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教案 > 小学教案 > 五年级教案 >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优秀16篇】正文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优秀16篇】》

时间:

师:我们为自己是华夏的儿女而感到骄傲,从本单元开始,柴老师就要带大家去领略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他们的风采,请大家把书翻到81页,我们一起来读本单元的单元提示。

《长城》课堂实录 1

第一课时

师:(课件出示:万里长城)起立!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去登——(生读:万里长城),一起去看——(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游——(生齐:万里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万里长城)。请坐!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同学们,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赞美?读课文!放开声音读,大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读完以后,咱们来交流一下,课文当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这个班有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来!说说读了一遍课文之后,课文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师:(没人举手)肯定有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读)“长城工程浩大,……(略)可以环绕地球一周多。”从这句话,我体会到长城工程非常的浩大。因为,它所用的石头可以修成一道宽1米、高5米的墙。而且这道墙非常非常的长,可以围绕地球一周,还有剩下的。这说明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师:说得不错!(板书: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咱们一起读这句话。

(生齐读:“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师:再读!

(生齐读)

师:再读!

(生再齐读,后指名读)

师:把“浩大”、“艰难”读出来!(指名读)

生:(读,略)

师:“浩大”读出来了,“艰难”没读出来。

生:(读,略)

师:不错,你读!

生:(读,略)

师:听王老师读。(范读,略)你读!(接连指5名学生读)

师:继续说,从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生:第一自然段的(读)“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从这个地方看出,参观长城的人非常非常的多,是成千上万的。

师:可以体会到长城的气魄——?

生:雄伟。

师:(板书:长城气魄雄伟。)(指板书)谁来读这句话,我不说了,但你得注意,怎么读这句话?

(自由读,再指名读)

师:气魄再大点,你读!

(指生读,略)

师:反而小了!

(指生读,略)

师:比刚才大多了。

(指生读,略)

师:好一个气魄雄伟。

(指生读,略)

师:很好!(指生读,略)

师:好!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略)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它是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明朝才完工,这时间就非常的长,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我觉得这里突出了长城的工程浩大。

师:你刚才说的这段话用书上的一句话就能概括。

生: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师:(板书: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这句话最难读,你们先在心里默默地读这句话。

(生默读)

师: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举手!(生纷纷举手)真好!超越自我就是成功。你读!

生:(读,略)

师:你看!给我说着了不是?我说过这句话最难读,不过他敢于站起来读,我还是非常钦佩。你读!(指另一生读,略)

师:还有点变。

(指生读,略)

师:谁能比她读得更远点。(指名读,略)

师:才五百年。(笑)(指名读,略)

师:一千年。(指名读,略)

师:一千五百年。(大笑)(指名读,略)

师:谁能读到二千二百年?(指名读,略)

师:又回到一千年了。(大笑)(指名读,略)

师:快到2200年了,你们听王老师读。(范读,略)

(生齐读,略)

师:注意王老师停顿的地方。(再范读,略)

(生齐读。略)

师:(指板书三个句子)咱们一起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注意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语调,不同的速度。(生齐读)

师:同学们只读了一遍课文就能够对内容有这样的感受,这样的理解,真不简单。但是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长城的形象;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长城的内在精神。咱们还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大家读这段话(指板书: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课文第二自然段,放开声音读,一边读一边仔细地琢磨体会,看看这段话里边哪一个句子使你变得非常的激动,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赞美它。找找这种感受!

师:把最令你感动的那个句子,使你情不自禁地产生赞美之情的那个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然后再仔仔细细地读。(生自由读、划)

师:(生划好后不读时)画好以后,自己反复出声地读这个句子。

师:来!最令你感动的,使你情不自禁地想赞美的那个句子,大声读!

生:(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我读了这句话,体会了长城的长。从鸭绿江到嘉峪关,这段路是很长的。

师:多少?

生:6500公里。还体会出气魄雄伟。

师: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生:(读)“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的崇山峻岭上”

师:体会得真好,请坐!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蜿蜒曲折的长城图像)(读)“他像一条巨龙……(略)全6500多公里。”书上说长城像巨龙一样,咱们找一找,长城跟巨龙之间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生:巨龙它很长,长城它也非常的长。

师:你从长度方面找到了长城跟巨龙一样的地方。

生:巨龙很大,很高。从它的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可以体会出长城像巨龙一样高,一样蜿蜒曲折。

师:你从姿势方面找到了长城跟巨龙一样的地方。它们都是高高低低,蜿蜒曲折。

生:长城和巨龙的特点都是:气魄很雄伟。

师:你从气魄方面找到一样的。真好!这个一般的人是找不到的。

生:我觉得巨龙就像中国一样,它跟长城一样,都是坚强、刚毅、庄重的。

师:哎!体会得真好,你从长城的象征意义上找到一样的地方。真会读书!

生:龙是很灵活的,而长城也一样,我看出它是随着山势高高低低蜿蜒曲折的。我觉得这一点很像龙。

师:你也是从姿势角度找到一样的地方。

生:那个龙和长城它们的开头都是像波浪形,弯弯曲曲。

师:形状也一样。

生:人们看到龙都无不赞叹,人们看到长城也是会无不赞叹。

师:是啊!你从人们看到龙和长城的心情角度找到一样的地方。真好,同学们真会读书!但是,同学们请你注意,在现实中真有巨龙吗?(生:没有)巨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这个世界上它根本就不存在,而且我们的长城呢?他确是实实在在地魏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他是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坚强;那样的刚毅;那样的庄重。当你想到这个的时候,你再读这个句子。读!把自个儿的感受读出来。

(生自由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

师:把你此时此刻感受到的,体会到的读出来。

生:(指名读)“他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略)全长6500多公里。”

师:不错,谁能比他读得更有气魄。

生:(读,略)

师:真好!巾帼不让须眉。谁能超过她?

生:(读,略)

师:真有气魄。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略)

师: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非常感动,令你情不自禁地想赞叹它。

生:我很喜欢最后一句话。(读)“成千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你也读得确实非常了不起。

生:(继续)因为我去过长城,我读了这句话,我心中无比感动。我觉得长城的确坚强、刚毅、庄重,而且当时我也赞叹长城了不起。

师:你看,这是活读书啊!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调取出来读咱们的课文,来读咱们的文字。这叫真读书,这叫活读书。

师:同学们,成千上万的参观者——闭上眼睛。(生闭眼)随着王老师的描述,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在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肢体健全的正常人,也有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等等。睁开眼睛!把你看到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写下来。写第一题上,写完以后,连起来再把那个句子读一读。开始!

(生写作业第二题(见附一),师巡视)

师:把你想像到的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生:(读)一位双腿残废的……

师:等等,等等,双腿残疾,不要说残废。

生:一位双腿残疾、饱经风霜的八旬老人,在儿子的陪同下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写得好!你再想像一下八旬老人,双腿又残疾。他会怎么赞叹长城?他的那个话该怎么读?得读出老人的味道。

(该生再读)

师:像老人了。(笑)尽管声音低沉,感情确是非常深沉。

生:(读)一位满头银发、年近八十的爷爷,(师:又来一位八十的老人。)(笑)怀着喜悦的心情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你看!老人激动得嗓子都沙哑了。(笑)咱们不说老人,说别人吧!

生:一位环游了世界的领导人,带着他的家人,随着人群满怀激情地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像一位领导人!还有不一样的吗?有说外国人的吗?

生:一群美国人跟着我国的导游登上了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奇怪?美国人的中文怎么这么好?(笑)模仿模仿美国人说中文的口气!

(生用外国人的口气重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师:能不能做一个真正的美国人,用英文说说“啊!确实了不起”。咱们可是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同学。

生:一群美国人跟着我国的导游登上了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啊!very good!”

师:真好,真好!very good!还有不一样的吗?有说小孩子的吗?

生:一个仅有三岁的小弟弟在爸爸他*的带领下登上了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肯定是个神童,(众大笑)三岁的小孩就能发出这样的赞叹,神童!也说明咱们的长城也确实了不起。

生:一位满头白发的外国老人,拄着拐杖,随着导游的介绍一起兴致勃勃地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真好!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长城啊!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来带着这样的感受,这样的感情。咱们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情不自禁发出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长城。它的气魄是这样的雄伟;它的形象是这样的庄重;它的精神是这样的刚毅;它的品格是这样的坚强。让咱们一起怀着对长城的赞美读第二段。长城气魄雄伟——(生读。师板书: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师:(指板书)难怪美国总统要发出这样的感叹——(生齐读:长城是一个奇迹,……(略))

师:(指一生)你现在是克林顿。你读!

(生读,略)

师:小克林顿。

(再指一女生读,略)

师:女克林顿。(笑)

(指生读,略)

师:低音克林顿。(笑)

(指生读,略)

师:花腔克林顿。

(指生读,略)

师:真像!

(指生读,略)

师:真好!一起读。(生齐读)

师:下课!

《长城》教学实录 2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字词。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理解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看图导入:(简笔画出示长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长城》这一课。

请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长城。

二,初读课文,了解观察顺序

初读课文,反馈交流字词掌握情况

师:同学们对长城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长城上走走,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好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语句。(3)边读边思考作者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指名读,注意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读音

蜒和蜓作比较

齐读这句话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嘹望口和射口,供嘹望和射击用。

指名读,注意垛子,嘹望的读音

对长句进行划分后,再进行朗读。

发现观察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师:读了全文你有那些收获或是疑问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长城的 (从远到近)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那第三段写什么 (远看长城,近看长城,联想古代修筑长城)

三,学习1,2两段

远看长城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你们的疑问,去书中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自由读1,2段,思考:远看长城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找出能感受到长的词语 (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 要是让我们班的某某去走估计要走上3年呢,你想说什么 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指名读

男生齐读

蜿蜒盘旋

师:这写出了长城的什么 (形状)

结合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师:崇山峻岭是怎样的山 长城就是建造在这崇山峻岭之上,请大家可按插图,你们看,长城顺着山势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它就是这样弯弯曲曲地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是 (蜿蜒盘旋)长城就是这样一条(长龙)

理解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将两者进行比较,找到相似之处。体会长城的雄伟,坚固。

师: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咱们来找一找,长城跟巨龙之间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长,高,蜿蜒,雄伟)

师:同学们,在现在生活中真有巨龙吗 巨龙只能是人们的一种想象,而我们的长城确是实实在在地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峻岭之上,他是那样雄伟,那样坚固。你能把这种感受送进去吗

指名读

生齐读

近看长城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朗读第二段,思考:近看长城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师:好一条东方巨龙,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段,思考:远看长城有怎样的感受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高大坚固

找出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墙,堡垒)

师:长城不但高大坚固,而且作为一项防御工程,它的构造也非常合理,请大家默读第2段,圈出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地方

学生交流,读这些词语(生交流,教师出示)

在图中把这些地方标出来

说说这些设计有什么作用

模拟战场,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构造合理。

回读第二段。

情感升华,让学生说说看到如此的长城你不禁想说什么

师:所以有长城在,敌人还能打进来吗 看着这样高大坚固,构造合理的长城你不禁想说什么

《长城》教学实录 3

《长城》教学反思

《长城》这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难点是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就结合预先设定的这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课堂实际的效果,学生的所得进行反思:

1、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2、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和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了地图和图片,同时也理解了“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含义。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到了近看长城一部分,我设计从长城条石的大,长城的宽,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的雄伟壮观去感受长城气魄雄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些不理想,自己的讲解太多,学生比较被动。如果能再放手,让学生多读有感受的语句,相信学生可讲之处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长城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信息技术整合公开课中,我们组选了人教版第七册第五单元世界遗产专题的看图学文《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准备阶段,我们组的成员认真备课,积极查找资料,向计算机老师请教如何制作课件。经过努力,每个人做出了精美的课件,写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在讲课中,各有特色,下面就本组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  条理清晰,注重写法。(文娟老师的教学)

文娟老师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像。

3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娟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先让学生整体认识长城,从地图上找出长城所经过的省市,让学生体会长城的工程浩大。然后出示长城的远景图和近景图,让学生进行比较,明确其观察点的不同,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段落,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评价长城的那句话,然后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作者的联想三方面来感悟课文。

在教学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时,充分利用图片,让没有见到过长城的学生也能目睹远看长城的蜿蜒盘旋及近看时的高大坚固。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段中方位的变化,学习到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通过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长城,更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设计学生试想当时古代劳动人民建造长城时的情景这一环节,让学生的思维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更深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当时的条件下修筑长城的艰辛,从而使学生自然地产生"长城确实是世界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一感触,从心底里涌出对长城的赞美。

最后,给学生提供了百度网页,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搜索有关长城的传说,图片,历史。

在这一教学设计中体现更多的是理性的东西——文章的写法,说明的方法。使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得到语文技能的学习。其中的不足体现在:在学生读书后应创设各种机会放手让学生完整地讲出自己的感悟,在学生理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后再适时指导,不能害怕学生讲不出而浪费时间。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减少,课文的思想教育显得不够深刻。语文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教育,应多把语文和我们情感认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语文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里。

二  情字当头,教育深刻。(周晓燕老师的教学)

周晓燕老师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读写新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  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周晓燕老师搜集了生动的长城录像资料,课前让学生观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的长城面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后,用书中的话来评价长城,给学生一个总的印象。然后针对这句评价,学生质疑,教师总结出两个问题:1 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气魄雄伟?2 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接下来的教学围绕这两个问题交流讨论。在教学中,穿插长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在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更多的是感性的理解,而忽视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说明的方法。

本组的这两篇教学设计,各有侧重点,把这两篇的优秀之处结合起来,将会是一个很合理的教学设计。

要想上好一堂课还应该考虑更多的因素,一名好教师也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组成员将会精心备课,使理论依据、教材文本、学生情况并重,在教学中达到师生双赢。

《长城》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参考厦门市英才小学许勇顺老师的教学设计,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独特的解读,教学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气魄雄伟的长城、智慧的长城、血汗的长城、民族的长城、世界的长城、长城引起的思考,环环相扣。

紧扣“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重点句开展教学。长城奇就奇在它的气魄雄伟,它修筑在技术条件不发达的古代,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气魄雄伟”很好理解,我通过让学生读文、看短片、谈感受,很容易就理解了长城的雄伟气魄。“血汗”从文中的第三段也可以很快体会出来;关键是“智慧”该怎样让学生体会呢?我先让学生复习长城的结构,然后边读、边看图、边思考:你觉得长城的这些设计妙在何处?这样读、看、思结合很快使学生从长城的设计中品味到了其中的智慧;但是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我又出示小资料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了烽火台、选址、方法中的智慧,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个环节把课文与拓展结合,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也使“智慧”变得更加直观可感。

努力使语文课有深度、有内涵、拓展语文课堂的外延。比如教师出示了各国领导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努力告诉学生一个“完整”“真实”的长城,因为长城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有骄傲,不仅仅有自豪,它更是一部血泪史。因此,长城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我简明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引起学生探究长城的欲望,在学生心中埋下了向往未来学习的种子,一颗思考该如何保家卫国、富国强民的种子。相信这颗种子一定会在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中悄萌芽并开会结果。

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在教学第三节时,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词句,在旁边写下感受。课堂上始终书声琅琅。我把指导朗读放在第三段,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感情送进去,读出来。可以看到学生的朗读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提高,最后几个同学的朗读声情并茂非常感人。同时我创设情景,多次引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自豪、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落实读说写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为“写”奠定了基础。如想象说话的训练,设计有梯度。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我的教育机智还需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在想象说话时,大都选择第一个,如果当时能够巧妙地提示学生,大家会选择后两个说话题目,说的质量会更高。

《长城》课堂教学实录 4

教材分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长城并不陌生,但是只限于名字而已,课前应多加以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长城资料

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引题: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齐读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不懂的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3)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图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入手,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资料交流,了解长城】

二、感知课文,识写生字

(1)结合文中的背景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再抓住课文景奇文美情浓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入手,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2)引入识字

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是字词、朗读、心得等)

【设计意图:图文对照,使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还了解到只有平时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

二、展示学习成果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我会读生字。(小组成员轮流读,相互纠正。)

(2)我会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有的读,有的到小黑板上书写展示)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

长城建造的那个年代,一时间学生思绪万千……

【设计意图:掌握了字词,激发了学生要学习课文的主动性,为下面环节的开展扫清了障碍。】

课内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pán xuán bǎo lěi zhì huì

2.比一比,再组词:婉( ) 凝 杖 魄 峭

蜿( ) 疑 仗 魂 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板题:长城以它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中外游客赞誉,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它的伟大吧。

2、创设情境,放开品读

(1)由学生交流怎样进一步读书。教师围绕解说引导激发。

第一段: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读中一观山势——崇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飞扬雄伟壮观。

问: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第二段: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从这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二是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相机抓住学生的第一句朗读:在品味“站”“踏”“扶”中。

问: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读第二句:问:你面对的是什么?让学生走入情景,体会脚下陡峭的山岭,肩上沉重的条石。

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读第三句,想象:你们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从才上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不易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多少、才、智慧、血汗、凝结、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等词语,但具体付出了多少辛苦才建造成了这一世界奇迹却得学生透过文字去体会,所以这一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平台,“想象劳动人民建造长城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这样,学生仿佛回到了最初】

第四段:读出无比自豪

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设计意图: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2.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五、练习:

读句子填空:1.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钱不到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 ”写出了长城的长;“多少”和“长”说明 。

2.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不过几十公里”表示路程 ;“不过两三小时”表示时间 ;“不过是些篇作文嘛!”表示说话者认为写作文 。

你能用“不过”说一句话吗?

《长城》课堂教学实录 5

一、对句子的理解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二、对词语的理解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长城》课堂教学实录 6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gāo  dà  jiān  gù

(                        )qì  pò  xióng  wěi

(                         )     bǎo  lěi

(            )zhì  huì

(             )pán  xuán

(                )tún  bīng

(               )

二、照样子,写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能再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吗?

《詹天佑》教学实录 7

一、教材简析

《詹天佑》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课文。训练重点结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复习运用本学期重点训练的阅读基本功,使学生通过本组三篇课文的学习,在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进一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詹天佑》一文以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之,即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课文从修筑京张铁路时的背景和艰苦的地理环境,说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经历了许多艰难,詹天佑带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使得京张铁路提前峻工。赞扬了詹天佑爱国的思想和杰出的才能,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京张铁路在詹天佑的主持下提前两年竣工,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课文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在具体叙述的段落里,又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的。

二、教学目的要求

根据大纲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如下: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顺着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顺着作者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地理形势图片。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法选用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体现重点训练项目,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将采用导读法,辅之以示图法、以读助讲法等进行教学。

六、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通过“读——说——画——说”的学习方弄懂课文内容。

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两部分写作方法基本相同,可采用正迁移的方法,由扶到放,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七、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一)整体再现课文内容。

1.导语 激趣。

1905年,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时,些帝国主义国家极力阻挠、要挟、嘲笑,而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外宾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这一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为什么会赞叹不已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詹天佑》。(板书课题)

2.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从整体内容入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矛盾处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石激起干层浪,达到了“愤”与“启”的目的。

(二)导读全文。

1.学习第一段,抓中心句。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杰出、爱国

(2)“杰出”是什么意思?

(3)詹天佑的突出成就是什么?

2.抓思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学习第二至第四段,完成教学要求1、2。

(1)学习第二段

①提问: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这件事的?

(板书:接受任务、修筑铁路、提前竣工)

②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修筑京张铁路的?当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时,国际形势如何?板书:阻挠

②“阻挠”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阻挠?怎样阻挠?

介绍时代背景,放地理形势图幻灯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当地的情况,突出能否修筑京张铁路是关系到民族荣辱的大事,从而体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板书:要挟

④把“要挟”放在句子中理解。

⑤当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时,国内外形势又是怎样?

指导理解“轻蔑”的意思,以及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

⑧面对帝国主义阻挠、要抉、嘲笑和复杂的地理条件,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充分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爱国)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蕴藏着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感悟到作者的措词之准确。

(2)学习第三段。

①浏览第三段,并分层。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②学习“勘测线路”一层。

轻声读课文,思考: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并划出有关句子。

抓住“精密”一词,体会詹天佑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和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的工作作风,指导朗读,加深理解。抓住“一定”一词,用高昂的语调,坚定的语气,读出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进一步体现他的爱国精神。

③学习“开凿隧道”一层:

第一步:默读课文,思考:詹天佑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第二步:请学生说说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第三步:根据学生的理解,画出开凿隧道的草图,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画在玻璃板上。

第四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开凿隧道。

(通过读——说——画——说,层层深入,使学生理解了课文,从而突破了难点。)

④学习“设计线路”一层。

提示学生用“一读二画三演示”的方法学习本段。

一读:通过自读课文,理解本层的内容。

二画: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出“人字形”线路图。

三演示:让学生在黑板上边演示火车上山的路线,边解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理解了内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在参与中训练,训练中理解。

师述:詹天佑高度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就是在同当地自然环境的斗争中体现出来的。今后,我们在学习文章时,不但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弄清当地的情况才能对文章理解更透彻。

板书:当时当地的情况。

本段的教学,首先以教材内容为凭借,在学习课文第一层时,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层中,师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学习。在学习第三层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其次,以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为中介,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其一,在学习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两层时,

其二,让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和“遇到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表达方式,将有关内容表述出来,加强了表达能力。其三,采取换词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这样,既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又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3)学习第四段。

①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争气。

②如今,当游览中国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的铜像,看到京张铁路这一伟大工程,都会赞叹不已,他们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这样扩教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詹天佑确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三)回归整体,检查效果。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教学反馈,检查教学效果,巩固所学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总结全文。

詹天佑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毅然接受任务,他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他用自己杰出的才能和高度的智慧首创了世界绝无仅有的“人”字形线路,采用新方法开凿隧道,成功地修筑了我国第一条铁路,在我国铁路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这不正是我国人民无穷智慧的佐证吗?有这样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光荣的名字一一詹天佑。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一一部分一一整体的教学方法。其次,遵循了实践性与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 之中”的任务落到实处。

《长城》教学实录 8

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者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者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长城》课堂实录

课前分享资料: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 世界遗产”,编成了《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共21处,自然遗产共4处,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

生谈感受。

师: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有29处的景观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里面,而这29处景观中,仅仅只有一处景观能在太空和月球上看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长城。 师:是的,今天潘老师就要带领你们打开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户──长城。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长城,顾名思义,我们就能知道它的第一个特点──生:长。师:来再读一下课题。生齐读,突出了长的读音。

老师:刚才你们说了咱们国家名胜古迹特别多都感到很自豪,那么也请你们读课题的时候读出这种自豪感。

生齐读。

师:老师感受到了。有去过长城的吗?

生举手。

师:还不少。不过也有很多的同学没去过,不要紧,老师这里有长城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去过的同学与他们分享一下去过的情景。

幻灯出示长城图片。

师:你看到的长城是怎样的,能说说吗?

生:和我记忆中是一样的,非常陡。

师:非常陡,还有吗?

生:曲里拐弯的。

师:很弯曲。

师:请你说。

生:像一条巨龙。

师:还能用比喻句呢。那么课文里是如何来描写长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17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有个重要的要求,要看一看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我发现咱们班同学习惯特别好,刚才有个同学读完了以后能够去找到课文里的生字栏,将生字再认读一遍,他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借鉴。那么刚才老师布置了第一项任务读准字音,来同学们试一试:

幻灯出示词语。

师:本课会认字有八个,这几个字的字音你能读准吗?想读哪个就读哪个,谁愿意读?(学生选读,教师随机纠正字音。)

师:开火车读,每个词读一遍。

师:瞭望口这个字音还是容易读错,来再读一下。

生:齐读。(个别检测读)

师:字音读准了,是读好句子的前提,那么有哪些句子是你特别喜欢的,来读给我们大家听一听吧。

师:因为你喜欢所以读得真有味道。

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师:声音真洪亮呀。还有吗?

师:潘老师怎么抽得都是读得好的。那我再试一下不举手的,请你读一下。

师:也读得很流畅。还有想读得吗?来这位女生。

师:太了不起了,挑战了最长最难读的句子。没读好不要紧,一会我们还有机会读书,你一定能读得特别流畅。那么读完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还有最后一项任务,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内容。你想说哪个自然段就说哪个自然段吧。

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师:说出了长城的长,我先写个长,那我想请你把这一段内容概括成四个字,考考你们的概括能力。

生:我选的是一条长龙

师:好我把长龙写上。谁象长龙?

生:齐说长城

师:长城的什么象长龙?

生:……

师:老师帮你们想一个,看看怎么样?形象长龙,就这样,我们把每一自然段概括成4个字,谁再来试一试,再说说其它自然段,没关系同学和老师都可以帮你。现在有点难度了想一想。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那些劳动人们为了修建长成,他们特别劳累终于把长城建好了。

师:没有缩成四个字,应该怎么说,想一想。

生:辛苦

师:辛苦。这词也不错,来老师写上,还有吗?

生:劳累。

师:劳累,好写上。在这自然段还有不同意见的嘛?

生:没有

师:你们都同意这一说法。生齐说同意

师:还有没有说别的自然段的?

生:我说第二自然段四个字来概括巧妙之作。

师:巧妙之作。精彩。老师把这个巧妙写上。那么你能说一下是什么巧妙吗?

生:设计的非常巧妙。

师:请坐。他的概括能力不能小看呀。

生:我说的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伟大奇迹

师:太棒了伟大奇迹。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四个字的词语连在一起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起来试着概括一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长城的样子像一条长龙,它的设计非常巧妙,建筑它的人非常辛苦劳累,它成为世界遗产上的伟大奇迹。

师:掌声送给他,现在你们觉得概括主要内容还难吗?我们运用词语相加法概括主要内容就特别容易。同学们在刚才你们所读的喜欢的句子里,老师选了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和刚才同学们的描绘有什么不同,好在哪里?自己读一读,品一品,开始。

生自读。

师:你们觉得写的和自己刚才说的区别在哪里?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生:它用了比喻句。

师:你说说它是怎么比喻的。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

师:为什么要把长城比喻成长龙,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我们来想一想。

生:长城和长龙都是特别长的。

师:从它的形态来说都很长,还有没有相似的,

生:中华人民的象征是龙,龙本身特别伟大,所以把长城比喻成龙。长城也表示了中华人民的伟大之作。

师:能知道这么多,你太了不起了。你是从象征意义上找到了这两者的相似之处。还有没有呀,这个长龙是弯曲的。

生:长龙是弯曲的长城也是弯曲的。

师:还有什么相似的。

生:龙是有龙鳞的,长城的墙砖就像龙鳞。

师:他观察得更细致了,因为有相似之处,所以把长城比喻成了长龙。让我们感受到长城非常得长和弯的特点,用上比喻句多形象呀,老师把这个方法写下来。也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

师:谁愿意站起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生:读。

师:真美呀!在这句话里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它用了两个特别好的能够形容长城雄伟的成语,崇山峻岭和蜿蜒盘旋。

师:你们见过崇山峻岭的景象了吗?

生:没有。(无人举手)

展示幻灯,学生看图发出感叹。

师:把你们的惊叹读出来

生:齐读崇山峻岭

师: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猜一猜崇是什么意思?

生:山很高的意思。

师:你猜对了,那峻是什么意思呢?

生:险峻。

师:好!我们就用词语相加法就可以解释这个词的意思。高大而──齐说:高大而险峻的山岭就是崇山峻岭。齐读崇山峻岭。

师:通过看图和词语相加法,我们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长城就建在崇山峻岭之间,描述一下长城的形态,把你所看到给我们说出来,请你说。

生:长城很弯而且很长。

师:长城长而且弯曲,当它遇到山岭的时候就会如长龙一般直冲云霄,来把你们的手伸出来,当它遇到峡谷的时候又会俯身直下,就是这种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状态,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齐说蜿蜒盘旋。

师:难怪刚才这位同学要说这个词好呀,我们说了这么多,作者仅仅用一个词就描绘下来了,来请同学们读这个词。

生:齐读蜿蜒盘旋

师:对,用词准确也是写好文章的法宝呀。同学们请把这段话读一读,去品味一下这长城的长和弯的特点。

生读。

师:同学们刚才在你们喜欢的句子里面呀还有这样一句话,展示幻灯,看一看哪个词用得特别好,还能找出来吗?请你读。

生:写出它有一万三千多里,好在它表示出了长度。

师:让我们具体知道了它的长度,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一万三千多里,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长城,他用了508天。你们感受到什么?来请你说。

生:我能感受到长城特别长。

师:长城太长了,来读出来。

生读。

师:还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呢来请你

生:东头,

师:东头讲了什么呀,它的起始点。还有一个词请你说

生:“从”这个字。

师:讲讲理由,为什么是“从”?

生:因为从是代表从东头……

师:心里知道,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么说对吗?因为这个连接词让我们感觉到读起来句子特别流畅。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好好想一想。能感受到吗?请你说。

生:山海关的关

师:它只是一个地名,请坐下。想想还有没有呀?

师读:有一万三千“多”里。

生:多。

师:为什么用得好呢?

生:因为这个“多”字显示出长城的长,不只是一万三千公里。

师:不仅仅是一万三千公里,因不能确定就用了一个“多”,这个“多”字用得非常准确。这种精准的用词呀,在我们课文的其它段落还能发现。请同学们好好品一品。那么在这段话里面还有什么不懂的呢?

生:山海关和嘉峪关分别在什么地方?

师:那么请同学们看一看,(出示中国地图)山海关有知道在哪的嘛?请你说

生:我知道嘉峪关。

师:你知道嘉峪关,那嘉峪关在哪呀?

生:就在甘肃那一块

师:你真厉害。山海关,就在河北和辽宁省的交界处,而嘉峪关正如这位同学所说的在甘肃省。这起点和终点非常远,它们历经了哪些城市呢?请同学们看看这段资料。谁来说一说读完资料的感受。

生:长城太长了,经过了11个城市。

师:从这段数据里面也能让我们感受到长城非常得长。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就看这一个段落,还有一个词用得非常好。

生:远看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从远处看它特别的长。

师:我们观察景物就要这样,他观察的时候先从远处看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能写出事物不同的特点来。同学们你们看到如此雄伟壮观的长城,会发出怎么样的赞叹呢?

生:长城真长呀

师:还有不同的赞叹嘛?

生:这美丽的长城像大海一样望不到边。

师:比喻成大海不够确切呀,自己纠正过来。

生:像长龙一样望不到尾。

师:这样改就好多了。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赞叹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作者赞叹的句子。

生: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看你能问出什么问题来。

生读,思考。

生:为什么说它是伟大的奇迹?

师:它为什么称之为伟大的奇迹呢?刚才我们已经领略了长城的长和弯的特点,可以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奇迹,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生:从第三自然段

师:从建筑的艰辛也可以感受到,还有吗?

生:设计的巧妙

师:设计的巧妙也能感受到,现在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长城到底巧妙在哪里,设计有什么独到之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 画完了和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一下,提升一下你们的认识。来谁愿意和我们大家交流一下。

生: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师:把你找到的巧妙之处读出来。

生读。

师:有两个字发音不准,五六匹马和垛子,请再读一遍。

生再读一遍,读得很准。

师:就你找的这句话里面,能感受到设计巧妙吗?说一说。

生:因为它辅得和马路一样宽。

师:便于做什么?

生:打仗。

师:她揭示了长城的作用是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呀,那么我们想一想,把这个长城建这么宽是为了便于军队干什么呀?

生:齐说通行。

师:对通行,这词用得还真好!它比喻成了很宽的马路,马路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师:用最熟悉的事物来比喻,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所要描写事物的形象。好同学们再看一看,你觉得这句话里还有哪个地方写得特好。

生:应该是十分平整。

师:平整,让我们知道了这个路面的情况。还有呢,还有哪些词用得特好。

生:我觉得是并行

师:并行,什么并行呀

生: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师:那么这一句�

师:对,用举例子的方法就让我们知道,这个路到底有多宽。好了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也来体会一下。

生读。

师:找到了巧妙之一了。外观设计得很宽很平整,便于军队通行,还有吗?请你说下巧妙之二。

生:我画的是城墙顶上每隔300多米就有一个方形的平台,是用来屯兵的堡垒。

师:(手指板书)请看这个图,你给我们指一下,其它的同学拿起笔,在书上的图中找到堡垒的位置标上。好,指的非常正确。老师把堡垒这个词写到黑板上,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堡垒的垒是上下结构,这三个撇折点,就像三角形一样要把它们写紧凑,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横要拉长一点,这个字才能够特别的稳,垒字就像迭土城墙的样子。学生在书上写,标注在堡垒图中。刚才这位男生请你继续说。这个设计为什么巧?

生:这个设计的巧是,它们如果打仗的时候那边需要支持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师:可以互相呼应。还可以干什么呀?生:起到一个保护防御的作用。

师:继续找找巧妙之三。

生:(同前一位学生一样。)

师:看一看还有没有新的见解和想法。

生:我画的是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师:老师现在要考考你,是不是真的都明白了,请你出来把垛子、射口和瞭望口这三个部分在这幅图中标出来。其它同学也是一样,在你们书上的图中标出来。

师:来请看一下这位同学标的,我把射击口改成文中的词射口,这个射写得有点问题,有发现的吗?

生:身在做偏旁的时候撇不能出头了。

师:注意这个字的变形写法。他标的是否正确,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这才是瞭望口。

师:(师指着瞭望口) (坚持将瞭望口当成射口)

师:可是你的身体就会露出来,他们会更容易找到你更容易射击到你。好好想想射口在哪里才更安全。

生:那就在堡垒里。

师:噢!大家都堆在堡垒里射击?结构是否科学呢?请你注意看看图呀,其实老师就没有画射口呀!

生:就是在垛子下面有一个口。

师:那就请你把这个画上去吧,老师把射口写成瞭望口。(画射口)发现了没有老师画的射口非常得生:齐说小。师: 如果太大了就会……

生:如果太大了还没有等你开枪别人就会把你打死了。

师:对了,所以它的设计特别生:齐说巧妙

师:我们知道具体位置还知道它为什么这么设计,那你们知道长城是用来干什么的嘛?

生:我知道这个长城是抵御以前匈奴和外族人的侵略,那时候为了占领土地,我们中华人民必须抵挡这些匈奴所以建起了长城,以防匈奴来攻击。

师:真是小科学家,知识这么渊博。长城这样设计,是为了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作用。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你觉得哪一个词用得特别的好。

生:齐读

师:这位女生你说说。

生:我觉得是脚下。

师:什么脚下,谁的脚下呀?

生:是长城脚下。

师:这告诉我们什么?

生:不过一百米就来到长城脚下,

师:这长城脚下好在哪里呀。

生:没有想好。

师:还没有想出来,就认为好,不知道原因?好请坐下,长城脚下好在哪里告诉我们什么了,和前面的远看形成了一个对比,这长城脚下就是告诉我们……

生: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是近看长城。

师:对!远近结合法写出了长城不同的部位。请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从北京出发……

师:我们的长城非常得高大,正是因为它的高大才能够抵御外族的侵略,才能够保护我们祖国领土的完整,我们能不为它的高大而发出这样的感叹吗?请读

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千百年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我们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吗?请读

生: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当我们脚踏方砖、用力扶着两百米高的垛子吃力地向前爬时,当我们轻轻低下身来用手摸着射口时,当我们在瞭望口驻足时,你能想到什么?

生:我可以想到,为我们创造和平生活的人的艰辛。

师:说得多好呀,说出了作者的感受,读一读。

生:齐读站在长城,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师:在这句话里有哪些词用得特别好,让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自然地想起

师:自然地想起。作者就和你们一样,当他身临其境来到这长城,就自然而然地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劳动人民。还有哪个词用得好?这站这踏这扶都是什么词?

生:是动词

师:这一连串动词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亲临长城自然想起了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他到底想起了劳动人民的什么呢?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这个问题,老师推荐一个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看过是吗?你们还可以找大量的有关长城的故事,能够帮助你们深入地去探究这个问题。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学要有所获呀,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

生:写作文的时候还可以用上像一条长龙这样的比喻句。

生:我的感受是,我为我是一个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

师:同学们收获真不少,手指板书,这些好的方法呀,就像我们习作的堡垒一样,如果我们拥有了这些方法,相信习作中的困难能够不攻自破,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詹天佑》教学实录 9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他主持修筑了京张铁路,这条铁路从南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连外国人都不敢轻易轻易尝试,然而詹天佑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他在修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解决这个问题。

(一)自学质疑:

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分小组自学:⑴找出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⑵针对每个困难,紧扣课后练习题,找关键字词进行识记、理解;抓住关键句子和段落进行分析,理解文章的中心。⑶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有价值的内容提出问题。⑷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⑸抓住课文中的佳句进行赏读、背诵。

(二)讨论、交流:

1、交流:抽学生说说自学后自己理解了哪些内容,同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归纳讨论: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⑴“勘测路线”部分:从詹天佑的“说—做—想”中,能体会到詹天佑有哪些高贵品质。

⑵“开凿隧道”部分:居庸关和八达岭各自的难点在什么地方?是怎样解决的?

⑶“设计人字形线路”。青龙桥线路的困难是什么?“人字形线路”是怎样的?有什么优点?

3、生动手分别画画“居庸关、八达岭隧道”、“人字形线路”的草图,同时将学生的草图出示在屏幕上进行讨论、分析、体会。

4、看课件展示,听叙述,透彻理解詹天佑的这些不朽成果。

5、启发创新:

詹天佑在100多年前,中国政府腐败无能的危难之际,不怕嘲笑,更不怕困难,创造性地设计了“开凿隧道”和“人字形线路”,哪在科技迅猛发展、经济腾飞的今天,你能采用哪些办法来解决这些困难呢?(想办法---讨论---全班交流)

6、创造性谈话:看到詹天佑的这些不朽之作,外宾们会怎样赞叹?中国人又会怎么说呢?你又会对詹天佑说些什么呢?

(三)归纳小结、谈体会:

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他在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之际,不怕阻挠、要挟、嘲笑,成功修筑了中国历史上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不但为中国人长了志气,而且还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这样的爱国志士,难道你学习了没有想法吗?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或收获。

(四)巩固提高:

1、让学生提出还未理解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解决。

2、学生自由选择精彩的句子、片段进行赏读、背诵。

总结全文,激励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可敬、可佩的詹天佑,了解他杰出的才干,体会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是呀,我们可以抛陈旧的办法,但那创新的精神和爱国品质却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孩子们,当美国轰炸我国驻南使馆、当毒草害人们思想、当美国战斗机侵入我国领空时,你们是否生气、你们是否憎恨、你们是否痛心过?孩子们,祖国需要你们,21世纪在召唤你们,努力学习吧!为作新世纪的主人而奋斗!

附:板书设计:

《长城》课堂实录 10

一、内容简析

《长城》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确立重难点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远看长城,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在传统课文中,属于一篇看图学文,如何依据新课标的思想,又汲取传统教学的所长,成为确立本文重难点时我思考的一个问题。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着重于通过图画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顺序及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的教学侧重通过看图学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在反复诵读、感悟想象中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思路

进行这堂课的设计时,我采取了以图为主线,结合课外搜集的有关介绍长城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品味课文语言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

1、看图解词,感受“长”:

第一段教学紧抓“长”的特点,首先由看图入手,借助媒体呈现画面,直观感受远观长城蜿蜒曲折、雄伟壮观的特点。再抓“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形象的比喻,还是由图入手,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通过理解关键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具体形象、含义,达到辐射文段的效果。接着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感悟长城的“长”,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使长城长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直观化、具体化。

2、图文结合,感悟“坚、巧”:

第二段教学着眼于感悟文本,解决疑问,图文有机结合,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大胆上台当“小导游”,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长城构造特点。随机出示有关长城的结构示意图图片、课件。在读、议长城特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加深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3、看图想象,品味“智、奇”:

第三段教学先透过画面内容,结合课外资料拓展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延伸画面,具体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是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再通过反复品味文中重点词句,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感受、理解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以此激发学生情感。

4、以情,披情入文:

教学初始,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简单交流各自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紧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充分地运用语言、文本感悟、学生朗读、相关资料渗透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学生每谈到一处,都可以回到课文最后这两句话,反复吟诵,力争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使学生口里读出感受,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真正做到披情入文。

《詹天佑》教学实录 11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施工、阻挠、控制、居庸关、嘲笑、毅然、勘测、勉励、测绘、泥浆、竣工、藐视、攀山越岭、赞叹不已。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

4、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认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火车是怎样爬坡的。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引入课题:

1.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詹天佑的资料,说说自己对他的了解。

2、交流预习的收获和疑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那些事?

2、评价交流。

3、填空:詹天佑是一个--------------------样的人。

三、细读课文,感受精神:

(一)默读课文思考: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课文是主要选取了铁路施工过程中哪几件典型事例来写的?

讨论,板书: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线路

(二)学习第四段。

1、轻声读第四节,思考: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分别用“—”、“﹏﹏”、“……”划出詹天佑说的﹑做的﹑想的句子,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检查﹑讨论。

(1)勘测线路时遇到的困难(地势险峻﹑气候恶劣)。

(2)理解詹天佑“说”的话并指导朗读。(说明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

(3)勘测线路环境险恶、气候恶劣,真是困难重重,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2. 看投影,读詹天佑“想”的句子,注意带点词,并说说句子的意思。(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3.小结,引读课文:瞻天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凭着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依靠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勘测线路的任务。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节。

四、布置作业: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有感情的读课文第四段。

二、学习第五段

1.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詹天佑又时怎样开凿隧道的呢?默读第五节,

划出詹天佑创造的开凿隧道的方法,然后在练习纸上画出示意图,想想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

2.校对﹑讨论:用因果关系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用不同方法开凿隧道?(因为……所以……,……因此……,……那是因为……之所以……)

3.媒体出示:“从两端向中间凿井法”、“中部凿井法”的示意图。

三、学习第六段

詹天佑创造了开凿隧道的新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这是他才华的表现,他还有更杰出的表现呢﹗

1.那就是他还设计了一种“人”字型线路(投影),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难题。请大家自学第六段,看看插图,想想火车是怎样爬坡的。

2.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创造精神。

四、小结:隧道的高速施工和“人”字型线路的高速设计,这在世界筑路史上也是罕见的。直到现在,公路、铁路的修筑中,还运用着詹天佑创造的开凿隧道的方法。

五、总结全文。

1.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这一事实,也充分说明了詹天佑的确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谈谈学习收获。

2.德育渗透:生活在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今天,我们也应该像詹天佑那样,从小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贡献。

五、作业练习:

1、画出詹天佑创造的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火车是怎样爬坡的。

附:板书:

20.詹天佑

詹天佑是一个 杰出 的工程师

爱国

教学反思:

本篇课中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其中面对帝国主义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蔑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毅然受命,最能体现爱国的句子有“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和“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而他的杰出的创造才能即来之于它的爱国主义精神,又来源于实践。其中体现杰出才能的例子有因地制宜地设计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另外他的严肃的工作态度和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更值得我们学习。他说,大概、差不多不能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同样,无所谓、违反点纪律没什么也不能出自优秀学生之口。

《长城》课堂实录 12

一、 提问激趣导入:

1、 了解英语The Great Wall的含义,提问:单词Great、Wall分别为何意,(伟大的、墙)这个词组真正的意思是什么?(长城)从而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2、 为什么外国人称长城为伟大的墙?(播放长城风光的短片)

3、 欣赏了《万里长城》风光片,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长、壮观)

二、 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味长城

1、那课文里是怎么赞美长城的呢?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2、 根据学生的提问出示学生讨论学习的方法:(自由小声读)

讨论学习: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②、划出描写长城气魄雄伟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③、试着读出长城气魄雄伟的气势来。

(找到以后,可以同桌或前后互相交流交流。)

交流(一)

(1)、同学们,有谁找到了描写长城气魄雄伟的句子?(生说“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板书:像一条龙

作者这是从哪里看长城的?板书:远看

(2)、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出长城的长呢?(比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读出有关句子。

师: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龙而不是其他呢?(龙的形态长而弯,样子很威武)

师:同学们,看课文插图,长城在崇山竣岭之间蜿蜒盘旋,多像一条长龙啊!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课文把长城比作长龙,写出了它雄伟的气势,谁来读?(指名读)

3、在这一段中,作者还采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呢?(列数字)“一万三千里”(结合地图理解其长。)是的,这个数字让我们知道了长城的具体长度,从地图上我们知道山海关在河北省和辽宁省的交汇处,而嘉峪关在甘肃省,这中间经过了11个城市,从这里我们就能感受到长城非常的——长(生说)

生带着惊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完这段话,让我们闭上双眼,展开想象:长城东到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这条巨龙舞动着一万三千多里长的身躯,在蓝天下飞腾,在大地上起舞,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

师:是啊,这样一座绵延万里的长城真是气魄雄伟,怎能不称之为伟大的奇迹呢?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好吗?(配乐齐读第一段。)

交流(二)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气势雄伟,那么走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板书:高大坚固),这是在哪里看长城的?板书:近看。请你读出相关句子。重点来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以及五六匹马的宽度相当于有多宽从而理解长城的坚固。(结合城墙图片理解)

2、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插图理解(瞭望口、射口、垛子),并出示课件与之对照,请一名学生做小导游介绍长城的构造及巧妙设计。(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说得太好了!这种设计,在当时有效地抵御了外族的入侵,在世界上更是独一无二的,此时你又想说点什么呢?(生自由说)

3、师:是啊,这种独特的构造,巧妙的设计,(师生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 巧妙过渡,感情升华

1、过渡:假如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此时此刻你能联想到了谁?(指名说:古代劳动人民)

(出示课件)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从“很自然的”体会到什么。(好处:使句子更加连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可真不容易呀,(课件出示,学生朗读)。试想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读,层层深入。如:是呀,那时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靠的就是他们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工程多么艰辛,靠的就是他们那……;无论环境多么残酷,山势多么险峻,靠的就是他们那……;一日又一日,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他们就是靠着……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3、 难怪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感慨(课件展示,齐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劳动人民···”体会“多少”、“才”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建造长城不容易,饱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师:在“崇山峻岭”之中修筑长城,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把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一步一步地抬上去,怎能不流血流汗?而古代劳动人民利用山势让长城蜿蜒盘旋,还设计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等结构(指图片)更好地抵御外来侵略,这不正是他们智慧的体现吗?来,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无限的敬佩之情再读:(课件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过渡)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 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用上两组关联词说说为什么长城气魄雄伟,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因为长城不但长和高大坚固,而且凝聚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所以说长城真是气魄雄伟,是世界历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课件出示外国友人的评价。

如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长城的雄姿和壮美,他们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游览了长城后欣然题词,她说(师生同读):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美国总统克林顿游览完了长城后欣然题词,他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奇迹!

同学们, 听着这些外国元首送给长城的题词,你想对长城说些什么呢?请你把它写下来吧。(写完后展示 )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请同学们起立。让我们面对长城,自豪地说——(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挺起胸膛,自豪地对我们伟大的民族说——(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挥起臂膀,自豪地对全世界人民说——(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六、拓展延伸

师:其实关于长城的资料、故事传说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上就不能一一分享了,所以请大家在课后完成,相信同学们通过这些途径,你会对长城有更深刻的了解,你会为长城感到骄傲,更会为我们的民族感到自豪!

《长城》教学实录 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长城范读录象,长城近景录象,长城谣乐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03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么?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请同学们看录象(播放长城配乐范读的录象),谁来说说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什么是蜿蜒盘旋?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6、指名读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3、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4、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 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5、在这段描写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教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层次清晰,使长城的远景近貌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7、播放长城近景录象,指名当导游介绍长城。为背诵第二自然段做准备。

8、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们能背下来么?指名背诵第2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

3、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知道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学生发表见解)

四、自由谈话,感情升华

长城,我们的骄傲!骄傲的不仅是你的气魄雄伟,更是你所体现的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学生自由谈话)

五、板书设计:

远:长龙  雄伟壮观

长城      近:      高大坚固        奇迹

设计合理

劳动人民  智慧力量

《詹天佑》教学实录 14

1919年,詹天佑拖着重病之躯,登上长城,深情地说(师朗诵):“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算是我坎坷人生中的莫大幸事了。”

詹天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理智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找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继续学习读题,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是对詹天佑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

出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板书:杰出

詹天佑杰出的才能都融入了他修筑铁路的三件事中了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勘测线路是修筑铁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引读: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课件出示: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师:那么他是怎么勘测的呢?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不同符号找出詹天佑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板书:语言、行动、心理

生自读,寻找答案

师:谁来说说詹天佑的语言。

生: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师:请同学自读这句话,抓住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我从“不能一点儿”,体会到詹天佑的认真严谨。

师:那就请你读出这样的认真严谨。

生读

生:我读出了一丝不苟

师:那请你读出这种一丝不苟。

生读

师:詹天佑是这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做的?

生: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师:这是詹天佑身体力行。

生:白天……晚上……

师:这是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工作、

生:为了寻找一条……

师:这是詹天佑谦虚地请教。

师:读着这一段段文字老师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配乐范读:“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写话练习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选择一个画面说一说。

生:我想象到了詹天佑白天爬上陡峭的山峰,晚上……

生:我看到了不分昼夜,辛勤工作的詹天佑

生:我看到了詹天佑为了……差一点掉进了万丈深渊……

生:我看到了一个认真工作,不畏艰难的詹天佑。

……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永不言弃的詹天佑。带着自己感受到的画面,读好这段话。配乐

生读

师:当詹天佑遇到这些困难,他又是怎样想的?

生: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叙述:不管条件这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他总是在想……

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白天,他爬上山岭,勘测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时他想……

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他总是想……

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当他的女儿受到帝国主义者挟持,被活活烧死的时候,詹天佑依然坚持在野外勘测线路的第一线,他总是想……

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真是詹天佑的拳拳爱国之心,使他忘我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和所有工作人员,顺利完成了勘测的线路。

师:在接下来的修筑过程中,詹天佑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自读课文5、6小自然段,完成作业

生自读,完成老师设计的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画隧道的两种开凿法。

交流“开凿隧道”,请学生上黑板,实物投影作业,学生解释说明

提示:竖井开凿在山谷比较好。

交流“设计人字形线路,老师请学生上黑板,实物投影作业,学生解释说明

动画演示

看出詹天佑怎么样?

生:很聪明

……

师:是呀,詹天佑的设计真的是巧妙,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始之举,相信大家一定被他的这种杰出才能深深折服。

师:真是因为詹天佑有着杰出的才能和炽热的爱国心,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引读)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

师:从京张铁路建成至今,已有了100周年,人们重新设计了詹天佑的铜像,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的人民前来瞻仰(如外国游客、工程师、少先队员……)站在高大的铜像前,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选择一种人写一段话。注意抓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写。

生想象写作

生:有位中国工程师凝视这詹天佑的铜像,感慨万千……

生:少先队员们来到詹天佑的铜像前……就是你……就是你……就是你……一个少先队员面对詹天佑的铜像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

交流

师:詹天佑这位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中国工程师,他的精神已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这个流光溢彩的名字。

生读课题

师:课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外收集几个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其他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2、给课文分段并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的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收复中国台湾的郑成功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以及简介)

请一位同学根据投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

(学生介绍)

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让我们对詹天佑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他到底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爱国工程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詹天佑》。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问题:(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用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本文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

(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主要写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课文2到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

2.认识过渡句,理清段落层次。

(1)课文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前的情况?哪几小节写詹天佑接受任务后怎样完成任务?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给课文分段,用“‖”作记号。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4—6自然段。第四段:第7自然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投影给出的提示一起学习、讨论。(投影出示问题)

3.请个别学生回答:

(1)当时的情况怎样?

(帝国主义的阻挠)怎样阻挠?“要挟”什么意思?

(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那么在这里,帝国主义是利用我们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呢?

(2)当地的情况怎样?我们可以从外国报纸的一句话可以看出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这句话我们还能看出什么?

(外国人对中国人民十分藐视,认为中国人是不可能修成这条铁路的。)

还能从课文的哪里看出这点?

(“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

(3)全国的反映如何?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轰动)

你想象一下当时中国人民会怎样议论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

(詹天佑真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啊!)

表现了人民怎么样的心愿?(殷切希望铁路修筑成功)

有谁能根据投影的提示,把这个问题连起来回答一遍,注意当时和当地的情况?

(请2到3人回答)

4.这一段对当时的环境的描写,对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衬托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

四。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学习课文第3、4段。

2、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3、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

重点: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一、调节课堂气氛。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紧张吗?我想大家一定不紧张。

但是老师却很紧张,谁能帮想个办法,能使我不紧张?

(请个别学生回答)

谢谢同学们帮我想的办法,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了吗?

二、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

三、学习第3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同桌互相探讨一下。

请一位同学来讲讲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1层,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轻声把第4节读一遍,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

(投影出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要勘测线路?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分别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学生划找——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探讨

3.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大家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今天我也想请同学们都来当一会小工程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3段的第二、三层,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画在我发下的纸上,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起画,也可以单独完成,下面开始。

教师巡导,并指定几个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拿上给大家参观。

4.刚才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当小工程师了,如果你长大以后也想像詹天佑一�

5.那么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请大家来看看。

(投影出示动画)

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请个别学生回答

(是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

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

(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小结: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

四。略讲第4段

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

五。总结

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

下课。

《长城》教学实录 15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登——(生齐读:长城),一起去看——(生齐:长城);一起去游——(生齐: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长城)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标自然段、解决字音、长句子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音

3、指名读,说段意(板书)概括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你眼中的长城。

2、指名读第一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长:13000多里(举例一个人步行508天、在地图上看)读体会长

弯:看图体会“蜿蜒盘旋” 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这是一种什么美(壮美)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壮美。

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么壮美呀!我们不禁感叹——

3、默读第二段,从哪能体会到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高大坚固

结构巧妙(画长城结构的专有名词,各有什么作用)

这样壮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长城,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由衷的赞叹——

4、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

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有多重,举例学生体重)

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

夏天烈日炎炎,一群衣衫褴褛的劳动人民,扛着巨大的条石,在皮鞭狠毒的抽打下,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冬天寒风凛冽,这些衣衫单薄的劳动人民,顶着刺骨的寒风,冒着漫天的大雪,扛着巨大的条石,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一些年老体衰的人实在支撑不住,就倒下了,永远的闭上了眼睛,而一些步履蹒跚的人则因为速度慢而遭到更恶毒的鞭打。许多劳动 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来。齐读——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我们一起满怀赞美、满怀敬佩,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让我们一起激动地、自豪的对全世界说:-------------

(三)拓展延伸

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外国友人对长城的赞叹)

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

如今“不到长城非好汉”已经成了中外游人的一句豪言壮语。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些长城的图片,再一次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

《长城》教学实录 1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播放音乐《长城长》,学生展示收集资料。

歌曲中唱的是哪里?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近——长城,了解——长城(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音乐渲染的情境中交流资料,容易使得孩子产生直观而美好的理解,感觉长城不是那么遥远,为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8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提示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放声朗读这篇课文?

上游生一人一段,正音。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并且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很好。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读了一遍课文之后,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交流)长;高大坚固。

师:如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长城,你觉得应该选哪一句?

师出示最后一段。

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快速在文中画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初读梳理框架,全面感受长城的特点,对培养学生读书及思考的有序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及时鼓励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对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提醒。

三、细读品味道,积累语言。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谁先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1、交流第一段。

生:第一段(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略)全长13000多里。”我读了这句话,体会了长城的长。

师: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生:13000多里。

师(课件展示):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来,读出你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描写长的这一句。

生读。

师: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五十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26000圈。长吗?来,再读。

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来,全体男生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通过具体数字更能让孩子清楚体验到长城的长,使教学目的性更强也更有效。

师: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生:弯弯曲曲

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蜿蜒盘旋

师:非常正确!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抽读)

【设计意图】此处也是借鉴其它优秀案例,“蜿蜒盘旋”一词处理巧妙,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理解并运用了词语,巧妙降低坡度,吸引孩子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长城的另一种美。

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师: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2、交流第二段。

师: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生: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上铺着……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师:请同学们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师:(课件出示长城近景图)老师这里有一幅长城的近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生1指着图片给大家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和瞭望口、城台(射口和瞭望口介绍错了)

其他(摆手):不对不对。

一生:瞭望口是大的,好用来看的……

师(引导看课件):这是——射口,这是——瞭望口……

是的,知道他们的作用就能从图上找到答案。

你们能说出其它几处具体的作用吗

生:寮望口是打仗时用来瞭望和射击用的。

城台是屯兵用的,也可以在里边休息。

师:那么怎样做才能减少伤亡呢?

生1:在上面的瞭望口进行观察可以随时发现敌情,当敌人进攻时,躲在城墙后面,在下面小的射口进行还击比较安全。

生2:士兵们可以在城台里休息整顿,不管哪边有敌情都能够快速跑过去,比在山上跑来跑去的方便多了。

师:说的太好了,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得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生1:古代劳动人民真聪明!

生2:他们太了不起了!

师: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这样……(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以上循序渐进,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理解,智慧的火花碰撞,很自然地理解了设计的巧妙,整个过程生成自然。

3、交流第三自然段。

师:千年的岁月,千年的沧桑,长城以它无言的雄姿伴着青山依旧,成千上万的人,登上了长城,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可以一边读一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谁起来交流一下?

生:“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那么重的石头抬上去,太艰难了!”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生:科技非常的不发达,而且那时是古代,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

(课件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侯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指导读出艰难。

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交流。

师:具体说说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师:同学们知道两三千斤有多重吗?相当于咱们三年级三班全体同学孩子的重量的总和。

生:(惊奇)啊!

师: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你想想看,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呀?

生:要付出汗水。

生:得需要很长的时间……

师:是的,再想象一下(范读),还有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烈日下的汗水;还看到了皮鞭……

生:我看到了有人不小心摔下山崖,头破血流……

师: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吗? 指读

师:尽管困难重重,可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再穿越时空的隧道去看看、想想,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配乐)。师范读

生:有人在皮鞭狠毒的抽打下死了,一些年老体衰的人实在支撑不住,就倒下了,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生:我想到孟姜女的故事……

【设计意图】在音乐渲染的中进行范读,引导想象,活跃了思维,启迪了灵感。对于教材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不言而喻的。

师:是的非常感人,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这样的故事也不止一个两个,而是当时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当时修筑长城的人十之八九一去不回,与父母妻儿生离死别,

身心的痛苦不是我们能够体会的,但是相信在座的爸爸妈妈一定有更深的感触——(家长们眼含泪光)

无数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崇敬再来读读这两句,

(齐读最后两句)。

师: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齐)结晶。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

四、总结升华

(配乐播放长城各方位资料图)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万里长城万里遥,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交流一下!

生:长城太伟大了!

生:我爱你,伟大的人民!

师: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此处借鉴优秀案例,加深了孩子对长城知名度的了解,更加能够感悟出长城的伟大、民族的伟大)

师: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

(齐读最后一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骄傲、自豪:

(齐)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课后反思:

这时家长开放日家长来参与听课所执教的一节课。总体来说由于对教材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效果是不错的。

由于学生年龄阅历造成的理解力,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及文本本身与现实在时空上距离,要让学生直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比较难的。我想到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直观课件拉近距离,再就是教师要以情激情,使得文本、教师、学生之间情意相连。通过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资料,适时地补充资料,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准确把握;另外我将朗读的训练结合到观察,联想,赞美等几大主线,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解朗读,学生的情感逐渐鲜活厚实起来,想象也非常丰富。从全班同学跃跃欲试的发言中,我看到了,听见了,也感受到了大家成长的喜悦和为民族,为长城自豪的情感。

原本以为旧教材中属于五年级重点的《长城》,拿到三年级来上有一定难度,但是从课堂反馈看,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而且思维的活跃性,语言表达的感人化和高年级的孩子相比显得更加纯真而自然。好几个家长在课下纷纷说:现在知道语文课的魅力了,我自己也得好好学学了……感觉这次开放课堂比较成功,不过欠缺的是应该尽量给学生查阅一些视频资料,而由于时间仓促,我在准备方面仍显得不够充分。如果能够加上长城各个方位的录像及古代人民修筑长城的影视视频,会更大程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