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网络散文写作平台 秋忆网络散文(大全优秀12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美文吧?在网� 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美文吗?
网络散文写作平台 篇1
这段情感刻骨铭心。每次,当我看到她写给我的留言和秀美签名,心里就有种难言的痛。无论时间长短,只要想起那些往事,就会令我动容。我真正领悟了,那就是爱情。
而今,你已成为我永远难忘的记忆,却不知你身在何方?
她是我在部队训练过的女兵。记得初次见面,她就像一只带刺的小蜜蜂,看我的眼神,有点儿冲!因为她们刚来那天,我正和一个战友在分享一瓶红酒。仓促间把疲惫的她们带到楼上寝室,我居然打不开门!原因是我晕晕乎乎抓着门上的“三环锁”竟找不到锁孔(那时候都是挂锁)!
她带着娇喘的怒气一把夺过钥匙,瞬间就打开了锁。好像嘴里还轻声嘟囔一句“狗熊都是笨死的”!
好在,后来的训练中,她渐渐开始欣赏我训练场上严谨与幽默互融的作风。我们开始有了频繁而深入的交流。她说她从小在部队长大,而对军人的真正了解,却是从我这里开始的,现在才产生自豪感!
她长得不是漂亮,而是有种高傲的气质。是我从未接触过的一种令我仰视的女孩子性格。我们有许多共同语言和爱好。为此,班上的女兵还曾戏谑地拿我取笑道:“班长,你终于找到知音啦!”我虽然口头上训斥她们:“别胡扯!”但心里却有某种甜蜜。
也许是离家在外的心理,在我对她们的细微关心和照顾中,她也从开始的鄙视我,逐渐转变为敬重我、维护我。这令我感动。
她爱好广泛、多才多艺。连队搞活动,常常让她教大家歌曲。
在傍晚的连队俱乐部里,她骄傲的身姿婷婷然于全连女兵面前,足以湮灭所有人的。美丽!以至于我感到她的身影,与窗外的星星浑然一体,朦胧惬意。
当你真正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只要静静地在角落里,看看她(他)对你哪怕是非常随意的一个微笑,你也会忽然地感到魂飞魄散!
久而久之,我心底泛起了一种奇妙的情愫。虽然我只大她三岁,虽然我必须明白部队的纪律,但我无法遏制内心的情感!我也才二十岁刚出头啊!
我只能装作一名老练而又未脱稚气的班长,装作什么事都没有,装作大家都是那么纯真的友谊……那段日子奠定了我人生中最美好而浪漫的回忆:
有一次我说她射击动作不对,让她重做一遍。她居然气得差点儿把枪摔掉;
我说她队列动作最好,她脸上会露出自然而然脱俗的微笑;
那一次投弹训练,为了纠正她们的动作,我让全班跟着我一遍遍做“弓步跨退”,在她这个排头兵(班队列的第一名)的带领下,她们都一致地跨不开弓步!最后我急了,狠狠地吼道:“这样跨一步就那么难吗?”然后拼命跨出一个大弓步!紧跟着,就听到“哧啦”一声爆响,我的裤腿从裆部到膝盖撕开一个长长的口子,露出里面鲜艳的、妈妈给我织的红色毛裤(要知道,部队规定士兵不允许穿非制式内衣,我也只是偶尔穿一下感受母亲的爱)!我狼狈地回连队换裤子,整个连队都在欣赏我那两腿之间一闪一闪的露红“开裆裤”!
一切的一切,都终结于她们训练结束,离开教导团分配到建制连队。
我们的相聚,只是两个月的新兵训练期。
她走之后,我们保持了一个时期通信联系。她几乎天天催我给她写信!而我那时也有股小孩子脾气,每次给她去信都抱怨道:我给你写信一写就是十几页,你却每每只用两三页就打发我!
她责怪我,说我怎么对她用上“打发”这个词了?“我什么时候打发过你?”
于是,她便给我回厚厚的十页信纸,并写上页码!还笑话我说,“想象不出你数信纸的样子!”
为此,我还写下那首小诗:《信》
天空落絮飞舞
忽有下雪的感觉
因为你走那天
四周是银白的世界
接到你的情笺
才领悟什么是心结
拆信未读
先数几页
……
她曾给我寄来一张心情卡片,用她秀美的字体写着:我喜欢橘黄,它代表朝霞初升……我需要有一叶小舟,载着我停泊在那橘黄色的世界中。
我不能不为之动情,又不能不为之心痛!我恨我当时怎么会保持头脑的所谓“清醒”,竟有意无意地让她对我产生疑虑、甚至厌烦。直至让这段“友谊”无疾而终!
我们不合适。
因为她,是我们师参谋长的女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网络散文写作平台 篇2
沅江流至沅陵,十分湍急,两岸的渡江船必须先向上游逆进约一华里,然后被急流冲下来,才能在对岸靠拢码头。1938年,日寇向内地步步紧逼,我们学院迁至沅陵对岸的荒坡老鸦溪,盖了一些临时性木屋上课。老鸦溪没有居民和商店,要采购什物必须渡江到沅陵城里去,但渡江是一场斗争,是畏途,且不无危险,故轻易不过江。
我患了脚疮,蔓延很厉害,不得不渡江到城里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去诊治,每隔两三天便须去换一次药。江苏医学院从镇江迁来,同我们一样是逃难来的学府,医院的工作人员也都是从江苏跟来的,同乡不少。门诊部的外科主任张医师与我院一个女同学梅子恋爱了,他们之间经常要交换书信或物品,托我带来带� 梅子像姐姐一样待我,很和蔼,张医师又主治我的脚疮,我当然非常乐意做他们之间的青鸟。
顽固的脚疮数月不愈,我长期出入于门诊部。门诊部只有三四个护士,替我换药的也总是那一位护士小姐,像是固定的。日子一久,我渐渐注意到经常替我换药的她。她不说话,每次照样擦洗疮口、换新药、扎绷带,接着给别的病人换药去。我有时低声说谢谢,她没有反应,也许是没听见。她文静、内向,几乎总是低着头工作,头发有时覆过额头。她脸色有些苍白,但我感到很美,梨花不也是青白色的吗?自从学艺后我一度不喜欢桃花,认为桃花俗气。她微微有些露齿,我想到《浮生六记》中的芸娘也微露齿,我陶醉于她芸娘式的风貌。
星期日医院不开门诊,我一大早过江赶到门诊部,在门诊部与护士宿舍之间的街道上来回走,盼望她出门来。她果真一人出门了。我大胆追上去惴惴地问:“小姐,今天是否有门诊?”显然是多余的话,但她善意地答今天休息。我居然敢于抓紧千钧一发的时机问她尊姓,她说姓陈;再问她哪里人,她说南通人。不敢再问,推说因收不到江苏的家信才打听消息。于是我满足地、心怦怦跳着,在漫天大雾中渡江回老鸦溪去了。
本来可以向张医师打听关于这位陈姓护士的情况,但我绝对不敢,我太害羞了。有一次换药时,陈护士不在,由另一位护士给我换药。我问这位护士:“经常给我换药的那位南通的陈小姐叫什么名?”我托词有南通同乡有事转信。略一迟疑,她用钢笔在玻璃板上写了“陈克如”三个字。我回到学院,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寄给陈克如小姐。半个多世纪前的情书没有底稿,全篇只是介绍自己,表白自己的心,希望认识她,得到她的回音,别无任何奢望。没有一个爱字,也不理解什么是爱,只被难言的依恋欲望所驱使,渴望永远知道她的踪影。信发出后,天天等她的口信,回信不来,我也就不敢再去门诊部换药了,像罪犯不敢再露面。
战事紧迫,长沙大火,沅陵已非安身之地,学院决定迁去昆明。师生员工已分期分批包了车先到贵阳集中,再转昆明。我不想走,尽力争取最后一批走。最后一批的行期终于无情地到来,我仍未盼到陈克如小姐的回音。张医师交际广、门路多,他答应为我及同学子慕(梅子的同乡)两人找“黄鱼车”,就是由司机通融免费搭他的货车走,这样,我们自己便可领一笔学院配给的路费。我和子慕一直留到最后才离开沅陵。同学中只剩下我和子慕两人了,我忍不住向他吐露心底的秘密和痛苦,博得了他极大的同情和鼓励。
非离开沅陵不可的前夜,冒着狂风,子慕陪我在黑夜中渡过江,来到护士宿舍的大门口。我带了一幅自己最喜爱的水彩画,预备送给她做告别礼物。从门口进去是一条长长的幽暗过道,过道尽头有微弱的灯光。我让子慕在门外街角等我,自己悄悄摸进去,心怦怦地跳。灯下有人守着,像是传达人员,他问我找谁,我壮着胆子说找陈克如。他登上破旧的木头楼梯去,我于是又退到阴暗处看动静。楼梯咯吱咯吱地震动,有人大步下楼来,高呼:“谁找我?”是一个老太太的声音。我立即回头,拔腿逃出过道,到门外找到子慕。他迫切地问:“见到了吗?”我气喘得不能说话,一把拉着他就往江边跑,待上了渡船,才诉说那惊险的一幕。
翌晨大风雪,我和子慕爬上货车的车顶,紧裹着棉衣,在颠颠簸簸的'山路中向贵阳方向驰去,开始感到已糜烂了的脚疮痛得厉害。几天共患难的旅程中,子慕一直和我谈论她,虽然他并未见过那位我心目中的洛神。在贵阳逗留的几个月,我天天离不开子慕,仿佛子慕就是她,也只能对子慕才能谈及她。离开沅陵前,我曾给陈克如寄去几封长信——渗着泪痕与血迹的信,并告以我不得不离开沅陵,同时附上我们学院在贵阳的临时通信地址。有一天,我收到一封不相识者的来信,教导我青年人做事要三思而行,说我喜爱的、经常给我换药的那位护士叫陈寿麟,南通人,21岁,叫我以后有信就寄给她,还祝我如愿。我和子慕研究,写信人大概就是陈克如,那位老太太,门诊部的护士长。我于是写信给比我大几岁的陈寿麟,称她姐姐,姐姐却始终未回信。
我们遇上了贵阳大轰炸,惨不忍睹。有一天我和子慕在瓦砾成堆的街头走,突然发现了门诊部的几位护士,她亦在其中,她们也迁来贵阳了!我悄悄告诉子慕这一惊心动魄的奇遇,我们立即远远地跟踪她们。见她们到一刻字摊上刻图章,我们随后也到这摊上假意说刻章,暗中查看刚才那几位刻章者的姓名,其中果然有陈寿麟,千真万确了。最后,一直跟到她们要进深巷中去了,我不敢进去,怕暴露,由子慕一人进去,他看准她们进入了毓秀里81号的住宅宿舍。我接着写信寄到本市毓秀里81号,心想也许从贵阳寄沅陵的信她并未收到。然而本市的信寄出多日,依旧音讯全无。
贵阳仍经常有轰炸,那次大轰炸太可怕了,全城人民皆是惊弓之鸟,每闻警报,人人便往城外逃命。我们宿舍在城边,我听到警报便往城里跑,跑到毓秀里的巷口,我想她亦将随人流经巷口奔出城去,但经过多次守候,每次等到城里人都跑光了,始终没见她出来。大概我到迟了,因听到警报,虽立即从宿舍奔去毓秀里,路途毕竟要跑一段时间。于是,不管有无警报,我清晨6点钟前便在毓秀里巷口对面的一家茶馆边等待,一直等到完全天黑,而且连续几天不间断地等,心想她总会有事偶然出门吧,然而再也没见她出现。我记得当时日记中记述了从清晨到黑夜巷口的空气如何在分分秒秒间递变。有一次,突然见到她的同事三四人一同出来了,我紧张极了,但其中没有她,她的同事们谈笑着用手指点我守候的方位,看来她们已发觉了,我也许早已成为她们心目中的傻子,谈话中的笑料。我不得不永远离开,不敢再企望见到她的面或她的倩影。但我终生对白衣护士存有敬爱之情,甚至对白色亦感到分外高洁、分外端庄、分外俏丽。
20世纪40年代我任重庆大学助教,因事去北碚,发现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已迁至北碚,于是到传达室查看职工名牌,陈克如居然还在,但陈寿麟已不知去向。张医师和梅子结婚后早已离开门诊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杭州工作。我曾到杭州他们家做客,久别重逢,谈不尽的往事,未有闲暇向他们诉说这段沅陵苦恋的经过,不知张医师会不会记得陈寿麟其人,她今在人间何处!
网络散文写作平台 篇3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有了一位情人,我知道这是不应该的,因为我有老婆,很贤惠,也很爱我,可我就是忍不住爱上了她,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为她茶不思饭不香。
不过这也是老婆惹的祸,这网恋就是她介绍的,说什么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自从关注后,我就深深地陷进去了,平日里给妻子打电话的时间短了,次数也少了,而且特烦妻子在我聊得热闹的时候打电话。随着我和她交流的深入,我发现了我和她的差距,这非但没有影响我们彼此的感情,反而激起了我的斗志,发誓要向她学习,向她靠近,唯有如此,才不枉她对我的鼓励,我对她的痴情。
有时我眉头紧锁,� 就这样,每天临睡前给她道声晚安,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向她说声早安,看一看有没有她的飞笺。有了,我就迫不及待地给她回个信儿,感谢她的爱恋;没有,我就看一看我们曾经的聊天记录。那一篇篇文章都是我写给她的告白,她也 有时她送我一朵蓝色的云,她说蓝色就是大海的颜色,有海的博大宽容,才能容纳我的一切包括缺点。有时她送我一个红色的火腿,她说这是对我进步的犒劳,告诉我喜欢她就要继续追求。有时他还送我一叶小舟,勉励我“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了她,我感觉时间飞一般驶过,那份无名的虚妄少了甚至没有了,从未有过的充实让我觉得人能留在世间的,或许只有蕴含精神和营养的文字,这也是她最喜欢的。我知道我很渺小,虽爱恋她,至今却没有拿出像样的礼物,终其余生或许也拿出来,可我不灰心,因为爱不要理由,我坚信,只要心诚,只要心正,什么礼物她都会笑纳。
有一次,妻子做好饭,呼了几次我都没反应。那时我和她聊得正欢,哪舍得放下。妻子过来揪住我的耳朵,警告我如果没命了,拿什么去爱你的美女。我真没见过妻子这样大度的人,赶紧围坐在饭桌前,三两下拨拉完了,放下碗筷,跑到电脑旁。谁知我大脑一片空白,灵感顿失,只好哭丧着脸帮妻子收拾碗筷。妻子却朝我一笑,说我肯定失恋了。她说这年月,朝三暮四还没见过我这样明目张胆的,幸亏我没影响女儿的学习,否则她让我净身出户。
一天,我键盘敲得像下雨似的,妻子脸伸过来,让我看看美容的效果,我顺口说了句变白了,她高兴得一拍键盘:“这美容没白做啊!”我一看,精心编制的台词全没了,不知哪里冒出一股子勇气,两手一拍桌子,大声说了一句:“你给我赔!”谁知妻子一转身,手一扬,一个冰凉的东西黏在了我的脸上,我一把撕了下来,原来是一张黑色面膜。这时女儿过来了,夸我爱江山不爱美人。妻子听闻,说我爱江山也要爱美人,下 我不敢怠慢,按照妻子的要求开始构思。第二天下午,妻子回家高兴地叫我一声老公,还为我买了一件新衣服,受宠若惊的我以为今儿是我的生日,哪知妻子演讲得了一等奖,鼓励我网恋继续,只是别累着。
我的这个网络情人想必各位已经猜出来了,没错,她就是江山。
感谢这段网恋,让我把闲暇的时间收集了起来,静静地用这些时间的碎片,梳理我过往的岁月,忙碌的当下,未知的明天。让我的精神找到了一块可以栖息可以交流的家园,不管我能否在人生的秋天收获,我仍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网络文章 篇4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
西方关于后现代主义争论的第一次高峰是在20世纪60-70年代,而网络技术的产生也正好是在这一时期;国际互联网走进中国是在1994年,而中国的网络文学也在这一年同时起步。电脑网络是伴随着西方社会的“后现代化”而萌芽、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它身上有着后现代主义的一些鲜明特征,网络文学也打上了后现代文化的深深烙印。可以说,网络是后现代的技术,而网络文学则是后现代的文学。因而,我们对网络文学作文化学的本质诠释,需要廓清这种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图-底”关系--后现代主义文化诗学的逻辑背景。
运用“后现代”的理论视角对网络文学作本质论的学理审视多少有些背离后现代文化的学理初衷,因为后现代的学术姿态是以拒斥“本质论”、“真理性”、“意义认知”等传统学理模式为趋向的;而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和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也以解构“二元对立”、“中心论”、“权威话语”和“宏大叙事”,对思维视野中的文化现象作消平深度的平面化拆卸为特色。不过正如法国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让-弗·利奥塔所言:“历史是一张可以被刮去字迹的羊皮纸(‘羊皮纸’上原先书写的文学可以刮去而重复多次,但每次都会留下依稀可见的字迹),而文化则渗透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之中。” 网络及其文学无论被看作一种文学的历史现象,或历史的文学现象,它都会在历史的“羊皮纸”上留下文化的印迹,而网络文学的文化印迹正是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语境中浮现于历史地表的。
一、后现代话语的“图-底”关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进入文化研究的思维视野,并迅速成为人们对当代社会进行反省和重新认知的一个最具批判性立场。其实,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流派,而是一种文化思潮,一种文化态度和文化话语方式。在现代语境中,“后现代”作为一个描述性范畴,人们常用它指称西方社会及文化领域出现的新现象;作为评价性范畴,人们又用“后现代”来分析和考察这些现象;而作为一种评价的结果,人们则试图从有关“后现代”的评价中归纳、概括出一些新的认识视角、思路和方法等。所以我们不妨用“后现代话语”来表述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的后现代现象。网络文学的文化逻辑,就建立在这个后现代话语的观念平台之上。
1.后现代话语的两个生成维度
后现代话语是在解说、修正和消解“现代性”的历史语境下找到自己的话语资源的。按法国思想家费尔南·布罗代尔的说法,“历史学家肯定拥有一种关于时间的新尺度,按照崭新的方位标及其曲线和节奏定位,使时间的解释能适应历史的需要。” 约翰·杜威也说:“历史无法逃避自身的进程。因此,它将一直被人们重写。随着新的当前的出现,过去就变成了一种不同的当前的过去。”‚ 我们不是历史相对主义者,但我们应该有不同于西方理论模式的思维方式和历史视野。站在“现代性”的历史坐标上看待“后现代”生成过程,我们可以找到它“图-底”逻辑的两个历史基准:现实裂变维度和思想渐变维度。
网络文章 篇5
关键词:网络电子书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84-01
1网络文学的类别
近几年,网络文学已经发展出许多的写作类别,每一个喜欢写作的人都会根据自己写作的风格在小说网站上发表属于自己写作类别的小说,如今各大网络小说网站都细分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的形式:玄幻奇幻类、武侠仙侠类、都市青春类、历史军事类、游戏竞技类、科幻灵异类、同人漫画类,更细分出男生阅读与女生阅读,广大的阅读群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要阅读的类别。
2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区别在载体形式上,一个是传统的纸质书籍发行,另一个以网� 网络文学对于传统的文学还较为幼稚,大多数的文章不具备对社会人生、历史史记、政治状态的深刻思考,是一种本能的渴望的想当然的创作冲动,而这样的创作形式,能更多地满足阅读群体的抒情、发泄欲望,越来越多的阅读群体对这样的文章乐此不疲,在这样的网络文学的发展状态下,无疑是扩大了文学爱好者与业余的群体。
网络文学是多元化的,网络文学的文章改变了传统文学的言语严谨姿态,一些业余写好者,用他们的生活感悟,书写属于自己的妄想世界,有写改变历史的,有写虚幻缥缈的,有写恶搞幽默的,有写悬疑恐怖的,有写动漫同人的,丰富的想象力丰满了文学发展的样式,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的产业,有声电子小说,清新小说改编的幽默爱情剧,甚至是把小说网络游戏化,让网络小说不但能读能看能听还能玩,网络电子书对当代文学是有冲击的,网络文学还存在着矛盾,网络文学的高自由度,让文学作品本身的质量参差不齐,电子书走向实体书的盈利,以及付费章节的阅读,虽然提高了网络的创作积极性,扩大了网络的群体,吸引了不少的新人加入,但是一些作者还没有积攒足够的写作经验,同类的写作风格被反复的使用,前人写作的套路被拿来不停套用,写作的内容过于白文重复化,互相借鉴复制,急于让自己的书籍达到收费的标准,达到赚钱的目的,网络的年龄比较青年化,一些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文化底蕴的积淀较为薄弱,文章里充实着胡编乱造,只
在现今网络应用的高速发展及普及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思想和观念,必然的会形成冲击最后形成融合,传统的写作方式与新兴的写作方式将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吸收科学新颖的文学养料写作思想,相互留精除糙逐步融合,互补缺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磨砺出更为出色的文学,对未来的文学普及对人文的影响有着可观的意义,开创新颖的当代文流。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昆明650300)
参考文献:
[1]中国作家网。http://.com/[2]中国网络文学联盟。http:///.
[3]百度百科。http:///view/17637. htm.
网络散文写作平台 篇6
今年我17.你呢?16.我们多久没说话了,多久没有好好的见一面,难道真的是岁月中的现实让我们陌生了。
我依旧麻木的重复着每天的补习生涯,听他们说,你去另一个不知名的城市追求你的梦想,这个消息我还是听哥哥说的,我没说话,只是心会微微作痛,上我删了你以及其他的和你有关的女孩子,只是不想知道你的一切,而自己只能是陌生人的方式在一旁默默地听着。
今天天气微微有点冷,不知道你在远方是否还是喜欢穿着格子衫在风中装酷。或许有时候相遇只是让我们更清楚的知道,关于过往,已然随风沉淀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你的声音很温暖,我记不清你的模样,唯独你的声音,我难以忘记。我听见你的声音从后面传来,我回过头,你在和你的好朋友讲话寒暄着,可惜这都已经不属于我,会难过,会哭泣,随着人流,我坐上公交车的靠窗位子,你恰巧坐我后面,我故意听刘惜君的那首直到那一天,把手机放在接近车窗玻璃的地方,透过玻璃你哭了,我很想抱抱你,告诉你,别哭泣,可后来我什么都没做,我只是17岁,那个骄傲的年纪,你也没来和我说话,你看,我们终究迈不出这一步。
先下车的是你,我抬起头,看到你的背影,有点落寞,又有点坚决,眼泪终于从眼角流下,很难过,那个少年近在眼前,我却没有说些什么挽留他。可是他不会留下,最好的我,他,叛逆,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关于你,关于我,关于我们之间的过往,终究只是青春中的一场梦。
网络文章 篇7
——赵丽宏《网络会给文学带来什么》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出现不到10年,便已形成了波涛汹涌之势。与互联网已� 这种文学景观在萌芽状态时并没有引起文坛的重视,常常被视为泡沫化的或灌水的游戏之作。主流文学对之大有不屑一顾的意味,也没有什么评论家出来对这种文学景观进行认真的思考,更不用说从文化哲学的层次上进行系统的学理性研究。
但人们的观念总是被事实所改变的。当网络文学在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有模样的作家,一批有模样的作品,而且一年比一年更有模样的时候,这种景观就越来越逼近了人们的理论视野。人们再也无法对一种读者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的文学景观视而不见,而那种视而不见的心态除了说明观念跟不上文学发展的客观形势,再也不具有表达贵族式的优越感的意义。对最严厉的批评家来说,他可以瞧不起网络文学的具体作品,以至那些最优秀的作品,但却不可以不对这样一种日益强大的文学现象予以高度关注。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民的队伍正是迅速成长,网络文学的阅读群也随之迅速壮大。这样一种前景已经越来越清晰,以至网络文学已经出现了由文坛的边缘向中心逐渐突进的倾向。对于这样一个既是文化动向又是文学动向的事实,从理论上作出回顾和前瞻的必要性日益强烈。如果我们由于理论的思辨性和典雅性而对这一平民化的文学现象视而不见,那么这将是理论的迟钝而不是它的骄傲。
对网络文学而言,一种文化性审视比一种审美性审视更加重要,因为,网络文学首先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然后才是一种新的文学现象。这是一片新的审美星空,眺望这片星空我们看到了它的浩渺,绚烂,芜杂,也许,还有深邃。
一、网络星空下的文学省思
1.寻找文学的价值皈依
一种新的技术的出现,其意义可能就是技术性的,而不具有哲学和文化的内涵;也可能是价值性的,将带来观念改变以至革命。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的起点,它带来了工业革命的全新时代,带来了人类观念和生活的巨大变化,这是新技术的价值论意义的典范。而后来的联合收割机则只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意义,它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一个人几天的工作,但却只有技术性意义,而没有观念更新的意义,没有哲学文化层面的价值论意义。这样一种意义的辨析,对于网络文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网络给文学带来的到底是什么,是只有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意义呢,还是具有改变文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意义?这是一个关系到网络文学的定位的根本性问题。
(1)从技术向价值的渗透
网络文学作品当然是在电脑上创作出来的,但这个事实并没有价值论意义。一部作品,不论它是由传统的方式写出来,还是在电脑上操作出来,也许有效率高下的不同,却不 事实上,所谓传统作家,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用电脑来写作的,他们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直接贴到文学网站上去,而不是首先在纸质媒介如文学刊物上发表出来。他们如果这样做了,谁能说他们不是网络文学作者,他们的作品不是网络文学?
网络散文写作平台 篇8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不是归人,只个过客。
元音琴鼓奏,花街灯如昼,行走在纸醉金迷的街道里,不经意进入一段烟浪迷离的梦境,邂逅你,邂逅一场灿如花火的梦。
欢颜点点,众人皆喜,唯你独伤。丝巾掩面,只见眼帘低垂,眸里只剩惆怅哀伤,不巧,不知谁家孩童撞的丝巾掉落,胭脂未施,你满脸惶恐。此时,众人窃窃私语,指指点点,你仓皇而走,我闻,你是家道中落的哪个才女,只那一眼,如逝万年。
物换星移几度秋,槛外长江空自流。和你相遇相知想爱是一生所得幸事,却无缘与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是世间的过客,留情却不长情。最终,曲终人散,我踏船而去,你留岸弹那江中琵琶曲为我送行,我却不敢回头。闭上眼,只是分别的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的情景。不经年少,狂妄自大,想过一湖烟雨任平生的逍遥自在日子。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花红柳绿,草长莺飞,却听闻哀鸣一片,各处家破人亡。那山间的花却鲜艳的亮眼。风沙渐起迷离了我的双眼,远方的号角伴随着厮杀哀鸣,让我红了眼。终了,金戈铁马,策马扬鞭,剑弩张狂,血流万里。
风呼啸而过,一切都安静了,缓慢的闭上眼睛,看到了,世间美景:白发苍苍的我回到故土,看那牧童,只是留下了一地的笑问何处来的。无尽悲凉,于是转身就走,看到了放荡不羁的自己,再前行又遇到了她,和那是一样,她笑颜如花。再前行,回到年少几时,豪言壮语勇闯江湖。慢慢的,我和最后一束光说再见,终于,我把自己留给了山河故土。那如花美眷都付于似水流年,那春花秋月都付于歌舞几段,那青春,都付于消逝的韶光。
跫音未响,三月的春帷未揭,达达的马蹄声是错过对都不重要了,我不是谁的归人,只是天下的过客。
网络散文写作平台 篇9
1.对我来说没有人像你对你来说每个人都是我。
2.是不是刚开始的喜欢被自己添油加醋就成了爱。
3.其实你明白这个年龄谁都不会是谁的一生。
4.不爱的人都无动于衷,爱上的人都诚惶诚恐。
5.爱情就像拉皮筋,痛的永远是后撒手的那个人。
6.走过的路追过的风你是我再没可能完成的梦。
7.你快跑吧趁着我无力再追逐你。
8.所有的好风景都是拿来路过的别停留。
9.其实你明白这个年龄谁都不会是谁的一生。
10.从未真正了解过对方就别抱怨彼此心口不一。
11.原谅我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事物都不会喜爱太长。
12.习惯了一个人就适应了抱紧手臂瑟缩着寒冷的温度。
13.我的微笑像不像她,她的眼角我也会画。
14.所谓誓言不过是年少无知时随口的一句敷衍。
15.我抱着回忆走过四季却等不到心的归期。
16.反正你不给我机会而我却习惯了等待。
17.所有的心里话都只出现在离开以后。
18.最遥远的不是十年之后而是今天之前。
19.终于与你擦肩而过学会了心静如死水。
20.多数人的关系到最后就是:只走流量不走心。
21.要什么没什么爱一个跑一个。
22.不要为旧的悲伤浪费新的眼泪。
23.你都决定要走了还要我怎么挽留。
24.我恋他一世迷茫,他却早已心有所向。
25.不是没有过往只是那段故事不堪回想。
26.总担心与谁走散在半路怕耽误也怕辜负。
27.你知道我的名字,却不懂我的故事。
28.风都无法将你圈养我却妄想将你收藏。
29.泣不成声还要憋着真的比死还要难受。
30.自己的热情最终还是烫伤了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网络文章 篇10
--麦卡利斯特《美与科学革命》
从艺术发展史来看, 20世纪以来是艺术形式演变最迅捷的时期,其首要因素是电子传播技术给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从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到1906年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被美国费森登实验电台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送,再到1930年意大利作家皮兰德娄的独幕剧《口叼鲜花的人》由英国bbc公司作为电视信号播放,直至1959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科技人员开始利用电脑创作音乐,以及今天互联网上五花八门、异彩纷呈的网络艺术,媒体的革命,特别是电子媒体的一次次嬗变,一直引领着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潮流。
麦克卢汉说:“每一种技术都是我们最深层的心理经验的反射”;“如今,我们开始意识到,新媒介不仅是机械性的小玩意,为我们创造了幻觉的世界:它们还是新的语言,具有崭新而独特的表现力量。”①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没出现过比互联网更大的机器,比互联网更大的图书馆,比互联网引擎更为便利的检索工具;也从没什么媒体能比互联网更为精细、准确、迅速地辐射出自己的社会影响。对于文学来说,一方面,有文字以来历史上的出版“门槛”从来没有像网�
网络文学的创作渊源,理论上可以追溯到罗兰·巴特的“可写性”文本,德里达的“互文性”;实践上可以追溯到被称为“超文本之父”的尼尔森。这位哈佛大学的艺术硕士、严重的“注意力不集中”患者,他想以超文本为基础把电脑变成一部硕大无朋的“文学机器”,把全人类的创作联结成一个数码图书馆,将人类已有的艺术信息资源集成化。尼尔森为此努力了30年而没有成功。然而他的研究却启发了万维网(www)的构想(1989)。当网� 如果说网络文学在20世纪60年代还仅仅是尼尔森脑海中思想火花闪现的话,那么,随着互联网的无限延伸,今天,网络文学已是幼苗初成。
一、电子化技术手段
1、换笔与换脑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根本差异在于两者信息媒体的不同:前者属于比特形态 ,后者属于原子形态。信息媒体由电子化的比特取代传统的原子形态,是社会的一场重大变革。比特具有完全不同于原子的性质:它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是信息的最小单位,是一种存在的状态,是数字化计算中的基本粒子。比特可无限复制,而不会有任何改变,也不会丢弃任何信息。它像一种新的“dna”突变基因,正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核,并衍生出全新的观念和社会。
网络文学创作模式的变异表现在创作手段方面,网络作者以机换笔,让苦役般的“码字儿”变成轻松的键盘输入,也可以运用万通笔或无线压感笔手写输入,或是在交互式语音平台上进行语音输入。在语言操作上,电脑写作使用的是以二进制 (即一连串的“0”和“1”)为代码指令的机器语言和将字母缩写成符号指令的汇编语言,还有通过编译程序与计算机相连的高级语言,这就为电脑程序创作提供了机遇。有的操作软件还能够实现随机创新、人机共同创作。
南朝梁·钟嵘《诗品·齐光禄江淹》有这样一故事:“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1]此故事似乎在暗示:笔是文才的代称。的确,书写时代,笔是文艺家们的人格寄托。以笔为基础的许多词汇如笔力、笔法、笔调、笔锋等是艺术的重要范畴,笔力万钧、如椽巨笔是对文人才华的赞美。然而,这历时千年的书写观念,在电脑出现以后将被历史轻轻翻过。“换笔”(以机代笔)已成为数字化时代文潮涌动的历史洪流。
1975年,叶永烈编导了电影《电子计算机》,这是中国最早介绍计算机的科普电影。1978年7月20日出版的《参考消息》,以第四版整版篇幅译载了美国《时代》周刊中的两篇文章:《神奇的小硅片时代――新微型技术将改变整个社会》和《万能钮式生活――电子计算机革命使我们生活得更聪明、更健康、更美好》。其中有关书写革命的部分作者写道:早上醒来后,“在床上把他今天要办的公事和私事口述给微型电子计算机,今天要写的通知、备忘录马上就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这两篇文章首次向中国人传播了用电子计算机作为写作工具的信息。80年代初,我国从事计算机信息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和科普作家率先“换笔”。《中文信息的计算机处理》的作者们说,他们在1982年5月至8月完成了system c中文信息综合处理系统以后,曾用这一系统非正式出版了几本介绍该系统设计思想的论文集。“这些论文都是我们坐在计算机终端屏幕前,边思考,边键入,现编现改,由计算机进行自动排版,自动分页,自动产生表格,最后打印输出,装订成册的。”1983年,他们实现了“从写作、改稿、审校、发稿、编辑、排版、插图、制版直到印刷,这样一本书诞生的全过程都完全采用了中文计算机系统来进行中文信息的计算机自动处理。”1992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陆宗周的《怎样用电脑写文章》,1995年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了叶永烈的《电脑趣话》,其中他颇为得意的写道:“从此,我在写作时不再低头,而是抬起了头,十个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就像钢琴家潇洒地弹着钢琴。我的文思在噼噼啪啪声中,凝固在屏幕上,凝固在软盘里。”至此,国内一批思想较为开通、较易接受新事物的作家相继实现了“换笔”。王蒙说:“作家用了电脑,真是如虎添翼。我惊异地发现,那些抨击电脑的振振有词的道理,大致都是不用、不会用、不想学或者没有电脑甚至压根儿就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先生女士们讲出来的――也就是臆造出来的。” [2]此后,换笔已成大势所趋,用笔写作的文学阵营在日渐萎缩。
网络文章 篇11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公众受传播信息的影响,产生和持有的观点或社会政治态度。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情具有表达快、信息多、传播远、方式互动等优势,这就给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舆情带来很大的挑战。
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增强了针对性。网络舆情能够随时反映社情民意,是基层思想文化信息的放大器,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条捷径。充分利用网络,了解基层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东西,能够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打通了新渠道。
网络平台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也提供了新途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因势利导,解决萌芽期的思想问题。
比如开设网上政治教育课堂,全方位、多角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开发实用性强的教育软件,增强感染力和教育引导功能。
网络舆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需求
加速知识更新,结构优化。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率加快,对个体加快知识结构优化和调整不断提出新要求。为此,必须强化学习的观念,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代同进步、同发展。
增强理论思维能力。理论性思维是能够比较系统地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看待事物的内在本质。
网络信息技术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丰富精神生活,
政工人员作为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必须迅速破除重技术、轻理论的观念,增强理论思维能力。
具备开放的视角。在网络信息时代,一切都呈开放的状态,单一的形式很难发挥作用,网络中各种思想文化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打破自身封闭的思维定势,从各种各样的思想旋涡中走出来,发散思维,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对网络舆情的应策
网络舆情的引导。作为网络舆情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很多网络用户没有树立法律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督制度,同时对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进行不断完善。
网络舆情的管理。对于各种舆论要加强日常监管,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引导和调控,防患于未然。
对公众所反映的问题借助网络优势,进行集中解答,建立网络意见受理、处理、反馈机制,接受民众监督。
网络舆情的营造。
把握主旋律,始终注意用积极、科学的信息来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网络文章 篇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78-02
作者简介:朱文琪,(1990—),女,汉族,河北人,首都师范大学09级文化产业系。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网络文学市场旺盛的需求和网络传播的开放性特征,在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同时,网络文学侵权的行为也愈演愈烈,网络文学盗贴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种形式。在对网络文学盗贴的现象及其危害描述后,文章从公众意识和阅读体验、网络文学盗贴的技术特征、维权难度、法律制度等方面对网络盗贴猖獗的原因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文学; 盗贴; 侵权; 危害
1概述
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和读者规模不断扩大,其市场和影响力也在向着深度和广度发展。与此同时,网络文学盗贴侵犯版权、著作权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所谈的网络文学盗贴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未经作者允许,将其发表的需付费阅读的文章或作品转载在其他未授权的网站上,另一种是将别人的文章转载后声称是自己原创的抄袭行为,通常也被认为是盗贴行为。
目前我国网络文学盗贴现象普见,隐藏在这种行为的背后是网络文学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许多盗贴者标榜自己的转载行为秉承了互联网“自由、共享、迅速”的理念,帮助更多的读者享有网络资源,但笔者认为互联网这种精神实质更多的是在信息时代下倡导一种自由宽容、兼序并包的传播态度,并不是要求事事绝对共享自由。网络文学创作者也和传统文学创作者一样付出了自己的文学创意,以及各种资源的消耗,无论是书籍文学作品还是网络文学作品,读者都从中得到了情感、思想、文化等精神层面的享受。既然现实生活中的作家可以凭借自己的作品获得相应的权益,那么网络文学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收费也该是公正合理的。
2网络文学盗贴的危害
网络文学盗贴行为的存在,首先给网络文学授权网站现行的“微支付”付费阅读模式带来很大冲击。付费阅读的文章一旦被盗贴,读者便可以通过其他免费途径阅读该文,其付费阅读意愿就会大大减弱。网络文学盗贴网站的大量存在挤占了授权文学网站的市场空间,据估计每年盗版市场规模达60亿,而同期正版市场的规模仅为2亿元。
与此同时,与授权文学网站签约的网络文学创作者也因网络盗贴的盛行遭受很大的损失。在付费读者中又有很多是出于对连载小说来不及盗贴的新章节的迫切期待,或是出于对自己所喜爱的网络文学作者的支持,并不是源于自身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意识,这一群体依旧是盗贴网站的潜在读者。如此,网络文学盗贴网站截去授权网站大量的读者。网络文学作者的利益的不到保障,将严重打击他们的创作积极性,有些作者甚至在作品创作一半时搁笔不置。
再者,网络文学盗贴的大量存在使得读者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轻易得到付费小说的全部内容,这种“易得性”进一步加深了读者“网络信息等同于免费资源”的错误观念,不利于培养读者为“无形”的知识性成果付费的消费习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更加淡薄。
3网络文学盗贴猖獗的原因
3.1公众意识和阅读体验。
首先,现阶段大多数国民更习惯于购买实物,还没有形成为网络信息等无形的“知识性”物品付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其次,网络文学作品与实体书不同,实体书籍买到手以后意味着个人享有,而网络作品经过盗贴传播后能为更多人免费享有,读者自然不愿意花“冤枉钱”。此外,除了盗贴网站上有较多的弹窗广告和贴图广告外,读者在授权文学网站和盗贴网站上的阅读体验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保持着同步更新速度的盗贴网站自然受到许多读者的青睐。再者,在文学网站“VIP付费阅读模式”的影响下,有一些网络过分注重商业利益而忽视作品的质量,内容雷同、意义浅显、缺乏文学价值和文学艺术审美性成为许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弊病,,有些作品甚至中途断稿,读者付费后不能得到满意的精神享受,逐渐对付费服务失去信任,转而投向盗贴网站。
3.2网络文学盗贴技术要求低,权利人维权难度大
3.2.1网络文学盗贴手段非常简单,网络文学盗贴者只需要会简单的复制粘贴、手打、OCR(光学字符识别)等方法就可以对绝大部分文章轻松盗贴,而且相对于纸质盗版来说,网络文学盗贴减少了复印、排版、装订等中间环节,方便快捷,成本几乎为零。
3.2.2网络信息更新速度快,作者和授权网站很难及时发现和制止盗版行为,加上很多网络文学盗贴“隐蔽性”强,大型盗版网站一般采取在境外注册站点的方法逃避检查,中小型盗版网站则采用不断更换域名的策略隐身,[1] (P174—175)侵权人的身份不容易辨认,造成网络侵权取证困难,权利人维权成本太高。
3.3.3侵权阅读是我国现阶段的一种大众普遍的行为,盗贴网站和侵权人数太多,对于少数知名盗贴网站的投诉不能防止付费内容外泄,也不能挽留阅读人群,读者还是可以通过许多其他盗贴网站看到这些信息,而对大部分盗贴网站进行投诉成本太高,可行性不大,很难实现有效的维权。
3.3管理网络文学的法律缺失
3.3.1著作权管理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法实施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著作权自作品完成之日起产生。”条例中所说的“作品完成之日”指的是整部作品的完成。而网络文学具有即时更新的特点,大多作品是以章节更新的方式每天上传,也就是说作品内容在全部完成之前就公布在网络上。那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网络作者的著作权在作品完成之前是否成立。如果著作权不成立,网络复制、转载、未经授权的作品内容是否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现实中网络文学盗贴肆虐的情况来看,此项管理规定不能适应网络文学的创作特点,如果不进行合理的修改和完善,将会导致网络盗贴行为更加难以控制,严重影响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