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三年级教案 > 《燕子专列》教学案例精选9篇正文

《《燕子专列》教学案例精选9篇》

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是爱岗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燕子专列》教学案例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燕子专列》是一篇非常感人的叙事文章。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课文主要写了欧洲瑞士的一个春天气温骤然下降,导致燕子经过瑞士时因找不到食物而濒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就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把他们送到用带有空调的列车里开往温暖的南方这样一件事,字里行间充溢着人们对动物的珍爱之情,体现了人们美好的环保意识。从语言文字特点来看,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用词具体形象,又含有比较多的意义深刻的词句,既适合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训练,又适合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结合新课标针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欧”“洲”“瑞”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纷纷”“顶着”“踏着”“四处”在表达中心思想时的作用;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濒临”“呼吁”“长途跋涉”等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合作交流,通过情感朗读,感受课文中质朴的语言,感悟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音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受人对动物的珍爱之情,培养热爱动物并能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思想感情,能用自己的行动来加入环保的行列。

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再加上三年级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对本文的许多关键词语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引导学生如何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践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对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并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朗读,加深对文本诠释的“环保”主旨的掌握,就成了教学重点。这个单元的主题内容比较宽泛,有很强的社会意义,而且还增加了综合学习的内容,目的是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环境调查,进一步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 本文的语言质朴又形象,情感丰富,充满着对动物的爱心,在教学中,应用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创设情境法:学生具有易感染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利用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以至更好地入情入境,发挥想象,释放自己的情感。

三、说学法

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我还考虑到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上耗费精力少而收效高,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所以我准备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识字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自主识字,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学习;在理解文本以及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资料这一环节,就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团体合作。

想象说话练习法: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新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课后练习题三设计了:(1)我想对贝蒂说:“ 。”(2)我想对救护燕子的瑞士居民说:“

。”(3)我想对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生命的小女孩说:“

。”(4)我想对 说:“ 。”以及“贝蒂不在乎

,只在乎 ”;和燕子唧唧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 致谢,感谢她(他们)。这三个想象说话练习,旨在挖掘文本的留白,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超越文本,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落实了人文性的教育目标,达到“一箭双雕”之妙。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1.板书“燕子”,引导学生背诵《燕子》中描写燕子的句子,然后问学生对燕子还有哪些了解,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燕子的资料,比如燕子是候鸟,还比如燕子能报告天气预报,而且是捕捉害虫的益鸟,等等。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为学生的信息交流创设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向全班同学展示的舞台,学生的信心与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也引发了学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

2.板书“专”,引导学生扩词,再板书“专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专列”的意思。再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清文章脉络、透视文章中心的窗口,通过语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读,再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培养了学生读文先读题,看题学文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质疑的能力。“学贵有疑”,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了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而且为下文的整体感知,第一次接触文本进行了目标定位。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先给学生提出自学要求: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读后,要求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第一感受。

3.小组交流后,再组织班级交流。教师进行随机点拨。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时,重点引导学生“燕子遇到了怎样的事情”,这样的设计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了这样的理念:阅读教学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同时,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发展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

(三)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1.课件出示第二段场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面临危险,非常幸运的是它们逃脱了这场灾难,这是因为 ,引导学生说出燕子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

指名说,师板书:政府 居民 贝蒂。

3.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相机提示:思考之后,你可以把这些地方用横线“画出”。)

学生自主学习后,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为的是给学生梳理自己思绪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集体交流时,先重点引导理解贝蒂是怎么做的: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

贝蒂: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引导学生: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试着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怎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当然在朗读指导时,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只要是合乎常理的感悟,都应该呵护。因为我们的阅读理解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个性朗读,这是课堂生命化、人本化的表现之一。

在学生情感朗读后,提问:贝蒂她不在乎什么?并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练习:

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                  ;

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                   ;

贝蒂不在乎饥饿、寒冷、疲劳的三重困难,只在乎                   。

在学生深切体会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体验朗读句子。学生朗读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贝蒂对燕子的关爱之情。(红字板书:关爱)带着体会到的感觉,再一次深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个性朗读时要强调评出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

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始终紧紧抓住文本,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读中,入情入境,以读导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收到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接下来,我以“我们的贝蒂是这样地关爱燕子,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还有谁呢?”以这样的�

居民们: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指名回答后,出示句子:

(1)这里可以进行学法迁移,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二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组织集体交流时可以这样点拨:“纷纷”: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让学生感受人们都在行动。“四处”: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让学生感受人们到处寻找,不畏艰辛。

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朗读时,注意以情感人,我是这样导的: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丛林里,或是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这么多地方,容易找吗?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教师用自己的激qing感化着学生的心灵,用自己最诚挚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随那里的居民一起来寻找濒临死亡的燕子,让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化着学生,引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进入文本的内核,那么,朗读就达到了效果。这就是我这一个导语设计的用意所在。

用“关于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过度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呼吁”的意思,再以一个提问:“这是怎么样的专列?”引出第一、五自然段的学习,出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切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读给同桌听,相互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尝试着去感悟。学生学语文是非零起点,只有放了以后,才能知道什么地方需要老师去扶,这样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具有的素质。所以,在我的设计中,我时刻“以人为本”,倡导“自主与合作”的交互学习,使得生生交流不再是“空中楼阁”,尽量做到师生、生生、生本真正融为一体。

(四)拓展文本,升华主旨

1.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这样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

下发阅读材料:《一个真实的故事》,讲的就是人们保护动物。这一环节机动,可以当作课外作业。

2.学了课文,听了故事,看了图片,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把它写下来。

写段练习:

(1)我想对贝蒂说:“                          。”

(2)我想对救护燕子的瑞士居民说:“                          。”

(3)我想对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生命的小女孩说:“                          。”

(4)我想对 说:“                          。”

3.指名4~5个学生展示,再进行总结:通过同学们这么深情的话语,老师相信《燕子专列》中的小贝蒂,《丹顶鹤的故事》中的小女孩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多么希望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进行语言思维训练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情感的深化,提升着对文本主旨更深一层的感悟,既发挥了想象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练习设计才是有效的设计。当然也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一段,可以四个内容都写,也可以选择一、二个写。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也符合了学生智力发展的多元性。

(五)布置实践活动

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共同搜集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资料,用自己的行动向自己周围的人呼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团体合作能力,体现了语文的综合实践性。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达到简明扼要,抓住题眼,直奔中心,达到“高效能、简约化”的功效,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主旨。

《燕子》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燕子,谁还记得它长什么样呢?

齐背第1节

这小家伙可真是活泼机灵(板书:外形活泼)那它什么季节和我们见面呢?

二、教学第2节:

1、师述:暖风扑面,大地更新。瞧,春姑娘悄悄的向我们走来了。(观看录象)

2、师:同学们,春天美吗?那你想用哪一句最美的话来夸赞她呢?

3、师:这迷人的春景的确令人陶醉。如果能给这幅画面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那就更美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轻读一读课文第2节,找找哪几句话描写了这迷人的春光?

(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节)

4、(出示第2节前三句)师:作者笔下的春天美吗?先别急着回答,这文字的美呀,可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必须细细的读,细细的品才能感受到。下面就请大家好好的把这一段话读一读、品一品,然后把你感觉最美的地方介绍给同桌。

5、学生自由读,同桌相互介绍

6、师:谁愿意把体会到的美介绍给大家?

7、学生交流朗读

Δ从“吹拂”“洒落”感受到春风、春雨的柔和

那你觉得怎样读,才能把这种意思表达出来?(学生评议)

Δ从“展开”感受到柔柳的生机和变化

你理解的太好了,相信你会读的更好。

如果能边读边做动作,那就更形象了。大家一起来,好吗?(齐读)

Δ从“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感受到花草长的旺盛、热烈。

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百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你能把这种闹盈盈的感觉读出来吗?

谁来向他挑战?

8、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这样的春天就是(烂漫无比)的。(齐读生词)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段话,把这份美深深的记在心间。(学生齐读)

9、下面我们就用这段话为刚才的录象配上音。注意:1、不能看书2、要跟画面合拍

(学生齐背第2节)

师激趣:同学们深情并茂的配音给春天增色不少。瞧,小燕子也被我们吸引来了,它的。到来会为春光增添更多的生趣。

三、教学第3节:

1、自由读,思考:小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板书:飞行轻快)

3、默读第3节,分别找出描写小燕子飞行“轻”和“快”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第3节)谁把燕子飞的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学生评议:听了xx同学的朗读,你们感受到“轻”了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5、理解“小圆晕”

Δ板画:◎

Δ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晕”是什么意思?

师描述:在作者的眼里,不但燕子美,就连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圈波纹也像七彩的光圈那么漂亮。咱们在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和小圆晕的“美”。

6、学生齐读

7、谁再来读读燕子飞的快的句子?

8、学生评议: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快”的特点吗?

理解:掠动作演示

9、学生齐读

四、教学第4节:

1、师述:呀!我们光顾着看小燕子飞行啦。瞧,那边有几对小燕子已经飞倦了,正落在电线上休息呢。

Δ(出示插图1):你们看,小燕子休息时的姿势怎样?(板书:休息:优雅)

Δ看到这幅情景,令你联想到了什么?(五线谱)

Δ(出示插图2):你们看,像不像?

填空:( )像( ),( )像( )

2、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4节,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出示第4节,师生接读)

3、师:呀,这段话中有一个词用错了,明明是“几根”细线,怎么能说是“几痕”呢?(学生回答)

哦,老师懂了,谢谢你让我知道了用词准确,文章才更生动、真实。

4、(鸟叫声):听,这些小家伙在快乐的歌唱呢。你能听出它们在唱些什么吗?

5、怪不得作者要说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就让我们和着春天的赞歌,深情的诵读2、3、4节,再来感受一下春光的明媚和小燕子的可爱。(配乐朗读)

五、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一群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呢,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和它交上好朋友。好了,就让我们在一曲《小燕子》的优美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吧!(播放歌曲)

六、作业:

有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外形:活泼

七、附板书:

燕子 飞行:轻快

休息:优雅

《燕子》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燕子妈妈笑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8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通过记叙小燕子三次到菜园观察,并与燕子妈妈三次对话,最终看清楚了冬瓜和茄子在大小、颜色、外形三方面都有区别,生动揭示了做事要认真的道理。

设计理念

1、学生为本,整体推进三维目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与方法。

2、读中感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有层次地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让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读中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道理。

3、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在识字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充分开发利用课堂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3、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与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冬瓜和茄子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播放课件:(情境画面及歌曲《小燕子》)

教师口述:小朋友,春天来了,小燕子和妈妈一起从南方飞回来了。他们在说什么悄悄话呢?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燕子妈妈笑了》。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识记“燕”字。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意境,通过轻快的音乐、春意浓浓的春景,将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合作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 (课件出示:生字词)运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如开火车、小老师带读等

2) 以小组形式汇报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如:“躺”和“挂”,可在学生自主识记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贴“冬瓜”和“茄子”图加深理解。)

4、检查课文初读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2)齐读全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人人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去,并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交流识字的方法,体会学习的快乐。

三、读中感悟,体会道理。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怎样才能读好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对话呢?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评价。

2、同桌分角色朗读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对话。

3、(课件出示:小燕子和妈妈的对话)教师扮演燕子妈妈、学生扮演小燕子,师生分角色表演读,共同评价,体会道理。(在评价中指导读出疑问和高兴的'语气。)相机板书:大小、颜色、外形方面的区别。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练习中朗读“小燕子和妈妈”的对话中,逐步感悟“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小燕子一共去了几次菜园吗?每一次都发现了什么?

二、展开想象,各抒己见。

1、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请发挥自己的想象跟小伙伴或老师说一说。

2、汇报交流,共同欣赏。

通过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交流探讨,懂得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观察得认真,最后连细微之处也看清楚了,正是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的原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巩固生字字音。

2、指导书写。

1) 同桌一起研究田字格里的字怎样写、怎样记。

2) 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难写或容易写错的字。

3) 学生练写,师生共同评价。

在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探究,激发主动识记生字的兴趣。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两种不同的水果或蔬菜,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2、展示交流,共同评价。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课堂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充分利用和开发课堂资源,让学生“学以致用”,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五、诵读全文,回归整体。

1、诵读全文。

2、师总结: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相信每一位同都会像小燕子那样认真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诵读是对课文整体性的欣赏、品味的过程,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再一次得到凸现。教师言简意赅的总结,起到“水到渠成”之功效。

附:(板书)

燕子妈妈笑了

冬瓜图

茄子图

大小

青 紫

细毛小刺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设想:

《新课标》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燕子专列》通过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表现了“爱护周围环境”的主题。如何让学生不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我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交流感受。

首先,一开课,通过送礼物,贴一贴小燕子的图片,做一做小燕子飞行的动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形式上把自己当作小燕子,给学生一个入情入境体验的良好开端。

其次,整堂课中,教师至始至终把学生当作小燕子,引发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如,请学生举手时,我说“小燕子,挥挥你们的小翅膀”。小组讨论前,我请他们 “飞过去”,“飞到自己的车厢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说“咱们的燕子会议就要开始了”。通过精心设计诸如此类的教师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课文。

更重要的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有所体会之后再读,突出借助情感来指导朗读,朗读水平提高了,情感共鸣的感染力增强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先由学生谈体会,引导他们互相补充,再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入。

最后一个环节“爱心卡”的设计,给了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我抓住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阅读体验:1,找到有关语句,自读体会。

2,师生互动交流“为什么最想向小贝蒂致谢”。3,看图想象自己被救的经过。这些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入情体验的开端——把自己当作小燕子。

老师有一份小礼物,就放在你们桌上,打开看看。(小燕子的不干胶)它可是有魔力的,快把它贴在胸前,你就会变成一只小燕子。(学生迫不及待地贴好小燕子,欣喜地挥动手臂做燕子飞行的动作。)

这么多小燕子呀,咱们的教室变成了——燕子专列(齐读课题)

咱们小燕子有翅膀,会飞行,为什么还要坐专列呢?(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原来这是一辆爱心专列。准备好哦,专列即将启程,咱们用朗读来和站台上送行的人道个别吧,齐读第五自然段。

在你们小燕子的心中,你们在向哪些人致谢呢?(政府、居民们、小贝蒂)

在这些人当中,你最想向谁致谢呢?(调查学生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就先学哪部分。)大多数小燕子最想向小贝蒂致谢。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1、自读、体会。(第四自然段)

小贝蒂为你们做了什么,让你们这么感动,使你们最想向她致谢?请你们找到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2、互动交流

交流“为什么最想向小贝蒂致谢”,学生自由发言时谈到哪句话(哪个词),大家就都来读、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1)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引导学生读第一句话,体会小贝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找我们,要找到我们容易吗?学生由此体会到小贝蒂找得很艰难,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有了这样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就动情多了。

(2)学生很容易抓住第二句话中“小贝蒂救了十几只燕子”这点来向贝蒂致谢,并由此体会到小贝蒂的勇敢和爱心。朗读这句话时有的将“一个人”读作重音,有的将“十几只”读作重音。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她花了多长时间来救我们?一天有多长?学生带着这些体会来读这句话时,就把“一天下来”也读得重一些、慢一些,来表现贝蒂的不辞辛劳。

(3)“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体会小贝蒂一点也不在乎什么,一心只在乎什么。通过抽读、自读、范读及互相评价,以读带讲,以评带导,使学生读好这句话。适当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如将“一点也不在乎”读得轻慢,或者快速读。

小结:小贝蒂真是个勇敢的孩子,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把我们的感动和感谢都融到我们的朗读中去吧。(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3、看图想象

(1)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配乐),瞧,那天,我就是这样被小贝蒂救了的。天,冷极了,当我躲在岩缝里瑟瑟发抖时,突然听到了……风,吼叫着,我和妈妈依偎着,哆嗦着,祈祷着温暖的春天时,是小贝蒂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在我们每只小燕子的心中,都有一个这样动人的故事,让我们静静地回忆吧!(学生看图想象自己被救的经过)

(2)运用想象,表达体验:小燕子,那天你是怎么被救的?(生:那天我冷得受不了了,是小贝蒂扒开雪,救了我,把我送到火车站。)(生:我躲在岩缝里,突然听到了脚步声,小贝蒂发现了我,她把我捧起来,搂在怀里,对我哈着热气。)(生:我和妈妈躲在树枝下,妈妈不断地安慰我“会有人来救我们的!”果然一个小姑娘来救了我们,她还解开衣服,让我们紧贴着她的胸口。)学生借助手势绘声绘色的描述,使大家产生共鸣,加深体验。

小结:小贝蒂就是这样,一个人救了我们十几个小伙伴,她不仅拯救了我们的生命,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在瑞士这个难忘的国度里,还有谁也让我们这样感动,使我们想向她致谢呢?(政府、居民们)

三、合作学习,交流感受

1、分组合作学 (第二、三自然段)

特别想向政府致谢的小燕子,呆会儿请坐到一号车厢(教室一二大组的座位);特别想向居民们致谢的小燕子,请坐到二号车厢(教室三四大组的座位)。小燕子们,赶快飞到你们的车厢里,找个座位坐下吧!

燕子会议就要开始了,哪只小燕子来读读讨论话题?(多媒体出示)

车厢车厢里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重点参与其中两个组的讨论。

讨论话题:静心读一读:最能代表你心思的语句。

大胆说一说:你最想向谁致谢,你是怎么想的?

特别提醒:先自己读,自己想,再到燕子小组里去交流。

2、交流为什么想向政府致谢。

先请一号车厢的小燕子说一说,政府为你们做了什么,你们这么感动,想向他致谢?(先请一个小组汇报,汇报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可推选一名代表汇报,也可几人分工汇报,再请其他组的同学补充,互相交流。)

第一个汇报小组的小燕子飞上讲台,动情地讲述:(生:是政府决定用火车把我们送到温暖的地方,所以我要向政府致谢。)(生:瑞士政府对我们真好,花那么多钱请我们坐专列)(生:因为我们平常帮助了人类捉害虫,是益鸟,所以人类也就要帮助我们。)(生:政府的工作非常忙,是管一个地方的大事的,他都来关心我们燕子,还用专列来送我们,我觉得非常了不起。)

针对学生谈到的“了不起”,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政府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出这个了不起的决定的?在学生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渗透重点词语的体会:“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飞越了无数座山,无数河流,筋疲力尽)“饥寒交迫”(其中重点理解为什么“饥”)“濒临死亡”等。

如:可以这样紧随学生的交流内容来理解“呼吁”一词。(生:是政府通知人们来救我们的,所以我要向政府致谢。)你从哪知道的?(生读句子)“呼吁”仅仅指“通知”吗?还包含什么意思?(鼓励、动员、号召)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

有个成语叫“雪中送炭”,讲的是在风雪中送炭火来温暖别人;瑞士政府呢,是“雪中送——专列”,用空调专列把我们送到温暖的地方。我们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谢瑞士政府在我们濒临死亡的危急关头,做出了了不起的决定。(齐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为什么想向居民们致谢。

在政府的呼吁和大力支持下,居民们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使我们这么感动,想向他们致谢呢?请二号车厢的小燕子来说说吧。(汇报和交流方式同上)

(生:因为居民们四处寻找我们,把我们送到火车站,所以我要向他们致谢。)你从“四处”体会到什么?(生:居民们找了很多地方,到处都找遍了。)你能用读来表达吗?(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指导读好“四处”)

(生:如果只有小贝蒂一个人来救我们,是不够的,所以我要向居民们致谢。)你从哪儿体会到有很多居民们来救我们?(生: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我能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吗?(指导读好“纷纷”)

小贝蒂寻找了一天,救护了我们十几只燕子;许许多多的居民们,四处寻找我们,人多力量大呀,救了我们成千上万只燕子,把我们送上了——燕子专列。(自己练读这句话)

还有哪些词语让你特别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如果你没法用语言说得清,也可以用朗读来表达。(学生主要体会有:山路很难走,居民们一不小心就会摔着,很危险。居民们一点也不怕冷,很勇敢,很有爱心。)结合学生谈体会及对个别读的评价,指导朗读这句话。

4、对比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有关句子。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年春天,天气是那么无情,而瑞士的居民们却是那么情深意重。请一号车厢的小燕子读一读我们遇到了哪些麻烦,二号车厢的小燕子读一读居民们是怎样救护我们的。(多媒体出示第二、三自然段有关句子,学生朗读。)

四、真情告白——抒写爱心卡。

当我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时候,是瑞士政府和像小贝蒂这样的居民们团结一致,共同救护了我们。没有他们的关爱,就没有我们的生命,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太多太多。把你最想说的那句话,写在爱心卡上,送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好吗?(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在爱心卡上写一句话,送给最想感谢的人。)

小燕子,你最想向谁致谢,大声地说出来吧!(请一位小燕子读一读自己写的爱心卡)让黑板成为我们和人类的爱心桥梁,把你的爱心卡贴上去吧!(学生上台将爱心卡贴在黑板上)先写完的小燕子率先站起来朗读爱心卡,贴爱心卡,陆陆续续的所有的小燕子都上台读爱心卡,贴爱心卡。教室内热情洋溢,黑板上五彩缤纷。

请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代表人类也为你们送上一份爱心卡,好吗?(师读爱心卡)“小燕子们,爱,是相互的,爱是彼此关怀,彼此牵挂和彼此依存,让我们都来做爱的小天使!”(师贴爱心卡)

板书设计:

致谢     政府

6 燕子专列  燕子      人类 居民们

救护     小贝蒂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3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 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òu;“濒”不要读成pín。

3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①政府的呼吁;

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四、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

(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1)自己练习讲一讲。

(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五、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生词: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第二课时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指导写想对贝蒂说的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 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爱心之间的关系,感受这样对比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件

预习学案

我会读

1.读准生字词:

欧洲  舒适  启程  特殊  麻烦  政府   救护   致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会思

全文共      个自然段,讲述的是

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                            。

我会问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还有这些不明白的问题

1.

2.

导学案

揭示课题导入:

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欣喜。它们春来秋去,撒播着友谊的种子,但是你知道吗,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许多危险!今天,我们要学的《燕子专列》讲的就是燕子在瑞士的遭遇。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要读熟课文。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燕子是候鸟,为什么要用专列送呢?

2.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3.说说小贝蒂是怎么救护冻僵的小燕子的。

小练笔

课文中的小贝蒂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女孩,她美好的心灵如同她红扑扑的脸。现在请你再仔细读一读第四段,看着课文的插图,把自己当作小贝蒂,向大家介绍那天救助燕子的经过,用上黑板上的好词语。

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车厢里的燕子,你觉得特别要向谁致谢呢?(瑞士政府、居民们、小贝蒂致谢、贝蒂的爸爸妈妈、播音员)选择一个你“致谢”的对象,请你把致谢的话写下来。要求写清楚向谁致谢,结合课文内容,用上课文有关词语或句子写出致谢的原因。

课堂检测

一、拼一拼,写一写。

ōu zhōu    shū shì    pí láo   qǐ chéng

(    )(    ) (    ) (    )

tè shū    cháng tú   zhòu jiàng  kōng tiáo

(    )  (    ) (     ) (    )

二、仔细区分,组成词语写下来。相信细心的你一定行。

殊(   )步(   ) 救(   )  跋(   )

珠(   )涉(   ) 球(   )  拔(   )

三、读熟并背诵“听到消息,居民们……冻僵的燕子”。

作业超市

1.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在积累本上。

2.请你为保护动物创作几条宣传标语或广告词,写在下面。

板书设计

6.燕子专列

气温骤降  料峭的春寒    冻死

风雪不止   漫天飞舞的大雪 冻僵

饥寒交迫  坚硬的山路     僵硬

皑皑白雪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11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正确读写“专列、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列车、启程、站台、特殊、长途、成千上万、麻烦、气温、骤降、风雪、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纷纷、救护、开动、友情、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找出人们为了寻找、保护燕子做了哪些事情,并明确他们这样做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读议法、读思法

教具准备:

燕子图片两张、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专列“吗?(生答:专门护送人或物品的列车)。今天我们这趟列车上的乘客却是一群燕子(师将燕子图粘在黑板上)。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快快打开课文22 页,看清楚老师提出的要求,开始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词语障碍

1、同学们读书真认真,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哪些词语要和我们交朋友。出示带拼音词语,小老师领读。

2、老师要加大难度了,把新老朋友都请出来,看你们还认识吗?出示词语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3、把这些词语带进句子里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师出示3 个句子,男女生读)

4、这些句子中隐藏着我们要会写的两个字,我们把他俩请出来,师指导书写“瑞、士“两个字。并让生练习写!

三、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会学习的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相信此时的你们,心中一定还在挂念着列车上的燕子吧!请同学们再次打开书,第22 页,背投出示: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瑞士政府为什么决定开设专列,护送燕子去温暖的地方呢?(师板书:将另一张燕子图片贴黑板上)

2、指名汇报,(第二自然段: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

⑴燕子在瑞士境内遭遇了什么样的麻烦?(在第几自然段?)指名汇报,(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①背投出示句子,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天气非常寒冷,燕子面临死亡。)

②你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用“—”画出重点词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③你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句吗?(指名感受读,女生来试一试)

⑵得知燕子遭遇困难后都有谁伸出援助之手?(板书:瑞士政府、人民、小贝蒂)。当瑞士政府得知燕子们的情况后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他们送到火车站。)

①瑞士政府的决定怎么样?(真了不起!)

②你来读一读这一句。

⑶听了政府的呼吁,瑞士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①背投出示句子,自由读这句话。

②从这些加红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不畏严寒,到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说明他们救护燕子的心情非常急切,他们十分爱护小动物。)

③指名汇报。男生感受读。

3、是啊,每一位瑞士人民都在冒着严寒,四处寻找着冻僵的燕子,同学们,在这千千万万救护燕子的人民中,一个小女孩很是引人注目,她就是?(生齐说:贝蒂)

⑴背投出示图片及相关段落,问:看图,此时的贝蒂在干嘛?

⑵她和爸爸妈妈是如何寻找燕子的?

⑶在寻找的过程中她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她退缩了吗?

4、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啊,多么善良的人民们,多么有人情味的政府!于是,那一年的春天,我们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看到了这样一幕: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特殊的客人──燕子。”“列车开动了……向人类致谢。”

5、千千万万的人把千千万万只燕子送上了列车,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列车开动了。坐在舒适的车厢里,看着外面飞舞的雪花,小燕子们叽叽喳喳的相互诉说着。它们在说什么呢?写一写吧!

四、师小结

是呀,《燕子专列》不仅载着一只只获救的燕子,它还载着人类的友情和对动物的爱。瑞士人民用他们的行动创造了人类和动物最和谐最美妙的一幕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呼吁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吧,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板书:爱)

作业设计:

1、制作“爱心卡”写一句爱护动物的标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篇8

一、领悟教材、分析学情、确定目标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

中年级的孩子们比较喜欢钻研故事,喜欢有悬念的故事。所以,《燕子专列》这篇课文的吸引力就很大了。如何让大部分学生在小故事中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其中的寓意呢?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设计理念

一切语文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只有先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流利了,才能够继续进行其它的学习。因此,我采用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去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生为主体,选择教法

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 “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 、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1、课外预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重点,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

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要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说起,从专机,专款,专家说到专列。

温总理赶到灾区乘坐的飞机叫————专机;各级财政,单位专门用于救灾的钱款叫————专款;在抗震救灾医疗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的人————专家;专为救灾物资开出的列车————专列。

二、精读课文

(一)感受恶劣的环境

先是学生默读,在书上找出来。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然后是同桌合作学习。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然后交流。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冷、饿、累,简单了解冒号的用法,并随文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观看图片,学生谈此时的心情(着急、担心等);再次朗读。

(二)政府救燕子

着重于一个词的理解“呼吁”,瑞士政府是怎样救燕子的? “立即”说明了什么?通过广播通过电视告诉大伙号召大伙寻找燕子,课文里有个词语叫————呼吁。再设置情景:如果你是电视台记者、广播员会怎么呼吁?让学生现场模拟播音员呼吁。

(三)居民们救助燕子

汇报交流时再抓住两个感人的片段辐射开去,把朗读、想象、体验、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披文以明理,体验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听到呼吁后,居民们是怎样行动的?先学生自由说,再对照书上的段落朗读。

2、引导理解居民们的爱心,有哪些人去找燕子了?(引导从年龄、职业等方面说)理解“纷纷”。反复朗读重点段。

出示带点的词。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通过多次的朗读了解普通的居民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学生在读中议、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自读自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3、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贝蒂的可贵行为。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冻僵、僵硬、皑皑白雪、冻得通红”,感受到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感受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课文中的含蓄的词语、深刻的句子、精彩的场面、生动的意境,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四)燕子致谢

1、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现在坐上了专列,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幸福的小燕子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丰富的想象激发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前苏联优秀教师阿英那什维里曾说:“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想象说话也是如此,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发时,学生的火种就会点燃起来。

三、拓展延伸

1、爱心专列

燕子专列正徐徐启程,这仅仅是燕子专列吗?这还会是装载什么的专列呢?引导出爱心专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精神影响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2、养鹤姑娘徐秀娟的故事。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配上丹顶鹤优美的身姿,加上感人的旋律,激起学生无限的深思-------爱护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篇9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本文选材视角和叙事顺序较为独特。首先,“燕子专列”这个题目即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怎么还有燕子乘坐的“专列”呢?作者这样独特的视角激起读者疑惑,引发阅读的兴趣。本篇课文没有采用平常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而是先将事件的结果呈现出来,然后采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述事件的整个经过。此外,本文还采用对比的方式来增强表达效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教师在课前准备相关挂图或幻灯片;如果有条件与学生一起搜集有关瑞士的资料。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11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洲、殊、骤、涉”(翘舌音),“濒、厢”(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濒”读成“pín”,将“骤”读成“zòu”。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然后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区——欧、户——启、步——涉、相——厢。

可以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然后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3本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本文文字浅显,内容平实,学生可以先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二:一是领会大致内容,在教师的帮助下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的送行一幕,首尾呼应;二是边读边思考,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燕子飞来时气候是什么样的?与瑞士的燕子遇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力图使学生通过比较,尽快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并从一开始就感受到燕子所面临的处境。

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体会这种感情可以围绕“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两个问题组织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全班总结。

第一,题目反映了人们对于燕子的关爱——作为动物的燕子都坐上了专列。用专列运送燕子是政府关心保护燕子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举动却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一个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命令来关心一群遇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因为这件事情与国家的其他大事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课文中有一个学习伙伴的泡泡“能够作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就是引导学生去感受瑞士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的难能可贵。

第二,政府关心燕子还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方面,它还表现在运送专列的是漂亮而舒适的空调车、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去寻找燕子。

第三,除了政府的行为反映了人们对于燕子的关爱之情,每个人为保护燕子、关心燕子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普通的居民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在这些普通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孩子,她与父母一道,“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中,小孩子本应该受到保护,可是她却能够和大人一起,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体现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还不止如此,在将燕子送到车站以后,人们又来到站台上欢送这批特殊的客人,这样的举动体现了人们没有将燕子作为动物来看待,而是将它们当作了富有人性和人情的“客人”,从更深层次表明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这个环保的主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时,要注意使学生感受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比如,“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起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在这句话中,“漂亮舒适、站满了、送行”这三个词语值得体会,透过这三个词的表面上的意义,还应该体会到人们将燕子看作了朋友以及对它们的重视。再如,“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这些词语,表明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类似上述的关键词句还有很多,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朗读,加以体会。

4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出现的词语时,不宜将词典中的释义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要通过生活经验和上下文的联系理解词义。比如对“启程”的理解,下文说“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既然是送行,那显然是车要开走,因此,“启程”的意思就是出发上路。再如对“料峭”的理解,下文说“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的山路”,形容的是“春寒”,因此其意思就是用来形容春天的寒冷。

5本篇课文虽然以叙事为主,但是整个事件的每一个情节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感受和领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并进而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来。比如,“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其中的“通红、僵硬、但、一点也不”都应该加重语气来�

6课后练习的第二题,是要求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生在回答这个题目时,答案一般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就字面意义进行延伸,比如“纷纷”,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拯救燕子的人多,“四处”指寻找燕子的范围广泛;二是透过字面意义感受深层的内涵,比如“纷纷、四处”反映了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为拯救燕子所付出的辛苦劳动等等;三是说明表达效果,比如运用“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动词,能够较好地体现气候、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不论学生体会到了哪一个层面,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该给予肯定。

第三个题目同样属于扩展性的题目,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进行适当的联想并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学生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学生可以围绕有关《燕子专列》的任何内容与贝蒂对话。积累词语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句和段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类保护鸟类的资料,举办一个以“保护鸟类、爱护家园”为主题的活动。

四、参考资料

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绿化率约61%。首都在伯尔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业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