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工作文档 > 工作计划 > 教师工作计划 >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五篇】正文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五篇】》

时间: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精选5篇)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篇1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国办发〔20xx〕43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xx—20xx年)〉的通知》(粤府办〔20xx〕3号)精神,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制定我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及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推进我市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力争使我市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数量基本满足需要,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工资福利待遇得到较好保障,使乡村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到20xx年,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三、基本原则

(一)师德为先,立德树人。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师以德育人、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创新机制,强化补充。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宽乡村教师来源,畅通大学生、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的通道,有效补充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不断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三)提升质量,提高待遇。加强培养培训,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待遇,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四、范围对象

乡村教师指我市乡镇(不含县城所在镇、街道)及乡镇以下的农村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在岗教师。

五、主要举措

(一)着力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乡村教师头脑,提高乡村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针对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多、条件艰苦、学习资源不足等现状,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将乡村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行教师师德承诺制度,学校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时,教师应与学校签订师德承诺书。加强乡村教师诚信体系建设。

(二)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建立完善聘用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的“绿色通道”,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或中小学一级教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可采取面试考察的方式直接引进。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将乡村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统一纳入政策实施范围,重点补充乡村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和农村幼儿园教师。优先将参加“三支一扶”支教工作并经考核合格的毕业生补充到乡村教师队伍。各地新补充教师优先满足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紧缺学科需要。有条件的地区要通过转岗或全科培训,将富余学科教师充实到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学一线。

(三)切实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正常调整基本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将绩效工资分配向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乡村教师倾斜。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乡村教师平均工资福利待遇水平应不低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福利待遇水平。认真落实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和省“乡村园丁关爱工程”有关政策。推进建立乡村教师定期体检制度,每年组织乡村教师进行1次体检,对于条件艰苦的偏远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要组织专家下乡巡诊。

(四)完善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管理制度。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班师比和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村小学、教学点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和开足课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照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逐步降低生师比。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聘用代课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五)稳步推进乡村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修订中小学校岗位设置标准,新增岗位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经考核表现突出并符合具体评价标准条件的教师,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在乡村学校任教累计满20xx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聘任专业技术岗位时不受岗位职数的限制。

(六)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县级教育部门统筹配置教师资源,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并向乡村教师倾斜。推进落实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定期流动的刚性约束机制,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向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

(七)推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各县(市、区)要有效整合教师进修学校和中小学优质资源,促进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按照规定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并逐步提高标准,所需资金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和各学校年度预算,确保乡村教师培训的时间和质量。推进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乡村学校体育、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提高乡村教师多学科教学能力。落实乡村教师、校长每5年一周期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推动师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培训全过程。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跟岗实践、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对参加学历提升并获得相应学历或学位给予一定的学费补助。

(八)完善乡村教师荣誉机制。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在优秀教师、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中,评选表彰名额向乡村学校和教师倾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开展奖教支教活动,对优秀乡村教师给予支持和奖励。多种形式宣传乡村教师扎根山乡、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的社会氛围,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乡村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实际制定建设规划,落实工作措施,定期督导检查。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指导和推进实施。发展改革、财政、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积极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二)加强经费保障。各县(市、区)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从教育事业费中按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2%和教育费附加中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财政、审计、监察、教育等部门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督导检查。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纳入“创强争先”和“强师工程”督导检查范围以及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市、县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对计划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镇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请各县(市、区)于20xx年5月底前,将本县(市、区)的实施办法报市教育局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篇2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发布:统一教职工编制标准 新京报讯 (记者许路阳)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xx-20xx年)》,要求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不做外语(课程)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并要求各地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问题。

昨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表示,在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中,依法保障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课程)是重点之一。

要求依法缴纳公积金及社保

许涛称,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约有330万人,他们为乡村教育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也面临“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待遇问题,为此,《计划》提出多个措施,包括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

许涛称,《计划》要求各地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

从教30年将获国家荣誉证书

《计划》还提出,由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

许涛称,这是我国首次在乡村教师中开展这项工作,“前两天,国务院、中办已经开会,开始研究相关政策。”

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将对支持计划进行专项督导

许涛说,他们会马上和各部委商量出台分工实施方案,落实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教育部内部,各个司局也要分工,出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

由于《计划》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作为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许涛称,就要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一把手责任制,今年年底前,各省(区、市)须上报各自的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许涛说,国家有关部门还将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将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份文件中含金量最高的八条“干货”。(人民日报)

第一条: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

【现状】

老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不仅教授知识,更传授生活和做人的道理。但在不少乡村,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已很艰难,政治和道德教育更难兼顾。另外,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培训,部分乡村教师的教育方式较为落后,侮辱、体罚甚至侵害学生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也有发生。

【政策】

①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②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

③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④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点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教育水平相对较差的乡村地区,更应重视教师群体的师德水平。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就是提升学生、提升民族未来的整体道德水平。

第二条: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现状】

身高不到1米4的熊朝贵是云南一所边远小学的校长。他最焦虑的不是清苦的条件,而是师资断裂——有的年轻老师合同不到期就走了,甚至连工资都不要。出于现实困难的考虑,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到农村教学点任教。在困难地区,年轻教师离职率也相对偏高。

【政策】

①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

②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 ③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中央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点评】

“老的退不了,年轻的不愿来”。解决这样的现状,各级政府应当尽快结合实际出台具体的激励措施。路好走了,走得人自然会多。

第三条: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现状】

既然乡村教育是理想,为何还会离职?因为现实。“90后”李春梅在四川广元市大山深处的石牌村带着36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四五年来,她既当班主任,又当校长。她的同龄人外出打工,一年到头总能存下两三万元,但她只有1000元的月薪。老公多次劝她不干了,甚至提出了“离婚”。像她一样挣扎在理想和现实边缘的年轻乡村教师,不是少数。

【政策】

①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

②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

③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

④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⑤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点评】

收入是民生之源,教师亦不例外。提高教师生活待遇,让他们除了“放不下孩子们”之外,有更多的理由和热情留在这片土地上。

第四条: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

【现状】

28岁的赵磊是湖南省慈利县土家族乡幼儿园的教师。在没有编制,没有医保,没有五险一金,工资很低的条件下,赵磊白天教书、晚上打工,来支撑着自己的乡村教育梦。跟他一样,编制问题已成为困扰很多一线乡村教师的老大难问题。

【政策】

①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②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

③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

④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 ⑤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点评】

他们把人生奉献给了乡村教育、用自己的未来换取了孩子们的未来。让他们生活的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是各级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

第五条: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

【现状】

多年以来,乡村教师评职称坎坷不少:指标少,分到农村,每年只有一两个名额;硬件差,写论文没资料,考合格证没条件;资历浅,很多人工作了20多年都没有得过一张获奖证书。一位在农村执教多年的老师说,“评职称简直是伤神,伤人,伤感情„„”

【政策】

①健全向乡村教师倾斜政策,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完善针对乡村教师的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

②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

③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

【点评】

职称对乡村教师来说,既是职业价值的标尺,也是养家糊口的基石;既有精神层面的慰藉,也是物质生活的依托。让政策向农村倾斜,直击职称晋升痛点,乡村教师评职称将不再“难于上青天”。

第六条: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现状】

硬件设施差、待遇不好、没有发展前景„种种原因阻断了城市教师走向乡村学校的脚步,农村的孩子们无法接受与城里孩子同样高质量的教育。一位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表示,“他们内向,老师提问不爱说话”,学习习惯需要纠正,“太需要为学生请老师了”。

【政策】

①推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

②多措并举推进流动。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③防止“逆向流动”。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的相对稳定。

【点评】

提供更好的保障,让到乡村学校工作的城市教师“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做好引流、导流,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不错失人生“平等的起点”。

第七条: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现状】

一些农村教师总想着,“过去怎么教,我就怎么教”,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很多老师走上岗位后就再也没有买过工具书。在一些更为贫困的地区,一个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更没有条件去提升自己。

【政策】

①保证培训时间。明确提出到20xx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及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解决乡村教师总体培训偏少的问题。

②优化培训内容。除了日常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培训外,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③改进培训方式。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调整“国培”方向。从20xx年起,“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重点聚焦乡村,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点评】

为乡村教师“充电”,更新他们的知识库,提供制度化、常规化的培训。打造升级版的乡村教师,才能提供升级版的农村素质教育。老师们“教得好”,农村孩子才能学得更好。

第八条: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现状】

年近花甲的康定景是江西遂川县雩田镇石下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1995年,他被诊断患肝脓肿后只能依靠流质饮食来维持生命,但康定景却依然坚持在教学一线。当了35年老师,带病坚守了20xx年,在繁忙的教学工作外,他还需要照顾自己90岁的老母亲和领养的孩子,生活清贫。还有更多像他一样的乡村教师,植根农村,坚守清贫,默默无闻了一辈子。

【政策】

①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 ②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xx年以上、20xx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

③各省级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

④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

⑤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 ⑥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点评】

坚守讲台数十年,辛勤耕耘,光阴记录了乡村教师的功勋。尊师重教,建立完善乡村教师激励机制,给予乡村教师应有的荣誉,让他们拥有更多获得感,这绝不是一件小事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篇3

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师培训和教研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特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人20xx年7年,大专学历,多年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和教室领导工作,学生思想工作扎实,教室凝集力强。在数学教学方面,善于钻研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勤于思索拓展学生思维途径,是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所以数学学科成绩名列前茅。

二、研修目标

1、树立优良的师德观念,提高个人职业道德水平。学习相关资料,以参与案例教学、聆听报告为载体,树立优良的师德风尚。

2、主动参与分层教学、合作学习的教室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帮助指导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3、以课改研究为主要形式,提升个人的教育科研水平,培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研读课标,教室实践、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请教教学能手等形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通过参与电子备课,参加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实践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三、研修内容

(一)学校规定的研修内容

1、师德研修。主动参与读书活动,学习贯彻落实《小学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版)》,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自己依法从教的水平。

2、新课程标准研修。学习《初中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及解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组内集体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同年级内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自己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

3、教学教研能力研究。主动参与组内教研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研讨课活动、听评课活动。主动研讨,在互助学习中更新理念,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研修。要树立教研科研认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教室教学,进行教学方式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做到教学即研究,不畏惧科研,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学中。

5、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认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

(二)个人自主选择的研修内容

1、从实际出发,主动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研讨、互助,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有经验及时学习,使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三点一线活动。始终将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点连成一线,层层推进,螺旋上升。以教学反思、交流研讨、教室评析、教材分析设计等为教研的基本形式,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示范、案例分析、谈心得体会等活动为平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四、活动与实施

1、每周参加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听评课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促进专业化成长。一人讲课,众人评论,不仅益于讲课教师查找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将好的观念与具体做法较为形象、具体的传达给其他

2、参加丰富的活动,展示自己,增强品牌认识。主动做好人人一节最佳课活动。号召教师树立品牌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勇于展示自己。展示备课本、业务本,促进教师业务学习的深度、广度。

3、利用网络资源开拓眼界,组织上网培训,鼓励上传下载,与高端对话。

4、把握机会参加外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篇4

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

一、重要意义

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师德为先,以德化人。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

——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合理规划乡村教师队伍规模,集中人财物资源,制定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加强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

——提升质量,提高待遇。立足国情,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加强培养补充,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改革机制,激发活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宽乡村教师来源,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带动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xx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主要举措

(一)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乡村教师头脑,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中央财政比照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给予适当支持。

(三)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五)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各地要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

(六)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

(七)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到20xx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和支持全员培训,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实施主体责任。整合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推动师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xx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八)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xx年以上、20xx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各省级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任务分工,分解责任,推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要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承担责任。要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成绩突出的基层教育部门,有关部门要加强总结、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二)加强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渠道,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把资金和投入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切实用好每一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开展督导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省、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实施办法,把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本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请各省(区、市)于20xx年底前,将本省(区、市)的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本学期工作要点,本学期我校的语文教研将以追求有效性教学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确立“立足课堂抓质量,加强教学研究出效率”为本学科的工作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我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树立浓厚教研风气,加强校本研修,将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2、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形成学习型群体,全面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不断研究,提高教师素质

1、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每月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每次学习围绕有效教学的主题进行,组内老师能有准备地参加学习,准备发言交流,每次教研,大家说话、大家交流。要“研”起来,要先“学”后“研”,努力实现两个零距离:向理论学习,研究理论发展的新动态;向学生学习,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不断提高在小学语文领域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同时要努力将教研组建设为学习型组织,整体促进教研组业务水平的提高,争创学校先进教研组。

2、落实各项语文常规工作,使学校语文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做好“六认真”的检查记载。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做好课后辅导、认真写好课后反思、认真做好单元测试质量分析。规范学生作业及批改要求。组内进行四次定期和一次不定期的检查,并做到检查有记载,有反馈,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发现问题认真及时解决。

3、认真备好精品课,组内教师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班级特点,对教案进行改动、反思。教研组加强对组员的备课检查,使每堂课能用自己满意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4、结合教研课题,上好语文(教研)课。

5、响应教导处提倡的常态课,随时接受教研人员和教导处的推门课。

6、加强教研组内的日常交流性听课(邀请听课)。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围绕“经典国学诵读”,开展经典诵读比赛,利用早读时间和自习课前十分钟,有计划的背诵经典诗文。

2、认真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研究、实践的能力。如:中高年级的手抄报,低年级的生活识字等,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社会。

3、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班级的图书角作用,全体语文老师要通力配合,高度重视抓好这项工作,为打造书香校园而共同努力。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利用早读课、阅读课、下午放学时间及双休日广泛开展阅读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确定本组课题,深入开展研究。

1、教研组继续结合学校课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极其有效性的研究》开展教研工作,并围绕课题组织学习,开展教学,及时记录、交流,组织教师围绕课题进行教学业务论坛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继续加强对课堂问题的交流与讨论,及时提炼成个人学期研究方向(问题就是课题),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反思,写成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每人一篇)。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论文、案例、课件评比,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