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教学设计 >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5篇)正文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醉清风帮家人们收集的5篇《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有一定的阅读经验,知道渔夫是做什么的。

物质材料:教学大书1本,幼儿用书人手1本,小图片

活动目标

根据画面前后的联系,理解渔夫四次向金鱼索要礼物的故事情节,懂得人不能过于贪婪,只有付出才有获。

能初步认读简单的符号和文字,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渔夫和金鱼。你们知道渔夫是干什么的吗?他和金鱼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1~4页),激发幼儿兴趣。

(3)师:渔夫捕到金鱼了吗?老太婆是怎样说的?渔夫会去向金鱼要木盆吗?

2.阅读指导

幼儿自主阅读5~l 5页,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出示图片l,请幼儿根据图片符号的提示阅读书的第5一l5页。

(2)思考: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几次东西?分别要了什么?

3.理解故事内容

(1)找出故事发生发展的线索。

①老太婆让渔夫去向金鱼要了哪些东西?一共要了几次?(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2、3中的相应小图)

②渔夫每次去向金鱼要东西,大海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4中的相应小图)为什么?

(2)师幼共同整理图片(图片5),梳理故事情节。

4.情感升华

(1)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师:你们喜欢老太婆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

小结:

老太婆因为太贪心,结果失去了一切。如果想得到,就必须付出,不劳而获是没有好结果的。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2

点拨有时是价值引导──《渔夫的故事》教学随笔

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 王剑平

课堂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生有意无意的不和谐的回答,如果教师只是粗暴的否定,或避而不谈,往往会导致良好的课堂氛围遭到破坏。此时教师机智引导,适时点化,不但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会让课堂走向纵深,邂逅不曾预约的精彩。

有一次,我借班上《渔夫的故事》,提出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说一说文中的魔鬼是什么样的形象?”当很多同学纷纷指出魔鬼的“凶狠、无耻”时,一个男生得意地提出了他的新观点:“我认为魔鬼是个诚实守信的。你看,他告诉渔夫,自己被所罗门关在胆瓶里时的遭遇,一点也没有隐瞒。让渔夫知道了自己的弱点,这不是很诚实吗?而且魔鬼因为在前三个世纪的时候没有人去解救它,所以他立下誓言:‘誰要是在这个时候來解救我,我要杀死他,不过我可以让他选择死法。’他这么做不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吗?”这时我在点评时肯定了他的敢提出不同意见的勇气,同时引导学生再读文章,激起争论:魔鬼在渔夫面前是否一直诚实?学生在讨论中发现:当魔鬼觉得渔夫不足惧时,他觉得无需撒谎,特别嚣张;当他错把渔夫当所罗门或者渔夫再次把它关进胆瓶的时候,他就撒谎了,这种变化不恰恰证明了魔鬼是狡猾的而非诚实的吗?

短短的几分钟,却使学生有了更深入的发现。试想,如果没有通过价值引导来点化,课堂上怎能有如此精彩的“变奏曲”呢?所以,关注课堂生成,价值引导至关重要。

我们的课能否这样上──《渔夫的故事》教学随笔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茅盾实验小学 陆丽娟

这段时间,我上了一节骨干教师汇报课。在上课前,我挑选了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渔夫的故事》。 通过钻研教材,定下了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是: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4、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依据这个教学目标,我有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以推荐《一千零一夜》引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读书谈体会,意在达到第2、4个目标,触摸学生读故事的兴趣点。最后以渔夫讲故事的方式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第二种方案以推荐《一千零一夜》引入课文,是理清文章脉络后,直接引导学生去读懂文中描写的是怎样一个魔鬼,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意在直接切入重点去达到第2、4个目标。最后以渔夫讲故事的方式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因为是上公开课,我们用这两种方案在两不不同的班级中进行了试教。试教后,感觉到第一种方案比较开放,但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以学定教。第二种方案条理很清楚,能直接达到教学目标,但学生有跟着教师走的痕迹。但这两次试教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个问题,把魔鬼的形象教学细化了,以致阅读课有了讲读课的味道。通过两次试教找到了教学操作上的定位,又设计了第三个方案,进行了第三次试教,细读课文时以“渔夫是怎样战胜魔鬼的”为切入点,在初步了解这个经过的情况下,让学生读书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魔鬼,让学生把感受到的一些词写在黑板上,操作这个环节时不花大量时间去朗读体会。这样效果反而更好,学生对魔鬼的形象理解得比前两堂课更深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来体会渔夫的形象,用朗读来感受渔夫战胜魔鬼的经过,感受渔夫的智慧。在这次试教后,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定位已把握好了。这样一想,如果用第一种开放的方案实施也就有底了。这个课也能比前三次上得更活更有效了。

通过这次磨课,我忽然间有了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我们平时的课也能这样上,那该多好。因为教学实践后反思,反思后再到实践,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对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为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想想,所有公开课,都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否定或肯定中前行的。正如特级教师王崧舟这样评价自己的磨课过程:课是在不断地“放下”“上升”中走向完美的,每一次“放下”都是痛苦的,每一次“上升”都是快乐的,生命因此不断走向圆满。再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自己不管有多少个方案,最终只能选择一种去上。上好后,如果自己感觉到这个或那个环节行不通,应该如何处理更好时,却没有班级可以给你上了。如果等到下次上到那个年级时再去试行,那又是什么时候呢?

于是,我又想到了,我们的课是否可以这样上:

我们每个年级都有四到五个平行班,每个班的语文老师都固定在自己班里上课。如果,我们也像磨课一样,第1课课文1班的老师上,从1班开始上,2、3、4、5班全部上一遍。第2课课文2班的老师上,从2班开始,3、4、5、1班全部上一遍。以此类推。这样每一个老师在教学中找出讲课的“亮点”,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找出讲课的不足,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重新设计后在下一个班级中上课。教师的课越上越完美。教师从中可以认识教学的普遍规律,树立研究的思维方式,成为研究型教师。这样每个班的学生至少4课或5课中有1课学的是老师带来的精品课,真正学得轻松,学有成效。

一堂课,对于执教的老师来说,仿佛是一个菜肴,只有经过不断地试验,才能烹制出一道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美食。这样的美食给学生品尝,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享受,又得到了健康成长所需的营养。我想如果我们能用上述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当然,这要付诸实践的话还有许多的问题要解决,特别是每个班级课程的编排问题。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8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规矩、胆瓶、笑逐言开、金币、塞满、铁叉、桅杆、倒霉、恩将仇报、罗嗦、妖气起誓”等词。

3.了解故事情节,探究魔鬼的本性。

4.根据民间故事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特点,大胆设计符合情节发展的不同故事结局,培养创新精神。

5.培养探究、合作的精神,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魔鬼的本质,懂得运用人的智慧战胜魔鬼、战胜邪恶。

2.理解和运用本课新词。

3.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大家读过《一千零一夜》这部书吗?——读过。

知道这是一部什么书吗?——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2.《一千零一夜》简介。

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痛恨王后对他的不贞,就把她杀了。以后国王每天晚上娶一个王后,到第二天早上就把她杀掉。当时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晚上,她给国王讲故事,讲到最紧要的时候天就亮了,国王急着要去早朝,但为了听故事的结局,国王就把她留了下来。此后,她每天晚上给国王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终于被感化了,同山鲁佐得王后白头偕老。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我国古代称阿拉伯地区为“天方”,“谭”通“谈”),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世界著名文学作品之一。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这篇课文就选自《一千零一夜》这部民间故事集。板书:渔夫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课文主要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呢?

三、再读课文,深层理解。

1.交流思考的问题: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话是真的吗?要让学生明白魔鬼是凶恶和狡猾的,魔鬼的本性是不会变的,魔鬼是不懂得报恩的。知道学生朗读第七——十二段。

2.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在学生的交流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对学生适当的点拨:渔夫战胜魔鬼靠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找出答案的?魔鬼如此狡猾,渔夫有是怎么上当的呢?知道学生学习第十五——二十三段,学习渔夫的智慧。

3.教师小结:渔夫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样的坏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种反动派的种种本性,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板书:正义,邪恶。

渔夫跟魔鬼的斗争情节也是幻想的,但是这种斗争正是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真善美与假恶丑斗争的曲折反映,最后的胜利则寄寓着劳动人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过渡:那么这个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具体指什么呢?也就是说,最后的胜利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四、明确主题思想

指名回答: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像魔鬼那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决不能心慈手软。

教师板书:正能压邪。

五、拓展练习:

1.口语交际:当渔夫的妻子看到渔夫两手空空的回到家后,他将如何给自己的妻子讲解刚才所发生的事情呢?

2.作文:《魔鬼被投入大海以后》

《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故事画面或挂图及阅读要求、《一千零一夜》、小黑板;生:《一千零一夜》、《东郭先生和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把我们引入了故事长廊。今天,我们再次阅读精彩的神话故事,《渔夫的故事》,从中去获得收获。

齐读课题

二、明确阅读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默读连接语,用“——”句出阅读要求,课件展示。

2、阅读要求: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家人听,根据以往阅读的方法,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1)独立思考。

(2)四人小组讨论。

(3)抽说(分意义段,读懂每段重点内容。依次抓每段重点内容讲述。)

三、自学生字词、多音字

1、四人小组交流生字音形及词义。

2、读小黑板生字词(齐读、抽读、去掉音节读)。

3、读多音字。

撒s ā撒网塞s āi塞车

s ǎ撒种s ài塞北

四、自学解决,简要讲述故事

1、自读课文,分意义段,并把段意写在书上。(给一定时间读书。教师巡视与生探讨。)

第一意义段(1-4自然段)渔夫捕鱼捞起了一个黄铜胆瓶,用小刀撬去瓶口锡封,一股青烟冒出变成魔鬼。

第二意义段(5-15自然段)魔鬼听说所罗门已死,没有惧怕,于是要杀死救他的渔夫,并讲出了理由。

第三意义段(16-25自然段)渔夫引诱魔鬼再次进入瓶里,并封住瓶口,战胜了魔鬼,转危为安。

2、生小声简述故事。

3、抽生讲述,其余认真听,等会补充,修正。(多媒体展示故事或挂图,图书结合看,并板书。)

五、揭示中心思想

1、出示多媒体阅读要求: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渔夫用什么救了自己?

2、默读思考(给一定读书时间,教师与生探讨)。

3、四人小组讨论(要求:组长管理,从参与,教师参与。)

4、集体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渔夫放出了魔鬼,救了他,魔鬼恩将仇报反而要杀渔夫。渔夫对魔鬼说:“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魔鬼要让渔夫想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就钻进瓶里,渔夫立刻封住了瓶口。渔夫战胜了魔鬼,救了自己。

渔夫设计引诱魔鬼进入瓶里,就可救自己。渔夫假装不相信魔鬼是住在瓶里,说:“我没亲眼看见,绝对不相信。”激将魔鬼,魔鬼要让渔夫相信自己是住在瓶里,于是钻入了瓶里。

渔夫用智慧救了自己,战胜了魔鬼。(板书)

5、读第三意义段。

六、读《东郭先生和狼》,认识魔鬼的本性

七、拓展

1、读资料表。

2、读《一千零一夜》。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篇5

《渔夫的故事》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穷的渔夫,到还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渔夫的故事》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呢?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

三、交流讨论

1.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呢?

读第十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魔鬼说的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使学生明白:魔鬼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它净做坏事,是不会懂得报答别人的。另外,杀人是魔鬼的本性,它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理解“无恶不作”。

2.面对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

读第十六至第二十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渔夫的心理活动中体会到:镇定下来的渔夫知道了怕魔鬼和与魔鬼讲道理都是徒劳的,只有用智慧,才能战胜魔鬼。理解“恩将仇报”。

3.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至第二十五自然段,读出魔鬼的凶残和渔夫的智慧。

四、理清脉络,复述课文

1.理清脉络,借鉴提纲。

2.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情境之一: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讲讲海边的故事吧。”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想想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

情境之二:傍晚,渔夫把打鱼的人们都叫到一起,又会怎样跟他们讲魔鬼的事?听的人又会说什么?

3.先在小组里分角色讲,再请讲得有特色的小组在全班讲。

五、布置作业

1.将《渔夫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读读《一千零一夜》中的其他故事。

板书设计:

32* 渔夫的故事

魔鬼 渔夫

凶残、狡猾、愚蠢 从容、镇定、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