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设计【优秀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找次品》教学设计【优秀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 篇1
教材内容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次品”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质量不合格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就是外观完全相同,但是质量有所差异,并且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能够借助抽象记法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天平测次品的过程,体验实验探究、发现运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还处在具体运算操作的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是他们的优势。由于在前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探索数字规律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
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以“找次品”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式感受生活中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最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具学具:
12个小方块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视频(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同学们有什么要说的吗?(不合格产品又叫次品,次品虽小,可危害巨大。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些质量不同轻一点或重一点的次品伤害着我们。如果我们提前发现他们就能避免一些伤害。)
说到次品老师想起了一位世界名人?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出示比尔盖茨的图像,让学生说说对他的了解。
师赞美(同学们知识真丰富一定是一群喜欢读书喜欢学习的好孩子。老师给你们点个赞。)
看到比尔盖茨那充满自信的笑充满智慧的笑我希望我们同学和比尔盖茨一样时刻充满自信的笑智慧的笑,同学们能做到吗?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情景生成问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去寻找外观相同,只有轻重不同的次品。
比尔盖茨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出过一道找次品的题目,想看吗?
生:想
出示课件:这儿有81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比其他的稍轻。如果只能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来测量,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把它找出来呢?
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没砝码的天平怎么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师小结用没有砝码的天平去称的时候次品可能在左边,也可能在右边,还可能在旁边,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没砝码天平怎么使用现在明白了吗?生(明白)谁还有问题吗?
师:保证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保证找到就是一定找到,那怕最坏的情况下也要找出来,不考虑运气好的情况,要考虑运气最坏的情况。
师:现在题目的意思理解了吗?
谁来大胆的猜测猜测。学生自由回答。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呢?是不是感觉有点难啊?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该怎么办呢?(课件展示)老子的话
老子告诉我们从容易的开始,从容易的研究解决过程之中找到规律发现方法然后再去研究解决难的问题。那你们认为从几瓶找一瓶次品最好找呢?
生;有的说2瓶有的说3瓶那就从2瓶开始可以吗?
2、探索规律
(1)从2瓶中找1瓶次品
如果从两瓶中找出一瓶次品请问怎么用没有砝码的天平去把它称出来呢?
生:两端各放一瓶上翘的那瓶就是次品。再找一名学生汇报(回答的真好,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从2瓶中找一瓶次品巩固学生对没砝码天平的运用。】
(2)从3瓶中找1瓶次品
二瓶好了接下来我们研究三瓶行吗?(课件展示)生思考,那谁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掌声有请(学生边说边演示)看谁听的
认真,观察的仔细,谁再来说说?看一看电脑是不是这样做的,在数学上老师把它记录下来可以这样记录:(板书)
刚才交流的时候大家用了一个词特别好
如果
那么
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那瓶是次品。天平不平衡那么上翘的那瓶是次品。
【设计意图:从3瓶中找一瓶次品巩固学生对没砝码天平的运用,初步感受找次品前先把待测物品分一分。】
称一次就知道次品在哪份中,还知道那两份中没次品。接下来研究从5瓶中找一瓶次品,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比较从3瓶、5瓶中找次品让说发现?师生共同总结。带着我们的发现接下来我们增加点难度,同学们你们敢去挑战吗?从你们回答的声音中老师听到了你们的信心。
(3)从8、9、11、12瓶中找1瓶次品那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课件)找学生读提示。我希望我们同学在小组内能够发挥团队的力量,开始(学生操作交流)。
老师巡视时非常感动,同学们很会合作学习,分工明确,认真研究,发挥了团队的力量,找到了找次品的不同方法,我们找一组上来分享他们的成果。这个小组研究的是从九瓶糖中找一瓶次品,让学生说一说每种方法是怎么分的?怎么称的?用了几次?仔细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保证找到次品所用
的次数最少?为什么?
(4)总结规律小组交流汇报结论分成三份,并且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用十二验证。通过验证我们知道分成三份的,并且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那不能平均分的又有什么规律可寻那?让研究八瓶的小组上前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仔细观察这组数据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保证找到次品所用的次数最少?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怎么分的?怎么称的?
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得出不能平均分的也分成三份,并且尽量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呢?用十一去验证。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不能平均分的也分成三份,并且尽量平均分保证找到次品所称的次数最少。通过我们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找次品的行程中完成了一次飞跃找到了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找次品的方法,共同优化出最优方法,感受优化过程,并且明白为什么这种方法最优化。】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现在我们找到了找次品的技巧,那么我们应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去比尔盖茨的公司应聘好吗?八十一能平均分成三份吗?我们应该怎么办?自己完成。呼应猜测。
【设计意图:应用回归】
四、回顾整理内化提升
让学生说收获,生自由说。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想,探究思路是一生的财富。】
《找次品》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准备:课件、简易天平、5瓶木糖醇、每生5个小正方体、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一)、出示问题情境一(用实物演示)有3瓶一样的木糖醇,其中1瓶少了3颗,请你想办法把它找出来。
1、学生独立思考。
2、全班交流。(用课件展示天平模型)教师边演示边叙述。结论:两瓶可以一次找出次品
3、3瓶的时候怎么找出来呢?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不平衡,说明次品就在翘起来的那边,如果平衡,说明次品就是另外一瓶。结论:三瓶也可以一次找出次品
(二)、出示问题情境二
如果在5瓶中呢?利用天平看谁最快把次品找出来。
(1)现在我这里有5瓶口香糖,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想办法找把它找出来吗?
(2)学生小组合作
师提示:大家可以拿出小正方体,用手摸拟天平摆摆看
(3)生汇报,师板书:5(2,2,1)-2(1,1);2次5(1,1,1,1,1)1次
(4)师质疑:称1次能找到吗?一定能找到吗?称2次呢?
(5)师小结:从5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用天平只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到。
(板书:5瓶称2次)
二、深入探究,寻找规律:
在9瓶木糖醇中,有一瓶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称几次就保证能找出次品来?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完成以下表格:
木糖醇的总数
分成的份数
每份的数量
保证能找出次品
需要称的次数9 3 4、4、1
3 9 3 3、3、3
2 9 5 2、2、2、2、1
3 9 9 1、1、1、1、1、1、1、1、1 4 2、全班交流,统一认识,优化方法。
结论:九瓶也只要两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最优策略:
1、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
2、尽量平均分,不能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三、智慧冲浪,提升思维。
1、练习二十六第2题师:有15盒饼干,其中的14盒质量相同,另有1盒少了几块,如果能用天平称,至少几次保证可以找出这盒饼干?
2、书本做一做
(1)师:有10瓶水,其中9瓶质量相同,另有1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2)如果是11瓶呢?又需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呢?
师小结:两种方法都很有道理,如果是我会选第一种,因为它平均分成3份。这个方法到底是不是一定成立呢?大家不妨课后再举更大的数据来试试验证。
四、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五、作业:书本练习二十六第1—3题附板书设计:平均分分成3份所称次数最少尽量平均分
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理解题意。
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会平衡,因为左右两边一样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天平不平,下沉那边重。
【设计意图】学生没有使用天平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观察丰富表象扫除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找次品做好准备。特别地,对两种情况的概括有利于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如果只有两瓶钙片,放在天平上称一次就知道哪一瓶少了3片,因为它会轻一点。现在有3瓶,那么要称几次呢?为什么?
学生:称一次。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的一端所放的是次品。
教师分别演示天平达到平衡和出现不平衡的两种情况,请同学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根据天平的情况推断出剩下一瓶的情况,是解决“找次品”问题的关键。此处将实验演示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
3.交流图示,掌握方法。
你能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1)可以用一个“△”加一条短横线表示天平,用长方形表示钙片。
(2)为了方便,还可以给每瓶钙片加上编号。
学生完成后,将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图示是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的一种方式,通过图示使找次品的方法具有概括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例1教学后及时进行方法的总结,可以分散本课的难点,有利于学生发现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探索规律,优化策略
1.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2)大胆猜测。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学生:如果运气好一次就能找到次品,所以至少一次。
学生:一次不能保证找出次品,因为如果运气不好,就找不到次品了。
学生:每次称2个零件,4次保证找出次品。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
学生:既要保证找出次品,又要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这个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问题,可能不能兼顾两端,说“一次”的同学忽视了“保证”,说“4次”的同学没有考虑到至少。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否定错误,澄清认识,确定研究方向,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会用数学的知识来研究生活中的饿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创境激趣
1、昨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找次品的方法,谁能说一说。
2、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如何去快速地找出次品的一般方法。
二、自主探究
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找次品》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找次品》教学设计(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 。)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学生汇报:3 次。
(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 (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三、交互反馈
P137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 次。
四、开放延伸
P137第6题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 份,至多称2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 , 5时如何找出次品。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六、作业:A级:1、P136第4题
B级:P137你知道吗?
《找次品》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134~135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脱离实物,借助纸笔帮助分析“找次品”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师用具: 3瓶口香糖、课件 学生用具:10张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师:出示3瓶口香糖,提出问题:现在这里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我们就把那一瓶称为次品,(板书:次品)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地找到哪一瓶是次品?
生1:数一数里面有多少粒,哪一瓶比另外两瓶少了3粒,就把那瓶找出来了。
师:你是用数的方法来找的生2:还可以用天平来称。
师:用天平称。好!天平大家见过吗? 生:见过。
师:天平上面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东西一样重,天平就会怎么样?
生:平衡。
师:如果不一样重呢? 生:天平会一边高,一边低。
师:低的那边物品比较,高的那边物品比较。
2.引导学生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师:大家想一想: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是次品,利用天平来称,至少称几次一定能找到次品?
生答并演示称法。
3.揭示课题。
好!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利用天平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1.设疑:
师:刚才3瓶中有一瓶是次品,利用天平来称,至少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生:1次。
师:如果不是3瓶,而是2187瓶,你估计要多少次? 点2名学生回答。
师: 2187瓶到底需要称多少次?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2187这个数怎么样?
生:很大。
师:我们碰到数据很大的时候,可以用一个策略。可以把这个很大的数变得很小,我们从很小的数开始研究,逐渐寻找规律。这种策略叫做化繁为简。(板书:化繁为简)
那么我们就从很小的数开始研究。刚才3瓶已经研究过了,那再研究大一点的数?
(5)师:我们就来研究5瓶,5瓶中有一瓶是次品,用天平秤来称,至少几次可以保证找到次品?
2.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拿出5个圆片代替5瓶口香糖,思考一下,怎样找出次品?
3.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4.全班汇报。
师:你是怎么称的?天平左右两边怎么放?
生1:(1,1,3)→(1,1,1)2次
生2:(2,2,1)→(1,1)2次
师: 不管这样分组,还是这样分组,都是几次保证找到?(2次)
5.教师小结:利用天平找次品,除了可以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这样的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三、解决9件物品中有一件是次品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5个离2187 还差很多,规律还没找出来,怎么办?再增加几个?板书:9
1、课件出示问题:9瓶中有一瓶是次品,用天平秤来称,至少几次可以保证找到次品?教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用圆片摆一摆,也可以像老师这样做记录,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
3、学生汇报称法:
生1:(1,1,1,1,1,1,1,1,1)4次
生2::(4,4,1)→(2,2)→(1,1)3次
生3::(2,2,5)→(2,2,1)→(1,1)
生4::(3,3,3)→(1,1,1)2次
4、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提示:这种方法一开始就怎么分的?分成了几份?
5、小结:把9瓶口香糖分成3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板书:平均分成3部分
四、推测多件物品中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1、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
2、要验证我们的猜想对不对,怎么验证?我们再增加几个来试一下。如果有12瓶,(板书:12)其中有一瓶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定能找出次品?(生:平均分成3份,即4,4,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生:(4,4,4)→(2,2)→(1,1)3次
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比3次更少。还有哪些分法?
生:(2 2 8)(3 3 6)(5 5 2)(6 6)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3、与学生一起小结:这样看来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这说明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对的。
五、拓展训练
1、9瓶需要2次,如果是27瓶中有一个次品,至少称几次保证能找到次品?
2、如果81瓶呢?243瓶呢?729瓶呢?2187瓶?
3、小结:开始我们猜测是2000多次,经过探究我们发现: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只要7次,相差如此之大,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4、思考:刚才我们研究的9、12、27和81等都是3的倍数,如果不是3的倍数,又该怎么办呢?大家课后想一想,我们下节课来研究这个问题。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找次品的第一课时,当物品数是3的倍数时,利用天平找次品,怎样分组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最近根据学校教导处的安排,我上了这节“找次品”的公开课,上完课后感慨颇多,对有效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体现“由易到难”的思想。
教材首先出示例1通过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方法。我认为在学生初次接触“找次品”问题时,对从5件物品中找出1件次品,难度偏大,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于是我在课本例1的前面,增加了“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内容, 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较易掌握,当学生理解了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最优方法,然后再来探究5个、9个的情况。这样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体现了由易到难的思想。而且从3个物品中找1个次品的最优方法,是均分3份思想的基本模型,把这种情况加以研究确实有必要。另外,考虑到“找次品”的问题比较复杂,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将教学内容限定在称量物品的个数是3的倍数的情况展开探究,为下节课探究不是3的。倍数的情况作好铺垫。
二、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我在教学中体现了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再从解决简单的问题中发现规律,用这个规律解决复杂的问题。在本节课的开始就设计了让学生猜“2187瓶中有一瓶是次品,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一定能找出次品”,学生猜无论如何都要一千多次,要解决这个难题,我们首先研究3瓶、5瓶、9瓶等逐渐寻找规律和方法,最后找到“均分3份来称所需的次数最少”的方法,然后用找到的方法来解决从2187瓶中找次品的问题。后来经过探究后发现从2187瓶中找一瓶次品只要称7次即可,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数学的奇妙!从而激发了学生数学的欲望。
三、体验“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就让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首先从9瓶中找1瓶次品的几种方法的对比中,我们发现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的次数最少,是否无论是多少瓶都是均分3份的方法所需的次数最少呢?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就必须再用一个例子去试验,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数学结论,更重要的是逐步学会了获得数学结论的思想方法——猜想验证,提高了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 篇6
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第112页的内容及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第2~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优化思想。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
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后,会正确使用天平解决问题。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112例2: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假想,积极发言。
2、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零件里的次品?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利用推理:把9个零件分成3份,每份分别是3个,3个,3个。天平两边各放3个,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另3个零件中,再从3个中拿出2个,在天平两端各放1 个,天平平衡,剩下一个零件是次品;如果第一次称量中,天平不平衡,次品零件在重的3个当中,拿出其中两个,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如果平衡,则剩下一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则重的那个是次品。
(4)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的第2~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你收获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