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六年级教案 > 松坊溪的冬天【优秀9篇】正文

《松坊溪的冬天【优秀9篇】》

时间: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松坊溪的冬天【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松坊溪的冬天 篇1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3、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雪中松坊溪的景物的特点。。

2、学习抓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或者背诵冬天的古诗)

一、 创造阅读期待。

打开课文,快速读读9——18自然段,用一句话说说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读后交流)

说说作者写松坊溪的冬天美,分为几个部分写?(哪里到哪里)

(板书:雪中 雪后)

二、读文析句赏景。

(一)过渡:这雪中的松坊溪究竟美在哪里?找出你最喜欢的美景,在旁边写上批注

A、飘雪图

出示: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1、 指名读。师:你读的时候,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2、 提示:从“像柳絮一般,像芦花一般,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你体会到了雪的什么特点?(轻、柔、白)

3、 读出它的轻、柔、白(指名读——女生读)

4、 小结:在风中飞舞的雪花,洁白、轻柔、飘逸、壮观,如此美景让我们再来美美享受一下吧。

过渡:还有哪儿也令你陶醉?

B、溪石图

出示: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1)品读白色

师:雪中的松坊溪与平时的溪石有什么不同?(突出白色,比平时更美了。)

师:谁能读出冬天溪石的与众不同?

(2)读出动感:“读着读着,老师好象看到俩只雪白的狮子,你挨着我,我挨着你,闭着眼睛呼呼大谁呢!”你看到了什么?

那我们怎么读才能让画面动起来呢?(突出动词)

(3)仿说:溪石还会像什么

小结:“这些溪石真是栩栩如生,令人浮想联翩。”

过渡:你还觉得哪儿美?

C、石桥图

出示: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1、 指名读。石桥留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美在哪里?

2、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找哪些字让你印象最深刻。品味:“雕”和“搭”。

(雕,精雕细琢,突出像艺术品一样美观。搭:动作轻盈,不会破坏雪景的美。)作者用词多么精妙呀!

3、 是呀,这雪中的石桥简直就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啊,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件精美的艺术品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吗?

(二)师:雪中的松坊溪美得如诗如画,令人叹为观止,难怪作者会欢呼:下雪了。/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强调“了”和“停顿”)

(三)让我们配上音乐,再来回味一下雪中的美景。

(四)过渡:不知不觉,雪止了,作者迫不及待地出了门,展现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别急,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1、白雪世界 (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听老师读,说说你的发现(都披着白雪)

a、 师生合作读(就是这几个字,让松坊村穿上了冬天的服饰,读——)

(就是这几个字,让松坊村的每个角落都成了一个白雪世界,读——)

b、 你还发现了什么?(由近到远,再从远到近)

小结:作者连用“六个”披着白雪,由近到远,再从远到近,起伏有变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白雪世界。

c、 这白雪世界映在溪水中,于是,水中也有了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默读17、18小节 (过渡:再把目光移到溪水里,你看到了什么?)

1、水中还有小生灵呢,溪鱼又有什么特点?

生说(一群又一群、多;色彩艳丽、美;姿态、动作迅速、活。)

指名读出溪鱼的灵动

2、这群可爱的溪鱼给冬天带来了什么?(静中有动,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有生机)

d、是啊,我们真该感谢那一群又一群美丽的彩色溪鱼,是它们为寂寞的村庄带来了热闹,是它们为冰冷的溪水带来了温暖,………这是多么可爱的一群小生灵啊!想不想化作一条美丽的彩色溪鱼,去溪水中畅游一番,把你的想法写成几句诗好吗?

(课件:我愿化作一条彩色的溪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请五个同学说串连成一首诗

小结:美丽的溪鱼是一首诗,松坊溪的冬天更是一首迷人的诗。

课件

漫天飞雪舞村溪

石披银装桥玉砌

水里水外雪世界

最喜溪鱼蕴生机

总结:课题是《松坊溪的冬天》,可是课文除了描写冬天的景色,还写了(平时的景色),这不是离题了吗?(映衬,对比,更突出松坊溪冬天的美)

板书:美(师:松坊溪的冬天真是美得素洁,美得高雅,美得别具一格)

三、作业设计

引导写:在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只要同学们有一颗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心,就一定能用自己的笔把家乡描绘得很美。

课件:

模仿课文的写法,选一处景物介绍家乡冬天的景色。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学习本文前后呼应、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重点:

1.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松坊溪冬天的美。

2.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学习本文前后呼应、烘托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冬天是守侯严寒、孕育明媚阳光的美好季节,一提到冬天,我们就会想起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雪,洁白飘逸的精灵,迈着轻盈的步子飞舞着,如片片花瓣飘飘扬扬,如缕缕柳絮轻歌曼舞。远看,一片银装素裹,天地相连。带着对雪的记忆,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作家郭风笔下南方那如诗如画的冬日美景。

二。精读课文,体味美景

(一)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寻找课文中自己认为松坊溪的冬天最美的句子,边想像着画,边美美的读读,然后把你美的感受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小组交流,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

师:谁来读一读你认为松坊溪的冬天最美的句子?怎么美?有什么感受?

1.溪石,生读解,师助分析;引导想像;引读;

过渡:是雪赋予了溪石如此圣洁的颜色,这到底是怎样的雪呢?生解答、出示课件。

2.雪

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纷纷扬扬,婀娜多姿,谁能带上这样的感受,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这美丽而神奇的飞雪世界!

3,小结:溪上的白雪飘扬,舞姿翩翩,溪中千姿百态的溪石身披白衣,静卧水中,聆听水声,有动有静,给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引导想像,出示课件。

整体想像感情朗读11自然段。

过渡:文中哪一自然段还描写了溪石?(3自然段)

生:读解?与后文有什么不同?

师:把两个自然段对比着读一读,有感情地读一读,分别体会平时的美与雪时的美。

过渡:飘飘扬扬的大雪落在松坊溪的石桥上了,石桥也覆盖着白雪了,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生:读解12自然段。

师引读11—12:下雪了,雪降在松坊村、松坊溪、石桥上了……(生读)

小结:此时此刻,就像无数洁白的精灵,从天而降,纷纷扬扬,悄悄地装扮着松坊村、松坊溪,为静止的山村带来了动的舞姿,让我们感觉到世界的晶莹与美妙。

师:文中哪儿写了平时的桥?(6自然段)

师:怎样一个发亮、彩色的溪?(4—5自然段)

小结:真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呀!明镜般的溪水里倒映着蓝天、石桥,倒映着白云、翠绿的松林,这样多彩的画卷足以和桂林山水媲美。出示课件,生想像朗读。

过渡:一场神奇的大雪让松坊溪成为了白雪世界,这是怎样一个白雪世界呢?

生读解(14、15自然段)

师小结:作者连用五年披着白雪,由近到远,又由远到近,波澜起伏,这哪里是雪,这分明是一件洁白的冬日盛装均匀而巧妙地披在万事万物上,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白雪世界,让我们把这雪的圣洁、雪域的宽广读出来。

过渡:我们漫步在童话般的白雪世界里,当我要从桥上走开时,我又发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彩鱼嬉戏图。出示课件。

生读解。

感情朗读。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一群又一群活泼机灵的彩色溪鱼!

小结:在这洁白无瑕、晶莹发亮的白雪世界,一群又一群的彩色的溪鱼,给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增添了勃勃生机,这又是一幅多么神奇的大自然杰作呀。

三、总结全文:

松坊溪给了冬天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冬天给了松坊溪一个完美的装扮。我们漫步在童话般白雪世界,欣赏到了一幅幅美丽曼妙的松坊溪冬景图。听到了一首首韵律十足冬日诗歌,这是作家郭风用手中的笔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带给我们的。课下,找一找他的作品读一读,来体会作家那细腻的写作手法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可以找一些写景的文章读一读,体会其中的美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9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

郭风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他的《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

郭风突出的文学成就在散文诗方面。这类作品多表现闽南乡间风光和具有乡土特色的生活情景,抒发作者对乡土和祖国的挚情。

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松坊溪的冬天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预习下一课。

松坊溪的冬天 篇3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

预习下一课。

松坊溪的冬天 篇4

教学内容:1-5自然段

课时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领会到松坊溪平时的景色“多么好”。

2、体会作者对松坊溪的依恋和热爱之情,初步感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

一、第一印象——地理环境

课件1:山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山垄:山间的浅沟。

玛瑙:矿物品,颜色美丽,坚硬耐磨,常用来做贵重的装饰品。

导课:在我国南方的高山地带,有一个小山村,名叫松坊村。村的四面是山,是树林,是岩石。有两条山涧从东西两面的山垄里流出来,在村前会合起来,又向南流去。这便是松坊溪。

课件2:松坊溪

二、第二印象——平时好景

1、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可使咱们这节课的课题不是“松坊溪的冬天”,因为课文中有一部分内容写的不是冬天,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1—5自然段)

2、这节课咱们要学的就是1—5自然段,既然它写的不是冬天,那这节课的课题该怎么改呢?

课件3:松坊溪的平时

3、全体起立,自由朗读1—5自然段,你觉得平时的松坊溪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吗?

课件4: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

齐读。

这个“好”字不仅写出了松坊溪的平时非常的美,而且还包含着作者对松坊溪深深的依恋和热爱之情;“多么好”三个字一点也不夸张,非常的朴实、自然,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舒服。

带着亲切,舒服再齐读。

三、第三印象——好在哪里

1、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处?请你读给大家听听,并且要说出理由。大家可以四人小组进行合作,相互探讨,相互交流。

2、全班交流(选3处重点研读,无顺序)

课件5:那溪石多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课件6、课件7:

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蓝宝石般发亮的。

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红的,有青的,有白色的,有彩色的,还有蓝色的。

课件8: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3—5自然段,眼前要浮现出松坊溪平时的美景。

课件9:音乐(配音)

学生配乐朗读。

四、第四印象——美的升华

同学们,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不仅仅局限于大溪石、鹅卵石和溪水。我们看:

课件10: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啊!你瞧,溪中的鱼儿游得多么,溪边的树林多么,空气多么;你听,鸟声多么。松坊村的人们生活多么。

括号中要填写的词语,请同学们直接写在课本上。

交流。

同学们,松坊溪的平时的确太好了!松坊溪远离城市,虽然偏僻,却没有噪声,没有污染,充满着宁静与祥和。可惜,这样的好地方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厂房,轰鸣的机器。空气不再新鲜了,溪水不再清澈了,鸟儿飞走了……我们不禁要发出强烈的呼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人类自己。

五、第五印象——美的对比

同学们,文章的题目是“松坊溪的冬天”,为什么课文一开头却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松坊溪的平时呢?

作者描写平时的景色,是为了和冬天的景色互相映衬,互相比较,使冬天的景色更丰富、更充实、更富有变化。可以想象,松坊溪的冬天一定更好!

课件11:松坊溪的冬天更好!

下节课,咱们再一起去领略松坊溪冬天的美景。

结束。◆[2003-12-2]

松坊溪的冬天 篇5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3—5自然节,并练习写家乡的田野。

3、领略松坊溪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3—5自然段

教学难点:

练写家乡的田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板书:松坊溪的冬天(齐读课题坊的读音)

谈话:从1993年6月浙江奉化藤头村被评为全球500佳开始,引出:

(联合国最佳生态村推荐表)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选推选出一个新的村庄参加评选。

联合国最佳生态村推荐表

村名

地理环境

景点推荐

最佳游览时间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大意。

1、认真读课文,给每一小结标上序号。

2、课文写了松坊溪什么时候的景色?

3、完成(联合国最佳生态村推荐表)

三、反馈检查

结合(联合国最佳生态村推荐表)检查预习情况。随机板书:

大溪石鹅卵石溪水

四、学习课文3—5自然段

1、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首先看到的是溪中的大溪石。请大家轻声读第三节。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溪石的句子。

2、出示句子: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指名读(这是比喻句,这也是排比句)

写出了溪石的什么特点(板书千姿百态)

指导朗读(明快欢畅)

3、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除了溪石还有鹅卵石、溪水。

出示练习

鹅卵石有、有、有,还有真是呀!

溪水照着,照着,照着,真是呀!

自由读4、5两节完成练习

4、多么美丽的小溪,有千姿百态的溪石,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更有清澈见底的溪水,这的确是一条发亮的小溪。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五、领略了松坊溪的美丽,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虽然家乡没有松坊溪这样美丽,但家乡的景色也是动人的。

1、课件出示(家乡四季)

2、随音乐写(家乡的田野真美呀!)

六、交流反馈

七、总结: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样,秋天来了,冬天也就不远了。关于松坊溪的冬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八、板书设计:

大溪石 千姿百态

鹅卵石 五颜六色 排比、比喻

溪水 清澈见底

这的确是一条美丽、发亮的小溪。

松坊溪的冬天 篇6

之一

实验小学 袁黛英

一、教学要求

1、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学习本文前后呼应、烘托的写作技巧。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松坊溪冬天特有的美景,祖国不同季节的自然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学习本文前后呼应、烘托的写作技巧。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松坊溪冬天特有的美景。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音乐磁带

四、教学设计

1、激情引出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松坊溪的冬天》这一节,我们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超脱不凡的冬季油画图,又如领略了一首深厚浓重的秋冬变奏曲,今天让我们走进松坊溪,进一步领略它的冬季的独特风光。(出示图片)

2、复习

课文主要描写松坊溪平时和冬季的景色,上节课我们学习《松坊溪的冬天》平时美丽的景色(出示幻灯片),谁能说说松坊溪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如此美丽的一幅画,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平时松坊溪的感受?(板书:溪石、鹅卵石、溪水、这是一条发亮的、彩色的)

3、讲解课文第二段:

(一)分析第一层

(1)上节课有同学提出课题是松坊溪的冬天,为什么还写了松坊溪平时的景色,这不是离题了吗?你是怎么看的呢?

A、映衬、比较,更突出松坊溪冬天白雪世界的美

B、醉翁之意不在酒,描写松坊溪平时美景是为拱托冬天素洁高雅

(2)感受课文内容

来,让我们跟着录音与画面亲身走入松坊溪,让身心去感受他的美丽与独特。(听录音、出示多媒体图片)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下面合作要求(提出要求)

A、自由组合、朗读形式多样

B、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C、联系自己感受,前后映照对比

(3)生学习

(4)生交流

①我们先交流哪部分?

②请喜欢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③说说喜欢的理由(出示平时和冬天景色的对比幻灯片)

那谁说说平时该用什么语气读,冬天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

生说理由——指导读——平时(节奏明快、语调欢畅)——冬天(语调舒展、节奏平缓)

④请一生读,还有谁读得更好?

(5)读得真好,想不想把雪中的景再一次来读一读,好,老师给你们配音(舒缓),请喜欢的同学再一次有感情的读,本来不喜欢的现在也可以加入。

(二)雪中的景是一种动态的白雪世界,那么雪止后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1、交流(出示对比)说说理由

2、请生读(哪组读)

3、师生配读

4、听一生配乐读,其他生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5、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你对冬天松坊溪的感受?(板书:一条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总结、扩展延伸

1、松坊溪的冬天美得如诗如画,作者不但用笔在写还用心在写,抒发了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赞美)

2、其实我们家乡的冬季更美,请看(多媒体出示图片)

谁能说说家乡的美景,说一句两句都可以,与作者比一比,谁描写得生动,谁的家乡更美。

3、这一节课,你们和老师、作者情感交流,我们都度过了一段使人陶醉的时光,谢谢大家!

板书:

溪石 鹅卵石 溪水

平时——发亮的彩色的溪(彩色亮丽)

十五、松坊溪的冬天

赞美、喜爱

冬天——发亮的白雪世界(素洁高雅)

松坊溪的冬天 篇7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

预习下一课。◆

松坊溪的冬天 篇8

之一

设计并执教 绍兴县秋瑾小学 俞东江

教学内容:1-5自然段

课时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领会到松坊溪平时的景色“多么好”。

2、体会作者对松坊溪的依恋和热爱之情,初步感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

一、第一印象——地理环境

课件1:山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山垄:山间的浅沟。

玛瑙:矿物品,颜色美丽,坚硬耐磨,常用来做贵重的装饰品。

导课:在我国南方的高山地带,有一个小山村,名叫松坊村。村的四面是山,是树林,是岩石。有两条山涧从东西两面的山垄里流出来,在村前会合起来,又向南流去。这便是松坊溪。

课件2:松坊溪

二、第二印象——平时好景

1、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可使咱们这节课的课题不是“松坊溪的冬天”,因为课文中有一部分内容写的不是冬天,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1—5自然段)

2、这节课咱们要学的就是1—5自然段,既然它写的不是冬天,那这节课的课题该怎么改呢?

课件3:松坊溪的平时

3、全体起立,自由朗读1—5自然段,你觉得平时的松坊溪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吗?

课件4: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

齐读。

这个“好”字不仅写出了松坊溪的平时非常的美,而且还包含着作者对松坊溪深深的依恋和热爱之情;“多么好”三个字一点也不夸张,非常的朴实、自然,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舒服。

带着亲切,舒服再齐读。

三、第三印象——好在哪里

1、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处?请你读给大家听听,并且要说出理由。大家可以四人小组进行合作,相互探讨,相互交流。

2、全班交流(选3处重点研读,无顺序)

课件5:那溪石多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课件6、课件7:

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蓝宝石般发亮的。

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红的,有青的,有白色的,有彩色的,还有蓝色的。

课件8: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3—5自然段,眼前要浮现出松坊溪平时的美景。

课件9:音乐(配音)

学生配乐朗读。

四、第四印象——美的升华

同学们,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不仅仅局限于大溪石、鹅卵石和溪水。我们看:

课件10: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啊!你瞧,溪中的鱼儿游得多么,溪边的树林多么,空气多么;你听,鸟声多么。松坊村的人们生活多么。

括号中要填写的词语,请同学们直接写在课本上。

交流。

同学们,松坊溪的平时的确太好了!松坊溪远离城市,虽然偏僻,却没有噪声,没有污染,充满着宁静与祥和。可惜,这样的好地方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厂房,轰鸣的机器。空气不再新鲜了,溪水不再清澈了,鸟儿飞走了……我们不禁要发出强烈的呼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人类自己。

五、第五印象——美的对比

同学们,文章的题目是“松坊溪的冬天”,为什么课文一开头却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松坊溪的平时呢?

作者描写平时的景色,是为了和冬天的景色互相映衬,互相比较,使冬天的景色更丰富、更充实、更富有变化。可以想象,松坊溪的冬天一定更好!

课件11:松坊溪的冬天更好!

下节课,咱们再一起去领略松坊溪冬天的美景。

结束。

松坊溪的冬天 篇9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

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