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优秀6篇正文

《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优秀6篇》

时间:

】《牧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自由自在与惬意的生活。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五年级古诗《牧童》教学设计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牧童》教案 篇1

1、作者介绍:吕岩,唐代诗人,中过进士,曾做过两次知县,后来因为发生农民起义,为躲避战祸带着一家人逃到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2、生试读,读出节奏。

指名读,齐读

指导书写两个生字

默读,思考:诗写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再自由读,同座讨论每句诗的大意。

反馈:

前两句:

(1)、“铺”的读音。这个字说明说明?六七里说明什么?

(2)、“弄”什么意思?笛子“逗弄”了什么?是它逗弄的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三四声”是什么声,“三四声”说明什么?这么空旷的原野“三四声”你说是怎样的境界啊?

(3)、这里的“六七”、“三四”不是具体数字,一个说明“少”。学生说说诗意。

后两句:

、读后问:这两句写谁?

指导看图,用一句话概括图意。这幅画表明什么时间?这幅画之前,牧童可能做了哪些事情?指导理解“归来饭饱黄昏后”:这句讲谁?“添”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归来”、“饭饱”两件事,“黄昏”表示时间。三个词,按照我们放牛啊、劳动啊的生活经验,你们觉得应当怎样的顺序?调整语序也是理解故事的一种方法。谁说说这句什么意思?

、后一句什么意思?

牧童晚饭后,不和家人相聚,不和伙伴玩耍,甚至连蓑衣也不脱,手握笛子,与晚风为伴,以天当被,以草地当床,你能不能猜一猜,他为什么会一个人躺在原野的草地上呢?如果你是这个牧童,此时你会想些什么呢?这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安详、恬静、舒适)。

7、总结:前两句写景,突出原野的宽阔和夜晚的静,后两句写事。表现牧童的安详恬静。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两次做过县里,后来跑终南山学道,你觉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三、各种形式练背诵。

四、拓展:读有关牧童的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宋代诗人雷震描绘过一幅牧牛归来图《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另一位唐代诗人栖蟾也写过一首《牧童》: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宋代诗人黄庭坚自幼聪颖,七岁就写了一首《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词 唐 储光羲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五、作业,把诗改写成短文。

提示“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要写清。

要求合理想象:之前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去草地,在草地发生什么,牧童的心理活动以及心情。你还可以想想作者怎么看到这个景象的,作者什么感受,什么心情。

板书                       牧童

七八里        宽阔

(景)

三四声        静

卧月明        安详、恬静      (事)

作者:超脱自然、对安逸自然生活的向往

教案古诗牧童 篇2

教学目标:

1、 认识一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 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体会牧童悠然自得的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大家觉得大自然美吗? 今天学习一首古诗《牧童》,诗中描写了郊外的景色和牧童快活的生活。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自由读。 同桌互读,

三、诗人眼里的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到诗里去找找吧!

诗意描述:

“草铺横野六七里”在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六七里”在这个不是实指,而是虚指。下句 的“三四声”也是虚指。

“笛弄晚风三四声”牧童悠闲的放着牛,吹响了笛子,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

“归来饱饭黄昏后”牧童回到家里已经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

“不脱蓑衣卧月明”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这首诗形象,鲜明的表现了郊野辽阔的景色和牧童自在的快活的生活。诗句抒发了悠闲自得,怡然自乐的野趣。)

三、巩固。

配乐背诵古诗。

试着默写一下。

板书设计:

牧童

草 六七里

笛 三四声

归来 黄昏后

不脱 卧月明

《牧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写字教学。

教学难点:

教会孩子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写课题“画家”二字写得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得小一些。提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请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2、在大画家与小牧童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想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请生再次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勾出生字。

3、认记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借助拼音读出生字读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并为它组词。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自由认记生字。

(4)请学生起来说说自己记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偏旁归类识字:抹——批——拱 惭——愧

加偏旁识字:区——驱 共——拱

换偏旁识字:沟——购 绳——蝇  渐——惭  瑰——愧

看字型识字:“墨”——墨是黑色的。

联系生活识字:

“价”,超市里写有“天天平价”。

“购”,粮站墙上写有“收购粮食”。

(5)用多种方法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记情况。(开火车、抢读、小组读、齐读、个别读等)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两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读通顺。

2、同桌读课文,抽学生读课文。

3、想听老师读吗?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4、请生评价老师读的课文。

5、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看图,说说牧童是在什么情况下指出画家戴嵩画错了的?

7、在文中找出图中不同人物说的话,仔细读一读。

8、图上的哪个人是大画家戴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9、假如你是戴嵩你会感到怎样?可是他却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练习用诚恳、和蔼的语气读戴嵩此时说的话。

10、练习读读戴嵩与牧童的对话,要读出牧童的天真质朴。

教师可以适时范读。

11、四人小组合作练读。在分角色读时,力争通过表情和动作把叙述部分的内表现出来。

12、请组内朗读好的学生在全班表演朗读。从表情、动作、语气三方面引导评议,以检查学生对“称赞、赞扬、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的理解情况。

13、想象当时的情况,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看看书中的学习伙伴有什么看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2、齐读课文。

二、指导学生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请生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3、学生自由观察自己感兴趣的生字,并说说在写这个生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4、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

兄、呆:上面的“口”要上宽下窄;“兄”的最后一笔要圆润舒展;“呆”的下部分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商:很像“摘”字的右半部分,但同字框里面不一样。

抹、挤、拱、批:四个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

价:字内有三个撇,但最后一撇与前两撇不一样。

钱:左短右长,重点指导金字旁和斜钩的写法。注意与“浅”比较。

购:左右都写得比较瘦长。

5、学生自由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上面有课后题。

2、请学生读读句子,体会“一”的作用。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说明他画得真好,一下子就把人吸引住了。)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说明画家的动作很快。)

3、请学生用“(   )一(  ),就(  )。”

“( )一会儿,一会儿( )。”的句式说句子,写句子。

《牧童》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古诗《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理念:

本科时教学的内容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以“童年”为专题编写的,《牧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

教科书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一是通过学习,理解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二是通过背诵、默写,丰富语言积累;三是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意图是通过故事引入,从作者的特殊性入手,制造兴趣点,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我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了一下步骤,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助学习精神。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教师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教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我安排这个环节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读,想象,在读中悟出诗意。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意在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古诗描绘的意境。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熟读古诗,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知道,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牧童》教案 篇5

《画家和牧童》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画家和牧童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画家和牧童教案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唐朝著名画家戴嵩为好友作画,当所有的人都在夸赞这幅画的时候,一个牧童却勇敢地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课文情节引人入胜,语言充满童真童趣。这节课是课文的第一课时,结合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具体要求和本课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第一,通过读书帮助学生理解“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通过体会戴嵩的画技高超和感受围观的人对他的夸赞来体会“著名”的含义;第二,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寻找近义词、结合上下文、结合画面等方法来落实;第三,识字写字。具体教学过程中采取先观察再指导后书写重反馈的教学方法。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鼓励学生质疑、自读自悟、读悟结合。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读准字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书写三个带有提手旁的生字“抹”、“挤”、“拱”,努力做到字迹工整、美观。

3.通过读书体会“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读课文3至5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给文中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

教师:教学用书,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环境设计与布置: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具:生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词导入

同学们,通过昨天的预习,我们知道了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画家(出词卡)请你读读他的名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纸(课本)。请你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在上面做个记号,并且要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帮助纠正字音。

2.识字

(1)在刚才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难读或是拿不准的字音,告诉大家,我们一起读一读。

(2)指名说,结合字卡,领读。

(3)自己练读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朗读情况。

(4)生字大家都认识了吗?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词卡,开火车读词语,如果他读对了,就请你跟着他读,读错了举起小手帮助他纠正。

(5)大家把生字读的又对又好,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纠正“夹”的读音。

师:像我这样把拼音标在它的头上,就不容易读错了。

生:标拼音,齐读句子。

(6)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师:难读的句子也读好了,相信课文你也能读好,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段,争取做到一字不错。

生:一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好课文纸认真听。(遇到问题停下来全班解决)

(三)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同学们将课文读的真准确,相信大家对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著名)。

师:(板书:著名)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著名?

生:出名、有名。

师:用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生:齐读第一段。

2.学习戴嵩作画的句子。

师:说戴嵩著名,相信他画的画一定非常好,文中有一个写他作画的句子,(课件出)快来读一读。

(1)生齐读这一句。

(2)请你好好地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3)指名读,说说你的感受。

(4)这个句子中有两个不好理解的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你知道意思吗?指名说。

师:这两个词语是国画的绘画技巧,是两种不同的绘画方法,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请你上台指一指,哪里用了浓墨涂抹的方法,哪里用了轻笔细描的方法?

生上台指示

师:现在你明白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呀,有时我们借助生动的画面就能体会出词语的意思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吧。

(5)读句子

师:戴嵩就是这样寥寥数笔画出了一幅《斗牛图》,快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生:齐读

师:从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6)回读第一自然段

师:是呀,戴嵩画技高超,画出的画精美绝伦,所以课文第一段中才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带着你的体会齐读第一段。

3.学习夸赞的句子

(1)读

师: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快读读商人和教书先生是怎样称赞他的。

①指名读

师引读:商人看到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出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他禁不住由衷的赞叹道: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仅仅是一会儿时间,就把牛画得像真的一样,多了不起呀!教书先生看了发自内心地夸赞。(指名读)

②自由读

师:真是神来之笔呀!快来看看这幅传世之作吧,如果你就是商人和教书先生,你会怎样由衷地赞美他呢?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自由练习读一读。生自由练读句子。

③指名展示读

看到如此精美的画作,你情不自禁地夸赞道——指名读。

戴嵩画的又快又好,围观的人都忍不住纷纷夸赞,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带着你的感受读——指名读。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啊,就像是用神笔在描绘,画出的牛都像活了一样,请你再来发自内心地赞美他吧——指名读。

④齐读

(2)比

孩子们,你在刚才读这三个句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哪几个词的意思很相近?

指名说。(夸赞、称赞、赞扬)

你还知道其他和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吗?指名说,师板书。齐读词语。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巧妙呀,表达一个意思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语,避免了重复,而且作者用的词语多么的恰当呀。我们在今后的说话和写话中也要向作者学习。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体会吧。生齐读。

(3)说

①如果此时你也是围观的人,看到戴嵩精美绝伦的画作,你会如何来夸赞他呢?想一想,自己试着先说一说。

指名说,相机点评。

②刚才同学们说的真好,如果你能试着用上这样的句子,并且可以学着书中商人和教书先生夸赞的句子来说一说就更好了。

指名说,点评。

③同学们真会学习!如果你能在刚才所说的句子的基础上再用上这些词语,你的语言就会更加形象和生动了。先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师领读词语,生跟读。

想一想,先和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指名说句子。评价。

④小结:真棒!积累的词语如果能恰当的用在表达中,我们的说话、写话就会更加生动了。

就是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都在夸赞,就叫做“纷纷夸赞”,在读书的基础上,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理解了“纷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请你带着此时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生齐读。

戴嵩的画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大家都喜欢他的画,怪不得有人还要花大价钱购买呢!可见他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画家呀。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吧,齐读。

(四)复习生词

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还记得吗?我们再来巩固一下吧。

出示词语,齐读。希望你能在记住这些词语的基础上,积累并运用到自己的语言当中去。

(五)书写指导

有一个难读的词语“浓墨涂抹”(出词卡,生齐读),词语中有一个需要写的字:“抹”,这是一个带有提手旁的字,请你认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名说。

师板书范写,强调字型注意事项,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一个。实投出示,点评,再次练写,实投展示。

还有两个带提手旁的字,大屏幕出示,齐读,相信你一定能在刚才的基础上将这两个字写的正确又美观。先认真观察,再来写。写完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大家,实投展示。(强调写字姿势)

(六)小结

这节课通过读书,我们认识了著名的画家(出示词卡)——戴嵩,我们再来齐读一次课题吧,生齐读。文中的小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戴嵩和牧童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板书设计:

21 画家和牧童

著名 夸奖

出名 表扬

有名 赞扬

画家和牧童反思

《画家和牧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谦虚接受批评的事。通过课文的学习、朗读与思考,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一、抓关键词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学习戴嵩是一位著名画家时,当学生感受了戴嵩的著名后,在理解“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时,去掉了“一”和“就”来读,让学生比较意思表达上的不同,从而感悟到带有“一……就……”的这句话是说戴嵩真的很著名,他的画刚挂出来就很快吸引了很多人,体会到了这组关联词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听出著名。最后再让学生用上“一……就……”来说说大家看到戴嵩的画以后的反应?出示:看画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有钱的人一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这样抓住重点语句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训练了说话,而且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文中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先让学生根据字义理解,又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戴嵩的《斗牛图》,请同学上台指一指,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一生上台指示,全体学生直观感受,立刻理解。这种让小学生用手指一指画面的方法,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抽象的变成形象的,把理性的变成感性的。这里也渗透了一种解词方法:结合具体画面来理解词语。再让学生运用“......一会儿。一会儿。”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另外,这几个词的理解都是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体现了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方法。对“纷纷夸赞”这个词语的理解,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你也夸,我也夸,大家都七嘴八舌地夸,就是纷纷夸赞”。后面理解“拱手”这个词时,让学生来做做这个动作,怎么做呢?古时候的人做这个动作多表示感谢,表示欢迎,表示歉意,表示告别。教师当场示范讲解,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

二、培养积累、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语言积累。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反反复复地感悟、朗读,实现语言的积累。在指导读:“太像了,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时,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此处要写两遍“太像了”“画活了”?因为反复说相同的话更能突出戴嵩的画好。再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围观人群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说呢?在两个学生说出简单的夸赞的话后,再给学生推荐几个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等赞美画精美的词语。让学生在夸赞时用上这样的词。然后出现练习题:“ , ,这真是 !”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心灵走进文本所描述的场面,还让学生在表达中用上积累的词语,体现的“积累、理解、运用感受”的学以致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不足之处:

1.由于自己设计教案的时候设计的训练点很多,感觉什么都想抓,导致了没有完成设计的内容。

2.在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理解内容的时候,品读的形式太少。

3.在识字环节,指导不够细致,应该让学生只抓住难记的字识记就行。

再教学设想:

通过这次讲课,结合老师们的建议,下次执教第一课时,识字有针对性的指导识记,课文内容只学习画家的优秀品质。牧童的表现放第二课时完成,时间也就不会那么紧张,就能够落实课堂练字环节。

《牧童》教案 篇6

牧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2、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羊、白云、鲜花、绿草。。。)录音资料、电子琴、歌谱。

导入:牧童

一、激情导入:

1、教师放一段录音,学生听着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

2、师:今天老师带着同学们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一玩,现在马上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小眼睛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我们到底要去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放音乐,歌曲的旋律)

(师在有感情的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远处,一个手拿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子,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清澈的水,高兴的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的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见许多羊和牛。。。

4、请学生贴出画面

a、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出来吧。

b、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c、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d、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e、贴出牧童课题。

二、学唱歌曲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一首歌,你听。。。。。。”

2、全班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演唱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的。。。。。。”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里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欢快的情绪来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得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检查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么样,在老师电子琴的伴奏下,演唱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的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1)、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2)、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的和声处。

(3)、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4)、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5)、师:“哪组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师指导音准)

(6)、小组进行演唱。

(7)、师:“我们来一个旋律接龙好吗?老师唱第一句,其他三句,每组一句。”

(8)、师:“太棒了”。

(9)、完整演唱歌曲主旋律。

(10)、两个声部完整的演唱歌曲旋律。

a、老师唱高声部,学生唱低声部。

b、学生分两组进行合唱。

(11)、看样子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唱歌词了,下午我们就试着把歌词填进去演唱好吗?

(12)、生:“好”。

(13)、分两声部进行填词演唱。

三、知识扩展:

1、师:“你们知道歌曲《牧童》是哪个地区的歌曲吗?”

2、生:“是蒙古族的,是外国的。。。。。。”

3、教师介绍:《牧童》是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山脉牧童们自己的家乡自由的放声歌唱

4、欣赏风景。

四、小结:课下寻找斯洛伐克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