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以下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分享的10篇高中音乐教案,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中音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鉴赏感受民族音乐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了解民族打击乐的多种演奏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打击乐的浓厚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欣赏代表作品绛州鼓乐《滚核桃》,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体验打击乐的感染力。学生通过律动的实践活动,体验节奏与情境之间的联系。进而理解创作与欣赏之间的关系,奠定欣赏器乐作品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使学生探究把握中国打击乐的代表形式及风格特征,利用头、身、尾作品结构并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
1、打击乐器的种类及演奏技法。
2、对乐曲《滚核桃》中头、身、尾演奏结构的探究,引导学生模拟创编袖珍版《滚核桃》。
教学难点:
掌握《滚核桃》乐曲结构特点和节奏特点。探究运用节奏表现的`多种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实践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进入主题
观看水鼓舞《中国龙》,感受中国民间打击乐艺术魅力。
“我们一起来探讨鼓的文化,一起来体味鼓的铿锵神韵!”
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二)出示图片,了解世界各地鼓的种类及发展历史
同学们,这是什么鼓?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
(土鼓、青铜鼓、击鼓说唱佣、架子鼓、印度鼓、非洲鼓、
长鼓、手鼓)
(三)学生讨论鼓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最早的鼓不是以乐器形式出现的,同学们思考一下,鼓有什么样的用途和作用呢?
(狩猎、祭祀、政治活动、集体劳动、活跃生活)
(四)探究鼓各部位名称及音色特点
出示道具——鼓,让学生认识各部位的名称。
教师用各部位演奏节奏,让学生感受各部位的音色特点。
鼓面:强而有力、浑厚结实
鼓边:力度其次,较生硬
鼓槌:明亮、略带生硬
鼓梆:清脆、通透
鼓钉:金属音质、尖锐
请同学们,用鼓的不同部位演奏本条节奏
2∕4XX·X︱XO︱XX·X︱XO‖
2∕4XX·X︱XXX︱OXX︱XXOX︱XO‖
(五)欣赏绛州鼓乐《滚核桃》,观察鼓乐表演中所用到的演奏技法,学生上台展示。
1.双手敲击鼓面
2.敲击鼓梆
3.双手交替敲鼓面
4.闷击
5.双手交替敲击鼓槌
6.刮击鼓梆
(六)复听《滚核桃》根据乐曲的音乐情绪划分段落。
探究各段音乐特点有何不同?
分为头、身、尾三部分来组成表现手法就是运鼓梆,鼓棰,锣鼓,花敲等打击乐器!
击鼓运用了磕、擦、搓、挑、撩、敲、碰等花敲鼓干打的击奏法丰富的表现了农民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头”为散板,引子特点,先合奏后10人轮奏鼓梆,表现“晒核桃”
“身”以基本骨干节奏不断变化不断重复不断加速一直把乐曲推向高潮!
4/2XXX︱XXX︱XXXX︱XXX‖
“尾”跟头相似。
(七)拓展与探究
引导学生模拟创编袖珍版《滚核桃》
1、“头”用跺脚展示,由弱慢——强快,展现核桃随风滚动的场景
2、“身”用手拍出下列工整节奏,展现晾晒核桃的场景。
4/2XXX︱XXX︱XXXX︱XXX‖
(注: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
3.“尾”用跺脚展示,由快—慢,由强—弱。
(八)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为民乐《金蛇狂舞》创编姑伴奏鼓乐
要求:运用本节所学演奏技法创编节奏
九)深化与小结:
希望这堂课上我们不仅了解的是铿锵的鼓乐,更是在了解一种文化。同学们在课下多关注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特色,因为越是民族的就越世界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吧!
高中音乐课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飘逸的南国风》是高一音乐鉴赏必修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最后一节,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及“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任何文化都是属于民族的,本民族音乐文化是音乐文化中的“母语”。而本节课中的南方地区民歌是母语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婉转、细腻、抒情的旋律,含蓄的歌词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美的传承。在前面几节课分别欣赏了西北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收尾课,因而除了在感受体验南方民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同时也要在小结“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的基础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二、说学情
学生音乐双基较薄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比较片面,特别是对民歌知识了解甚少。大多数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但学生对音乐充满好奇与热情,喜欢唱歌并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几首南方民歌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认识南方民歌婉转、抒情、细腻的风格特征,运用讨论、体验法、图象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民歌的音乐特征同时自主参于各项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唱过程中,深入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对比认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对形成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的原因进行探究,形成较为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聆听、演唱三首民歌,感受、体验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对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更为主动的达到本节课的目标,我将使用图片展示法、小组合作法、体验法贯穿整个教学,倡导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感知与体验,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避免枯燥的。说教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歌曲,使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六、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让学生能主动的学习,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思想感情,通过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需要调动不同特性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情绪正常,在歌曲分类环节、分析歌曲调式的旋律、结构、演唱特点、伴奏特点等环节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互动集中在学生自己演唱演奏的环节中,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作品,情绪得以调动。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视频音乐作品三首南方民歌进行欣赏,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1、是我国的哪个省,知道哪些景点和民歌。
2、比较三首民歌的音乐风格谈谈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
3、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音乐要素上?
云南:这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少数民族云集。民歌特别丰富并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设计意图: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对云南民歌的聆听,加深学生对云南民歌风格的印象,为新课民歌的风格对比做好铺垫的作用,通过我声情并茂地示范演唱导入,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从听辨引进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分析探究南方山歌的风格特征
(1)首先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是一首赞美爱情的山歌。歌词用了比兴的手法,暗示着爱情的道路上的艰难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这种长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见。
(2)介绍云南弥渡,欣赏云南风景图片。
弥渡地处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岭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相距不远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谓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为这里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蕴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南诏铁柱置于弥渡县城西约6公里的铁柱庙内,欲称天尊柱,现存大殿建于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悬挂“威镇昆弥”金匾。大殿达三阁五殿,建筑规模巨大,是弥渡县至今保存较好的古建筑群。
(3)播放配套课件中《脚夫调》的视频材料。
问题:南北方山歌的区别。
(4)再次播放《弥渡山歌》的音频,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特点:起—平—落。
(5)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弥渡山歌》的引腔的主体部分,引导学生感受山歌节奏较自由的旋律和起伏较大的特点。
(6)在完整演唱《弥渡山歌》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并与《脚夫调》进行对比,对比南、北方的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学生通过画面深入体会环境对民歌风格形成的影响。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分析、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地域环境对民歌风格的影响,在引导学生了解云南山歌的结构特点中,自主小结引腔在南方民歌中的特点,以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和地域特征,最终主动探索形成民歌地方风格的原因。)
2、欣赏民歌《对鸟》
(1)音频MP3播放课件中《对鸟》,引导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和讨论提问。
问题:
作品《对鸟》运用那种民族调式和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特点,范唱并指导学生尝试用方言演唱几句,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其旋律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唱作品第一部分的谱子并分析旋律进行特点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进一步探索民歌风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时探索民歌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3、欣赏湖北民歌《幸福歌》
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其热烈欢快的情绪及歌曲的时代特点。
2、播放课件中在音乐会上演唱《幸福歌》的视频音乐,引导学生探索民歌的发展。
3、师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进一步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设计意图:探索民歌发展的时代特点及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体验和表现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
环节三:拓展与探究
1、播放本单元欣赏过的几首民歌片段,讨论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2、我进行点评。
(1)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因素上。
(2)影响民歌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于分布地区的不同,在音乐风格上也会有明显的差异。因为该民族的民歌会受到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相交融,最终造成音乐风格发生变化的结果。
八、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赏,了解了南方民歌的音乐风格特征。并对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我国民歌浩如烟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所以,课后请同学们找几首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欣赏一下。
九、板书设计
略
高中音乐教案 篇3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主讲:丁强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三首影视乐曲的听赏自己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自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更深层理解音乐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乐曲由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引导
难点:《MongDong》现代派音乐风格的认识把握及对该曲欣赏兴趣的调动。
四、教学准备
VCD机、投影机及相关VCD片投影材料,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VCD播放该片段问题:
(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三)《MongDong》欣赏
1、录音机播放乐曲ABC三段初步感受问题:(1)你能听出哪些声音(乐器、人声)
(2)该曲与前两首电影音乐的区别:(旋律、节奏、结构等音乐要素)
(3)该曲给你的感受
2、投影仪显示:该曲相关知识介绍
(1)该曲作者瞿小松及创作风格,代表作
(2)该曲创作背景,音乐素材来源
(3)混合室内乐及其特点
3、结合以上知识欣赏乐曲D-G段
问题:如让你为该曲配置画面,你会配之以什么样的电影画面。
4、音画结合完整欣赏
六、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影视音乐欣赏,我们发现,恰当的音乐放在哪里,哪里的画面就会生辉,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也各有不同,音乐是美妙的,学会欣赏它是其乐无穷。
作业:观看电视VCD《大宅门》欣赏其中的片头音乐及片中主题音乐,思考:这些音乐的风格特点,在片中起到什么作用,省去这些好不好,为什么。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设计 篇4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回想一学期的工作,有很多感触,音乐教育教学每年都反反复复,但在每年反复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却有着不同的收获。现将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 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二、课堂管理
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表现,上课尽量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多用鼓励的言语来激励学生,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好的教学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个别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以讲道理的形式批评,使他改之。
三、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 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让学生从“要我学————我想学————我要学”这一过程进行转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对教材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并根据高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安排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配合学校强势推进教学改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方面
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生活方面的东西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四、努力方向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 面有更大进步。
3、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平时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唱结合,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是对本学期思想工作的一点点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更加出色。
高中音乐教案 篇5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一)教材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课共欣赏三首描写天鹅的乐曲。第一首选自二十六课,由法国作曲家圣——桑斯作曲的大提琴独奏《天鹅》;第二首是学生都很熟悉的《四小天鹅舞曲》;第三首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场景音乐《天鹅》。重点欣赏第一首。这是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涟涟的湖面上悠然嬉戏的优美形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与演唱,加深对同一主题却具有不同性格、形象、意境的三首乐曲的理解。
2、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天鹅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良好品格的目的。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三首“天鹅”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懂得继承并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感受、理解大提琴独奏曲《天鹅》的情绪和意境。在优美的旋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四)教学难点:
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天鹅》音乐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二、精选教法,让学生想学
1、以声像呈示作为辅助,采用启发诱导式和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以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乐曲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
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
2、激励创新教学方法
整堂课由“情境导入——熟悉乐曲——‘画面’联想——合作演绎——创作升华”五部分构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为主要形式,将音乐、美术、舞蹈等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尝试将欣赏和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对学生富有创意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本堂课的亮点。
三、暗授学法,让学生会学
高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一)直观教育方法,通过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为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作铺垫,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的尝试。
(二)在动中学,乐中学,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中愉快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这些方法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各显其能:能画的画一幅《天鹅》画,能舞的跳一段《天鹅》舞,能写的写一首《天鹅》颂,并能使学生扬长避短,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巧设教学程序,让学生乐于学
课前首先展示课件封面,播放舞剧《天鹅湖》场景音乐。
(一)情境导入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具有高雅气质并写有《天鹅》标题的页面
2、简单介绍乐曲《天鹅》。展示写有乐曲简单并附有与乐曲情境相关图片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熟悉乐曲
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并演唱,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1、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动画视频。
高中音乐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金蛇狂舞》,感受、体验其热闹、活泼的音乐情绪,体会江南人民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过程与方法】
在感受、体验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及其创作特点,掌握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
【知识与技能】
带感情哼唱作品,认识作品的创作手法,体会作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理解并掌握螺蛳结顶的传统作曲技法。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为学生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剪辑视频,并请同学们仔细留意:“视频中出现的曲子的名字是什么,你在哪里听过?”
学生自由回答。(《金蛇狂舞》)
2.教师总结并追问:“这样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给现场营造了什么样的效果呢?”由此,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乐曲,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欢腾的情绪;营造了节日氛围,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
2.请同学们通过以往的。历史常识结合课前的预习,简单介绍聂耳生平,教师做适当总结。(聂耳,是我国30年代的作曲家,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创作之中,也被称为是“人民音乐家”。它的创作领域包括群众歌曲、抒情歌曲、若干电影音乐作品以及民间器乐合奏曲,代表作品《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翠湖春晓》等等。)
3.乐曲的体裁形式是什么?(民乐合奏曲)
(三)探究学习
1.再次聆听《金蛇狂舞》,通过欣赏和观察乐谱,学生划分乐段,教师做总结。(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演奏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全曲由三部分反复交替组成循环结构,乐谱上已经标注了分段记号。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2.分段听赏音乐作品。
(1)分析第一段
聆听第一段,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比赛开始时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场面。)
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3)分析第三段。
听赏第三段音乐,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分别指的是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3.探寻音乐的创作手法。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作品,并结合第三段的乐谱,教师弹琴,学生通过分组对唱、接龙的方式仔细展开思考:在这段旋律中你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呢?这是一种什么创作手法?(乐句之间上下呼应、呈现出逐渐紧缩的形式,最终以简洁的单音结束全曲。这是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作曲手法,叫做“螺蛳(si)结顶”。)
4.思考为什么运用“螺蛳结顶”这种创作手法?怎样演奏才能更准确的表达音乐情感?(“螺蛳结顶”可以很形象呈现问答句式;演奏时,一问一答要体现出一强一弱的演奏效果,形成鲜明的力度对比。整体速度稍快些,这样基本上就能把作品的整体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得到了哪些启发?
(三)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同学们了解施光南的声乐作品——请同学们欣赏《打起手鼓唱起歌》以及《祝酒歌》,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两个人,为什么在音乐创作上有着不同的风格呢?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2.师生共同总结。(两位作曲家生活于完全不同点历史时期——解放前和解放后,因此,艺术家的创作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小结作业
1.师生用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结合时代背景欣赏音乐作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2.下节课我们以“人民革命音乐家”为主题召开一次音乐赏听会,同学们在课下整理文本及音响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青蛙跳舞》所描写的意境。
2、熟练的识谱、唱谱,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调式找出曲中的变化音,认识曲子中“跳音、保持音、休止符、强、弱”等标记。
3、分手练习,能比较流畅的弹奏,边唱边弹。乐曲节奏准确。能准确表现四三拍的节奏特点
4、简单了解作曲家“丁善德”及代表作品。
活动重点:
识谱、分手弹奏
授课对象:
王晓语邱泊斐、苗淑沛
活动准备:
曲谱一份、音符多个、录音机、青蛙图片一张、教师准确的示范演奏、音乐磁带《捉迷藏》
活动过程:
一、以“小音符捉迷藏”的形式,引导幼儿复习高、低音谱表上学过的音符。重点复习与《青蛙跳舞》相关的音符。
二、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小青蛙的曲子。
教师示范演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识谱、唱谱
1、出示高音谱表上的乐谱。
①请幼儿观察“这是几拍的曲子?”(3/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三拍)
“音符上有什么标记?”(引导幼儿说出跳音,保持音记号)
“都有哪几拍的音符、各唱几拍?”(四分跳音,附点二分音符,各唱半拍,三拍)
“有变化音吗?”(引导幼儿看谱号后面的调号,知道是G大调,变化音为#F)
②教师引导幼儿演唱高音谱表上的乐谱,用节拍器伴奏。
要求:节奏准确,跳音要唱出来。
③教师弹琴,幼儿人手一本书唱谱。
④幼儿一一演唱,检查幼儿的识谱情况。
2、出示低音谱表
①“你看到了哪些标记?“(休止符、双音跳音)
②“休止符有几种?”(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各休止1小节及1拍)
“双音由哪些音符组成?”(请幼儿在钢琴上找出并弹出来,教师逐一检查)
③“双音像什么?”(青蛙的叫声,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四、幼儿练习弹奏,教师指导
1、先练习右手部分,教师示范讲解跳音弹奏要领:乐曲活泼、可爱、可用指尖部分把跳音弹出来,弹轻巧。
①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唱边弹,节奏准确,跳音要弹的有跳跃感。
②逐一检查右手的弹奏。
2、练习左手的。弹奏。
①教师示范、讲解。重点讲解双音的弹奏要领:手指准备好,有跳跃感,要利用好休止符的时间来快速的找下一个双音,双音下键要统一,音色要统一。
②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弹边数拍子。
③教师逐一检查左手弹奏
3、幼儿自由练习左、右手。
教师根据幼儿在弹奏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指导。
五、幼儿欣赏教师的完整弹奏,感受乐曲的意境。
幼儿听乐曲自由表演。
六、欣赏丁善德的代表作《捉迷藏》结束。
高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形式:钢琴课
活动内容:《青蛙跳舞》
内容分析:
《青蛙跳舞》是《幼儿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的曲子。难易程度方面属于难度较高的曲子,因为乐曲里面不仅有跳音与保持音及双音的不同演奏形式、有强、弱等感情标记,而且在识谱方面音符的跨越性比较大,还有三个最近刚学的的音符。再者,要弹出乐曲特有的意境也需要用心去体会。总之,这首乐曲学习点较多,是一首比较有价值的幼儿钢琴练习曲。
活动目标:
1、感受《青蛙跳舞》所描写的意境。
2、熟练的识谱、唱谱,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调式找出曲中的变化音,认识曲子中“跳音、保持音、休止符、强、弱”等标记。
3、分手练习,能比较流畅的弹奏,边唱边弹。乐曲节奏准确。能准确表现四三拍的节奏特点
4、简单了解作曲家“丁善德”及代表作品。
活动重点:
识谱、分手弹奏
授课对象:
王晓语邱泊斐、苗淑沛
活动准备:
曲谱一份、音符多个、录音机、青蛙图片一张、教师准确的示范演奏、音乐磁带《捉迷藏》
活动过程:
一、以“小音符捉迷藏”的形式,引导幼儿复习高、低音谱表上学过的音符。重点复习与《青蛙跳舞》相关的音符。
二、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小青蛙的曲子。
教师示范演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识谱、唱谱
1、出示高音谱表上的乐谱。
①请幼儿观察“这是几拍的曲子?”(3/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三拍)
“音符上有什么标记?”(引导幼儿说出跳音,保持音记号)
“都有哪几拍的音符、各唱几拍?”(四分跳音,附点二分音符,各唱半拍,三拍)
“有变化音吗?”(引导幼儿看谱号后面的调号,知道是G大调,变化音为#F)
②教师引导幼儿演唱高音谱表上的乐谱,用节拍器伴奏。
要求:节奏准确,跳音要唱出来。
③教师弹琴,幼儿人手一本书唱谱。
④幼儿一一演唱,检查幼儿的识谱情况。
2、出示低音谱表
①“你看到了哪些标记?“(休止符、双音跳音)
②“休止符有几种?”(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各休止1小节及1拍)
“双音由哪些音符组成?”(请幼儿在钢琴上找出并弹出来,教师逐一检查)
③“双音像什么?”(青蛙的叫声,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四、幼儿练习弹奏,教师指导
1、先练习右手部分,教师示范讲解跳音弹奏要领:乐曲活泼、可爱、可用指尖部分把跳音弹出来,弹轻巧。
①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唱边弹,节奏准确,跳音要弹的有跳跃感。
②逐一检查右手的弹奏。
2、练习左手的弹奏。
①教师示范、讲解。重点讲解双音的弹奏要领:手指准备好,有跳跃感,要利用好休止符的时间来快速的找下一个双音,双音下键要统一,音色要统一。
②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弹边数拍子。
③教师逐一检查左手弹奏
3、幼儿自由练习左、右手。
教师根据幼儿在弹奏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指导。
五、幼儿欣赏教师的完整弹奏,感受乐曲的意境。
幼儿听乐曲自由表演。
六、欣赏丁善德的代表作《捉迷藏》结束。
高中音乐教案 篇9
教具
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大海》,使学生初步了解西方近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重点难点:
赏析《大海》,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
领会和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组成。三首素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它们既像是一部由三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又好像是一首庞大的交响诗。本课欣赏的是《大海》的第二首《海浪的嬉戏》。
2、《海浪的嬉戏》描绘的是浪花在欢快地嬉戏。如果把德彪西的三幅素描看做一部篇幅不太大的交响曲的话,那么这第二幅便是其中的一个辉煌的谈谐曲乐章。海有万千变化,有时安静沉着,有时又令人感到困惑。而这第二幅,作者集中描绘的却是它的自我欢娱——浪的游戏。在无数轻快典雅的乐句中,在色彩斑润的和声对置下,汹涌的波涛和腾越的浪花,以及后浪推前浪的不停顿冲击,成为乐曲的中心。轻快的舞蹈性旋律与节奏及其恢谐性的笔法,构筑成这一印象主义的音乐画卷。
二、授新课
1、用录音机放《大海》,同时对作者、背景及乐曲进行介绍和讲解。
(一)展示思考题:这部作品与以往欣赏过的作品有不同吗: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
(二)学生初听《海浪的嬉戏》。
(三)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思考题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它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虚无缘渺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展示思考题:
1.这个片断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这个片断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
教师归纳:这首乐曲几乎都是由这样短小的动机,和不大有规律的节奏型组成的。这些旋律片断生动而迷人地表现出海浪的泡沫和水珠,以及阳光在起伏的海面上映出的闪光。这个片断是由长笛、单簧管及小提琴演奏的。
作者简介: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他著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罗曼·罗兰对德彪西是这样描绘的:“这是一个“伟大的梦境画家。”
分析归纳印象派的特点:
1.旋律方面:不易歌唱,瞬息万变,轮廓朦胧模糊,但有踪迹可寻。而在其他音乐流派中,特别是民族乐派的旋律,尤其易于歌唱。
2.节奏上不强调节拍重音。在作品中,音乐小心地柔和流动地遮掩了节奏的律动,从一个小节滑向下一个小节。
3.和声方面:追求模糊的混合色彩,具有捉摸不定闪烁的图画性质。德彪西强调音程八、五度的平行进行,而这样的平行运动在古典时期是禁用的,他多用其他乐派认为不协和的和声,如二度进行及九和弦等:这样就使他的作品出现了奇妙的色彩。
4.调式方面:由于更多地运用上述手法,使得印象派的音乐既不在大调上也不在小调上,而在二者之间摇摆,在各种调的边缘徘徊,创造出难以捉摸的效果,就像是印象派绘画中朦胧的轮廓。
5.在曲式结构上:倾向于小型作品,用简单灵活的形式代替奏鸣曲式结构。
再听《海浪的嬉戏》:
(一)要求学生边听边把自己想到的内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展示学生的文字描述或绘画。
三、总结
(用德彪西的一段话)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总之,印象主义的音乐就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艺术手法上追求更新的东西。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飘浮,都是印象派音乐明显的标志。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
学生:“聂耳”“冼星海”
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3.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通过欣赏和提问导出课题“聂耳”)
二。学习新课
1. 介绍聂耳生平
老师:请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聂耳生平资料
学生:“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5年7月1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游泳时不幸身亡”。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老师再来补充一点。1933年开始为左翼电影、戏剧作曲。
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金蛇狂舞》。你们还知道聂耳有什么主要作品吗?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
学生:《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等等。
老师:很好,同学们还有一首是你们从小都在唱的儿歌《卖报歌》。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首《卖报歌》,大家跟着一起唱。
2.下面欣赏《金蛇狂舞》民乐合奏
老师:同学们要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这段视频
1、你从中得到什么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注意一下里面用到了什么乐器?
3、想想你以前是不是也听过这首曲子?
学生:热闹、欢腾、好像在庆祝节日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见解,这首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音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热闹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指挥,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学们,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这首曲子?有同学可以哼唱一下吗?
学生:听过,在20xx年春晚我的偶像xx和xx演奏过初中那时候欣赏过。
老师:大多数同学都听过了,可能有的同学没听过,下面我们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