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人教版优秀2篇》
这次为您整理了《两小儿辩日》|人教版优秀2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两小儿辩日》|人教版 篇1
一、说地位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十一册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二、说教案
《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因此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技能目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能文意。(能力目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感情目标)
预习:
1、读通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
2、思考课后习题。
3、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贡献、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三、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根据以上教思想,再加上本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所以在本文学习中,我主要采用了方法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重视熟读能诵,读出古文的韵味,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求知,快乐地学习。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谈话引入的方式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请讲一讲。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所了解关于孔子的知识。
当学生谈到一定的程度,教师适当地点拨:孔子他也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让学生对孔子肃然起敬,在这时,教师再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学的这则故事,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文章,注意断句,把课文读通。让孩子想读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解题
由于初学文言文,孩子对题目还不一定理解,所心在此时安排了一个解题环节,师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统一为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在这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让孩子深入思考,读了题目你又想了解些什么?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让孩子带着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去读书。
三、根据质疑问题解文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将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通过朗读。然后汇报学习成果。再通过朗读明确两个孩子讨论的是关于太阳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的问题。
通过朗读明确两个孩子各自讨论的理由文中是怎么说的以后,让孩子通过丶广开言路 的意思是说,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孟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离得远的凉一些吗?
由于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朗读可以说是非常重要,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导入,让两个孩子来表演两小儿互不相让辨认的感觉,让学生读出语气,读出韵味,读出对比的感觉。抽读,比赛读,读出互不相让的感觉。通过多读让学生明白其意。
在学习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自然提出了孔子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两个孩子又怎么样了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到文章里去找答案,读懂课文。
四、解文中之意,悟文中之情
古文难读懂,更难明其理,每一篇古文它总是讲了自己的意思,所以在明其文意了以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如果你是孔子当你看到两个孩子在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时,你会怎么想呢?让学生了解到两个孩子善于观察、善于观察、敢于辨认的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第二个问题是对孔子的回答,你们怎么想?让学生感受到孔子那种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的精神,受其影响。
五、背诵课文
在文章读完后,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古文的特点,让学生再次读全文,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再深入地学习,为学生的再学习提供了空间。
六、说板书
“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我设计了少而精的板书语言,使古文内容更为清晰。
两小儿辩日
日始近 日初远
(近大远小) (远热近凉)
日中远 日中近
《两小儿辩日》|人教版 篇2
[导入设计一]
1 出示句子,并引导学生读一读。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 师:你们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生答:孔子。)请把你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生自由谈)
3 师出承孔子头像并简介孔子。
4 师:孔子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可是有一次。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却难倒了他,这是怎么回事呢,学习了《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之后,就明白了。
5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程。师提问:你知道课题的意思吗?有什么问题吗?
[导入设计二]
1 师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引导生齐读课程。
2 师:谁能背一背含有“日”字的诗句呢?
3 生自由背相夫的诗句。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着瀑布挂前川。”“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4 师:在这些诗句中,“日”字可以怎么解释呀?那“两小儿辩日”的“日”是什么意思呢?课题意思就是——两个小孩争论太阳。他们争论太阳的什么呢,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来解决问题。
[设计分析]
设计一通过展示孔子的名言以及交流孔子的资料来初步认识孔子,知道孔子博学多才,被称为“圣人”,应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可就是这样一个人人崇拜的“圣人”却被两个小孩子给难住了,怎么可能呢?通过制造悬念,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设计二采取温故而知新的方法解读课题,通过背诵一些熟悉的诗句理解“日”的字义,释题、引申,通过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并让学生悟出课题的意思,从而消除了学生初学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引发他们学习新课程的兴趣。
虽然两个导入的设计切入点不同,但却能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马缰,集中学生注意力较快地进入正题,显得不蔓不枝,简洁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