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创业论文优秀8篇》
《于创业论文优秀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关于创业的论文】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论文 篇1
[摘要]大学生创业能力测评是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有效提升的前提。文章在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典型样本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非常缺乏机会识别能力和自我效能,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法;德尔菲法;创业能力;大学生
1引言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指出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是新常态的第一个特征,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毕业生数居高不下(20达到749万人),“就业难”的局面日益显现。因此在就业压力巨大、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环境下,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活力,意义重大。但是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比例尚不足3%,其成功率不到1%。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来说,科学测评与分析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本文根据创业研究的六维度模型将创业能力划分为组织与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知识及专业技能以及自我效能。
2调查与研究方法
2.1量表编制
(1)通过广泛查阅关于创业能力评测体系的文献,最终归纳确定了创业能力的基本内涵和影响因素。(2)通过随机问卷访谈,搜集更多资料。(3)利用已有资料,通过北京科技大学创业资深指导老师、北京科技大学MBA、创业公司的负责人等专家讨论,确定出评测创业能力六个维度,并且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影响创业能力的比重。(4)在上述基础上,编制大学生创业能力测评的李克特量表。
2.2问卷量表的内容结构
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并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的培养,所形成的首次创业中取得成功所必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具体说来包括六个维度: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知识与专业技能,自我效能,学习与创新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在调查中,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被调查者从最不符合到最符合从1~5进行评分,最不符合计1分,最符合计5分[1]。
2.3名词解释
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并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的培养,所形成的首次创业中取得成功所必备的一种综合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是指具有丰富的社交网络,善于与人沟通,能处理好人与人以及个人和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创业能力,包括诸多具体技能,如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等。知识与专业能力是指掌握本专业的知识,精通本行业业务,对从事的工作具有专门的技能和经验的能力。自我效能是大学生对自我能力及信念的判断。主要由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承诺能力以及自我激励与突破能力四种能力组成。学习能力是指从以往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关键事件中主动学习并改变自己行为的能力。创新能力指革旧部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思想上的创新,即创意以及产品服务的创新。机会识别能力指发现市场潜在的机会并做出客观判断。
2.4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一级评价指标包括:人际关系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知识与专业技能,自我效能,学习与创新能力,机会识别能力。第二级评价指标是一级指标下设立的4~5个子问题。评测值与评测指标的权重有德尔菲法获得。
3数据统计与分析
3.1信度检验
对于信度采用了克伦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的方法,量表显示Cronbach’sAlpha系数为0.748,满足其值在[0.7,1]的区间范围,证明相关程度较高,说明该问卷内部一致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当对量表当中其他因素进行可靠性检验时发现剔除项目会造成Cronbach’sAlpha值有显著下降,因此所有项目均被保留在量表之中。
3.2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量表进行了效度检验,首先分析其可行性。KMO值为0.668,说明各变量相关程度无太大差异,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检验,球形假设被拒绝,说明各变量之间并非独立,取值彼此相关。
3.3模糊综合评价
本文采用将模糊评价方法用于信息系统效益评价,因此可以综合考虑影响信息系统的众多因素,根据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和对它的评价结果,把原来的定性评价定量化,较好地处理信息系统多因素、模糊性以及主观判断等问题[2]。通过德尔菲专家讨论法,听取了教师,创业者,参赛选手等各方的意见,最终将权重定为:人际关系能力0.1;组织和管理能力0.16;知识与专业技能0.1;自我效能0.22;学习与创新能力0.16;机会识别能力0.26。
3.4统计结果
首先分析调查人口的统计学特征,本次调查以北京科技大学参加“科技园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测定其能力的不同分值进而给出总评。调查对象包括大学本科一年级到四年级,研究生一年级到二年级的学生,其中大一大二学生占比达到62%,大三大四学生占比27%,研究生及以上占比11%。专业涉及文理工三类,工科占比62%,理科占比18%,文科占比20%,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66份,剔除部分信息不全或有明显敷衍痕迹的样本后,其中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达到87.96%。3.5现状分析样本值通过信度与效度分析,Alpha值为0.748超过0.7,证明数据相关程度较高,KMO值0.668,样本具有一定可信度。本文通过模糊评价法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平均分为71.20,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水平并未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二级评价指标离散程度较高,表现为机会识别能力,自我效能在量表中所占权重较高,知识与专业技能,人际关系能力所占权重较低。专家与创业者普遍认为在创业大环境中机会识别能力与自我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创业者的成功与否。由统计数据显示,创业能力的子能力自我效能平均分为74.43,高于总体标准分,且具有0.22的权重,在很大程度影响创业能力,代表大学生在自我能力及信念判断上普遍持有乐观的态度。也反映了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承诺能力以及自我激励与突破能力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因为自我效能可以帮助企业家根据自身的'能力基础和资源获取情况,客观评价自身创业机会与挑战,并对自身拥有的社会网络和提供的资金支持与信息反馈认真识别,与权重最高的机会识别能力也有很强的联系。量表显示,机会识别能力占0.26的权重,也即提升该项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创业的总体水平。但是其平均分仅有67.8,明显低于创业能力总评的平均分。访谈发现,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即便有强烈的创业意愿,也不能准确感知周围信息的变化、无法获得别人难易触及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不能迅速判断这些信息是否属于自身机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知识与专业技能仅占0.1的权重,但是平均分仅为65.16,在六项能力指标中分数最低,表示当代大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不足,使得许多有着优秀项目的创业计划因为知识的局限性以及专业技能的缺乏性从而流产。人际关系能力的平均分为71.65,仅占0.1的权重,但是拥有二级分项指标的最高分也是仅有两个超过4分中的最高分的:4.08分,表明参与创业竞赛的大学生普遍对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有着一定的自信。组织管理能力与学习与创新能力平分剩下的0.32权重,分别获得75与72.59的平均分。两项能力中前者的二级指标排序离散程度很低,代表大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基本处于相同水平,对创业整体能力差异的产生不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影响的主要因素除人际关系能力与组织与管理能力的剩余四项,也即知识与专业技能,自我效能,学习与创新能力与机会识别能力。
4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对策
4.1加大知识技能培训力度
针对知识与专业技能,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学习能力较强的同时亟需相关的入门知识,因此需要得到高校科学、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支持,加强专业的创业基础知识指导。政府应该广泛发动高校和社会团体,为创业者提供各种类型的培训。学校以及各学院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培养新型创业人才的目标,提升自身的创业培训力度,通过讲座,创业人士见面会,实战培训等多种方式的培训活动积极促进大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提升,从而有效地提升重点大学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4.2积极提升自我效能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极其广泛领域和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首先应该为大学生增加成功体验从而在感官上刺激他们自我效能的提升。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的成败经验是最具影响力的效能信息。过去多次的成功会提高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树立健康的效能信念;反复失败往往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各学校应当在课外活动设置以及课堂教学中增加其对成功的体验感,通过增加奖项的设置以及言语或是物质上的鼓励起到刺激的作用[3]。
4.3课堂体制初步改革
针对学习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教学部门的管理者来说,应当转变培养形式,将教学管理的重点渐渐转移到实际运用当中,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理论学习。另外,学校应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更是应当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发散自我思维,积极参加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习与创新的技能[4]。理、工科学生应该多培养自己情感上的体会,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文、理科学生要多实践,将理论落到实处;而文、工科学生也要培养自己做问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将学习与创新落到实处。
4.4参与学科与创业类竞赛
针对机会识别能力欠缺的问题。首先,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在大学期间应当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有助于将来对各种信息进行搜索、整合、应用。个体知识愈广博则愈有助于创业者对市场中的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重组、匹配和加工,从而产生新颖性的创业构思;对于学校来讲,引导学生关注某些领域的动态以及相关国家的政策变化,逐渐培养大学生的机会识别能力,使大学生学会对变动的信息进行多方位评估,选择适当的时机抓住创业机会[5];具体来说,多参加创业类比赛是提高机会识别能力的一个重要对策。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下尝试着进行机会分析,以极低的成本在项目选择、成员选择、公司营运等方面实现了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比赛的竞技性质又促使他们对做出的机会选择进行相应的后果承担,提高大学生在机会识别时的谨慎性。
5结语
创业大赛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却难以有一个准确衡量标准去评估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能力,使得比赛无法针对其能力的缺失进行定向弥补。通过设定相应的能力评估体系,在尽可能减少主观与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本文以北京科技大学参赛学生为例,对其创业能力进行了综合的评测,并基于数据分析与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了学改进创业能力子能力的若干措施,从而可以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具有很好的实际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毕作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基于辽宁省大学生的问卷调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554-557.
[2]徐才千,陈权.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测量与实证研究[J].教育与职业,(33):93-95.
[3]答会明,席丽,豆宏健.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9):54-58.
[4]段成芳.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管理改革———以“挑战杯”为个案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
[5]王飞,姚冠新.大学生创业机会识别能力提升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8):57-60.
创业学论文 篇2
关于创业学论文
对于创业,大家了解多少呢?相信很多人都想创业,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创业学论文吧!
摘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理性的创业者具有经济人的本性:趋利避害,追求利益最大化。创业收益大于创业成本是创业者热心创业的主要原因。预期收入是创业者创业的重要诱因。社会收益是创业者在“看不见的手”引导下贡献给社会的财富,也是创业家们回报给社会提供的创业环境的酬金。创业环境越好,社会收益越大。成本是创业进入的壁垒,成本高创业的障碍就大。机会成本影响创业抉择,机会成本与创业的可能性间呈逆向关系。
关键词:创业选择;成本;机会成本;收入;预期收入;社会收益;创业环境
一、创业:经济人的理性选择
美国的经济学家斯威格列茨在他撰写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写道,经济学研究的是: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如何被利用。就业还是创业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重要选择,创业选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行为,这种行为受到“看不见的手”的引导,表现为“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亚当斯密指出:“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创业正是创业者利用机会整合资源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不断积累个人财富,满足个人追求财产和实现自我的需求,客观上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没有多少财产,财产观念也十分淡薄,中国人穷,穷则思变,穷则创业。所以中国的生存型创业者多,就是说中国多数创业者是为了挣钱吃饭,为了活得更滋润而创业。但三十多年来从农民到市民,从科研人员到公务员、海外留学生,一批批创业者无不在个人财富的创造过程中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体制的革新作出巨大的贡献。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创业者多为机会型创业者,即瞧准了机会就开始创业。他们的家庭和社会更富有,他们不是因为解决吃饭问题而创业,他们创业是为了通过抓住商业机会创造商业价值,进而成就自己的人生,对社会作出贡献。比尔盖茨是一个典型的机会型创业者。他舍弃在哈佛法学院的学业,这是因为他在商业实践中发现了软件产业存在巨大的商机。他及其团队非凡的创造力及软件产业的行业成长性,使他只经过二十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传统经济无法企及的巨大财富,进而蝉联世界富豪榜冠军。
理性的创业者具有“经济人”的本性,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冒险的同时尽力规避创业风险。理性的创业者在自由地选择创业,享有创业成功的快乐时,同时必须承担着创业失败的责任,而且他个人财富、价值与他对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呈正相关。正如A哈耶克所言,“如果允许个人自由地选择,那么他必然要承担选择的风险,并且,他因此所得的报酬肯定也不取决于他们目的的好与坏,而仅仅取决于对其他人的价值”。
理性的创业者具有“经济人”的本性:趋利避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创业是有风险的,理性的创业者在享受成功的预期时,也必须承担创业可能的失败风险,创业失败,不仅使对收入的预期化为泡影,而且原有的稳定收入也丧失殆尽。因此,客观估计自己的创业能力、科学评价创业环境和创业机会,通过市场调查获得准确数据,切实考虑现在的利益,对创业选择作出尽可能科学的经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是经济人应有的理性态度。
二、创业选择的成本
成本是人们从事某一经济活动的总费用,一般包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创业者决定创业时,一定要选择一个项目,并且围绕这个项目要投入劳动、资本、智力成果,购买一定的设备,租赁办公用房,支付工资。创业者在创办企业,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必须支付的实际费用,构成了创业的会计成本。创业者创业就意味着放弃原有的职业,失去原有收入,同时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创业项目就不可能从事其他职业。这种由于创业丧失从事其他固定职业可能挣得的收入值就是创业的机会成本。
成本是创业进入的壁垒,成本高创业的障碍就大。会计成本反映了创业项目需要的投资及运行费用,而机会成本则是创业者现有利益和创业者资源未来价值的反映。机会成本影响创业抉择,机会成本与创业的可能性间呈逆向关系。机会成本越大,即在位者的利益越多,未来价值越小,创业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在位者现有利益越小,未来价值越大,敢于创业的可能性越大。这一经济学分析,正好阐述了迪克克拉克(Dickie Clark)提出的“社会边缘状态”(Social Marginalng)这一新的概念。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创业者大多是难找到工作的回乡知识青年、城市无业游民、政府中几乎没有提升机会的公务员、无法在经济社会中找到适当位置的中年退伍军人、预计无法晋升的大公司职员或极端个人自治主义者。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状态”的人,在现实中没有占据“有利地形”,没有太大的现实利益,也谈不上在社会正规渠道上有大的发展,因此,他们创业的机会成本小、顾虑少,他们通过创业,不仅能够获得收入,找到新的发展平台,而且能够找到一种控制命运、实现自我的感觉。正如毛泽东同志在研习中华古典时所言:“贫人、、被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反而“生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富有创业精神。
创业项目的会计成本形成了对创业者选择的项目的预算约束。“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都形象地反映了会计成本对创业项目选择的制约。任何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长大的,任何大富翁都始自小小的创业者,纵使是大企业内的创业,也是先成立研发小组从小做起,这说明,控制会计成本,对创业和企业的成长十分重要。
三、创业选择的收益
创业者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表现为八个方面:只能成功的压力、独立决策的压力、长时间工作的压力、家庭亲情的压力、一定时期内得不偿失的压力、非程序事务压力、来自企业内部利益斗争的压力。据统计,新创企业能活过一年的仅占60%,从创业到成功上市仅占6%;一般而言,成功率不足10%。尽管这样,中国每100人中就有12人创业。创业是“经济人”的理性行为,创业收益大于创业成本是创业者热心创业的主要原因。
创业的收益一般指创业者投入资源后的实际产出核减会计成本后的剩余部分。一般来说,创业者投入越大,产出越高;创业的会计成本越低,创业的实际收益越高。尽管创业成功率低,但创业一旦越过盈亏点,收益会大大超过工薪阶层。5年前白宇前是一家公司的业务经理,为了追求个人的最大价值,后来自己投资20万元,开了一家酒店。由于定位准确,有特色,每天营业额都在元左右,8个月就收回了投资。第一年纯利润有10万元。通过加强管理、改善环境、突出特色,他已有一批固定的“食客”。最近个人资产逾百万。如果他仍然在招聘的公司上班,工资待遇也不会提高这么多。
预期收入是创业者创业的主要动因。按照西方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创业者作为“经济人”,设法规避风险,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本性。因此,在创业决策作出之前,必然会搜寻一切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分析、测算,来形成对创业收入的理性预期。尽管这种预期是心理的、主观的,但由于这种预测的客观概率分布的期望值等于主观概率的分布期望值,因此,这种主观的预期仍是创业者进行创业抉择的客观基础。预期收入与创业者选择的项目和进入的行业相关,与其能控制的资源相关。不同的项目和行业、不同的资源收入,带给创业者的预期收入是不同的;同时,创业者所在环境中其他创业者的示范效应也影响创业者的预期收入。其他创业者的成功概率、财富状况,客观上会左右着创业者对收入的预期。因此,好的创业环境是提高预期收入、促进创业活动的要素。不断改善创业环境,有利于招资引资或自主创业。 因此,个人的创业成就取决于国家或地区的体制和环境的优劣。创业者个人收益和社会财富间呈现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体制环境和商务环境越优,创业成功者就越多。
参考文献:
[1] 甘德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陈德智。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 曹随,王燕梅。中国大众创业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于创业论文 篇3
有关于创业论文
有关于创业论文
一、应用型本科生高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剖析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高校存在创业教育理论认识上的不足,又存在创业教育组织实施、资金、制度及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困惑,加之创业教育的开展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从而使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流于表面,千篇 一律。大学生创业率不高且创业准备不足,失败率相对较高。
首先,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部分高校尽管存在一些创业型人才培养意识,但始终处于没有明确创业教育思想,缺乏严密的创业教育理论系统的指导,缺少周密计划和系统安排的状态,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创业相关的实际经验,虽然有足够的科研能力,缺乏实践经验是创业教师队伍的致命伤,不仅如此,教材也不统一,仅是依照教材传授内容,教学手段缺乏创新。近年来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可是却很少将注意力专注在创业教育上,把创业教育做好才是缓解就业问题比较直接的方法。在创业文化氛围方面,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不强,在宣传上也很少涉及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题材。由于教师自身的没有创业经历,缺乏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创业,所以创业意识只靠书本内容不能发挥更多地作用。高校创业教育理念、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创业教育仅限于第二课堂或是初步的理论涉及,在学生的思维体系中不能构成合理的'知识构架,在实践中也缺乏技术的指导和训练,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徒有其名。
其次,人才培养脱离实际。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师创业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对创业教育有相当的认识与研究,在追逐创业教育最新科研成果的同时构建自身创业教育体系,并融入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创业教育精神,开启其创业意识。教师也要从心理、性格、习惯等方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要有的放矢。教师不仅在理论上要见解独到,在实践中也要积累一定经验,并准确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有科学的预见性,科学地引导学生创业。同时,革新教学方法,利用情景教学让学生真实体会创业过程,树立创业信心。当前,与应用型本科生高校预计培养的创业人才数量相比,创业型师资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必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最后,实训基地效用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与创业教育相适应,各高校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实习实训基地,如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园、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等,有利于学生进一步领会创业教育理论,发挥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但部分基地流于形式,甚至停留在协议书上,缺乏基于学校的自身特色考虑,照搬一些成功经验,盲目效仿,运营过程管理混乱,持续时间不长,表面上为学生提供创业便利,但缺乏专业教师实地指导,甚至把实训基地当作盈利工具,企业也把高校学生作为自身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并没有起到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创业成功率不高,实训基地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育资源,这样的创业人才进入工作岗位后,创业能力不高,发展后劲不足。
二、推动应用型本科生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创业教育的日益普及,我们要抓住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效进行创业型人才培养,通过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共同配合,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在优化教学内容基础上,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在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转变学校旧的教育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观为先导,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提下,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和结构,完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多方位、多渠道促进政校企合作,努力实现社会、学生、学校和企业共赢。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一)革新教育理念,重视创业教育时代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调整培养目标,大力培养创业型人才,不仅要求其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从业能力,还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素养方面也提出更高要求。创业不仅是一份生存的保障,也是一种公益事业,满足自身生活经济来源的同时也满足更多人的工作需要。所以培养创业型人才首先要调整教育理念,在办学理念上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潜能。对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
(二)开设创业课程,实施体验教学创业教育是一种预创业培养,担负着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知识的传授、创业技能的训练。要完成这三大重任,必须针对不同的群体进行课程改革,可以分为创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和创业教育的专业课。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是为了满足多数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从普及创业基础知识角度出发,使学生了解创业本质,基础理论和实施要求,对创业有最基本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出创业能力,必要时可以尝试自主创业。作为创业教育必修课,创业教育要形成独立完善的体系,帮助学生清晰构建知识框架,内容难度循序渐进,以理�
(三)改善师资结构,引进创业导师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人才培养的素质具有决定性影响。在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创业教育模式中,更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教师队伍,所以高校要尽力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深造和实践的机会,通过教学、科研、实习和技术开发、企业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形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创业教育教师。为了满足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完善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改善师资结构,培养具有课堂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此外,社会上有许多成功的创业者,他们具有丰富创业经历,而且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创业经验,但由于原有的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无形围墙,使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困难,对进高校授课的教师要求比较高,关注较多的是高学历,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忽视了社会实践经验,为此,高校必须转变人才引进的观念,主动走进社会,引进有创业实践经历的教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强强联合,包括高校教师、学术专家、成功企业家等多方人士共同参与的“创业导师”队伍。
(四)加强实践能力考核,转变评价模式开展创业教育必须要根据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学校自身特殊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发展情况。考评方式应多样化,可采用试卷,实验设计或通过网络定期测试等,也可适当加入实习导师的分数和评价。评价教学效果时,力图使考核变得更为客观、合理和科学公正。在实施过程中跟踪记录每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和创业情况,并及时作出反馈,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有效引导高校从就业教育和择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
(五)深化校企合作,争取政府支持,加强实训建设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形式多样,如创业孵化园、大学科技园,实训基地等,此种培养方式的确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开发学生创业能力与培养企业家精神相结合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部分高校根据专业需要建立实习的平台、实验室等,但由于经费问题,规模上受到限制,更新周期较慢,利用率不高,仅在特色专业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部分专业的学生在本校得不到锻炼机会。考虑到同一地区内有多种类型高校,加之区域内有多个地方经济支柱企业,如果在教育资源上可以共享,邀请企业进校园,或校园进工厂,大力建设自身优势专业实训平台,相互交换利用,在资金上可以高效利用,技术上可以及时跟进,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同时,高校还要大力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创业园区合作,让校内外创业园区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器”,高效利用本区经济文化发展优势,与区域产业相对接,尤其是主导产业,在企业中建立实习间,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鼓励企业在校内建立科研实验室,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聘请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研究课题,成立相应的师生创业服务指导机构,这样才能有利于加速产业利益的提升。
作者:袁德刚 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关于创业管理论文 篇4
在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高校和大学生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下是“创业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大学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可以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在项目进程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进而为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而高校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则能够增强项目管理能力,积累管理经验,进而增强日常事务管理能力。因此,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也已取得喜人成绩,但总体而言,其中还存在着诸如普及性较差、宣传力度不够、流程模糊、创新创业概念不清等问题。因此,引入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模式已经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而项目管理理论凭借其鲜明的理论优势与可行性,已经被许多高兴加以应用,它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管理成本,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活动环境,确保项目可以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同时,在项目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大学生还可以创新管理手段,制定有效的监督手段,促进项目内部的信息交流,进而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
一、项目管理理论在大学生创业项目中的应用
1.完善管理模式
在项目管理理论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形成一套操作性强、程序清晰、运作便捷的活动流程。高校运用项目管理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约时间,减少项目资源的浪费,避免出现重复劳动的现象。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混乱繁杂,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一样的管理标准,致使项目管理趋于复杂化,极大地增加了管理难度。而项目管理理论的标准化操作,可以有效提高项目内部的沟通交流效率,控制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本,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进而缩短项目的生命周期,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效果,促进大学生管理能力的提高。
2.促进项目负责人制度的建立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管理指导作用,负责项目的协调、组织、实施环节,统一规划项目成员的职责范围。项目负责人不仅要监督项目的实施进度,还要协调小组成员的各项工作,例如申领创新创业项目资金,联系指导教师,提交报告等。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运作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没有确立明确的项目负责人制度。许多项目的总体规划者协调能力较差,无法有效组织项目成员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不能及时解决项目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造成项目进程缓慢,甚至中途停止,项目实施效果更加无法保证。因此,若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工作效率,就必须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管理理论十分关注项目负责人的选择和确定,强调项目负责人的组织能力,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引入项目管理理论,可以有效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3.优化资源配置
将项目管理理论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运用其理论成果指导和管理项目,可以合理调配项目资源,如物力、财力、人力等。充分利用项目资源,实现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有限的经费预算及时间内,保证项目的实施进度,提高项目的工作效率。许多大学生在项目确立之处没有充分考虑项目预算经�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经费资金都比较紧张,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资金成本。项目管理理论强调价值管理,及通过有组织的项目活动,运用小组成员智慧,系统分析项目的成本及费用,进而加以规划协调,创新运作手段,以最低成本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小组成员的管理技术。在项目管理理论中,价值功能就等同于项目成本,因此,项目运作者就要寻求有力途径,最大限度的激发成本功效,确保项目质量。可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引入项目管理理论可以明确项目实施目标,提高项目负责人的管理水平,合理利用项目资源,避免重复劳动,降低项目成本。
4.加强团队协作
项目管理理论提倡一个团体为了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充分发扬团队意识,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发挥各自优势。同时,在团队内部要分工明确,团队成员要及时沟通交流,共同协作完成项目内容。目前,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存在职责不明、沟通不力的现象,部分高校甚至出现只有项目负责人在做工作的现象,其他部分成员只挂虚名,不参加任何项目活动。因此,若要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完成,就必须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在团队内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引导成员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二、“生命周期理论”在高校创新创业项目中的运用
在高校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管理理论可以为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尤其是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论”目前已经被许多高校运用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它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策划申报
在创新创业项目前期要加强宣传,引导大学生了解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原因,项目内容和类型,项目的实施途径,让大学生清楚创新创业项目对自身发展的意义,以及项目实施的具体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性,鼓励法学生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实践,进而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工作效率。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宣传,可以建立创新创业网站,开展创业项目讲座,以海报和宣传板形式介绍相关内�
2.申请立项
依据“生命周期论”在通过策划申报阶段后,大学生就可以申请立项,主要包括确定项目目标、内容范围、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专家评审、答辩研究、签订合同等流程。答辩研究与专家评审在申请立项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项目的市场前景、研究价值和意义,决定了项目是否具有前瞻性,能否继续实施。只有顺利通过这两个环节,才能明确项目的实施价值,进而签订合同。只有选题正确,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项目,才能取得实施成果。
3.计划编写
在“生命周期论”中,计划编写关系着创新创业项目的成败,它主要由任务分解、项目目标、成员分工、计划进度表、经费预算、资源分配等内容组成。这些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只有合理编写计划内容,才能增强项目的可行性,提高项目的实施效率,进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计划是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方向,它明确了项目团队成员的任务范围,即使在实施过程中有所调整,也不会影响项目的最终目标及实施进度。
4.实施控制
在顺利完成项目计划编写后,就可以进入实施控制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由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时间控制、风险控制、成本控制、人员沟通控制等内容组成。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监督其中重要作用。通过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困难,进而及时纠正错误,预防可能出现的偏差,并修正项目的进度、目标和预算。可见,正确的实施项目监控可以减少项目实施的不确定性,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要设立阶段性检查制度。
5.验收评估
在完成实施控制阶段后,创新创业项目就进入结题及验收评估阶段,项目评估主要是对团队成员进行量化考核和绩效考核。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大部分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因此,很难用具体明确的标准来衡量评价,所以,大多数高校都依据项目实施结果与计划目标的对比结果,以及项目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衡量。进而根据团队的奖励制度,根据团队成员的贡献,对其进行表彰和奖励。项目的验收只要是指结题报告,这需要团队成员整理项目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材料,并综合分析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及项目调研情况撰写总结报告,并申请专利保护,上交院系进行专家评审,以确定项目是否达标。
[关于创业管理论文]
创业论文 篇5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总体规模不断攀升。大学扩招导致毕业生素质参差不齐,随之而来的就业问题越发凸显。党的xx大曾经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各大高校也开始行动起来,努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但对于刚刚走出校园和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创业这条路是否要大力宣传,一直都有争论。文章就大学生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一些特质来浅析一下当前的大学生创业热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生是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他们是知识分子的主力军。在其光环的背后是铁饭碗,是国家分配工作。而时至当下,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这个群体急剧扩充。“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始终保持较快增长,xxx年首次突破700万人,达到727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然而整个社会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急剧增加带来的大学文凭含金量下降的事实却没有做出相应地调整,甚至包括部分大学生在内,因此大学生就业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而对于全国各大高校来说,让学生充分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然,大部分毕业生在这个现实压力下,能够主动改变自己,从原来的等待分配向主动面试转变,自降身价愿意从底层做起。
一、大学生创业的背景
就大学生这个群体而言,从校园走出来,去企事业单位工作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选择。还有一小部分选择出国、考研深� 创业本是原来极少数学生的选择,但在现在整个社会强调转变就业思路,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尝试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第一,大学生精力充沛且有较好的知识体系做支撑。大学毕业生正值朝气蓬勃的阶段,他们有着充沛的精力,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敢于挑战传统,挑战权威,容易在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经过高考的选拔,大学生对事物的领悟力相对社会人来说普遍要高一些。再就是经过大学四年系统的知识学习,他们掌握了许多理论性的知识,特别是在创办某些高科技项目公司时,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及时地转化成技术或为项目做支撑。
第二,大学生创业有国家政策支持。近些年,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在今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xxx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里明确提到“xxx年至xxx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这就是说在未来三年里,政府将在更大范围内引领毕业生创业。而且在这个《通知》里,首先明确了政府的作用,确保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得到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工商登记、融资服务、税收优惠、场地扶持等各项服务和政策优惠。其次是学校的责任,各高校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来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并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这样就把创业课程正式定性为大学的课程之一。再次是要求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要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做好人事代理、档案保管、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权益保障等服务,确保他们无后顾之忧。最后在解决大学生创业缺资金这一难题上,《通知》里也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了要求,要求其进一步完善抵押、质押、联保、保证和信用贷款等方式,切实为高校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
而笔者所在的学校,本年度招生就业处包干到人,让各院的辅导员对本学院有创业计划和正在创业的学生摸底,组织他们填写创业计划书交到学校由校内专家和企业经理人对其审核,并进行资助。据了解,今年学校拨付的专项经费有20多万元。
三、大学生创业的障碍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建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根基,学以致用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创业是促进青年大学生充分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推动高校产学研融合一体的有效手段,它更够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但笔者认为,创业是一条极其艰辛的路,它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相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很低,其中本科生创业的成功率不到l%,研究生的成功率也仅达5%,这样的成功率远远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盲目地宣传以及鼓动刚刚走出校园或者正在读书的学生走创业之路,有可能适得其反。
第一,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创业,简而言之,就是自己去创造一个事业。世上本无无根之木,也无无源之水。不管选择任何行业,它都需要一个基本的投资。而这对于刚刚走出校园或正在上学的学生来说,把创业计划书搬到实际生活中,资金是首道难题。在笔者从事辅导员的三年时间里,经历过好几位同学把父母给的'学费截下来用于创业,最后赔个一干二净。
尽管国家出台各种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和减息贷款。但在落实的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银行提供贷款属于盈利性质,贷款本来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而对于大学生这个群体和创业这件事情而言,风险无疑都是很高的。所以多数银行在考虑支持大学生项目的时候都设有极高的门槛条件。如借款人必须要有固定的住所或营业场所,同时还要有特别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还需提供一定的担保材料或者担保人。尽管有些学生拿到了风险投资基金,但也只是少部分学生靠别人无法复制的特殊服务和尖端科技等才争取到的。对于大部分从事普通行业的学生来说,起步多是靠向家人朋友自筹资金。而由于创业成功率在大学生中间极其低,所以这种回报也很低。
第二、创业需要合适的项目。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应从自己比较熟悉的行业入手,或者要客观认识自有的创意项目或专利技术成果。每个人了解的知识都有限,只有把精力专注于自己所了解的领域才有可能成功。高校教育推崇学以致用,但很多大学生从学校出来没有工作经验,更不了解市场的风云变幻,往往会眼高手低,因为选择了不恰当的项目而创业失败。创业初期,应努力把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绝不能盲目搞多元化。
第三,创业需要持续的激情和成熟的心态。创业是一条艰辛的路,如果在这条路上没有一个信念,很难坚持到最后。特别是当今社会对创业的宣传,多停留在那些成功者所创造的传奇,缺乏对这些人在成功路上历尽艰辛的深层次解读。就拿美国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而言,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在大学期间中途辍学去创业。然而如果我们不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准,盲目模仿,那便是莽撞和理想主义。现实中不乏带着理想主义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够达到那些成功人士的高度,当面临现实挫折以后,便一蹶不振。创业是一个起起伏伏的波状过程,需要你在低谷时看到希望,在高潮时保持冷静。创业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才来释放长久的激情,在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了解这个行业。所以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创业并不适合大多数人。有很大部分选择创业的学生之前在学校都做过学生干部,但是在学校组织活动和创业所需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是存在诸多差异。学校学生干部更多是把一些常规工作给做好,而创业是一种大鱼吃小鱼的竞争。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而言,企业在初期无法盈利根本不可能支持长久。因此,作为一个创业者,你必须要在短期内证明你项目的核心优势,在你所在的这个区域的同行中间脱颖而出,才可能生存下去。激情更多时候是一种自我认定,而人的自信大多是来自于对其他事物的征服,事业上的成功与团队的激情是一个交互持续的循环过程。
第四,创业需要一定人脉基础。创业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与人沟通。有一定的人脉基础能够更好地拓宽产品销售市场,也能够更快速地了解整个业务领域。其次,大学生创业最好有一到两个以上的合作伙伴,这样既能缓解资金上的压力,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团队力量出谋划策。
创业是一条并不宽敞的道路,他并不适合每个人,尤其是对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以及正在上学的大学生。所以当前各大高校需要冷静地看待这种创业热潮,适当鼓励有条件有准备的大学生创业,但并不适合大范围宣传。否则这种盲目的宣传只会使一大部分目前并不具备条件的学生心里信心膨胀,而白白丧失很多机会。理性地看待当今创业热,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性格适不适合创业,远比宣传创业本身更重要。
创业论文 篇6
创业论文模板
【摘要】本文以淘宝网为例,对大学生利用C2C模式自主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全面分析,旨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系统、客观的指导意见,减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关键词】自主创业;C2C模式;SWOT分析
一、引言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大,大学生就业难已�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随着C2C电子商务模式的飞速发展,通过C2C模式创业,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契机。SWOT分析法,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通过对问题的内外环境进行调查,罗列出各种主要的与问题相关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将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匹配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有助于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和对策。
二、C2C模式下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大学生自身优势。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创业过程中有其特有的优势。例如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领悟力,迎合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C2C模式技术新、年轻化的特点。有更多的机会主动接触C2C市场。且大学生的思维普遍比较活跃,比较容易提出独特的创意吸引顾客,增强竞争力。2.大学生的知识优势。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这些专业知识可以指导大学生创业,为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例如,市场营销类的专业知识可以指导大学生进行市场调研, 3.创业平台优势。淘宝网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据统计,淘宝总成交额1.172万亿人民币,被提名为“20最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通过淘宝网开店资金需求低,相比传统实体店铺节省了店铺租金、物业管理费等费用。只要有一台电脑和网络就可以在网上实现创业,且经营项目不受地域等条件限制,没有实体店的注册、选址等步骤及其他无形障碍。
(二)劣势分析
1.大学生自身劣势。大学生虽文化水平较高,知识丰富,但大多博而不精,缺乏经验和经营管理能力。大学生容易固守书本知识,难以活学活用,缺乏对定期营业额、有效订单量、客单价等数据的收集意识和能力,往往凭一时冲动选择自主创业,前期没有足够的准备工作,在面对顾客流失、负盈利等实际的困难时思考不够全面,管中窥豹。2.创业平台劣势。大学生初入社会,创业前期难以找到合适的进货渠道和物流配送渠道,再加上在发掘客户、寻找市场等方面缺乏经验,这些因素都将为初次创业的大学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此外,由于淘宝模式的经营同质化倾向较为严重,市场几近饱和,且大学生没有定价权和价格优势。在这种环境下,若不能找到创业支撑点和核心竞争力,将很难创业成功。
(三)机会分析
1.国家政策鼓励。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多种形式开展创业培训工作,帮助创业大学生积累经验。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项培训计划,优先安排培训资源。对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大学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提高创业孵化成功率。2.高校积极扶植。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许多高校都开设大学生创业指导实践类课程、开办大学生创业讲座、拉动校企联合创建孵化器等,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自年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机构联合组织开展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在许多高校顺利施行。大赛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主要目的是打造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广泛影响力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为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发挥积极作用。
(四)威胁分析
1.同行业竞争激烈。由于通过淘宝网开店创业门槛低、成本低等优势,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成熟、有经验的社会人员的目光。竞争对手大量增加,使得同行业之间竞争变的更加激烈,创业难度大大增加。2.网络安全隐患。在淘宝网上开店实现自主创业主要依托当今社会发达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消费的全过程以及买卖双方的相关信息,例如买家付款信息、收货地址、网上支付信息,店主的身份信息、订货信息、库存信息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传输、存储。相比传统的经营模式,这种新的交易模式很容易受到其竞争者的攻击。且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弱,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放心可靠的安全体系。3.法律环境威胁。传统形式的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基本通过书面形式签订合同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商务交易越来越依赖新技术。近几年以淘宝网为主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等行为,但网络诈骗、侵权纠纷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总体上看,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工作仍处在初级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全面,网络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及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等都亟需完善的法律保护。
三、总结
大学生创业有其特有的优势,例如思维活跃、有个性、敢于接受挑战等,但也存在经验少、资金短缺等不可回避的威胁。
(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大学生是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者,大部分大学生眼中理财仅是简单的数字概念,定期放在一些金融App便顺其自然。而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在互联网理财方面长期和独立的思考并付诸实践,并减少盲目的理财行为,这就需要大学生树立科学而正确的理财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财意识和能力。
(二)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资金防患意识
社会不法分子不良之风深入我们的生活,而大学生却是刚涉足社会的小青年,单纯而又美好的心灵很容易经历伤害和欺骗,因此建立良好的自我防范意识很有必要,一切活动都应量力而行。根据以往的经验,很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有安全漏洞,但是非专业人士均很难发现。因此大学生要做到:在操作的时候一定不能大意,避免盲从心理,避免钱财损失和信息泄露;网络支付必须谨慎,勿进陌生支付链接,在公共场所的网络环境下更要谨慎登录自己的资金账户,从而防范各类互联网理财风险。
(三)学校应加强互联网金融和理财类课程的开设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大学生正确的消费心理和学习的积极性是形成良好的投资理财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因素,学校应加强互联网金融和理财类课程的开设,如大学可以举办一些互联网虚拟理财大赛,亦可在除《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理财学》等必修科目以外增设《互联网理财产品分析》等选修课程,加强大学生对互联网金融和理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四)促进理财平台终端广泛化
理财平台手机终端的最先使用由阿里巴巴首创,其手机APP支付宝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丰富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投资理财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得益于智能手机的发展、网络的大范围覆盖,近年来支付宝推出了蚂蚁聚宝、“霸榜”牛基等一系列创新理财产品,实现了快捷理财。随着制度的完善和互联网金融监管环境的改善,将促进互联金融理财平台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饶龙先,宋哲慧。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教学,,01:34-36.
[2]高静,李竹欣。互联网金融产品与大学生理财[J].财经界(学术版),,11:47-48.
[3]路曜,项泽宇,陈晓俊。互联网金融现状及其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J].经营与管理,2015,10:40-43.
[4]郭靖钰,杨浩浩,白玉,刘同君,陈晓荣。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 2015,21(016):34-36.
[5]郑群。余额宝对大学生消费和生活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4(38):54-55.
[6]罗进成,门长贵,贺根良,韦孙昌。互联网金融发展解析及竞争推演[J].现代化工,(12):75-78.
创业学论文 篇7
创业学论文3000字
摘要:在分析创新与创业的异同点以及创业教育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意义,并指出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论文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同时,社会各界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探索实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途径。而此过程是个不断深入和系统化的过程。经过大学生就业创业转型和发展,已经在提供多元就业岗位、为有创业理想的大学生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实践平台等方面呈现出了蓬勃生机。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满足社会的广泛需求,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创业难题,迫切需要改进当前的学校教育方式,而加强创业教育正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创业教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新理念的今天,创业教育与实践将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美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在探索和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业教育特色。高校设置创业课程,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和促进地区、国家经济发展,这一点已经在国际教育界达成了共识。创业教育最早兴起于美国,在美国,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美国的创业教育发展得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研究生的正规教育。从中学时期就向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展开了创业教育,设立了创业教育研究机构或向企业及时转移教师和学生研究成果的创业中心。不仅如此,美国高校还与工商业保持密切联系,聘请有实际创业经验的企业家为在职教授。同时,印度、日本、法国等国的创业教育对象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学生的范围。
目前,中国大学生创业行动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一元”治理向“多元协同”的社会管理方式转变过程中成长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与管理体制及运作方式也必将受其影响。不能单靠政府主导,而是要逐渐向“政府引导、高校教育、市场推动、社会协同”的社会创业新格局转变。在此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中国式的“烦恼”和问题。大学生创业观念模糊、创业定位不清、运作资金紧缺、管理机制僵化、项目设计缺乏创新等问题逐渐成为阻碍大学生创业行动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超越发展障碍,成为高校教育者、政府及实务界人士的关注焦点。
显然,实践中所出现的“瓶颈”,特别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创业观,首先需要在理论上开始探讨并寻求突破。正是在这种实践与时代诉求的背景下,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应积极转变更新就业观念,促进从“安于现状”到积极创业的角色转变。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即量力而行,规避风险,避免盲目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课程体系,还包括非课程体系。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不仅要具有理论性,还要具有实践性。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构建。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划分为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编写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材、培养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师资、组建创业教育科研团队、搭建创业教育活动和实践的平台、扩大与企业的联系、为大学生创造有效的示范与激励效应。
(一)开发创业教育课程
首先,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的原则,根据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目的,建立合理的课程计划。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学、创业管理、创新与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风险管理等。
(二)编写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材
在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应进行创业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以辅助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教材及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专业创业教育课程的需求,利于培养学生创业的激情、创业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要设置一些其他创业教育辅助课程,使教材多样化,以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整合。
(三)培养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师资
高校开设的课程应由关注和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教师组织教学。应积极招聘、培养一定数量的创业教育教师。创业教育首先要有教师,教师需要培养。学校必须首先招聘或培养一批可以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由于中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当前专门从事创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很少,所以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师资比较稀缺。如果不能够招聘到充足的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高校就应该从现有教师中选取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并聘请国内外相关教授对其进行培训,或是选派教师去国外大学深造、去企业挂职锻炼等。
(四)组建创业教育科研团队
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实践指导技能等。教师的教学模式应更多地倾向于积极讨论式、实践指导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手法。面对这种必要的转变,应对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进行调整,组建创业教育科研团队。
(五)搭建创业教育活动和实践的平台
创业教育不仅应建立在理论层面上,更应建立在实践层面上。因此,应积极搭建创业教育活动和实践的平台。如创办创业学院、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实验园、科技园、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协会等机构,为创业教育搭建起一个立体的实践平台,提供必要的场地、空间及设施。
(六)扩大与企业的联系
在高校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师资不能仅限于本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师,而是应该在本校教师开设课堂之外开设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可以聘请企业中的创业成功人士,举行各种相关创业教育的讲座。开辟第二课堂可以及时沟通创业教育方面的知识信息、学习创业人士的已有经验。从而,提高本校教师的创业教育水平。并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创业课程的兴趣。
(七)为大学生创造有效的示范与激励效应
通过宣传毕业之后已走上创业之路的成功毕业生,对在校大学生产生最有效的示范与激励效应。高校可以利用学校报刊、校园网站和校园广播等各种媒体,对创业思想、创业精神、创业政策、创业成功案例等广泛宣传,对创业优秀的大学生个人及集体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四、结论
总之,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加强思想指导,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业教育体系。从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编写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材、培养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师资、组建创业教育科研团队、搭建创业教育活动和实践的平台、扩大与企业的联系、为大学生创造有效的示范与激励效应七个方面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该模式不仅符合了当前高校的现实,而且适应了创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明确了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实施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创业观,规避风险,避免盲目创业,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于大学创业的论文 篇8
有关于大学创业的论文
一、创业者人格特质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人格的自我测量上,虽然实施者不同,测量的时间间隔也不同,但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认真性和宜人性都显示了中等到很高的稳定性水平,不同特质在不同时间间隔内及不同量表上的平均相关度为+0.65[6]174175。人格特质保持稳定并不意味着没有变化,特别是在二十几岁的年龄段。年龄和教育经历是引起人格特质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那么,对成功创业有帮助作用的人格特质是否可以通过教育有意识地激发和诱导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至于应该如何有效地激发和诱导,还需要研究者在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同时,加强�
二、创业者人格特质研究视域下的大学创业教育
从关注创业者本身出发考察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现状,可以发现创业教育实践偏离了正确方向。在目前的大学创业教育中,重点是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培养,重视的是创业教育本身,忽视了接受教育的主体。然而,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对创业活动的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大学创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创业者人格特质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的内在潜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创业教育的效果,我们必须思考以下问题:大学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创业教育实践发展到了何种地步?形势的发展对创业教育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创业教育的未来方向是什么?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阐述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7]。可见,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对如何开展创业教育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上看,创业教育的普遍推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认识,唤醒了他们的创业意识和本能,初步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但是,对比国内外的创业教育,可以发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相对落后,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有三种模式:一是创业知识传授型;二是创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型;三是创业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实践型。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都是第一种模式,部分高校是第二种模式,极少数高校是第三种模式。这三种创业教育模式都是在小创业教育观指导下设计的,主要关注的是教育任务的完成,而不是教育的实效性。还有一种大创业教育观,那就是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这种大创业教育观出发,我们就会发现目前国内的大学创业教育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创业教育的理念不科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不同理念指导下的实践会有不同的结果。从国内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来看,高校管理者对创业教育的理解过于狭窄,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没有把创业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往往只是把创业教育作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的补充。这种创业教育理念,极易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不重视创业教育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而影响创业教育的实效。第二,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创业教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综合考虑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科学衡量时间、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国内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太科学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程设置的导向有问题,创业教育课程游离于课程体系之外,且创业教育往往由招生就业或创业辅导等机构来主导,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2)学时不足,缺乏连贯性。虽然大部分高校都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但一般只有16学时,授课时间则分散于大一的下学期和大四的上学期,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功利性意味比较强。(3)教学内容不全面。多数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都是以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主,辅以创业大赛和创业论坛等实践活动。在创业教育活动的初期,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也是必需的,但随着创业教育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拓展,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进一步得到补充和更新,特别是在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第三,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要求。推进创业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什么人适合做创业教育的教师。是高校专业课老师,企业家,还是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关于这个问题,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目前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主体是兼职人员,包括就业或创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接受过创业知识培训(如KAB和SYB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者很少。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讲教师由于缺少专业培训和创业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纸上谈兵,难以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创业者人格特质研究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
人的问题是教育的中心问题,教育必须关注作为生命存在的现实的人。创业者人格特质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在于创业教育必须关注作为创业活动主体的人,必须重视对受教育者的研究和关注。大学创业教育只有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变革,才能有效应对急剧变化的创业教育形势,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树立大创业教育观,以科学的理念指导创业教育实践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实践。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定位,取决于高校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国内大部分高校目前还没有把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应有的水平,仅仅停留在增设一门课程或作为就业教育补充的地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种理念对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创业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各高校应树立大创业教育观,用这种科学的理念指导创业教育实践。
(二)改革课程体系设置,以合理的内容满足潜在创业者的需求
各高校应在大创业教育观的指导下,对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这种改革要紧紧围绕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要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框架,注重其与专业教育课程的有机结合和衔接,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二是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强化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突出创业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学时比例。三是要关注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不应游离于专业课程之外,应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结合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引导。
(三)建设结构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创业教育的专业水准
创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实效性的凸显必须有专业师资队伍的支撑。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对创业教育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要能相互补充,教师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要合理,教师队伍要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在专任教师短缺的现实情况下,构建合理的师资结构,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教育培训,鼓励兼职教师参加相关组织举办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二是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相关行业的企业管理咨询和创业创新类活动,提高其创业教育素养,进而发挥专业课教学对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引导作用;三是聘请一些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到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