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音乐教案(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采松果》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养成教育训练点: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意。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算法,掌握规律
1、根据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式子。(学生提出的算式如有超出所学范围,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中,以后再解决)
2、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汇报交流。
4、用小棒摆一摆验证自己算的结果,小组内再说说怎样算出得数。
5、小结规律: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通过学生观察算式,得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熟练计算。
1、看图列式解决问题(第1题)。
先看图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要多给机会学生提出问题)
2、想一想,填一填。
先让学生讨论,再总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计算(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算法。(进一步体会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4、独六完成第4、5题。
四、板书设计: 采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4+25=29(个)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减。
教学反思:《采松果》一课的目标主要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个知识在上学期已经接触到,这次是超过20的算式,但是我感觉学生掌握得还不错,有少数孩子对简单的加减法还是不熟练,这很头疼,上课的时候多提醒他们,多提问他们吧。
《采松果》教案 篇2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之后,初步认识、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本课时利用“采松果”童话情趣,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探索过程,把计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和合作意识。设计练习1、2题,目的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练习第3题和游戏活动的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通过第4题的计算探索,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目标:
1、 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 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本节课主题图)、游戏棒、计数器、有算式的萝卜卡片若干个、小兔头饰若干。
学具准备:
计数器、游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开火车游戏(大屏幕显示整十数相加减算式),学生口算并说出自己的算法。
二、探索新知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大屏幕展示主题图,讲故事导入:冬天到了,松鼠妈妈带领小松鼠去采了些松果准备过冬,大家看看小松鼠和妈妈分别采到了多少松果?听了这个故事,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
生1: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2: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它们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 探索计算方法:
(1) 根据提出的问题列算式。
师:我们一起结局第一个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我列的算式是25 – 4。
师:第二个问题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我列的算式是25+4。
(2) 怎样计算25+4和25 – 4,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提示:用自己的学具)。
(3) 交流反馈:
请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内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算法演示和讲解。
生1:我用5+4=9 20+9=29
生2:我是用小棒一根一根数的。
生3:我是用计数器先拨25,再在个位上拨4就得29。
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可以用小棒一个一个数,也可以用计数器拨,还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几,然后进行两个一位数的加法,再加上这个数。)
三、深入练习,巩固新知
1、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23页第1题和第2题。教师激发引导: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数学问题,,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的知识解决吗?(独立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
2、 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和理由。
3、 试一试:(课本23页第3题),独立解答,同桌交流。
4、 游戏:小兔拔萝卜。
出示卡片,请同学们戴上小兔头饰抢答,谁先答对卡片上的算式,请谁拔去一根萝卜,看谁拔得又快又多。
5、 想一想,填一填。(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大屏幕展示:
24+5= 13+5= 7+40= 62+6=
5+24= 5+13= 40+7= 6+62=
(1) 先计算第1、2组题,找出上下对应的两题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很快填出得数?
(2) 再计算后两组,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仿照自己想一组算式,并计算。
四、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1、 口算:
15+3= 27 – 4= 38 – 7= 22+6=
2、 比大小:
28 20+6 32+7 7+32 46 – 4 40+6
13+6 20 19 26 – 6 63 68 - 3
五、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非常棒,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在计算时要注意把两位数先看作整十数加一位数,再计算。
小学音乐教案 篇3
一、 教学内容:
1、 乐清民歌《对鸟》
2、 介绍山歌及特点
3、 创编歌词及表演
二、 教学目标
1、 过对温州民歌《对鸟》的学唱。感受温州乡土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的喜爱。
2、 分析比较山歌的风格特点,并用明亮的歌声表达歌曲欢乐,爽朗的情绪。
三、 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山歌具有高亢,嘹亮,悠长,奔放,节奏自由的特点。
难点:用乐清方言来演唱《对鸟》及创编歌词
四、 教材分析: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差异大,语言和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方法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的迥异。温州民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因地处沿海山区,故形成多散板式的民歌。它的旋律优美,高亢,朴实,华彩,歌唱者可以根据其声音条件,充分发挥其演唱才能和演唱风格。
五、 教具准备
录音机 幻灯片 大歌纸 道具(在教室旁边用椅子和桌子搭成两座山)
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随温州民歌《叮叮铛》的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营造气氛
(二)基本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地方的音乐呢?(温州民歌《叮叮铛》)对,很多同学都熟悉它并会演唱这首歌。我请一位同学来唱唱。那谁还知道我们家乡还有什么乡土音乐呢?(………)哦,原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也是温州非常有名的山歌《对鸟》(出示大歌纸)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想一想,它是用温州什么地方的方言来唱的。(乐清)那这首歌中那些歌词跟温州话不同。
2、出示歌纸,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念一念。
“介姆”“过”“打”“胭脂”“唇”这几个字与温州话区别比较大
A:介姆:乐清方言,什么的意思
B:天主鸟又名 鸡鸟
C:长尾巴丁:嘴似鹦鹉,尾长似凤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试念来趋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好歌词做好准备。
3、学唱这首歌
A 师无伴奏范唱
B 师对学生进行口头传唱。唱好下滑音(铜 绿 鸽 夹嘴这几个字)
C 学生学会后由第一排对第二排,一排排接下去传唱。
设计意图;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学生不一定要会唱曲谱这一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传唱以及学生排与排之间的传唱,充分体现出民歌口头传唱的这一特点,而教师的范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介绍山歌及特点并与劳动号子的区别
A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之一劳动号子的节奏,演唱形式,曲调的特点(出示幻灯)
劳动号子
节奏: 固定
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曲调: 粗犷有力
B 师:通过今天学唱的山歌《对鸟》,你认为山歌是怎样的?它与劳动号子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听《对鸟》和《打夯歌》(出示幻灯片)劳动号子 山歌节奏 固定 自由演唱形式 一领众和 对唱曲调 粗犷有力 高亢 嘹亮 悠长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思考了解山歌与劳动号子的区别,从而达到了既巩固了劳动号子的内容,又能加深对山歌特点的理解
5、 齐唱《对鸟》
师:我们知道山歌应用高亢,嘹亮,奔放的声音来唱,那么让我们再来齐唱《对鸟》,唱出山歌的特点。(学生无伴奏唱,有教师来指挥)设计意图:加深印象,起到巩固的作用
6、 创编歌词与表演唱师:我们知道民歌在歌词上有不断创新的过程,那么老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也来即兴创作歌词怎样。
A 小组讨论,要求在小组中先试唱
B 每组有由两名学生来表演,先问后答的形式
C 汇报时,先演唱,再问学生“你们听出他们那些地方体现出山歌的特点。”
D 同学们你们在山上边劳动边唱歌过吗?我请两位同学登上这两座山进行劳动,用上我们今天所学的《对鸟》和你们创编的歌词,一起来体验山野劳动的愉快心情(先表演《对鸟》,再表演自己创编的歌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同时对山歌特点的理解也起到了加深巩固的作用,并做到了初步运用。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对鸟》的学唱和表演,我们初步掌握了山歌的特点及与劳动号子的区别,还学会了几句乐清话,以后老师还会带着你们去熟悉更多的温州乡土音乐。
小学音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2、培养学生自学歌曲的能力并了解与歌曲相关的音乐常识。
3、利用音乐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的音乐表现。
2、、歌曲的演唱处理。 所用教具 黑板、钢琴、背头、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导入新歌
1、复习《茉莉花》这支歌,唱后请大家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
2、 南、北方音乐特色有什么不同吗?
二、 新授 《采 菱 》
1. 范唱今天我们学唱新歌的名字叫《采菱》。请大家听我唱一遍,之后请告诉我
(1)这是什么风格的 歌曲?
(2)什么情绪?
(3)采菱是在做什么?
2. 介绍歌曲:这是一首用中国五声音阶创编的儿童歌曲。旋律有浓郁的江南风格,抒发了水乡孩子热爱劳动和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3. 划分乐句:
(1)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
(2)这首歌曲里出现较多是什么音符?
(3)出现几种形式的切分音。
4. 分小组识谱:
(1)请组长带领小组视谱,每组一个乐句,用指位读谱法。
(2)请各小组汇报视唱结果。
(3)各组唱的都不错,但每个同学只学唱了这支歌的一个乐句,下面按小组教唱。
(4)连唱全曲,注意唱名要清楚。
5. 学唱歌词:
(1)配乐朗诵 请大家跟着钢琴,高位置、有语气的朗诵歌词。并展开联想,进入意境。
(2)看到什么画面?
(3)采菱的孩子在唱什么?我们来听听。
6、 歌曲处理
(1)第一、二乐句什么地方相同?
(2)谁来唱唱第三乐句?
(3)他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演唱,哪种更适合歌曲的情趣?请大家体会一下。
(4)为什么?
7.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
8、歌曲处理(四、五乐句):
(1)请大家听老师唱第四乐句,有什么感觉?
(2)这种起伏、推动感在音乐中用什么节奏表示?
(3)这里出现了弱拍弱位两个十六分音符,有什么作用?
(4)第一乐句主题在第五乐句中再次出现,前后两个“爱”含义一样吗?
(5)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
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采菱》,欣赏了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还复习了歌曲《茉莉花》。大家学习热情很高。都能积极参与,通过集体合作创编演唱了《采菱》二声部合唱。希望回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采菱》表演给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听。
小学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3、认识和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琴、打击乐、彩笔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渔篓》;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劳动最光荣》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同学们,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音乐记忆力,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多多积累好听的音乐。)
二、表演《小渔篓》: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海边孩子劳动的歌曲,大家想听吗?(多媒体播放歌曲)。
1、完整初听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音乐情绪、特点、及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小朋友的心情。
3、用“La”轻声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4、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给予及时纠正。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同学们的歌声太动听了,瞧!海边的小朋友给大家送礼物来了。”(多媒体出示带有唱名的贝壳、海星、海螺等等)
1、划分小组进行讨论。
2、每小组讨论、填写唱名形成旋律。
3、每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写的唱名形成旋律。
4、比一比,哪一小组演唱的准确、流畅,旋律好听,便将哪一组选为优胜组。
(也许有些小组编写的并不流畅,老师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只要每个孩子都动脑参与进来了,就是最大的收获。)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音乐《小渔篓》边唱边律动进入音乐课堂。
(可以借此巩固复习歌曲《小渔篓》)
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海边小朋友送来的礼物创编出了那么多好听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着急了,她说她也有一首好听的歌要送给大家,你们听,她唱着歌来了。”
1、完整地聆听歌曲,老师引导孩子轻轻合着音乐拍手。
“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听呀,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内容?我们一起边听边用动作来表演,好吗?”
2、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3、分组听音乐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好。?
(让学生自由发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
三、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1、完整地聆听歌曲。
师:“你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后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
2、复听歌曲。让孩子随着音乐在纸上画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3、再次复听。让学生拍手轻轻合着音乐,老师启发学生轻轻随着歌声哼唱,看看能记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随着音乐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在纸上画出对比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2、让学生将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应喜欢的色彩图画到课本上。
五、课堂小结
《采松果》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3、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口算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30+6030+5040+5090+1060-3090-1080-20xx-70
3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79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二)新课学习:
5、投影出示挂图,观察图画,提出问题
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25个松子,小松鼠采了4个松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25+4=29
205
6、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7、小组活动,讨论算法
8、用小棒摆一摆,分别说一说摆的过程
9、根据图中已知条件,再提问题
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小松鼠比妈妈少采几个?
25-4=21
205
(2)分组讨论,如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3)集体归纳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计算:
填上适当的数
2、直接写答案
32+542+784-475-3
75+264+372-238-3
3、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10+30〉()20+()〈2525+()=25-()
板书设计:
被减数
46
96
28
36
减数
4
5
7
5
差
《采松果》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p23—p2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个星期天,小松鼠和妈妈一起采松果,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主题图)
讨论: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一共采了多少个?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3)、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
(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
1、这些问题你能设法解决吗?(学生列出算式25+4和25-4)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生:把松鼠妈妈采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加在一起,就是两个人一共采的。(即25+4或4+25)
生:在松鼠妈妈采的25个中减去4个,剩下的就是松鼠妈妈多采的,也就是小松鼠少采的。(即25-4)
二、探索计算方法
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怎样计算25+4和25-4?
1、用小棒摆一摆,小组内交流
2、说说你的看法
三、用学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出示第23页第1、第2题)
1、引导看图:你能看懂我们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
2、尝试解答: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四、巩固反思
(第23页第3、第4题)
1、独立答题、自我反思
2、集体交流、自主选择:交流各自的想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已的方法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
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采松果》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在《小松鼠采松果》的音乐中,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节奏,初步学唱歌曲。
知道有些动物在秋天就需要贮存粮食,为冬天过冬做准备。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认识小松鼠,知道小松鼠的习性以及爱吃的东西。
(材料准备)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
1、《秋天》
秋天即是一个丰收、又是个金灿灿的季节。连小树叶也想要在这个美丽的秋天去玩一玩,来吧,让我们又好听的声音来唱唱秋天、唱唱树叶。
二、学唱歌曲
1、 音乐律动
这颗金黄色的树上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它有着毛茸茸的大尾巴,爬起树来哧溜哧溜特别快,是谁呢?(松鼠)
小松鼠平时最爱做什么?它动起来是什么样的呢?(幼儿泛谈)
——(熟悉歌曲旋律)那请你们跟着音乐的节奏,用动作告诉我,你这只小松鼠这是在做什么吧?
2、欣赏歌曲《小松鼠找松果》
小松鼠爬到了大树上,到底准备做什么呢?和你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 仔细听听音乐中的歌词,它会告诉你答案。
第一遍——
重点讨论:“小松鼠爬上树去这是要去干嘛?”(找呀找松果)
“是不是所有的树都能找到松果呢?”(只有在松树爷爷的身上才能找到松鼠爱吃的松果,所以它说松树爷爷,请给我一颗小松果。)
小结:原来小松鼠,在找松果,它爬上了松树,请松树爷爷给他一颗小松果。
第二遍——
“歌曲里面还有一些有趣的声音,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让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一听,小松鼠发出了哪些声音?”
重点讨论:“哧溜、哧溜”是什么意思?(就是小松鼠爬树得时候发出的声音,想想小松鼠爬树特别快、一下子,像箭一样就到达了树顶)
第三遍——(教师范唱、做动作)
“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这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它也有一个名字就叫作《小松鼠找松果》,我也想来唱一唱,感觉一下可爱的小松鼠,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可以和我一起轻轻的唱唱
2、 幼儿学唱
“ 开始唱歌词前有一段音乐,这个叫作前奏,就是告诉我们要做好准备。荣老师会提醒你们哦。”
学唱歌曲,初步掌握歌词与曲调,学会接着前奏整齐一致的演唱。
三、动物过冬
小松鼠为什么要在秋天里采松果?还有哪些动物和小松鼠一样呢 ?(幼儿讲讲)
小结:因为有些动物在寒冷的冬天需要过冬、冬眠,所以他们要提前在秋天的时候贮备粮食。
小学音乐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中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能够养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运用模仿、体验的方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
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并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难点】
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找出天安门、国旗和国徽。在天安门广场,我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每天早晨都会伴着雄壮的国歌将国旗升起,现在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国旗升起时的场面吧。
教师播放在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并请学生谈谈观看视频之后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画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起立,目视国旗。我们的国旗这么美丽,所以有人给她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中所描绘的国旗吧!
(二)新课教授
1、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听完这首歌曲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五星红旗飘扬在蓝蓝的天空中,那么美丽,那么雄伟和激动人心。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欢快且激动。
3、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提醒学生注意情绪。
4、教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用强拍拍手,弱拍拍腿的方式让学生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并说一说2/4拍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前面一拍是强拍,后面一拍是弱拍。
5、跟随教师的示范一起拍出2/4拍的强弱规律。
6、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琴声律动身体,再次体会歌曲的拍子、速度和情绪。
7、教师教唱歌谱,学生用拍手、拍腿的方式挥拍演唱曲谱。
8、学生齐读歌词后填词演唱。
小学音乐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
2、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3、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感受体验歌曲鲜明的音乐形象,并即兴表演,体验随意做动作的感受。
2、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并进行表演,再次感受劳动的快乐。
3、通过轻松愉快的音乐形象,表现出小忘我的劳动精神,和看到劳动成果时的喜悦心情,让学生懂得劳动就要不怕脏,不怕累的道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创编表演。
体验、听唱、探究、聆听。
VCD,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1、呼吸、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二、新课学习:
(一)、欣赏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1、初听,启发、引导学生边听边辨别歌曲中所唱的内容,想到什么?
2、说一说:手能做什么?
3、复听,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即兴表演。
(二)学唱歌曲。
1、谈话导入。
2、听赏歌曲,感受节拍、情绪、内容。(看VCD)
3、说一说:
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小都做了些什么?
表现了什么精神?
4、复听歌曲范唱,再次感受劳动的快乐。
5、看手位模唱曲谱。
6、按节奏朗读歌词。
7、跟琴学唱歌词。
8、跟音乐有表情地唱歌。
9、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10、综合表演。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