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相关 > 工作文档 > 工作计划 > 教学工作计划 >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精选33篇)正文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精选33篇)》

时间: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通用33篇)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

一、教学要求

本学期继续使用北京师范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是在我区原《高中物理学习讲义》的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新纲修改而成的,《高中物理学习讲义》在我区连续试用了11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我区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特色。经过修改后的这套教科书,保持了原《高中物理学习讲义》的基本特点,并且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纲》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精神,对教科书的内容、教学要求以及课后的习题等都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注意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助于高一学生的学习。

根据新的《高中物理教学纲》的精神,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新的《高中物理教学纲》,深刻领会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树立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思想,根据各校、各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和和教学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共20周,实际安排授课时间17周,按每周3课时未计入可安排的选修课一课时计算,共51课时。期中练习安排在第11周,期末练习安排在第21周

三、几点说明

1.建议期中练习前教学进度控制到第四章结束。

2.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会考要求与高考要求的关系,高一学生的文理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过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拢第二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关系,特别注意九、十两个月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当,这套教科书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教学中认真体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第三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讲练习题的关系,切忌以讲练习题替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3.对于学生实验,教材中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实验的起始位置,请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与进度,注意从一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以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习惯。

四、主要教研活动

本年级教研活动的重点是对新纲的学习和落实,特别是最近几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和刚开始在高中任教的教师更要加强研究。全体的教材教法分析与介绍,一般每月一次,对新高一教师则准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项活动内容,包括集体备课、经验介绍、研究课等。具体活动安排见每月的《进修活动日巢排表》。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

面对本届高一的生源素质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要求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物理教学能够通过物理课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以应对新课程高歌形式下的学业水平测试和新的高考模式考试。

在这种背景下,高一物理备课组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1、制定详实计划,明确目标责任

利用集体备课,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一个重要工作。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过程中明确了备课要求,落实备课各环节,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课堂检测、作业布置、教后感等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利用集体力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能提前备课,能够做到集体备课,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2、抓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各项工作,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活动中,根据备课组实际情况,采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

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优势,接受先进教学理念,了解各方面教学动态,真正地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3

一、指导思想

根据必修模块Ⅰ的知识属于力学部分的内容,知识难点多,而本学期课时较紧,学生功课又较多等实际情况,高一物理教学目标总体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而不强调挖掘知识难度,符合会考必修要求。

二、教学计划

本学期高一物理每周安排2课时,完成必修模块Ⅰ教学任务。另各校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设如物理学史、生活中的物理学等校本课程。

三、知识内容及说明

一、基本情况分析:

⒈、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⒉、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

⒌、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⒍、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进度安排:

四、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6、加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4

一、学科要求背景分析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

1、在认知领域方面规定“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从物理学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对人文因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2、在操作领域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地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对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规定具体要求。

3、在情意领域方面规定“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②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③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④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影响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②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③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尤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④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②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③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④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⑤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⑥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

1、选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2。

2、具体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六章曲线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5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新的物理教学大纲,明确必修物理课和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现行使用的教材做好调整。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校、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育教学计划与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二、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达到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做法

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指课本,“纲”指《考试说明》。在物理基础教学中必须分清主次,紧跟高考动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2、因材施教,“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导以耐心的辅导,作业进行面批,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使他们达到更高的水平。总之,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各种能力,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的扎扎实实。

3、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强化了对象的针对性,眼睛要盯住全班学生,具体做法是:(1)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2)每章要有单元测验,阅卷完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特别“究错”题。(3)对学生要把每次讲评完后的答卷收上来重作分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重视复习,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个循序而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每章后的物理复习更是如此。复习过的内容要多次见面,学生才记忆得牢固、理解得准确、运用得自如。

5、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要求学生答题必须严谨、规范和完善,为此,我们在平时讲解习题时自身做到语言精炼,板书规范,表述完整,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试卷的评分,也从严要求,严格评分标准,注重答题的要点和文字叙述的规范,专业术语和字符的准确。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学会用示意图建立起思维的平台;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谨慎操作的习惯;告诫学生在考试时思维的执着程度要适度,即既不要“打水漂”,又不要“吊死在半路上”,解题做到“一快、二准、三规范”。每次考试后,将评分标准及答案张贴在班上,让学生们熟悉,以便提高学生高考答题的质量。

四、新课教学时间及授课按排:(20xx年9月1日——20xx年1月18日)

1、(1套单元测试卷)了解学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 2课时

2、第一章、力(共9课时)

第一节、绪论 1课时

第二节、力,重力。 1课时

第三节、弹力 1课时

第四节、摩擦力 1课时

第五节、力的合成 1课时

第六节、力的分解 1课时

第七节、补充受力分析 1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 1课时

试卷讲评 1课时

单元过关命题人:杨智老师

3、第四章、物体的平衡(共7课时)

第一节、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课时

第二节、平衡

条件的应用 1课时

第三节、补充正交分解法的思想 1课时

第四节、补充多个物体平衡的实例

(隔离法、整体法) 2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 1课时

试卷讲评 1课时

单元过关命题人:李勇老师

4、第二章、直线运动(共14课时)

第一节、机械运动、质点、时间、时刻、位移、路程 1课时

第二节、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 1课时

第三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1课时

第四节、加速度 1课时

第五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公式 1课时

第六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 1课时

第七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及应用 1课时

第八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二级结论的推导 2课时

第九节、自由落体运动 1课时

第十节、补充竖直上抛运动 1课时

节综合讲解 2课时

试卷讲评 1课时

各知识点和单元过关命题人:赵宝胜老师

期中考试

5、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共11课时)

第一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1课时

第二节、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1课时

第三节、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1课时

第四节、牛顿定律的应用 2课时

第五节、超重与失重 1课时

第六节、力学单位制、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 1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连接体问题) 2课时

试卷讲评 2课时

单元过关命题人:张有望老师

6、第五章、曲线运动(共11课时)

第一节、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课时

第三节、平抛运动及规律的应用 2课时

第四节、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1课时

第五节、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计算 2课时

章节综合讲解 2课时

试卷讲评 2课时

单元过关命题人:邢淑芳老师

7、期末考试复习 6课时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6

一.指导思想:

为了高效完成本学科本年度的教学任务,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力争取得新成绩,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1.积极配合学校有关部门推进课程改革,研究课改新问题。

2.认真搞好集体备课,商讨每一章节的主要教学教法,重难点突破的措施。

3.每人认真备课,有自己的特色,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

4.安排每位老师至少上好一节公开课。

5.认真搞好每次月考工作。

三.具体措施

每周星期四下午认真搞好集体备课;配合学校把老师备课,学生作业交到教导处检查;对每位教师公开课请领导及其他年级同仁来听课指导,课后马上评课;重视每次月考,搞好每次月考前后期工作,认真登分,分析,评卷,总结。

四.教学进度安排

08.21---09.07   第一章  1节  2节 3节  4节 5节

09.08---09.15    军训

09.16---09.22  第一章 练习及测试 第二章第一节

09.23---09.30 第二章 2节 3节

10.04---10.10    月考 第二章 4节

10.11---10.17    第二章  5节   6节

10.18---10.24   第三章  1节  1节

10.25---10.31   第三章  3节  4节

11.01---11.7    第三节 5节 复习

11.08---11.14    月考

11.15---11.21   第四章 1节 2节

11.22---11.28   第四章 3节 4节

11.29---12.5   第四章   5节  6节

12.06---12.12  第四章 7 节  章节训练 月考

12.13---12.19   第五章 1节  2节

12.20---12.26   第五章 3节  4节

12.27---12.31   第五章 5节  6节

01.4---01.10   第五章 7节  章节训练 组织月考

01.11---11.17   第六章 1节 2节

01.18---01.24 第六章 3节 4节

01.25---01.31第六章 期末复习

02.01---02.07 组织期末考试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7

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刚接触这些新生,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虽然大家都说这届高一年学生的基础相对于高二年级来说比较差,但是目前从整体上课的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听得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课堂气氛活跃,遇到不懂的就会问,作业也按时有效完成。这比想像中要好得多,至少他们肯学。特别是八班和十班,做作业总是很认真负责的,但是九班就会比较马虎一点,我会在他们还没有形成习惯之前及时加以纠正。

但每个班总存在几个比较调皮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开小差,趴在桌上的,特别是晚上喜欢讲话……我觉得这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正朝着改掉他们的坏习惯方向努力,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比如布置一些比较具体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完成。我相信经过纠正,他们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8

一、尽快了解学生

1、学情分析: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2、记住学生的名字:我一共教4个班,大概200名学生,我预计在上课后1个月内将90%的学生名记住。并且尽量见人能叫上名。

3、多与学生沟通和辅导。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沟通和辅导可以很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辅导过程可以纠正学生很多问题,并且还可以及时地发现自己的更多问题,也可以使学生于自己的感情更加密切,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而且一对一的.教学学生接受的更快。

二、教法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课改思路,本学期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以和学校提出的两课型六环节为主要上课形式。

(一)上好自主课:自主课的设计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前提是做好备课。设置的问题难度适中,有内容。题量要适当。并且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既要利用新课程选择性的特点为优秀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又要关注学习不理想的学生的困难及其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构建并完善认知结构。

2.有效监督学生,做好课上辅导。自主学习是通过预习做导学案,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由于学生的基础不齐,学习能力也有不同,所以自主课教师要起到作用,不能变成自习课。

3、控制好小组讨论的节奏。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使不同的学习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些同学在讨论时混水摸鱼,说话,打闹等影响效果的现象出现。所以老师要控制好课堂,并且掌握好进度。

做好自习课的反馈。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出现的困难要及时记录,留作二次备课的依据。

(二)上好探究课:探究课一定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使不同的学习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防止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学习方式的形式化、表面化、极端化倾向。

1、做好二次备课。根据自主课的反馈,及时对备课进行调整,对自主课中存在的问题和重难点,要在探究课中着重讲解和渗透。

2、把握好学生展示的节奏和课堂进程。相较于传统的教授式教学中,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3、及时做好补充,对于学生理解不准确的,描述错误的要做出规范的示范。并且要求学生答题必须严谨、规范和完善,为此,我们在平时讲解习题时自身做到语言精炼,板书规范,表述完整,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试卷的评分,也从严要求,严格评分标准,注重答题的要点和文字叙述的规范,专业术语和字符的准确。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学会用示意图建立起思维的平台;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谨慎操作的习惯。

三、课后工作

1、做好反思。

2、要做到课后作业,练习册的及时批改。

3、及时交流,做好课后辅导。

总之,一定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教学大纲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制订教学计划,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物理教学,达到学生三基过关,能力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辅导资料上的习题,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学生现状及应对策略

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四.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研究好《考试说明》、教材

在高一物理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者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知晓本科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的水平,在遇到教学难点时,要适当延长信息传输过程的时间,采取让学生分步达到目标的思路来突破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还要研究初中教材,了解初中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教材和学生实际状况,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要科学把握教学要求,循序渐进。

2.加强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①在教学中,要注一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形成与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概念和规律的由来。讲授概念要让学生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来龙去脉。讲授规律要让学生掌握规律的表达形式,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②要重视概念、规律之间的比较对比,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区别、联系、对比,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用学科语言来表达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③要创造条件,建立鲜明的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从直观的感知进入到抽象的深层理解,让概念和规律准确、深刻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尽量避免似懂非懂的烧夹生饭。

3.坚持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采取抓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来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规律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许多物理模型难以理解,不可想象。针对这种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能力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②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③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链,且容易遗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如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

④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如伽利略的关于力和运动的理想实验),控制变量法(如牛顿第二定律),物理归纳法(如牛顿第三定律)等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得更加深刻,同时学生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样做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5.重视学生的知、能训练,搞好习题课的教学

①训练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训练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上来。

②训练要扎实,例题、练习的设计应该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高一学生的实际,高一阶段的习题主要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不要急于将综合性比较大的题目拿给学生。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例题和练习的数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

③作业布置检查落实到位。首先必须要求学生交、交后教师必须批改、批改后必须讲评、讲评后必须要求学生自己订正,这样才能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对自己布置的作业检查落实不到位。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的积极性,有的甚至抄作业。

④在讲解例题或练习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和使物理过程图景化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作反映物理过程的示意图,这是将物理习题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从高一开始就应训练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

⑤要加强规范化的训练,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对此高考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在要求计算题时: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因此从高考的角度看高中物理的规范化要求应当从高一教学时就严格抓起。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画完整的反映题目物理情景的示意图。

(2)要求学生对字母、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化。

(3)要求学生解题时必须有文字说明。

(4)要求学生必须写出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总之,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

6.组内教学要做到四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和知识深度,统一作业,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知识检测。

五、教学内容具体安排及进度表(略)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0

教学计划是整个课程教学标准在具体学期内的具体化,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具体规划。高一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应该怎么设计?

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高一11、12班,每班64人。11、12班为三类班。经过半年的学习,已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任务。11、12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①矢量的慨念及矢量的运算;

②数学的函数关系及函数图象;

③物理慨念和规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④思维方法的超前性,如极限的方法,空间的关系等;

⑤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等。

要解决这些难点,我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好进度,宁慢勿快才可能有好的结果;

②加强实验与观察,强调物理慨念和规律是从实验中严格推导出来的。

③教育学生重在理解,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④不要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都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有步骤地提出恰当的要求,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

第一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

第二章研究圆周运动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三章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 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

2.教材编写特色分析

教材采用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本教材的插图明显增多,所讲知识主要来龙去脉与实践知识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书后有供学生选做的研究课题示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很有帮助。正文之外还有“阅读材料”“讨论与思考”“做一做”等栏目,以开阔眼界,启发思考。

3.教学实施设计(1)加强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推进有效教学过程管理,整合校内一切资源,推动有效教学的深入开展。

(2)注重有效教学环节的组织与落实。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和检测“五有效”的管理,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强化集体备课,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4)反思、总结、改进,推进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4.德育目标设计

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

三、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及措施

(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物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都知道,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这里主要是讲教师的演示实验。但常规的演示实验往往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实验器材太小,过程进行得太快,使得观察效果不好。而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概念的理解程度,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通过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教学,我感到与原教材相比,难度是提高了,能力要求也高了,教材比过去更有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四、配合教学安排的课外活动

(1)小制作、小实验;

(2)课外阅读;

(3)科技讲座;

(4)知识竞赛;

(5)趣味游戏;

(6)现场参观;

(7)社会调查。

总之,物理课外活动与物理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它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教师和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形式化、任务化,从而真正做到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物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物理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物理实验能引导学生的物理教学认识;为学生提供物理事实性知识;也能为学生检验、巩固物理知识和理论,验证物理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

3.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物理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等。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有: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速度,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尽量将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放手给学生。

3.让学生充分利用家中的材料做一些实用型实验。

四、实验措施:

1.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2.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3.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2

高一下学期物理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十分吃力,如何把本学期的课程上好,让学生学好就成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心。我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情景制定了工作计划

一、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本事,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继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高一物理下册主要学习电学、磁学,带有一部分和电磁学有关的信息传递知识。本册共分五章。第六章电压和电阻第七章欧姆定律第八章电功率第九章电和磁第十章信息的传递。每章的导入提起了学生对本章的'兴趣,每章的阅读指导突出了本章的重难点。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很多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三、学生情景分析;

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学科,一些基础较好、思维灵活、理解性强、自学本事强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另一些学生在不一样方面不一样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在学习本事、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针对以上各种情景教师要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我的成绩。

四、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分析学生不能学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无法构成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信心。所以,本学期开学起,就要很下功夫培养学生良好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就能够变苦学为乐学。其中多做趣味的物理实验和多讲物理科学故事必须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平时教学语言要多变和适当增加幽默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3、加大备课力度。备课备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那堂课教师所授知识。

4、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新问题。

5、想法解决计算题丢分大的问题。

6、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3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改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把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关注物理学科与科技、社会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一、指导思想

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应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间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间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论、交流、合作,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二、做好做足的几项工作:

1. 能努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灵魂。教师不但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志趣和专长,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选修模块,而且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和分类推进。既要利用新课程选择性的特点为优秀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又要关注学习不理想的学生的困难及其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2. 让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5.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敢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要着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升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养成协作、分享的团队精神,在探究学习中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认识,提高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要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以及探究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关系,使不同的学习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防止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学习方式的形式化、表面化、极端化倾向。

6.改变教学行为,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物理新课程蕴含着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对每一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是教师教学行为不断优化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提倡尽可能的采用科学探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努力改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只重视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走出来,使自己不但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而且也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和探究者。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构建并完善认知结构。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往和意义构建的外部学习环境,支持并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促进新意义的生成,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主动探究的学习气氛。

7.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只是教师讲解,而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可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掌握它,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材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8.力求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9.搞好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是工具,是平台。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是很重要的。可以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信息获得途径。多媒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通过视听,可以把很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即时的反映出来,一些重要的板书、表格和图片、例题很方便的就可以在教室里面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又可以把实验演示的活灵活现,物理模型也可以通过课件分析的透彻有余,展示多媒体课件和媒体资料。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4

会考的成绩是决定应届毕业声能否拿到高中毕业证及能否参加高考的唯一凭证,而我们的学生都是女生,物理这门科基础比较薄弱,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参加高考,本学期教学一切以会考为重。以下为我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标准》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温习。

2、固然物理基础比较薄弱,但要时时给她们以鼓励,让她们增加信心,端正会考态度,使她们积极投入到物理学习中

3、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爱好,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题目的能力

4、完成高二会考所需的教学进度

二、 教学建议:

1、我了解到高二学生物理基础很差,我要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抓好基础,向45分钟要质量。

2、课堂教学多联系实际,抓好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同时培养文科生学物理的爱好。

三、教学进度

第12周 第一章 电场 电流 共7课时

第一节 电荷 库仑定律 2课时

第二节 电场 1课时

第三节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课时

第四节 电容器 1课时

第五节 电流和电源 1课时

第六节 电流的热效应 1课时

第34周, 第二章,磁场 共7课时

第一节 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1课时

第二节 电流的磁场 1课时

第三节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2课时

第四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2课时

第五节 磁性材料 1课时

第58周, 第三章, 电磁感应 共9课时

第一节 电磁感应现象 2课时

第二节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课时

第三节 交变电流 1课时

第四节 变压器 1课时

第五节 高压输电 1课时

第六节 自感现象 涡流 1课时

第七节 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2课时

第910周,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利用 共6课时

第一节 电磁波的发现 1课时

第二节 电磁波谱 1课时

第三节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1课时

第四节 信息化社会 1课时

第五节 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2课时

第1120周,全面温习,备战会考,在温习的进程中,要让学生多多练习。

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太高中物理的大部份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题目,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习,基本方法要熟练。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靠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三)物理进程。要对物理进程一清二楚,物理进程弄不清必定存在解题的隐患。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或尽可能少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学习。

(五)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外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六)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浏览,作记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七)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甚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留意充分利用时间,争取把会考一次通过。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5

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高一11、12班,每班64人。11、12班为三类班。经过半年的学习,已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任务。11、12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①矢量的慨念及矢量的运算;

②数学的函数关系及函数图象;

③物理慨念和规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④思维方法的超前性,如极限的方法,空间的关系等;

⑤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等。

要解决这些难点,我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好进度,宁慢勿快才可能有好的结果;

②加强实验与观察,强调物理慨念和规律是从实验中严格推导出来的。

③教育学生重在理解,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④不要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都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有步骤地提出恰当的要求,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

第一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

第二章研究圆周运动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三章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 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

2、教材编写特色分析

教材采用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本教材的插图明显增多,所讲知识主要来龙去脉与实践知识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书后有供学生选做的研究课题示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很有帮助。正文之外还有“阅读材料”“讨论与思考”“做一做”等栏目,以开阔眼界,启发思考。

3、教学实施设计

(1)加强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推进有效教学过程管理,整合校内一切资源,推动有效教学的深入开展。

(2)注重有效教学环节的组织与落实。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和检测“五有效”的管理,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强化集体备课,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4)反思、总结、改进,推进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4、德育目标设计

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

三、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及措施

(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物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都知道,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这里主要是讲教师的演示实验。但常规的演示实验往往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实验器材太小,过程进行得太快,使得观察效果不好。而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概念的理解程度,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通过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教学,我感到与原教材相比,难度是提高了,能力要求也高了,教材比过去更有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四、配合教学安排的课外活动

(1)小制作、小实验;

(2)课外阅读;

(3)科技讲座;

(4)知识竞赛;

(5)趣味游戏;

(6)现场参观;

(7)社会调查。

总之,物理课外活动与物理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它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教师和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形式化、任务化,从而真正做到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能力目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图表、v-t图、及思考与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

三、几点想法

1.关于概念的建立过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过程时,基于加速度太抽象,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提供现有数据给学生,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获得?我兼顾了两者。本节课的关键是对加速度的理解,开始不宜通过实验来自己获取数据,否则会喧宾夺主。在提供数据时考虑到学生对数据的可信度,提供了身边的学生感觉到的百米起跑和电动车起步,去消了学生的对数据的质疑。而在最后又通过纸带让学生自己来获取和处理数据,以期他们对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问题的设置

思考与讨论

1: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关于表格我没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导学生养成对多数据的对比和处理列表和做图的习惯。在练习3中让学生自己列表和填表,进一步渗透这种思想。

练习1: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以区别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的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思考与讨论2:引导学生体会图象在反映加速度的优点,加深对v-t图象的理解,如何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对这一点有很好的体现。

练习2:由思考与讨论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学生对加速度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对加速度的矢量性做一个强调。第一问的设置暗示学生不要把物理学成物理。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要远大于物理中图象的信息量。

练习3在以上表述过。

3.暂时淡化三个问题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由什么来决定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平均加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第三,曲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快慢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7

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沪科版《必修二》。全书共六章,分别为第一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第二章《研究圆周运动》、第三章《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六章《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以抛体运动和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②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③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④了解相对论和量子论现代物理知识。

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研究抛体运动》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第二节,研究平抛运动特点及其规律物。

第二部分第三节,研究斜抛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补充知识:从特殊到一般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研究圆周运动》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第二节,讲述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和实例。

第二部分第三节、第四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以及离心现象。

第三章《动能的变化和机械能》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探究动能变化与做工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相关知识。

第三部分第三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第四章《动能的变化和机械能》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势能和机械功的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第二节和第三节,研究机械能和能量的守恒定律及能量的转化(重点)

第三部分第三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部分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部分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六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新的物理教学大纲,明确必修物理课和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现行使用的教材做好调整。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校、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育教学计划与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必修1模块的综合或运用,也是会考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故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太难,要以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学的难度与重点。

三、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上学期的期未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必修2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回顾。加强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开始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达到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具体教学做法

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指课本,“纲”指《考试说明》。在物理基础教学中必须分清主次,紧跟高考动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2、因材施教,“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导以耐心的辅导,作业进行面批,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使他们达到更高的水平。总之,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各种能力,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的扎扎实实。

3、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强化了对象的针对性,眼睛要盯住全班学生,具体做法是:

(1)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2)每章要有单元测验,阅卷完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逐题分析,特别“究错”题。

(3)对学生要把每次讲评完后的答卷收上来重作分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要求学生答题必须严谨、规范和完善,为此,我们在平时讲解习题时自身做到语言精炼,板书规范,表述完整,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试卷的评分,也从严要求,严格评分标准,注重答题的要点和文字叙述的规范,专业术语和字符的准确。同时,要求学生在考试中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学会用示意图建立起思维的平台;训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谨慎操作的习惯;告诫学生在考试时思维的执着程度要适度,即既不要“打水漂”,又不要“吊死在半路上”,解题做到“一快、二准、三规范”。每次考试后,将评分标准及答案张贴在班上,让学生们熟悉,以便提高学生高考答题的质量。

5、重视复习,温故知新

学习是一个循序而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每章后的物理复习更是如此。复习过的内容要多次见面,学生才记忆得牢固、理解得准确、运用得自如。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8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及区别,知道在实验中测量时间的方法;

(2)掌握位移的概念,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3)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4)知道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重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区别;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过程】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画出一个时间轴加以说明)。

(2)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秒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3)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4)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无往返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9

总之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相统一,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学科背景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

1.在认知领域方面规定“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从物理学与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对人文因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2.在操作领域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初步学会科学地研究物理问题,寻找物理规律的方法”。对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规定具体要求。

3.在情意领域方面规定“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志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②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③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④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影响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②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③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尤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④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②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③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④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⑤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五章、曲线运动

1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教学进度表

20xx.09.01

周次 时间 备 注

1 09.01----09.05 初高中衔接,绪论课,1.1——1.2

2 09.06----09.12 1.3——1.5

3 09.13----09.19 单元小结,第一章复习测试、评讲

4 09.20----09.26 2.1——2.3

5 09.27----10.03 2.4,运动会,国庆假期

6 10.04----10.10 军训

7 10.11----10.17 2.3--2.4复习(习题课)

8 10.18----10.24 2.5—2.6

9 10.25----10.31 单元小结,第二章测试、评讲

10 11.01----11.07 3.1——3.3

11 11.08----11.14 期中考试,

12 11.15----11.21 3.4——3.5

13 11.22----11.28 单元小结,第三章测试、评讲

14 11.29----12.05 4.1——4.4

15 12.06----12.12 4.5——4.7

16 12.13----12.19 专题

17 12.20----12.26 第四章测试、评讲

18 12.27----01.02 5.1—5.3

19 01.03----01.09 5.4—5.7

20 01.10----01.16 单元小结,第五章测试、评讲

21 01.17----01.23 期末复习

22 01.24----01.27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四、具体实施:

1.精讲精练

精讲: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

教学时应注意:

①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

②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

③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

④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⑤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

⑥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

其次,把握好进度,且勿图快。尤其在难点的教学中,要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程度非常好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超前性的习题,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例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也就是说例题也要分层。而习题的讲解也绝对不能只管数量不管质量,要和例题一样讲透,将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渗透到讲解中。

精练:

本学期的习题肯定不少,如何以最高的效率获得最好的效果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尤其体现在习题的练习和讲解中。刚刚已经讲了练习的.讲解计划,下面是练习的计划。本人此次作业和课堂练习题都打算在归类的基础上分层,做到有纵有横。课下作业保证每一次都能让学生认真仔细的完成,决不盲目图多。本学期属于知识内容第一轮教学,所以平时作业以这样的比例布置:60%基础题,25%一般难度题,15%选做题(提高题)。并且课堂练习一般也按此比例进行。适当时候稍加调整。

2.及时反馈

本学期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分层教学

从高一开始分层,A类学生的选择标准有3条:①物理基础好。②各科发展较均衡,成绩都比较理想。③在可选的+1课程中,物理是强项,起码对物理的兴趣要是这些课里最浓厚的。这样就可以以高考要求来要求他们,而普通学生就以会考要求来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大锅饭端不平的现象和好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还有就是为学生将来所要参加的考试提前打好基础,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4.对于学习最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会考必考内容弄懂。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碍,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5.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要用真诚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0

一、教学计划的描述:

上学期由于复习初中内容,这学期继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继续使用PEP 《必修二》,共三章,分别是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共四章。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弯曲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的:学习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能量和守恒的角度培养学生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讲述了物体曲线运动的条件和特征。

在第二单元的第二、三节中,阐述了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并用这种方法详细研究了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第三单元匀速圆周运动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和离心现象的`例子,分析圆周运动的例子。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知识;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天体运动中的万有引力定律。第三章,《机械能》,可以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节,关于功和力。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动能,动能定理,引力势能。第三单元第六节和第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高一学期物理教学计划5

1、脚踏实地准备每节课,为小组题目“高中物理课堂学习方法指导有效性研究”做好每一项准备,进入“课堂实践、反思、提升”。

2、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践,做好“学案导学”,精心设计学案中的各个环节,帮助高一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习计划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还要结合学生知识库和思维能力的实际情况,增加自我发展专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适合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和试卷,以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加强课堂教学的日常管理,密切师生关系,做学生值得信赖的知心朋友。加强课后辅导答疑、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克服课多、学生多等不利因素,加强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及时调整弥补教学中的不足,让学生收获更多。

4、加强教学的日常管理,正确认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课堂管理中要求效率。加强教室的设计和组织,确保杜绝无案上课现象;课堂提问围绕主题,强调参与,提高提问的思维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增强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

5、加强集体备课。根据学校要求,每周集体备课两次,不要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全组教师的智慧,深入细致地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标准》挖掘教材,保质保量完成各备课组制定的集体备课任务,备课坚持有主题、有中心,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好记录。尤其体现了集体备课的相互促进,有利于教学实践,有利于教学风格和个性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教研组良好向上的氛围,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隐形效应。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1

一、指导思想

根据必修模块Ⅰ的知识属于力学部分的内容,知识难点多,而本学期课时较紧,学生功课又较多等实际情况,高一物理教学目标总体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等,而不强调挖掘知识难度,符合会考必修要求。

二、教学计划

本学期高一物理每周安排2课时,完成必修模块Ⅰ教学任务。另各校可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开设如物理学史、生活中的物理学等校本课程。

三、知识内容及说明

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内容

说明

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化模型,通过具体事例弄懂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知道参考系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必须选择同一物体作参考系才有意义。用物理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1课时)

2、时间和位移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能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能用直线坐标系表示位置和转移;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和路程是标量;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会用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计算位移。(1课时)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理解平均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理解瞬时的意义,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1课时)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和构造,理解纸带中的点所表示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位移);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出瞬时速度;明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用描点法描绘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获得相关信息。(1课时)

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公式、定义、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知道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及其区别;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2课时)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内容

说明

6、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了解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器材及操作;会运用列表法、图象法(描点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小车运动的特点。

理解速度-时间图象(2课时)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直接读出某一时刻的速度,也可求出位移;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会应用速度公式对简单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及其物理意义,掌握由速度-时间图象判断物体运动性质、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及求解加速度的方法;明确速度-时间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2课时)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意义;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公式_=V0+ at2,V0-V =2a_.(1课时)

9、自由落体运动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及其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2课时)

10、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了解落体运动研究的史实;理解任何猜想和假说都需要有实验验证的重要性(1课时)

三、相互作用

知识内容

说明

1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力、力的作用范围、数量级等知识;能从力的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作用效果四个方面深刻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能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知道重力是因为地球吸引而产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测量方法

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会确定质量均匀分布且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的位置(1课时)

12、弹力

了解弹力是接触力,弹力的本质是电磁力;物体形变的概念和形变种类及特点;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弹簧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单位(2课时)

13、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的确定;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由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知道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会确定其方向;会用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动摩擦因数由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决定;知道滚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2课时)

14、力的合成

能从力的作用效果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理解共点力的概念;掌握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合力。(1课时)

15、力的分解

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分力,用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计算分力(1课时)

四、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内容

说明

16、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1课时)

17、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了解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课时)

18、牛顿第二定律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课时)

19、力学单位制

了解什么是单位制,知道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计算中采用国际单位,从而使运算过程的书写简化(1课时)

20、牛顿第三定律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1课时)

21、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能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导物体的运动情况;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2课时)

22、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2课时)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2

一、现状分析:

我所任教的是高一4、5、6三个平行班级。学生总体而言,物理学习基础偏弱,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刚上高一的学生在面临物理学科的学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材变化、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能力不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等。

1.学习内容不适应

初中物理内容比较直观,富有生活气息,内容通俗易懂。而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容量和难度都比较大,重视分析推理、定量研究,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要求较高。

2.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适应

(1)学习状态比较被动,严重依赖老师,围着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和布置的作业转。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自己阅读教材和主动专研的习惯;

(2)对概念和规律,不深入理解,简单依靠机械记忆,不注重过程的复习推理,不深究知识的来龙去脉,无法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3)缺乏问的意识,有些同学对问题不及时解决,与老师同学缺乏交流,导致问题积压,影响学习的进度。

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学生要有主动进取精神,课前要自觉预习,课上积极思考,注意观察,勤于动手,把知识学活,举一反三,甚至要有独创精神。

3.学习能力存在不足

(1)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不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物理情景,建构物理模型。

(2)观察和实验动手能力不足,个别同学甚至不愿动手

(3)应用物理知识解题的能力不足,计算能力不够,代数运算的能力也不够。

(4)分析归纳能力不够,不善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4.学习过程中心理的不成熟

有些同学在初中阶段就听说高中物理很难,因此在正式进入高中学习之前就心存畏惧,缺乏信心和兴趣。还有些同学缺乏完整正确的高中三年的学习规划,在高一阶段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容易松懈。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是鲁科版物理必修1,本模块是高中物理的第一个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在本模块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和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

本模块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要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的思想,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受到熏陶。

本模块划分为以下两个二级主题:

●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运动的描述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

四、教学对策:

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1.要更加关注课堂秩序、关注学生反应,及时调整、督促。对个别不遵守上课及自修秩序的学生单独教育,对不够投入的学生进行督促,强调动笔、思考。

2.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

3.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

4.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上学期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3

一、过程

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

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基本素养。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的问题或情景为背景,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二、选择

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三、说明与建议

1.建议期中练习前教学进度控制到第二章结束。

2.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是会考要求与高考要求的关系,高一学生的文理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过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拢;第二,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关系,特别注意九、十两个月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一定要适当,这套教科书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希望在教学中认真体会,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第三,是知识的形成过程与讲练习题的关系,切忌以讲练习题替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3.对于学生实验,教材中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实验的起始位置,请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与进度,注意从一般的实验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以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习惯。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4

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上学期由于复习初中内容,将继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及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版《必修二》,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总共四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三单元匀速圆周运动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三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进度表(见附表1)

周次

内容

1

5.1——5.2节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2

5.3——5.4节平抛运动

3

5.5——5.7节匀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4

5.8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5

实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小结复习本章内容

6

6.1——6.2节行星的运动,太阳与行星的引力

7

6.3——6.4节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8

万有引力定律的综合应用

9

6.5——6.6节宇宙航行,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10

本章综合应用及小结复习本章内容

11

复习所学内容(期中考试)

12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13

7.1——7.2节追寻守恒量功

14

7.3——7.4节功率,重力势能

15

7.5——7.6节

16

7.7——7.8节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17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8

复习

19

高一学生参加全县统考

四.具体措施

1、制定详实计划,明确目标责任

利用集体备课,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一个重要工作。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过程中明确了备课要求,落实备课各环节,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课堂检测、作业布置、教后感等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利用集体力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能提前备课,能够做到集体备课,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2、抓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各项工作,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活动中,根据备课组实际情况,采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

3、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优势,接受先进教学理念,了解各方面教学动态,真正地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5

本学期本人任教高一1、2、9班的物理教学,共节9节课业量。根据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必修2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回顾。加强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开始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必修1模块的综合或运用。故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太难,要以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学的难度与重点。本学年的教学重点为在巩固必修1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2的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在平时的练习,注重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具体计划计划如下。

1、以规范、责任、细化为基础,一如既往的做好预习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整体提高。及时做好每次预习提纲和当堂检测的质量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措施。多学习,多钻研,多听课,力争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发挥好教学生力军的作用。

2、使听课、评课常态化。认真学习教研组内公开课老师的课,并多进行组内相互听课,每周至少一次进行听课评课,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本学期仍然要放慢进度,教学内容方面,只安排完成必修二。由于大部分学生仍然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仍然没有很好的养成,又没有分文理科,学生仍然需要应付九门课程,所以综合各方面情况,仍以放慢进度为宜,至于后续课程的按时、保质完成,再觅良策。

4、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本学期要真正做到降低难度,减少内容,加强训练,反复记忆,尤其在课堂上,要真正落实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

5、在学生管理上,一如既往的管细、管严,尤其关键学生、关键时段的管理。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增加亲和力,多找学生谈心,从多方面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有必要时候要进行家访。

6、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7、根据上学期各班成绩情况,1、2班争取保持现有名次,力争优秀率,及格率再有提高,关注后进生培养,争取整体进步。

8、本学期计划多读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多读多写,写好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9、结合教育局星火计划,做好教学科研工作,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学校情况、学生情况,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争取做到每月一课、每周一课,努力推出更多的精品课,积极参与教学反思,教有所思,思有所得。

10、积极参与课标研究和高考研究工作,多渠道获得有关信息,积极研究课标、研究高考,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本领。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6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2、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前提。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切忌要求过高、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纠正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5、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6、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6、加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7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物理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很多学生因为物理好学,从而轻视物理的学习。

2、教材分析: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学习内容是运动学和静力学,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这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能力,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义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1、认真学习《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2、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深刻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注意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在高一学习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

3、对高一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无论从知识内容还是从研究方法方面相对于初中的学习要求都有明显的提高,因而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经过一个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转变的适应过程,作为教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适应过程。首先要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注意联系实际,为学生搭建物理思维的平台。第三,要注意知识与能力的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对课堂例题和习题要精心选择,不要求全、求难、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时要强调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强调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这是能力培养的基础。

4、加强教研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世界观。

5、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参入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我要学”。

6、重视实验,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实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对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式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组织,完成教学任务。

2、抓好课堂效率。上课力求高效,精讲精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成绩。

3、抓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巩固。落实每个人的作业。单元复习和测试落实到个人,完善课前检查和试卷的单独评讲。

4、做好训练,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能分组实验要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演示,要认真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6、加强集体备课,群策群力。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8

一、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最简单的物理模型—质点模型。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为了准确的、定量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材中逐步展开这些内容,最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本节介绍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不仅是这一章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在实践中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提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2.从参考系中明确地抽象出了坐标系的概念。

(2)难点

1.理解质点的概念

四、教学突破

课前师生收集丰富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身边熟悉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有关物理概念,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和思考。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反映物体运动的视频,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请同学们思考回答:这些场景中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在物理学中,什么叫做机械运动?举例说明。

2.对学生的举例分析给予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总结机械运动的概念。

3.指导学生分析视频资料,指出: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诗人可以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画家也可以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那么,我们怎样描绘物体的机械运动呢?即怎样地描述物体上各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呢?

(二)物体和质点

教师活动

1.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都具有大小和形状,在运动中物体的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说来是不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多媒体展示三幅图),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注意地球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

2.分析: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当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怎么看待地球?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3.指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想到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采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即不考虑物体各部分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为没有大小、形状的点,或者说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4.可见,引入质点是为了使物体的位置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使物体的复杂运动转化成点的运动。

5.总结得出①质点的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即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质量的一个点,质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②质点是人们为了使实际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引入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尽可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物理学上经常用到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

6.进一步说明:物理学对实际问题的简化,必须从实际出发,撇开不考虑的(只能是与当前考察无关的因素),和对当前考察影响很小的次要因素。

1.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状把地球看作一个点时,能够忽略地球质量吗?

听讲,记录,认真体会,理解引入质点的意义。

3.讨论①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②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③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关于质点简化的条件

一个物体能否抽象成质点,并不是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大小,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①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作质点

做平动的物体,由于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可以用一个点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大小、形状就无关紧要了,可以把整个物体当质点。

例如: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身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当我们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运动的时候,就可以把汽车当作质点。当然,假如我们需要研究汽车轮胎的运动,由于轮胎上各部分运动情况不相同,那就不能把它看作质点了。

要注意的是:同一物体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可看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到上海,研究火车的运行的时间,可将火车看成质点,而火车过桥时,计算火车过桥的时间,不可以将火车看成质点。

②有转动但转动为次要因素

例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③物体的形状、大小可忽略

再如:乒乓球旋转对球的运动的较大的影响,运动员在发球、击球时都要考虑,就不能把乒乓球简单看作质点。

(三)参考系

1.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2.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①得出什么结论?②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

小结

①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一个物体一旦被选为参考系,就认为它是静止的。在选定参考系后要假定自己站在参照物中去观察物体的运动,即“参考系上长着观察者的眼睛”。

②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照系,比较才有意义。

③在运动学中,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在没有特别说明时,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例如,描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而静止不动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

(四)坐标系

1.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人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2.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3.总结:①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坐标系是在参考系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概念,是抽象化的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三维坐标系。

①一维坐标: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即物体做一维运动时,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1-1-1所示,若某一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A=3m,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坐标XB=-2m(“-”表示沿X轴负方向)。

(五)巩固练习,交流和小结

教师活动

出示课堂练习;

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知识;

组织各小组成员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教师对该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评价。

学生活动

按照要求完成课堂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回顾本节知识;

在相互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做好书面总结;

听老师总结,补充修改自己的书面总结。

现在是不是感觉物理网为大家准备的高一上册物理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现状和部颁教学计划,狠抓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搞好基础知识,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达到学生"三基"过关,能力增强的目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作业》上的习题,能做其他参考书上的部分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于课后辅导相结合,集体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坚持每次课后有一定量的作业,并全批全改(部分面改),将"创新"上部分习题和参考书中的有典型性的例,习题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后进生的转化

1,培养基础较差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读,多想,多动笔(特别是教材,教材中的例,习题)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求每位学生认真作好课本上的每一道题,督促学生更正错题,及时辅导作业有困难者,杜绝抄袭作业的现象。

3,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困难,帮助其解决困难并给以学法上的指导。设立进步目标,鼓励,表扬进步者。

4,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强教。

五、学的力度。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30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过程】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答:否。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8: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

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解析】某时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物体从此时起以后运动的快慢情况,以后做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均可能。所以选项A、B均错。如果从某时刻(速度为10m/s)起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s内位移可能为50m,所以选项C正确,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经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t=100s。正确选项是C、D。

【例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s为总位移,t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之和。

全过程的位移s=120m

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1+t2=5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m/s=2.4m/s

*注意: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由全过程的总位移与通过全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得出。如果用求速度的平均值去做

=2.5m/s,这样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可见,平均速度概念与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巩固练习】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31

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

上学期由于复习初中内容,将继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及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版《必修二》,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总共四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三单元匀速圆周运动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三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32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高中力学基础,等效思想,平行四边形定则既是这一章的重点,又是难点。矢量的运算法则,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内容,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同时,平行四边形的验证过程,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合力与分力的等效代替性质,比较直观,容易接受。而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提水、拉伸弹簧等等),可以使学生对等效代替思想有更深入的体验。

教材中对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得出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出实验方案,以探究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去寻找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最终发现结论。通过分小组探究、互相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培养能力,领悟科学研究的魅力和精髓之所在。

二、学情分析

对力的概念,初中教科书中只给出力的作用效果,没有给出力的定义,更没有给出矢量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初上高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习惯于代数运算的学生,在接受矢量运算时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探究任务的难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根据问题情景式探究任务运用适当的思维方法。教学中要注意规范性,但不必操之过急,本节课的教学选用探究与验证相结合的模式。老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与深度。

三.教学设计思想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崭新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在教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

通过这种探究性的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现象、大胆提出问题、敢于猜想和假设的科学修养;提高学生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它是力的合成的基本规律。

2、初步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力;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3、会用作图法求解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并能判断其合力随夹角的变化情况,掌握合力的变化范围,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合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与深刻的理解。

难点:①实验的设计;②平行四边形关系的发现;③从代数和思维到矢量和思维的跨越;④对合力与分力间的等效替代关系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

六、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让学生体会并接纳等效观点,从而得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2、实践体验,实验探索,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七、教学器材

演示用器材:钩码1只(系上细绳套两根),演示弹簧秤2只,粗大的橡皮条(可用许多小橡皮条组合而成)1根,教学用圆规1只、尺子1根

学生用器材:按小组:①木板1块;②白纸1张;③图钉5枚;④橡皮条1根;⑤细绳2根(两端做好套);⑥弹簧秤2个;⑦铅笔1只;⑧量角器1只;三角尺1-2只;圆规1只。

八、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各种表现,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也知道了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那么,当物体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时,是否存在简化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现在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请两位同学一起提着一个水桶。

提出问题:他们对水桶施加了几个力?能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它吗?怎样替代?

老师一个人提着水桶。

等效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例如刚才的问题,就是让一个力的单独作用来等效替代几个力的共同作用。

追问:刚才这一个力真的等效替代了原来两个力的作用了吗?有什么依据?

分析回答:受力F1和F2。

学生回答:让一位大同学去提。

分析回答:力F1和F2共同产生的效果与力F产生的效果相同,即均提起了水桶。

创设情境

引导启发

引出等效替代的思想,是发现力的合成法则的前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即使完成了后面的教学,学生对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合成、为什么可以进行力的合成、怎样进行力的合成等等问题的理解都是模糊的。所以,等效思想需反复强调,以使之深入人心。

进行新课

一、合力、分力与力的合成的概念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规律是怎样的?

二、对力的合成法则的探究

(一)提出问题

【设置陷阱】:如果两个同学施加在水桶上的力都是200N,那么一个人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等效替代?

【质疑】:你怎么知道?有科学依据吗?凭直觉得出结论,像亚里士多德了吧?若是伽利略会怎么做!

【演示1】:用两只演示用弹簧秤(这是两个同学的手),通过两个细绳差不多竖直地提起一个钩码(这是水桶),让学生读数,再用一个弹簧秤提起钩码,让学生读数,结果基本验证了合力等于分力大小之和。

提问:两个同学在提水时手臂是这样竖直的吗?

【演示2】:让两个提钩码的弹簧秤有一定的夹角

发现:合力大小不等于分力大小之和,而且随着两个分力的夹角增大,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和与合力大小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是为什么?

在黑板上从同一点出发大致画出两个分力及一个合力的方向

【点评】:对于标量:例如两个物体,质量都是20kg,求总质量只要相加就行,等于40kg;但对于矢量:它们除了有大小之外,还有方向:例如两个力,当它们的方向互成某一角度时,求合力就没那么简单了!!

【过渡引导】:今天任务完成了吗?伽利略反驳了亚里士多德重物比轻物下落快的观点后,还想到了什么?还做了哪些?我们刚才反驳了合力等于分力之和的观点后,你还想到什么?还想做些什么?

【鼓励】:提得很好!力是矢量,我们能否同时考虑合力与分力的大小以及方向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直接体验一下科学探索的过程:先从最简单的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开始研究。

(二)探究过程(分小组进行)

1、提出问题: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跟分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2、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猜测一下合力和分力之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对学生的积极性给予鼓励,对各方案中的不成熟方面给予说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充分的肯定

【引导学生逐渐逼近可行性实验的参考思路】

①刚才我们随意地画了个合力与分力的草图,称不上力的示意图,更谈不上力的图示,可是,要想得到有说服力的.结论,应该怎样做?

②在哪里画?

③怎样做实验才能直接读取分力及合力大小的数据并且直接把这些力如实地画到白纸上去?(将水桶、弹簧秤等都处于一个竖直面上?学生可能提出各种方案,教师一一作出评价,例如将挂水桶的绳子绕过定滑轮后沿水平方向,然后分别用一只弹簧秤和两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拉住)④在没有定滑轮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办法吗?提醒按现有器材如何设计实验,强调根据现有器材进行设计会体现一种实际工作能力,至于现有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若能利用其它器材进行替代来进行实验,则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与能力了。(水桶可以用橡皮条替代)

4、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

可在学生画出各力的图示后告一段落。

5、分析数据、进一步猜想、得出结论:

若有困难则进行引导或暗示:力是矢量,我们进行的是矢量的合成,我们曾学过哪些矢量的合成?我们学过哪些矢量?

分组活动:各自画图进行验证(要求三力画实线、辅助线画虚线)

综合分析:①让某一大组部分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对比在夹角接近的情况下结果有什么相似之处和区别,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②再让其他组各派一两个小组汇报,对比在夹角较大的情况下结果有什么相似之处和区别,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归纳得出结论

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就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力的合成法则的应用

1、适用条件

是否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各力都可合成?

2、动态分析

当两个分力的大小一定,而夹角变大或变小时,合力大小会怎样变化?其变化范围是怎样的?

得出结论:⑴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当夹角为0时,合力有最大值Fmax=F1+F2;

⑵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当夹角为180时,合力有最小值Fmin=|F1-F2|

即|F1-F2|F1+F2

3、例题:

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要求:

⑴先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⑵能否用计算法求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归纳】:求合力的方法有作图法、计算法。在一些角度特殊的问题中计算法较方便。

【提醒】:要注意到力是矢量,求大小的同时,还要写出方向,如何表达方向?(一般可用合力与某分力的夹角来表示)

4、多力合成问题规律的拓展应用:

提问:怎样求三个力的合力?多个力呢?

提问:这依据什么?

结合初中学习的知识归纳总结

⑴、当F1、F2同向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的大小之和,F=F1+F2,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⑵、当F1、F2反向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分力的大小之差,F=|F1-F2|,合力的方向跟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一般回答:400N;

可能回答:小于400N

学生回答:做实验

不是

学生观察分析

学生回答

学生:很想知道合力跟分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实验参考方案设计

[实验目的]研究共点力F1、F2与其合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 根据共点力与其合力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

[实验器材]图板、图钉、白纸、橡皮筋、弹簧测力计(2 个) 、三角板。

[实验步骤]

在同一个图中画两个分力及合力的准确图示

白纸上

认识实验器材

归纳实验步骤

了解注意事项

①制订具体的操作方案

②为了分析合成情况随夹角大小的变化,按夹角不同分三大组:

第一组30~60、第二组60~90、第三组90~120

③用铅笔记录和画图。

分小组分析处理,尝试根据白纸上所画的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图示进行探究:合力与两个分力间有什么几何关系?

学生:位移的合成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67有关内容,了解了共点力概念,知道力的合成法则适用于共点力问题

学生对比各组夹角大小不同情况下合力大小与分力大小的关系

练习

学生:先求某两个的合力,再

学生:因为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等效替代那两个力,所以三个力等效成两个力,接着,再将这两个力等效成一个力,这就是原先三个力的合力。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的合成也是相同的道理

归纳总结

习旧引新

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中曾介绍了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机会,就应当进一步渗透这些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

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强化学生对矢量与标量有本质区别的认识,还可以产生悬念,学生急于想知道:两力的合成究竟应怎样进行?有了悬疑,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会产生探求真知的强大动力。这一悬念的创设在学生的大脑里立即产生了撞击,思维被迅速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引发思考

启发思路

若猜想不出可能的关系,也可先进行探索,科学研究过程不一定按死板的模式进行。

尽量先让学生提出,真有困难时,可引导学生逐渐逼近可行的实验方案

通过方案的设计,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制定方案的能力。通过方案的汇报交流,使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实际操作

学生动手

教师指导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暗示的手段,使学生发现规律,既能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归纳讨论

总结分析

学习新知

理解识记

体会分析依据

理解等效原理

思考讨论

巩固新知

通过多力合成问题的分析,再一次强化力的合成中涉及的等效替代思想,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力的合成规律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思维方法的领悟。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力的合成一般不能象标量那样可以用简单的加减法进行运算(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除外),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力的合成要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进行,其实,这一运算法则也是所有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因此大家要重视理解,学以致用。1、合力 分力 共点力,力的合成;

2、思维方法----等效替代;

3、过程实验探究过程;

4.力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布置作业

1、承前启后的问题

小实验演示:一根细绳能竖直挂起一个重物:用两根同样质地的细绳代替它,并逐渐增大夹角,当夹角达到一定大小时,绳断。

课后思考:为什么绳断?是两根绳子不如一根绳子吗?是长的先断还是短的先断?为什么?课外研究一下。

2、课后作业:

问题与练习2、3、4

观察、好奇

思考

通过这一小实验,再一次让学生感悟到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合力的大小跟两个分力的夹角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为下一节力的分解预设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活的题材。

九、板书设计

力的合成

一、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二、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于共点力)

1、两个力的合力

大小:|F1-F2|F1+F2

方向:180

2、多个力的合力

高一物理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33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打好知识基础、发展思维、挖掘潜力、培养能力,是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一大课题。所以,高一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必不可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物理教学计划意义非同一般。本学期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完成教学计划: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稳扎稳打上台阶。

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感到较难,上课能听懂,作业却不会做的现象比比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初中物理学得很好的学生到了高一却束手无策呢?首先,从教材上看,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入手,内容形象直观。高中物理则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出理想化模型,特别要求学生能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内容比初中更深更广更抽象,进度也较快,而且课堂上反复练习的时间少,使学生学习感到困难。其次,从要求看,初中要求学生大面积及格,教学难度基本控制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而高中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

二、教学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发散性和辐射性思维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习题讲解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并把物理过程图形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画示意图是将抽象的情景形象化,把抽象的物理过程具体到有形,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讲解物理习题时,一定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对习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途径,这点在做作业时同样适用。另外,例题选取时,尽量用典型、常见的题,特别能同时温习旧知识的例题最好。我相信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是需要多次强化的。

三、实施大成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在我校已开展多日,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实施“大成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一精神,关注学生长远发展,教学计划的制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组建物理学习小组,分组讨论。现有的物理教学,其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采取了两种模式,即教师、学生和教师、学生,限于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的彼此影响,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中信息的合理传播应该采取这种模式,即: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实现生生互动,这样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留下的疑问快捷方便。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缓解教师辅导资源的相对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讨论,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表达、求助、协调、反思等技能。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是以小组作为整体来评价的,无论是平时课堂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及时评价,还是阶段单元测验评价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标准参照评价。避开了只对个人的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忧虑。

在高中物理课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己愿意去学、能够学、会学、培养学习兴趣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缓解心理压力、合理利用学生资源、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等都大有好处。小组学习方式与其它学习方式一起互为补充,丰富了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上是物理教学计划的内容,在教学中还应学生反馈的信息相应做出调整,在实施本计划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