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汇总两篇》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的是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xxxx,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1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的是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这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以及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对几大生命物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来学习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又为之后要学习的各种细胞代谢活动打下基础,故本节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2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情
我要面对的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经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对细胞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已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Flash视频来引发他们观察和思考,加深学生对于物质进出细胞所需运输方式的理解,并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再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来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和互相合作意识。
3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了解,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初中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扩散现象和渗透作用的实验观察,能正确区别这两个概念并且能识别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和水分子的渗透作用。
2.可以解释红细胞的胀破和皱缩现象以及植物细胞的膨胀和质壁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
3.能说出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异同点。
4.能举例说明物质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和归纳得出结论。
2.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和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能通过举例和对比来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生养成发现和解决生活中某些现象的兴趣。
2.学生能够通过参与讨论和交流,养成与他人合作分享的习惯。
4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实验演示法和自主合作学习法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演示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5 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四个环 节。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 提问学生是否记得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巩固知识,思维暗示,并以“我们每天都在进行呼吸,那么气体又是如何进入我们的细胞来维持我们的生命的呢?”开始本节课的内容学习。
(二)新课教学
【演示一】 做一个小实验,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滴入几滴红墨水,静置,让学生
观察并猜测最终现象。——以容易操作、便于观察的小实验来调动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氛围。
【提问二】 以实验现象提出这堂课第一个概念,扩散,再提问学生有没有由此现象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引导学生知识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提问三】 一杯糖水中有几种味道呢?——培养学生养成质疑和求真的精神,鼓励学生发达自己想法,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知识。
【演示二】 图片展示渗透装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五分钟后派代表发言,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或者相互补充。我会进行适当引导与补充并纠正错误观点,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和形成正确逻辑思维。最后用多媒体演示Flash动画,加深学生理解。——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他人进行沟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演示三】 用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被动转运的两种方式,学生自行概括两者的异同点,要求以表格形式列出。——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演示四】 用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主动转运,让学生总结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异同。——学生通过对比来区别几种不同的物质转运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三)学以致用
【解决一】 红细胞的胀破和皱缩现象以及植物细胞的膨胀和质壁分离现象。
【解决二】 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三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与浓度差的关系。 ——学生独自思考后与同学交流讨论,教师请学生上台演示讲解,不同意见学生可补充,最后教师给予纠正、补充和完善,向学生重新解释确认原因。当堂进行问题讨论,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一些思维误区的当场解决,使知识得以巩固。
(四)小结和作业
强调渗透作用产生条件,简单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课后作业布置:书本上的作业;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由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导致的可观察现象,与同学交流并解释,互相补充和纠正。
——学生自行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远比老师强加大量课外习题来得重要,学生观察生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交流、解决,可以树立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加强兴趣,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
以上就是整个教学过程,关于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新课导入2,新课教学30,学以致用8,生成性教学2,小结和作业布置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宜采用讲授演示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四大模块: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哪个同学来给我们讲一下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那么我们最后在总结的时候,对于结构和功能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回答)既然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相统一的,那么生物膜的结构到底与其何种功能相适应或有联系呢?好,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问题探讨。(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然后对于后面的问题进行下讨论,形成一个有共识的答案呈现给大家,好,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个现象,那么接下来看看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见解。)
教师呈现“问题探讨”中的实验现象,组织学生讨论三个问题。
问题1:什么样的分子能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问题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
萄糖,如何解释?
问题3:观察此图表,联系已学过的知识,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表看法
教师:细胞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摄取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产生的废物排出去,以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物质是怎样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的呢?
演示:清水中滴一滴红墨水,清水很快就变成红色,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得出:扩散的概念
(一)被动运输
教师引导:回顾“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与这种扩散比较,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出细胞是不是与上述扩散相似?
再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肺的吸气与呼气)
学生总结:自由扩散的概念。
特点:物质由高浓度一边扩散到低浓度一边,既不需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接着教师设问:提出“水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这是为什么?”
学生尝试作出解释
教师提示:载体蛋白的作用
师生总结:得出协助扩散的概念
特点:物质由高浓度一边扩散到低浓度一边,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 教师讲述: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被动运输;展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示意图”
讲述下列情景:①木材(或竹捆)从河的上游随水漂到下游;②船装白糖(或食盐、化肥)从河的上游漂到下游(不开发动机);③船装着货物由下游开往上游,船尾冒着白烟且伴有发动机的声音。
学生思考:①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能量吗?为什么?
②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有什么不同?
③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学生回答:(略)
(二)主动运输
教师继续:上述③船装着货物由下游开往上游,船尾冒着白烟且伴有发动机的声音。与前二种情形不同在哪儿?
学生答:(略)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图表P71;P73;P63
背景资料:轮藻细胞中的K+浓度比它所生存的环境中K+ 多63倍,海带细胞中的I- 比海水高出40倍,人的红细胞中的K+比血浆高30倍,而红细胞中的Na+ 浓度却是血浆中Na+ 的浓度的1/6。
联系第一节内容并设问:这些离子为什么能逆浓度梯度运输呢?
学生回答(略)
师生得出:主动运输的概念;展示“主动运输的示意图”
特点:物质从低浓度一边被运输到高浓度一边,不仅需要载体的协助,而且也需要消耗细胞活动产生的能量(哪来的?)
再现CAI展示三种情景,提问学生: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各与哪一类情景相似?为什么?对于细胞生活有什么意义?
学生答:(略)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后可稍作点评。
教师归纳: 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不同的,也就说明细胞膜对通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它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具体表现在: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进行议论,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①物质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中,你认为哪种方式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最重要,为什么?
②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即水分子等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那么大分子如何出入细
胞呢?例如水中的有机物颗粒是如何进入原生动物草履虫体内的,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又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展示分泌蛋白的图)
教师指出,物质出入细胞除上述三种方式外,还有其它特殊方式。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通过细胞膜不等于大分子物质不能出入细胞。一些大分子物质是以一定方式出入细胞的,如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白细胞对异物的吞噬作用,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作用等。
思考、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及衰老的红细胞,这是什么作用?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分为两大类: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它们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还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