实习等。此外还有专门的综合实践环节,包括属于认识实习的汽车驾驶实习、属于综合训练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本专业全部总学时中课堂教学占55%,实践环节占45%。图3为各类课程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对比。

根据各种技能的难度、广度和性质不同,需要的实践课时量亦不相同。如本专业的汽车维修技能,是所有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其故障表现、原因和解决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并且直接体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安排更多的实践课时。本专业除了在汽车维修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27学时的随堂实习,在课程结束后还有多达280学时的集中实习。并且在综合训练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期间,主要还是围绕汽车维修进行。图4为汽车维修技能的培养环节。

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条件,本专业目前已经建成汽车发动机构造实验室、汽车电器设备实验室、汽车底盘构造实验室、汽车使用技术实验室、汽车修理(故障诊断)实验室、汽车配件实验室、汽车综合实训实验室、汽车驾驶训练场等。另外建有校外实习培训基地,与银座汽车、山东鸿发汽车、山东优配汽车零件贸易公司、齐鲁汽贸、济南东岳汽车、华达汽车等企业联合办学,并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

大量丰富的实践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可以对所学的理论加深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论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汽车使用、维修、检测、诊断、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为目标,以“基础理论牢固,专业知识宽广,强化实践技能”为人才培养定位,符合现代社会对急需的汽车应用专门技术人才的要求。本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为一有机整体,环环相扣,科学合理,高效实用,符合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规律,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也为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和创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张万兴。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科研方法[m].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汽修毕业论文 篇8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高速发展,汽车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维修企业还将快速增加,汽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量将持续上升,涉及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汽车美容等相关领域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也将持续上升。据日照市交通行业统计显示,目前日照市汽修专业人才年缺口在1 000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区域内汽修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为更好地培养从事汽修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日照市工业学校汽修专业教研组对本地市及周边地区企业的岗位需求、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涉及汽车制造企业、汽修厂、汽车品牌4S店共计30家;调研2002年以来本校汽修专业毕业生共计323名;发放各类问卷调查表356份,收回354份;召开各类企业和毕业生专题调研座谈会20余场。通过调研,我们对区域内企业岗位需求、本校近年来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就业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本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改革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依据。

二、调研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为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更紧密对接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创新教学内容,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新型课程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调研,为制定出目标明确、定位准确、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保证,使我校汽修专业成为全国同类学校中有影响力的专业,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调研方案设计

1.调研对象

(1) 企业:以汽车维修厂和4S店为主。针对日照、青岛、潍坊三地区,对30家汽修厂和4S店开展企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调研。

(2)毕业生:主要针对我校2002年以后的汽修专业毕业生,调研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2.调研内容

了解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企业人才结构现状、人才需求状况,了解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职业能力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了解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素质及能力的要求,了解校企合作意向和方式,征求企业和业内专家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工作是否对口、工作适应程度、胜任程度及满意程度等。

3.调研方式

问卷调查、走(信)访、座谈、会议交流等。

四、调研实施过程

调研采取了函调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3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对323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相关的职业院校和政府部门进行了座谈。

对日照和潍坊地区的相关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针对日照奎山汽车城及潍坊金宝地区周边的30家汽修厂和4S店进行调查走访。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其他部门负责人就校企合作、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访谈,发放企业岗位需求问卷调查表。了解企业的校企合作方式与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了解工作岗位、人才需求层次与需求计划,企业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等。

开展了对毕业生的调研,采用企业安排、班主任联系、查阅毕业生档案、电话调查等方式,对我校汽修专业毕业的323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所调研的毕业生所在企业具有代表性,包含大型汽修厂、汽车品牌4s店等。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由专人对问卷调查表的数据进行录入、统计和整理。

五、数据分析

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关于企业岗位需求调研分析表(表1~表5)

表1 企业聘用一线技术人才渠道统计表

表2 企业招聘汽修专业人才急需工种统计表

表3 企业对聘用汽修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统计表

表4 校企合作培养方式调研表

表5 企业对汽修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要求调研表

其他调研情况统计:企业认为毕业生的沟通能力一般的占71.4%,企业认为毕业生技能不足与理论知识不扎实各占85.7%和35.7%。

2.毕业生岗位职业能力及就业状况调查问卷分析表(表6~表9)

表6 汽修专业毕业生目前就职单位的性质、规模及薪金水平

表7 毕业生专业匹配度、工作适应程度、胜任度及满意度调研表

表8 毕业生对专业设置满意程度调研表

表9 毕业生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建议调研表

六、调研结果与结论

1.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调研资料的整理、归纳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市场急需的岗位分别为: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电气维修、汽车营销等。此外,市场对汽车在线检测、汽车营销、汽车美容等岗位需求量也比较大。

2.企业对汽车维修岗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基本素质与综合能力方面,要求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端正,为客户服务意识强,吃苦耐劳,重视细节;具有经受挫折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企业对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两项合计为82.3%,可见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是目前企业需求的重点。随着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实施,职业资格证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七、建议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2.大胆改革课程体系

按照岗位需求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校本课程,根据企业工期特点与需求,与企业共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突出技能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技能方向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调整课程设置,调整培养方向,采取“多方向、模块式”的课程体系。教材内容要精简,达到实用、够用。文化基础课要进行德育渗透,增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

3.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尝试4S店现场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实训设备创设工作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企业化管理模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实现教学方式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周边众多品牌4S店、汽车维修厂资源,培养学生现场操作能力。根据4S店及汽车维修厂工期要求,在企业工期相对不太紧张的情况下,安排汽修专业学生进店实习,企业师傅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技术、提高技能。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调研发现,企业反映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情况还普遍存在,而企业最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加强技能教学,就需要一支数量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实际情况来看,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双师型”的教师团队还没有形成。

当前我校汽修专业教师素质已经不适应以实践环境为主、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技能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建议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5.创新实践教学环境,配套相关的实习实训设备

根据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来购置和使用实训设备,使实训功能与行业所需岗位技能紧密结合,同时使学生通过实践所掌握的技能符合行业的需求。

6.加强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调研数据表明:有85.7%的企业把学生职业道德放在首要位置,有78.6%以上的用人单位把就业者团队精神摆在了重要位置。因此,我们应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合格中职毕业生。

汽修毕业论文 篇9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自评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提高我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强化办学的专业特色,打造品牌专业,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成省级重点专业,我们认真学习和解读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修订的及评价体系的通知》(粤教职[2007]15号)的内涵,对我校的汽车专业从专业师资、实训设备、教学管理、教学改革、质量效益等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进行了逐项检查和自评。通过检查、自评和整改,认为汽车专业各方面均达到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标准,自评总分为96分。

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定。 一、学校概况

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花园式学校,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学生就业率高、办学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学校创办于1954年,2004年被认定为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志着学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诸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校自创办以来,成长迅速,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8500多名在校生,350多名专职教师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现开设汽车类、机电类、电子信息类、商贸类、艺术涉及类、音乐舞蹈类六大专业群40多个专业(方向), 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而汽车专业也已成为粤西地区实力最强、最具有生命力的品牌专业。2007年9月学校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先进单位”、“安全文明小区”。

学校座落于湛江部级风景名胜区湖光岩畔,毗邻广东海洋大学。占地320亩,校园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建有现代汽车维修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模具制作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计算机实训中心、服装实训中心、艺术与影视实训中心等共14000多平方米,拥有多媒体课室、会计点算化模拟实训室、数码美工与摄影艺术制作室、时装裁剪与布艺制作室、装潢设计与电脑制作室、

实用电子电工实训室、空调制冷实训室、多功能语音听力训练室、音乐表演室、舞蹈与体型训练室、灯光音响调试室、电子琴室、古筝琴室等各类实训室30余间。建有设施完善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的科学馆、公寓式学生宿舍楼、钢琴楼、艺术馆、体艺馆、学生电脑室等。学校建有有400M 标准环形跑道的运动场、足球场、多个篮球场。学校图书馆藏书约14万册,阅览室常年订有报刊杂志300种以上,图书管理和图书资料的借阅已实现电脑自动化管理。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思想活跃、综合素质良好、能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50余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0%。聘有外籍英语教师2人,特聘北京师大舞蹈教授、国际金奖获得者蒋俊教授来校任教。

学校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 校长:欧阳艳;党委书记:杨明廉; 常务副校长:杨稳;副书记:陈哲儒; 副校长:林大轰、张祥宏、易明。

学校领导班子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以 “重内涵发展、塑精品专业、育实用人才、创全国名校”为办学目标,通过重点专业的建设带动学校专业内涵建设,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扩大学校的发展空间,推进学校在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重点专业建设,促进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促进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实验、实习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使实验、实习设备和条件与生产、服务现场基本同步;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强化办学的专业特色,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粤西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学校注重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积极探索多样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德育方法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和办学体制创新,逐步形成了“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技能,升学有希望,发展有基础”的办学特色,搭建起了学生发展的立交桥。学生参加省、市专业技能比赛和考证率都名列省市前列, 我校学生在2009年举行的广东省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汽车应用于维修技术第一、第二名;服装设计制作、图形图像处理二等奖、平面广告语电脑设计项目二等奖;电子产品装配

与调试三等奖。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8%,学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率在粤西地区保持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深入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通过构建“五纵五横”德育管理模式,以自我教育、激励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专项活动为载体,大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学校的音乐舞蹈系、校园艺术团已成为粤西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过50余年的努力,为粤西地区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水平高、职业素养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已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肯定和好评。

二、自评情况和自评结果

学校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省重点专业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以杨稳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开展专项申报工作,负责申报工作的指导、检查、组织、调控,有力地保证了学校申报工作的扎实推进。申报创优是学校内涵品质提升的需要,领导班子、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评估指标体系,根据 “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逐条自查,逐条分析,逐项整理、汇总,通过自查自评,以达到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的目的。

对照《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我们自评五个一级指标全部达标,具体得分如下:

三、自查情况

对照《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自查情况如下:

(一)专业师资 1、专业教师配备合理。本专业有专任教师32名,其中专职教师28名,占专业教师人数87.5%,外聘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4人在校兼职任教,占专业教

师人数12.5%。专业教师数与本专业学生数之比约为1:30,配备合理。本专业主干专业课程均由专职教师任教,保证了教学质量;专业教师周课时数平均为16节,行政兼课教师周课时数均为4节。

2、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优良。本专业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100%;中、高级职称专业教师17人,占53%;双师型专业教师16人,占50%。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队伍呈现业务精湛、数量适当、配置合理、专业技术职称持有率高、职业道德优良等特点。稳定精良的专业教师队伍为我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在职专业师资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一览表

3、专业带头人。本专业带头人张祥宏老师,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化系农业机械化专业本科毕业,有中教高级职称和机械工程师职称,达到双师型的要求。有较强教科研能力,曾主编出版《 汽车专业模块化教材》、《汽车空调》,公开2篇,胜任《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结构与检修》、《汽车电控发动机系统》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

4、实习指导教师。本专业专职实习指导教师有20人,实习指导教师数满足

教学要求,实习指导教师学历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全部达到有关规定。都在工厂、实训室工作多年,有的长期从事汽车设备的调试、检验、维修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20名教师有中、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或专业技术职称16人,达80% 。

5、教学水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示范性专业,本专业围绕“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专业特点,更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准达到更高层次。本专业教师理论教学水平高,学生测评秀优率达85﹪以上,专业教师综合考核测评效果优秀。专业教师实行了下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每个教师每两年平均下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两个月以上,参加专业实践锻炼教师的比例为100%。全部教师都通过有关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试,全部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施进行教学。

6、教科研能力。学校高度重视专业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围绕“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勇于探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实施“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收到良好效果;我们也把考级考证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进行实施,严格把好质量关,成绩显著。

本专业教师理论水平高,站在科技的前沿,主编或参编了1本教材,编写校本教材11本。 本专业教师对教学有深入研究,公开发表了专业教学论文4篇。

7、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本专业的三年发展规划,本专业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三年规划,包括人才引进、新教师培养、教师培训、社会实践、继续教育等,目标任务明确。 明确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熟悉新的汽车技术,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既能指导学生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训实习指导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制定了进修培训制度和教师顶岗实习的制度,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开展。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措施得到贯彻落实,成效显著。

(二)实训设备

1、专业实训室配置。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要求,我们相继建成了与专业教学相关的汽车发动机实训区 、汽车底盘实训区 、汽车电气实训区 、汽车电喷发动机实训区、汽车空调实训区、 汽车整车保养实训区、 汽车新技术实训区和汽车美容实训区等,完全满足专业教学与实训的需要,还能提供对外培训、技能考证和技能鉴定。我校实训室配置完善,室内布局合理;面积和主要实验、实训设备符合教育部重点建设专业设置标准的要求,并达到省内学校同类专业先进水平。学校非常重视实训室建设,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来更新与充实实训设备,较好地满足了本专业教学发展的需要。

2、设备总值。学校重视本专业教学设备的投入,现有专业教学设备总值达680万元,专业实训室60间,近期300万元国家扶持汽车教学设备设施亦将陆续投入我校汽车实训教学。学校根据汽车实训教学需求,逐年更新与市场接轨实训设备设施,以适合市场发展用人需求。

3、实验实训开出率 。本专业实训教学管理严格,理论结合实践进行一体化教学。学校根据本专业实验、实训大纲的要求,安排好学生的实验实训教学,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强化实践环节,保证实践教学不少于理论教学。每门课程都制订了相应的实训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

(三)教学管理

1、教务管理。 教学计划事关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和教学质量的标准,是规范教学行为、配置教学资源、体现专业特色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在充分论证专业社会需求结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吸纳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意见,制定出本专业教学计划,并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来确保教学质量。

为此,我们建立了严格的教学计划实施的管理制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等教学文件齐全规范,管理手段先进。

2、教学质量监控。本专业根据学校《教学质量及监控管理办法》,和《教学常规检查管理制度》要求,实行严格、规范的常规管理,《科组教研活动记录手册》的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填写规范完整,开学有工作计划,常规检查有小结、检查信息有反馈,期末工作有总结,有质量分析。对专业教师能力素质有综合测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力度大、效果好。

3、实践教学管理。我校学生实践教学管理严格,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考核有标准;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校内技能大赛,大赛项目与技能教学项目相结合,创造出学生学技能,赛技能的氛围,很好地促进了技能教学的开展。实验实训设备管理制度健全,设备帐、卡齐全,有使用记录;本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开展得很好,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的教育机制,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4、专业教研组管理。专业教研组每学期双周周三下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检查登记表、每学期有总结。每学期科组教师开展一次组内公开课,每年开展一次学校公开课,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次数达到6节以上,各项教学管理资料齐全。

四、教学改革

1、专业建设

(1)培养目标明确、合理,对应岗位群清晰,课程设置合理,技能目标突出。

本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有充分的社会调查和论证,经过两年多的市场调查,先后走访了湛江农垦集团、汽车维修行业以及粤西地区各城市的车管所,通过深入

的论证,获得现代社会需要大量汽修人才的信息,提出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实施教学。本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有充分的社会调查和论证,经过两年多的市场调查,先后走访了湛江农垦集团、汽车维修行业以及粤西地区各城市的车管所,通过深入的论证,获得现代社会需要大量汽修人才的信息,提出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实施教学。

为实现培养目标,该专业课程设置既重视知识的学习,又重视能力的培养: ①加强学生三年在校期间的道德修养和体质锻炼,使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健的体魄。

②学习好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汽车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汽车专业英语等。

③掌握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包括: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空调、电喷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新技术等。

(2)加大社会参与专业建设力度,聘请专家指导和授课,成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该专业成立了由本校领导、企业专家和本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机构为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提供咨询与建议,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的分析,指导人才培养的模式、教材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教育,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还聘请了四位来自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授课和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指导,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本专业的建设经过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论证,根据市场调研数据确定了合适的培养目标,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准确的定位。本专业的培养方向是为粤西地区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汽车4S 店、维修维护、保险勘察等相关用人机构提供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良好汽车职业道德、熟悉国家有关汽车、交通和保险法律、法规,具有从事汽车检修、维护保养、勘察理赔等实际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基本办公软件、操作能力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强调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课时有保障,专业建设有规划,专业教师业务水平高、动手能力强。

2、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们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对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鲜明针对性的改革。开设有与企业需求同步的新课程,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已建立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组织全体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先进教学模式、先进教学方法,组织模块教学、项目教学,逐步实施一体化教学,推广“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教学模式;大力推广案例教学、互动型教学、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积极进行教学手段的革新。

3、教学内容改革与教材建设

积极开展本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去掉一些理论性较强但实用性较差的课程,增加一些实操性课程,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突出学生必修内容教学,及时改革教材中的过时的教学内容。各位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将自己到企业顶岗实习所学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内容及时应用到教学中。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和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教师编写适用于本专业的校本教材,现已用的校本教材有11本,筹划使用的校本教材有 4 本。我校的教材选用规范、合理、适用,各项管理制度齐全,保证了教材的科学选用。

五、质量效益

2006 ~ 2007 学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历教育在校生总人数为390人;2007 ~ 2008 学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历教育在校生总人数为498人。本专业近两年中职学历教育在校生合计总数为888人,平均人数为444人,达到每学年400人以上,符合A 级标准。

2、专业课成绩。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引导下,学生非常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把学到一技之长作为在校学习的主要目标,各班学习风气浓厚。近两年专业课程考核成绩合格率分别为92.1%和94.6%,少数考核不及格的学生经过补考后都达到及格。

3、专业技能证书。我校近两年在加强学生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推进各项技能培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专业技能鉴定及考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近两届毕业生专业技能证书获得情况统计如下:06 届毕业生总人数87人,获得相关技能证书的人数为81人,所占比例为93.1%;07届毕业生总人数90人,获得相关技能证书的人数为87人,所占比例96.7%。

4、就业率。随着学校发展,校领导特别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于2001年10月成立了的就业办公室,由主任二人,干事四人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我校历年来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新生一入学就开设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做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每年定期招开职业规划讲座,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恰当定位。以下为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006届毕业生总人数为87人,一次就业率为92% ;2007届毕业生总人数为90人,一次就业率为93% 。

5、对外培训。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每年面向社会及农垦系统,组织在职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设有组织机构、有课程培训、有计划安排、有培训记录,培训效果良好。技能鉴定方面包括汽车维修工中级、汽车维修电工中级。2006 年技能鉴定培训人数为147人次,2007年技能鉴定培训人数为182人次,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六、存在的问题与努力方向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具备汽车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胜任大部分汽车行业基础工作的技术人才,在粤西地区企事业单位中发挥出积极作用。本专业在粤西地区当地有较大影响,已成为粤西地区设备设施最新、最齐全、最具有规模性的汽车教学实训基地。

尽管我们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实习与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毋庸讳言,在专业建设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亟待解决:

1、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师资力量较强,但是专业师资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本专业还没有在广东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名师。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在教学改革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本专业教师在学科领域的地位,培养出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专家。

2、学校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许多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需要加以落实。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按照《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的要求规范管理。

3、学校还需要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需要建设完全一体化的、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内的实训基地中能获得实际工作的体验,以满足培养的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我们将以此次申报广东省重点专业为新的起点,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以评促改,以评促教,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将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成为让社会满意、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企业满意,在省内有良好声誉的专业,为汽车行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汽修毕业论文 篇10

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应广泛开展课程改革,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中职教育课程新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本项目目的在于通过调研,对比“双厂双师”现代学徒制与本地区企业生产中的需求的适应程度,从而明确“双厂双师”现代学徒制是否更能与实际企业生产相适应。

第二部分 基础调研内容与分析

一、调研方法和对象

调研主要采取问卷法、访谈法、毕业生反馈法、现场考察法、文献法等方法。

参与调研的单位有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不同类型的汽车相关行业企业。

二、调研内容

了解企业的企业岗位设置情况、行业人才现状和需求情况,明确专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从而判断“双岗双师”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否适应本地区行业企业需求。

三、调研数据及分析

(一)汽车类企业岗位设置情况

其主要就业岗位群包括:汽车销售顾问、机电维修工、钣金工、喷漆工、前台接待、配件仓管员和其他与汽车相关的岗位。

(二)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及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群情况

经过调研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中职毕业生在4S店中数量较少,比例相对偏低,大部分汽修专业中职毕业生集中在汽车制造厂一线岗位、汽车维修厂和汽车美容店就业。

(三)汽车类企业常见岗位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及素质

(四)广西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各就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些技能往往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掌握并熟练运用。一些职业素养如团队协作意识、吃苦耐劳勤劳踏实等素养,更是要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提高。

(五)广西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目前,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大多数仍以相互介绍为主,市场招聘为辅的模式。中、小型的综合汽车维修厂中,这一情况更为普遍。其原因并非企业不愿意招聘学校应届毕业生,而是因为应届毕业生知识并不扎实,对于维修所需的技能并不能熟练掌握。可见当前中职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不能达到企业生产的要求。

(六)广西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和方法总体仍不尽合理,并未很好地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一些学校仍然采用老旧的专业体系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基础较差的中职生,勉强要求其掌握不切实际。但从各学校的计划来看,这一情况正在改变。

(七)现代学徒制与企业实际需求的适应情况

在调研中,也发现有部分大型综合汽修厂、4S店也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先进的校企合作模式。以一汽大广西弘捷4S店为例,企业学校合作,每年从学校招聘数名优秀的毕业实习生,经过实习选拔,最终选定其中最优秀的毕业生转正。这样就保证了企业所招聘到的员工的素质,同时减少了企业的开支。近年来,校企双方开始有意或无意地运用现代学徒制理论指导教学和就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一般性的学习,还得到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可见现代学徒制更能适应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本地汽车相关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第三部分 结论和建议

一、调研结论

根据调研,“双厂双师”现代学徒制采取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方式,在实践中确定该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及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多为理论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更侧重于技能训练,学生轻松、老师省心,企业欢迎,相较而言,更能适应本区域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汽修毕业论文 篇11

关键词:汽车维修技师;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40-03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汽车产量为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4%,全国汽车销量为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45%。其中:乘用车产量1448.53万辆,同比增长4.23%,销量1447.24万辆,同比增长5.19%;商用车产量393.36万辆,同比下降9.94%,销量403.27万辆,同比下降6.31%。

随着汽车保有量和汽车维修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特别是维修技师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大、越来越高。如何加强汽车维修技师的培养,构建岗位适应性强、可操作性好、培养效果佳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面向汽车维修技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汽车维修技师的培养是汽车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在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努力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汽车维修企业为了适应业务量快速增长的形势和保证修理质量,亟需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人员,特别需要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掌握现代机修技术的汽车维修技师及高级技师,所以,企业一方面,积极培养自己的技师,另一方面,也不惜成本引进高水平的维修技师。虽然广开渠道,但目前仍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汽车维修技师的培养是高职学生职业理想实现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生选择了汽车专业,为了学生职业理想的实现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建立面向技师培养的培养体系,使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为学生铺设良好的技术上升渠道,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加强汽车维修技师的培养是高职学生扩大就业面和提高岗位适应性的需要 汽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量汽车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有限的岗位,其难度不言而喻,有的毕业生甚至改行或待业。如果学生能够具备维修技师资格水平,则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容易占有一席之地,也能为有志于汽修行业创业的毕业生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汽车修理工职业能力分析

依据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汽车修理工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即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职业道德 包括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和职业守则两部分。职业守则包括:(1)遵守法律、法规和规定。(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3)认真负责,严于律己。(4)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5)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主动配合。(6)严格执行工艺文件,保证质量。(7)重视安全、环保,坚持文明生产。

基础知识 (1)钳工基本知识。钳工常用设备、工具、量具、仪表的名称、规格、用途和使用方法;测量、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攻螺纹、套螺纹、刮削、研磨等钳工操作基本知识。(2)汽车常用材料知识。汽车常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燃料的牌号、性能及应用;油(脂)的牌号、性能及应用;汽车常用工作液的牌号、性能及应用;汽车轮胎的规格、分类、组成及应用;轴承的类型、结构与代号;螺纹的种类与代号。(3)机械识图知识。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公差配合的基础知识及标注方法;识读简单的零件图。(4)电工基本知识。电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基础知识;电功与电功率基础知识;电路基本元件的名称与代号;常见电子元件的名称与代号。(5)液压传动知识。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液压传动在汽车上的应用。(6)汽车维修机具的性能和使用知识。举升器;机械拆卸、安装工具。(7)汽车构造知识。汽车的总体构造;发动机的总体构造;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系、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的功用和组成;车身的结构与作用。(8)汽车电气设备与电子控制装置知识。蓄电池的功用;交流发电机与调节器、启动机、汽油机点火系统的功用与组成;汽车电器辅助装置的功用;汽车常用传感器、车用电控单元、执行元件的基本知识。(9)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汽车维修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汽车防火知识;汽车尾气排放法规;汽车修理环保知识;急救知识。(10)质量管理知识。质量管理的性质、特点与基本方法。(11)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劳动法、合同法、质量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知识。

汽车修理工工作要求分析

对汽车修理工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是依次递进的,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现将修理工工作要求概述如下。

初级 (1)发动机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发动机的小修作业。(2)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故障。诊断、排除汽油发动机油路和电路故障。(3)汽车底盘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底盘的小修作业。(4)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故障。诊断并排除离合器、手动变速器、车轮与制动系统故障。(5)汽车电器设备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6)诊断与排除电器设备故障。诊断并排除起动系、充电系、照明、喇叭、仪表装置故障。

中级 (1)发动机维护。二级维护前发动机检测与附加作业的确定;发动机二级维护附加作业。(2)发动机修理。零件的检验与分类;气缸盖与配气机构、气缸体与曲柄连杆机构、燃油与进气系统、冷却系统、点火系的检修。(3)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故障。(4)汽车底盘维护。二级维护前的检测与附加作业确定;底盘二级维护附加作业。(5)汽车底盘修理。离合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驱动桥、万向传动装置、机械转向器、悬架系统的检修;车轮定位的检查与调整;鼓式制动器与传动装置、盘式制动器与传动装置、驻车制动器的维修。(6)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故障。(7)汽车电器设备维护。二级维护前的检测与附加作业确定;汽车电器设备二级维护附加作业。(8)汽车电器设备检修。启动机、发电机、空调制冷系统、仪表的检修。(9)诊断与排除电器设备故障。诊断并排除电器设备、空调系统故障。

高级 (1)发动机大修。编制零部件修理工艺卡;发动机总成大修;过程检验与竣工验收。(2)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故障。诊断并排除发动机故障。(3)汽车底盘大修。编制零部件修理工艺卡;汽车底盘总成的大修;过程检验;竣工验收。(4)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故障。诊断并排除汽车底盘故障。(5)汽车电器设备修理。充电系统、起动系统、空调系统的修理。(6)诊断与排除汽车电器设备故障。诊断并排除汽车电器设备故障。

技师 (1)汽车修理。发动机修理;汽车底盘及车身的修理;电器设备的修理;汽车维修作业组织与质量监控。(2)诊断与排除汽车疑难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与车身故障。(3)培训与管理。培训;生产管理;技术管理。

高级技师 (1)汽车修理。编制汽车维修工艺规程;发动机修理;汽车底盘维修;电器设备的修理。(2)诊断与排除汽车疑难故障。诊断并排除发动机故障;诊断并排除汽车底盘及车身故障。(3)培训与管理。维修质量管理;组织管理;培训。(4)技术改造与试验。设备、车辆、工艺的改进;试验和研究。

对汽车修理工工作要求的分析结论

根据以上概述分析可知,对于不同技术等级,工作要求有不同的侧重点,为建立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指出了方向:(1)对初级工的工作要求主要侧重于汽车维护、简单的故障诊断与排除。(2)对中级工的工作要求主要侧重于汽车发动机修理、汽车底盘修理和汽车电器设备的检修。(3)对高级工的工作要求主要侧重于发动机大修、汽车底盘大修和汽车电器设备修理。(4)对于技师、高级技师的工作要求主要侧重于汽车修理、诊断与排除汽车疑难故障、培训与管理、技术改造与试验(高级技师)等方面。

面向汽车维修技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汽车修理工职业标准的分析、行业背景分析、企业调研等,提出汽车修理技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素质,具备敬业和开拓精神,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运输企业、汽车销售公司、汽车检测站等单位,在生产、服务一线主要从事汽车机电维修工作,能够完成汽车维护、汽车修理、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维修培训与管理、汽车维修技术改造与实验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为今后能够胜任技术骨干、技术总监、部门主管等岗位做好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储备。

培养汽车维修技师的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在培养目标的指引下,突出综合性、职业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建立培养汽车维修技师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汽车维修技师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三大部分,如图1所示。(1)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法律法规》、《汽车节能、环保与安全》等。(2)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汽车发动机检修》、《汽车底盘检修》、《汽车电器设备检修》、《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汽车维护》、《汽车专业英语》、《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现代汽车企业管理》等。(3)集中实践主要包括《汽车拆装实训》、《汽车维修工考证实训》、《汽车维修与检验生产实训》、《毕业综合实践》等。

课程标准构建 在课程体系构架下,根据汽车维修技师职业能力分析,编制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维修技师培养的落脚点和关键点,所以要体现培养的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专业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课程情境设计(学习情境划分、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材料选用、教学组织与设计、考核与评价、教学资源建设等。

技师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在技师培养的过程中,因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可以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规定的项目任务,既能获得汽车维修专业知识,又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也可采用校企合作“订单班”、工学交替等模式进行培养,这些均为比较适合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马良军。技师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7(6):99-100.

[2]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8(5下):8-10.

[3]章振周,唐成棉。职业教育任务驱动课程模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7(4下):18-2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