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教案(最新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了解这首现代诗歌的特点。
2、通过想象,用语言和笔墨描摹出西部的地域特征以及它给人的深刻感受。
3、体会诗人对西部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西部未来的憧憬。
说明:
西部地区是民族征战的见证,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西部地区占据了中国地图上的半壁江山,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西部开发是历史的必然,它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这首诗歌较为浅显,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铿锵有力,掷地有声。an韵和ang韵颇具张力,读得响,赋予本诗以气势,易于神定气足地反复诵读。本诗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气势磅礴,内容跳跃性大,跌宕起伏,意象众多,让学生通过想象,用语言、笔墨描摹出西部的地域特征,就可以通过众多形象可视的物体畅述作者心中看似不可捉摸实则完全可以拿捏的挚情——对中国西部的无限热爱与美好希冀,真正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人眼中的西部形象。
2、难点:体悟结尾节,理解诗人对于今日西部的无限遐想。
说明:
诗歌具有借助具体形象展开联想,创造意境、抒发情感的特点。可让学生具体找出这些形象地表达诗人情感的物象,如“长河落日”、“大漠孤烟”、“古筝羌笛”、“丝绸古道”、“黄土高坡”等。这些物象本身均能凸显中国西部之特点:雄浑肃穆、大气辽阔、沧桑历史、宽厚朴实……诗歌最后一节,让人热血沸腾,也是本诗的主旨所在。教师可让学生反复诵读,体悟到新的时代赋予西部的责任和希望,谨记历史,开拓未来,使西部地区富于活力和生命力。
【思路点拨】
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
1、可从题目入手。诗歌题目为“西部畅想”,“畅想”可以理解为尽情的想,畅快地想的意思,在诗歌中诗人具体畅想了哪些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从西部的地理环境、文化历史、自然条件等想到西部的开发,从过去想到未来。)
2、可落实到具体词句。如“梦中的家园”,“一张版图上的半壁江山”,“最亮丽的风景线”……表达作者由衷的美好祈愿,愿福祉降临广袤无限的西部。
3、可从诗的表达形式上切入。诗人反复地、深情地咏叹“啊!西部中国的西部”全诗有四处出现,因有了具体的描述,故这些句子直抒胸臆,绝非无病呻吟,装腔作势,而是饱含深情,不吐不快。
【练习举隅】
1、积累下列词语:长河落日金戈铁马征战述说半壁江山呐喊凝聚期盼亮丽
2、要求学生摘录其他边塞诗人的边塞诗作:如高适、岑参。
3、著名的学者阿诺德·汤恩地曾说过:“自然条件越是恶劣的地方,越就是创造文明的好地方。”读了这首诗,说说你的理解。
《西部畅想》原文阅读
长河落日
大漠孤烟
一幅画留在四部山川
一架古筝
几声羌笛
一杯酒送你西出阳关
金戈铁马
几番征战
一卷书任你阅读昨天
啊!西部
中国的西部
我们梦想的家园
丝绸古道
敦煌飞天
大雁塔诉说着过去的
光辉灿烂
黄土高坡
雪域高原
兰花花雪莲花开成
千古梦幻
梦中驼铃
窗外风铃
信天游悲悲壮壮
年复一年
啊!西部
中国的西部
一张版图上的半壁江山
黄河,长江
雅鲁藏布江
每一条河都流淌着你
重振雄风的呐喊
昆仑山,祁连山
喜马拉雅山
每一座都凝聚着你
重现光辉的期盼
啊!西部
中国的西部
我听见
开发的号角已吹响
我看见
春风正度玉门关
啊!西部
中国的西部
不要说寂寞
望穿了你的眼
不要说等待
苍老了你的脸
你将是新世纪
最亮丽的风景线
《西部畅想》练习题
一、基础巩固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dūn煌(2)雪yù
(3)nà喊(4)túo铃
(5)níng聚(6)辉huáng
2、抄写下列词语并解释
(1)流淌
(2)期盼
(3)寂寞
3、诗中有些诗句化用了古代的诗句,请指出下列诗句的出处。
诗句出处作者朝代原诗句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
一杯酒送你西出阳关
金戈铁马
春风正度玉门关
二、课内精练
西部畅想
孙德斌
长河落日
大漠孤烟
一幅画留在西部山川
一架古筝
几声羌笛
一杯酒送你西出阳关
金戈铁马
几番征战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揭露官吏的横暴
3、同情人民的苦难
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简介作者:
1、介绍背景。
2、简介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
《石壕吏》简案第1页共2页
三、整体感知:
1、质疑,画出难懂的句子。
2、谈谈你的初步感悟。
四、看图理解课文:
1、根据图画找出对应句。
2、有 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五、说一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六、复述课文——“走进石壕村”
七、合作探究:
石壕村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孙三人以及
老妪的命运将会怎样呢?
八、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欣赏音乐《家和万事兴》。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并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点拨、讨论、分析讲解,鉴赏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一、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诗歌这条道路上出现了不少名家,诗歌写作的体裁也得到不断拓展,由此产生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派别,比如:
1、浪漫派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代表人物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2、现实派,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代表诗人杜甫《三吏》、《三别》、《兵车行》
3、山水田园诗派,体裁多为青山绿水,自然风光,风格多为恬静淡雅,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山居秋瞑》、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4、边塞诗派,体裁多为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戍守边疆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代表人物有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使至塞上》等。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也是古诗,请同学打开课本《诗四首》,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些古代名作。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写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曾经做过几任小官,41岁辞官而归,从此居住在农村,参加田间劳动,63岁去世,这首诗是在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你们在这首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1、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看出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2、诗人到田间干什么,用了多少时间?
(锄草,从“晨兴”“带月”可以看出他干了一天。)
小结:诗的前四句写了给豆锄草一事,交代了种豆的地点,“南山”指庐山,是人家住柴桑,是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交代了锄草的原因,草长得茂盛,把土里的营养都吸收走了,豆苗长不起来,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作者一大早就去锄草,“兴”,起的意思,“晨兴”就是早早起来;“理”清理,清除, “荒”,杂草,“秽”田间的杂草,第五句说自己归家之时已是月儿初升之时,“荷”担的意思。
3、第五句中“道”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开头不说,在这里才说它狭而草木深?
(诗人的归途)(为了引出下一句,表明是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服被露水沾湿)
4、作者为什么要写夕露沾衣呢?
(借夕露沾衣突出诗人整日劳作的艰辛,烘托出诗人坚定的归田愿望)
小结: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身归隐的愿望,尽管劳作一整天,也不感到辛苦,归途中夕露沾衣就表现了他的意愿,生动的表现了诗人自然朴素的风格。
(二)探究学习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预习《使至塞上》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4
【单元主题】
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亦可称之为表现“理想”主题的单元。本单元的文章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模式,传达一种憧憬;或吟咏理想的人格,抒写一种追求。文章凝练而隽永,读来颊齿生香。
【课标要求】
1、能够了解“记”“铭”“说”等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通过夹叙夹议、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等方式,学会说点道理,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等。
2、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一步训练具独立阅读、诵读古文的能力。有较为丰富的古文基础知识积累,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独立阅读较为浅显的古文,能初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在学习古文过程中,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性的词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从古文中发掘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情感。在学习中要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单元学习目标】
1、注重诵读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本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一定要在课上争取达到成诵或基本成诵。正确朗读的基本要求包括:
(1)读准字音。
(2)节奏鲜明。
(3)读出一点语气。
2、运用探究的方式学习文言文,培养自行领悟的能力,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弄清字面上的意思,即通常所谓的疏通文意。
第二步是探究思想内容(有时也包括作者的感情)和写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篇5
指导重点:
(1)想象母鸡和鸡雏所面临的危险,了解母鸡警戒的原因。
(2)指导朗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感受母鸡的爱子心切。
(3)想象母鸡警告鸡雏的语言,体会母鸡的勇敢。
(4)设疑:母鸡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没什么可怕的事,为什么还要“警戒”?母鸡到底怕吗?
(5)提炼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原因,了解母鸡的叫声即它的语言,也是与鸡雏交流的方式。
6、学习第6小节,体会母鸡的慈爱和辛苦。
指导重点:
(1)借助对“紧叫、一点儿”两词的理解,体会母鸡“紧叫”所表达的意思。
(2)设疑:“叫”与“教”的区别,体会母鸡的辛苦。
(3)联系上下文,设疑:母鸡到底怕公鸡吗?
(4)体会“紧叫”的“紧”字的妙用,感受老舍的语言魅力。
7、学习第8小节,再次体会母鸡的辛苦,任劳任怨。
指导重点:
通过对“顶尖锐、顶凄惨”的理解,体会母鸡“啼叫”所表达的意思。
8、学习第7小节,体会母鸡的辛苦与慈爱。
指导重点:
(1)学生自主感悟,交流反馈其读懂及读不懂的内容。
(2)体会“──”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总结全文,升华母爱
(一)理解“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板书:英雄母亲)
(二)进一步体会“我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篇6
目标
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激发他们的兴趣。
一、导语
同学们好!以后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自我介绍)。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问题,或者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我都愿意和同学们交流、探讨,我希望能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我主要是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怎样学习语文。
初二的同学们,已经进入了知识和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关键时� 在初一至初二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为自己在新学期制定新计划、新目标。尤其,语文的学习,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想要一蹴而就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同学们有明确的目标,并锲而不舍地去达成。
二、师生交流
1、师:同学们经过从小学到初一的语文学习,对这一学科应该比较了解。
哪些同学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说说你感兴趣的方面。
哪些同学觉得自己学习语文比较吃力?在哪些方面不够得心应手?
2、通过师生交流可以把语文学习概括为两大方面:⑴阅读(现代文、古文诗词)⑵写作
3、教师简单讲述二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从而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①。广泛而大量的阅读。
②。有所取舍的精读。
③。美文、诗词的背诵。
④。定期整理读书笔记、摘抄。
⑥。与优秀范文进行比较,突破自己的写作瓶颈。
三、讲故事激励
①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成功者自救,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
②一位农民朋友曾给我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那天,我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地来到了山脚下。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我不禁畏而却步。心想,今天靠自己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了,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正巧过来了一个热心的路人。他看出了我的窘境,对我说:“没关系,我来帮你。”说着,便利落地卷起袖子,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于是,我就咬紧牙使劲地拉车。在热心人“加油,加油”的鼓劲声中,我们终于将车拉到了坡顶。当我感谢热心人的鼎力相助时,没想到他却说:“你用不着感谢我。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根本就不能用劲。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能将这趟车拉上去,全靠的是你自己。”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生之路并非一马平川,并非无须费劲就能轻松前行。许多时候,正是由于我们放弃了努力,便白白地错失了成功的良机。结果便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③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四、如何学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1、你听说过什么办法?� 也要先报姓名。)
2、老师总结:课堂内外须做到“六要四多”
课内①要认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
②要积极思考并努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③要养成记好笔记的习惯
④要把字写得工整美观、笔划清楚,万不可潦草
⑤要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响亮
⑥要把作文写得新颖、生动、流畅
课外①多阅读文章、报刊、文学作品
②多写日记、周记、心得体会
3、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
㈠、做好课文的预习:
①。标好自然段序号后读课文一遍,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在预习本上抄生字词,给生字注音、生词解释一遍,词语抄三遍。预习本第一行写课题,第二行开始写内容,抄生字词要标序号,预习作业题要写题号、抄好题目,空好位置作答。次日老师(小组长)课堂检查或者上交。
②。再读课文,完成预习作业。
试着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然后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最后总结出文章的写作技巧是什么,语言运用特点是什么;文章值得借鉴的是什么,读后受到的启发有哪些,文章有什么不足及需要商榷的地方。如果是名家名篇,还需要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文章诞生的背景等。书上留下读过的痕迹。
③。三读课文,试着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绪。特别是抒情性强的作品,如诗歌、抒情散文等,吟诵得好,就学好了一大半。
㈡、有目的的认真听好课,做好笔记。争取课堂多发言,积极参加讨论,注意要收放自如。有疑问的地方先做好记号,等合适的时机再问。
禁止一切违反课堂纪律的举动!
㈢、按时的、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及时掌握好字词,每篇课文字词上完后的第二天准备好听写,字词听写不能有错,(古诗文默写也不允许有错),有错误,及时订正,每个写十遍。不合格的重做重听。书上课后作业的,做在书上。练习册或者周报按要求完成,不能有空着不做的,一经发现,将此题抄写20遍。
㈣、其他事项:
1、 随堂作文,45分钟完成。写在作文本上。
2、做个随笔集、摘抄集,给它取个名字,自己也可以配点画。老师有安排则按老师要求做,如果没有就每周随笔1篇,思想健康,内容自定,形式不限,字数最少300字。
3、按要求做好名著阅读。
4、每人每天练习一篇钢笔字。
5、背诵默写每个人都要过关,先找组长背,老师抽查,然后默写巩固。
6、关于早读: (自由背诵古诗词/朗读训练) 、检查(古诗词背诵/默写)、订正
五、如何学语文
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同学们,你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0”开始。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
但是,每位同学都要坚定学好语文的信念和决心,丝毫不能动摇。我强调三点。一是你们都能学好语文,这不是信口开河。我批改过你们的试卷,有一部分基础很不错,相对差一点的,也很有潜力。二是你们要充分相信我。同时,我还要特别提醒和告戒大家,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
学习语文没有捷径,但绝对是要讲方法的。《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方法因人而异,但原则是需遵循的。古人讲:工夫在诗外,很适合现在语文学习的现状。综观近几年来的中考,我们不难发现,要从课本中寻找到中考试卷的标准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说,学习语文要灵活,不能死板,要以教材为参照,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原指写文章的最佳状态,引用到这里就是指学习语文的感觉,只要有了这种感觉,你的语文水平也就真出来了。学习语文的方法还很多,此处我不多讲,在今后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一起探讨,就此打住。
中途换了一个老师,讲课风格也换了,同学怎么也要有个适应的过程的。我虽然谈不上是个优秀老师,但自认是个善解人意认真负责的老师。准备好了,我热爱的课堂,我回来了!
六、结束语
希望大家都能证明自己是真诚、善良、懂事,并且勤奋学习的人,也希望你们用信心作桨,用坚持作帆,驾驶着知识的小舟,在老师的引导下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