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三篇】》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通用3篇)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篇1
一、两周一次理论学习(单周),每周一次文化知识学习。
二、学习时间不准迟到、早退,无故缺席者作旷工处理。
三、自学要有自学笔记,无自学笔记者扣按考核细则扣分。
四、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技术的学习,会制作课件,能够运用远程教育系统的设备课、上课。按考核细则加分。
五、学习要有记录,要将所学内容记入业务学习笔记本。
六、不定期对教师将业务学习笔记进行审查。
七、每学期上交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等材料按等级加分。所属材料不真实不各分(如网上下载)。
小学教师上课制度
一、教师必须按时候课、上课、下课,不得迟到、课中离岗和早退。否则,每发现一次,从考核中扣除0.5分。
二、上课时间不允许待客(特殊情况除外)。
三、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导处安排的课程表上课,不得私自改动和调换;如果确需调换,需经教导处批准。否则,按缺课处理。缺课一节从考核中扣1分。
四、教师请假后,必须与教导处安排的代课教师进行当面交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当面交接,也必须通过电话或书面形式进行交接,如果不按规定进行交接出现缺课或迟上课现象,按缺课处理。
五、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绝不允许无教案上课。否则,按缺课处理。
六、教师上课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运用“10+30”的教学模式。
七、教师上课时要文明施教,做到衣着整齐大方,不穿奇装异服(包括穿拖鞋、露肩衣服、短裙、短裤等);否则,停课待岗。
八、教师上课要精神饱满,富有激情。
九、教师上课必须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否则按考核细则扣分。
十、教师上课期间,绝不允许派学生离开教室去做别的事情,更不允许让其他教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补课。
十一、绝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篇2
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上课、听课、评课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能使学校领导直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便于领导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优点,并进行总结推广,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直接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听课、评课,使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现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一、教师听课要求:
㈠听课节数:
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听课要覆盖所有年级和所有学科。
分管教学副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教导处正副主任、教科室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听课要覆盖所有年级和所有学科。
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以本专业的学科为主。
教师:参加教学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5节,参加教育工作五年以内(含五年)的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8节。
㈡听课形式:
1、独立听课。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及教研组长可随时到班听“调研课”,教师之间独立听课可以协商进行。
2、集体听课。校级或教研组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比赛课、研究课等。
3、外出学习听课。
㈢听课要求:
1、听课前,原则上应自行先调好自己的课程,如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教导处协调,千万不能因教师听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
2、教研组以上的集体听课,教研组长及所在班的班主任应协助做好听课准备工作,如时间的安排、地点的安排、电教设备、学生的准备等。
3、听课时,教师要提前5分钟进教室,不讲话、不走动、关闭通讯工具。如没有特殊情况不中途离场,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4、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所有听课者均应写听课简评。
二、教师评课要求:
1、大家要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态度参加评课,好的方面应充分肯定,供大家学习;不足之处也要实事求是提出来,以利改进和提高。评课既不能一团和气,也不能吹毛求疵。
2、哪一级组织听课就由哪一级组织评课,并做好评课记录。
3、评课要以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做指导,从执教者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且能抓住重点,说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各科组可以结合每次活动的研究重点进行专项评课与研究。
4、评课前,执教者先谈自己教学设计思路或介绍授课后的体会,然后由评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作深入讨论分析。评完课后,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应对执教者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指导。
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篇3
一、备课
1、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教学对象分析。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情况,包括后进生转化措施,优秀生提高措施。(2)学期教学要求。在认真学习课标和通读材料的基础上,把握教材内容体系和教学要求。(3)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作文、实验、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
学期教学计划要求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上交教务处。
2、提前备课。认真按课时备课,写好教案。教龄三年内教师必须写详案。二次备课教案不可照搬,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进行修改增删。教学方案不论详简,都要按照各学科教学常规要求执行。
3、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准确、具体、恰当,体现三维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4、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根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简约而完整,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教学方法,根据学校现有条件选择教学媒体。
5、板书设计和作业(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6、教师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的成败优劣和提出改进措施。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7、健全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主要进行单元备课,加强研究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集体备课采取以个人思考为基础,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不可照搬照抄他人教案,不能以课件代替教案。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教具等。预备铃响后,任课教师必须在教室门口候课,督促、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
2、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3、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努力落实三维目标,科学呈现教学内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不出现科学性错误。
4、贯彻学生主体原则,坚持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讲解明白易懂,教学过程清晰有序,教学方法恰当合理,课堂气氛积极活跃,教学反馈及时有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根据教学实际使用多媒体上课,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7、上课精神饱满,教态大方,语言规范、清晰、准确,速度恰当,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精心设计板书,书写规范。
8、按照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上课,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课中不会客,关闭通信工具。未经教务处同意,不随意调课。课上不嘲讽、训斥学生,不责令学生退出课堂,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三、作业布置和批改
1、精心选、编作业。布置作业目的明确,有较强的针对性。作业的数量和难度适当,符合学生实际,既有统一要求,又有符合优秀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实际的选作题。作业形式多样,减少机械抄写的作业。
2、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应有明确的要求,字体端正,字迹清楚,书写格式、步骤符合规范要求。对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给以教育和帮助。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作业批改量按照各学科教学常规要求执行。要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有针对性地写上评语,建立学生错题册,对学生作业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要注意分析,做好记录,及时指导。
4、认真讲评。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要及时讲评,对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指导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及时改正;对个别特殊学生的错误,要做到面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四、质量测评
1、质量测评可采取考试、考查两种方式。质量测评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
2、重视过程性评价,利用课堂提问、作业、师生对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查、考试应重点考核学科主干知识,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3、校内测试提倡本校教师命题,大型考试可以采取校内年级组间的交叉命题,加强测量的针对性。命题时应注意试题的代表性,既考虑试题的覆盖面,又突出重点,不出现怪题、偏题。
4、试卷题量和难度适中。体现新课程基本理念,基础知识70%左右,简单应用20%,综合运用10%左右。
5、做好测评后的统计分析,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讲评,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对优秀生和后进生要及时进行个别指导,不得公布学生成绩名次,不能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讲评。
6、每学期写一份所任班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7、考试要严密组织,严肃考纪,认真监考,杜绝作弊现象,认真阅卷,公平公正,讲求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