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特大暴雨以案促改警心得体会最新7篇》
郑州市特大暴雨以案促改警心得体会 篇1
“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的组成:
应急管理部
中国气象局
河南省政府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卫生健康委
能源局
水利部
交通运输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自然资源部
公安部
所感:感受到祖国的力量强大!
专项工作组分:
综合协调、监测预报、应急处置、交通运输、城市内涝、山洪地质灾害
气象、水利、市政、交通、地质、应急、法律等领域的院士和权威专家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导
所感:这是一场科学的研判
调查认定
总体是“天灾”,具体是“人祸”
暴雨的形成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夏季风偏强等气候背景下,同期形成的2个台风汇聚输送海上水汽,与河南上空对流系统叠加,遇伏牛山、太行山地形抬升形成的一次极为罕见特大暴雨过程。强降雨在郑州市自西向东移动加强,河流洪水汇集叠加,加之郑州地形西南高、东北底,属于丘陵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造成外洪内涝并发。
所感:自然的力量人类无法抗衡
灾害应对处置不当的几个方面
应对部署不紧不实
应急响应严重滞后
应对措施不精准不得力
关键时刻统一指挥缺失
缺少有效的组织动员
迟报瞒报因灾死亡失踪人数
所感:人类面对灾难依然是措手不及
重点:社会企事业单位
重大的设计变更未按程序上报审批;
采用白图施工,且白图与蓝图的要求有明显差异;
施工组织未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设计审查评价报告不严基准偏低;
修改设计方案未经论证;
施工前未进行设计交底;
监理单位未认真履行监理职责;
施工单位施工期间未采取临时措施保障溢洪道的功能
所感:企事业单位应该有顾大局,社会责任感的强迫意识。
自然环境是约束人类生存的“盲盒”,轻易不要打开它;更不要想着去修饰它。自然的力量人类无法阻挡,只有顺应它的发展人类才能长久地生存而且会得到大自然的馈赠。如果人类一直做的破坏自然的动作,那将来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样惩罚在等待着人类。希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郑州市特大暴雨以案促改警心得体会 篇2
以“人民”为中心画好“同心圆”——郑州特大暴雨抢险救灾有感
7月20日,XX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前已进入防汛关键期,各级领导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身先士卒、靠前指挥,迅速组织力量防汛救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严防次生伤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领导要以人民至上的思想高度、植根于民的感情温度、为民解忧的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做为民服务的有心人。
永葆“人民至上”情怀,以真情换真心,做贴近群众的“知心人”。灾难无情人有情,不论在何时何地,不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看似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办成了无数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难事。无论是在什么时期,无论是抗震救灾、抗洪抢险,还是抗击疫情,我们始终葆有人民至上的情怀,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数人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奋战在一线,有的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情怀,解决好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鸡毛蒜皮”的小事、“愁眉苦脸”的难事,以真情换真心,做贴近群众的“知心人”。
锤炼“为民服务”本领,以实干促实绩,做服务群众的“暖心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只有根植人民、造福人民,我们才能始终坚挺。不论是在什么年代,总有一些人在默默付出着,他们不求功名利禄,有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工作,有的身患疾病仍不忘为民服务,他们在灾难面前勇挑重担,不怕艰难险阻,为人民群众挺起了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脊梁。我们要学会“零距离”感受群众心声、“面对面”倾听群众心愿、“心连心”体会群众疾苦,用诚心服务群众,真情实意“送服务”、主动担当“能服务”、提高本领“善服务”,在基层“沃土”中汲营养,在基层“天地”中长枝干,在基层“风雨”中强本领。
坚守“问计于民”理念,以新规开新局,做引领群众的“用心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以勤勉之心履职尽责,以忠诚之心勇毅担当。再美好的愿望与规划,只有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善于拜人民为师,乐于向人民群众学习,善于倾听民声满足群众所需所盼,善于汲取民智回应群众所思所想,深入基层广开言路集民意,多问民生之需,多谋富民之策,多办惠民之事。只要真心尊崇人民、真诚相信人民、真正依靠人民,就能发挥出人民群众无限的创造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郑州市特大暴雨以案促改警心得体会 篇3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省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新乡市10人,平顶山市、驻马店市、洛阳市各2人,鹤壁市、漯河市各1人。郑州市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占全省的95。5%,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防汛关键时刻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并派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抢险救灾,为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坚强保障。
2022年2月17日,部门组织全体人员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进行了讨论学习,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3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郑州市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此负有领导责任,其他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负有领导责任或直接责任。调查组还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社会关注的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复盘了发生过程,查明了主要原因和问题,认定了事件性质。
此次事故的主要教训,一是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缺乏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二是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党委政府未能有效发挥统一领导作用。三是贯彻中央关于应急管理体制改革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四是发展理念存在偏差,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五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薄弱,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突出。六是干部群众应急能力和防灾避险自救知识严重不足。
改进措施
一是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党政同责的地方防汛工作责任制。三是深入开展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及运行情况评估。四是全面开展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五是整体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水平。六是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讨论学习我认为该报告可为经典范例,调查详实、语言干练、用词精准,报告全文,体现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调查细致入微,没有纵容包庇、文过饰非现象,调查报告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细致程度,值得学习和弘扬;全文没有口号和套话,处处体现冷静的分析和总结,值得信任和肯定;同样,相信追责、问责处理结果也应能获得大多数人认同。当然,我们应当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痛定思痛、知耻后勇、“亡羊补牢”、居安思危,积极完善、严格落实各项改进措施,才是下一步迎接新挑战、打赢翻身仗、重塑新形象的关键。
郑州市特大暴雨以案促改警心得体会 篇4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对这句话,我相信,河南人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2021年7月20日,本是个平常的日子,可就是这一天河南遭到暴雨持续疯狂袭击,倾盆大雨让郑州变成了水乡泽国,一片汪洋。交通被雨阻断,地铁被困水淹,汽车顺水漂转,房屋遭水侵占,很多人有家难归,更有人不幸遇难,噩耗传来,举国潸然。
就是因为那一场暴雨,多少人被困途中,多少人挣扎逃生,多少人命悬一线,多少人大义凛然,多少人舍生忘死,多少志愿者逆行向前,多少新时代雷锋用行动书写助人为乐的感人故事,多少无名英雄用热血谱写守望相助的动人诗篇。
有时候真的说不准,明天和灾难哪一个先到。大雨倾盆,冲走了汽车,冲垮了房屋,却冲不走河南人的战天斗地的志气,冲不垮河南人克难攻坚的勇敢。中原自古多侠士,灾难面前英雄现。
你看:受阻少年团演奏《我和我的祖国》为抗洪助战,小吃店老板免费把热腾腾的包子贡献,为接纳受困人群也有人腾出了超市健身房图书馆……
你看:危难中地铁里人们自觉让老人孩子妇女优先,刚刚获救的医护人员无暇休息又加入救助濒危病人的志愿者之间,隧道里的司机师傅不顾个人安危敲窗喊人弃车保生命安全……
你看:人们手挽着手组成人墙蹚深水过马路,洪水里多人合力救助幼儿园,激流中众人齐心拉出被困地下室的人员……
你看:一名弱女子在暴雨中帮外卖小哥推车,一位老者默默清理下水道口杂物,一位小伙冒险游泳为遇险车辆人员提供救援……
你看:火箭军携带物资冲锋在前,消防队员全力营救被困群众,武警战士磨破了手脚仍在抢险……
你看: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7省消防官兵火速驰援河南,众多企业和爱心人士立马捐款捐物支援,山东一名饭店的老板也贴出“去河南抗洪,暂停一天”……
看到这一幕幕,我总禁不住泪流满面;看到这一幕幕,我总是浮想联翩。世界上哪一个民族像这样团结奋战?唯有我泱泱华夏!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人民像这样共赴危难?只有我巍巍中国!
河南抗洪抢险的故事,十天十夜也说不完。每一个英雄人物都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每一个故事都是炎黄子孙与天地抗争的不朽诗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每一个河南人血液里都流淌着扶弱助困自强不息的精神;因为每一个中国人的体内都蕴藏着同舟共济战天斗地的信念。
致敬:每一位抗洪救灾的平凡英雄!
祝愿:河南雨过天晴,灾区历劫重生!
郑州市特大暴雨以案促改警心得体会 篇5
根据公司下发关于《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的文件,对事故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国务院水灾调查组正式公布长达46页的调查报告,调查认定,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
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在暴雨洪水发生后,无论是哪一级组织,哪个部门,都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放在首位,迅速采取果断有力的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对因灾遇难的人群,如实统计上报。
强化人员责任意识,在暴雨发生后各级政府应对部署不紧不实:在气象部门已经作出预警的情况下,仍放松警惕、责任心不强,防范部署不坚决不到位、缺乏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在后续的工作会议上并未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强化基础设施尤其是排水设施短板。郑州的暴雨充分暴露了排水系统标准太低,别说暴雨,就是中雨也能积水。地下排水管管径小,覆盖面不够,管网与排洪河道的连接设计不够科学。
强化城市建设,在现今城市高速发展的时间段,不仅要做好经济建设,更要把人民生命安危放在首位。地铁、地下空间等建设,不能仅仅满足功能需要而已,还要设计足够高的标准,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防止作秀思想再度膨胀,城市建设杜绝绣花枕头,务求实实在在的效果。郑州占用马路修花坛,占用了道路资源,导致了交通拥堵,是典型的舍本逐末的表现。
郑州市特大暴雨以案促改警心得体会 篇6
纵观整个事件原因多样,有党政人员的懒政务、勤政绩,有应急管理人员工作的懈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应急、基础建设功能不足等等。
分析具体原因有现状管渠断面、坡度及埋深过小,上下游落差过小,流速过慢,通水能力过低,排放措施不当,暴雨重现期过小,无技术交底环节,出白图以及擅自违规变更、施工质量不合格、投资着重点偏移,城市规划建设落实防灾减灾要求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此次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事件,我们需要整体分析事件原因,吸取前车之鉴,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对于之后的项目实施有所启发及警示。
1、设计规范的更新及城镇化建设,现状雨水管道早已不满足当前排水需求。此外,近年来各地自然灾害频率明显上升,政府应该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应该把最关键的民生项目放在首位,优先提上日程。
2、地下管道项目是良心工程,是努力建成但直观看不到的工程,但与此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程。政府及设计单位应在这些基础且至关重要的项目加大投资比例,而不是一味的做好面子工程。
3、摒弃陈旧的城市雨水排放建设理念,在新区市政雨水管网系统建设时一定要从长计议,克服上述因短期行为和不科学的判断和决策所带来的技术失准的局面。同时城市雨水排放量的增加要结合近年来,尤其是现阶段观测的降雨资料对排放的河流进行必要的水文观测,复核现有排放河流的通流能力,采取必要的加高加固措施,防止洪水漫溢和溃堤事故发生。
4、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源头减排设施、排水管渠设施和排涝除险设施整体考虑,并与城市防洪规划相结合。内涝易发地区,应增加城市行泄通道、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完善应急预警系统,提高应急反应。
5、片区雨水规划应该设置强排措施,对于强排设备的智能化及后期维护工作应落到实处,而不是形同虚设。向建设时期适当增加投入、平时增加少量运行和维护费用换来暴雨期间全城安然度汛的观念转变,才能有效地防止污水漫溢、暴雨淹城的悲剧发生。
6、正确处理好雨水管道排放与海绵城市滞留存储之间关系,利用软件模拟预测不同设计条件下最优设计方案,在保证城市不发生内涝的情况下普及海绵新理念。
7、设计单位应该以设计相关规范、标准为准则,在满足建设单位的诉求的同时,做到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标准。
8、对于项目的设计变更问题,“设计文件需要作重大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修改”,设计单位应该得到相关批准后再提供施工图设计变更。设计单位或个人不能违规向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提供白图。
9、这次暴雨灾害暴露出基层人民对于突发灾难的反应、处理能力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应对灾害的应急措施的学习演练,做到面对自然灾害及时反应,及时处理,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当前,沣西新城处于大力开发建设阶段,应吸取郑州特大暴雨灾害的教训。在政府开发单位的领导下,做好城市建设规划,仔细推敲复核关键技术参数。加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度,提高良心工程投资占比。做好项目建设各阶段工作,尊重设计,规范施工,保证质检,按照标准流程做好每个环节工作,完善应急预警系统,提高应急反应,共同建设标准化大都市。
郑州市特大暴雨以案促改警心得体会 篇7
近期,单位组织大家学习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以下是我本人的一些体会:
报告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防范情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整个报告体现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调查细致入微,没有纵容包庇、文过饰非现象。该篇调查报告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细致程度,值得学习和弘扬;全文没有口号和套话,处处体现冷静的分析和总结,值得信任和肯定;同样,相信追责、问责处理结果也应能获得大多数人认同。
此次暴雨危害,最令人印象深刻是郑州地铁的受灾情景,大水淹没了地铁,许多乘客脚踩在座椅上,只留下头部在水面上保持呼吸,有的乘客没有等到救援的带来。这给所有其他城市地铁敲响了警钟,这绝对不是最后一次暴雨,如何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楼有多高,路有多宽,更要把预防自然灾害的思想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显得依然很渺小,大自然的灾害是无情的,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深刻反思,尽最大努力降低危害。遇到灾情,救援必须迅速,各部门和单位要积极组织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合理安排,与时间赛跑,紧急行动,把伤亡降到最低,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对重点区域和尚未脱离险情的区域,运用各种手段,转危为安,尽快把受困人员解救出来,使受困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灾害从来不是“假想敌”,防范灾害必须杜绝“没想到”。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灾害应对处置中汲取教训,改进灾害防治工作,更好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才能统筹发展和安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前车不忘,后车之师,要深刻吸取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经验教训,痛定思痛、知耻后勇、“亡羊补牢”、居安思危,积极完善、严格落实报告中列举的改进措施,才是下一步迎接新挑战、打赢翻身仗、重塑新形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