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工作文档 > 规章制度 > 企业内控制度【最新3篇】正文

《企业内控制度【最新3篇】》

时间:

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企业内控制度【最新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企业内控制度 篇1

摘要: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房地产企业为降低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一个必然要求。基于房地产行业周期长、投资大、风险性高等特点,强调对房地产企业内控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对于房地产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前房地产正处于一个产业升级和调整阶段,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下的风险因素、行业发展要求等方面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重视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疑成为企业寻求发展和突破的一个关键部分,也是房地产行业进程深度改革,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必然举措。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立和完善

房地产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一般分为财产物资控制、会计信息控制、经费收支控制三部分,其旨在保障财产物质的安全,实现财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以降低企业会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良性、健康的发展。客观来讲,完善、健全的企业会计内控制意义主要体现:1、安全、完整的财产物质管理结构体系;2、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3、高效、经济的经济活动;4、全面、完善的自律机制。在此基础上保障会计信息控制目标实施的规范性、目的性、效率性、效果性,以为管理层提供更为全面、真实、及时的会计信息,确保企业会计收支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全面体现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立的作用和价值。

一、建立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原则

建立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等,都是从全局层面,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客观的市场环境而定的。

其一,合法性原则。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必须是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和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要是行之有效、行之可行的;

其二,全面性原则。内控制度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渗透到财务活动决策、执行、监督、反馈每一个细节,是全过程的、全面的、动态的;

其三,重要性原则。内控制度的建设在遵循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以外,还需要突出重点,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全面监管,又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有秩序。对于重要的、高风险性的环节要重点监管,严格的控制,以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和防范风险。

其四,有效性原则。要求内控制度应建立一定的目标要求,是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战略目的和健康、良性发展服务的。企业内部员工应自觉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严格的按照制度规范操作,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其五,制衡性原则。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岗位的设立、财务活动中权责的分配都应当符合客观事实,要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相互之间科学、合理配置,既要符合内控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岗位要求明确、权责分明,在整体上协调统一。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突出优势,强调自身职能性。除此之外,对于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部分还应当保留权威性和独立性,要保障监督、检查的公平性、客观性。

其六,适应性原则。内控制度的建设要符合企业发展要求,体现企业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特点、风险状况,要适应企业内部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发展需求,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而不断改进和完善。

其七,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经营效益的最大化,而内控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部分,在最终目标和要求上应与企业发展战略要求是保持一致的。成本效益原则是内控制度在满足企业良性、健康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有效的控制,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房地产企业就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内控制度的重视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实力的一部分,是企业在应对市场环境变化下重点改革内容。但从客观上来讲,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建立和实施过程中依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的全球化、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都使得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同行压力和挑战。房地产企业发展受外部环境影响不断变大。而且基于房地产行业本身资金消耗大、风险系数高、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对于会计核算与决策存在一定的“冒险性”,容易出现失误,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其科学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是,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缺陷。我国的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相比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本身就起步晚,无论房地产行业结构体系还是制度体系都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借鉴性,没有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和行业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制定,会计内控工作的开展还较为单一、固化,缺乏系统性、流程化和执行力。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制度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另一方面,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没有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方案和战略目标,内控制度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还未与企业发展达到有效融合和协调统一。

三是,内控环境的影响。

1、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缺乏操作性强、规范化特点的法律法规。

2、房地产企业内部体系的构建、内部制度的建立,不够健全、完善,缺乏实际可行性和效率性。

3、房地产内控管理计划操作性不强,内控工作者综合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

三、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关于房地产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首先,需要建立和改进资金风险防范机制,从经济、法律、行政三个方面明确企业各部门的责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1、提高管控力度。实施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全方位、动态化的监管,以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既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又能有效的降低企业收支风险。

2、建立完善的会计内控结构体系和制度体制,切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和战略目标,提高财务杠杆对资金筹备管理的约束作用和管控作用。

3、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和总体计划,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和防范风险。总的来说,就是增强企业的内控管理效率和水平,使企业在面临外来风险和压力的过程中,能够找准方向,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和防范。

其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力度。

1、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增强管理过程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

2、严格的按照审核标准和行为规划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和审计,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发展对综合能力强的审计队伍的需求。

4、结合企业发展策略和战略目标,使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能切实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增强其实用性、功能性和有效性。

最后,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1、实施对经营管理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开展细分化、层次化的管理,增强对成本的管控力度,提高成本利用率。

2、加大对会计内控管理力度,严格的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规范、合理管理,合理的调配资源,以增强管理效果,降低成本消耗,提升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秀清。浅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

[2]林凌艳。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有效办法[J]。现代经济信息,20xx.

[3]徐应梅。浅议股份制房地产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xx.

[4]吕明。浅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控制措施[J]。现代商业,20xx.

[5]杜天敏。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盲区[J]。企业导报,20xx.

企业内控制度 篇2

摘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的缺陷也逐渐呈现出来。本文主要从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现状入手,阐述了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意义,总结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优化措施。旨在全面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现状;优化策略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想要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明确内控问题,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此实现企业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提升,推动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意义

企业内控制度指的是,企业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经营目标,实现企业经济现象的调节与控制,最大程度降低各类影响企业经营的负面效应,确保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企业的价值是以企业经济利润为参考依据,以企业的未来利益为目的。通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全面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意义凸显出来。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单单是财务控制,还将运营、生产、销售、筹资等环节也融入其中。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强化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企业的社会价值凸显出来。

二、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现状

(一)缺乏完全治理结构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是以完全的治理结构为基础,这就要求企业法人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完善治理结构。在实际工作中,极个别企业依旧难以将内控制度落实到位,因为无法发挥内控制度该有的作用。尽管部分外运企业整改了传统制度,并逐步形成了以董事会为主,经理、监事、股东为辅的企业治理结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类治理结构无法实现企业权利均衡,难以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也影响着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质量。

(二)内控制度不够严谨

极个别外运企业未能落实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在所需物质采购工作中,未能依据相关规定开展采购工作,主要表现为:(1)未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的发展中普遍存在重经营(业务),轻管理的现象。(2)在经济风险处理中,采取的是事后控制方式,处理效果不强。与此同时,企业在管理上也集中事后管控,使得一些违法乱纪现象普遍存在,进而难以落实企业成本控制。

(三)企业内控认知不足

外运企业虽说健全了内控制度,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主要表现为:第一,极个别企业管理人员未能健全内控制度,认为当前管理制度能够避免财务风险,甚至认为内控制度的建设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第二,认为企业内控力度最大,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越有利。这类观念会导致企业集权现象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难以与外部市场环境形成有效衔接。第三,为了控制而健全内控制度,在内控制度建设中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错误认为内控就是将权利集中,进而难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三、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领导层的内控意识

不管是在企业经营,还是企业管理工作中,内控制度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实施内控工作,是以企业管理者为核心,对管理者的各项经济活动、经营行为开展客观管理。由此可见,只有企业领导层认可内控工作的作用,强化自身的内控意识,才能够确保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效率与建设质量。不仅如此,企业领导层及相关部门还要不断强化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加强内控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

(二)重视企业内部文化建设

想要提升外运企业的竞争力、凝聚力,就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并融入内控文化体系,以此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控文化建设措施主要包括:(1)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层的言行举止与处事方式,与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企业文化内涵、文化形式凸显的有效途径。(2)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只有企业员工上下同心协力,强化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才能够以市场经济发展为需求,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浙江外运企业在文化建设上比较优秀,由于需要融入内控文化,对企业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浙江外运企业塑造更加优秀的企业文化,强化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促使企业内的员工能够在优质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实现员工思维方式、工作行为的引导,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三)提升内控人员综合素质

在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中,还需要必须要组建专门的内控部门,引进专业技术过硬、综合素质国强的内控人员,全面提升企业的内控力度,确保内控工作发挥其该有的作用。不仅如此,企业领导者还需要选取一些管理能力强的人员加入内控部门,强化各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了解,全面落实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以此解决各类问题。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采取讲座、考试、再修等方式,不断强化内控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结合市场变化,及时更新内控观念,以此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使外运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健全企业预算管理制度

从本质上而言,预算工作能够将企业的内控作用发挥出来,并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外运企业必须要健全预算编制工作流程,预算特定期限内企业的现金流动,采取季度、年度、月度等控制措施,逐步建立有效的预算反馈机制,依据预算指标强化企业经营模式调整。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完善评价、监督机制,强化内控执行力,并建立网络化的内控系统。通过系统强化各个部门工作的在线监控,及时发现其中的隐患,并采取最佳解决措施,以此提升外运企业的管理效率。为了确保领导层能够实时掌握企业的管理现状,内控部门需要定期上报工作进展,针对各类缺陷要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同时内控部门还要强化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深入分析外界经济风险等级,合理划分其等级,并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升企业财务风险处理能力。

(五)建立健全企业内控体系

首先,需要提升管理层、各个部门的内控意识,使得企业能够与内控部门保持统一观念,进而提升企业内控水平,强化内控制度在企业内的执行力度。其次,加大企业员工内控意识培训工作,最大限度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凸显出来。最后,强化内控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联系,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控制方式,及时避免各类不合理现象出现。通过健全内控体系,能够为外运企业的内控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支持,使得内控工作有据可依,在工作人员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能够有责可问,有迹可循,以此全面提升企业的内控水平,强化外运企业的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内控制度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其该有的作用,必须要将监督体系融入其中,加大各个环节的监督力度,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思想认知水平,进而推动内控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当前,外运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外运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生产、经营环节的约束,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推动外运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琪。HBL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改进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xx(10):111-105.

[2]陆一波。XJY集团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xx(16):205-207.

[3]屈小杰。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报销行为的演化博弈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xx(15):1111-1114.

[4]廖翔。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福建师范大学,20xx(10):101-105.

企业内控制度 篇3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1)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

(2)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可靠和及时提供;

(3)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

(4)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

(5)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6)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二)产权关系不明

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