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恐龙》方案设计优秀7篇正文

《《恐龙》方案设计优秀7篇》

时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是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整编的《恐龙》方案设计优秀7篇,仅供借鉴。

《恐龙》方案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恐龙的基本外形和生活习性,在弧线和曲线相结合下初步尝试运用轮廓线表现恐龙的的不同动态。

2、在涂色中继续尝试颜色之间的渐变。

环境创设:

了解有关恐龙的知识;恐龙玩具;范例、恐龙图片;作画工具。

活动重点:

运用轮廓线表现恐龙的的不同动态。

活动难点:

恐龙头部和四肢轮廓线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玩具,引出主题

——看看谁来了?它们生活在哪里?你们知道这些恐龙有些什么特殊的本领?

二、出示图片,讨论交流

——它们是什么恐龙?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们还知道些什么恐龙?它们是怎么样的?(出示照片)

——你喜欢哪种恐龙?知道它是怎样画的吗?和我们以前的画有什么不同?

——请个别幼儿说说或示范画。

——教师示范指导,重点指导恐龙头部和四肢轮廓线的方法。

——引导幼儿书空对恐龙进行描画。

三、幼儿创作

——你喜欢哪种恐龙,它们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醒幼儿用轮廓线表现恐龙的外形。

——如果两只恐龙在一起玩耍时,我们应该怎么画?

四、欣赏交流

——你的故事发生在哪里?想告诉别人什么事情?

——看看谁的恐龙画得最好看?

《恐龙》方案设计-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恐龙》方案设计

常熟市元和小学  尹玉蓉

活动分析:

本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本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并运用网络、图书、展览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自主选择,提高综合素质。

本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学生可通过图书,网络和向家长询问等方式了解有关恐龙的各方面知识(恐龙的化石,恐龙灭绝的原因,恐龙的食物和恐龙的种类等)并注意收集资料。第二阶段,学生可根据兴趣,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专攻恐龙的某个方面的知识,并参观由常熟理工学院组织的恐龙展。第三阶段,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各种资料,可以通过我校的瑞博平台相互交流,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恐龙的资料用powerpoint的形式汇总呈现出来,各小组间相互交流。还可以用劳技手段做成恐龙身份证相互赠送。

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立足于每一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实践,由学生自己去构建新的知识。四年级的学生一定对语文苏教版第六册中的《恐龙》一文颇感兴趣,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短短的几节课时间就把这篇课文解决掉了,基于学生对此的兴趣和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和父母的知识积累中获取大量的有关恐龙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多而杂,学生在经过一个初步的认识过程后,还是根据兴趣自由组合,组成一个兴趣学习小组,共同研究有关恐龙的某一方面的知识。常熟理工学院组织的恐龙展刚好为我们这个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根据小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手段,劳技手段来把自己积累到的知识整理出来,还可以通过交流、赠送的方式把自己的知识与同学分享。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了有关恐龙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端正了对科学的态度。

2.

指导学生通过向父母询问,图书和网络等途径搜集研究所需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从中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美术、信息、劳技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各科知识优化组合能力,并强化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活动流程:

一、              情景导入

出示恐龙的模型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学生:恐龙。

教师:这是什么恐龙?我们请专门研究恐龙种类的小组长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学生:这是梁龙,食草,它是个身形巨大的恐龙,脖子有七八米长,尾巴也有十几米长,脑袋纤细小巧,虽然身体巨大,但由于脖子以上比较纤细,像蛇形,所以体重并不是很重。

教师:生活在38亿年前的爬行动物恐龙有很多很多的种类,地上爬的,有水里游的,也有天上飞的,可是他们——恐龙——一个统治地球很长一段时间的生物却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下子就灭绝了,至今科学家们仍然在为恐龙灭绝的原因争论不休。下面我们请恐龙灭绝原因的小组长来为我们简单概括一下至今为止科学家们推测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

学生:科学家们推测出很多很多的恐龙灭绝的可能性,我们小组共搜集整理到了十六种,但是我们小组的同学都比较赞同气候骤冷学说。可能是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地球的气温在30多亿年前一下子冷了好多好多,这些身形巨大的生物一下子适应不了气候的变化,所以在短时间内纷纷死去了。

教师:那么恐龙早在30多亿年前前就灭绝了,科学家们又是怎么样来推断出恐龙生活的那么个年代的情况的呢?下面,我们请恐龙化石小组的小组长来给我们说一下。

学生:恐龙早在30多亿年前就灭绝了,但是恐龙死后,经过这几十亿年的沧桑变化,它的遗体和它当时生活的那个年代的自然环境却被化石真实地记录了下来,科学家们就是靠这些积淀了几十亿年的真实资料来推断复原当时的情况的。我们小组的同学在搜集的过程中找到了好多恐龙化石的珍贵图片,已经把它做成了电子幻灯片。

教师:恐龙生活的那个年代的的情景原来是靠化石来还原的,那么它生活的那个年代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请恐龙的生活环境的小组长来介绍。

学生:恐龙生活的那个年代已经有了水陆空的区分,那时的地球上植物以蕨类植物为主,食草恐龙一般身形巨大才能吃到长在高处的叶子,动物种类也比较稀少,为了争夺食物,食肉恐龙一般有尖利的牙齿和锋利的爪子。那时的地球我们可以播放一段《侏罗纪公园》来还原一下。

播放影片。

二、              相互交流

教师:那么刚才几个小组长分别把我们的这个学期搜集的资料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接下去,我们就请各个小组把你们搜集的资料做成的电子幻灯片相互展示一下。

各个小组相互展示幻灯片并做简单介绍。

三、              制作恐龙身份证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掌握的知识,我请同学们一某一头恐龙为例来在、给恐龙制作一张身份证。身份证上要有恐龙的照片,恐龙的名称,恐龙的生活习性等,把这张身份证做的越详细越漂亮越好,然后,把它送给你的同学或老师,给他们长点见识。

学生利用美术知识和劳技基础制作恐龙身份证,并相互馈赠。

四、              扩展

用我们的恐龙知识开一次自主班会,出一期恐龙特刊的黑板报,并用做的好的同学的恐龙身份证布置一期我们的才艺角。

五、              总结

教师:恐龙已经灭绝,利用我们搜集到的恐龙的化石,科学家们已经作出了好多科学的推测,但恐龙之迷于人类还是没有彻底解开。恐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生物?它对于我们现在的生物有什么影响?它究竟是怎样灭绝的?这么多的疑问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老师真的很希望我们中间的某位同学能在将来给我们解开这样的迷团。

《恐龙》方案设计- 篇3

我是一名兼职的'小学美术老师,没有通过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学习。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常思索:新课程下的美术课该如何上?怎样上好农村地区的美术课?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成功的教学案例,观摩优秀教师的精彩授课,潜心钻研新的教学方法,结合我们农村地区学校的情况,努力尝试将自己反思的点点滴滴教学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课堂,在一次次实践中寻求答案。去秋,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美术学科置换培训。在黄冈师专两个月的理论学习以及武汉水果湖小学一个月的教学实践,让我对美术这一学科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期初,我按照学校的要求,培训归来后进行示范课展示。于是我在三年级执教了一节《恐龙的世界》,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一、教学中运用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课堂中灵活运用影像、范画以及故事、游戏、音乐、参观等方式,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恐龙的世界》这一课中,“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连环画,听关于恐龙的故事,因此,这节课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一契机,通过观看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历史,让他们不仅了解了恐龙的相关知识,更是从视觉形象上对恐龙有了进一步的感知。紧接着,通过图片欣赏、观察自主分析、互动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了解恐龙形体特点,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种方法适合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在作画时,也能做到“胸有成竹”。

二、灵活地选用和创造适合当地美术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

在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实施下,美术课程发生了诸多的变化,改变了人们头脑中美术就是画画的印象,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站立在我们面前。然而,由于农村地区设施条件落后,美术课上所用的材料缺乏,像泥塑、陶艺、版画、水墨画、油画等课程由于材料缺乏,导致一些美术课无法正常进行。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这个地方的教学条件。比如当地的民间工艺—剪纸,为深入挖掘剪纸内涵,我通过一把剪刀和一张纸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剪一剪,体验剪纸的无穷乐趣;为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在《恐龙的世界》这一课中让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里的橡皮泥,想一想,捏一捏,体验立体材料带给人的不同感觉:为了使他们能抓住恐龙的特征创作一幅恐龙生活的想象画,我在黑板上进行了示范,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或许在美术课堂上我们经常会这么做,但我在讲解时穿插了一些绘画知识与技巧,譬如构图中如何使画面饱满,主体物突出,添画恐龙生活背景时如何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及前后遮挡关系等,由知识过渡到方法,将绘画的方法润物细无声的融入课堂,这样农村地区的孩子他们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入作品中,使作品丰富多彩

我在武汉水果湖小学学习时,曾听过指导教师杨老师的《画螳螂》一课,是她自己设计的校本教材,虽然是兴趣班的课,她准备得很充分,展示各种各样形态的蟑螂图片使学生在视觉上享受了一顿盛宴,对于低年级如何使学生画好螳螂呢?她做了示范,除了抓住螳螂进行想象创造外,值得我所深思和借鉴的是让学生绘画时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进行创作,使它不是一次作业,而是一次创作,学生不局限与老师的范图,绘画作品也充满了个性化,之后从学生手中所收集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学生的作品中的鲜活生动,螳螂都有着自己的神情动作,有的张牙舞爪,有的兴高采烈,有的优雅美丽,仿佛是每个孩子的心灵写照,画中充满童趣。这是正是我平时上课时所忽略到的,只教会学生画得像、画得好,却没有引导他们融入自己的元素和个性特点,仅仅只是停留在模仿,而不是创作。在教学中,我正在慢慢尝试引导学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虽然农村地区美术教学资源匮乏 ,但是我对美术教学有一颗热 忱的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将自己所领悟到的理念及新的方法融入课堂,让农村地区的美术课堂也生机盎然。

《恐龙》方案设计- 篇4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课前让学生们查阅了有关恐龙的资料,并把自己感兴趣的恐龙知识绘图并作简单的文字介绍。由于学生对此内容较感兴趣,许多同学都较好地完成了此项任务。然后我在课上讲解完第2、3自然后,让学生以“我是       龙”为题介绍书上的一种恐龙或课外书上的一种恐龙,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富有弹性,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恐龙》方案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恐龙的形体特征,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情感。

2.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想像,培养创造性思维。

3.学习词组:啪哒啪哒、吱咕吱咕。

活动准备

1.图片—(各种形态的)恐龙

2.童话:城里来了大恐龙

3.字卡:啪嗒啪嗒、吱咕吱咕。

4.手工制作-恐龙

活动过程

一、感知理解童话。

1.出示恐龙挂图,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3.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童话中的情节线索和人物形象特征。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恐龙来到了什么地方?它觉得怎么样?

(3)恐龙所到之处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恐龙为什么会给城里人带来那么多麻烦?它愿意吗?

(5)当恐龙变成了立交桥时,它心里是怎样想的?

二、进一步理解童话,学习词组。

观看图片,提问:

1.大恐龙走在路上发出怎样的声音?铁路又发出怎样的声音?

(学习词组:啪哒啪哒、吱咕吱咕)

2.你喜欢恐龙吗?

如果有一天恐龙也来到了我们这个城市,你会怎样对待它?

三、谈话。

教师:如果你是一只恐龙,你想为人们做些什么事情?

(鼓励幼儿大胆想像,依照各种形体特征说出与众不同的回答)

四、制作-恐龙

1.教师:你想不想自己也制作一个大恐龙呢?你喜欢哪一种恐龙?

2.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恐龙,进行手工制作。

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

大恐龙来到了城里,它觉得这个地方比它以前到过的任何地方都热闹。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马路上,可是它的身体太大,交通给堵塞了,汽车排起了长队,响起了喇叭。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铁路上,大恐龙的。身体太重,铁路被踩得“吱哩吱哩”直响,火车也被震得跳起了舞。

大恐龙“啪哒啪哒”地走在胡同里,它闻到了人家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味,忍不住把头伸进窗户,可是大恐龙脖子太长,把人家的房顶都掀翻了。大恐龙心里真难过。城里的人感到,大恐龙给他们带来了危险。

这时一个聪明的小孩说:“大恐龙走了许多路,一定是饿了。”他带着许多小朋友在马路上撒青草,大恐龙沿着这条青草路边吃边走,吃饱了就在十字路口打起了瞌睡。

马路被堵住了,汽车从大恐龙身上、身下开过,大恐龙变成了立交桥。大恐龙身上痒痒的,睁开眼睛一看,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呢!大恐龙觉得自己应该为城里人多做一点事,因为它是多么喜欢这个地方啊!

一辆辆大卡车、面包车、小汽车从大恐龙身下开过去,一辆辆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从大恐龙身上骑过去,一群群大人、小孩从大恐龙身上走过……城市的马路畅通了,大家都说,大恐龙立交桥真好!

《恐龙》方案设计- 篇6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教学重难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把它们的特点给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题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5、理清层次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节)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活动范围广、数量多。第二段(2——5节)介绍了恐龙以及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6节)恐龙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6、师总结:恐龙是两亿年以前地球的主人,属爬行动物,它们与神话传说的“龙“无关。恐龙的种类繁多,一般体大个小,生活在陆地或者水中。约在6000千年前消失了。文章直截了当地以“恐龙”为题,既可突出文章描写的对象,又可引发对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四、布置作业

1、出示生字。

2、讲解生字要领。

3、学生描红。

《恐龙》方案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运用勾画、装饰等方式。表现恐龙的外形特征。

2、体验大胆想象、夸张表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对恐龙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各种恐龙照图片;作画工具、画纸。

活动过程:

一、我喜欢的恐龙

-----你们喜欢恐龙吗?喜欢什么恐龙?为什么?

-----出示恐龙的图片,和幼儿一起回忆比较熟悉的霸王龙、剑龙、翼龙等的外形特征。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恐龙的特征。如马门溪龙脖子很长,翼龙有翅膀,会飞;霸王龙有尖尖的牙齿,后肢粗壮,前肢短小,三角龙头上有角;剑龙背上有两排刺,尾巴上也有四根刺等。

二、我给恐龙画个像

-----为了表现恐龙庞大的身体,要把恐龙画在纸中间,画得大一些,还要夸张地恐龙的主要特征(如长脖子、翅膀等)

-----引导幼儿描画恐龙的爪子、皮肤等细节。

-----引导幼儿添画小恐龙、食物、场景等,大胆设计和表现有趣的情节。

-----引导幼儿添画小恐龙、食物、场景等,大胆设计和表现有趣的情节。

三、恐龙之最

-----张贴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恐龙的名称、外形特征、爱吃的食物等。

-----根据自己的绘画内容,向同伴讲述自己创作的“恐龙故事”。

-----评选最大、最高、最美、最凶猛的……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