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语录句子 > 《桃花扇》经典语录(两篇)正文

《《桃花扇》经典语录(两篇)》

时间: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扇》经典语录,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溅血点做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桃花扇》

2、【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孔尚任《桃花扇》

3、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孔尚任《桃花扇》

4、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桃花扇》

5、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孔尚任《桃花扇》

6、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铗与谁论。黄尘变,红日滚,一篇诗话易沉沦。——孔尚任《桃花扇》

7、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怕催花信紧,风风雨雨,误了春光。——孔尚任《桃花扇》

8、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孔尚任《桃花扇》

9、(玉芙蓉烽):烟满郡州,南北从军走;叹朝秦暮楚,三载依刘。归来谁念王孙瘦,重访秦淮帘下钩。徘徊久,问桃花昔游,这江乡,今年不似旧温柔。——孔尚任《桃花扇》

10、只恐输赢无定局,治由人事乱由天.《桃花扇》

11、想当初我与卿在秦淮河边,朝看花夕对月常并香肩。《桃花扇》

12、只怕世事含糊八九件,人情遮盖二三分。——孔尚任《桃花扇》

13、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孔尚任《桃花扇》

14、南朝看足古江山,翻阅风流旧案,花楼雨榭灯窗晚,呕吐了心血无限。每日价琴对墙弹,知音赏,这一番。——孔尚任《桃花扇》

15、当年真是戏今日戏如真两度旁观者天留冷眼人——孔尚任《桃花扇》

16、草烟中寻粉黛,斜阳影里说英雄。——孔尚任《桃花扇》

17、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桃花扇》

18、重到红楼意惘然闲评诗画晚春天美人公子飘零尽一树桃花似往年——孔尚任《桃花扇》

19、空楼寂寂含愁坐,长日恹恹带病眠。——孔尚任《桃花扇》

20、似这般冷嘲、热挑,用不着笔抄,墨描。——孔尚任《桃花扇》

21、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孔尚任《桃花扇》

22、老子江湖漫自夸,收今贩古是生涯。——孔尚任《桃花扇》

23、邪人无正论,公议总私情。——孔尚任《桃花扇》

24、紫燕来何早,黄莺到已迟。——孔尚任《桃花扇》

25、舍烟花旧寨,舍烟花旧寨,情根爱胎,何时消败。——孔尚任《桃花扇》

26、春宵一刻天长久,人前怎解芙蓉扣。——孔尚任《桃花扇》

27、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孔尚任《桃花扇》

28、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孔尚任《桃花扇》

29、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孔尚任《桃花扇》

【其他资料】

《桃花扇》创作的成功还表现在人物形象众多,但大都人各一面,性格不一,即便是同一类人也不雷同。这显示出孔尚任对历史的尊重,如实写出人物的基本面貌,如同是武将,江北四镇都恃武逞强,行事、结局却不同:高杰无能,二刘投降,黄得功争位内讧,却死不降北兵;左良玉对崇祯皇帝无限忠心,但骄矜跋扈,缺少谋略,轻率挥兵东下。侯方域风流倜傥,有几分纨绔气,却关心国事。这其中也反映出孔尚任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较其他传奇作家有着更自觉的意识,要将人物写活。如同是权奸,马士英得势后横行霸道,而阮大铖则奸诈狡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在剧中营造出生动的场面和气氛。杨龙友的形象尤有特色。他周旋于两种力量之间,出面为阮大铖疏通复社文人,带人抓走李香君的假母,在马士英、阮大铖要逮捕侯方域时,又向侯方域通风报信;他趋从、奉迎马士英、阮大铖,在李香君骂筵中面临来身之危时,又巧言救护李香君,诚如《桃花扇·媚座》批语所说:“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他多才多艺,八面玲珑,表现一副政治掮客的圆滑嘴脸和老于世故的复杂性格。

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孔尚任以此记录着男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又用它勾连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一把纤巧的扇子,在孔尚任手中不仅串络着纷乱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并雄辩地展示出它们的破灭的必然性。在民族沦落、社稷倾圮的时代,作者把高尚的人格给予身为妓n的李香君,把一个孱弱的灵魂赋予了享有盛名的才子。而将最深沉的同情寄予在社会地位卑微的民间艺人身上。孔尚任借助他们的口,抒发了对末世既临的无可奈何、无可挽回的叹息。

苏昆生的悲歌,不仅是对回光返照的南明王朝的凭吊,不仅是对三百年大明江山一旦覆亡的伤感,也不仅是对瞬息万变的历史兴亡的慨叹,在这些凭吊、伤感、慨叹的深处,涵蕴着对封建社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历史趋势的预感,唱出了封建末世的时代哀音!……在这种时代哀音中,流溢着封建末世文人心中破败感、失落感、忧患感交织躁动的感伤情怀。

【内容简介】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侯方域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结识李香君,并与其“梳栊”(和妓n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坚决不从……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

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