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这次为您整理了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1
课 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时间:
xxxx
授课班级:
xxxx
教学目标:
1、知道信息的含义;
2、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3、知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
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教授、分层、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迎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当然了,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对相关的方面进行深入的钻研,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
二、新课讲授
1.说了这么半天的信息技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信息。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那么什么又叫消息呢。在电子通信中,信息以电子方式从一个装置传输到另外一个信息单位叫一个消息。
而在习惯中,消息是一种新闻的体裁。明白载体的含义。
而在计算机的学习经常要用到的数据的含义则是:数据是用来描述对象、概念、条件、状况、关系等的文字、数字、符号、图形或声音的集合体。
当数据出现在上下文中能被人们解释和理解它的意义的时候,数据就成了信息。
2.明白了信息的含义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信息技术的含义,所谓的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获取信息就是指通过那些途径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信息就是指我们如何来对所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进行加工,找出对我们有用的部分。
存储信息就是指对我们所处理好的信息进行储存,写在纸上、使用计算机存储还是使用别的方法进行存储。
传输信息就是指如何和他人或都在另外的地点使用信息。
3.获取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两种:直接的,间接的。
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信息可靠性强
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费时、费力
直接的方法举例:做科学研究、做调查
间接的方法的优点有:省时、省力
间接的方法的缺点有:信息可靠性不强
间接的方法举例: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
在信息技术的课程中,我们主要讲解从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在有目的的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并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保存和传输。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远古时代,人们是通过感观来收集和处理信息。
2.近代,电报、电话的发明扩大了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缩短了空间。
3.当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们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讨论:
1、每个同学举出你身边是信息的案例;反过来找出一些承运信息的载体。
2、找出信息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差异。
小结:
1.什么信息?
2.什么是信息技术?
3.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设备管理的作用
2. 桌面背景的设置
3. 添加、删除程序
教学重点:
掌握桌面背景设置的方面、设备管理的应用、添加/删除程序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桌面背景设置的方面、设备管理的应用、添加/删除程序的作用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多媒体网络教室
2、精讲多练 难点分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所有同学均登录网络教室。
二、出示目标
1.设备管理的作用
2.桌面背景的设置
3.添加、删除程序
三、达到教学
1.导入
资源管理器除了可以用于管理文件系统即软件资源外,还能用于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当我们为计算机配置了硬件设备后,为了使设备能正常工作,系统还需要我们完成对设备的设置工作。资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是一个有力的工具。通过它,可以改变屏幕颜色、安装新的软件和硬件、更改网络设置等。
2.新授
1)设备管理
计算机的配置可通过“控制面板”中的“系统”选项。双击“控制面板”中的“系统”图标,弹出如图所示的窗口,“系统属性”由“常规”、“设备管理器”、“硬件配置文件”和“性能”四个标签组成。
“常规”标签中,标识了计算机所用的操作系统以及CPU的型号、内存的大小。“设备管理器”标签中,标识了计算机所安装的所有硬件设备,如调制解调器、声卡、显卡等。
“设备管理器”中的硬件设备配置是可以被我们任意删除或修改的,但应注意的是,对于设备表中的设备不能随意的删除或修改,否则可能会使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
2)添加、删除程序
在Windows系统中,当我们不再需要使用某个软件时,往往会想到删除它。如果直接在资源管理器中删除相应的文件或文件夹,有时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作。因此,对于软件的删除,需要通过系统的“添加/删除”按钮,系统将自动删除选中的软件。
3)桌面背景设置(略)
四、小结:
1. 设备管理的作用
2. 添加、删除程序的功能及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归纳出病毒的五种特性和病毒的种类。
2、通过分析实例、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归纳总结、合作探究知识的能力。
3、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认识到病毒带来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及种类。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CIH病毒爆发的案例,让学生观察案例中病毒的攻击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学生能够答出交通系统失灵、单位混乱、工厂停工。教师进行解释说明:全世界至少有6000万台计算机同时遭受到CIH病毒的侵害,它能够破坏硬盘数据,引起系统崩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计算机病毒又有什么特性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1、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教师激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病毒”一词,计算机病毒和生活中的'病毒是不是同一种含义呢?若不是,那计算机病毒到底是什么呢?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完成后提问一名学生回答。【不是同一种含义,生活中的病毒能够让人或者动物生病,计算机病毒则是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能够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并能够进行自我复制】教师表扬学生归纳能力强后总结:病毒是生物学领域的术语,因为计算机病毒与病理学上的病毒具有相类似的特性,因此称之为计算机病毒。
教师再次提问学生:生物上的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上,那么计算机病毒能够独立存在吗?【计算机病毒不能独立存在,也需要寄生,可以是文件,也可以是程序】教师评价学生思维活跃并总结:计算机病毒不能以一个单独程序出现在计算机系统中,需要依附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可执行文件或数据文件中,这就是计算机病毒的特性之一——寄生性。
教师布置任务:计算机病毒还具有哪些特性?组织学生以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为单位,从网上查找典型的计算机病毒,分析、讨论它们具有的特性。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汇报。其中一组讨论结果是【病毒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病毒在一个公司的电脑中会得到快速的传染,并且能够破坏电脑中的文件,还会出现死机】另外一组补充【病毒具有爆发性,比如圣诞节病毒只在12月25日发作,黑色星期五病毒只要是每个月13号是星期五就会发作】教师表扬学生检索认真准确,回答全面。
教师进行补充:计算机病毒还具有潜伏性,有时会潜伏一段时间不发作,使人们感觉不到已经感染了病毒,使其传播范围更为广泛。教师顺势提出问题:病毒是怎样实现隐藏的呢?如何不被发现?【产生变体隐藏,使感染的文件属性不变,使用反跟踪方法】
教师询问学生:病毒的破坏性体现在哪里呢?【破坏文件、程序,破坏硬盘】教师补充:对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进行破坏是计算机病毒生存、传染的最终目的,轻者会降低工作效率,严重的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2、计算机病毒的种类
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有很多,那病毒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有哪些类型的病毒?学生以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后由小组代表汇报。其中一组讨论结果是【可以从破坏情况来分,分为良性和恶性。也可以从受感染的计算机系统来分,比如Windows型、网络型】另外一组补充【可以从计算机病毒基本类型分类,比如可执行文件型、宏病毒、特洛伊木马型病毒等】
教师顺势提问: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和宏病毒分别感染什么类型的文件。【可执行文件型病毒可以感染。exe、。com等文件,而宏病毒可以感染。doc、。xls等文件】教师表扬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透彻。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及种类后,教师抛出问题:怎么样预防计算机中病毒?教师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讨论病毒预防的方法,讨论结束后小组汇报,看哪个小组能够回答的又多又准确。安装杀毒软件,使用U盘先杀毒,不打开不明链接,要从官网下载软件。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积极,对知识理解透彻。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计算机病毒的特性。根据学生的回答点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牢固。
作业:思考计算机感染病毒的症状有哪些?
高中信息技术优秀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分册,是关于计算机结构原理的初步梳理。在本节课之前,已经介绍了计算机的应用,学生对于计算机也并不陌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的是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都有所接触和涉猎,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将所学内容与之前学生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具体软件的操作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希望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一些知识的内在原因,希望能够找到操作的规律。因此学生学习本课恰逢其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计算机硬件设备,了解各设备的功能及特点;能够正确指认计算机硬件设备,区分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游戏活动过程,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主要硬件设备,以及各设备的功能,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增强学生视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所提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习趣味性,激发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
【难点】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及特点。
五、教学方法
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谈话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我会问学生一些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计算机这么长时间了,计算机能做哪些事情,大家能举例说明下吗?同学们说的非常对,计算机功能好强大!既然计算机能做这么多工作,它是依靠哪些部件来工作的呢,计算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在学生的回答中,回顾之前所学习的内容,在学生回答之后,我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那么计算机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呢?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计算机结构原理初步。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计算机系统
在新课教学的第一个部分,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逐步引导。我会提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在制作Word文档、Excel表时,没有计算机的机箱、显示器等外部设备能实现制作任务吗?只有机箱、显示器等外部设备,但没有安装Office软件,可以制作Word文档、Excel表格吗?
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思考,那么机箱显示器是什么,而Office软件又是什么呢?学生通过总结会发现,计算机包括有型的硬件和无形的软件,此时我还会让学生通过举例来说一说他们理解的硬件和软件有哪些?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不再拘泥于书本而是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二)硬件系统的分类
承接计算机系统的分类,我会带着学生首先学习硬件系统的分类。在此部分的教学,我将利用Flash制作的动画,介绍计算机工作的流程。在观看Flash的过程中,我将留下一些问题,计算机内部有哪些硬件设备,数据和程序是如何在这些硬件设备中运行的,在运行的过程中,硬件从功能的角度可以分成哪几类?
学生通过Flash和自己对计算机的理解,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描绘整个程序和数据的运行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总结出计算机硬件提供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三)分析详解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分成了五个部分,但是在讲授的过程中,我将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相对这几个部分的作用非常重要,我将通过严谨的知识讲授和生活实例相结合的形式,介绍它们的运行原理、分类及发展趋势等。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原理相对简单,按时更新速度较快,因此在此部分讲解的过程中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不再被书本框住,而是能够将知识结合生活。让学生发散思维,在轻松的气氛里完成本部分的教学。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部分,我将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具体的方法是请同学们上讲台表演一种硬件设备,可以用肢体表示,也可以发出声音,但是不能说功能部件的名称,让大家猜一猜表演的是什么部件。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小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哪些;重点(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各部件的名称与功能);难点(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功能及特点)。
2、作业:网上查找以下设备的图片或品牌:3种打印机图片及其名称,3种U盘品牌及其图片。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技能方面:
1.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方面: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保存文档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演示法。
3.自学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
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
预期效果与备注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
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
教师小结: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
(1)“开始”按钮;
(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书中第95页练习1(写出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名称)。
4.新建Word文档
教师提出要求: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
(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
教师提问:进入中文输入状态有哪几种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输入书中第92页例1中的文字。
教师提示: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学生观察、欣赏作品。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启动Word软件。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练习1。
学生自学后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完成输入文字的任务。
通过展示Word编辑的作品,使学生对Word有一个感性认识。
学生可以归纳出Word的主要功能。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学生可以顺利掌握启动Word的方法。
学生可以完成任务。
通过自学,学生可以掌握新建Word文档的两种方法,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使用工具栏可以简化操作,使操作变得方便、快捷。
学生可以正确回答问题。
一些学生常常在每行文字的末尾按回车键,教师应及时纠正。
(续表)
6.保存文档
教师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保存文档的方法(两种方法)。教师布置任务:
(1)试一试将这篇文章适当修改后,再次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
(2)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7.退出Word
教师提问:怎样退出Word?
教师提问:如果在退出Word时,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应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
启动Word,完成书中第95页练习2、3,要求将练习3以“笑脸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①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在该段后会产生一个回车符,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②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DOC”;③Word中所有操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菜单中的选项实现,工具按钮可简化操作。
五、布置作业
用Word写一篇日记。
学生学习保存文档的方法,完成保存文档的操作。
学生演示保存文档的方法。
学生上机实践,得出答案,并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
学生可以掌握保存文档的方法,完成保存文档的操作。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操作方法。
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学生能掌握退出Word的方法。
学生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课堂练习。对汉字输入速度较慢的学生教师要加强指导。
学生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