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台湾的有关情况,雪景图,补充儿歌。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课文《看雪》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及由生学组成的词语,会认“省、店”等10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了解台湾儿童向往北京,北京儿童渴望同台湾儿童在北京相聚的美好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步骤: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讲台湾省的小朋友看雪的故事。
二、出示地图。
了解台湾省的位置,介绍台湾省的有关历史情况,知道台湾虽然现在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它仍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检查自读情况。
1、这篇文章分几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五、指导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学会字:讲打指接惊故候奇
会认字:省店橱指接讲铺毯银仗
2你认为哪些字难认?想什么办法记住的?
“惊、省”是后鼻音。
“银”是前鼻音。
3、你认为哪些字难写?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文”。
候:不要忘了中间的一小竖。
4、指导写字。
(1)看清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完成“我会写”。
《看雪》教学设计 篇2
12看雪(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收集整理有关中国台湾的图片、资料和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识字3& www.bai huawen.com rdquo;中有关中国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是啊,中国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
2、展示交流: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中国台湾的了解有多少。(学生汇报、交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材料。)
二、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还可以查字典认识它们。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2、同桌或小组同学合作,一起读课文。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识字
1、选择自己觉得读得最棒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其它同学当评委,为他的表现打星。(师生相机纠正字音)
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哪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
四、写字
1、从8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找到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指、接”,用字组词,说说偏旁与字意的关系。
2、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学生自主写字。
3、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评议,相机进行指导。
五、初读
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启发想像,中国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教学后记:
12看雪(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生字朋友,如果现在他们又出现在你面前,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二、朗读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2、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找一找。
3、借助图画,美读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各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4、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地说”的句子。
三、讨论
你觉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说说你的理由。
四、表演朗读
老师和学生一起,自由选择角色,朗读全文。
五、写字
1、出示5个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自己认为不好写的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共性问题范写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议。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我会连”的内容。
2、画一幅介绍祖国大陆的画,再配上一首小诗,送给中国台湾小朋友。还可以给中国台湾小朋友写一封简短的邀请信,邀请他们到自己的学校来做客。
板书设计:12看雪
到处洁白
看雪堆雪人盼望祖国早日团圆
打雪仗
《看雪》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学情分析
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没有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自己去翻译文言词句,理解课文,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随着文言词的积累和经验自学课文,再经过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意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流下不少传世佳作。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阳春三月,莺***长。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
诵读指导: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昂然。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录》。
五、自主学习
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
①词语: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
拿:撑,划。
拥:围裹。
毳(cuì)衣:细毛皮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全白。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更(gèng):还。
大白:酒杯名。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等到。
舟子:船夫。
者:……的人。
②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声、鸟声都绝迹了。这一天,更声刚刚完绝,天将凌晨,我划了一叶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雾夜里雾气浓重浩茫,天空与浓云与远山与湖水浑然连为一体,上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长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的像一根细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上怎么还有你这个人?”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您相公痴呆,还有像您一样痴呆的人呢。”
六、整体感悟
1、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故国之思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偶遇佳客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有没有矛盾?
与众不同的情趣,芸芸众生中,知己难求,而舟子在犹如不在,由此可见他的清高孤傲。
4、文中具体写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特点:用白描手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
感情: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5、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笔墨写人,写奇遇,对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后半部分写人,写奇遇,饮酒,抒写感慨,偶遇知音而惊喜,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他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特色。
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这是对张岱的最确切的评价。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一种孤芳自赏的心态凌晨来到湖心亭看雪。
拓展:其实,从古到今,像张岱这样的痴人并不少,本册就有学过的。回忆一下:苏轼,陶弘景,周敦颐。
七、知识拓展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古往今来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很多,请同学们找出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八、写作活动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 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本文把这种方法运用的淋漓尽致,请同学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写一段有关描写景色的短文。
所谓“白描”,原指小说塑造人物采用的一种手法,讲究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人物形象,不用衬托或少用衬托,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而作者却要隐蔽起来。它的好处是以少胜多、真切凝炼。白描手法运用于杂文,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于人物那些富于思想性格特征的言论和行为的记述,在行文上一般表现为复述和引用,或简明的勾勒。
九、总结本文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看雪》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看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课文主要写中国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课件 瑞雪图景 中国地图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 湾 省 商 店 景 洁 讲 毯 银 堆 仗 会认橱盼
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
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4懂得中国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中国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第 一 教 时
一、揭题
1、课件出示“雪”,给雪找朋友。(转动的雪花奖励小朋友)。
2、师:雪有这么多朋友,那么你愿意做雪的朋友吗?为什么?
3、师:现在孙老师就带你去见见这位好久未见的朋友。
4、欣赏美丽的雪景。 (课件展示)
师:你能用什么词句来赞美你的朋友。(强调积累的重要)
5、引题: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动人的雪景,巧得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看雪” (出示课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听课文的配乐朗读
2、自由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3、检查词语
台湾省 手指 商店 橱窗 接着
讲话 铺路 地毯 银装 雪仗
4、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出示句式 (谁 干什么?)
板书 看雪
中国台湾孩子 北京
三、深入学习课文
1、读主要内容 你最想知道什么?
2、中国台湾孩子为什么想去北京看看雪?
(1)出示句子: 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2)你认为我们舟山容易见到雪吗?中国台湾比我们还不容易。在2005年3月,由于冷空气影响,在中国台湾出现了大幅度的降雪,在有些低海拔地区也出现了降雪,那可谓百年仅见。
(3)朗读指导
3、中国台湾的孩子常看到的雪是怎么样的?
4、用 划出描写雪景的句子。
出示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1)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品味这句话,体会“飘、铺、披、”的巧妙运用。
(3)朗读这句话。
(4)仿写句子
麦苗 着 。
大山 着 。
着 。
(5)齐读句子,读到这里,你最想干什么?
(6)欣赏玩雪图。
(7)如果你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看了这些你会怎么样?
板书 向往
(8)从哪句话最能看出孩子们对北京的向往?
出示句子:孩子们争着问老师:“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看看真的雪呢?”
(9)出示地图
找 北京 中国台湾
读句子“中国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10)你认为中国台湾的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11)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结
1、如今的中国台湾孩子想来北京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他们的愿望回实现。我们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2、出示对联
上联: 炎 黄 子 孙 心 连 心
下联: 海 峡 两 岸 一 家 人
横批: 月 圆 人 圆
课文《看雪》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型:赏读课
教学方法:
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
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注音:崇祯(chóng zhēn)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毡(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
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教师提示下列词语,学生试译,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
是日更定:是,这。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算起。定,开始。
余挐一小舟:撑,划。
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全白。(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下船:等到。
(3)试译下列文句,突破难点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B、拥毳衣炉火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E、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F、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学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5)请同学试译课文,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举手提问或同学讨论;如无太多疑问,则请同学试译段落(可直译,可意译),其他同学评价。
四、整体感知文意
1、本文写谁做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能根据课文大意来评价一下吗?
(张岱,半夜到湖心亭看雪。他是个“痴人”。)
2、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
(学生讨论并明确课文所写“痴人”的“痴行,痴景,痴情”。)
痴行:大雪独行
痴景(奇景)(白描):上下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乐醉情自然
3、“痴”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痴人”就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五、合作探究:
1、说说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
(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会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补: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白描的例子: (抽象、概括)
A、《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4、渲染的例子:(形象,具体)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风……《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六、比较阅读: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赏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在描写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2、二文表达感情上的不同?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七、结束课文:
《红楼梦》中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却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用“痴笔”叙“痴事”,绘“痴景”,抒“痴情”,融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借以表达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趣。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和默写课文。
2、利用白描手法写人或物片段。
3、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附有关诗词)
板书:湖心亭看雪
痴行:大雪独行
上下一白
痴景(奇景):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乐
痴人就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白描:抽象、概括
渲染:形象,具体
有感于西湖的诗
1、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2、【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 【宋】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有关咏雪的诗
1、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熃,谢道蕴《咏雪联句》牐弧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3、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7、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8、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9、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