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优秀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这次为您整理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篇1
路的旁边也是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让我们一起走进《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课文,去了解一下作者是怎样走向成功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并书写四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能结合文本语境理解“星罗棋布”、“络绎不绝”、“大喜过望”等重要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同时初步懂得自己以后如何去面对困难挫折,树立积极奋进的学习、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链接生活中发生的“遇到困难,如何选择其它方式克服困难”的事例,深刻理解题目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谚语激趣,导入新课
1、西方有一句谚语叫“条条大道通罗马”听说过吗?谚语中的“罗马”在哪里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罗马广场,去看看那美丽、古老的地方。
2、课件出示图片:这是罗马的城市广场,这是通往罗马城市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城市广场的侧面的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俯瞰整个城市广场——你能说说这句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的意思呢?
3、揭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交流。
(若学生概括有困难,则提示引导说说文章讲了哪几个具体事例,再连接上下文,疏通主要内容。)
实践证明:在学生预习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概括意思难度很大,并且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下几个环节的学习中处于消极非兴奋状态。
三、自主研读第一段,理解题目的表层意思
1、理解“路多”:
师:在风和日丽的一天,父亲带着我来到罗马郊外的一个小镇,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顶望着整个罗马城。谁来读读描写我看到的情景的句子?
(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看到的景象?
(学生有困难时,出示广场图,辅助学生说,伺机点拨理解“星罗棋布”、“环抱”。)
师:其实,用更简洁的一句话说,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读出路多)
师;用古罗马的一句谚语来说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指导朗读:读出通向广场的路的“多”。
2、父亲带我爬上塔顶,仅仅是让我看通往广场的路吗?
出示: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1)说清意思:
师:父亲的话包含了丰富的意思,你能做一做父亲的代言人,把意思说得更清楚些吗?
(2)指导不同语气朗读。
(和蔼的;语重心长的;)
四、理性品读二、三段,从事例中深入理解题意
1、提炼概括:
师:“我”一直牢记父亲这样的教导。(再次朗读)你知道作者在此后的生活中走的是怎样的路吗?请大家自己默读二、三两段,看看这739个字中,你会选哪个词语来概括?
(与众不同的;……)
预想以这样高举高打的形式让学生提炼出二、三两段的重点词,可能是概括性太强,可能是问题的意义指向不清,学生被“打蒙”了,他们找不出文中的关键词,课堂一度出现较长的冷场状态。
师:联系上下文,再考考你,二、三两段作者所举的事例其实是说通往什么的路不止一条?
(梦想;目的地;成功;幸福……)
2、学习第二段:
师:好,就请大家在第二段中找找“我”与众不同的句子和“我”取得了成功的句子。
交流。
(1)突然,我的眼睛一亮,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中闪现: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出售时装呢?
师:你在问谁呢?你其实是想告诉自己什么呢?就改成刚才的说法好不好?
(体会兴奋、激动、惊喜的感觉。)
师:为什么说这是与众不同的呢?为了成为时装设计师,别人怎么做,我想怎么做呢?
小结:难怪我会那么激动、惊喜、兴奋了。
(2)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师:读读这句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时装店里怎样的情景?目光移到时装店外,你又看到了什么?
(指导多元朗读。)
师:时装像河流一般。你又想到了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师:你认为这与众不同的想法与取得成功(或实现梦想)之间还需要什么?请你联系这一段的上下文,仔细思考。
3、学习第三段:
师:第三段中也有“我”与众不同的句子和“我”取得了成功的句子。大家自己找一找,
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这两段的教学由于预设不够充分,因此对学生即时生成的内容的把握常常不够敏锐,课堂教学的引导、调控有时模糊不清,导致课堂教学节奏缓慢,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五、课堂练笔,感悟生活
或许,我们曾经拥有过换一种方式对待困难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兴奋;或许我们曾经遭遇过面对困难不知所措,悲观失望的无奈;或许我们此时面对困难有自己的想法要诉说……请大家拿起笔,写下心中正想着的这些话吧。(交流,评价。)
六、总结升华
父亲教导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作者用自己的成功证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一定会想起这么一句话: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通往广场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知道我是怎样克服遇到的困难的,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
1、“条条大道通罗马”知道什么意思吗?谚语中的罗马在哪呢?(意大利首都)那有一个有名的广场——罗马广场,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出示图)
你发现了什么?(有很多条路通往广场)
出示课题: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读题。
(二)检查预习,初悟文意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能读准这些字音了吗?(出示词语)指读
①维黛安太太午宴缝纫挑拨
(多音字tiǎotiāo挑水)
②源源不断络绎不绝受用不尽与众不同
有什么发现?学着说一说。()不()
出示积累:宝刀不老、取之不尽、百读不厌、百思不解、坚持不懈
③垂头丧气大喜过望心灵手巧星罗棋布
(出示课件:()的我)请填入一个表示心情的词,说说课文里讲了()的我,因为什么事。
(三)理清事件,比较中“悟”道。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略读课文时有一个好帮手——阅读提示,快速默读,看看有哪些要求?归纳出示:1.“我”遇到了几个困难,是怎样克服遇到的困难的?2.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
2、梳理事件。老师把第一个问题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请继续读课文,完成作业单。填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全班交流。
具体事例
困难
事件结局
赶织毛衣
维黛安太太一个人无法在两周内完成
请了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妇女帮忙
四十件毛衣顺利交单
时装展示
裁缝姑娘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之下跑光了,衣服都未缝成
举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
激发了客户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3、这两件事中作者遇到困难后又获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父亲的话。出示句子齐读:“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生说,齐读。)
4、作者在叙述这两件事时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表达方法。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和第一件事有关?哪些段落和第二件事有关?
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才能写好。板书:详略得当
5、比较心情,领悟启示意义。
要把文章写得吸引人,关注心理活动也很重要。在制作毛衣这件事情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读4——11自然段找出文中能看出心情的句子。教师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
▲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为什么大喜呢?读出这份喜悦。
▲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脚步,心想:这种毛衣虽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还有别的妇女会织。
读出了什么?
①失望:从哪个词读出来?(垂头丧气)抓关键词体会句子含义是一个好方法。
“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读出“我”的失望。
②高兴,希望:从哪里读出来?(猛然、一定)读出这种感觉。
③从“猛然、一定”我们感受到作者已经找到另一条路了,你知道是什么吗?试着用这个句式说说。出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假如,就!
▲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喜上眉梢)
这一句没有直接体现心情的词,你能送一个词吗?失望过后,能获得成功,这是何等的喜悦啊!读出这种喜悦。
总结:几次心情的变化,反映的是作者在一件事上的历程。通过心情变化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同身受,这种写法我们也可以学习。一起读读这几句话,读出心情的变化。
4、在第一件事中作者获得了成功,第二件事中父亲的话又给作者什么启示呢?
出示: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假如xxx,就xxx!
试着用这个句式说一说。
5、总结:是啊,正因为作者有详有略,关注心理活动的描写,所以文章写得吸引人,让我们深深的感悟了道理。此时此刻,对这句话你还有更深的体会吗?
(板书:广场=生活目标;路=方法)在这里广场就像是成功,路就像一个个办法,取得成功的办法不止一个。一起读读这句话并将它的含义铭记在心里。(指板书生齐读)
四、感悟写法,提取生活历程练笔,升华启示
1、师:其实作者的一生就能直接体现这句话,(出示作者简介)从作者的经历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作者的一生正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有力印证!)
2、师:同学们,你的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困难,当你解决不了时,你有没有想到别的办法解决?最后成功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练笔,师巡。集体交流。)
五、总结。
父亲告诉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作者用她的一生证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相信今后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也会想起: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板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有详有略
取得成功的办法不止一个心情变化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挑”。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成语辞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再结合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说说自己以后对困难挫折应该如何去面对,树立积极奋进的生活态度,从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渎自悟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课前了解教堂、罗马广场、巴黎相关知识。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
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便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黛、挑、两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挑”这个多音字,它有不同的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
3.同学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货轮:运输货物的轮船。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布样:裁好的、准备制做衣服的布料。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生自由发言。
2.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读一读,把你学懂的地方通过画画展示出来。
3)读一读,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自学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四、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
①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交流体会:(这是父亲带女儿登上教堂塔顶后对女儿说的话。前一句,是父亲设法让女儿看到的事实──条条道路通罗马;后一句是父亲道出了他之所以要把女儿带上高高的塔顶,俯瞰全城的真正用意。)
联系实际生活,想想通往学校的路止不止一条?试讨论讨论。又有什么收获?
②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此时作者为什么“大喜”?“幸福的云”指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异常兴奋的心情。做一名时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走的已经不是一条寻常的路,但“我”决定大胆一试,没想到一举成功。幸福来得那么快,就像一朵从天空飘来的云,难怪“我”大喜过望。)
③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作者为什么而懊恼?用心读读作者的心情。
(正当成功像一朵云一样幸福地向“我”飘来──与一家大商场一下订购了40件时装毛衣时,维黛安太太告诉“我”,两周内交货“根本没有可能!”独具匠心开辟的幸福之路,一下被堵住了。“大喜过望”之后的失望,特别让人沮丧。)
④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读读这句子,说说好在哪里?“河流”一词蕴含着什么?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毛衣时装打向市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河流,水量充盈,源源不断;时装能像河流那样,可见品种之多,订货量之大。当然,不难看出,流出的除了源源的毛衣时装外,还伴随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寻求发展的信心。事实证明:到达目的地的途径的确不止一条。)
⑤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
(条条道路通罗马另一条路也许不那么直接,但几经周折,还是能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而且还完全有可能找到比原先更快地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要是因为一条路不通,你不再去走第二条,那么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人就是在此路不通,走彼路;彼路不通,再走另一彼路的不断探索中逐步接近目标,走向成功的。)
五、拓展实践
(1)假如时光已经飞速,现在已经是2025年,这个时候同学们已经30岁左右。有的是事业有成的建树者,有的也许还深处逆境。当2年后同学聚会上,成功人士将怎样对失败的同学劝慰勉励呢?
(2)假如你就是那位失败者,听了同学的鼓励,你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什么新打算呢?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含义深刻的话,给我们的人生上了很好的一课,相信同学们将感悟终身。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它以三件小事为框架构建出文章的大体面目,揭示出“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写作意图。这篇散文语言朴实,喻理于事,很容易被小学生理解接受。
在教学时,我先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一问题设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组讨论,在文中寻找答案。在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激活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稍做点拨后,学生们基本上能理清文章的叙事思路,对文章内涵有了大致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按文章的叙事线索来品读课文。在阅读作者“小时候与父亲在罗马的一座教堂塔顶上看底下的道路”这件事时,先让学生想象“登高望远”的情景与感受,再联系课文中父亲的教导谈认识,再结合生活中自己看到或者听到的一些现象发表看法。这样,学生对文章所要阐述的道理进一步加深了理解。
为了加深并且拓展学生的思想认识,在品味课文的基础上,我还有意让学生想象:如果,你长大后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面对失败?如果你长大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你的好朋友却遭遇了失败,你如何劝慰他?通过对这这一问题的广泛讨论,学生对“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一道理有了直观的理解。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老师的讲解不宜过多。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重点确定在布置学生“自学课文”上,通过老师的引导,独立思考问题,然后互相交流意见,讨论自己的体会,老师只是对他们不完善的答案进行补充。整个教学流程凸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比较深刻。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篇4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第三学段(五六年级)阅读阶段目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值得引导学生细读的美文。正如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先生所说:“新课改以来,我们鼓励老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略读课文作精读课文教,可以;反过来,精读课文作略读课文教,也可以。”文本是学习的范本,是阅读与习作的媒介,鉴于本文适合于孩子们的学和悟,有利于孩子们的读与写,具有经典美文身价,因此,笔者将这一略读课文,作精读课型教学之“语料”来设计其教学流程。拟以“悟”串联全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在文本与生活对接处感悟,悟文本之意,悟生活之理,悟写作之法。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四个生字,能借助词典,结合文本语境理解文中“星罗棋布”、“络绎不绝”、“大喜过望”等成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奋进的学习、生活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三、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文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预设:
(一)以“悟”激趣,学悟文题
1、激趣:孩子们,请看老师写一个字。“悟”。请你给这个字组个词。悟的范畴多广啊!同学们,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是悟道。生活是一本无字天书,咱们每个人都是这本书的作者。生活中的许多场景,许多故事,常常能发人深思,引人感悟。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伊尔莎的生活感悟。
2、揭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读题。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悟的过程,其读写能力也需在悟道的过程中提高。“悟”应成为学生阅读亲历的过程和习惯。设计以“悟”导引,揭示课题,旨在开宗明义,让孩子们明白,有所悟方能有所得。为学习本文作铺垫,也激发孩子们学习课文的兴趣,使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
(二)检查预习,初悟文意
1、检查预习。课前已请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要求,认真预习了课文。你读准这些字音了吗?
2、自读课文,初悟。
人们常说:“有所悟方能有所得。”请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什么,你能悟出些什么。
3、交流。
(设计意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本文语言通俗易懂,预习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初读课文的感受,收获初读初悟文本之乐。)
(三)挖掘文字,感悟文意
a、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
1、西方有一句谚语“条条大道通罗马”。这句谚语中的“罗马”在哪里知道吗?
出示课件:瞧,这是意大利首都罗马地图。罗马广场是个美丽而古老的地方。这就是罗马的城市广场,这是通往罗马城市广场前面的一条大道,这是城市广场的侧面的风景,这是华灯初上的城市广场。
2、有一次,父亲带作者站在罗马城市广场中央的高塔上,往下看——看到了: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3、理解“星罗棋布”、“如蛛网般交叉”。
4、小结:这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张网。网的中心是广场,四周都有通达广场的道路。(板书:网)当我写下这个汉字的时候,你们可能没有想到,我写出了世界上最短的诗。它的题目叫《生活》,内容就一个字——网。很显然,诗人雨果把生活比作——网。
5、如果网的中心是我们要达到的生活目标,那么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也有无数条。正因如此,父亲告诉作者——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如此。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这段话的意思可以用哪处词来形容?(此路不通走彼路,殊途同归,另辟蹊径等)
(设计意图:道路之网与生活之网的连接,学生在认识上需要深化,在思维上需要跳跃。借助世界上最短的诗《生活》来搭桥,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多重含义,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6、课文写了“我”在生活中另辟蹊径的两件事(第一件是——制作40件毛衣,第二件是——举办大型时装展。)
7、请继续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的问题——“我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学后与同桌议一议。
8、集体交流:作者牢记父亲的教导——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在遇到困难时,她想到:说话练习:假如: ,就 。
(设计意图: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提示问题“我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让学生自学课文,以“假如……就……”进行说话练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作者践行父亲教导的过程,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b、大喜过望 垂头丧气
1、在制作毛衣这件事情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在接受订单时心情怎样?后来呢?再后来呢?
2、理解“大喜过望”,“垂头丧气”
3、小结:制作40件毛衣事件中,作者从“大喜过望”到“垂头丧气”再到“喜上眉梢”,这让我们想起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与众不同 络绎不绝
1、作者在办时装展时又是如何另辟蹊径?相机理解“与众不同、络绎不绝。”
2、小结:在实现当一名时装设计师的目标时,作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同时她也深深懂得一个道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当这条路走不通时,我们要善于——(另辟蹊径)!这正是父亲曾经教导她的。因此,作者在文末发出感慨——(父亲的教导让我一生受用不尽——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设计意图:紧扣“另辟蹊径”展开教学,体会文章重点词语的意思与含义所指,由此,深入开掘文本的内在含义,让学生的研读在思想深处延展。)
(四)拓展阅读,连线生活
1、拓展阅读。
这样的道理,许多人都知道,并从中受益。请读读这份拓展阅读材料。谈谈从中悟到什么。
拓展阅读材料: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知道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眼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我,该感谢你们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会留下另一条道路!”
2、连线生活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发现一条道走不通时,我们就要寻找另一条通达罗马之路。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也可以谈谈自己听到的、了解到的事例。
3、小结:是啊,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只要有勇气与困难抗争,那么,你就有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老师把这段话送给你们。出示课件“现实生活中……成功属于你!”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了课文范例,凭着这个例子要让学生举一反三。提供拓展阅读,设计连线生活,让课堂成为学生、文本、生活联系的节点,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印证自己的所学所悟。)
(五)回归文本,领悟写法
1、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回读全文,作者的父亲从通往广场的路说到生活之路,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学会选材,详略得当
作者伊尔莎出生于罗马,后来定居美国。正如课文所写,她年纪轻轻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20世纪有名的时装设计师。但世事难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她的事业受损,被迫宣告破产。但是,她通过不懈努力,后来又成为著名的作家、优秀的演说家。作者的一生正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有力印证!我们可以猜想到,她一生经历的事情很多。而她为什么只选择“制作40件时装”和“举办大型时装展”这两件事情来说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呢?这两件事的叙写用了同样的篇幅吗?本文在写作层面上又给你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读”指向的目标是“写”,而“写”成就了更高层次的“读”。引导学生回读文本,使之在阅读和习作层面有所悟。明白“悟”的场所之广,悟选材之要义,悟详略得当之益。如此,打破课堂的封闭性,能让学生的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心灵的舞蹈。)
(六)总结课堂,升华延伸
1、总结课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由《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悟出“通往生活目标的路不止一条”。学习作者之所悟,我们自己也悟得其所!
2、古往今来,许多作家名人写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箴言。请读读——(出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其实,在生活这本厚厚的书中,“悟”的场景无处不在。让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用一颗善感的心去感悟吧!相信你会成为生活这本书最优秀的作者!
(设计意图:若把课堂看作一条奔流不息的河,孩子们就是那一股股清泉,洁白无瑕、富有生命力。有力的总结,富有升华意义的延伸,能让学生“悟”得的生活之道顺利流淌心间,让“悟”走向深沉。)
六、板书设计: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悟
通往生活目标的路不止一条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品悟题意,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在生活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朗读《生活的路》
有一本书?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无字的书叫做生活?生活中,有无数的路?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因为,路的旁边也是路?条条道路都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师:是啊,路的旁边也是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让我们一起走进《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走向成功的。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字词。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第一次从毛衣入手设计时装时,维黛安太太一个人两个星期内不能完成织四十件毛衣的定单,“我”想到请其他妇女一起来完成。结果成功了。
第二次举办时装展览时,缝纫姑娘跑光了,时装展不能如期举行。我改举办不是成衣的时装,结果也成功了。
4.小结:作者之所以能成功的克服这两次的困难,这都得益于父亲的教导,赶快找到父亲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5.父亲是在哪里对我说这句话的?
(1)找出有关句子,借助幻灯片理解“星罗棋布、环抱、如珠网般”等词。
(2)父亲带我爬上塔顶,只为了让我看如珠网般的路吗?再读父亲说的话。
三、品读,理解题意
1过渡:也许父亲对作者的教导影响着你,也许作者战胜困难的勇气已轻轻地打动你的心,请再自读4-13自然段,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并写一写你的感受。
2.和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朗读、体会。)
(下面环节是预设)
a: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指导朗读体会激动、惊喜、兴奋的心情)
师:就是维黛安太太,你就是作者,快快把你的好消息告诉我吧!
师:“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范读)
师:(引读)当作者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来到维黛安太太身边,告诉她这个天大的喜讯时,维黛安太太却告诉她:“两个星期要四十件?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织这么一件毛衣,我几乎要花上整整一个星期时间啊!”
师:那朵幸福的云还在你的心中飘荡吗?
b: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男女对比朗读a、b。
师:看来叫维黛安太太一个人在两个星期内织四十件毛衣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此时作者可能在想什么?
c:我同维黛安太太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二十位心灵手巧的妇女。
师:(指导朗读)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当时作者同维黛安太太好像侦探一样,调查了住在法国巴黎的每位美国人。通过朋友的辗转介绍,才找到20位懂得编织这种毛衣的妇女,从此走向成功。
d: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自信、快乐、成功的喜悦!)
师:还有哪个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e:“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看来,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师:当时,展出非成衣是前所未有的,这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自信、勇于挑战困难……
我从课外资料了解到作者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时装设计梦,而且她还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一位成功的演说家。《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作者的一篇演讲稿。在她遇到困难时,她想起父亲说的话;在她成功时,她又想起父亲说的话。你能背诵这段话吗?
4.领悟写法:
(1)前后照应
父亲的话的确让我受益终生,找出文中相照应的句子。
(2)作者一生获得成功的事很多,但她只选了两件事来写,我们写作时也应该选择恰当的材料,作者详写了第一件事,略写第二件事,这就叫做有详有略。另外,这篇文章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对话,也值得我们模仿。
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1.这篇课文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写法,它还能帮我们解困难。你在学习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想过什么办法来解决?
2.今后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
3.小练笔: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什么,请写下来。
我想对说:
五、总结
父亲教导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作者用自己的成功证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们以自己的感想证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一定会想起这么一句话: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路的旁边也是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条条大路都是全新的路?只要我们敢于走另一条路,就能走向成功!
六、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爱的句子,背诵父亲说的话。
2.推荐《路的旁边也是路》。
七、板书设计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走另一条路试试++成功
《通往广场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篇6
引入:然而,作者的父亲面对这样的广场,他却有了这样的一番感悟。
1、明白道理。
出示语段:“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一试!”
(1)自由读,把这段话读通顺。
(2)其实父亲的几句话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另辟蹊径”(板书:另辟蹊径)
(3)怎么“另辟蹊径”,读-----“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一试!”
(4)这也是父亲告诉我的一个道理,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2、概括事例
(1)父亲告诉我的一个道理,作者有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出示结尾。
(2)自由读课文4----14自然段,想想作者通过什么让我们明白?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3)反馈,师概括,板书:事例、制作毛衣、举办时装展。
3、理解事例
(1)两个事例有哪些共同点?出示表格
(2)自学课文4至13自然段,完成表格。(注意语言简洁)
举一:先看第一件事,碰到的困难是什么?一开始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后来又想到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写。
①比较起初的办法和后来的方法,区别在哪?(思路不一样)这就叫——另辟蹊径。
②在另辟蹊径的过程中,作者主要抓住了什么描写来反应这个过程?(板书:心理描写)
比较读心理活动的句子:
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别。
③感悟朗读:找出一对反义词,心情截然不同都是因为——那朵幸福的云。那朵幸福的云在文中指——
反三:自读,完成第二件事。
(3)把交代两件事情结果的句子用“-----”划下来。
结果1: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结果2: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①这两句话中有两个词意思差不多,“源源不断---络绎不绝”。
②能换吗?(换起来对比读一读)
③虽然是近义词,却存在细微的差异,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4、总结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作者写的两件事,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就是借助这两件事把父亲告诉他的深刻的道理读明白了,也写明白了。作者先写道理,后写事例的方法真是巧妙。板书:道理+事例
《通往广场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成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父亲教导“我”的话。
3、体会文章写作时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理解成语意思。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写作结构:一个场景,两件事,一段结语。
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品读、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以作者为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含义,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习学法,谈话导入
1、学习本组课文的方法是怎样的?
2、谈话导入同学们,一次钓鱼的经历,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记忆,也使同学们受到了很深的启发。生活中还有许多感悟,那要靠细心的人去体验。当我们面对理想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14课,让我们在学习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把握内容
学生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读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这篇课文写“我”有一次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见蛛网般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告诉我——“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了我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切;随后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的两次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
2、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
3、用课文中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说说读了以下短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三、品味语言,理解含义
(一)、从语句理解中初识启示的表层意思
1、读课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
2、课文中哪句话解释了课题。(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师:这是父亲带着我来到罗马郊外的一个小镇,爬上教堂高高的塔顶望着整个罗马城所看到的景象。
3、理解这句话
(1)再读
(2)出示幻灯广场图片和示意图理解。(重点理解“如蛛网般”、“星罗棋布”、“环抱”)
4、父亲带我爬上塔顶,仅仅是让我看通往广场的路吗?
出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一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
⑴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2)师:是的,通往目标的路不止一条。“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吗?(另辟蹊径)作者在生活中是如何另辟蹊径的,请继续读课文,填表:
(二)、从事例探究中感悟启示的深刻内涵。
1、请学生根据表格介绍自学情况,说清事件的前因后果。
2、引导体会作者在事件中的情感变化(导:在这件事中,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接受订货单时心情怎样?后来呢?再后来呢?)
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
(1)、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2)、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3)、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3、引导学生从事件中体会“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我们要“另辟蹊径”的勇气和信心,才能从“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
(三)、从生活实践中体会启示的生活意趣
在生活中,或许,我们曾经拥有过换一种方式对待困难时,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兴奋;或许我们曾经遭遇过面对困难不知所措,悲观失望的无奈;打开记忆的闸门,把你那酸甜苦辣的经历向同学述说。
1、同学间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3、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
四、回归文本,感悟写法
过渡:的确,实现目标的道路很多很多,当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就可以另辟蹊径,考虑另外的道路。这个道理看似浅显,实则深刻。在课文中,作者的父亲是怎样悟出来的呢?
1、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观事物——想生活——明事理)
2、明白作者的表达方法。
作者一生经历很多,为什么只选择“制作40件毛衣”和“举办大型时装展”这两件事情来说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道理呢?作者选择这两伯事都用一样的篇幅吗?
五、尝试运用
1、尝试练笔。
师:学了这一课,相信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说,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练笔,师巡视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