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初中教案 >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优秀5篇】正文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优秀5篇】》

时间:

初中物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

2、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知道大气压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的,记住大气压的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科学眼光发现大气压强的存在的事例。

难点: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及变化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大气压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39面,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压强确实 是 (选填“是”或“不是”)存在的。

2、大气产生的压强叫 大气压 ,简称 气压 ,一般用 p0表示。

●小组讨论

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列实验:

(1)如图,将塑料挂钩的塑料吸盘紧紧贴在墙上,那么塑料吸盘能否固定在墙壁上而不脱落呢?如果再在塑料吸盘上戳个小孔,塑料吸盘还能否固定在墙壁上?

(2)将一玻璃管装满水,用一硬纸片封住管口。再倒转过来,如图,玻璃管中的水会不会流下?如果将玻璃管上端弄一个小孔,玻璃管中的水还会不会流下?

(3)用吸管可以吸取杯中的饮料。将饮料杯装满饮料后,再将杯口密封住,用吸管可否吸取杯中的饮料?

●教师点拨

1、奥托·格里克设计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2、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的气压称大气压。

●跟踪训练

1、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C)

A.水往低处流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用吸管吸饮料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2、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C)

A.啄木鸟用细长而坚硬的尖嘴插入树皮

B.骆驼有宽大的脚掌,不会深陷入沙地

C.用吸管将饮料洗到嘴里  D.拦河坝被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

3、如图所示,塑料瓶中灌满水,用一张纸覆盖瓶口,压紧后倒置,瓶中的水和纸都不会下落,是因为大气压作用。若此时在瓶底用针扎一小孔,观察到的现象是纸片和水下落。

二、大气压测量

●自主预习

大气压究竟有多大?阅读第40面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请你根据内容简单说说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

3、假如吸盘和桌面的接触面积S为200px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80N,则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多少帕?

●小组讨论

为了较准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我们要进行精确测量,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40面的“托里拆利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1、玻璃管内为什么要倒满水银?

2、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是多少?倾斜玻璃管又会怎样?玻璃管往下插或往上提,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吗?改用粗管或细管做试验,管中水银柱的高度怎么变?

3、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有没有气压?管中的水银柱的液面为什么不下降到与管外相平?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4、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解: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0=ρ汞gh=13.6×103kg/m3×9.8N/kg×760×10-3m=1.013×105Pa.

5、托里拆利首次较准确的测出大气压的值,我们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规定为1标准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强p0=1.013×105Pa=76cmHg压强=760mmHg压强。

●教师点拨

在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时,注意先假设玻璃管内与管外页面相平处有一轻质物片,通过分析物片向上和向下受力情况,来得出结论。

●跟踪训练

1、地球的表面积约5.1×1014m2,地球表面的大气压约 1.0×105 Pa,则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约为5.1×1019 N.

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B )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管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

3、下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多选)(AD )

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

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

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初中物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

仪器材料一斜面,一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小铁块、厚海绵、圆铅笔(多组)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2

板书设计第四节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一、滑动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心上.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各种猜想:

(2)制定计划与实验表格:

(3)数据分析:

(4)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现象

四、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停下来.

(或者演示:一木块从一斜面上滑下,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后停下.)

师:为什么最终都停了下来?

(2)布置小活动.

(3)师: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4)师: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吗?

(5)师:你是否感受过滑动摩擦的存在?(鼓励各种想法)

(6)展示图片:看似光滑的金属表面,用显微镜看时的模样.

(7)对滑动摩擦力这个力我们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点,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观看视频,思考现象共同点和原因.

生:由于有摩擦.

小活动:用橡皮擦去书上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并体会其中的力,感觉阻碍作用.

知道滑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力概念.体会“相对滑动”情景.

生:与运动(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生:滑滑梯时裤子会磨破;摔跤时皮被蹭破;……

生:简单了解滑动摩擦产生原因.

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设置实践小活动,进行猜想

(1)布置小活动.

(2)师:请大家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尽量说出你的猜想依据.(鼓励学生的各种猜想,发掘其中合理的因素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猜想,比如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或越小).)

在黑板上列出各种猜想和猜想依据.(有些猜想不合理或猜想正确但依据有偏差的,可以在探究出结论后再解释探讨.)

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用手掌在衣服上滑动,用脚在地上蹭动,轻轻的试试,再用力试试,体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生: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粗糙程度)有关,地面越光滑拖物体越容易.

生:与压力有关,因为物体越重越难拖.

生:与接触面的材料情况有关,旱冰在水泥地上好溜,在地毯上难溜起来.

生: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因为接触面越大,受到阻碍的面就越大.

生: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滑动摩擦是相对运动引起的,应该和速度有关.滑滑梯时滑得越快屁股越热.……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1)演示:滑动摩擦力如何测量.

师: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指针不要颤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强调要“匀速”,可不作解释,但要留给学生这样一个疑问,使他们清楚有这样的要求.)

(2)师:请各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分别来验证各个猜想.要求至少对两种猜想进行方案设计.(或者直接与学生说明首先对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两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后再研究其它因素.)

参加一些小组的讨论,指导学生研究各个猜想因素与摩擦力的关系时,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否则不能确定摩擦力的变化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指出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3)请各小组汇报设计方案.

在和学生一起讨论各个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时注意渗透“控制变量法”.最后交流制定出研究各个因素的最佳方案,制定出实验表格,举例如下:

实验 操作(简单表述) 滑动摩擦力大小

1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2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加上重物后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3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海绵上匀速运动

4 木块平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横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5 木块以较慢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以较快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掌握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反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小组讨论,包括器材和实验步骤,并且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考虑.

生:研究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压力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再在木块上加一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接触面材料性质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薄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表面平整的厚海绵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品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横放(或竖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慢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快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4.进行实验,记录收集数据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的讨论,修正自己的探究计划后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 进行实验,如实记录收集数据.

5.分析交流,得出结论

师:请各小组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描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给学生解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但我们不作深入研究,只作为了解层面,一般不用考虑).

分析所得数据,把结论表述出来.

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6.总结与评估

师: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发现?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还会和其它的因素有关?对我们所得的结论你还能做更深入的研究吗? 能激发兴趣,对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其他学生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作更深入思考.

7.设计实验,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

(1)演示实验:筷子提米

(2)师:其实摩擦有三兄弟,除了滑动摩擦外,还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比如用手握起饮料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比如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你能举出生活中这两种摩擦的现象吗? 思考杯子和米的受力可能.

了解静摩擦和滚动摩擦概念,进行举例.

生:推桌子但桌子没动时,与地面有静摩擦;人走路时靠的是鞋与地面的静摩擦;司机转动方向盘时手与方向盘间有静摩擦;各种绳结.……

生:带轮子的行李箱拖动时与地面间有滚动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的滚珠发生滚动,笔与纸间有滚动摩擦.……

8.实例说明,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

(1)播放视频:磁悬浮列车.

播放气垫船图片

(2)布置小活动,要求学生找出几根圆铅笔.

总结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3)展示图片,请大家说出图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图片有:有花纹的鞋底;用力刹车;光滑平整的雪橇;给车轮的轴加润滑油;轴承中的滚珠.

(4)总结:增大有益摩擦的办法有: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给接触面处加润滑油;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思考设计意图,知道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移动,体会受到的阻碍;在手掌下垫上几根圆铅笔再在桌面上移动,体会体会受到的阻碍.对比发现,摩擦力变小了.

生:鞋底的花纹是为了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有益摩擦;刹车时通过增加刹车皮和轮间的压力来增大有益摩擦.

生:雪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有害摩擦;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小轴间的有害摩擦;轴承用滚珠是利用滚动摩擦来减小有害摩擦.

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事例.

课后作业 相应练习册;小论文: 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教学反馈

(1)学生对一些摩擦现象虽然较熟悉,但有时意识不到摩擦的存在,所以教学一开始意识不到摩擦的重要意义.

(2)科学探究中猜想阶段发现凭学生的感觉不合理的猜想还是较多的.

(3)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匀速时读数容易把握不准.

(4)对于摩擦的一些现象和运用学生兴趣很大.

备注 根据教学情况可把这些内容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和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接着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以及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办法.

说明:需要视频目录:

(1)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2)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3)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后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初中物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具: 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 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

(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 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 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 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

5、质疑讨论:

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 一 做:

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

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演示:

(1)轻压气球

(2)轻拉压弹簧

(3)使锯片变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质疑讨论: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

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

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

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

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

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

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五、探讨总结(多媒体投影)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

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

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教师结束语:

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探讨!

七、探究问题

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

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

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

初中物理教案 篇4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复习目标]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

[复习重点和难点]密度和比热容知识的理解运用

[教具和学具]天平,量筒,一元硬币,五角硬币,磁铁,三角板,刻度尺,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一、了解硬币(20分钟)

1、 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质量,并加以比较。测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比较出两枚硬币的质量大小呢?)

2、 请大家比较两枚硬币的密度,要求大家设计表格,记录你测量的数据。最好能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

3、 自选器材,探究这两枚硬币还有那些性质。

动手测量硬币的质量,进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提出可以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两边来比较他们的质量。自主设计测量密度的实验表格,提出不同的测量密度的方法。(一种用天平和刻度尺,一种用天平和量筒),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发的把桌上的硬币拿到一起,用测多算少的方法来测量硬币的厚度。学生研究总结出两种硬币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 通过这个活动大家要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研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8分钟)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这一性质,请大家总结自己知道的现象,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

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 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让大家对比热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物质有哪些物理属性?(10分钟)

总结学过的物质的物理属性,请同学们设计实验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角度比较铁汤匙和塑料汤匙 从密度角度比较

从比热容的角度比较

从硬度角度比较

从导电性角度比较

从导热性角度比较 制造每一件物品的选材都要根据它的用处,我们要把不同物理属性的物质用在最适合的地方

四、总结知识点 (7分钟)

归纳质量,密度,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复习课后的知识梳理 学生听讲

[教学资源]复习课往往比较枯燥,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时候可以上物理课件圆,发光的小球等网站下载flash,配合课堂使用

[教学评析]从运用知识的角度来复习本章内容,以为是复习课,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必要的引导,大部分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知识,也用过了这些知识。

初中物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

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工具

多媒体、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的知识,那位同学给我们分析一下,如图手持杯子静止时,玻璃杯受到什么力?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这个力不是弹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讲授

讲授实验内容,体验摩擦力

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感受一下摩擦力。

1、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

2、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

3、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讨论一边感受,纠正学生的错误

一、摩擦力(F摩)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

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

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

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提出问题

从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

那我要想知道某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这个木块放在这个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我该怎么办呢?

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摩擦力吗?

介绍实验装置,指导学生实验

好,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测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结束,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引导

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组的同学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由生活经验我们知道: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

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注意要说明你猜想时是根据什么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

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可是这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我们怎么来研究呢?

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控制变量法

下面就请你根据经验,进行猜想,并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注意实验表格自行设计,实验后交流

实验后,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引导

大家说:摩擦力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在许多情况下摩擦是有用的。

讲授

大家说的很好,其实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况都是有用的:

展示多媒体图片

比如,利用传送带将货物运送到高处时,传送带和货物之间有摩擦;拔河时手和绳子之间有摩擦;人走路时,脚和地面有摩擦;体操运动员手和单杠之间的摩擦;自行车车闸闸皮与车圈之间的摩擦;拧瓶盖时手和瓶盖的摩擦;这些摩擦都是有益的,都是需要增大的。

你还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

这些时候,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增大摩擦的呢?

增大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引导

当然还有很多时候,摩擦是有害的。比如我们要推动一个重物时,这是我们可能会在重物下放上圆木,就能减小摩擦;再比如机械零件之间的摩擦,这时我们会用到滚动轴承。

下面大家一起阅读一下教科书第36页的“科学世界”,看看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小摩擦。

减小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是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作用点和方向,测量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析了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并对生活中那些地方要增大摩擦,那些地方要减小摩擦做了讨论,掌握了一些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