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教案【优秀2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
《光的反射》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章第二单元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本单元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两小节,本节说课我们只谈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通过这接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这节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物理新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③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②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实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二、教法
1、教学理念:
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体现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自身的积极探索,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
2、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教具
激光器、硬纸板、大头针、平面镜、量角器、计算机多媒体
3、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反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教法实施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直线传播,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 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莅临紧密联系实际。
三、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反射规律,应用反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教师提问: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人便看见了光源,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的教学
(一)光的反射现象
演示:光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概括: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叫光的反射
(二)有关的几个物理名称
教师边演示边画图,并强调平面镜的光学符号的画法
一“点”:入射点O
入射光线AO(强调:字母顺序,画实线,箭头及方向)
三“线”反射光线OB (同上)
法线ON 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画虚线)
两“角”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光的反射定律
1、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①当E、F屏在同一平面上时,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时,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导学生此现象说明:“三线共面”。
②让学生观察:反射光、入射光和法线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此现象说明:“两线分居”。
③让学生根据现象和测量填充表格,引导学生发现现象规律: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反之亦然。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
2、概括出光的反射定律。
3引申:法线既是镜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
4、应用: ①求角(随堂教师举例) ②作图
(四)光的反射类型:
1、对照课本4——16中的a、c两图分析说明特点:
镜面反射: ①反射面平滑②入射光平行,则反射光平行。
漫反射: ①反射面粗糙②入射光平行,反射光向各个方向。
2、强调二者都遵行光的反射定律
3、列举日常生活中两种反射的事例,并加以解释。
①看电影
②黑板反光
③雨后夜晚走路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知识要点:
(1)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四、作业。课本58页练习1和学习达标训练
五、学生素质培养情况预想
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基础较差,在整个教改氛围比较浓厚的熏陶下,老师利用“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光的反射(1)
一、光的反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一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平面上,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的反射叫漫反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什么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小组探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
2.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能顾自行发光的物体,如:太阳、水母等,以及展示一组不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如:黑板,课桌,铅笔等,进而提问学生我们能够看到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发光的物体有光发出,那
环节二:新课讲授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由于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些光线又进入人眼,就会被看到。
教师总结: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板书标题)
教师询问:这个过程遵循什么规律?
(一)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根据画出的光路图,介绍与光的反射中的几个专业术语: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2)、入射点:光入射到镜面上的点。
(3)、法线: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4)、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5)、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
【假设与猜想】两角相等不相等、三线共面不共面。
【实验】教师演示:让入射光线沿着硬纸板入射,观察硬纸板上得到的反射光线,再将有反射光线的半个硬纸版向后转动,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学生分组实验:将半圆形的量角器作为光屏,垂直置于平面镜上,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做3次),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收集数据】多次实验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进行表格填写观察数据关系。
【分析论证】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及总结一下光的反射规律
【得出结论】光的反射定律,即:在反射现象中,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的反射定律)
3.光路可逆
再次演示:让光逆着反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现光路可逆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师提问,同学们可以看到反光的玻璃,在上课时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够看到黑板的知识,这是为什么呢?继而引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画出其示意图: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以及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
2、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准确的概括出全反射现象,提高总结和实践能力。
3、能体会到物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反射的条件。
难点: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问题情境】
播放医生利用光导纤维检测病人身体的视频,引导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思考:光导纤维怎样传输光及相关信息呢?由此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建立规律】
介绍两个物理概念,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并明确二者是相对的。
实验探究:将半圆形玻璃砖固定在光具盘上,观察激光束从玻璃进入空气时的`折射情况。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强度如何变化?
实验猜想:反射光、折射光都消失;反射光消失,只有折射光;折射光消失,只有反射光。
实验现象:随着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逐渐增大,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同时观察到折射光线越来越暗且接近90°,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继续增大入射角,依然看不到折射光线。
得出结论:只有反射光线而折射光线消失的现象是全反射现象。教师介绍玻璃是光密介质,空气是光疏介质,只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才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可以让学生通过验证光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得出这种情况下不能发生全反射。
回顾实验并分析得出:要发生全反射现象对入射角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将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学生小组结合实验现象总结全反射(全内反射)的条件:(1)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知道临界角呢?提示学生如果已知介质的折射率,就可以确定光从这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
环节三:巩固提高
【深化规律】
解释课前导入中光导纤维如何传输光及相关信息。
环节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课后思考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小组内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中公讲师解析
《光的反射》教案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激光笔、一小块平面镜、一块可以对折的半圆形硬纸板(用量角器的直边与纸板底边对齐,以对折形成的折痕为中心线,在线的两侧分别用量角器标注相应的角度数值)
教学器材准备:激光演示仪、平面镜、空气清新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提问
实验引入提问:光的传播规律
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清晰地显示激光传播的路径,用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在墙上挂一块平面镜。
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在气雾背景显示下,会看到一去一回两条光线。
让学生描述现象。
引出本节研究内容:“光的反射”学生回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光从空气照到平面镜上,再被镜子反射回来。
介绍名称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看到反射现象中的光线。
介绍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相应位置。学生观察,记忆各部分名称及所处位置。
提出问题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射向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关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
“本节课,我们就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来探究光反射时应遵循的规律,逐一找到答案。”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示入射光线的方向,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做实验之前,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如何去做?
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激光笔、平面镜、可对折的半圆形纸板,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老师巡视,与学生交流讨论。
提问:由实验现象,得到的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们通过互助交流解决问题,不要老师直接纠正。
例如:有的学生直接用激光照在镜子上,根本就看不见光线。老师找已经看到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
又如:有的学生在纸板上看到了入射光线,但看不到反射光线。老师找已经看到反射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感兴趣的问题:
反射光和入射光有什么规律?
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光的反射》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光密介质、光疏介质以及全反射现象,掌握临界角的概念和全反射条件。
2、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准确的概括出全反射现象,提高总结和实践能力。
3、能体会到物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物理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反射的条件。
难点:对全反射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问题情境】
播放医生利用光导纤维检测病人身体的视频,引导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思考:光导纤维怎样传输光及相关信息呢?由此引出课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建立规律】
介绍两个物理概念,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并明确二者是相对的。
实验探究:将半圆形玻璃砖固定在光具盘上,观察激光束从玻璃进入空气时的折射情况。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强度如何变化?
实验猜想:反射光、折射光都消失;反射光消失,只有折射光;折射光消失,只有反射光。
实验现象:随着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逐渐增大,但折射角总大于入射角,同时观察到折射光线越来越暗且接近90°,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继续增大入射角,依然看不到折射光线。
得出结论:只有反射光线而折射光线消失的现象是全反射现象。教师介绍玻璃是光密介质,空气是光疏介质,只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才有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可以让学生通过验证光从光疏介质到光密介质,得出这种情况下不能发生全反射。
回顾实验并分析得出:要发生全反射现象对入射角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将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学生小组结合实验现象总结全反射(全内反射)的条件:
(1)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知道临界角呢?提示学生如果已知介质的折射率,就可以确定光从这种介质射到空气(或真空)时的临界角。
环节三:巩固提高
【深化规律】
解释课前导入中光导纤维如何传输光及相关信息。
环节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课后思考全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小组内交流分享。
光的反射物理教案 6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反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反射面、入射点
2.会设计“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动手进行实验、完成探究报告
3.知道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分类4.知道反射时光路可逆5、知道能看到不发光物体的原因
重点、难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
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发光的物体?例如:蜡烛、日光灯、电视。
②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例如:月亮、课桌等,我们也可以看的见,是因为这些物体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所以,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规律:
光路图
角i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①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x,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x。
②x、x和x在同一平面上;
③x和x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④在反射现象中,x 角等于x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问:①两名同学,甲同学能通过镜子看到乙同学的眼睛,乙同学能看到甲的眼睛吗?
②补充光路图,并求反射角和入射角。
注意:①光在反射时,光路是x的x②入射角为00时,反射角为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探究:①用小镜子反射光线,照入同学眼睛会有什么感觉?周围的其他同学会有什么感觉?
②如果在镜面上铺一张白纸,又会有什么感觉呢?原因是什么呢?
(1)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时,光线x射出)
(2)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时,反射光线朝x)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练习反馈一、选择题
1.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则(x)
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 B.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减小
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D.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2.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70°,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x)
A.35° B.20° C.55° D.30°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则从侧面看去(x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7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过程与方法:
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物理规律的存在,体会世界的和谐与美好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48名,男生32名,女生16名,男女比例不当,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讨论热烈、活动时都能积极主动。但作为乡镇中学,学生基础较差,观察、逻辑思维、思考总结、语言表述能力有所欠缺,需要教师细心、细致的引导。
3、重点难点
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课题、引入新课
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活动2【讲授】课程教学
1、光反射的规律
教师: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演示一: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实验一:
1、按照课本图2、2—3,让从激光器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二:
把入射光线沿原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讲述反射光路图的画法:
例:下图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练习:投影仪胶片。
(1)画出下图的入射光线。
(2)如图,画出反射光线,并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多大?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或灯光。
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白纸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们来研究这两种情况。
教师: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的情况如图: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
强调: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教师分析实例:同学们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让“反光”部分粗糙,这样就可以发生漫反射,减弱反光部分来的反射光,同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活动3【练习】习题演练
1、已知图1中一束光线与镜面成60°角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___,反射角是∠___,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度。
2、图2中,如果入射光线沿BO射到镜面上,则根据反射时光路是_____的,反射光线一定沿______射出。
3、画出图3中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及其大小。
4、完成图4中的光路图。
5、图5为同一条光线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请画出平面镜。
7、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与镜面成60°角,当入射角增加5°后,则()
A、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0°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5°
C、反射角为35°
D、反射角为65°
光的反射教案 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有光反射到眼睛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阴影、晃眼睛等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探究问题及假设。
2.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的反射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善于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并产生探究的欲望。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
难点: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镜子。
教师准备: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保证实验效果)、黑色的箱子、苹果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聚焦问题。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光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采用头脑风暴式的研讨和汇报,提示学生将头脑风暴信息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了解学生关于光的前概念以及认知水平,并了解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将学生的前概念及问题进行记录,便于在后续的教学中有的放矢,也可为光的学习和总结提供支持。
二、探索
(一)寻找光源
1.请学生写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光源。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所找到的光源。
3.学生对找到的光源按发光特点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对光源做出界定,即“能发光的物
(二)认识光源
1.认识最重要的光源——太阳。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辨别是否是光源,巩固对光源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设计意图:寻找光源的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基础上,开展区分光源和非光源的活动,形成光源的概念。
三、研讨
(一)没有光的世界
1.创设情境:“假如没有光会怎样?”鼓励学生打开视野,从多个角度阐释自己的观点。
2.学生汇报,无法看见物体、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人类将无法生存等。
(二)黑暗中的红苹果
1.学生阅读研讨2情境问题,并作出猜想和记录。
2.情境模拟,教师出示带孔的暗箱,请学生将观察孔周围用手捂住,不让光线进入。学生通过观察孔观看,能否看到箱子里物品所在位置及物品的样子。
3.轻轻松开手,让光线进入暗箱,再看一看,能否看到箱子里物品所在位置及物品的样子。
4.小组讨论总结:我们想要看到物体,必须要有光,当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后,我们才能看到光源或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光对人类及世间万物的重要性,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光的认识。
四、拓展
1.没有光就看不见物体,光线暗也看不清物体,人类发挥聪明才智,制作了夜视仪,利用夜视仪解决这个问题。(PPT出示夜视仪及夜视仪下看到的物体)
2.学生观察并思考夜视仪的工作原理。
3.学生汇报并阅读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对夜视仪的了解,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9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0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现象。
2、理解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现象,然后转入研究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设计:
示例
教学重点:
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定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
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在遮蔽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仅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学及周围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说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遵从什么规律?引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1)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2)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3)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4)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规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
(1)向学生介绍书67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2)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3)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4)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5)教师引导归纳出定律。
2、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在讲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课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练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A、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B、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5—2—4,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C、总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异同。
a、镜面反射、漫反射相同点:都遵守定律
b、镜面反射、漫反射不同点:
(1)(原因)反射面不同平整光滑粗糙不平
(2)(结果)反射光方向不同有反射光束,其他方位则没有各个方向都有反射光,没有光线集中的反射方向
(3)(现象)人的感觉不同迎着反射光看很刺眼,常说反光;其他方位看不见,或不明显。各个方向都能看清
D、实例:黑板反光、灯下看书反光、平静的水面、各个方向都能看清黑板上的字、电影屏幕用布而不用玻璃、一般非光滑物体
三、总结扩展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现象,对于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物理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四、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
自制潜望镜
【活动目的】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加深理解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设计光路图,准备用具,制作过程,交流与合作,装置改进。
【参考方案】
准备两块小镜子。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或方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备注】
1、写出制作计划、制作过程及结果分析报告。
2、发现新问题。
3、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见解。
关于光的反射教案 11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的乐趣,了解光的反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
(2)能表现光的反射的动画或图片。
(3)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4)我们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的图片。
2.时间安排:
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呈现光的反射现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自然引出活动主题。
2.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
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一)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教室。
(二)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并做一做。
1.请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成功的小朋友帮助没成功的小朋友。
2.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3.请幼儿交流:在反射光的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如反射进教室的光是怎样的?它会不会移动?是怎样移动的?你能把光照在你想照的地方吗?你是怎样做的?
4.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三)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操作要求:小朋友去调整一下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四)借助动画或图片,明确引出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概念: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
(一)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
(二)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
提示:你可以摸摸材料,试一试这些材料哪些能反光,哪些不能反射。
(三)鼓励幼儿探索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表面光亮平整的,不能反射光的东西是表面粗糙的;亮度强的物体,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
四、光的反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带来的好处
1.提问:谁知道光的反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2.小结:我们聪明的人类利用了光的反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比如我们有了有趣的玩具——万花筒和观景箱;太阳灶能煮饭;月亮能照亮黑夜(最大的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
1.提问:那光的反射会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好的地方呢?谁知道?
2.小结: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外面装修都是玻璃,整栋大厦都在进行光的反射,让我们都睁不开眼,形成了光污染;夏天的时候,太阳照在地面上会刺激人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光的反射,让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帮助。
光的反射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另一种物质时情况又会怎样呢?
生猜想:反射回来。
[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小光斑。
[实验探究]打开玩具激光笔,让光束垂直射到水面上,并在水槽和激光笔上方放一张白纸。
师:这次同学们又观察了什么现象?
生:一束光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有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
[实验探究]用一幻灯机将幻灯片的图像投射到粗糙的屏幕上。
师:同学们为什么能从墙上看到图像?
生:屏幕将幻灯机投射出来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师:以上实验说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本身是不发光的,你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我?电影、幻灯的幕布为什么总是用粗糙的白布来制作?为什么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且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呢?
[设置疑问,激励思维。](学生思考,议论)(教师不作定论)
师:这些问题都跟光的反射有关,学习和研究了光的反射规律,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板书课题]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师:从上面的实验中,你是否可以总结一下,什么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生: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师:请同学们来举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生: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凹面镜,凸面镜。
师:以上的实验,我们都可以用光路图来表示。
(板书画图,并讲解)
反射面:MM’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让学生装观察入射光束、反射光束、镜面三者间的位置关系。
生: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在镜面的。同一侧,反射光束,入射光束在法线的两侧。
师:猜想一下,入射光束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束会有什么变化?
生:反射光束也会向法线靠拢。
师:对不对呢?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向法线靠拢,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师:根据上面实验的现象,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准备怎样来回答:当入射光束逐步偏离法线位置时,反射光束与法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生:变大。
(演示实验,证明其正确)
师:猜想一下,在光的反射中,会不会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重合?
生:会。
师:谁来上讲台,演示一下。
(学生上讲台演示,存在重合)
师: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重合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通过观察:入射光束与反射面垂直时。
师:这时入射角等于多少度?
生:(1)0°(2)90°
(教师强调入射角的定义,明确当入射光束垂直于反射面时,即与法线重合无夹角,故i=0°,此时反射角r=0°)
师:在刚刚的实验中,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怎样变化?
生:也变大。
师:(提出猜想),即么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会有什么关系呢?
生:猜想:可能会相等吧。
师:如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做实验来探究。
师:如何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后,再阅读课本P39实验与记录。
[演示实验]
器材:教学激光演示仪
步骤:
(1)在激光仪的分度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将有关数据填入教材上的表格中。
师:根据实验情况,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生: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这就是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板书)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指导学生看课本“漫反射”内容)
师:光不仅射到平面镜上会反射,射到所有的物体上都会反射。如光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面、光滑的金属面上都会反射;光射到墙壁、衣服上都会反射。反射时都遵循我们总结的反射规律,所不同的是反射情况不一样。这种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师布置课后实验:试一试在家里,晚上关灯,将一小平面镜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
正对着镜面照射,从侧面看去哪个显得亮?
(让猜想一下,教师不作定论,明天课前交流。)
三、请你来总结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实验。
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3、今天你证实了多少个猜想是正确的,多少个猜想是错误的。
四、巩固新课
1、请一位学生讲述反射规律的内容
2、请同学们看着挂图,分别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光的反射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路可逆性,理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2.通过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得以提升。
3.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尊重客观规律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三、教学难点
“两角相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实例导入,列举能发光的。物体和不能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黑板、书本等,提出问题:人眼是如何看到自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二)新授
1.认识光路图名称
板书呈现光路简图,并对其线、角名称进行说明。提出问题:这些线、角之间可能会存在哪些关系?学生给出猜想,适时从线、角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得出探究问题: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者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入射角与反射角有什么关系。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激光器、平面镜、硬纸板、量角器
学生分组实验:让入射光线沿着硬纸板的一半入射,再将另一半硬纸板沿中轴转动,观察纸板上什么情况下有反射光线。
将半圆形的量角器作为光屏,垂直置于平面镜上,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3-5次),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方向怎样改变,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收集数据】
入射角i、反射角r,相应数据填入表格。
【分析论证】
结合实验,组内讨论结论,组间交流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即: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板书】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对于两角相等,作出特别说明。
3.深化理解
思考问题:若入射光线沿法线垂直入射,反射光线会如何?若入射光线从纸板的另一边以同样大小的角度入射,反射角会如何变化?
明确结论:当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垂直射出,入射角与反射角均为0度;光路具有可逆性。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提出问题:为什么镜面能让人觉得刺眼,而纸却不会?学生回答后,明确:镜面和纸张的表面光滑程度不同,使得反射光线不能全部朝某一方向。特别指出,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巩固
展示入射光线图,学生画出反射光线。
(四)小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梳理。
(五)作业
查阅资料:手机电脑的屏幕的发光机制是什么,为什么长期看手机电脑比看书容易伤眼睛。
教学建议 14
教材分析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然后转入研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随后介绍了光的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说明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节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实验总结出反射规律、
教法建议
1)研究反射规律的实验尽可能准确,这是上好这一节课的关键、
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关系,这个实验的准确度非常重要,做好这个实验能为学生总结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础、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由于我们把光的反射定律最终落实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识的`借助立体模型或微机模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3)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语言要准确,要注意入射光与反射光,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教学目标 15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光的反射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光路图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光学现象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光的反射》教案 16
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
2.通过探究实验,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理解光路可逆的含义。
3.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重点:
1.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学习难点: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具学具:
演示用:氦氖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投影片。
学生用:手电筒(玻璃上有1—2 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导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合作探究
(一)想一想:人的眼睛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从物体进入了眼睛。光源本身能发光,自然能被人看见;看看你周围的物体,不是光源的怎么也能看见呢?
(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认识相关概念:
[演示实验1]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大家观察一点、两角、三线。 并记忆以下内容: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o):从光源射向镜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ob):从镜面向外传播的光线
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3.[演示实验]
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 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丙
乙
甲
4.[分组实验]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①将一张16 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oa、oa1、oa2.
②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oa、oa1、oa2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
③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
④再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和入射角(i)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
角i
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⑤使光线分别沿ob、ob1、ob2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
5. [分析和论证]
(1)从演示实验可看到e和f在 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即反射光线和和入射光线在 个平面内;且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居法线的 。
(2)根据分组实验可归纳出反射角 入射角。
(3)从分组实验的⑤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 的。
光的放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 、 和 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反射角 入射角。
(即三线同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例1]左下图中画出下列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例2]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90°夹角,请在右下图中画出镜面的位置。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入射光是平行光,反射光线也是 。
漫反射:入射光是平行光,反射光线不再 。
漫反射 (“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① ;
内容: ② ;
③ ;
① ;实例: ;
② ;实例 : ;
光的反射规律
分类:
我还有的疑惑是
三、当堂训练:
必做题
1.所有的物体表面都 光,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 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b.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
c.入射角随反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d.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4.一条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150,则入射角为 ( )
a.150 b.300 c.1500 d.750
选做题
5.如下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 (增大、不变、减小)。
6.(社会热点题)第十一届全运会短道速滑比赛和花样滑冰比赛于XX年4月3日~5日及4月9日~12日分别在山东省青岛市国信体育馆举行。如图2-2-2所示,整个体育馆就象一颗光芒四射的“钻石”。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钻石”体育馆是因为它发生了 反射;不同部位亮度不同,某个表面光线特别强,是因为光在不同小平面上又发生____反射。
7.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2-2-4所示,从侧面看去 (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8. 一束光线与镜面成200角射到镜面上,现将镜面转动150角,则 ( )
a.反射光线的方向转过200角 b.反射光线的方向转过700角
c.反射光线的方向转过150角 d.反射光线的方向转过300角
四、 课堂作业
课本p15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五、我的反思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17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
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实验法
教学准备:
演示用:氦氖激光器、刻度尺、手电筒、水、盆、光的反射演示装置图、平面镜、玻璃片、投影片。
学生用:手电筒(玻璃上有1~2mm缝隙的黑纸)、白纸、小平面镜、大头针、量角器、钢笔、图钉、刻度尺、透明胶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师]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师]我们为什么能看见日光灯、烛焰?
[生]日光灯,蜡烛是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因为光源发出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到屋子里的桌子、电视,怎样才能看到呢?
[生]打开灯就能看到屋子里的东西。
[师]为什么打开灯就能看见屋子里的`东西呢?
[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师]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光的反射。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实验1]
在桌面上放一盆水,用强光的手电筒照射到水面上。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墙壁上有明亮的光斑。
师生共同活动得: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板书)
[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在讲光的反射规律时,让我们先弄清几个光反射中的名词。
[演示实验2]让氦氖激光器发出的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一点、两角、三线。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反射图。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O)
反射光线(OB)
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紧接着对光的反射规律进入探究阶段。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提出问题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也就是说,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我们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研究光的反射,其中选择对光反射能力强的平面镜做反射面,用白色硬纸板和白纸显示光束传播的路径。
(1)按图甲所示,先使E、F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让学生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3)按图乙那样,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让学生观察能看到反射光线吗?
4.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实验研究,可采取如丙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将一张16K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中间画出直线ON作为法线;在ON的一侧画几条角度不同的直线OA、OA1、OA2.
②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分别沿OA、OA1、OA2射向镜面,观察反射光线。
③分别在每条反射光线的位置上用大头针扎一个孔B、B1、B2.用刻度尺画出直线分别将OB、OB1、OB2连接起来。
④再用量角器量出反射角(r)和入射角(i)的大小,并记录大小进行比较。
角i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⑤使光线分别沿OB、OB1、OB2射向镜面,观察每条反射光线的方向。
3.分析和论证
(1)上述步骤1和2可看到E和F在一个平面内时有反射光线,且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
(2)按步骤3把纸片F向前折或向后折,学生将观察不到反射光线。
(3)从步骤4的①-④可看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从步骤4的⑤可看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明:(1)光的反射定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
(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上述过程中,学生动眼观察、动手实验、动脑分析,有利于引发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出示投影片]
[例1]画出下列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解:①过入射点画出与反射面的垂直线ON即法线。如图乙所示。
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丙所示)
[例2]已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成90°夹角,请画出镜面的位置。
[分析]反射线的法线,既是反射面的垂线,又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掌握法线的这种双重作用,作图就容易了。
(1)根据已知条件作图甲。
(2)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ON(如乙所示).
(3)根据法线与反射面成垂直,画出镜面,如图丙所示。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
[演示实验3]让氦氖激光的平行光射入平面镜。
[现象]看到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
[师]这种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如图甲所示。
[演示实验4]让氖氦激光的平行光射入毛玻璃片上。
[现象]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师]我们把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如图乙所示。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说明:
(1)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讲完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后,为了加深理解,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黑板“反光”时为什么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了?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解答:(1)这是因为光射到黑板和粉笔字上都要发生光的反射。黑板上“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粉笔字上发生漫反射,这两部分反射光同时射入眼睛时,由于“反光”部分耀眼的反射光比漫反射的光强,对眼睛的刺激强烈,所以黑板“反光”时粉笔字反而变得看不清楚。
(2)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改变这种现状的建议是:改变同学的座位位置,或改变黑板的角度。用不反光材料。
[想想做做]
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想想看,并解释为什么。
说明:这个小实验让学生回家认真做一下,以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本题的答案为:因为镜面很光滑,垂直入射到镜面的光被垂直反射回去,射到其他方向的光极少,从侧面看去,基本没有光线射入眼中,所以平面镜看起来比较暗。而白纸表面粗糙。入射到白纸上的光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到各个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白纸比较亮。
三、知识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
3.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物体对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5.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本。
2.P41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
3.预习“平面镜成像”一节。
五、板书设计
(一)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解释现象:
黑板“发光”时看不清字
新课教学 18
1、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1:演示实验总结规律,按照书67页实验进行教学、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给学生、其中,硬纸板的可折叠性及硬纸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楚、
实验中,边演示,边介绍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通过转动纸板F和改变入射角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线是在法线的两侧还是在法线同侧?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总结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使用)
向学生介绍书67页的实验器材,并介绍基本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问题:一束光射向镜面,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确定?(可提示学生从空间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反射角的大小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确定?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实验探索并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
2、光发生反射时光路可逆、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反射时光路可逆、
在讲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课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练习、
1)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与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同类型的题目,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内有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这种方法、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镜面的方向,会在墙上产生一个明亮的光斑,迎着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张白纸代替镜面,从各个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有明亮的光斑、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说明原因、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纸板上垂直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5-2-4,这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引导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教学设计示例 19
教学重点: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反射现象的规律
教具: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一面镜子、两个光源、一张白纸、大头针(或牙签)、铅笔、直尺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2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什么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2.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应用。
4.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用实验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的位置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激光笔、一小块平面镜、一块可以对折的半圆形硬纸板(用量角器的直边与纸板底边对齐,以对折形成的折痕为中心线,在线的两侧分别用量角器标注相应的角度数值)
教学器材准备:激光演示仪、平面镜、空气清新剂
【教学过程】
引入
复习提问: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验引入:老师用激光笔或者手电筒射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清晰地显示激光或者手电筒传播的路径,用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
在墙上挂一块平面镜。激光笔射出的光或手电筒的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在气雾背景显示下,会看到一去一回两条光线。让学生描述现象。引出本节研究内容:“光的反射”。学生回答:光从空气照到平面镜上,被镜子反射回来。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看到反射现象中的光线。
新课学习
介绍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相应位置。学生观察,记忆各部分名称及所处位置。提出问题“光射向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关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反射光和入射光有什么规律?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反射角与入射角有无关系?“本节课,我们就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来探究光反射时应遵循的规律,逐一找到答案。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示入射光线的方向,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着什么方向射出?”(播放动画)
学生猜想:可能的几种情况。提问:由实验现象,得到的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到底哪种猜想对呢?显然,科学仅靠猜想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实验去检验。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们通过互助交流解决问题,不要老师直接纠正。例如:有的学生直接用激光照在镜子上,根本就看不见光线。老师提问已经看到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又如:有的学生在纸板上看到了入射光线,但看不到反射光线。老师提问已经看到反射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学生做实验,找反射光线的位置。学生回答:反射光线沿1方向射出,沿2、3方向射出的猜想是错误的。学生回答:光可以沿着表面平整的纸板面传播,并且清晰地看到了一束光。学生回答:纸板要与平面镜垂直,并且保证纸板可对折的两部分必须在同一个平面内,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进一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请同学们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并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记录你们的结果。老师巡视,与学生交流讨论。
《光的反射》教案 2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5、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6、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六、作业设计
万花筒的制作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介绍欧姆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品格教育 。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的课型属于习题课,以计算为主。习题训练是欧姆定律的延续和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并使学生初步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学
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题设条件,正确地选择物理公式,按照要求规范地解题,注意突破从算术法向公式法的过渡这个教学中的难点。特别需强调欧姆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同一性,即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I、U、R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后,要变形出另外两个变换式,学生应该是运用自如的,需要注意的是,对另外两个公式的物理含义要特别注意向学生解释清楚,尤其是欧姆定律公式。
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找学生回答第一节实验得到的两个结论。在导体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加在导体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有一个电阻,在它两端加上4V电压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为2A,如果将电压变为10V,通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多少?为什么?要求学生答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为5A,因为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在一个10的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电压U时,通过它的电流为2A,如果把这个电压加在20的电阻两端,电流应为多大?为什么?要求学生答出,通过20电阻的电流为1A,因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大小成反比,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电阻的关系,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一)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此定律正是第一节两个实验结果的综合,电流、电压、电阻的这种关系首先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得出,所以叫做欧姆定律,它是电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2.介绍《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文。
3.欧姆定律中的电流是通过导体的电流,电压是指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电阻是指这段导体所具有的电阻值。
如果用字母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用字母R表示导体的电阻,字母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呢?
(二)欧姆定律公式
教师强调
(l)公式中的I 、U 、R必须针对同一段电路。
(2)单位要统一I的单位是安(A)U的单位是伏(V)R的单位是欧(U)
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及其表达式
2.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学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习欧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三)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例1】一盏白炽电灯,其电阻为807,接在220V的电源上,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1)要求学生读题。
(2)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3)找学生在黑板上板书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图
(5)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板书)
巩固练习
练习1有一种指示灯,其电阻为6.3,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练习2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通过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由于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电阻大小.所以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则定电阻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伏安法。
【例2】并联在电源上的红、绿两盏电灯,它们两端的电压都是220V,电阻分别为1210 、484
求通过各灯的电流。
(1)学生读题后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I 、U 、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电路中有两个电阻时,要给“同一段电路”的I 、 U 、R加上“同一脚标”,如本题中的红灯用来表示,绿灯用来表示。
(3)找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简明电路图。
(4)大家讨论补充,最后的简明电路图如下
学生答出根据的公式引导学生答出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解题步骤
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红灯的电流为
通过绿灯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和绿灯的电流分别为0.18A和0.45A。
板书
设计
2.欧姆定律
一、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表达式
三、欧姆定律计算
1.已知V,求I
解根据得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是0。27A
2.已知求。
解根据得
通过的电流为
通过的电流为
答通过红灯的电流是0.18A,通过绿灯的电流是0.45A
探究活动
《光的反射》教案 23
教学目标
学生基于亲身实验能说出光沿直线传播到平面镜平面镜后又沿直线传播出去;光照到物体的表面会改变原来的方向而返回来的现象叫反射。学生在反复尝试的基础上初步发现光的反射是有规律的,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小组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基于亲身实验确认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难点
学生基于对观察实验现象的分析初步发现光的反射是有规律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提出问题
1.用激光笔从实验盒的不同角度照射,出现或水平,或垂直,或倾斜的光传播路径。提问:同学们请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空气和水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设计意图:复习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如果在充满烟雾的实验盒底部放一块儿平面镜,激光笔的光遇到了平面镜会发生什么现象?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一猜,把你猜想的结果画在记录纸上。
3.汇报:请同学展示猜想结果,并说说猜想的依据。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
二、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1.提问:激光笔的光遇到了平面镜究竟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让我们借助实验来进行观察。
2.实验方法:
①先将香点燃放到实验盒中,用激光笔从盒子的上方沿不同的角度照到盒子下方平面镜的点上,观察激光笔的光遇到了平面镜会发生什么现象;
②在盒子前面的胶片上做好记录,先画出平面镜上点的位置,然后利用描点的方法画出光线;
③实验至少做三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记录。
3.汇报:激光笔的光遇到了平面镜会发生什么现象?谁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4.总结(PPT)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会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而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随机介绍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
【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为后面发现光的反射规律打基础。】
三、初步认识光的反射规律
1.展示几组学生的记录,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记录,你有没有发现光的反射现象有什么规律?
2.请小组的同学轻声交流一下。
3.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初步发现光的反射是有规律的。】
4.提问:黑板上的反射现象应该怎样补充完整?(请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光线)
【设计意图:学生对光的反射规律的初步运用。】
四、利用光的反射规律
1.我们已经发现了平面镜能反射光线,还有一定的规律,现在让我们来利用这个规律来完成一个挑战的任务,看教室四周的墙上分别放置了高低不同的三个目标,请小组的同学就近选择一组目标,将平面镜放到桌子上不动,利用激光笔分别打中三个目标,看哪个组打中的最快。
2.开始活动
3.汇报交流,说一说打中目标的窍门。
【设计意图:学生对光的反射规律进一步运用。】
五、光的反射的应用
1.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发现光遇到平面镜会发生反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呢?
2.介绍光的反射的应用
潜望镜汽车的后视镜额镜
【设计意图:认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3页的资料,还有什么新的认识。
《光的反射》教案 24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具
演示用器材:激光演示器、平面镜、插有大头针的硬纸条。
学生实验用器材(2人一组):平面镜片、白纸板、量角器、手电筒(玻璃前糊上开窄缝的牛皮纸)。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请举出应用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它)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三、进行新课
1.光的反射
教师:光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有一部分会被反射,仍在原来的物质中传播。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1。
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
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
学生实验一:
1.照课本图5—8甲,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3.照课本图5—8乙,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
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一、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实验二:
把入射光线沿学生实验一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讲述反射光路图的画法:
例:图2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
画法:①过入射点画法线;②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学生练习:(写在小黑板或投影仪的胶片上)。
(1)画出图3的入射光线。
(2)如图4,画出反射光线,并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多大?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三:用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或灯光。
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白纸反射的光很弱呢?
我们来研究这两种情况。
板书:“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教师: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的情况如图5。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
演示四:把几根大头针垂直播入硬纸条中表示“法线”,把硬纸条任意弯折后“法线”不再平行。
强调:
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教师分析实例:同学们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让“反光”部分粗糙,这样就可以发生漫反射,减弱反光部分来的反射光,同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三、归纳总结
1.光线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四、复习巩固
1.作图说明:一束光沿水平方向射到镜面上,入射角是3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60°)。若入射光线不变,把平面镜竖直放置,则反射角是(0°)。
2.口答:课本节后练习1、2题。
五、作业
1.阅读课本第二节《光的反射》。
2.本章习题4、5、6题。
3.预习课本第三节《平面镜》。
(四)教学后记: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25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激光笔、一小块平面镜、一块可以对折的半圆形硬纸板(用量角器的直边与纸板底边对齐,以对折形成的折痕为中心线,在线的两侧分别用量角器标注相应的角度数值)
教学器材准备:激光演示仪、平面镜、空气清新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复习提问
实验引入提问:光的传播规律
老师用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利用空气清新剂喷出的气雾清晰地显示激光传播的路径,用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在墙上挂一块平面镜。
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在气雾背景显示下,会看到一去一回两条光线。
让学生描述现象。
引出本节研究内容:“光的反射”学生回答: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光从空气照到平面镜上,再被镜子反射回来。
介绍名称用激光演示仪演示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看到反射现象中的光线。
介绍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相应位置.学生观察,记忆各部分名称及所处位置。
提出问题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射向任何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关于光的反射,你想知道什么?”
“本节课,我们就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来探究光反射时应遵循的规律,逐一找到答案。”
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示入射光线的方向,讨论猜想一下反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射出?
做实验之前,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需要什么器材?如何去做?
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激光笔、平面镜、可对折的半圆形纸板,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老师巡视,与学生交流讨论。
提问:由实验现象,得到的反射光线将沿哪个方向射出?
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们通过互助交流解决问题,不要老师直接纠正。
例如:有的学生直接用激光照在镜子上,根本就看不见光线。老师找已经看到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
又如:有的学生在纸板上看到了入射光线,但看不到反射光线。老师找已经看到反射光线的学生,让他说说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感兴趣的问题:
反射光和入射光有什么规律?
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光的反射物理教案 26
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其中规律是本节的核心,也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有效阵地。在授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过程,自己“发现”并总结出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题引入
师: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师:光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另一种物质时情况又会怎样呢?
生猜想:反射回来。
[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小光斑。
[实验探究]打开玩具激光笔,让光束垂直射到水面上,并在水槽和激光笔上方放一张白纸。
师:这次同学们又观察了什么现象?
生:一束光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有一部分光射入了水中,有一部分光被反射了回�
[实验探究]用一幻灯机将幻灯片的图像投射到粗糙的屏幕上。
师:同学们为什么能从墙上看到图像?
生:屏幕将幻灯机投射出来的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师:以上实验说明,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本身是不发光的,你们为什么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我?电影、幻灯的幕布为什么总是用粗糙的白布来制作?为什么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且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呢?
[设置疑问,激励思维。](学生思考,议论)(教师不作定论)
师:这些问题都跟有关,学习和研究了规律,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师:从上面的实验中,你是否可以总结一下,什么现象叫做?
生: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
师:请同学们来举一些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是属于现象。
生:水中的倒影,潜望镜,凹面镜,凸面镜。
师:以上的。实验,我们都可以用光路图来表示。
(板书画图,并讲解)
反射面:MM’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
法线:过入射点和镜面垂直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让学生装观察入射光束、反射光束、镜面三者间的位置关系。
生: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在镜面的同一侧,反射光束,入射光束在法线的两侧。
师:猜想一下,入射光束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束会有什么变化?
生:反射光束也会向法线靠拢。
师:对不对呢?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向法线靠拢,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师:根据上面实验的现象,我有这样一个问题,你准备怎样来回答:当入射光束逐步偏离法线位置时,反射光束与法线的夹角如何变化?
生:变大。
(演示实验,证明其正确)
师:猜想一下,在中,会不会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重合?
生:会。
师:谁来上讲台,演示一下。
(学生上讲台演示,存在重合)
师: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重合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通过观察:入射光束与反射面垂直时。
师:这时入射角等于多少度?
生:(1)0°(2)90°
(教师强调入射角的定义,明确当入射光束垂直于反射面时,即与法线重合无夹角,故i=0°,此时反射角r=0°)
师:在刚刚的实验中,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怎样变化?
生:也变大。
师:(提出猜想),即么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会有什么关系呢?
生:猜想:可能会相等吧。
师:如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做实验来探究。
师:如何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实验方案后,再阅读课本P39实验与记录。
[演示实验]
器材:教学激光演示仪
步骤:(1)在激光仪的分度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2)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将有关数据填入教材上的表格中。
师:根据实验情况,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生:反射角的大小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这就是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板书)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
(指导学生看课本“漫反射”内容)
师:光不仅射到平面镜上会反射,射到所有的物体上都会反射。如光射到平静的水面、玻璃面、光滑的金属面上都会反射;光射到墙壁、衣服上都会反射。反射时都遵循我们总结的反射规律,所不同的是反射情况不一样。这种粗糙表面上的反射叫漫反射。
师布置课后实验:试一试在家里,晚上关灯,将一小平面镜平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
正对着镜面照射,从侧面看去哪个显得亮?
(让猜想一下,教师不作定论,明天课前交流。)
三、请你来总结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今天你看到的实验。
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3、今天你证实了多少个猜想是正确的,多少个猜想是错误的。
四、巩固新课
1、请一位学生讲述反射规律的内容
2、请同学们看着挂图,分别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入射线、反射线、法线。
五、布置作业
教学说明:
本节课规律可让学生通过“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解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提出新问题”科学探究式方法得出。
光的反射教案 27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小实验等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通过实验、学生小游戏了解光路的可逆性。
4.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规律。
2.难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反射时的规律”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
教具
1.学生用:激光笔一支、平面镜一块、可折叠的硬纸板一块、量角器、铅笔。
2.教师用:激光笔一支、平面镜一块、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导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画面1:闪闪发光的钻戒。
画面2:波光粼粼的水面。
画面3:耀眼的玻璃幕墙。
教师:光芒四射的钻戒,会发光吗?把它放入黑暗的屋子,还能看到它吗?耀眼的水面和“发光的玻璃幕墙”是它们里面有个“小太阳”吗?
引导学生从会不会发光、里面有没有“小太阳”方面进行回答。
教师:不会发光,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它们是如此耀眼?
引导学生从“它们如此耀眼”的原因方面回答。
教师:关于光的反射,有没有一定的规律?生活中又有哪些重要的应用?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2.小游戏导入
做游戏:找一名同学到讲台前利用讲桌上的仪器将老师藏在讲桌后面的礼物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选出平面镜并利用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使同学们看到了礼物。
教师问:你为什么选择平面镜?(平面镜能反射光)教师给予表扬,并把礼物送给他。
3.实验导入
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照射到平面镜上。
教师:观察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了一红色小光斑。
教师:关于光的反射,有没有规律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要探讨的问题。
由此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探究点一:反射现象
提出问题:同学们,现在你们能够看到教室里发光的日光灯和身边的同学吗?如果能看到,是什么原因?
学生:能看到,因为有光从物体射入我们的眼睛。
教师:由日光灯和身边的同学射入我们眼睛的`光的来源有什么不同呢?
交流思考:日光灯的光是自己发出的,身边同学本身不发光,是反射的日光灯或太阳的光。
概括归纳得出——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它们的表面发生了反射。
阅读教材第73页第一段可知:光遇到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我们能够看到这些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列举生活中光反射例子。
探究点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几个基本概念
学生实验:请利用桌子上的器材(一张白纸、一小块平面镜、激光小手电、铅笔)将光传播的路径显示出来。
大屏幕展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角、入射角、法线的画面,介绍相关概念。
①入射光线AO:射向反射面的光线。
②反射光线OB:从反射面射出的光线。
③法线ON: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
④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⑤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以上几个概念,可以在学生画下光的反射路径的基础之上,通过让学生给几条线和角起名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说的不够全面准确的情况下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特别注意指出的是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用喷壶喷出水雾,将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镜上,让学生观察入射光束、反射光束、镜面三者的位置关系,可多改变几次入射光束方向,让学生观察。
教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认为,光向外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或者说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猜想与假设
教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的方位关系。
教师: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之后说出自己的办法。(学生说的不恰当由教师补充)
探究1: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方案: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记下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比较每一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探究2:三线的位置关系
方案:每次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变化并看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探究3:三线是否共面
方案:利用可以前后偏折的纸板,先让纸板在同一个平面内,再将入射光线射到反射面上,观察纸板上是否有反射光线;然后将纸板上有反射光线的一侧向后或者是向前偏折,观察纸板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4)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探究报告的表格中,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要多做几次实验,才有说服力。
(5)进行分析与论证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实验结论(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归纳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概括为“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来描述这“三线”“两角”之间的关系。
点拨:在叙述反射定律时,向学生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角是“因”,反射角是“果”,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要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
(6)交流与评估:反思实验过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若是学生不能发现光路可逆,则进行下面的实验)
教师:
①将入射光线沿反射光线的反方向射入,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②同桌间通过平面镜看对方的眼睛。
总结出光路是可逆的。(用大屏幕展示出来)
探究点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学生体验两种反射
(1)让手电筒发出的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和特点。
(2)让这束光斜射到毛玻璃上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和特点。
学生叙述自己的感受:平面镜反射后的光束集中,在一定的方向上,射入眼睛明亮刺眼;毛玻璃反射的光没有明显的方向,感觉不到明亮刺眼。
2.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两种反射
教师:如果我们将前三个镜面、后三个镜面分别连接成一个镜面,请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停顿——给学生留有思考和回答的时间)
3.分析归纳
镜面反射:一束光平行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
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向着四面八方反射。
两种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哪些?
镜面反射:水面倒影、镜中花等。
漫反射:看到粉笔字、银幕上的电影等。
三、布置作业
教材第7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至5题。
总结扩展 28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对于光的反射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在分析这些关系的基础上,逐步解释它的物理本质,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