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赏析论文【通用9篇】》
艺术作品赏析是艺术动态活动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是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把握,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在文学创作中,对比是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本页是敬业的小编小鱼儿帮家人们整理的9篇艺术作品分析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美术鉴赏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美术课已由过去的“小”课程, 变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而美术欣赏课是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它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未来人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 美术欣赏课; 教学;
初中美术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和最后一单元安排的都是欣赏评述课, 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欣赏和评述中来,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要使美术欣赏课发挥其所有的功能, 教师就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入手, 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使美术欣赏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美术欣赏课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而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则是提高效率的核心。要让全体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如今, 在深入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 要求广大美术教师增强对课堂教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使我们的美术教学更富有基础性和创造性, 又富于独特性和有效性, 从而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 如何对学生在美术学科中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是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提高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有效途径
(一) 凸显学生在欣赏课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们的感受和知识背景
首先, 教师要确立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在上美术欣赏课时, 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作品, 并从作品的专业水准上进行分析, 教师讲解很专业, 但学生根本不知道到这些专业知识。这就是我们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实际, 没有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的欣赏水平。美术欣赏应该是一个主客体的统一过程, 所以美术欣赏课应该是可以让学生参与的课, 让学生自己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 才能发挥自身的潜能;教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上好一节欣赏课。
(二) 用启发式的提问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我认为美术欣赏课, 除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主要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不能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不能像导游一样津津乐道于向周围人讲述预先知道的对事物的固定模式感受, 而是要逐一向学生询问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第一感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艺术感悟, 始终把握以诱导的提问作为教学前提, 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知, 然后再讲解。例如, 在讲《蒙娜丽莎》一画时, 我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问学生:“你们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受 (各种感受都可以表达) 是什么?跟这幅画有关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学生一看到这么熟悉的作品, 兴致马上提起来了, 都争着回答。接着我又问:“这幅画美不美?假如美, 美在哪里?假如不美, 有表现在哪?”有的学生说, 人物长得美、面部表情美、双手及身体姿势美、画面整体美……通过以上的问答过程, 可以增强学生对艺术形象的诠释能力、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 他们的参与分析实际上已经使欣赏课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和目标, 即全面掌握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蒙娜丽莎当时刚刚失去幼子, 所以心情非常抑郁, 画家为了在画她肖像的时候能让她面露微笑, 想出种种办法, 让欢乐的气氛帮她展现笑容。此时的笑容是微弱的, 也是古代妇女矜持美的体现, 这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她的姿态极为优美舒展, 这也展示出她的性格。最后我做出总结:一个真正称得上美的人必须是内在美与外在美完整统一, 所以蒙娜丽莎的美征服了世界上无数的人。
(三) 鼓励学生博采众长, 积极讨论
教师要查找资料丰富教学语言, 也要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收集。在收集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划分不同的层次,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查找自己喜欢的作品的相关资料, 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共赏共享。教师还要经常组织课堂活动, 比如分组讨论, 学生可以集思广益, 讨论的结果可由本组组长代表回答, 其他同学补充。教师也要适时补充,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 然后指出不足, 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并不易受到打击, 下次仍然有积极性。并且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教师要用简单的艺术语言, 逐步渗透,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运用美术术语来解释美术作品, 也可以提前给学生列个提纲, 比如先从视觉感受说起, 然后逐步深入到构图、色彩、明暗等艺术观念、艺术手法, 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思想或者愿望。在这样的提示下, 学生会形成一种氛围, 也就渐渐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了。另外, 学生也就会从语言表达能力中反映出自己的艺术素质。
(四) 加强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作为教师, 我们先要有一桶水, 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上美术欣赏课更是如此, 因此农村学校要加强对美术专业教师的培养, 尽可能多地提供培训机会, 注重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结语
美术的欣赏课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水平, 热爱祖国, 扩展知识面以及对学生的成长和将来的社会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变得更有实效性, 是我们美术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作为美术教师, 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另外, 我们还要做到课外和校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刘卫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学周刊, 20xx (5) 。
[2]赵丽。浅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 20xx (14) 。
舞台传播艺术作品 篇2
舞台传播艺术作品
为了让群众可以接触到精品艺术、可以买得起舞台演出的门票,天津市突破传统的文化扶持模式,在科学管理剧院团补贴的同时,创新推出以“文化惠民卡”为代表的惠民补贴新手段,在补贴对象多元化、补贴效果深入化上进行了探索实践。
一、天津市舞台演出文化惠民补贴对象
(一)艺术体裁天津是一个具有成熟戏曲曲艺演出、观赏氛围的城市。在京剧、大鼓、时调、评剧、河北梆子、等传统民族艺术演出的基础上,交响乐、室内乐、独奏(唱)音乐会、歌剧、话剧、儿童剧、芭蕾舞、现代舞等多元艺术在舞台上共生并存的开放式演出市场格局也已经初现雏形。为了扶持高雅艺术演出项目的运作,天津市推出了高端演出补贴,给予歌剧、交响乐、舞剧等高水平演艺项目每场最高60万元、占比直接费用50%的专项补助。尚未完全成熟的高雅艺术演出市场在天津逐渐培养起来,观众每年都可以欣赏到国内外著名艺术表演团体带来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演出。这些演出呈现的特点有:第一、具有传统特色、滋润民族文化命脉的戏曲曲艺在天津演出市场中具有强大生命力,占据演出场次的主要比例。第二、天� 第三、音乐会作为高雅艺术的代表,实现了日均演出一场以上。第四、儿�
(二)市民观众激发演艺团体创新活力的方式之一是改变传统的由政府出资喂养模式,通过体制改革将他们推向市场,调动其面向市场空间和观众需求打造精品演艺项目的主动意识。但是,政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支持不应该撤出或大幅减少,而是可以将这部分资金转交到观众手上,把真正看演出的人“手中有门票钱、手中有选择权”。这样,才能够倒逼演艺团体去满足广大群众的艺术需求、及时收集观众反馈的观演信息,从而推动作品的完善和创作。天津市于开始在全国率先推出文化惠民卡,首次推出文惠卡6万张;发行4万张;发行7.5万张;发行14万张;发行金卡9万余张,另有普惠卡、郊区卡、学生卡、公益卡等,共计22.5万张。截至203月,累计推出惠民演出1.3万余场,先后对54万人(次)发放惠民补贴,356万人(次)观众使用文惠卡购票观看演出。
(三)演出场所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给予专项补贴,如高端演出补贴;也可以通过减税降费的形式来进行扶持。20,享受天津市文化惠民补贴的演出场所超过20家,其中,民营剧场有9家及以上、国营剧场有11家及以上。
(四)演出团体演出市场的培育要调动国有、民营演艺团体的双重资源和优势,既形成竞争机制又要结成互补联盟, 经过文化体制改革后的演艺团体是坚持市场导向的,它们的存活情况是市场活力的真正体现。目前天津市民可以使用文惠卡购买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天津交响乐团、天津市曲艺团、天津市杂技团、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等国有和民营演出单位的各类演出项目。“市民持文惠卡将不仅可以观看国有院团演出,同时还可以观看民营院团演出和演出机构引进的外地优秀剧目”[1]。天津市演出补贴既面向本市的40余个演出团体,也会以降低场租成本、刺激观众数量等方式给予其他省市、国家来津演出的艺术团体必要的扶持。
二、天津市舞台演出文化惠民补贴的效果
(一)丰富了艺术体裁在舞台演出文化惠民补贴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天津市民看到的舞台演出不再是单一的少量传统剧种,而是涉猎不同体裁的多样艺术作品。年天津舞台上为观众上演的作品涉及的艺术体裁有:歌剧、大型交响乐、小型室内乐、独奏(唱)音乐会、舞剧、话剧、戏曲曲艺、儿童剧、杂技马戏等,几乎涵盖了所有舞台演出的艺术门类。不同年龄层、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走进剧场观看演出。
(二)提升了演出水准政府补贴形式的多样化,激发了本地演出团体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活力,带动了作品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有作品、有好作品才有资格申请到政府补贴”,所以各演出团体都会主动创作新作品、打磨经典作品;另一方面,政府分摊了演出团体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获得一定的资金后盾后,可以增加在作品制作上的投入,如新科技手段的应用、服装道具的专业化制作等,从而提高作品的整体制作水平。为了培养演出市场的层次、提升观众的审美趣味,天津市在提升本地演出团体水准和作品质量的同时,鼓励演出经营者尝试运作国内外高端演艺项目,与他们共担项目风险,积极引入世界各地的舞台作品,拓宽观众的艺术视野。
(三)增加了观众数量有欣赏对象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观众是艺术家艺术创作面对的主要对象,是舞台演出得以发展的'沃土。充足的观众是艺术生产的动力来源,越来越多的观众参与到艺术欣赏的行列中才会源源不断的激发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在演艺产业“演艺团体及个人———经纪机构———管理单位———演出场所———消费者”的产业链条结构中,观众既是终端的艺术接受者,也是艺术经� 没有了观众群,演艺经营者的一切产业运作行为都将失去意义,他们赖以生存的产业收入来源也会随之断流。演出质量的提高激发了观众的观演欲望,演出票价的降低减少了他们的观演成本,而公益活动的开展则及时向公众普及了艺术知识,让他们进得了剧院、看得懂演出,“不敢看演出”的公众在逐渐减少。在观众群体扩展、数量增加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养成良好的观演习惯,观看艺术演出成为个人生活休闲、人际交流的一种常见形式。惠梦在2018年11月1日的《中国财经报》报道:“天津市的一些话剧、儿童剧、芭蕾舞的经典剧目演出上座率达到100%,出现需提前半个月以上抢票的情况;各剧场的使用率也创新高,年平均使用率均超过100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场,其中中国大戏院、津湾大剧院演出已达150余场,接近满负荷运转。”[2]
(四)构建了多元观众群体在文化惠民政策的实施背景下,政府通过公益票、补贴票、充值赠送等形式减少因经济因素造成的观众流失现象,为演出市场维护、拓展了观众。同时,借助对演出策划的调控,经营者通过运作多样化的舞台作品来吸引不同的观众,逐步构建多元观众群体。天津市预计年全年演出超过5000场次,涉及不同艺术体裁;采取阶梯化定价策划,增加低价票、学生票数量,稳定中低收入居民和学生观众群体;灵活调整演出时间,针对天津市民节假日重视家庭团聚的民俗习惯,减少传统节日期间的演出场次或推出家庭套票;兼顾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培养,如面向老年观众设置戏曲曲艺节目下午专场等,构建合理、稳定的常态化、可持续式观众结构。近年来,交响乐、歌剧的老中青少年观众均衡分布、青年人在相声观众中占比持续在60%左右,都是天津演艺观众群体的重要特征。
(五)提高了观演文明观众观演文明程度是一个城市演出市场是否成熟、城市文化水平是否优秀、观众观演素养是否健全的重要参数。观演文明并非观众天然形成的行为反射,而是需要在具备一定的艺术涵养后通过自觉的审美经验逐渐积累起来。即使是具有专业艺术理论知识的观众,在初次进行剧院艺术欣赏或接触到新艺术时,也是无法完全、直接的以演出场所规定的规范性礼仪完成艺术体验全过程,而一旦他们受到了指责或攻击,无论是平民视角的自尊心理还是文化精英的优越意识,都会使得观众与演出场所之间产生难以弥补的割裂感。所以,观演文明的培养、提升需要给观众提供充分、充足的艺术欣赏机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艺术知识、观赏礼仪的宣讲,从而让观众逐渐建立起自律式的观赏文明。随着观众拓展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演出市场的常客,观赏礼仪的引导需要分层次的进行下去。文化惠民补贴让天津观众接触到多样化的演出内容、高频率的演出场次,大多数观众的舞台审美感知体系已经建立并完善起来,整体观演文明程度已经明显提升。
三、天津市舞台演出文化惠民补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全国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实施,天津市的舞台演出文化惠民工作已经在观众、市场、城市文化氛围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城市演艺产业得到了深远发展,但是还随之伴生着诸多需要不断完善出的问题。
(一)补贴分配难以平衡从演出者、经营者到观众,舞台演出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惠民补贴,如何确定补贴对象、制定补贴额度是一道难题。因为目前国内外同领域中都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分配体系和方法,所以天津市只能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模式,补贴评估人员存在主观性、不同单位存在话语权差异等都会影响到惠民补贴的公正公平。对剧院团和演出场馆的补贴方式可以借鉴观众补贴方式。为了直接补贴观众而推出的文惠卡模式是较为透明、合理的,除了面向一般学生和低保家庭学生的学生卡、公益卡,文惠卡的金卡、普惠卡、郊区卡都是根据观众个人支付额度的差异而给予不同金额的补贴,从而调动观众提前进行演出消费预算的积极性。
(二)演出质量无法保障观众观演需求的增加亟待大量新作品进入市场,演艺团体加快了作品创编的速度;演出场次增多,加重了演职人员的工作量,使他们疲于不间歇的演出活动,对作品的深层次思考减少;部分演艺团体为申请补贴经费,拟报大量项目,项目的立意、构思都非常完备,但是经费到位后,后续的创作、演出活动却停滞或狗尾续貂,造成了艺术创作上的“烂尾”或“豆腐渣”现象。在推出舞台演出惠民补贴的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要积极出台、论证配套的审核标准和检验方法,对骗补贴、质量差的行为和作品进行严厉打击。
(三)过度迎合观众喜好政府补贴对象的确定需要综合考量文化风向、产业环境、城市特征、受众需求等多重因素,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用普通民众调研和专家意见征询等不同手段来收集信息。但是,广泛听取建议,并不代表过度迎合受众喜好。天津具有民间戏曲曲艺演出的土壤和传统,以滨江道文化旅游景区为圆心,分布着中国大戏院小剧场、天华景戏院、中华曲苑、谦祥益茶馆、等数十家曲艺场馆,这些上座率高、演出活动活跃的戏楼茶馆成为全国独树一帜的演艺品牌。同时,作为中国北方话剧的摇篮,天津的话剧市场培育工作也成果显著,即使是相对小众的先锋话剧在天津也会取得较为理想的票房成绩。但是,在歌剧、西洋器乐观众培养方面却还不甚理想。另外,天津的音乐剧市场也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政府作为公共文化发展的管理者,可采取演出补贴的方式在艺术体裁的补贴方向和力度上进行适度倾斜,避免因过分迎合受众喜好而造成演出市场的单一化畸形发展,从而促进演艺市场创建多元、健康格局。
四、结论
在作品创作、大众传播、观众欣赏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受众的审美感知是艺术作品存在的意义。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引发公众对其关注和欣赏,并产生群体性讨论话题,从而形成集体的深层心理活动,引领文明风尚。以精品奉献人民,既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需要各方面的全元合作。舞台演出是公众接触艺术作品的有效途径之一,政府可以从政策导向、设施建设、行政管理等形式也可以以经济手段进行干预,为公众接触舞台作品营造氛围、创造条件。近年来,天津市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增加补贴额度,在传统剧院团补贴模式的基础上,推出的高端演出补贴、文惠卡等惠民方式,为天津演出市场注入了来自国内外的优秀“产品”,扶持了多元化的“经营者”,吸引了基数庞大的“消费者”,从而推进地域演艺产业发展、市民观演习惯培养、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创造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赢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宏。全国首个文化惠民演出联盟在津成立含40家单位[EB/OL].天津北方网,-01-23.
[2]惠梦。天津:“文惠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N].中国财经报,2018-11-01.
美术鉴赏论文 篇3
【摘要】本文着重从情境式教学的利与弊两方面进行论述,重点讲述情境创设的作用,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加速各种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华,较好地解决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情境式教学;重要作用
将15克的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咽下,但当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德国—学者
上面一段话很形象精辟地比喻了情境式教学法在美术鉴赏课中的重要作用。看到这段话,我如一个苦苦念经的和尚顿悟一般,参透了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课堂才能真正被学生喜欢,被学生吸引。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具有无穷的魅力,为什么不少学生还厌学?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之美。为此我们要担负起“美容师”的角色,要让我们所“经手”的知识富有美感,要让我们所“经手”的知识“流光溢彩,青春靓丽”。
情境式教学法在美术鉴赏课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符号图象)则是抽象和简约的。而我们的教材正是由语言文字和图画汇集成的,我们在学习知识,欣赏作品时,都要透过语言文字、图象把他们所表达的实际事物想清楚,把课堂搞“活”起来,从而把两者真正统一起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这样的学习则是有意义的学习。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境。一次讲到罗中立的《父亲》,学生首先被其领袖式构图感染,我趁机讲中国“遗失”的几个词“小姐”、“同志”、“农民”,曾几何时“农民”与“土佬帽”“不讲究卫生”划上了等号,我教育学生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农民,我们吃什么、穿什么,没有农民工就没有现在的现代化城市,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热爱农民。从而加深了我们对这幅作品的理解。这只是情境的一个维度“情”。(美术教学论文 )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识背景,情境的另一个维度是“境”。
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之山水单元专题时,我播放《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民族名曲,渲染作品的意境,引发一种思古的心境,让学生达到未见其境如临其境的感受。在音乐中想象自己如古人般畅游在幽静的山水之中,感受大自然山水的美景及意境,这样学生就能在我为大家创设的“境”中进入山水画的鉴赏之中。
在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时,我根据五段式的画面内容,用音乐分别播放琵琶演奏、舞曲、轻音乐、笛箫合奏,引导学生随音乐感受作品的具体情节;再如用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穿插影视讲述,引发同学对古希腊文化的向往与兴趣,我还邀请同学全班示范罗丹的《思想者》、米隆的《掷铁饼者》等可行的形体展示,使学生乐意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在互动中体会到欣赏的乐趣,增强作品的感悟能力。
以上这种充满情境式的教学,把本来死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钻进了孩子们的脑海中。相反,“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的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赞科夫语)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在课堂中如果教师上课冷漠,那么学生听课也必然冷漠。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
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师生之间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感受“身临其境”意境。情感激发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正如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的“孩子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理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方向。这是情境教学的两大功能,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
当然,我们都注重“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但是,有的教师只把它当作点缀,还有一些教师却因此迷失了教学的方向 。不少教师对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偏差,创设的 “情境”要么目的不够明确,师生的调侃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要么缺乏价值取向过于花哨。如果设置不好,反而弄巧成拙,一味地挖空心思地在教学备课中为创设情境,寻找素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忽视了‘备美术’、‘备学生’,忽视了现实情境背后所隐含的美术线索,抓不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懂得如何克服难点,对学生的认知起点定位不准,即所创设的情境再吸引人,也很难说是一堂成功的美术鉴赏课。因此,在注重情境的同时,还必须更深入地研究美术教材及学生。还有一种现象,有些创设情境无关因素大大干扰了课堂的进程,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如在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时,教师从奴隶社会的陪葬讲到世界各地的葬礼竟然用了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这样就本末倒置,抓不住重点了。
另外“情境”的创设并不时时处处需要,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情境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是为美术教学服务的。我们应根据美术知识的线索,努力创设“良好的”“合适的”情境。
总之,情境式教学在美术鉴赏课堂中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利也有弊,对其弊端要克服,更要发挥其有利的方面,努力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更�
【参考文献】
[1]韩永昌 符丕盛 《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周性茂《寻找美术新课程与教学的评价语境》中学美术教育
艺术作品赏析论文 篇4
浅谈方方《风景》中七哥的艺术形象
80年代末的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审美流派和文学流派,这便是新写实主义,作为新写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的方方,以其一篇名为《风景》的小说享誉文坛,成为当代作家中写实主义的主力军。
方方《风景》中的七哥形象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本文便浅析一下《风景》中七哥的形象。
一、作者方方笔下的七哥
方方笔下的七哥是一个不加幻化与净化的现实形象,他在武汉的河南棚子中出生,在与下铺苏北佬的交往中成长,在改变自己命运的路途中不断奋进。
七哥像是看透了这个物质社会的智者,回到家总是卖弄他的那一套,而原来会拿刀割下他舌头的父亲,现在却不敢了。
七哥,成功了,现在他是个人物。
父亲忍住自己全部的骄傲去适应这个人物。
在我看来,成功的七哥俨然成了这个物质社会的代表,而忍着骄傲适应七哥的父亲似乎就是我们对这个时代的适应。
等到我们像父亲一样完全适应了七哥所代表的物质社会时,或许,也会像那个原来不承认七哥是自己儿子的父亲一样,对他崇拜,并且骄傲地说“就小七子像我的儿子”。
方方笔下的七哥就像是我们自己一样,在七哥身上你找不出红色文学中那么浓重的净化气,他源于生活,是一个接地气的人物。
他源于这个现实的社会,他就是我们,我们就像他一样地改变着、分裂着。
二、不同的环境对于七哥的影响
七哥从小到大经历过几种不同的环境,小时候在备受打骂、煎熬、不被承认的家庭环境,下乡时压抑自己沉默得像条狗的乡村环境,大学中与田水生交往时的恍然大悟。
这些都导致了七哥不同的心里感受。
小时候的打骂,使七哥对那个冷漠毫无温暖的家庭,包含恨意。
下乡时,七哥仍然是沉默的。
可是,这种表面的沉默并不代表着七哥心灵上的平静。
当本我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冲破“自我”的警戒。
面对来势汹涌的本我力量,自我的作用不会奏效,这种持续不断的心理痛楚使七哥梦中行动起来。
这是心中被压抑的呐喊,而这种无意识的愿望就是梦的起源,而梦游是一种潜意识压抑的情绪在适当的时机发作的表现。
这正是人本性中被压抑的“自我”的苏醒与宣泄。
认为自己是“一直在阴间里老老实实做真正的死人”,这是七哥没有经过思考回答出来的。
这正是对本我的回答,七哥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与死人无异。
遇到田水生正是七哥重生的那一天。
在与其交往中,七哥看清了这个冷酷物质的社会。
他知道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命运” ,他在寻找一个爆发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恰恰出现在感情方面,七哥先是与一个美丽的,儒雅气质的女子恋爱两年,并且谈婚论嫁。
就在快要结婚的时候,七哥遇到了一个比他大七、八岁且没有生育能力的高干子弟,他不惜一切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对她不是发自内心的真爱,而是想借助她实现自己的目的,报复他受屈辱的历史。
于是,“凭妻而贵”的七哥成功了,他的爱情也只能用“感激涕零”这四个字来形容,成功后如“哲人”一般出现在家乡人眼中时,表面的安然也掩藏不住七哥内心的仇恨,这才是他的本我。
三、“不合理”的现象也有其“合理性”
七哥的形象在备受争论之时,很多人也用一种批判的眼光去审视着七哥。
为了权势放弃爱人,为了官位不择手段,为了形象虚伪地对着个体户们赞美着自己本就厌恶至极的五哥和六哥。
在部分人的眼中,七哥失去了生而为人的最低道德底线,彻底沦为了物质与金钱的奴隶。
这样一个“越来越胖”“似乎换了骨头”的家伙,不是坏人还能是什么呢?
但是,纵观方方的《风景》,我们找不出一处批判七哥的话语。
方方的笔触一直是那么的清淡,娓娓道来,没有一丝一毫自己的主观印象,只是在平静地述说这一个故事,真正的“零度写作”。
方方的小说撕开了平静如水的生活表象,去发掘人性恶的因素,但她的小说并非一味的溢恶,而是从社会环境对人的逼迫中深刻地写出人性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
七哥要出人头地,来报复那个曾经苛待自己的社会。
他的手段并不高尚,甚至卑鄙,但是作者并没有对他进行指责,而是如实地道出了他这种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发展过程。
我们不否认这是以恶抗恶,但我们也理解这种以恶抗恶。
或许,在这个社会上,好人与坏人的'界限就不是那么明确,我们也没有办法因为一件事去判断一个人的好坏,表象并不能决定什么,我们都不要被迷惑。
七哥的好坏我们无从判断,他一方面顺应这个丑陋的社会,一方面又收留孤儿。
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就像一面镜子关照着我们自身。
我们不能说七哥看透了这个社会,因为,他也处在这个社会之中,我们都在不断适应着这个被新写实小说家们借由的社会与时代。
小说的结尾处写到:“七哥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直到死都是无法判清的。
七哥说,你把这个世界连同它本身都看透了之后你才会弄清你该有个什么样的活法。
”就像小八子说的那样,在社会中活着的我们永远不会有看清的那一天,我们都还是幼稚的,浅薄的,因为,我们都还活在这个当下的社会。
美术鉴赏论文 篇5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从不了解美术,到懂得欣赏美术;从无视美的存在,到学会发现美;从对美术不感兴趣,到喜欢上美术,这就是这学期学习“中外美术作品赏析”的最大收获。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美术欣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从先民们朴素而不成熟的美的作品到现代人独特的表达思想的绘画方式,中间的发展过程是丰富和复杂的。从稚嫩的远古美到沉雄博大的秦汉艺术,到文人登场的魏晋南北朝,到雄浑壮丽的隋唐气象,从继往开来的五代到宋元意象,到画派林立的明清,再到新旧交替的中西交融,最后到个性十足的现代,每个时期都呈现出独特的绘画特点,都留下了一批优秀的画作,让后人去赞叹。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就像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或者说是在其兄长的欺瞒下,其自我认知自身的作品不被他人承认)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他画的或许不是自然的真实写照,却是他生命与精神的自我流露,是他似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凡高的艺术中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那种充满激情的色彩,那种畅神达意的线条,脱却了自然物象的束缚,而进入了颇为自觉的艺术状态。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我突然想起法语中对向日葵那近乎宗教虔诚般的称谓:“落在大地上的太阳”。正如美术评论家休斯对凡高《向日葵》的评价:“直到现在,所有人都能听到它”。 我想这些向日葵,已不再是我记忆中曾经的那幅画,甚至它也不再是一朵花了。对凡高而言,艺术作品对他具有更为特别的意义。正如凡高的崇拜物向日葵,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的花朵,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的感情烈火的写照。他的笔触坚实有力,大胆恣肆,把向日葵绚丽的光泽,饱满的轮廓绘画得淋漓尽致。“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西洋巨匠美术丛书-凡高》
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我更爱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爱看她们在阳光下开出灿烂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种自信的感觉,展示着那个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见向日葵时,心里总有种暖洋洋的感觉。
绘画艺术之于凡高,意味着情感和生命。因为他有爱,他们在奋斗。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他的画熟练奔放。明确的轮廓,不带阴影的光线,明亮的纯色:朱红、普兰、翠绿,以及作为太阳光环的神圣黄色。抛弃了印象派的华美,拒绝了分色主义的点彩,不再作分裂的素描和追求色调的微妙变化。他以刚劲、准确、肯定的手法抓住对象的内部结构。
显然他的一生经历坎坷,痛苦、悲剧,精神丧失平衡。或许正是因为看到自己处于无法摆脱的疾病威胁之中,他才以更大的狂热投身绘画。艺术使他高居自己之上,克服身体上的衰竭,这个不稳定的、过度紧张的、着了魔的人,在与社会、与自己不断地冲突之中,通过目的和方法的完美结合,创造出的杰作。因此他的每件作品都是思想、决定、严肃而非离奇的愿望所产生的结果。
作为一个因不平等和社会罪恶而发疯的失败的“传教士”,凡〃高是19世纪写实主义的替罪羊之一,而他称为“可怕的清醒”的心境的调子却又是那么高,直到现在,所有人都能听到它,这正是为什么他的《向日葵》《星夜》等作品直到现在都深受人们所喜爱的,凡高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表现主义,真实描述自己的心灵世界”的先驱。
我看见梵高背着画夹,在向日葵丛中专心致志地画着那幅热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着向日葵明朗的脸,眼睛一亮。我对樊高喊道:“你必须面对自我,绝不能逃避。不管这有多么困难,需要多大勇气!”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对樊高说的,也是对我说的。虽然樊高已� 我要感谢的不仅是那扇窗,更要感谢窗外精彩世界为我带来的美好遐想。
美术鉴赏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我们在欣赏中提高,在比较中进步。其欣赏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广泛地汲取人类一切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拓宽我们的视觉的感受领域,是提高和完善我们美术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艺术是不分国界的,了解博大精深的美术艺术是一种修养,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美术有时会让我们从精神上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美术世界。它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紧张的灵魂有放松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我们心灵的归属。
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美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最后的最后不得不由衷感谢给我带来如此收获的这门课程——中外美术作品赏析和教授我的老师陈冉。
美术鉴赏论文 篇6
一、雕塑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景观雕塑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雕塑在城市中以其鲜明的个性服务于周围的环境,其装饰性也在无声无息的补充及完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城市中的雕塑可以生动的记录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也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世界上有很多城市都有其标志性的雕塑作品,所以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中,一定不能忽视雕塑产生的作用。
成功的城市景观雕塑作品不仅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和美感,还能够向人们传达某种思想和情感,尤其是它置身于外界中,人们能将雕塑作品的每个部分都尽收眼底,并受到人文精神方面的熏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是真、善、美的统一体,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随着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雕塑作品的功能和作用也有了拓展,它的概念不再是一种单一的雕刻品,重在体现艺术熏陶、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当前的城市景观中的,雕塑作品不再是为宗教和政治宣传服务,而是通过其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样式与城市建筑和环境相结合、相统一,强调雕塑作品对人们生活环境的点缀,对人们审美能力、人文精神的影响。正式由于城市雕塑有了丰富的功能,能够记录或再现城市的发展历程,反映城市的文化面貌,所以人们对城市雕塑的美的期待和丑的批评越来越强烈。因此,可以说,一件成功的优秀的城市雕塑,就是一个城市精神的象征、文化的代表,它作为一种纪念,可以使人们加深对一些重要事件、重要历史时刻的记忆,大多数城市雕塑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保护。
二、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园林雕塑是属于园林中的艺术品,一个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园林雕塑犹如点缀在大地中的一颗明珠,光彩照人,对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景作用。在园林空间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还可以把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在园林空间中形成无形的纽带,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使园林从各个角度看都能构成完美的景色,让各个角度的景色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二是观赏作用。园林雕塑小品作为艺术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无论是其造型、色彩、尺度,还是与周围景观的统一结合,通过设计者合理的布局,每一部分都让人赞叹,园林中的雕塑更是一道别致的风景。所以说吗,运用雕塑的装饰性能够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美感,它能让平常的景色焕然一新,让人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中。三是渲染作用。园林景观中的雕塑作品可以起到渲染园林气氛的作用。园林中石桌石凳、草坪和花丛的标识牌、灯具等,雕塑师都把这些很寻常的东西艺术化,设计的非常新颖别致,很有情趣,这些雕塑使园林更有感染力。
三、雕塑在小区景观中的作用。
雕塑与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而且,从古至今,装饰性都是都是雕塑的功能之一,当代社会,它的这一功能有了更多的发挥,尤其在人们的居住环境中,雕塑的数量、位置、形态对整个小区的布局,以及小区环境气氛的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与其他环境相比,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强调营造一个能够便于人们交流的场所,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因此,小区景观中的雕塑作品应当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创作。
雕塑装饰和点缀着住宅小区的环境,但是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装饰品,而是让人们观赏,在观赏过程中使人们的心情放松、身心愉悦,进而使雕塑作品成为人们共同的欣赏物,成为人们交流的纽带。这样,雕塑作品的另一种作用就体现了出来,即让欣赏它的人们在鉴赏过程中相互交流和沟通,了解彼此的爱好,这样,雕塑作品就不仅仅是一种“小区景观”了。
同时,正是人们的相互交流和丰富的激情感受构成了富于生机的社会生活。只要有人的存在,无论在建筑内,在居住小区,在城市中心,还是在其他娱乐场所,人及其他的活动总是吸引着另外一些人。人们被另外一些人所吸引,就会聚集在他们的周围,新的活动又会萌发。所以,人们总是愿意到有东西看,有事情发生的地方去。比如,如果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荒芜凄凉,一条充满活力,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也就是说,人是城市空间中最好的风景线。这对于居住区环境中的雕塑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即在设计中考虑的着重点在于创造富有活力的“场”环境。“场”在这里不单指雕塑本身,还指由雕塑和雕塑四周所组成的空间,还指不同具体摆放点的雕塑之间形成的无形空间。
小区景观中的雕塑作品要想充分体现出增强环境活力的作用,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导和鼓励居民近距离接触雕塑,不仅要观察、欣赏和触摸它,还要鼓励人们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利用它,并在使用过程中实现雕塑作品与居民的互动、交流。因此,创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择雕塑主题,因为居住区环境中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环境,强调的是营造“温馨亲切”的气氛。这显然与商业环境的热闹、办公环境的明亮、政府大楼的庄严等是不同的。所以这里雕塑所要表达的题材应以人们所熟悉的,所关心的和所喜爱的为主,让人们在这一题材上“愿意说、有话可说、甚至是不得不说”,在人们的述说中交流也就开始了。
总的来说,雕塑作为一种美术艺术形式,没有具体的、固定的评价标准,我们需要从艺术的角度,用它所处时代的文化理念来衡量,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它们与周边的环境是否和谐、是否统一,优秀的雕塑作品应当集艺术性、社会性、生态性等于一体。为了打造更具科学、更合理、更艺术的空间环境,当代雕塑创作者和环境设计者应当共同携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雕塑创作、景观设计中,进而打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雕塑作品,创设出更加宜人的城市景观、园林景观、小区景观等。
参考文献:
[1]陈天送。景观设计中雕塑艺术的心得浅析[J]。经营管理者,20xx(25)。
[2]潘腾飞。浅谈景观设计中的雕塑艺术[J]。鸭绿江(下半月版),20xx(02)。
[3]吕东辰。浅析城市雕塑在景观艺术中的作用[D]。鲁迅美术学院,20xx.
美术鉴赏论文 篇7
美术鉴赏与艺术评判的异同
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借以表达心中情感的艺术作品,反映了一个时期的社会思潮和审美文化特征,具有浓重的历史意义和可取的艺术价值。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路历程和感情因子,在欣赏一部美术作品时会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因此从同一美术作品中所能体悟到的感情因素也不尽相同。而不同时期的艺术评论家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存在着差异,使得美术作品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不一样的艺术价值,使得不同批评家对于同一美术作品的评判也同样存在差异性,因而美术作品的艺术评判也变得复杂化。
一、艺术评判的定义
艺术评判即艺术批评,是在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运用一定的理性思维对艺术作品的创作、艺术风格、艺术流派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一定的批评标准下,作出理性的判断。艺术评判是在一定的立场上对艺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深层含义、文化韵味的探究,将作品中体现的各种因素提取出来,结合作品创作的年代、历史背景、艺术家的生活环境、文化意识潮流等进行综合性分析,而得到的艺术价值得失的评判以及作品对社会艺术形式和规律的影响力的判定。艺术评判的发展在于批评家对于艺术的贡献,目前的批评家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官方性批评家,在艺术评判中具有权威性、主流型的发言;二是集中在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机构的批评家;三是处于官方体制和研究机构之外的批评家,或者可 由于批评家所处的工作环境和自身的专业程度不同,在参与艺术评判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自身的立场和评判标准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美术欣赏的定义
美术欣赏是人们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观赏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领略而产生的一种喜欢的过程,它体现的是人们复杂的精神变化活动,是对美术作品美的赞赏和肯定。美术欣赏对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情操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还能帮助人们开阔视野、扩充知识。美术欣赏在美术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术家在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时,需要通过对各类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当时艺术发展潮流来定位自己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价值,并通过不断欣赏的过程来淘汰不满意的作品,从而精炼出具有真正价值的美术新创作。而当美术作品创作完成之后,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对美术价值的肯定,也就是说,美术创作是产生美术价值的创新活动,是进行美术欣赏的前提。同时,人们对美术的欣赏评论反作用于美术创作,使其不断改进,不断地渗入深层次的美术意蕴。
三、艺术评判与美术欣赏的异同
(一)共通之处
1、艺术评判以美术欣赏为基础
艺术评判的过程是建立在美术欣赏之上,通过对一部美术作品欣赏之后,深入地分析其内在含义而判断其艺术价值。也就是说,艺术评判必须建立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之上,否则艺术评判就如空中花园一般,没有坚实的艺术作品作支撑,便不具有时代性价值,其评判结果也可能被列为“谬论”之列。而艺术评判按照一定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来分析作品的美丑从而正确地指导美术创作,并对美术欣赏形成一定的指导。
2、二者都是实现艺术品现实价值的基础
美术欣赏在美术作品实现现实价值上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果在一个时期,一部美术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之后,没有人能欣赏其中的艺术底蕴和审美价值,这部美术作品的现实价值便无法实现。而艺术评判可以让批评家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科学的判定,并对美术作品产生的思想潮流和审美规律进行肯定或否定,从而决定艺术作品的现实价值。
3、发展根源相同
随着现代艺术流派的多样化以及人们对艺术观念的改变给艺术批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写实、夸张、抽象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完全脱离了古典的艺术流派。再加上美学和心理学的共同作用,使得某些夸张的艺术作品备受艺术家的推崇和喜爱,进而形成了美术欣赏和艺术评判产生暂时脱节的现象。原先的美术评判标准已经不适合现代艺术流派的艺术价值的评定,因而,艺术评判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逐步改进和新增,以跟上艺术形式的流行和进步。而美术创作的改变直接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效果,使得人们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上逐步产生新的想法和观念,从而发现新的文化底蕴、建立新的审美体系,使得美术欣赏在观念上与美术创作共同发展。
(二)相异之处
1、角度和切入点不同
美术欣赏是站在观赏者主观意识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审美、文化底蕴等各方面的欣赏和鉴别,其出发点是对美术作品的肯定。美术欣赏者先从视觉上感觉到美术作品的美之所在,因为这种美使人们产生精神上的满足和震撼,进而推崇美术作品。美术欣赏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在观赏、体验和领悟的心理变化;美术欣赏的切入点主要是唤起欣赏者的欣赏欲望,进而引发欣赏者主动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达到其心灵上对作品艺术意象底蕴、意象结构和情感的深层感悟,从而实现人格上的升华和对人生价值的彻底领悟。美术欣赏就是欣赏者对作品的审美感知而产生感性思维。而艺术评判则是对美术作品的理解、阐释和评判过程,是建立在理性和科学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所体现的各种艺术现象的理性分析和科学评判,具有一定思想立场和美学体� 意识评判的切入点是作品的艺术价值,主张的是艺术价值的创造。艺术评判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学批评、文本批评、接受批评四个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它与美术欣赏的历史性是相悖的,批评的是美术欣赏的历史性“惰性意识”。
2、标准不一
艺术评判的标准是建立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之上,形成的衡量美术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标尺,存在着一套标准的批评体系。批评标准的建立是通过当时的社会思想潮流和美学意识而形成的,与当时社会艺术群体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发展形势需要相符合,随着社会对审美观念的改变、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艺术发展的变化,批评标准顺应时代而发生变化,因此,具有一定的时代变化性。艺术评判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审美原则和艺术价值原则上。审美原则是对作品中的情感特色、意象特征进行评判,以体现作品美的存在点。情感特色评判是指超越了现有的情感意识,将爱情、激情、悲情以及理性感、个性感等多种情感相互融合而达到的平衡程度;意象特征评判主要体现在作品体现的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和虚幻性、逻辑性,却超越常有逻辑的意象分析,对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意象的推崇和判定。艺术价值原则是对作品在当前社会潮流造成的影响以及对艺术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动性的评判。而美术欣赏具有一定的发散性,是根据欣赏者的主观意识所产生的美的感官效果。由于不同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同、性格特征各异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等因素,其欣赏水平也各异,因此美术欣赏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而是随着人们的意识不断变化的。美术欣赏虽然也涉及审美、意象、价值等,但是美术欣赏的范畴更为广泛,它是一个认知、感悟、接受的精神变化过程。
3、作用不同
艺术评判的作用在于改变欣赏者原有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艺术的发展流向。由于各个民族文化、人们的审美意向不同以及各民族独具特色的语言韵味,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欣赏群体,这些欣赏群体在各自的潜意识中形成了既定的审美意识、艺术观念等,直接影响着欣赏群体对艺术的理解和阐释。而艺术评判的存在便是为了改变这种“惰性意识”存在的审美观,它主张的是观赏者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创新点和新的艺术价值,从而让人们在艺术创作上进行突破,促进艺术的发展。
而美术欣赏的作用在于认识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从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美感、时代感、节奏感等多种思想感触,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见识,在培养艺术鉴赏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欣赏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局限于欣赏者的“前意识”,也就是说停留在前人对艺术进行的赏析和评断而排斥新的观点和见解。最为典型的是当某人想要创新一个新的流派,在最初的时候,由于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停留在原有的审美标准上,对新概念处于完全陌生和迷茫的状态而忽视它的存在,在经过长时间的流变和积累后,人们才会认可,才会逐步去欣赏新流派中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文化底蕴。
因而,美术欣赏是以历史的眼光去寻求美术作品的个性特色的,它基于欣赏者的“前意识”而形成的艺术欣赏观念很难得到突破,当人们懂得用新的观念去认识欣赏美术时,艺术批评家已经先于美术欣赏者而作出了理性的评判。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评判是建立在美术创作活动和美术欣赏基础之上的,批评家通过对美术欣赏的结果进行理性和科学的分析,对美术作品进行当前价值和未来价值的判定。艺术家再通过对批评家所提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角度进行自我完善和进步,而实现艺术创作上的创新。二者的相互促进、相互反馈的作用,促进了艺术评判标准的不断改革和艺术的持续创新发展。但是,人们还需要对艺术评判和美术欣赏进行质的区分
美术鉴赏论文 篇8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增加其人文素养的作用,老师在对于教授鉴赏课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们能够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感受其艺术气息的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知识量,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让他们对于世界的各个区域的文化产生敬畏感,理解艺术作品当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情怀,经过艺术气息洗涤来提升了学生们的人文修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人文素养
高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等建立的关键时期,这是需要对于学生们的人文素养进行培育,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通过美术的鉴赏课能够将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感情、美术与知识等方面相结合,从而达到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气息,让其成为一个有对于生活充满浪漫气息的人。同时,在高中的鉴赏课当中也能够对于学生的性格等方面进行重塑,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去感受这种美,让学生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们的灵魂得到升华。本文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来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一、创造情景,培养学生兴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美术鉴赏的大纲当中明确表示:重视文化两方面作用,其 例如,教师在《现代雕塑、绘画与工业设计的探究》的课堂讲解上,为了能够促使学生很快进人课堂、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将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悦、有趣,此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一些感兴趣的抽象画进行鉴赏,适当加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搞笑型的笑料。如,以牛吃草作为一幅具有抽象的画,但这幅画却是一张白纸,于是观众便问画家,而画家却是这样解释的:牛吃草,草被吃完,牛吃完草便也离开了。教学离不开教材,老师应该充分的研究教材内容,将其人文素养充分的浓缩提炼。在欣赏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这些艺术作品代表了那一时期的文化结晶,可以说这些艺术作品就是那一时期的缩影和体现,从而能够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鉴赏习惯以及抽丝剥茧的思维能力。老师通过对各个时期艺术作品的充分讲解,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当中穿梭,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遨游,体会着不同文化气息,陶冶情操,能够让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得到培养。
二、鉴赏与道德培育相结合,鉴赏作品的同时也要教学生做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与此同时,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快节奏感也在逐渐的增加,使得素质教学的发展在渐渐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不少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成绩重视度远远大于孩子的人文素养、道德情怀的发展。在美术文化教学中,不仅仅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重视,还要重视美术和日常生活的相关联系以及美术对学生全面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对于高中生来说,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处于关键时期,良好的人文素养是铸成更宽阔的人生基石。因此,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学校教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提高学生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感知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高尚情操的重要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中美术教师要把我国传统国学与美术鉴赏中的人文精神相结合,让学生在鉴赏作品的同时能够学到向善向美的情操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在性格完善的过程中提升人文素养
个性的地位在绘画中十分重要,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在进行艺术培训中,知名的美术家和艺术家才能够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但是实际情况,个性是与生俱来的,在绘画作用的绘画中。个性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判断艺术家绘画特点的基础。所以,在培训艺术创作时,有针对性的培养个性和人文素养十分重要。从另一方面,学习艺术的造型表现随着学习时间的正长而感悟到的特点,学生所获得的绘画技艺的也加强,因此这种造型表现和个性特点会随着这些变化而变化。我们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个性的完善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选着一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解析给学生看,不仅要让学生看到作品的完美性,还要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下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创作灵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美术鉴赏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对于其人文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培养,这些是和美术老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思想紧密相连的,老师应该了解学生所想,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积极的参加鉴赏课,并且在鉴赏课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于人文素养有所领悟。
参考文献:
l[]胡知凡t谈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J]t课程t教材t教法t20xx(12)
2[]周凤云。论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加勺培养[J]。平原大学学报t20xx(03)
3[]彭西东。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xx(03)t
4l[曹桂生。论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
美术鉴赏论文 篇9
1.美术鉴赏课在中职教学的重要性
中职的美术课程,本就是需要以自身审美感受与审美表达为基础的课程,所以学生对于美的感受力与领悟性自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只有学生的思想悟性与审美境界有所提升,才能确保美术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美术方面有所造诣。而美术鉴赏课程便是为提升学生审美境界、感受力与思想悟性的最佳渠道。通过对于名师大家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到每位作家的创作精髓与希望通过作品表达出的情感,进而提升自身的悟性及对美的感受能力。例如,学生如果鉴赏了法国的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作品,便会发现阳光、大自然、孩童、女人及花朵,便是雷诺阿终其一生都在用丰富华美的色彩所表达出的创作理念。雷诺阿一生都没有脱离穷困的窘境,但他的画面却始终十分明亮甜美。他所画的女性都十分娇媚丰满、颇有风韵,所画的儿童也都天真纯洁,所以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雷诺阿的作品处处都体现着他虽处困境,依旧乐观的精神。这便是鉴赏课程的精髓,也是其最主要的作用,让学生与名师大家有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艺术交流,在体会他们作品精髓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境界。
2.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摆脱意识垄断,尊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传统的美术教育都是以教师观念为主导的,在学生鉴赏及作画的过程中,教师也经常会进行强行纠正与意识的灌输,这样不但无法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与艺术悟性,更局限了学生对于艺术精髓的理解,所以如果想要对美术鉴赏课程进行革新,就要先从教育的意识开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及艺术精髓的理解本就是千人千样的,所以才会有了那么多种丰富多彩的美术表达形式。学生群体中,会有喜欢抽象画作的、有喜欢写实画作的、也会有喜欢笔墨画作的,所以教师不应将学生限定在某一个固定的领域,或规定对某种作画风格应当怎样理解。例如,对于美术大家达芬奇的著名画作《蒙娜丽莎》当中蒙娜丽莎的微笑,许多鉴赏过的人就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些人
2.2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化直观性
国际上的名画有许多,学生无法实地去观察,只凭借语言形容自然无法体会到作品中的神韵与情感表达,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媒体教学设备便起到了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利用媒体设备,教师可以非常方便的查找出相关的名画资料,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欣赏到大家的画作,感受到大家作品当中传达出的神韵与创作的细节,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优秀的美术创作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画家创作过程当中的每一个微小细节及创作亮点,这样的鉴赏方式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悟力,更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创作提供更加有利的参考。
2.3与实际结合,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
自然是孕育出美术作品的平台,自然环境中的美妙景色,本就是整个世界
2.4在鉴赏中拓展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学生的想象力,是其能够顺利进行美术鉴赏及创作的前提,所以,在名作鉴赏的过程当中,教师也要着重让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不会被固定的审美思维所禁锢。例如在鉴赏梵高割耳后的自画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去想象梵高画出这幅画时是怎样的心理活动,这幅画又表达着怎样的情感,是悲伤,是无奈,是愤怒还是对当时社会的不屑,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打断或强行指导,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理解,并加以鼓励,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有所扩展。
3.结语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的现今时代,中职院校当中的美术鉴赏课程对于学生性情的熏陶、审美能力的培养、艺术领悟力的强化以及高尚品味的养成都有很大的益处。但是为了确保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中职的美术鉴赏课程应当对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式进行改革,并采取更加有实效性的教学方式,推动中职学生的综合性、协调性艺术能力发展,进而确保中职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美术创作方面有更好的造诣,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