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作文体裁 > 读后感 > 最新十日谈读后感【5篇】正文

《最新十日谈读后感【5篇】》

时间: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面是敬业的小编sky给大伙儿找到的5篇最新十日谈读后感,仅供借鉴。

读十日谈有感 篇1

中国的古典作品里充满了各式英雄形象,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温酒斩华雄的关羽,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不过奇怪的是,这些英雄居然没一个是男人:

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修了仙术以后长生不老,且不说一只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猴子是否具有正常男性的生理功能,反正齐天大圣从来都是不近女色的,当然也不知道母猴在他老人家眼里是什么感觉,总之能和唐僧一路西天取经,就女色问题来看,不得不说是与佛门有缘的;

关羽关将军,武圣,是个店开张都要把关老爷的小铜像请来。张飞好歹爱喝口酒像个人,刘备没有四妾也有三妻,眼泪是多了点,也算个正常男人,唯独关二爷不好酒不爱女色,更不用说金银财宝,我都开始怀疑他老人家是否要吃饭了,摆在各大小店铺各大小庙宇里边的武圣,终于从人变成了神,想来云长兄可以不吃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豹子头林冲,就是和力能拔树的蛮和尚打个三五回合也不落下风,“林家枪法”举世无双,更不用提其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身份,怎么看也算得上个人中龙凤,可是老婆被上司儿子调戏以后,整个人居然啪嗒一下软了,闹到最后终于赔了夫人又丢了官,被逼得上梁山,奈何中国人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以上三位仁兄都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男人的典范,所以中国的男人打小就生活在这些男人的伟大形象之下,做司机肯定是可耻的,开公交车那是人生的耻辱,一定要去开坦克,能开飞机,更好的就是开宇宙飞船环游宇宙,要像孙悟空一样神通广大,并且不近女色不食人间烟火,要吃只吃人参果;

男女授受不亲,想女人是可耻的,看女人更可耻,喜欢女人就是无耻,君不见杨贵妃陈圆圆之流不是导致覆朝就是灭国,要和关二爷一样不近女色不食人间烟火,练就一身好武艺死心塌地给人卖命那才是真男人,后世不给你修庙烧香那都是人生的失败;

在中国不做官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要像林教头一样,不但要做官,而且要做大官,打从刚进小学开始,中国的男人就被肩头的三条小红杠分成了三级,尔后越分越细,不是少先队员,低一级,不进共青团,又低一级,不入党,至少低八级,老婆被上司调戏怎么办?老祖宗教导我们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孩子呀,一切以仕途为重,有钱了就有老婆。

《十日谈》中有这么个故事,国王的马夫爱了上了皇后,马夫虽然地位低贱,但是生得高大漂亮,和国王身材差不多,他爱上了国王的皇后,但是皇后并不知道,他也不敢表现出来,到最后马夫觉得这种单相思太痛苦,不如去自杀,反正都是死,索性冒个险,如能一亲芳泽自然死而无憾。马夫夜里就在皇后的寝宫外观察国王是怎么进去的,第二天如法炮制成功进了皇后寝宫,黑灯瞎火之下马夫不说话皇后也不知道是其他人,二人玩得很开心,马夫担心性命,还是连夜赶回了房间,他离开之后国王也去了皇后寝宫,知道有人假扮他和皇后睡了觉,但是国王为了自己的名声并不声张,当下就去了马夫所在的仆人房间,发现马夫心跳很厉害,就把马夫的耳边的头发割掉一段做了标记,第二天国王召集了所有仆人,想找出耳朵旁少头发的那个,然后悄悄杀了他,可是仆人们都到了以后国王却傻了眼,原来聪明的马夫在国王离去后将所有仆人耳边的头发都削了一截。

日谈读后感 篇2

古语有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族兴衰,德行为要。好的德行,来源于好的家风。家风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更是生长在其中的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好的家风,对家人,尤其是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等,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蔡元培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代在变迁,世事在流转。可那些恩泽后人的谆谆教诲、传承百世的家风永远不会变,它们一直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人指明前进的方向。不论是古代孟母择邻:子不学、断机杼的知识敬畏;还是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舍弃小我的千古教诲;还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文化传承。这些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风骨,早已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无数仁人志士在天地间见贤思齐,在理想中求真求善。这样一来,便有了泱泱中华儿女“心怀天下,为生民立命”的悲悯情怀;便有了“心怀天下、为天地立心”的国家情怀。由此,家风不止于家庭,而是扩展至家国天下,成为对国家的忠贞、对社会的责任。

《十日谈》的读后感 篇3

尽管这段时间已经逐渐习惯了,读完一本书之后写读后感的习惯,但是前面仅仅是简单的总结而已。我不得不承认,我从来没有如此强烈愿望,写一篇读后感。我真的好想把整本书贴到自己博客上,因为我觉得里面的经典太多了。简练而富有哲理,如果把这本书归结到励志类书籍里面,那么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一本。感受颇多!

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先将在看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话。

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灯塔不像太阳那样给世界光和热,但它总是在人找不到方向时,给人以指导。

营销的广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营销的深度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它强调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怀疑,学习,行动,超越。

当你常识去欺骗这个世界的时候,聪明的你,最后欺骗的只是你自己,当你尝试去为所有人付出的时候,太傻的你,最后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其实,这些话单独摘出来可能并没有放到文章里面更加的令人震撼。我就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自觉的就拿起便签,把他们记了下来。只言片语,这几句话带给我的远没有书中提到的例子更让我震撼,这些例子我会在后面讲到。

很偶然的机会,碰到了这本书。我当时买的时候,因为快递的原因,我在等的过程中,甚至有些怀疑我是否该买这本书,我是不是冲动了。但我是三本书一起买的,我也没有太过于计较这么多。

《十日谈》整个书十部分,我几乎是每天一部分,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宾馆里读的。有早上、有中午、有晚上,甚至是凌晨。不得不说的一句是,远远没有到废寝忘食的程度,之所以有凌晨是因为我这段时间生活不规律,有时候半夜才睡,中午才起。我还是一样的正常生活,吃饭、出去逛街、转商场、在外滩呆到半夜等倒计时……我觉得自己真的还很年轻,我在我生活的圈子里,不管是以前的学校,还是现在的单位。跟同学、同事相比较,我是年龄比较小的。

可能是从小就跟比自己年龄大一点的伙伴们一起读书,一起玩的原因。尽管他们比我大个那么三两岁,跟他们在一起,我甚至觉得我的心态非常的成熟。当然,这是对于外界事物在我心中很难激起波澜而已,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我还是像个孩子。毕竟,二十出头的年龄,算个半大孩子吧。说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书是很不错,但我还是按部就班的读的吧!

日谈读后感 篇4

这个书提醒了我复习了几个概念,文艺复兴、薄伽丘、《十日谈》。这是薄伽丘最重要的作品,写于文艺复兴的前期,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开创了欧洲小说的艺术形式。

我看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王永年译的的版本,和网上流传的版本不同,翻译的不错,译者在前言里对这书的背景有着系统详细的介绍,值得称道的还有插图,据说插图是复制的佛罗伦萨国立图书馆珍藏的1492年威尼斯版《十日谈》的插图。

我喜欢薄伽丘有趣的自序,他刚从失恋中挺过来,想答谢之前规劝过他的人而写出这个书,说是给人消遣,或许能给一些人安慰呢。

摘录部分如下:“在我烦恼的时候,朋友的循循善诱和谆谆开导大大减轻了我的痛苦,以致我坚信,是由于他们我才得以保全性命。万能的天主根据千古不易的法则规定尘世万物均有终期。尽管我的爱情炽热无比,尽管任何彷徨、规劝、明显的羞辱和不言而喻的危险都不能使它破灭或减弱,我祈求天主让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泯灭。它终于结束,只留下爱的激情给予那个无缘在爱的茫茫大海中远航的人的快意。我先前觉得满目凄凉,现在摆脱了辛劳,心情特别舒畅。”

书里赞美爱情、欣赏平民、商人、新兴资产阶级的机智,宣扬社会平等和男女平等的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现在看来,我更多的感觉是书里多是些俗故事,格调不高,终于看不下去了。

日谈读后感 篇5

在一段并不短的时刻内。我阅读了一本名著,那就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这本书借助十位年轻男女的十天生活,叙述了一百个关于兽性的人的假丑恶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在这一百个故事中,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不免是对残暴的人的批判,对善良的人的崇敬。

在书本的开头所描述的是一八三四年在佛罗伦萨的一场瘟疫,那时候的人民为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也会置之不理,还有不少人是被误以为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就在这样的景况,七位年轻少女和三位年轻青年走到了一齐,一行人朝着一栋远离瘟疫的别墅前进着。他们选出了伯姆皮内娅当他们的女王,就在这样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地方,一个个故事拉开了序幕。

在书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切伯雷诺达普拉托的人,他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一生做尽了坏事,他在为穆夏托做事时来到了佛罗伦萨但却病倒了,但他得了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他请来了一为纯洁得修士,他害怕自己的罪行得不到赦免,因此用一大串谎言蒙骗了他,最后,他在临死前受了圣礼和涂油礼,那位纯洁的修士八他所忏悔的谎言信以为真,将他的圣行告诉了人们,他的圣洁也越穿越远。切伯雷诺达普拉托就是这样活着,这样死去,这样成了圣徒。他虽然一生作恶多端,但在临死的一刻良心发现,真心悔罪,获得天主得宽恕,把他收进了天国。从这个故事可见作者薄伽丘对弃恶向善的人也怀有崇尚之心。

但书中不免也体现出了这样一个真理: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于本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是不容易转化的东西。但所谓好人和坏人,虽然品质不一样,但是有相近的人性。正因都是人,都有作为人所应有的需要,只是满足需要时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一样才有好坏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