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文优秀7篇》
美术鉴赏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论文 篇1
我们在院报告厅接触了《美术鉴赏》这门课,虽然是大课,虽然有很多人在一起上课,但是,我还是觉得美术鉴赏确实挺有意思的。美术本生就是高雅的艺术,我们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这门课,让我们更深层次的接触美术,了解艺术。所以我想就我知道的和我理解的以及我课外掌握的,来谈谈美术以及美术鉴赏。
一。对美术的认识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的一种空间艺术。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们视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在鉴赏课堂上常会出现教师讲的的滔滔不绝。而学生无动于衷的画面。这是由于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情感共鸣的作用。
美术是具体存在于空间,而且能够感知的一种形状或形态。它是一种存在的物体在人们的视觉中有很多中认定中物体的产生。 它存在于人的心里或思想里的一种感知物体或事态。但它不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的东西。 塑造形体是美术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美术的主要功能就是刻画事物的外部形态,而塑造形体就是为了很好的表现各种事物的外部形态,是画面达到一种更好的`直观效果。这就是美术这一艺术门类的巨大优势,使人们从视觉上获得更好的享受。
二。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美术鉴赏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知识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判断的欣赏与鉴别的过程,是鉴赏者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特殊的精神活动,也是鉴赏者对美术作品再创作的过程。美术鉴赏既涉及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又涉及鉴赏者的知识、能力、修养和复杂的心理过程。
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是指被鉴赏的美术作品,如果客体不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便失去了鉴赏的意义与价值。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
(1)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2)社会学鉴赏:
应该意识到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3)感悟式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三。 美术鉴赏对大学生的意义
美术鉴赏课走进大学校园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 。并且提升了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1)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信、自爱、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如我最喜欢的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荣景象,他把集市上等地方的同一时间不同的小细节画的淋漓尽致。其中对各色人的生动描绘已成为人们认识宋代社会、服饰、风俗、技术、建筑、市场等的第一手资料。就是在这种鉴赏活动中,是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与感受,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
(3)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
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总之通过美术鉴赏使人视觉愉悦、心情舒畅;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使人产生联想。在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也更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
美术鉴赏论文 篇2
《洛神赋图》为东晋顾恺之所画。 画面内容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而成,描绘的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确无奈离去的情。分享了洛神赋图美术的鉴赏论文给大家欣赏!
摘 要:《洛神赋图》是最早的以绘画的方式再现一个文学作品的绘画,将一个浪漫主义题材的名篇转化成了绘画史上的杰作,表达出原文中的似幻似真的场景,将洛神无可名状的美丽描绘的令人神往,带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
《洛神赋》这一千古名篇的作者,是魏晋时期,三曹之一的曹子建所创作的一篇名篇。《洛神赋》它的原名其实应该是《感甄赋》,这篇赋文所采用的是一种幻觉效果的形式,所叙写的内容是人神相恋,最终是因为人神道殊,只好含情痛别。或以为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发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闷。全篇赋文中,将洛神的美极力描绘出来,洛神的形象隐隐跃于眼前。其中的格调显得有点凄艳哀伤、词采华茂。洛神,相传是洛水的一位女神,是伏羲氏的女儿宓妃,在洛水淹死后的化身。也有人说他是曹植爱上了自己的嫂嫂,不能表达感情,于是寄情于诗。 关键词:洛神赋;洛神绘画
他用这篇美文,形容他心目中的美人,“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这样一篇美文,受到世人的喜爱和追捧。也激起了当时的绘画奇才顾恺之的创作想象。因而有了这样一幅美轮美奂的《洛神赋图》。依照文中描述的场面,转化为视觉的美景。
这幅画卷所描绘的是,曹植从洛阳到他的封地,这段路途中经过洛水的时候看见到洛神女的情景。虽然说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梦幻境地,但是,画卷所忠于的是赋文的结构顺序,选择比较重要的内容来进行描绘,并且用具体生动的形象,依照赋文来给观者讲述,洛神赋中所要讲述的故事的全部过程,成为了一幅千古流传的佳作。在画中,曹子建带着自己的随从,在洛水之滨,凝神张望,好像看见了思念很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她的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但是从容,她的目光凝注,表现出来了关切以及迟疑的神情,曹子建与洛神这二人的思念之情,全部都在卷面中展现出来,令人动情。全图绢本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富有诗意之美。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期就是魏晋的这一段时期,同时,中国古代的美术史,在这个时期也是有着重要的发展以及过度。在思想上,因为玄学的兴起,其中的文人学士所崇尚的是“清谈”,对于名教是藐视的,比较喜欢将自己的个性张扬出来,这就是魏晋时期文人的风度。他们在创作绘画的时候,会赋予进去他们自己本身的一种世界观、审美观以及价值观。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他们不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限制住自己的思想,从而有许多非常著名的画家在这种大环境下诞生,著名的画家中顾恺之就是其中的一名,并且,这一幅《洛神赋图》可以说是在这个时期,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品。
从《洛神赋图》中可以看出,它所采用的造型以及设色的方式都是古代壁画的一种,它其中对于内容的构图中,是与汉代的一些画像石的布局非常类似的,就好像是今天我们所常见的一种连环画。在《洛神赋图》中的主人公以及对于故事情节的讲述都是在山水树木这一个场景中开展出来的。虽然说这幅图主要的是人物画,但是其中的背景是大量的山水图画。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在其中领略到中国古代比较早期的一种山水画雏形。山石无皴擦,树木如张扇,布局平列,有些"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味道。比较早期的研究山水画的创作以及理论的著名大家中,顾恺之也是在这其中。所以,在《洛神赋》这幅图画中,可以看出山水部分的画法,在当时是具备了大众的审美意象以及艺术形式的。
用绘画的形式将一个文学作品再现出来,《洛神赋图》这是最早的一幅绘画。在这个时期之前,美术作用所体现出来的功能主要还是非新商品,其中的作品很大部分都是历史的典故、忠臣烈士之类的作品,其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歌功颂德”、“成教化、助人伦”,主要的还是为统治阶段作为服务的,对于《洛神赋图》的出现,那就显得了格外的珍贵,具有着非凡的意义。
在绘画的意境上,体现出展现出诗的氛围和情趣。该图在表现原诗的内容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所带给人们的形象就是一种“视觉诗”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形象,并且更是画与诗相互结合的一个典范。其次的一点,就是书法在这幅画中的地位以及作用。书画同源虽然说比《洛神赋》出现得晚,但是,这幅画其中的笔法遒劲有力,挥洒自如,将书法的功底完美得展现出来。
在传统的中国画中,这种画与诗歌、书法,三种艺术形式相互结合起来,使得了中国画更凸显了精神性文化的内涵。“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无形的画”这给予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在魏晋南北朝的这个时期中,《洛神赋图》可以说是这个时期的一幅旷世奇画,同时也是诗与画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典范,并且在当时,这幅画也具备了当时所普遍认同的一个美学特征,同时也可以代表中国在那一个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准。这幅画卷从各个方面上来看,无论是对于内容的构图还是艺术结构或者还是对于人物、环境的刻画等等,种种表现出来的形式,都不愧于是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
参考文献:
[1]雷灏。感动中国的100幅古典名画[M]。武汉:武汉出版社,20xx(4)。
[2] (晋)顾恺之绘周殿富。洛神赋图人物传[M]。安徽人民出版社, 20xx.
美术论文鉴赏 篇3
摘要:
美术鉴赏课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化学生美术素质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美术鉴赏 高校 素质教育 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
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
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美术鉴赏论文 篇4
摘要:
高中“美术鉴赏”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这种鉴赏不仅仅是“求同”,也要“求异”;不仅仅关注“纸的正面”,更要品味“纸的背面”;不仅仅是习得“知识技法”,更是“精神”的滋养。让学生浸泡在这样的精神根系中,必将惠及于学生,也惠及于新世纪的美术教育。
关键词:
鉴赏;求异;唤醒;技法;人文
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美术鉴赏”是最具人文色彩的模块之一。不论是感受、体验,还是联想、分析和判断,如果缺少了人文性这一基点,那么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将是肤浅和单薄的,其收获也难免是浅薄和苍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所谓的审美能力、多元文化,都是从精神层面而言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极为重要的一环。高中美术教师应抓住这一环,并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鉴赏不仅仅是“求同”,也要“求异”
生:可能是当时颜料难找吧。
生:我估计墨汁掺水后,墨色变化层次多,这样显得更好看。
生:我想跟山水画产生之初的社会有一定的关系。
师:这是因为古代山水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
面对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教师的责任和智慧不在于“定性”,而在于为学生的多种解读提供合适的切入点,尽可能敞开学生的视野和心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在鉴赏中,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滋养心灵、提高自己。
二、鉴赏不仅仅关注“纸的正面”,更要品味“纸的背面”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对于美术鉴赏而言,所谓“纸的背面”,是指要循着画面的表层,深入画家的心灵秘境之中,深入作品的核心地带——那里才能和古人交流、和先哲通电;那里才是美术作品旺盛的生命力所在。当然,能够走到作品隐秘的深处,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启发和唤醒。
在欣赏郑板桥的《墨竹》时,人们很难忘记,郑板桥先生的四种竹子和它们之间的关联: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作品中的竹子基于生活中的竹子,却不是机械、僵硬的反映,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审美意识的表达。郑板桥曾经写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花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发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可见,郑板桥先生的《墨竹》,不仅仅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基于生活与感受的第二次创造。如果我们不通过“纸”的背面,就体会不到郑板桥先生“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神似与形似”的深意。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也需学生睁开另一只眼睛深入品味: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如果教师经常引领学生用“心”,而不仅仅是用“眼睛”去鉴赏作品,学生一定会在美术作品的“密林”深处收获到沉甸甸的芬芳。
三、鉴赏不仅仅是习得“知识技法”,更是“精神”的滋养
雷诺兹曾经说:“屋中有画,等于悬挂了一个思想。”这里的“思想”自然是从精神层面而言的。的确,鉴赏好的美术作品,其实就是和大师进行精神交流,就是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洗礼、情感的滋养。正如郑轶所说:“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起跑多快,而在于跑得多远,人格的健全和精神的富足,方是一个人生命充盈的基石。”美术鉴赏正是不需要跑得多快的教育。因而,教师应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通过专题呈现、多元交叉、循序渐进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积极主动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传达一种正确积极的人文精神。
郑板桥的《风竹图》是典型的以景写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风竹中的枝叶、枯瘦的幼竹既是贫苦百姓的生活境遇写照,又是画家真挚感情的流露。无论是我国远古时期的彩陶文化,还是敦煌壁画;无论是古希腊的瓶画、柱式,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都和人及人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都隐约跳动着画家的脉搏、呼吸着雕刻家的灵魂(里尔夫)。让学生浸泡在这样的精神根系中,必将惠及于学生,也惠及于新世纪的美术教育。
寻找美、创造美固然重要,但是藉此吸收喂养心灵和情感的精神“维他命”也更为重要。美术鉴赏就是一个欣赏、思考、追问、想象以及与文本对话、与画家神交的过程。做精、做细这个过程,学生必将被唤醒,能够更好地装点自己的“内环境”。引领学生徜徉在五彩缤纷的美术王国中,通过正确而有深度的鉴赏,唤醒学生的生命拔节声,这样的“行走”虽辛苦,但值得一试。
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论文 篇5
【摘 要】美术课是中小学所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然而,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诸如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等。
【关键词】农村; 美术; 教师。
不言而喻,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 然而,很多农村家长及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却这样认为: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学会绘画。其实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绘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理念就是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 40 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认识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中小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及他们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会缺乏审美意识的培养,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则会视上美术课为他们学习语文等文化课的羁绊。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复述,机械地去执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而没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太过单一,难以使学生真正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具体分为“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现”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美术老师要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 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师资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与此同时,要做好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使他们更快成长。要多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搭好舞台,帮助教师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等。
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而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的现象,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麦草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总之,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孙飞。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观念问题及其出路[J]。 内蒙古教育,2010( 14)。
[2]郜文利。 乡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与思考[J]。 希望月报,2007( 9)。
[3]田晓东。 中小学美术教育不容忽视[J]。 安徽教育,1994( 10)。
美术论文鉴赏 篇6
摘要:
美术鉴赏是提高学生美术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美术论文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清明上河图》生动翔实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甚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作品以长卷的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另一部分是市集。此画分三个部分:
一是汴京郊野的春光,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拉开了序幕。
二是繁忙的汴河码头,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三是热闹的市区街道,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这里交通运载工具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张择端在作这幅画时非常注意细节,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动作定格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画家在注重实际事物刻画的同时,又注重绘画本身的笔墨意趣。在画家看来,绘画之美并不仅仅在描绘自然景色,更重要的是笔墨本身所体现的美,所传达出的画家的主官感受、气势和意趣。
通过对这幅《清明上河图》的鉴赏以及推及到其它的作品可以看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育知识,更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观,思想观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人文修养得到提高。更具一般的说,美术鉴赏的意义在于使作品完成它的创作使命。没有欣赏或鉴赏的作品,即不与观众见面的作品是不会产生任何社会作用的,美术作品只有通过鉴赏才能产生作用。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观者积极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掌握的知识,对作品加以理解而使作品达到完善的过程。具体作品面对不同的观者将产生不同的效应,但美术作品存在的共同效应是主要的`。美术欣赏是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与审美素质,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具体说它的意义体现在:
第一,美术鉴赏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的,生活内容无比丰富,但对我们每个人来看,不管他如何见多识广,也不可能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然而,借助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却可以使我们形象地接触到许多人生与经历远远不能涉及的广阔无限的领域。以中国的美术作品为例,上下五千年,许多绘画,雕塑,工艺和各种建筑艺术,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使我们从中了解到许许多多从书本上和个人经历所无法得到的生动而丰富的知识。外国美术作品,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所以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帮助人们周游世界,漫步历史,极大的扩展知识领域。
第二,美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它是一种感觉和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所以,欣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接受教育。如我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和商周的青铜艺术,以及他们许多巧夺天工、光彩夺目的工艺品,使人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和古老文化的璀璨,从而更增强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比较鉴别,也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审美的批判过程,便是提高精神境界的过程。
第三,美术鉴赏是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种鉴赏艺术的能力的积累,就是人的艺术素养能力提高的过程。艺术作品看的愈多的人,就愈能鉴别和欣赏艺术。
所以,多欣赏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多对日常生活中的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分析,是提高人们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欣赏这些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会被其中真实而生动的形象所打动,从而唤起我们优美崇高的思想感情。在这种熏陶渐染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进而改善人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同时也得到视觉的愉悦和享受,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由此可见,美术鉴赏意义非同一般。
浅谈对美术鉴赏的认识论文 篇7
摘要
我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经历的数千年的时间,积累了非常丰厚的文化,其中民间美术是由劳动人们发明的,但是其中也有非常多突出的因素,对于现在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正面影响,尤其是在设计相应的工作中,那么对其有一个精准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将其保留下来,实现继承的目标,为我国传统层面的文化不断地延续做出重要的贡献,本文就从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出发,并对如何使其保留下去进行合理思考,为相应人员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关键词
当代民间美术;认识;思考
我国传统的文化非常得丰厚,这是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不断积累下来的,其中有普通劳动人民做出的贡献,这就使民间层面的文化,为普通人日常中精神层面的享受予以条件,尤其是民间的美术作品。民间美术各类别作品中,都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在其他类别的文化或者是艺术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之后,从现代的角度上来看,虽然我国的民间美术有非常高的现实意义,却在发展的时候出现严重的问题,人们对其并没有很高的重视,这都是对其没有正确认识的结果,相应人员一定要仔细研究,对其日后的发展进行严格的思考。
一、从当代的角度对我国民间美术的基本认识
1、我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
从当代的角度,对我国民间美术有基本的认识,可以精准地掌握其具体的内涵,或者说艺术层面的价值,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其自身的特点。第一,民间的性质非常强,因为民间的美术作品,主要就是普通人在休息的时候进行研究,或者是文化群体根据民间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创作的,所以基本上总是体现人们生活的样貌,还有对生活的期望,所以即使相应的作品比较简单或者是粗糙,也带有其特有的价值;第二,我国民间的美术作品,因为是普通人们自己创作的,所以针对性特别强,人们非常容易接受新出现的作品,比如年画、剪纸等,所以创作的人,一般自己的子女也会从事相应的工作,在保留原有特点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内容的拓展;第三,我国民间的美术作品,自身已经是属于民间,那么从民间的层面出发,它还可以进行细化,这都是因为我国的民族数量过多,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如西北地区的剪纸、河北的花丝摆件等,都与自己所在位置人们生活的周边环境、习惯等有关,根据不同的民族,有针对地对我国的民间美术进行分析,可以对其有准确的认识;第四,民间美术与其他类别的美术不同,它不仅是只能够让他们观看,也可是当成特定的装点物品,如木刻可
2、从当代的角度来看我国民间美术现在的发展出现严重问题
既然我国的民间美术有特有的特点,价值性质非常高,所以被很多人们喜爱,但是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之中出现了其他类别的文化或者是观点,很多 一方面,在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或者是文化开始出现之后,随着它们的流动,我国有很多人开始进行现代层面的工作,在美术方面,人们认为那些比较抽象、具体、朦胧的东西,才是先进的,在时间的积累之下,对于民间美术,人们逐渐将其排除在外;另一方面,那么对于现在还在进行民间类别美术作品制作的人,除了传统的老艺术人员之外,其他人只是在书籍、视频等中进行学习,所以理解上本来就有缺失,再加上受到其他方面的影响,一是没有实践的能力,操作的非常简陋,二是总在想着创新,或者是将其与其他类别的美术进行结合,所以其自身的特点已经很难再体现出来[2]。
二、关于当代我国民间美术方面的几点思考
1、将民间美术适当地加上现代意义的'色彩
国家现在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是因为毕竟时代在不断发展,所以如果想要保留传统,就必须进行地改变。民间美术这个内容,相应人员要适当地将现代意义的色彩予以添加,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其具体内容或者是制作的方面,而是要适当地让其带有商品的特点,一是生产与之相关的产品,当做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装点物品等进行销售,而这个方面已经开始进行,并且反响是非常好的,二就是要注意对上一点内容进行管理,避免假冒伪劣商品,推动所有运营民间美术相关的企业也好,网络运营公司也好,尽早地注意到品牌这个方面。
2、推动民间美术在民间存在
那么既然民间美术是普通人们发明的,那么也自然要在民间继续存在,根据调查发现,一些地区如果自身的民间美术方面非常得知名,或者说是发展得很成熟,在日常的生活中,总是会涉及到,比如窗花、剪纸等,西北地区逢年过节都会进行制作工作,相应人员要根据这个方面,推动人们正确地进行创作,比如在过年的时候,各地区政府可以开展与民间美术相关的活动或则是展示。如民间美术作品创作比赛、体验展览等,让人民对其有重视、尊重的感觉,那么对于专业的民间美术人员来说,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最大程度地为其日后的保留和继承做出贡献。
3、保留我国民间美术固有理念和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那么上文中已经提到,我国的民间美术类别作品,现在制作的人基本的的能力比较差,总是想着进行创新,而使最终的作品完全体现不出民间美术应有的特点,所以相应人员一定要注意,我国的民间美术,是不会消失的,所以要在其固有理念和因素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比如使用颜色、花纹、线条的构成等,都不能被改变,这样才能够使其还能够被称为民间美术。
三、结论
总之,我国的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一定要不断地保留下去,相应人员要仔细研究。除了文中提到的内容外,想要人们重视起立或则是喜欢我国的民间美术,还要做好宣传的活动,在学校、组织等中,举办活动,实现我国全体人都可以为民间美术日后的保留和继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志虹。当代民间美术的分化和转型——对天津民间美术发展现状的观察和思考[J].美术研究,2014,03:86-88.
[2]张旗。兔爷的新时代——对传统民间美术当代传承的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95-99.
[3]邵珠春。论民间美术在当代的生存之道——培养民间美术的受众[J].美术大观,2013,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