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优秀11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1
摘要:“问题解决”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适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将“问题解决”
引入物理课教学中,本文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探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含义、操作流程和在教学中操作此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以此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物理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传统教学
现代的教育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为重点,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主体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能适应社会生存,并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学生的主体发展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实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找出策略解决问题并检验其正确与否的教与学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xx)3-049-001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含义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主线,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构建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的特点是要学生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着眼点在“思”。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问题
解决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的提出并不是全部否认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是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也不是最好的途径。而问题解决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套路,它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觉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我们不能将两种教学模式割裂开来,这是因为,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基础,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是主要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为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而问题解决教学又提高了传统教学的质量,真正地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将这两种教学方式相互融合,使之相得益彰。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流程
物理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流程。
以物理新授课为例,结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遵循科学知识创新的一般认知程序,模拟科学知识的认知流程,探究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类似科学探究的过程。基于此,新授课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流程如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深化。在新授课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以类似科学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口,以导致悖论、提出问题为动力,以理性分析、科学猜想为核心,以实验验证、理论论证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为判断,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逻辑、发散、形象、直观等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问题解决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真正拥有者应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教师的角色更多地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考虑的不单是如何“教”,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如何“学”。当然,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尽管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但这种自主学习又是必须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当学生质疑关注点偏离教学重点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维走回教学正轨。同时学习者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特定的困难,当这些困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不足以应付挑战,这也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
此外,在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以下几方面也会影响到此模式操作的实效性,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机智;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还受授课内容的难易、学生认知水平、智力因素等影响。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因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
实践证明,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是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环环相扣的问题下进行学习和建构知识体系的,所以一旦被掌握,就深深扎根。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发挥。此外,师生间通过问题进行多向信息交流,使师生双方关系和谐,相互沟通、教学相长,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所以问题解决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抓住题目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篇2
在做题的过程中摸清思路,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到解题规范、做题完整,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桥梁。没有一定量题型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对于做借的题,不放过,认真找错误原因,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中学物理教学论文 篇3
摘要:学生在初中阶段,如果在注重思维、推理能力的物理学科上的成绩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后续的学习中,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恐惧感,使得物理有效的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更谈不上将学生的能力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4
一、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可以有效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而且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也证明: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无法激发出自身灵感。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中初中物理教材大都只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和实验,而这种文字和图形都比较抽象,对年龄较小的初中生而言,让他们直观地去理解文字和图形体现出的内在物理规律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大都采用简单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枯燥乏味的物理讲解,这种理态的物理教学情境只会让初中生对物理知识形成肤浅的理解。如果让初中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能看到又可以听到,再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进而用自己的思维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教学效果将会远远大于传统教学。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强大的文字、动画、声音和图片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在物理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利用视听、观察和人机交互对接收大量的物理教学知识,还可以获得欢快愉悦的学习感受,于是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被调动,最大限度地唤醒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物理知识是对社会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理论探索,是研究自然现象发生的内在科学规律。而对于仅仅十二三岁的初中生而言,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导致他们对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存在的物理现象,只能在思维中存在着粗浅的认识。在这种较强科学性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学习和理解物质排列规律和内部构成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相对比较抽象,不可能在物理课堂上直接进行原样展示,导致中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理论知识时就相对困难。针对这种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利用电脑展示静态的图片和文字,而且还可以制作动态的动画短片和录像片断,以此来模拟物质内部结构及其运动过程,将复杂的事物形象化,变抽象为直观,从而使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中学生进行正确理解和科学记忆,培养中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抽象性思维。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培养中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人类短力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和优秀创造力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基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传授已知的物理科学结论,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不仅仅要传授物理知识给学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多媒体技术要可以将物理实验过程生动形象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动态展示出来,培养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中学生可以认真观察,进而有效鼓励他们形成强烈的探究精神。例如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非常多的物理现象发生的时间都极短,甚至中学生还没来得及完全看清楚时,该物理过程就已经完成,导致中学生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在本质,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我们在讲解“大气的压强”时,不能只是简单的将理论讲解一下,而应该利用多媒体播放“马德堡半球实验”录像,然后进行分组交流,几分钟之后再将录像放慢播放,甚至可以用特写镜头展示某一变化过程,从而使中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培养他们形成积极探索精神,进而提高中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多方面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物理教学手段,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王苹。创造教育中的个性教育。教育现代化,2002(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6
一、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教学过程
1.物理教学大众化
初中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段,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也是基本的知识,而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部分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急功近利,忽视学困生,使得物理学习俨然成为了部分所谓“优生”的“专利”.这样一种教学思想的后果,使得物理教学脱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背离了国家发展教育的轨道,更使学生在小小年纪就处于被选择的境地,让学生处于残酷的竞争中,甚至影响到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当然,这一现象的产生有很多现实的`客观原因,但我们物理教师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在课堂上,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因材施教,给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搭建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物理课堂上自由快乐地成长,心灵沉浸在愉悦之中,真正让物理课� 一切竞争都是时间的竞争。学生主要靠45分钟来获取知识,搞好有效课堂复习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7
自主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自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和原理,以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不仅对科学理论起检验作用,而且实验本身也是科学理论的探索过程。传统的学生物理实验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如“电磁感应现象”等;另一类是知识的应用性实验,如“测物质的密度”等。这两类实验都是在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后进行的,学生能预料到大致的实验结果,所以学生对这些实验缺乏兴趣,这不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自主探究性实验之前,学生对实验结果并无真正了解,它更着力于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求和解决问题,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一、自主探究性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学习初三电学时,大部分实验都可改为自主探究实验。如学习“滑动受阻器的作用”时,就可以设计一堂自主探究性实验课,让学生做连接电路的实验,学会滑动受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术和实验能力。
自主探究性实验教学,一方面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探索能力。另一方面,自主探究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初中的“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及小实验中“测自己的步行速度”、“测家用电冰箱每天消耗的电功”等实验,让学生边学习有关知识,边亲自动手实验,边分析、归纳总结,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来完成“发现”,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改变教师包办代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得出结论,找出规律,又经过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并使之与实践相联系,做到推理与实验相印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不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牢固、更灵活,而且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可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二、自主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教学环节
自主探究性实验教学必须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物理教学必须通过创设物理情景把学生引入物理学的世界,因此,所选择的自主探究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实验涉及的知识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如“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都是开展探究性实验的好素材。 2.进行猜想,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是重要一环。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并设计检验的实验方案,包括选择实验仪器和器材,先后测量哪些物理量,具体怎样操作等。
3.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可由学生自由进行实验探索。教师仅为学生验证各种假设提供实验条件和必要的指导。即使学生的假设与所想得到的结论无相关性,也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验设想。如“研究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如物体体积、液体体积、基础物体的密度等假设,教师都不应忽视而要提供条件让学生进行验证。
4.巩固迁移,开拓提高
自主探究实验关键的`一点是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而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物理规律,是否能用来解决实验问题,必须通过新的实验来检验。让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这是对原有认识的深化提高,也是学生探究能力发生质的飞跃过程。
例如,在“研究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后,可引导学生设计完成“研究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实验等。自主探究性物理实验,既重视实验过程又重视实验结果,能满足学生实现自我愿望的要求,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自主探究性实验教学要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实验,从中感受探究的乐趣,成为知识真正的探究者。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8
初中物理是让学生站在理性的角度对周围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对于学生以后的认知和学习起着奠基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就是让教师注重挖掘学生性格中的优秀品质,将学生潜在的能力挖掘出来,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质,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物理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积极的人格,借助周围积极的环境,让学生充满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一、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初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不良的学习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样积极的学习环境就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动力。在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将学生放在主体学习的地位,而不是对学生进行命令式的教学,要营造出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和学生是一种轻松合作的关系,这样就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电阻”时,为了让学生对“影响电阻的因素”进行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有的学生提出与材料有关,有的学生提出与电阻的粗细和长短有关。学生提出这些想法后,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对学生的猜想进行验证,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地观察。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对影响电阻的因素有所了解。
二、挖掘积极的学习动力
在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内在动力的激发。许多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觉得物理很难,因此每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在学之前就会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我物理成绩不好,这部分内容我肯定学不会。学生怀着这种心理暗示,还没有开始学习就已经放弃了自己,那么学习过程就会比较痛苦和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学生内心中积极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让学生内心中重新有一种“我能够学好物理”的想法,这样学生才能和教师积极配合,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下,能够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欧姆定理”时,许多学生在学习前面的`电路时被各种各样的电路连接方式弄糊涂,就会产生“电学知识好难”的不良心理暗示。实际上“欧姆定理”很简单,就是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式。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这部分内容十分简单,就是一个关系式。只要记住这个关系式,就能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教师要围绕欧姆定理的公式进行教学,遇到问题时,让学生从这个公式上进行思考。这样,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重新树立起来。
三、开展积极的物理探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一部分内容是物理实验,许多学生觉得实验比较难学。因此,教师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起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对于学生进步的地方要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让学生内心中产生进行物理实践探究的动力。在物理实验探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学生互相学习,对物理知识就会有新的体会,尤其是通过实验解决了自己的物理难题时,学生就会获得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例如,在讲“光的色彩颜色”时,教师指出:光是有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在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知识点时,学生会感到疑惑,“为什么白光是由七种彩色的光组成的?肉眼看到的明明是无色的”。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棱镜来对光进行分散,这样学生就会在白色的墙壁上看到七色的光。当学生看到这个现象时,就会感到很神奇。在对物理理论知识加深印象以后,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究“为什么自然光通过棱镜以后会产生七色的光”,学生在积极的内心动力下,将折射的原理应用进来,学生能够很快掌握这部分的知识点。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养成了主动探究、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明示或者暗示,让学生能够从物理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物理学习,并且将自己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传递给其他的同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究积极心理学和初中物理学习结合的方式,以便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篇9
一、农村物理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探究性内容
探究式教学是通过对探究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从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因此,对探究内容的设置十分重要。教师对探究问题的选择多源自生产生活中,可以是科技方面的,也可以是实验方面,甚至可以是一些理论探究等,在学习形式和内容上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物理知识学习相关的都可 但这些在农村就会受到制约,农村地区的学生对于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了解有限,直接导致物理教师设置的探究性内容受到约束与限制,从而影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2.缺乏实验器材
农村学校受当地财政等因素影响,学校经费有限,实验室缺乏必要的实验器材。虽然近年来,国家为农村中小学配置了一部分实验器材,但新教材对实验器材的要求也有所增加,致使一些实验器材无法适应新教材,并且由于学校缺少经费,出现器材的损坏等情况也无法再补进,严重限制了初中物理教师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此外,一些学校因教室数量有限,甚至缺乏必要的实验室,更别说让物理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了。探究性学习需要全部学生都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但器材的缺失,让一些教师不得不将原来的实验探究改为教师演示,本该进行的实验学生也只能看老师做,学生有时会因坐在后排看不到实验,因而对于一些实验现象无法看得清晰,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正常学习,致使学生丧失物理学习的乐趣。
3.思想观念落后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很长一段时间了,为何在农村的效果如此不明显呢?这不仅有学校方面的原因,还有来自学生家庭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知之甚少,观念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上,认为孩子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忽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增强农村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措施
1.转变教师观念
(1)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注重知识的理论性,淡化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思想观念,将其作为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指导,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教育。
(2)巧设探究内容。
探究式教学并非固定的模式,它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教师可以依据规律巧妙设置探究内容。例如,在缺少实验器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寻找替代品,或者与学生一起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这样,不仅可以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还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农村学生常接触到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农村学生家家都有自己的土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土灶的结构,观察木柴燃烧时火焰的。现象,掌握燃烧时火焰规律,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物品辅助教学,对于身边的事物的探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探究性学习是对新知识的探索,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要条件。在探究式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造很多发挥想象力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挖掘学生的潜力。
探究性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还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帮助学生的个性得到提高与完善。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相对保守,不擅长谈论、发言、展示自我,探究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总结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配合。虽然农村学校缺少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条件,但物理教师可以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形成知识体系 篇10
中学阶段的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学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在中国教育改革日益加剧的时期,一些改革新题将不断涌现,如“创新题”“探究题”“物理情景题”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实验为突破口,()除了书本上的实验外,还想方设法地补充一些实验,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的物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