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教案大全 > 说课稿 >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篇】正文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通用2篇】》

时间: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69的《比的意义》。本节课是“认识比”这一单元的起始课。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分数及除法的关系,学习了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这些知识和方法都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直接基础。

本课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层次: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深入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没有对比的意义的准确理解与深刻把握,从表面上看,学生也能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化简比,或者是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上则表现得较弱,呈现出基础不扎实的弊端。因此,让学生深刻理解比的意义,沟通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排除现实生活中大量“差比”关系对本课学习的负迁移,显得尤为重要。

我做了如下的目标设定:

A: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3、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学课本主动建构知识,掌握自学的方法。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你知道吗?”,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的美。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⑴从实际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

⑵采用情景引题,观察、对比、总结的教学方法。

2、学法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学习方法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因此,认真观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四个教学板块: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活动,认识比。

(三)小组合作、深入认识比。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图片导入新课,一方面将学生关于“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旧知与经验唤醒,为学生随后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让学生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为后面拓展介绍“黄金比”埋下伏笔,还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这一板块的目的是唤起旧知,渗透C1、C2目标。

第二板块、自主活动,认识比:

1. 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例1的教学,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时出现的“表示两种量倍数关系”的句子,自然而然地展开引导:长是宽的 ,我们还可以说成:长到和宽的比是3比2;类似地,宽是长的 ,我们还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2比3,使学生认识到:这里的“比”与刚才提到的“相差关系”不一样,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再通过对比,加强对比的有序性的理解,提醒今后他们在描述某个比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弄清谁和谁比,不能颠倒。

“试一试”的教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一步解释每个比的具体意义,从另一个侧面调用学生已有的关于倍数、份数、分数等经验,丰富学生对比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

2. 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通过例2的教学,唤醒学生相应的除法计算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明确: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实际上是表示了路程与时间相除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由此引入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再通过讨论归纳,使学生认识到: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至此,学生对比获得了全面而感性的认识。

这一板块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1。

第三板块、小组合作、深入认识比:

对于比的意义的深刻把握不能只停留在文字的概念上,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值的求法,它与除法和分数的联系也是对于比的意义的把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鉴于这部分的内容较多且比较零散,我让学生采取了自学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相对简单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以及比值的求法,独立自学完全能够掌握。我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再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而对于较为复杂的比、除法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我则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互相补充,完善认识,促使了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相关练习引出了“比的后项不能是0”,比较自然地突破了难点。

这一板块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2,A3,B1,B2,C2。

第四板块、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最后这个环节,先针对本课知识点进行辨析和判断练习,再计算课始三幅图中宽和长的比,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起到了一个梳理作用。到这个环节结束,学生对于比的概念的建构应该比较完善了。

最后通过一组资料介绍黄金分割这个有趣的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数学对于艺术美的价值所在。这个环节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对比的意义进行了一个挖掘。同时这也是一个思想教育的过程,让学生不仅感受到艺术美,更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这一板块是全面落实各类教学目标,重点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今天的教学中我感到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遗憾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为主,而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比较少。另外,由于我对新教育的学习刚起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教育的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有效”二字,还需要我不断去探索和研究。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更快进步。谢谢!

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2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一)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二)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一)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二)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四)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五)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的活动与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比的意义”教学。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三)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四)多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识。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