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精彩8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爱岗的小编演员帮大伙儿收集整理的8篇《三国演义》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滚滚长江东近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淡中。
没错,这就是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英雄曾也如这浪淘般消逝。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本长篇白话章回体现实主义小说,是中国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用三国时期的故事反映了当代的社会情况。
《三国演义》也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流传极广,影响很大,为人民所熟悉,小说内容多描写战争,讲述了自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到魏、蜀、吴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正所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故事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后让傲视群雄的曹操吃了一顿大亏,可蜀军已经带着十万余支箭驾船二十余里了,追不上了。曹操对这件事懊悔不已。连气量狭隘的周瑜也不得不承认孔明(诸葛亮)比自己更加机智,非常佩服他。后人也写了诗: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三国演义》用各种故事反映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许你们身边就有像三国英雄的人物。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时光又淘尽了多少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脍炙人口的名句,家喻户晓。这句词是明代大才子杨慎所做,三国里的英雄,就像后浪推前浪,数也数不尽。
读完《三国演义》至今,有许多让我过目不忘的人物。例如:荡气回肠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簿云天的关羽、忠心耿耿的赵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武乡侯———诸葛亮。他足智多谋、英敏善辩、诚恳谨慎、执法严明,是封建时代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的艺术典型。
在“武侯弹琴退仲达”中,诸葛亮使用了一次大名鼎鼎的计谋——空城计。他临危不惧,让军士扮作老百姓,打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自在地弹琴。嘿!诸葛亮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都可以弹出美妙的曲子,在我们平常在家里却只能弹出种种不和谐的音乐声呢?
在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中,讲了孔明“草船借箭”这一计谋。读完这张,我不禁想到自己。一次考试,自己没考好,不去找原因,反而像周瑜一样妒忌考好的同学,希望他们下次也考砸了,让老师不再喜欢他们……回想起诸葛亮孔明,他压根都不恨十分妒忌他的周瑜,反而答应他提出的种种条约,并且每次都立下军令状。这是由于他上知天文下至地理,个个说的头头是道。孔明它料到三日内必有大雾,所以才答应三日……孔明这种精神十分值得我学习。
当我重重的把《三国演义》的最后一页合上,书里的那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离去”。
国演义读后感 篇3
《三国演义》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晋朝统一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当时刘备带着军师庞统进入四川,留下诸葛亮和关羽镇守荆州。但庞统不久便被杀身亡,于是诸葛亮带领部分人马去协助刘备,留下关羽镇守荆州。临走前,诸葛亮嘱咐关羽不可大意,要和好孙权,共同对抗曹操。但当孙权主动来示好,关羽却非常狂妄,认为自己就可将曹操打败,根本不需要他人协助,并讥讽孙权一番。曹操趁机联合孙权,一起攻打荆州,于是荆州失守,关羽被擒。
关羽痛失荆州,主要是因为他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得到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东吴的将领就是针对他的性格弱点,给他写一封谦卑恭维的信,给他戴高帽子,麻痹关羽。关羽果然更是飘飘然,率领着主力军离开荆州攻打曹操。东吴于是在后方轻易地取得了荆州。
当我读到关羽败走麦城之际,我心里一震:这不正是三四年级时的我吗?三年级时,我的成绩取得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数学,我取得了多次满分。我越来越觉得,不但老师讲的我全都会,就是很难的拓展题也难不倒我。于是我开始不把简单的题放在眼里,学校发的计算题我也不屑一看。到四年级时,我的数学慢慢开始退步了。刚开始觉得是意外,认为书本里的我全都懂,我小心就不会再出错了。但多次考试,甚至做练习作业我都总会出现各种差错。我有点沮丧,不明白为什么。后来,妈妈拿着我的错题帮我分诉总结,我百分之九十几的错误都是普通计算和看错数字,她让我静下心来做好基础练习和计算。
我意识到自己在取得好成绩后,我便自以为天下无敌,十分骄傲,做题也是随便看一眼就马上做答,于是,四年级时我就自食苦果,成绩总不如意。慢慢地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虚心地学习,成绩也慢慢有了提高。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真正地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读《三国》有感 篇4
今天,我看了《三国》之后对张飞、关羽、赵云、等武将都是十分佩服,当然还有十分聪明的诸葛孔明都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我原来对张飞的了解就是:他完全就是一个杀猪的粗人,而且还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嗓门也发达的武夫,根本就不是当将军的料,在长半坡他完全就是靠自己的大嗓门才把魏军给吓跑的。我仔仔细细的看完了《三国》之后才发现为人忠义,有时粗中带细比如说:在赵云在把阿斗带回来之后来了一大群敌军他立马让赵云换马,然后自己大吼一声让敌军感到害怕,再让几个骑兵在两边树林里用树枝捆在马尾上跑,让敌军以为他们有大批军队和粮草迫使敌军撤退不敢攻打他们。
在我没读《三国》之前我对关羽的了解就是:他比张飞要冷静聪明可是他也十分骄傲自大轻敌。我读了三国之后对关羽有了更深的理解:讲义气重感情,对于曹操的诱惑他仍把刘备的两位夫人送到刘备身边。
在我没读《三国》之前我对赵云的了解是:他只会听诸葛亮和刘备的没有自己的主见。读了三国之后我认为他十分勇猛善战能在十万大军中救出小主人阿斗,他也十分忠心。
我原来认为诸葛亮就只是十分聪明,可是我读完《三国》之后再对诸葛亮的评价就不知十分聪明这么简单了。我认为诸葛亮十分会用兵,而且对各种阵法十分精通,遇到各种问题都会坚持解决,他对主人刘备一直没有叛变之心。
看来多读书对书中人物也会慢慢变深啊!
国演义读后感 篇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分天下,三国时期,在这片神州大地,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刘备,曹操,孙权成为三国时期的三个大佬。
《三国演义》这本书,我5岁开始就接触,那时读得是插画版的,之后读简易版,最后读原版,至今我还在研究。三国是个血肉横飞,横尸遍地的时代,也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像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吕布辕门射戟;诸葛亮七擒孟获……
在这本书中,我最佩服的有两个人,诸葛亮和周瑜。诸葛亮我佩服他有智慧,他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借取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他有管仲、姜子牙、乐毅之才,有决定汉朝兴衰的张子房之力。《三国演义》中这样对他评价:“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漂漂然有神仙之态。”我感觉是诸葛亮一个人主导着三国的走向,诸葛亮帮助刘备打天下,他料出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为此我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非常敬佩他。
我第二敬佩的就是周郎,周公瑾,周瑜的三江口初战曹操,骗蒋干杀蔡瑁、张允二将,号称是“江东一哥”,是名副其实的大师哥,可是不想被气死。我认为他永不服输,千秋傲骨,独树一帜的思想也是值得我们大家敬佩的。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关羽的忠勇,就算是身处曹营也信守誓言;看到曹操的智谋和心计,感受到人和事物都有两面性;看到刘备的仁
爱,为百姓们创造新的生活天地;看到孙权的礼贤下士,对待人才如上宾一般。不远处董卓走来告诉我不要贪污受贿;吕布走来告诉我们不要见利忘义;王义走来告诉我们要遵循王法,服从命令;赵云来告诉我们要忠于主公。
《三国演义》给了我许多帮助,在我伤心时帮我找回信心,在我偏离正轨时给我改正;在我有困难时给我力量!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6
《三国演义》我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书中的大致内容我都了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读了这本书,并且在那次的开学考试时我还得了99分,可见我对《三国演义》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过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再次阅读《三国演义》以后我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
我以前看这本书时,我曾经说过:“这本书讲述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群雄混战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不过现在我知道了,它只不过是根据历史改编成的小说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说,《三国演义》与真正的三国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过五关斩六将”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都是罗贯中虚构的。但这就是小说的魅力,《三国演义》因为有了这样虽然虚构但是精彩的段子,它才会显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因而流传至今还闻名于世。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国并把它建设得如此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胜利和国家稳定的根本。那么把这种观点代入三国时期后,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三个政权在建立时想尽办法让天下人信服,最后却都没能摆脱亡国的厄运。人民和国家领导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而三国的统治者们都想吃掉另外两国夺取天下,因此,尽管魏国有着最多的地盘和人口,吴国有厉害得使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殒命的领导集体,蜀国有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诸葛亮,他们还是回天乏术,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其实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国家稳定的根本。三国之前,有商汤革命、武王伐纣、秦末乱世,这样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政权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历史事件,三国之后隋唐乱世、五代十国、元末大起义、明末李闯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在讲述同一个道理。
我们经常说,少数服从多数,人民永远是多数群体,人民的利益永远是领导人应服从的利益,我从《三国演义》中读出了这样一个大道理。
读《三国》有感 篇7
最近,我又看了《三国演义》。让我感受到了古代的气息。
书中曾写到刘备三顾茅庐这件事,使我感触颇深,若不是刘备执意请诸葛亮出山,若不是刘备的坚持,他日后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刘备以前也只是个卖草鞋的,但是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让他成为了一个我们十分敬佩的人物。作者罗贯中一定是想让读者从刘备身上明白:只要坚持,就能成功这个道理吧!
从古至今,有多少伟人、英雄的成功都是因为“坚持”!
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电灯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可是这背后,他又付出了多少辛劳?他在实验室里研究并且实验,“跌倒”了1600多次,但他又从这1600多次跌倒中爬起来,终于发明了电灯。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是坚持!
古代的书法家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小时候父母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不让他滋长骄傲的情绪,父母要求他写完院里18缸水。王献之心中不服,咬牙练了五年,又练了五年,直到把18缸水全部用尽。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王献之的锲而不舍使他成了一名大书法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坚持不放弃,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刘备要去请诸葛亮当军师,于是三次去诸葛亮的家里请他出山,最后诸葛亮同意出山当军师的故事。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有毅力、有恒心,因为一次失败就半途而废。书中写到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睡觉,关羽和张飞都说让刘备去叫醒诸葛亮。但是刘备却坚持在外面等候诸葛亮,我想刘备真是十分尊重诸葛亮啊!
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像刘备这样求贤若渴,精诚所至的人。有一次,我和两个同学请教一位同学,同学说等一会儿,我们在那儿等呀等,可是那位同学还说等一会儿。我实在忍不了准备走了,却被一个同学拦住了,他说:“我们请教别人,就应该拿出诚意,再等一会儿吧!”大家说,这位同学是不是非常像刘备呢?
这本《三国演义》是我近期看到的最有感触的作品,我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从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