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北大荒的秋天》课文》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三年级的写景文章。文章通过对北大荒一碧如洗的天空,五彩的流去,清澈见底的小河以及热闹非凡的原野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动静相结、沉甸甸的北大荒秋景图。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北大荒的秋天》课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原文】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象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象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课文解读】
聆听了《北大荒的秋天》一课,这是一篇写景文章,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脉络清晰,是一篇美文,所以本课的教学应该在学生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并由此进一步感悟到北大荒的美。吴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一、课堂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层层递进。初读课文通过相机板书拎出课文的框架结构。在教学重点环节,品读分析感受北大荒的美时,吴老师以一个“美”字吸引学生走进课文品读、感受、欣赏美。
第二、吴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较好地采用了“读”这个教学方法,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有个别读、齐读、等等,落实了新课标中“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要求。尤其是默读的训练是中年级段的新要求。课堂上,吴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同时也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选择文本中有价值的、关键的词语、句子,采取“抽丝剥茧”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指导朗读,这样循序渐进地教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第三、整堂课目标定位较准,并且所有环节的开展都围绕目标进行,而且能够结合课后习题来理解效果好。如:在教学表示颜色的词语“银灰”、“橘黄”、“血红”、“绛紫”时,吴老师没有刻意的去分析这些词语的特点,而是媒体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的同时,再相机解释:血一样的红色,酱一样的紫色……很轻松地就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的结构特点,拓展补充就变得很容易了。
第四、较好的利用多媒体手段,我们能感受到吴老师制作的课件非常精美,为学生的声像同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充分直观的了解了北大荒的美。
总之,听完这堂课后收获颇多,有启发也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