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九册《少年闰土》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人教第九册《少年闰土》教学设计(5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人教第九册《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1
《少年闰土》是小学高年级的一篇传统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少年闰土知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闰土的“知识丰富”。教学过程 概述如下:
一、初读课文,认识特点
(略)
二、直入重点,理解“知识丰富”
(一)找“事情”,理解“知识丰富”之一--知道得“多”
1.师述:读了课文,我们知道闰土勇敢机警、知识丰富、聪明能干,那你喜欢闰土特点的哪一个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丰富”。)
2、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闰土的“知识丰富”?(找出6-16自然段)
3.快速读这一部分,思考:这里闰土说了哪些事?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闰土的“知识丰富”?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捡贝壳”“看跳鱼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4.“无穷无尽”是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多;闰土知道的事情多,说明他“知识丰富”。)
5.小结: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闰土知道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从这个“多”可以看出闰土的“知识丰富”。这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方面。
(二)品词句,理解“知识丰富”之二--知道得“详细”
1.再仔细读这一段,想一想,这四件事当中,哪几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举例说说。
2.讨论汇报。
“雪地捕鸟”。闰土十分熟悉捕鸟的过程,还用了非常贴切的动词,如:扫出支起撒下一拉……
“看瓜刺猹”。绘声绘色描述:啦啦地响油一般的滑……
3.刚才我们重点讨论了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这两件事,从闰土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闰土对海边的农村生活是知道得多么详细啊!这对表现闰土的“知识丰富”,你又悟出了什么?
(闰土知道的事情不但多,而且对每件事知道得十分详细,这“详细”是他知识丰富的第二个方面。)
(三)体会“三个不知道”,理解“知识丰富”之三--以“少”衬“多”
1.快速读这一段话,想一想这四件事,课文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我和闰土的对话)
2.请大家找一找“我”和闰土的对话句子,并用画出来。自由地轻声读读,读后交流。
3.因为闰土亲身经历了这些事,知道得十分详细,所以说得绘声绘色,我们大家也来绘声绘色的读一读闰土的话。(运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
4.这一段除了写我们刚才读的“我”和闰土的对话以外,还写了什么?
(让学生找出“我”三个“不知道”的自然段)
5.请大家朗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反映了“我”的什么特点?(见识很少)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我”并不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的。)
6.再仔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画出有关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出示:“我并不知道”的是什么?
“我素不知道”的是什么?
“我所不知道”的是什么?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理解“无端、如许、先前、单知道、往常的朋友”等词语,重点理解句子:“……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7.师述: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三个自然段,从三个“不知道”了解了“我”和闰土相比,感到见识少。那么大家再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写“我”的见识少,这与表现闰土的知识丰富又有什么作用呢?(加强对比,以“我”的“少”突出闰土的“知识丰富”。这是表现闰土“知识丰富”的第三个方面。)
8.小结并引入下课时。
评析
本课时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一点,重其所重,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丰富”,避免了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2.在理解“知识丰富”时,从知道得“多”到知道得“详细”,再体会“三个不知道”,从内容到写法,由易到难,剥笋式地层层展开,并有机地结合重点词句的品味,学生学得扎实;3.通过学生反复的读、仔细的找,认真的思,热烈的议,教师穿针引线,只作适当点拨,使课堂结构动静交替,张弛有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塑造了闰土这一人物,充分体现了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借助文本、插图和课外相关资料等方式来感知少年闰土的形象是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难懂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本和相关资料,感受少年闰土的形象。
3、体会作者“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板块一:从单元出发,导入新课,初步了解鲁迅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大作家。瞧!(出示图片)他是谁?(鲁迅)你怎么认识他的?快速读一读课本113页单元篇章页中鲁迅的资料,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单元目录,指名读课文题目。师:这一单元,我们通过一组课文来了解鲁迅。今天学习的课文节选自鲁迅回忆性小说《故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概括四个事例,整体感知,初识少年闰土
1、读准、理解字词
(1)《故乡》这篇小说,写于1921年,这个时期,人们刚使用进行创作。文中还有很多文言、方言的痕迹,我们来看看。
(2)理解字词:
①订正“错别字”
②给下列词语换个说法:
(3)读准词语,读通句子。
2、自由地来读一读课文,根据提示来梳理课文内容,并交流反馈。
3、看插图,辨人物
瞧!两人在这儿讲着新鲜事儿呢!这里有两个人物,猜一猜,哪一个是闰土,哪一个是鲁迅?说说你的理由。
(1)交流。(关注神态、动作及外貌)
(2)仿照闰土的外貌描写,简单描述鲁迅外貌。
4、闰土这样绘声绘色,给“我”讲了哪几件事?请默读课文6-18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课堂作业本的90页上。
5、投影展示,交流校对: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沙地看鱼
6、小结:作者用四个事例让我们认识了讲新鲜事的少年闰土。
板块三:抓典型事例,结合资料,了解少年闰土
1、听!闰土开始讲故事了(出示插图和“雪地捕鸟”选段)——
(1)谁能学着闰土的样子给大家讲一讲这新鲜事。(指导朗读,读好动作的迅速、鸟雀的种类多。)
(2)闰土是怎么捕鸟的?圈画动词,想象画面,然后读一读。
(3)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聪明能干、生活经验丰富……)试着读出闰土的特点来。
(4)你还可以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闰土的聪明能干?
预设:
“远远地”:闰土捕鸟经验丰富,知道躲得远远的才能防止鸟雀逃跑。
"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闰土抓住的鸟雀种类很多,每种都能叫出名字。
(5)进一步引导:看,这些鸟雀你能叫出名字吗?由此可见,闰土不仅聪明,还是个怎样的孩子?(见多识广)
(6)抓住关键词,读出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2、抓住一件事,就能感受到人物的形象。用同样的方法去读一读另三件事,圈画关键词句,想象画面,说说从哪里感受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试着把他的特点读出来。
指名汇报,朗读。
3、师生分角色读。老师读鲁迅。
4、在这些事中,令鲁迅印象最深是哪一件事呢?为什么?小组交流,说说理由。
(闰土讲这件事最详细,鲁迅也特别感兴趣,一再追问,30多年过去了依然记得闰土描绘的场面。)
(1)三十年过去了,这个少年的身影仍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三十年后,母亲口中再一次出现“闰土”这一名字时,“我”的记忆阀门就此打开,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这幅画面——
(2)为什么这些新鲜事令人如此难忘呢?(出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感受与闰土相比,“我”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
学生交流。预设:枯燥、乏味、无趣、拘束……
(3)怪不得鲁迅说:出示语句,指名读。
(4)进一步对比激情读:
当闰土在皎洁的月光下刺猹时,我困在高墙的院子里,看着四角的天空: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当闰土赤着脚在海边捡着贝壳时,我还是待在高墙里: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当闰土与伙伴们看着潮汛、捉着跳鱼儿,我和我的朋友们看到的只有四角的天空: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5)理解感悟:这几个“不知道”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心理?体现了我怎样的内心世界?想一想,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在课堂作业本91页的第四题。
①学生交流。预设:对自己的无知感到无奈、对自己的生活不满,羡慕、向往闰土自由自在的生活、钦佩闰土的见多识广……
②感悟读文:现在,同学们一定对这段往事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吧!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来读读这段话。
四、借助资料,了解中年闰土,推荐整本书阅读
1、作者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将闰土这个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少年送进了读者心中。三十年后,我重返故乡,又见到了这位儿时伙伴。听!(播放《故乡》原文选段音频)
2、总结:童年的那一幕美好如此印象深刻,然而中年的闰土却已经不是鲁迅记忆中的闰土了,是什么让闰土改变?鲁迅写《故乡》,写闰土到底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课后,大家可以读读《故乡》原文,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少年闰土》。
板书设计:
略。
《少年闰土》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编排都与鲁迅有关。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及本课的小说体裁这两方面,教学重难点应为:“借助文本和相关材料,感受少年闰土的形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抓住“雪地捕鸟”这一典型事例,通过圈画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学生习得方法后,再迁移运用到另外三件事的学习中,由扶到放,解决重难点。
细细观摩本课的教学后,我发现在重点语例的教学中还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要吃透文本,精准把握关键词的教学。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圈画、品读动词的方式来感知闰土的聪明能干,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发现“远远地”一词更能生动地体现这一形象。因此,备课时,我们教师就应精准把握要重点讲解、可以深入挖掘的关键词,教学中也不宜事先为学生框定范围,应让他们立足于不同角度去发现、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课标要求的:“阅读教学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要深入挖掘,引导学生“沉浸式”想象画面。教学时,我让学生圈画动词后,抓住“只一拉”一词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有了初步的理解,读好了这一词,并感受了闰土动作娴熟、经验丰富的特点。但细细一想,学生缺少更深层的体验,从而导致这样的理解感悟仅仅停留在表层。因此,在教学“只一拉”一词时,可以不断追问,让学生更深入地想象闰土拉着绳子时的动作、神态,如同拍电影一般将“拉”这一瞬间的过程细化、慢动作化。学生想象着“闰土紧紧地盯着鸟雀,抓住时机,当鸟雀整个钻入竹匾后,再迅速将绳一拉”的画面,感知到的人物形象不就更加准确、深入了吗?
三、要结合生情,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体会闰土的见多识广,我出示了四幅鸟雀图让学生试着辨认。虽然学生有所想法,但未过多深入,但这其实也是一个值得让学生深入思考的细节。我们的孩子大多也出身于农村,也有过像闰土一样自由、快乐的童年。当出示鸟雀图后,学生通过观察可知“蓝雀”,但对其他鸟类无法分辨时,便可借机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受同样出身农村,闰土是多么得见多识广。同时,还可抓住句中的省略号,理解闰土所知的鸟雀之多。将文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由己及人,感受自然格外深刻。
“雪地捕鸟”这一片段的教学是落实重难点的关键所在,是后面所有教学内容的基础。因此,只有将这一部分讲深、讲透,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而又高效的课堂。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
(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闰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请一生读第三自然段。看哪位同学知道“五行”的意思。
三、引导学习闰土和“我”谈的四件事
过渡语:
“我”和闰土可以说是一见倾心,他们俩个不到半日便熟识了。第二天他就给“我”讲了好多稀奇的事。闰土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2、交流汇报。
3、课文中写这四件事是采用什么形式写的?
(对话形式。)
4、那好,现在请大家先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6~16自然段课文。
(一人读闰土说的话,一人读“我”的,另一人读叙述者的,还有一个同学认真听,看是否读出人物特点,感情。)
5、小组练读。
6、指名小组读。
四、指导学习第一段
1、闰土讲的四件事中,哪一件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瓜刺猹。)
为什么说是这件呢?
(因为课文一开始写作者回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是看瓜刺猹的画面。)
2、引导学生想象第一自然段描工的画面:
大家想一想:
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4、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现中,“其间有一个少年”,“其间”是什么意思?
(那中间,课文指西瓜地。)
5、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刻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的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⑴学生找后回答。
⑵板书:
听、捏、走、看、刺
6、对于这么美的一段文字,我们一定要把它背下来,下面请大家一起再读一遍第一段。
五、总结
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少年闰土的外貌和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这四件事中又以“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作者和我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在学习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大家都积极思考,相互合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作业
大家下课之后,继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体会。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外貌:
稀奇的事:
紫色的圆脸
雪地捕鸟
头戴小毡帽
海边捡贝壳
颈套银项圈
看瓜刺猹
潮汛看跳鱼儿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4
一、设计理念:
《少年闰土》是小学五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文章以精炼的语言文字叙述了“我”回忆起少年时和少年闰土相识、相处、分离的过程,刻画了一位天真可爱、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这次教学我采用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方法,先从《故乡》之中年闰土的形象入手,再认识少年时的闰土,留下悬念,激发学生课文阅读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为小学五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学生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和自身积累,体会文章中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依据“文贵自得”、“读中有悟”的原则,选用了悟读组合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读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第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训练阅读的速度,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我”和闰土相识、相处、分离的过程,并重点研读相识部分,从闰土的外貌描写中体味他的个性特点,并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中,我的教学设想如下:
1、重迁移的读述结合。我从中年闰土的外貌特点入手,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认识中年闰土的形象,推测他的生活状况,再迁移到本堂课的研究内容,帮助学生确立研究方向——从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上体会他的个性特点。
2、重积累的读研结合。在学生感知了课文整体后,我让他们反复读课文,找出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自行研究,让他们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共议,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完善,最后形成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完全把握。
3、重情趣的读辩结合。我让学生围绕“闰土的少年和中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展开讨论,开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尽情发挥中交流学习的体验,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重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学习了全篇,我向学生介绍《故乡》,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原著,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年闰土的形象描写。学生读、思。
(1)学生读文段,思考讨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认为他的生活状况如何。
(2)多媒体课件出示少年闰土插图,学生观察插图,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齐读第一段。
2、揭题,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重点研读闰土的动作、语言,进一步体会他的个性特点。
二、自读探究,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第6——18自然段,思考: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方或事情可以看出来?
2、交流认识,初步了解闰土的聪明能干,知识丰富。
3、理解:课文介绍了闰土讲的哪几件事?“我”对哪些事印象特别深刻?引导学生重点探究“雪地捕鸟:和“瓜地刺猹”部分。
三、自学深究,研读重点
1、学习“雪地捕鸟”和“瓜地刺猹”相关句段,默读课文,找出最有研究价值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小组讨论交流。引导进一步理解闰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学生交流汇报: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
(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
(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2、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总结:瓜地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沙地看鱼。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闰土地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你们对他佩服吗?鲁迅也从心底里羡慕、佩服闰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4、多媒体出示重点句,引导有感情朗读。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①句子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②“他们和我”指谁?“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③出示:闰土在海边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的井底之蛙。
1、讨论交流,认识:只有接触社会,经常参加实践活动,在社会这个大课堂李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能干。
2、口头练习排比句。
四、讨论争辩,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在当时社会,你选择做闰土还是“我”进行辩论,发表个人见解。
五、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后来,闰土走了,那么“我”和闰土所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能持续下去吗?“我”和他还会见面吗?会的,确实见面了,在三十年后。
2、回忆本课开头所介绍的中年闰土,激发学生课外探讨闰土变化的原因,课外去读一读小说《故乡》。介绍《故乡》,鼓励读鲁迅的书籍。
板书设计:
26、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聪明能干瓜地刺猹机智勇敢沙地看鱼知识丰富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篇5
一、背景概述:
经过多轮片区联校教研活动,我校确定了“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多元感悟人物形象”这一主题,以邹红霞老师执教的课为研究点,学校领导和高语组全体老师参与案例研究。
我们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少年闰土》,执教第二课时。
我们的主题“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多元感悟人物形象”的本质之一在于“多元”,多元可以是方式上的多元,如抓重点词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内容上的多元则重点体现在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个性解读上;方法上的多元,体现在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的不同上。主题本质之二在于“探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把握了主题的本质,我们才有了大胆开展研究的底气。
二、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自传体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文字,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他的怀念之情。本单元的重点是了解鲁迅,并进一步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根据单元重点和本课重难点,结合研究主题,我们确立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1)多元感受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特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词句含义深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
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了落实这一教学思想,在设计中,我以一个问题作为主线,即“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环扣全文。首先我从学生选择的最感兴趣的事——“看瓜刺猹” 作为突破口,探究闰土的形象;其次略学其他三件事,感悟闰土的形象;再次将闰土与迅哥儿的种种不同进行对比,突出闰土的形象;最后出示三十年后闰土的样子,让学生在人物巨大的反差中进行课外阅读探究,补充闰土的形象。
整节课的设计,我抓住了三个策略实现目标:
策略一,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探究闰土的丰满形象。
策略二,比较主仆不同之处,探究闰土的独特形象。
策略三,借助课件拓宽视野,探究闰土的立体形象。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大步,一是复习导入,激趣探究;二是学法指导,重点探究;三是抓住场面,读写探究;四是引导想象,对比探究;五是出示课件,拓展探究。
在教学环节中,我注重了以下三点:
(一)抓住人物描写方法,探究闰土的丰满形象。
首先,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通过分角色读、赏读、背诵等方式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其次,抓住人物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他聪明活泼,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我出示了两个场景说话:一个是冬日打雪仗,一个是夏日捉鱼虾。让学生模仿捕鸟的过程,讲述自己的活动。学生先在小组内,认真完成一说一听一评的任务,再到全班进行展示。(插视频)
这个环节既实现了学习人物描写方法的教学目标,又使学生动口动脑,养成了读写的习惯,还让学生落实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真可谓一举三得。
(二)比较主仆不同之处,探究闰土的独特形象。
1、想象填空,比较不同。
因身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了解的知识范围也不同,故迅哥儿在听了闰土的讲述后,发出了感慨。我适机出示句子,并紧扣“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难道只有这四件吗?还可能有什么事?这个问题让学生开启了想象之门,生纷纷列举“水中刺海鱼、沙滩扒龟蛋、礁石掏鸟窝等”。我引读,学生填空读:闰土在(海边拾贝)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闰土在(沙滩扒龟蛋)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沙滩上还能扒到海龟蛋)。
这一设计,不仅比较了人物的不同,探究出了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烘托闰土的形象,感悟到作者文字背后的写作技巧,而且为理解什么是“四角的天空”做了很好的铺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2、出示“三不”,比较不同。
文中有三处用到否定词“不”来显示主仆的不同,“我素不知道”“我不知道”“我所不知道的”,通过对这三处的朗读,让学生独立感悟迅哥儿的情感世界,学生通过朗读“四角的天空”的句子,读出各自不同的理解。有的读出了向往,有的读出了无奈,有的读出了愤怒,有的读出了羡慕。这一环节既使学生在个性化的理解中,丰满了人物形象,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借助课件拓宽视野,探究闰土的立体形象。
课中我适机地出示各种鸟、跳跳鱼、贝壳的图片,学生在欣赏之时,发出了惊叹声,我巧妙地点拨,这些都是闰土经常见到的,可我们和迅哥儿一样,见都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进一步说明闰土的见多识广。
三十年后闰土的形象的拓展阅读,激励学生探究闰土是如何被摧残成这副模样的,这一设计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实现了课内外探究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反思:
教研员张老师听课后对这节课的评价是“稳健““精致”“严谨”“扎实”,实在是受之有愧。不过我们在课中明确了以下几点:
1、重点研读创设教学新路。课中,应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探究能力。
2、细节研读点亮思维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窍。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首席参与者的角色得以充分体现。
3、拓展研读开放教学课堂。
但本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
1、学生在课堂上探究的时间还不够充分。教师应大胆“放手”,先引导学生归纳学法,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2、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要加强。这与教师本身的文学修养息息相关,应活到老,学到老。
问题是探究的开始,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核心,今后,我们将继续以这个主题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真正做到“给孩子一个探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