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教学实录——《惊弓之鸟》优秀9篇》
用引读法读最末一段,重点理解更羸善观察和动脑,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内容。这次为您整理了贾志敏教学实录——《惊弓之鸟》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篇1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空上分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收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大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故事因此而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以读为本,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更羸说的话,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注重课文朗读,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任务说话的语气。
3、通过成语故事,理解“惊弓之鸟”的意思,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遇事要冷静、从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学生收集成语。
课前交流活动:(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认真看大屏幕)
师:树上有十只鸟,被猎人射死了一只,树上还有几只鸟?
(学生自由回答,怎么想就怎么说。)
准备好了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成语,我们学过很多成语故事,你能举例说说你知道哪些吗?
生:鹏程万里
生:唇亡齿寒
……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想知道它后面藏着的动人故事吗?
揭题并板书----《惊弓之鸟》
二、初读印象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听课文朗读。(播放课件)
师:才听完了课文朗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更羸。(师板书:更羸)
生: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只大雁。(师板书:大雁)
生: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更羸说的话。
……
师:现在请同学再次默读课文,并看大屏幕要求:把重要的值得研究的词语下画[ ],把不理解有疑问的词句下画----。
师边巡视边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不少同学画上了[ ],很少画----。
三、精读体会
1、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更羸是个什么人?
生:他是射箭能手。
师:能手是什么意思?
生:能手就是很会射箭。
生:能手就是专精某种技术的人。
师: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吗?
生:他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那有人知道魏国在什么地方吗?
(生摇头,师作相关介绍。)
2、师:接下来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句话说明了更羸是“射箭能手”?谁能读出他的气魄来?
生读:大王,我不用箭,只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师范读,指名学生读。
师:有这样奇怪的事?大雁掉下来了?
生齐答:有这样的事,大雁真掉下来了。(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3、理解第五自然段重点句。
师:文中哪个字置大雁于死地?圈出来。
生:“嘣”字。
师:听到“嘣”的一声响,大雁怎么样?
齐读:“那只大雁直往上飞,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师:“直往上飞”是怎样飞?“直掉下来”又是怎样的?
生:“直往上飞”就是一直向上飞。
生:这个“直”就是很使劲地,很拼命的。
生:“直掉下来”就是很快的掉了下来。
生:“直掉下来”就是头朝下地掉了下来。
……
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那谁来为我们表演一下:“直往上飞,直掉下来”。
(生表演)
师:同学们,看见大雁使劲的样子了吗?
(生边笑边喊:看见了,脸都红了。)
师:那老师又有疑问啦,“大雁直往上飞”又“直掉下来”,它怎么不一直往上飞呢?
(生纷纷举手:我来……)
4、学习第九自然段。
(生先齐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再指名读。)
师:读得好,请看大屏幕,谁会说?(课件)
大雁因为( ),所以飞得慢。
它因为( ),所以叫得悲惨。
它一听到弦响,因为( ),所以拼命往高处飞。
因为( ),所以伤口又裂开了。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就( )。
(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好!刚才我们是先说原因,再说结果,那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生: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受过箭伤。
生:它叫得悲惨,是因为离开同伴,孤单失群。
……
(适时鼓励学生)
5.讨论交流:
师:大雁掉了下来,哦,看来这一声“嘣”的威力可真不小。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如果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会“嘣”的一响,这只大雁能掉下来吗?
生:不会。
师:那么,这只大雁怕的是更羸的“嘣”,而不是你的“嘣”?
生:不是,它怕的是“嘣”。
师:你们是说,不管谁拉,它都怕,是吗?那更羸有什么了不起,把大雁吓下来的本事谁都有。
师朗读: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6.跟老师读第七自然段。
(课件)填写句子:更羸不是……而是……
生:更羸的本事不是只会拉弓吓大雁,而是从鸣声中知道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生:更羸的本事不是会拉弓,而是看出这是一只惊弓之鸟。
生:更羸的本事不是只会拉弓,而是一眼识破那是一只惊弓之鸟。
师:说得好!那更羸是根据什么“一眼识破”那是一只惊弓之鸟?
(师:不忙回答,请同学在第二自然段准确画出答案)
齐读这句话,注意语气。(板书)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
(课件) 师:“飞得慢”,你看得出来吗?
“叫得惨”,你听得出来吗?
你有这样的本事吗? (完善板书)
师:(课件)更羸有这样的本事!他不但善于仔细观察,而且能准确地做出判断。他不但能准确做出判断,而且能马上想出用箭吓它的办法。让我们再次感受他的这一推理过程。
四、再读课文
1.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第九自然段。
2.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部分。
师:更羸真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那今天老师想来当一回更羸,你们愿意做魏王吗?
……
师:当然!
生纷纷:错了,错了。应该是:“请让我试一下。”
师:这样不好吗?
生:因为更羸是个懂礼节的人。
……↗
(继续角色朗读)
五、拓展延伸
1.(课件)竟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生:我认为是猎人,因为是他把大雁打伤的。
生:我认为是更羸,因为如果他不拉弓吓大雁,大雁就不会掉下来。
生:我认为是大雁自己,因为大雁如果冷静些,它就不会掉下来了。
……
2.(课件)你有什么启示?
生:我们今后遇事要沉着、冷静。
生:遇到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冷静,不要做惊弓之鸟。
六、板书设计
大雁 飞得慢 伤口未愈 “嘣”
叫得惨 孤单失群 掉↗
更羸↗ 观察 分析 判断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为新术语,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利用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让课堂更加精彩。
金明东老师在浙江省第二届阅读教学大赛上执教的《惊弓之鸟》,创设情境,利用阅读期待,共同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一、在期待中 “ 倾听 ” 文本
师:上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惊弓之鸟》,读读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师:今天我们来学这个成语故事,同时要向更羸学一招推理的本领,来破这个“惊弓之鸟”案,破案先要干什么呢?
生:找线索。
师:对,我们先找第一条线索: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这条线索怎么理清?我们先去倾听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自读后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自读自悟后组内分工讨论。)
师:好,下面请各位“小福尔摩斯”发表意见!
生: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伤口没有愈合,又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用波浪线画下这些句子,这是依据。(出示课件梳理领悟)
更羸怎么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1、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2、大雁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所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还有别的理由?
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快速读一遍课文,合上课本,敢接受挑战吗?
师:将 “弦响”、“害怕 ”、“高飞”、“裂开”、“掉下”这几个词贴在黑板上的方框内。
师:用上“因为 ……所以……”来说一说大雁直掉下来的经过。
生:因为大雁听到弦响,所以心里就害怕,一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生:因为它拼命往高处飞,所以伤口就裂开了,结果从天上直掉了下来。
赏析:破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神奇而富有刺激。这一引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整堂课创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究情境。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在期待中强烈地激起学生“倾听” 文本的欲望,既“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又“倾听”自己(同学)的言说,作品的意义在两种言说的交融中得以构建与生成。
二、在期待中“叩击”文本
师:我们弄清了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原因,问题解决了,这黑板上的内容可以擦掉了吗?
生:当然可以
师:真的吗?老师觉得一个有责任性的警官破案到一定程度时,肯定会想:这个案子好不好结呢?能不能让人们信服
师:(满腹疑虑地)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生:那是因为大雁很害怕。
师:不错,可为什么会那么害怕呢?
生:因为它第一次受过箭伤。
师:有道理,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述大雁第一次受箭伤的情景。
生:一天,大雁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听得“嘣”的一声响,以为是什么,没去理会,说时迟,那时快,一支箭正中它腹部,幸亏不是要害,但还是吃尽了苦头。
生:那天,大雁在天上飞,瞧见地面上有许多人朝它指指点点,很开心,以为人们在赞美它,防备之心一点儿也没有了。没想到会遭此厄运,大难不死,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生:刚才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我要说的是正因为它第一次受过箭伤,知道箭的厉害,吃尽了苦头,一听到弦响,以为又有箭射上来了,所以才会那么惊慌失措。
师:嗯, 现在这些内容可以擦掉了吗?
生:可以,真的可以了!
师:但一个真正令人信服的警官,弄清案情后,应该向人们陈述报告,交代说明案情的前因后果。(让学生结合板书自读课文,小组内陈述。)
生: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可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伤口裂开,就掉了下来。
生:这只大雁边飞边鸣,孤单失群。因为它受过箭伤,现在一听到弦响,以为又有箭射来,心里害怕,于是使劲往高飞,伤口就裂开,直掉了下来。
赏析:教学实践说明,如果学生的“期待视野”超越了教学内容的水平,即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对阅读就会失去兴趣;如果“期待视野”远低于教学内容,即教学要求过高,学生也会无法接受,阅读就会遭到冷遇。课堂上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学生就会分心,课堂上就会出现骚动。金老师在学生第一次阅读期待得到满足后,质疑过渡,反思引入,自然地生成“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它为什么那么害怕?”这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之间构成了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学生的“期待视野”与教学内容水平相当,教学又一次强烈地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冲动,在新一轮的阅读期待下不断地扣击文本,反思文本。
三、在期待中“读活”文本
师:大王有一次到郊外去,看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也学更羸的样子,拉动弓弦,但大雁不落,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些可能 ' 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
生:这只大雁根本就没受伤,从来也没有过中箭的体验。
生:也许这只大雁有边飞边鸣的习惯,此时此刻它思想正开着小差,悠闲着呢!
师:那么,这样反过来,大王是不是更佩服更羸了呢?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告诉我们,一起读。(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刚才更羸跟大王说话是在大雁边飞边鸣的时候还是大雁掉下来的时候?
生:是在边飞边鸣的时候。
师:那我们如何读更羸说的这几句话?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练一练。
师:(读得不错)更羸的话要读得胸有成竹。那么大王的话该怎么读呢?
生:(练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这是魏王不相信更羸的话,表示怀疑,所以读“是吗”语调要向上扬一点,“这样”两字读得要稍重一些。我再读一遍。
生:我读的是:“‘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这句话,我认为要读出大王“大吃一惊”的味道。
师:你试试这“啊!”字,该怎么读?当你十分吃惊的时候这“啊!”声会如何出?
师:范读,让学生看老师读。(看老师的表情)
师:我们班朗读最好的“三剑客”在哪儿?站起来读。
(让学生上讲台分角色朗读、表演)
赏析:当弄清楚更羸只拉弦、不用箭射下大雁这一问题的症结后,学生的期待欲望得以满足,教学也因此进入松弛阶段。此时此刻,教师大胆创设情境:大王拉响弦射边飞边鸣的大雁却不成,与更羸拉弦却大雁落地的成竹在胸形成反差,在对比中透彻领悟大王对更羸由衷的钦佩之情,从而在这种情感催动下激发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和激qing,师生在互动、合作的平台上激活文本,读活文本。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篇3
第一关:温故知新
1、字词(请列出3个易错字和3个易错词,提醒其他同学不要写错。)
字:
词:
2、理解(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我能写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
我还有些地方不理解:
(写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课堂上读出来,寻求帮助。)
第二关:读出精彩
1、再次自读课文,并回答:更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2、进行朗读练习,准备课堂上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和小组挑战赛。(走读生可以请家长合作完成该题。)
家长或同学签字:
3、我要向 挑战朗读。 (该题在课堂上完成。挑战对象是你要学习或要追赶的同学,你可以当堂挑战,也可以确定目标,然后通过默默地努力,日后挑战!)
第三关:读后理解
1、通过读的练习,你一定可以完成以下三个问题:(完成后,在课堂上与其它小组交流。)
①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②更羸依据什么来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
③在一起打猎的人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2、快速完成书后(p40)第二道习题。
第四关:课堂积累(在课堂上把自己积累的词语读出来。)
1、我要把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完成横线部分内容。无固定答案。)
鸡学游泳
有一天,鸡看见鸭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非常羡慕,便请教鸭子,问它怎样才能学会游泳,鸭子说:“不用学。鸭妈妈带我们下水,也并不教,只喊一声‘跳’,我们扑通扑通往下跳,就会了。”
“啊,太好了!只要有勇气就够了,这么容易!”鸡认为自己领悟了奥秘。
第二天,鸡来到小河边,鼓起勇气,“扑通”一声跳入水,天哪,它一不会换气,二不会动作,三不能保持平衡(héng),没用多大工夫就灌(guàn)了一肚子水!幸亏鸭子及时将这“落汤鸡”救上了岸。
鸡半死不活地躺在沙滩上,总结道:“
。”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实录 篇4
总体设计理念: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关系。2、《语文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本课设计以学生自读自议为主线,读中激情,读中悟理,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3、培养语感,注重积累,本课以一个成语故事为基点,培养学生喜爱成语的情感,养成积累成语的习惯。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3、能说一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4、培养学生喜爱成语的情感,养成积累成语的习惯。教学准备:成语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步 骤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扩展导入 1、导语:我们祖国的语言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汉字都可以创造出无穷无尽 的美。如果说汉语是一座百花齐放的大花园,那成语就是其中一朵朵奇丽的小花,有着独特的魅力。 2、请全班同学每人说一个成语。 3、出示不同字数的成语,学生边看边读。 (多媒体出示三个字至九个字的成语各一个。) 4、根据图画内容猜成语。(飞蛾扑火、守株待兔等。) 5、根据最后一幅图,引出“惊弓之鸟”,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目,初步解释题目。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导语的设计注重在潜移默化中,把“热爱祖国语文”这种“情感态度”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通过本课来认识和积累更多的成语,体现课本更大的相关空间。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 2、指名轮读一次课文。 3、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用三两句话说一说。 初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第二学段领悟内容是主要任务之一,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但三年级学生能用三两句话说清楚即可。 三、精读研讨 1、课文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叙述故事的,这样的课文最适合分角色读课文,谁知道分角色读和平常朗读有什么不同? 2、自己读一读课文,体会魏王和更羸说的每一句话的语气,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 3、学生练习。 4、请三位同学(白云昊、刘阳、吴霜)分角色读,其余同学认真听,等他们读完说一说他们读得怎么样,并说出理由。(三位学生开始读) 5、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悟理,重点指导 生1:我认为白云昊读魏王不信时,语气特别好,他读出不信和怀疑,我也想读一读。(生1读) 生2:我觉得白云昊读魏王大吃一惊的时候特别好,确实让人感到了 魏王很吃惊,但我觉得“啊”字,还可以这样读,“啊(升调)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这样读可不可以?生:可以。 师:白云昊和生2用自己的读法分别读这一句。 二位学生比较读。 师:谁再来读这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2――3名)。 师:我也想读一读,你们想听吗?(师读,另一种语调) 师:这样读行不行,看来同样一句话,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读出不同的语调,比如说,我们学校很美,可以怎么说? 生1:可以说双语学校真美啊! 生2:还可以说双语学校 真美! 师:说的真好,的确汉字能创造出无究无尽的美。谁还能发表意见? 生:我觉得吴霜读“一只大雁慢慢地从远处飞来,边飞边鸣。”时,读的有些快,那只鸟受了箭伤,又孤单失群,所以要读的悲惨些,应该这样读(读得悲惨些)。 师:你理解的真对,读得也很好,我真的好像看到一只受伤的大雁慢慢飞来。吴霜,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吴霜读) 师:咱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 生1:我认为吴霜读那只大雁掉下来的那句话读的很好,她把两个“直”字重读以后,我眼前出现了那只大雁下来情景,我也想读一读。(生读) 师:你读得也很精彩,也把两个“直”字重读了,那你知道两个“直”字的意思一样吗? 生1:一样,都是直直的、垂直的。 生2:我反对他的看法,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是因为它受了惊吓十分害怕,所以这个“直”的意思是“一个劲儿地、拼命地”意思,而“直”掉下来,是指大雁伤口裂开了,不能再飞了,就“垂直”掉了下来,这个直是“垂直”的意思。 师:你说得真好,就像个辩论家 ,你愿意读一读吗?(生2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你可以加上动作来表达你对课文的理解。(生边作动作边读) 生:我觉得刘阳最后一个自然段,读的好,我也想读(生读)。 师:读的不错,这段话共几句话?第一句写的是什么?后三句呢?(生回答) 师板书:观察、分析、射箭能手。 师: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 √★√ 师:经过大家这么一讨论,你们各抒己见,我觉得这篇课文真能读得有滋有味了。咱们再来体会体会,现在价钱可以下座位和你的朋友分角色读。可以不要提示语,也可以加动作,加自己的话。 指名学生到前面表演自己的练习成果。 深入理解“惊弓之鸟”的喻意。 师:通过朗读和表演,大家对“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已经理解得很透了。现在,我们还常用这个成语,请大家看例句。(多媒体出示) ⑴经过那次沉重的打击,匪徒们像惊弓之鸟似的钻进山洞,不敢出来了。 ⑵主犯被抓后,其余匪徒成了惊弓之鸟,听到警笛就害怕极了。 师:结合课文和例句,说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什么样的人。 先体会,后分角色读,有利于每位同学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自读、自议,读中激情,读中悟理,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教师相机点拨指导,体现了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也体现师生是主体与主体的对话。 比如:“啊!”字可以读出不同语气,不同的感受,让学生在读中体味祖国语言的精妙。 上台表演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用“惊弓之鸟”造句难度较大,教师让学生通过读例句来理解“惊弓之鸟”的用法,降低了学习难度,又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扩展激趣 师:像这样有趣的成语还有许多,咱们再来认识几个。(多媒体出示望梅止渴等。) 2、师:想知道这些故事讲的是什么吗?如果老师不讲,你怎么来了解这些故事? 生:读成语故事书、上网查、听家长讲…… 培养学生喜欢成语的情感,养成积累成语的习惯,使课堂教学得到更大的延伸。 启发学生,学习的途径有很多,学生会在生活中学习。 五、总结 我们祖国的语言就是这样博大,这样精深,字字句句都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美。希望同学们每节语文课都能感受美,欣赏美,从而用自己的笔来表达美,创造美。 再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的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吓) 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射箭能手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篇5
一、教材方面
1、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把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肯和学法: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这是一只怎样的鸟?”“更羸是个怎样的人”这两个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
2、图解文字法。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图解文字法,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体验法。在第四板块的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想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第二课时的重要人物是通过研读1-5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着重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本课教学共分四个板块:第一板块——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第一板块——复现问题,导入新课
在齐读课题:惊弓之鸟后,老师引导: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留下了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是哪两个呢呢?学生反馈,老师利用课件出示这两个问题:1)这是一只怎样的鸟?2)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导入环节,提出这两个问题,既是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能使学生自然地将更羸与这只与众不同的大雁联系在一起,为下文学习指名了方向。】
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1、我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一个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反馈:学生可能会说: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是一只孤单的大雁等等。
2、我顺势追问: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请你自由地读课文,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在引导学生反馈之后,课件出示句子:“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3、研读第一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读句,然后启发: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告诉你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学生能够很快找出是“慢慢地飞来”和“边飞边鸣”,我相机板书这两个词。最后指导朗读,相机点评:如果学生读得很精神,很有力时,我会说:你这只大雁一点儿都不象受伤的样子;如果学生读得很到位,我会说:看来你上次一定伤得不轻。同时让全班学着他的样子读。
4、研读第二句:“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句子中的两个“直”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的第一步。我是这样突破的。
首先指名读,课件点红两个“直”,提问:这两个“直”的意思一样吗?用心读读这句话,然后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
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只要能说出自己这样画的理由,对两个“直”的理解比较正确,都应予以肯定。同时,我会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板书,形成付板书。
上飞 直
直往 掉下
边飞边鸣
5、请大家把这两句连在一起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惊弓之鸟”应该是什么意思呢?有了这两个句子的铺垫,学生应该能够明白“惊弓之鸟”的字面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于是,我又进一步启发: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惊弓之鸟”这样的事情呢?估计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有一次手被开水烫伤了,现在看到开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现在很怕小狗等等。最后我总结:对呀,这个“惊弓之鸟”的成语,后来就引申为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的样子。
【阅读一篇文章,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深入阅读文本。这一板块,我以“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作为切入点,引出对两个重点句的研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惊弓之鸟”的含义。既承接了题目“惊弓之鸟”,又为下文的“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埋下伏笔。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则是典型的图解文字的方法。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过渡:那天,和魏王一起出去打猎的人一定不止更羸一个,为什么其他人都没有发现,而更羸却能发现这只大雁呢?预计学生会说:因为更羸仔细观察。(板书:仔细观察)其实,更羸不仅仔细观察,而且非常善于分析呢。(板书:善于分析)课文哪一自然段写更羸非常善于分析呢?快找出来读一读。
1、默读第九自然段,用 __划出更羸善于分析的句子,并引导反馈,课件出示。
这两个句子是突破本课难点的一个突破口,我是这样来教学的。
2、研读句子: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得不到帮助。
这个句子不难理解,因此我采用句式变换的方式,让学生在说话训练的过程中感受更羸善于分析的特点。
3、研读句子: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句子,初步感知更羸的善于分析。然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组内,四个人轮流当更羸,向大家解释自己的分析推理过程,要求用上下面的句式:“一……就……”。接着请小组派代表汇报,老师相机板书:弦响-害怕-高飞-裂开-掉下来
4、朗读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样分析推理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句子,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5、听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预计学生会说:更羸你真会观察分析。
更羸,没想到你真有这样的本领。
更羸,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理解成语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更羸高超的射箭本领、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令人折服的分析能力,抒发对更羸的赞叹之情,领悟课文的寓意。】
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导语: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他是那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这样一个人,他在跟魏王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呢?
1、放声朗读更羸的话,读出他的特点。
指名汇报,相机点评。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魏王的话,指导朗读,读出他的信不过,读出他的大吃一惊。
3、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人物内心,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而我将这一部分放在第四板块,就是想以此让更羸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鲜明,让他们得到更深的启示。】
四、板书设计
裂开
高飞 ↗ ∣
害怕 ↗ 直 ∣直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弦响 ↗ ↓
边飞边鸣————→ 掉了下来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惊弓之鸟》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更羸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准确分析、严密推理到情况的落实,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反思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让学生用箭号画出大雁掉下来的过程,目的是想通过“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只有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去感悟领会课文的内涵,才有可能准确地再现“惊弓之鸟”。而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语文就必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篇6
我说的是人教版第六册第30课《惊弓之鸟》.我打算从以下六个方面讲述。
一,说教材
本篇文章安排在第六册教材的第八组,在训练重点上由逐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的训练进而训练学生"把一段话写清楚".教学时,应抓住课文的重点段,首先在弄懂自然段的意思上下功夫,再在此基础上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针对本册教材的具体情况,大纲要求教学中让学生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针对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的教学目标: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培养能力方面: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基础知识训练方面: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能手","本事","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井懂得"惊弓之鸟" 这一成语的意思,练习复述课文;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养成认真读文,勤观察,善思考的习惯。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更羸只需拉弓,不必取箭即可射下大雁的故事, 反映他遇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的话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拟定为教学重点,而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中将其作为难点来处理。
这样确定目标,即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达到思想教育目的。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性结合本课特征,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创设情境法。这篇成语故事逻辑性强,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是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突出的一个特点,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此外文中几乎是通过对话来写,注重人物的神态,语气。因此,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近乎现场实录的情境氛围,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听录音对话来加深理解,抓重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还将课堂创设为一个法庭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同学们体验当小律师的感受,以文中内容为材料,结合录像寻找事实根据。这样,一方面培养他们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收集资料, 口语表达,随机应变的能力。
2,以读代讲法。这篇文章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极为富个性特征,意义深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采用不同形式读,加深理解。这也是适应新课标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3,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班级学生的实情,我采用分层教学,提出不同层次的确良教学目标,有初步达标和提高目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
三,说学法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可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多么重要,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种学法:
1,合作交流学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与人交往,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愉快的交流过程中学会知识。如在收集为更羸辩护的材料,感情朗读课文时均可放手让学生运用这种学法。
2,读悟法。这篇文章以对话形式出现,而且对话人的表情较为丰富,最后一个自然段逻辑性强需要学生通过多读自悟来读懂。抓住关健字,词来理解,用感情朗读来表达,并加以评议,从而架设了从认识到理解的桥梁。
3,图文结合法。出示能直观反映课文内容插图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更羸的动作,更羸和魏王的不同神态,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要求学生抓住重点段,读练结合,读中感悟,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发展性阅读的"双向"过程是安排阅读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结合《惊弓之鸟》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2,抓住重点段理解内容,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分析,推理的好习惯;3,理解"能手","本事","大吃一惊","孤单失群"词语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意思,完成课后练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词语;指导背诵;复述课文。
下面我着重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动物公民"的一封状告信激发兴趣,让学生争当小律师,寻找证据材料,初读课文内容。二是落实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当好小律师---找出证据,再分析推理,判断更羸是否是一个有"魔法的人",从这一点为切入点,让学生展开讨论;抓住更羸与魏王的对话,以及神态表情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注重学生朗读训练,随文理解学习目标中所须理解的词义。在理解更羸说的最后一段中,我采用读练结合:大雁飞得慢,是因为 ;叫得悲惨,是因为 ;大雁拼命往高处飞,是因为 ;掉下来是因为 ;全体学生完成这一练习后,我又出示一道提高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练习:用关联词"因为……所以……"把以上三句话的内容说一说。《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在了实处。三是落实教学目标3.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并通过举例来说明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五,课外作业
1,给亲戚朋友说说《惊弓之鸟》的故事。
2,查阅资料,了解以下词条的内容和意思。
杯弓蛇影 ; 草木皆兵 ;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
六,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更羸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准确分析,严密推理到情况的落实,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0 惊弓之鸟
伤口裂开
使劲往上飞 直
看 飞得慢 受箭伤 弦响 往
听 叫得惨 孤单常 下
观察——分析—————————推理
贾志敏教学实录——《惊弓之鸟》 篇7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出示课件)请齐读课题。谁知道题中的鸟指什么鸟?(大雁)
你知道哪些大雁的生活习性?(候鸟、群居生活)
对,大雁喜欢过群居生活,它们成群结队地居住在水边,成群结队地展翅高飞,可我们课文中的大雁只有一只哦,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看课文吧!
二、学文(28分钟)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充分地说)
生汇报:我知道更羸不用箭就使大雁掉下来。
师: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真是太神奇了,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赶快读读课文吧。(指名读1—4自然段,思考:从1—4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汇报:
1、生: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射箭能手是指什么?
2、生: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飞来,边飞边鸣。
师(出示课件):请一名同学读,其余学生闭眼想象,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情景?(指名答)
师: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指名读、全班学读)
3、生:我知道更羸说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掉下来。
师:你从哪知道的?(生读更羸的话)
读得好:你读得真好,让老师看到了一个自信的更羸。
读得不好:更累得花中用了只要……就……说明更羸说这话还是挺有把握的,读时要自信些。(个别读两人,分男女读)
师:更羸说这话,你信吗?
生:信:因为它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不信:太不可思议了。
师:不信的不止你们,连魏王也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谁来当当魏王,读他的话。
读得好:你读得真棒,带上表情后真像个小演员。
读得不好:你读得很流利,如果带上表情读就更好了。
师:面对魏王的不相信,更羸是怎么说的呢?
生:请让我试一下。(2人读,齐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觉得更羸怎么样?(谦虚、有礼)
师:一个是信不过自己的耳朵,一个又是如此自信,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们再来读读它们的对话吧。分角色读男:更累,女:魏王
师:读得好,读到这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他成功了没有?
师:让我们来看看。(出示图)生:成功了。
师:你从图上那看出他成功了?
师:课文怎样写的呢?找找看(出示课件)这是一个长句,请一位同学读读,其余同学想想他讲了几个意思。(指名答)
师:你觉得那些词用得好。
生:直往上飞:拼命使劲
师:听到弦响,大雁为什么要往上飞?(害怕)你能把他读出来吗?
生:直掉下来:笔直
师:读得不错,如果带上动作效果会更好,你们练练。想读的都可以读读。
师:魏王听了有什么反应?
生:大吃一惊。
师:请你做做大吃一惊的表情,带表情读魏王的话。
师:如果你就是魏王,你会怎样想?
生: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你想解开心中的疑团吗?(想)快到课文中找找吧!
师:那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更羸不用箭就能使大雁悼下来?
生:9自然段。
师: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段。
2、讨论: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呢?
生汇报:
师:相机板书飞得慢叫声悲惨
师:更羸观察多仔细呀!他怎么能听出大雁的叫声很悲惨?
生:因为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更羸真是名副其实呀!更羸说的第一句话是他看到的和听到的,也就是他观察的现象,(板:观察)后面的内容也是他观察到的吗?
生:想到的。
师:也就是他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的分析。(板:分析)
师:他怎样分析的呢?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受过箭伤孤单失群
师:害怕掉下来结论
师:从更羸的`话中,我们了解到更羸观察很仔细,又对观察的现象认真分析,得出了结论,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一段,感受一下更羸的智慧吧。
师:请同学们齐读,边读边记,呆会我们做个填空题。
生做填空题,
师:故事读完了,谁来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生:一只受过伤的大雁听到拉弓的声音,就吓得从空中掉下来。
师:你真了不起,惊弓之鸟的意思你已经弄懂了,(出示课件)生齐读,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一种人,因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就特别害怕,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视、电影、故事书中见过这种人吗?
生答(两人)
师:说的对,有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得不得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
三、表演读(9分钟)
师:喜欢这个成语故事吗?我们来分角色表演好吗?(好)那你们先找自己的伙伴练一练吧!
生:表演
四、拓展(1分钟)
师: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的词语或短句,几乎每个成语都有它的来源或典故,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看成语故事书,多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篇8
片断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深入地理解了成语故事,请大家说说题目 “ 惊弓之鸟 ” 的意思。
生1:因为大雁受过箭伤,所以听到弦响,就非常害怕。
生2:受过箭伤的大雁因为害怕弦声,从天空中掉了下来。
生3:更羸知道受了箭伤的大雁惧怕弦响,就拉响弦,大雁果然害怕得掉了下来。
生4:受过箭伤的大雁听到弦响,误以为又有箭要射向它,就害怕得拼命往高处飞。因为一使劲,伤口裂开了,大雁就掉了下来。
……
师:你的手举得那么高,是不是有话要说?
生5:我觉得 “ 惊弓之鸟 ” 这个成语有毛病(众笑),应该改为 “ 惊弦之鸟 ” ,因为那只大雁是被弦响吓坏的。(众诧)
生6:老师,同学们,我也有话要说(众笑)。我觉得应该改为 “ 惊箭之鸟 ” ,因为那只大雁听到弦声以为又有箭要射向它,才害怕得掉下来。(众诧)
师:他们说得有道理吗?
生佩服地点头答:有道理。
师:这两位同学真会动脑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使我们的思维得到享受,请他们幸福地接受我们热烈的掌声。
(由衷的持久的掌声)
师:还有没有有话要说的同学?(众笑)
生7:有。如果是魏王拉弦,大雁会掉下来吗?
师:好问题,老师也想知道答案。同学们的意见呢?
生:(坚定地异口同声地)会。
师:是呀,如果老师当时在场,也使劲拉弦(作势), “ 嘣 ” 的一声响,大雁会掉下来吗?
生:(热烈)会。
师:老师不用箭也射下了一只大雁。老师真高兴,高兴得想讲个故事,要求同学们听完故事,给故事加个题目。
师:从前有个人被恶狗咬伤了。伤好后的一天夜里,他翻墙进一户人家偷东西,偷完东西正在翻墙出去时,突然身后响起凶猛的狗叫声。这个人大吃一惊,从墙上摔下来。后来他怎么努力也翻不出去,因为他总觉得那只恶狗就要扑上他的后背了。最后他被主人逮住时,才发现那只狗原来是被拴在柱子上。
生给故事加题目:恶狗叫贼,该死小偷,……惊狗之人……(当学生说出 “ 惊狗之人 ” 时,一阵寂静后教室里爆发出掌声--学生和听课教师)。
师引导学生比较 “ 惊弓之鸟 ” 与 “ 惊狗之人 ” 。
总评
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传统文化的经典,湿润过多少灵魂!根据此类课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深刻的理性寓意必须被形象地具体地感知,以生活化的感性表象取代抽象的说教,以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境况(如 “ 惊狗之人 ” )启迪思维,熏陶情感,提高思想认识。如果学生只会背诵寓意以应付考试,而不懂得 “ 惊狗之人 ” 的现象,那么这样的阅读课堂是无法促进生命的成长的。
其次,很好地实践了 “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是对话的过程 ” 的理念。学生对 “ 惊弓之鸟 ” 的不同角度的理解感悟,以及 “ 惊弦之鸟 ”“ 惊箭之鸟 ” 的大胆探究,都非常成功地张扬了个性,培植了与教材对话的信心。
《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篇9
【课业设计】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更羸( ) 拉弦( ) 愈合( )
输赢( ) 悲惨( ) 更羸( )
二、想一想,“果然”和“居然”有什么不同?用这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词语填空
装饰 装扮
新年到了,孩子们把教室( )得十分漂亮。
继续 连续 陆续
早晨,学生们( )地走进了校园。
珍贵 宝贵
老师把这一条意见当作最( )的礼物。
【能力迁移】
一、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因为这只大雁受过箭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_______________所以叫得悲惨。
3、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掉了下来。
二、我会填
1、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
2、更羸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奥赛】
收集成语故事,组织召开成语故事会,把自己阅读的成语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