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数学小论文优秀11篇正文

《数学小论文优秀11篇》

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

数学小论文 1

我和妈妈去金鸡湖玩。途中看到很多交通指示牌。有的写着离前方1000米,有的500米,也有3公里等等。我就好奇的问妈妈:”妈妈,10公里有多少米啊?“妈妈笑着对我说就是10000米啊!”啊?我以为10米呢!“我对妈妈说。

”哦,儿子你知道一公里等于多少米么?“妈妈问

”100米?“我试着回答

”错了,一公里等于1000米!“妈妈说

”那为什么人们不说一公里是1000米,而以公里计算呢?“我问道

”那样太麻烦啦,如果是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公里,以米计算的话那得写多少个0啊,人们为了便于记录,就以公里代替,1000米,10000米,100000米等等,只要把后面的3个0去掉,就是公里数啦!“妈妈说。

”我懂了,妈妈,1000米去了3个0就是1公里,10000米去了3个0就是10公里,100000米去了3个0就是100公里!“我兴奋地告诉妈妈

”儿子,你真棒!“妈妈赞许的说道。

哈哈,原来计算公里数是有窍门的呀!

数学小论文 2

年龄问题

今天,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可以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

24÷(3-1)=12(岁)

12-2=10(年)

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26+10)÷(2+10)=36÷12=3

耶!我答对了。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四年级数学的小论文 3

一直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因此重视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这里我对一些数学具体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见解。

一、一些具体学习方法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四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报告单,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小学四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由于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小,自觉性差等特点,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和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 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

4.单元小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小学四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型。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小学四年级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交流型。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3.辅导型。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关注。许多后进生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实施数学学法指导的具体措施

(1)激发学习动机。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2)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交流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3)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合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时机,相机点拨学习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4)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学法指导是一个由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的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思想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数学小论文 4

今天,姑妈给我出了一道数学题目,是关于年龄问题的,别看就一道题,它可是奥数题,我可要好好的动一下脑子。题目是;女儿今年3岁,妈妈今年33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7倍?

我想了想便说;他们的年龄的差要先算出来;33—3=30(岁)她们的年龄差永远都不会变。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要把女儿的年龄看作是一份,妈妈的年龄看做7份,可以画线段图来做做。就是相差6份,就是‘7—1=6(份)6份就是30岁,所以几年后女儿的年龄是30除以6=5(岁)也就是说;5—3=2(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7倍。

姑妈听了,不时在向我投来赞赏的目光!

数学小论文 5

摘要: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提出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主题词:数学学习兴趣情境探索

“学习成功的真秘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刺激学生产生积极情感和主动性的最有力的因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多渠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用多样、趣味、动态等直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材、教案这些静态知识的集合转化为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知识内容、讲授方法、语言动作等获得教学效果。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思维活动。笔者认为,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利用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是为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教育,中职数学课教学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例如笔者在教汽修专业的数学课时,就会应用如下例子来讲解反比例函数,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未来的工作是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某汽车的功率P为一定值,汽车行驶时的速度为V(米/秒)与它所受的牵引力为F(牛)。

1、这辆车的功率是多少?请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

2、当汽车所受牵引力为1200牛时,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3、如果限定汽车所受牵引力为1200牛,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4、如果限定汽车的速度不超过30米/秒,则F在什么范围内?

二、动手制作新教具,激发学生做中学的兴趣

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而数学却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直观的教具外,还应该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感观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学校就在数学课教学中采用了多种趣味教学案例。

1、例1:把数学课搬到实训室――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趣味性

(1)“区间表示法”演示大比拼。

①制作教具。裁定一些大小适当的正方形硬纸板,在纸板上分别贴上0、1、2、3、4、5、6、7、8、9、-∞、+∞、、≤、≥、(、)、〔、〕、x、∈等所需数字和符号(每个数字或符号纸板最好准备两个更方便使用)。

②分学习小组。7人一组,3组以上较为合适(人数较少的班可以两个班合作)。

③第一节课在教室学习区间的定义、表示方法,做相关的练习;第二节课在实训室进行“区间表示法”演示大比拼。两组同学面对面站立,一组同学举着写有数字和字符的纸板组合成x的不等式形式,例如-1x≤1,对面一组同学则举纸板组合出相对应的区间表示,即x∈(-1,1)。依此类推,挑战者与应战者交换角色轮流比拼,采取循环制,并遵循一定的规则。根据学生完成演示所用的时间和准确率计分,最终按分数高低进行排名,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2)基本初等函数图像“真人版”演示。

①制作教具:准备两根长绳,用于在地面上标示坐标系。

②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8~10人一组较为合适。

③第一次课在教室学习6个基本初等函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布置复习作业并预告下一次课的安排;第二次课在实训室进行6个基本初等函数图像“真人版”演示。在地面上用两根长绳标示出oxy平面直角坐标系(注意不要忘记标明坐标轴的方向箭头),每个小组抽签决定本组将要演示的函数,然后各组按顺序进行演示。每位学生按照描点法作图的原理,作为图像上的一个点,站在坐标系中摆出函数的图像,图像摆好后由一位同学代表本小组说出该函数的名称、表达式、定义域、性质,遵循一定的规则。按各小组完成的情况计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计入学期总评成绩中。

2、例2:采用数学竞赛代替期中考试――变换考核方式,增加挑战性

从学校数学题库中随机抽取竞赛题,组成一至二套试卷,学生3~5人为一个竞赛小组,做好赛前准备。在教学期中检查过程中开展竞赛,并将这次竞赛作为本学期的期中考试。

3、例3:空间图形创意设计作业――发挥想象力,增加创造性

(1)第一部分课程。学习多面体(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图形、性质、计算公式,作业为按所给尺寸做出三种空间图形的纸质实物模型,并将每个模型的所有相关数据(边长、高、底面积、侧面积、体积)在一个侧面上标明。

(2)第二部分课程。学习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的定义、图形、性质、计算公式。作业要求同上。

经过反复练习后,学生们熟练掌握了这些空间图形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准备工作已经成熟,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动手操作了。空间图形创意设计作业的要求是:只能用各种空间几何图形的巧妙组合设计出任意的物体或事物,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创意越新奇越好。学生先画出设计图,然后用彩纸做出模型,用2周时间完成。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举办一个展览,通过展览使学生懂得数学无时无刻不在他们身边,并从中得到学习的快乐与启发。这次作业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项,计入学期总评成绩中。

在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动手学习的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只有当他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三、转变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教师的单向教学”转向“师生多项互动”,由“以教定学”转向“以学择教”,由知识传授“求全、求深”转向“求基础,求适度”,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一是教师根据专业的需要设计教学目标,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使知识新鲜、实用、易懂,达到学生领悟数学教学内容的目的。

二是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经济、实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结构,抓住学生质疑、辩疑、解疑等关键环节,多角度、多层次地启发学生,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模式,实现“德能兼备,知行并举”的办学理念。

三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断优化学生的思维,如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等。教师教学生证明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我发现解题法,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鼓励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后作出总结,整体地理解,不断地梳理头脑中的知识,在复习总结中画出合理的结构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又会推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数学小论文 6

今天早上我早早起来上了一个半小时的网课。妈妈说上完课我可以先休息一会,可是我心想如果我现在玩了,下午别人在玩的时候我就只能独自努力的在运动,我还是比较喜欢先苦后甜。所以我还是想现在先运动,下午跟其他人一起玩吧!

今天妈妈给我安排的运动小任务是,跳绳1400下,可是我没办法一次性完成跳绳1400下这个艰巨的任务啊!于是我就问妈妈我可不可以分几次来完成啊?得到妈妈的同意后,我就把1400分成了7次来完成,1400除以7等于200,所以我每次只要完成200下,就可以休息一会了!于是我很轻松的就完成了今天的运动小任务。妈妈为了调动我运动的积极性,她就跟我说:“宝贝,你每跳100下绳,你爸爸就相对应的跳10下绳子,你跳得越多你爸爸就跳的也多,这样好吗?”我觉得妈妈的提议非常好,因为我爸爸那么胖平时也不太喜欢运动,这样做就可以让我爸爸也运动减肥!我今天跳了1400下绳子,1400是由14个100组成的,所以今天我爸爸就得跳140下绳子啦!(14×10=140)我觉得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我得到锻炼,让爸爸可以减肥,同时也增加运动的趣味性还促进我们的亲子关系!真是一举三得!!

摘要 7

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学习认知情感和情绪、数学认知材料和问题情景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方式等是中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学生、数学材料、教师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数学小论文 8

今天,乘妈妈中午休息的时候,妈妈和我当起了花匠。

我们拿好工具,就开工了。我们把家里花坛里的的杂草拔出来,当我拔到兴致高时,妈妈却故意考我:“假如我拔的这一小块杂草是整个花坛杂草棵数的12分之1,我一次可以拔2根杂草,那么花坛里杂草的总数是多少?我又要拔几次呢?”“你那一小块的杂草有15棵15乘12等于……恩…等于180。180除2等于…等于90。答:花坛杂草有180棵,需要拔90次。”当我把这个问题解决完了后,妈妈一看表,哇!时间这么充裕,于是,我们又顺便拿一些砖围在树木旁,防止树木下的泥土滚下来。这时,“狡猾”的妈妈又出题了:“假如每棵树需要9块砖,有一片森林,里面种满了树,横排有7棵,竖排有11棵,这片森林要是要给所有树都围上砖,那这片森林要多少块砖呢?”“7乘11等于77,77乘9等于…等于693。答:这片森林要用693块砖。”妈妈听到这个回答,满意的笑了。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妈妈该上班了,我也该写作业了…

数学小论文 9

有一个谜语:一个数加了等于没加,减了等于没减,说她没有但她有。这个数可以说成:想吃苹果,但没有苹果,想买文具,没钱。这就是“0”。

生活中“0”是很重要,如果我把100+100=200多减了个“0”就等于10+100,那结果就是=110,110与200相比,少了90了,你看到了吧“0”有多重要!

“0”是正数和负数的界线,比如生活中的温度就用“+”(零上)和“—”(零下)来表示。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x1=0;0x5=0;0x7=0………“0”是正队的,也是负队的:0-11=-11,0-8=-8………;0+3=3;0+4=4………是不是很神奇啊?“0”有时候也很调皮,7-0=7;8-0=8………加了也白加。“0”有时候也会变形,比如一个角度几度用“0”(度);在语文中“0”又变成了一个“。”(句号)。

“0”是一个神奇的数,在生活中;“0”是可有可无的,但对我们学生来说“0”是必不可少的。“0”还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更多的地方“0”的表达方式。

数学小论文 10

摘要: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数学在学习和发展科学技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就是学生的动力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唤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益。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为学生打好初步的数学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光荣任务。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这是一对阻碍学生学好数学的矛盾。可喜的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了“愉快教育”、“兴趣教学”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有效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学好数学。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历了许多数学知识点的初始建立过程,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这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全面而合理的素养结构。比起我们儿时,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东西太多了,思维也活跃多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开发智力,更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在课堂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增加授课内容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算法的掌握上更胜一筹,从而帮助其计算的准确率有所提高。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准确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主动思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更应创设适合于教学内容,有益于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巧妙设置疑难。以疑导学,既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寻求答案,问难释疑,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自觉能力。练习课——以练 在教学中,练习课起着熟练计算,形成技能的重要作用。 所以教师不能简单、粗糙地处理一堂计算练习题。能挖掘计算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计算的信心与兴趣的计算练习题,才是一堂好的计算练习课。做作业对于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课外布置一些有趣味性的作业能把教学很好地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计算作业的单调印象有所改变。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开发智力,更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并把笑容带进教室,用微笑包容全体学生。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

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压抑感,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高高兴兴地学习知识,而且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提供了场所。

实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创立一个畅所欲言、敢于发

问、敢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并与教师一起争论,不断提出新问题,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巧妙设置疑难。以疑导学,既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寻求答案,问难释疑,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自觉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其他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在小学教育中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不仅是因为现在我国小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大统一的格局,更重要的是学生以及社会的需求。而实践能力在世界奥林匹克比赛中中国选手屡遭批评,考试分数虽高,可动手能力却一塌糊涂。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尤其重要。现在学校十分注意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信息的海洋中,现在必须信息海洋中选择信息,快速地寻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与培养学生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组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结语

总而言之,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给予,而更多的是一种唤醒,恰如生命中的阳光与空气,要为种子的萌发于绽放提供良好条件,从而更好的凸现生命质量的教育本义。所以,我们的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应该是: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学会放手,学生才能学会走路,教师只有相信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给学生以睿智和灵感,又启发学生对美和爱的渴望,即为学生开启一扇智慧之门,又为学生点燃一盏理想之灯,让学生获得生命与创造的能量,成为高尚的健全的有发展潜质的。

参考文献

[1]何新军。浅析实施数学趣味教学的途径[J]。20xx

[2]徐淑芳。浅谈数学趣味教学之浅见[J]。20xx

[3]吴增强。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J]。20xx

数学小论文 11

今天,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叫妈妈来一起思考这道题。

题目如下:某区举行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其中某校参加的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十五分之一;若这个学校再去10名运动员,则该校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二十三分之二。问这次运动会共有运动员多少人?这个学校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二话不说,立马用方程来解。设原来共有运动员X人参加,那么现参赛总人数为(X + 10),根据“原来参赛总人数 × 1/15 + 10 = 现在参赛总人数 × 2/23”的关系式得出X = 450,那么最终的答案就是:这次运动会共有460人参加,这个学校有40人参加。

我承认,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方面,我还不如妈妈;但是,难道这道题就只能用解方程这一种方法来求解吗?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说过:掌握了比例法,可以使问题简单化,甚至可以把六年级的数学题变为二年级的那么简单!这道题目中有变量,也有不变量。哈哈,这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以不变量或者中间量做单位1”而用比例法求解。对于这道题,不变量是其他学校的参赛人数。所以,用1 - 1/15 = 14/15算出原来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1:14。然而这个学校增加10人后,那总人数也就增加10人,所以用1 - 2/23 = 21/23算出现在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2:21。列出算式如下:

(原)某校:其他 = 1:14 = 3:42

(现)某校:其他 = 2:21 = 4:42

因为其他学校参赛人数不变,这样就可以算出这个学校增加10人是增加了4 - 3 = 1份,那么,比的单位就是10 ÷ 1 = 10人。用4 × 10 = 40就算出这个学校现在的参赛人数;(4 + 42)× 10 = 460算出这次运动会参赛的总人数。

一道题就这样被迎刃而解了。看到我不列方程直接算出答案,妈妈先是有些惊讶,继而拍拍自己脑门,连声说着:“我怎么没想到呢?”接着,当我说出:“数学王老师说了,如果看到应用题只知道列方程的话,是没有前途的”这句话后,妈妈来了句:“太伤自尊了!”就假装不理我了。

通过这道有趣的数学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难题不要怕,积极思考各个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题的钥匙,这样,任何题都能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