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里是整理的精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中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课件ppt;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还是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红色的积木,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绿色的积木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蓝色的积木和绿色的积木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绿色的积木比,是红色的积木粗,现在和蓝色的积木比,红色的积木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块积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块最粗,哪块最细呢?
(3)小结。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中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理念:
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的内容,这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老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巩固5、6、7这三个数,而且要引导幼儿逐步能够不受物体的大小和形成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
二、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2、理解操作规则,给实物卡片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3、能整齐地收拾活动材料。
三、活动准备:
1、教具:小猴头饰,各种果树、梨、苹果、柿子卡片若干。
2、学具:数物匹配接龙卡,添、去点子练习题,各种图形题。
四、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序:今天,小猴要请我们中班的小朋友去他的家做客呢,我们开火车去好吗?准备好了,火车就要开了哦!
师: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
幼:几点开
师:(出示数字卡片)你们看
幼:(看数字)X点开(1--7)
师带领幼儿先集体开展游戏,再分小组游戏,最后请个别游戏。
(二)、小猴摘水果(老师扮演小猴)
1、小猴家到了,他家有一个果园,他种的水果成熟了,小猴想请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去参观,看看有些什么水果呢?(出示果树)
2、梨树上有几只梨?苹果树上有几只苹果?柿子树上有几只柿子?
(三)、给水果排队
1、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三盆水果。(从树上摘下水果送入盆中)
第一盆是什么水果?第二盆是什么水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
第一盆有几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第二盆有几只苹果?六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第三盆有几只柿子?七只柿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把这三湓水果按数量顺序从少到多排好队,应该怎么排?
(四)、分水果
1、小猴很高兴,摘了那么多水果,他想分给大家,让大家尝一尝。看!小猴先要分给第一组的小朋友,第一组有几个小朋友?请小朋友帮他想一想,该把 那一种水果分给他们,才是正好每人一个,不多也不少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并操作,老师让水果与人数匹配,让幼儿逐步认识并感知数物匹配。)并请幼儿说说为 什么分梨?
2、小猴还要把水果分给第二组小朋友,有几个小朋友?小猴该把哪种水果分给第二组小朋友?才正好是每人一个,不多也不少呢?为什么分柿子?
3、小猴还要把水果分给第三组的小朋友,有几个小朋友?小猴该把哪种水果分给第三组小朋友?才正好是每人一个,不多也不少呢?为什么分苹果?
(五)、分组练习
小猴很感谢小朋友帮他分水果,他还带来一些练习题要考考小朋友呢!
第一、 二组:添、去点子
第二、 四组:用数物匹配接龙卡玩接龙游戏
第五、六组:找最多的图形印数字,每组题目有三排图形,看看哪一种图形最多,给最多的一种图形印上相应的数字。
(六)、活动自我评析:
这一活动让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地感知数群。使幼儿能进行数物匹配,明白每个数可以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并根据数量给物 体按顺序排队,将相同数量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另外,我在此次活动中发现,在操作活动中,表扬能边操作边大声讲述的幼儿,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组合而成的一间屋顶为梯形的房子,图形可拆分;
2、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剪刀;
3、人手一张白纸,上画三个正方形,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幢房子上有什么形状。
2、请幼儿在"小猪的新房子"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数数各有几个。
二、认识梯形
1、教师:小猪家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呀?这个形状它叫什么?(梯形)
看看它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将梯形图片倒着放、斜着放,请幼儿说说这个图形还是不是梯形?
2、教师: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出示直角梯形的图片)
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出示等腰梯形的图片)
三、让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1、教师:猪妈妈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屋顶,下面就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帮小猪们设计出梯形的房顶。
2、教师:老师这里有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纸,请你们用折纸的方式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有谁想上来试试?
3、幼儿尝试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再将剪下来的梯形拼在白纸上所画的正方形房子上面,作为小猪家的屋顶。
四、出示活动教材,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涂色、连线活动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2、幼儿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的物体,说出总数。
2.理解数量与数字、数量与标识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花猫头饰1只、小铃1只,教师用1-6点子卡片1套,每张幼儿座位上放置幼儿用1-6数字卡片1张。
2.幼儿每人1张点子卡片、幼儿用书第35页相应的数字贴纸,笔1支。
3.幼儿用书1页。
4.欢快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按数找位置。
1.教师:今天,我们要做火车去森林公园玩,请你拿好自己的车票(分发点子卡片),看看自己的车票上有几个点点,就找到数字几的座位。
2.拿到卡片的幼儿按点子数量找到有数字卡片的位置。
----教师:你的车票上有几个点点?找到的是数字几的位置?(引导幼儿互相检查。)
3.教师:我们都找到了位置,火车要开了。(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火车开动的动作。)
4.教师:森林公园到了,请检票员检票。(每组两名幼儿分别把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收起来。)----教师:你收到了多少火车票?(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
二、按数量画圆点。
1.教师:森林公园到了,我们来看按森林里有些什么,有多少?(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第1页,点数图上各种东西的数量。)
2.教师:下面的格子表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图形标记的意义。)
3.教师:请你在这些标记的。后面画上圆点,有几棵树就画几个圆点。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验证:如【】:3课松树,3个圆点。4棵苹果树,4个圆点等等。
三、做游戏"小猫喵喵叫"。
1.教师:公园里风景真美,小花猫也出来了,跟着猫妈妈来喵喵叫吧。(播放音乐)----幼儿跟着教师模仿小猫动作,同时跟教师学猫叫,教师叫几声。(以5-6声为主)
2.教师的叫声换成小铃声,幼儿用叫声或动作回应,方法同上。
四、按数字找位置。
1.教师:我们要坐车回家了,请你拿好自己的车票。看看是数字儿。(引导幼儿拿数字卡片,并互相说说自己卡片的数字。)
2.教师:提示牌开始翻动,看看卡片上有几个点点。(引导幼儿说出每张卡片上点子的数量。)----教师:提示牌停在了1上,1号车票的上车。(引导拿数字1卡片的幼儿排成一排。)
3.继续翻动点子卡片,幼儿说点子数量,卡片停在某一数量时,持该数字卡片的幼儿排成一排。
4.教师:所有的小猫都上车了,我们的火车开啦。
----在音乐中,幼儿模仿开火车出教室。
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拼图的过程中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
2.乐意操作,大胆尝试,感受拼图活动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若干,三角形范例板、每组一筐等腰直角三角形卡片,三角形拼图操作板每人一块。每组一份固体胶或者浆糊。幼儿画册》(第3册第47页及硬卡纸)
知识准备:幼儿对于三角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能利用三角形进行拼图,体验图形的空间变化。
感知三角形与正方形、长方形三者之间的拼合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片,想不想来看看?
2、出示一张房子的范例板。
师:这是什么?是有什么组成的?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谁愿意来试试看的?
二、感知三角形与其他的拼合关系。
师:观察这两幅画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原来两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4个等腰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长方形。所以拼图时三角形代替了正方形和长方形。
三、学习按范例板拼图形。
1、出示一张三角形的范例板。
师:这是什么?是由什么拼成的呢?有几个三角形拼成的呢?数数看。
2、出示另外范例板,请幼儿按范例板拼出图形。
师:这还有一张图片,小朋友来看一看,这是什么?一共用了几个三角形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3. 师:这里还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的`看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看是有几个三角形组成的。
四、游戏:“三角拼图”。
师: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范例板,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它们是由几个三角形拼成的?请你们选一个喜欢的范例板用三角形把它拼出来吧!
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
用三角形拼图,老师这边还有很多的材料,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去拼拼自己喜欢的图片哦。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三角拼图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小百科: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有应用。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