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作文 > 小学生作文 >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优秀5篇】正文

《最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优秀5篇】》

时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本文是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理的最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优秀5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1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过去,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灵活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要有效利用教材,保证学生学习数学有依据。

教材是课程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内容及编排方式都给我们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那么,如何有效使用教材呢?

1.尊重教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2.紧扣教材。在教学时,要把教材钻研透,把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图和例题,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

3、延伸教材。在围绕教材进行教学时,如果能做到对知识进行延伸,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那我们的教学就真正达到了有效。

二、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保证学生学习数学有兴趣

首先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了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我们所教的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使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

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真正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勇于把课堂“让位”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在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兴趣,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感悟数学思想的衍生、数学矛盾的化解、数学结论的内涵,进而体验数学的真情真味,领略“无限”课堂,才会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二 要重视教学的行为,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益

先说说教学目标吧!一节课下来,看一看自己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定:(1)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能克服外界的干扰,聚精会神地听讲。

(2)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不是被动地听讲。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对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

(3)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4)学生有一定的课堂练习时间,有独立的解答和思考问题的时间,而且学生练习的正确率都很高。

(5)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如教学《铅笔有多长》,让学生测量了部分物体的长度后,问:你们现在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一位学生脱口而出:老师,你的腰围是多少?其他学生哄笑并大声响应,老师一愣,显然这问题不是预设的,虽然这只是一名学生的要求,但问题一经提出,便众望所归。于是教师“将计就计”,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测量: 生1跑上讲台,拿着米尺,小心翼翼地围着老师的腰绕了一圈。生2:“可以用一张长长的纸条,对着米尺,把刻度画下来,当卷尺来量”,自己制作软尺,想得真绝。

生3:“干脆拿一根绳子围老师的腰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生4:“借老师的裤子量”,真大胆的办法。生5:“借老师的皮带量”。

这似乎是老师最倾心的方法了,刚想刹住,一位学生抢先说:“老师,我有更好的办法。我一拃有10厘米,只要用手量你腰围有几拃就可以了”

究竟什么办法最好?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寻找答案。“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课时目标的实现可以有四通八达的运行路径。“老师的腰围有多少”,这问题蕴涵着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既有现实性又带有一定挑战性。从老师愣住的表情,可以知道这决不是我预期的认知目标,但我捕捉住这意外生成的问题变为可贵的教学资源,殊途同归,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生成性的课堂,学生积极性很高,智慧得到充分展示。对于学生想出的各种测量方法,教师不以成人的眼光简单评判,“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用自己的速度学习数学”。当让孩子们用想出的办法在我身上折腾后,学生掌握的不仅是测量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依附之中形成和发展了。尽管耗去了时间,但收获的却是价值,真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三、要改革教学评价,保证数学教学方法有改进

教学评价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主要涉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要求的那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它才会乐于学习。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让他们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评价是为了激励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以及为家长提供孩子在校学习数学的情况等。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平时观察、改革考试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课堂行为的评价特别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然而在我国却很难推广。这里面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观念与认识问题,如学生观、评价观、感情分等;二是技术问题,即不知道怎样操作。要使学生评价达到一定的信度与效度,我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首先必须明确本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设计评价指标。2.评价指标控制在10一15个,而且必须是具体、明确,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就能做出判断。3.尽可能收集定量与定性两方面的信息。4.指标的产生尽可能广泛听取本校教师和学生的意见。5.开学初就应把评价表发给每位教师,并告诉教师,在期末将由学生从这些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便于教师学会自我管理。6.尽可能每次让一个学生同时评价5门或更多门学科的教师。这样每班随机取样15名即可,以避免个别班主任集体作假。7.由于所有量表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统计结果的处理需要谨慎。如不能给教师排名次,也不能当作发奖金的唯一依据。可以告诉每一位教师两个分数,一个是他本人的总分,另一个是全体专职教师的平均分。得分较差的教师可以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处理,或者对他们下个学期的教案进行规范管理。如果这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评教师的科学性就可以得到保障。经过研究,在学校采用学生评教师制度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校本化和民主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有利于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改善学生在学校时的心理环境。

四、要注重教学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数学日记,可以写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记述他们在课堂上探究的经历,还可以畅谈他们的新发现,更主要的是反思学习方法。学生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创新的过程,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样经过教与学的不断反思,数学教学就一定能向纵深发展,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2

农村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活动时间:3月30日 中心发言人:白崇学

活动主题:农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课题的现实意义及背景: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随着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使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为了了解这一课题在这个领域中的研究现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著、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比如,有效教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倡导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等。

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大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必然可以进一步 推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与使用,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时代和谐。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在具体教学行为中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诸环节的有效性。

我们双塘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虽然我们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需要在原有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点。我们期望以州级“十一五规划”专项课题研究为平台,以构建有效课堂为切入点,继续实践和延伸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核心价值。

2、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的成败。但是针对当前的实际,有很多的课堂,由于教育观念、施教水平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新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老师一节课到底给学生什么?心里不清楚,教师讲得多,学生体验得比较少,多少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收效甚微。另一方面,还是处于部分尖子生支撑课堂,很多孩子处在陪读的状态中。对于有效课堂的构建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又是何等困难?有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是有效的呢?其实,要想构建有效的课堂,它的前提条件就是: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目标要明确具体;其次是主体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动起来,让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不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将会严重限制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关键词的理解

1、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学的课堂教学,也涉及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外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及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

2、有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涉及到有无效果和效果好坏等几种情况。课题研究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有的理念,和从“十一五”基础教育承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战略任务出发,建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产生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够得到迅速提高的问题。即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等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强调教育创新的形势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效果如何迅速提高的方式、方法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意义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

2、研究内容:

(1)有效的导入策略;(2)有效的提问策略;

(3)有效的评价反馈策略;(4)有效的练习策略;

(5)有效的组织控制策略;(6)有效的拓展﹑延伸策略;

(7)有效课堂的课例﹑案例分析等。

3、研究意义

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让广大教师更新观念,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积极把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形成一个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交流,重视师生间﹑生生间的信息交流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营造有效教学的和谐课堂。

4、创新之处:

在已有的有效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侧重于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关注的是课堂实践中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组织。针对城乡差异客观存在的现实来进行具体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强调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设计。

四、课题研究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适当的给于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出学生在探究性、自主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等因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及教学模式方案设计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3、(美)纳卡穆拉的“健康课堂管理”: “健康课堂管理”通过阐述学生健康的基础和课堂管理策略,通过健康课堂上对学生的激发交流,通过运用一些健康有效的纪律实施,皆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技巧和策略,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气氛,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健康课堂管理的基础是,每位教师应该时刻牢记,必须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为基本出发点,用健康有效的方式沟通与交流。

“健康课堂管理”把美国现代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在实践活动中贯穿始终。它对我们本课题的课堂实践探索有积极的实质性的价值借鉴。

4、(美)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体系包括以下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自我认知能力;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

加德纳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一种积极的学生观,倡导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针对不同智能特点“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学生“对症下药”。

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价。多元智能理论力求使评价教学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能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3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数学教学课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性变革,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亮点更多存在于那些条件优越的学校中,而在教学条件落后的农村学校中,不符合课改精神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正如周济部长所说,“应试教育从根本上还没有真正转变。”大部分教师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握,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另一方面,“教教材”、“用教材教”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教师的教学策略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率较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教学质量低迷。甚至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这一课题,以利于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发挥其特殊的优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为了了解本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如何组织和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拚弃。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课题的界定

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有效教学策略对应于课堂教学,可以是某一环节的一种策略或一组策略,也可以是课堂教学上的一套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这个理念服务,是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采取的教学措施。

2、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

(1)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服务教学。

(2)通过研究与实践,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

(3)通过研究与实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是我校数学教学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3、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4、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将选取小学1—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2、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反思、总结,去芜存精,不断修改、完善实践方案。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4、访谈法、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访谈、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师所实施的教学策略的态度、情感,以便更好的开展研究与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7月)调研本校数学教学存在的现状,撰写开题报告,申请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

2、实施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课题实践教学,收集研究资料,掌握实践数据,编制案例集、论文集并对前一阶段的工作做整理,并写出书面报告。

3、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0月)分析整理资料,数据,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完成预期的课题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做好成果的推广工作。

六、研究基础

1、学校领导重视,亲自策划或参与课题研究与实践,为课题研究取得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2、教师有一定的教科研经验和能力,而且乐于参与课题研究,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力,在各级案例、论文、教学评比中获奖率较高。

3、本课题组制定了各项制度

读书交流制度,通过读书交流,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水平,转变教学理念。教学反思制度,要求教师每课之后要进行反思,提高教学能力。论文制度,每学期要撰写一篇论文,积累研究材料。集体备课制度。

4、落实研究经费:学校能够保证资料、设备和经费的使用。

七、教学研究成果:

在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这一年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如下五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策略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我们在教学时对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在设计本课的导入环节时没有采用课本上的主题图和统计表进行,因为我们发现表中的数据只有98和25的加法利于点出本节课连续进位加法(一)的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所以,我们没有利用主题图,而是选择四个简单的数字采用纯数学化的导入方式导入本节教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中的主题图作为科普知识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我们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

师:早就听你们老师说大家都非常聪明,我一直不信,现在就出一些小智力题考考大家,看看你们的思维到底怎么样,大家有信心吗?(1)在数字“1—9”这九个数字中,最大的是几?第二大的是几?第二小的又是几?中间的是几?

(2)用这四个数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看谁说得多)一共有几个两位数?怎样说才能保证不丢或者重复?

(3)用这些数字你能列出多少个加法算式?(只限定两个数相加,师选择四个有代表性的算式写在黑板上:98+25=、89+85=、52+25、29+58=。)

(4)观察这四个算式,哪些是我们二年级学过的,是什么类型的算式?还会计算吗?赶快算一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和小组交流一下)

(5)前两个算式和后两个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

当然创造性地“用教材”并不是无视教材或纵横无度地“创新”和“开发”,使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要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去审视新教材,实践新教材,促进教材的建设和发展。

(二)情境教学的策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要用好新教材中教学情境的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目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

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自行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9加几》第一课时的教学情境就是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设计的:

师: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作为奖励,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大家愿意听吗?(愿意)不过,故事里包含着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看谁能听得出来并会解答。

这是什么?(鸡蛋)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就和这两个鸡蛋有关,老师家里养了一只母鸡,名叫花花,他非常勤奋,每月都下很多鸡蛋。昨天晚上,花花提这两篮子鸡蛋找我来了,它说:“主人,我这红色的篮子里有9个鸡蛋,绿色的篮子里有3个鸡蛋,你帮我算算,我一共有几个鸡蛋?”我很快就帮它算出了答案,而且还帮它想了很多计算的办法。花花说:“谢谢你,主人,你这么聪明,你的学生们也一定很聪明吧?他们会算这样的题吗?”我说:“会呀!我的学生都非常聪明。你如果不信,明天我就用这道题考考他们,怎么样?”花花说:“好啊,如果他们都答对了,而且办法也特别多,我就奖励他们每人一个鸡蛋。”看,这两个鸡蛋就是花花委托我带给大家的,它说这两个鸡蛋是用来奖励这节课表现最出色的学生的,大家高兴吗?(高兴)

故事讲完了,现在谁能说说故事里到底包含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生活的背景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产生需求。

(三)活动化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例如《四边形》教学中,多次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活动:

1、观看图片,认识四边形

2、围四边形

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四边形。请根据自己的想象,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学生在钉子板上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选出不同的四边形加以展示)

3、讨论学习四边形的特点。

钉子板上都是同学们围成的四边形,请观察,说说看;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结合图形得出。(教师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4、摸四边形

摸一摸:结合四边形的特点。让学生从袋中找出一个四边形,然后摸摸它的四条边和四个角。

5、找四边形

(1)大屏幕上有许多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来吗?找一找,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2)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6、动手剪四边形。

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那么你能用你的小巧手剪出两个以上不同的四边形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动手,让学生上台展示,反馈交流。

7、分四边形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我给每两位同学都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打开信封看一看。请你们两人一组,把手中的四边形分一分。

(1)小组合作,要求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没分好一类放在旁边。比比看哪个小组分得多。

(2)汇报交流,投影展示,说说分类的方法。

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通过对教材的创造性再加工、再设计,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动手、动口、动脑中,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数学教学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创造意义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四)学法指导策略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课堂改革入手,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行为。

1、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法指导。例如,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和转化问题使它变成更易于解决的形式,如何收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和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养成勤奋刻苦,求实创新的精神。

2、辩证地认识和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新课标针对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状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学习方式是唯一的选择,也绝不意味着反对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所长而又不可替代。教师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两种学习方式的互补性,相互渗透、灵活使用。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实验探究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环节的教学中:

1、开展实验,收集数据。

师:圆锥的体积究竟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亲自实验。这里有沙子和水,还有等底等高、不等底等高的各种圆柱、圆锥的模型。实验要求是:各组根据需要选用实验用具,小组分工合作,轮流操作,作好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填在下面的表中。(多媒体出示)

师提示:如何实验?各小组先议一议,再动手。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实验结束将各小组记录展示在黑板上。

2、分析数据,作出判断。(1)观察全班的实验结果。师:各小组说说各种实验结。

师:同学们一起观察全班的数据,看看发现了什么?

(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圆柱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沙子或水,也有两次或四次等不同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在进一步观察,什么情况下圆柱刚好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沙子或水?

生:各组互相观察各自的圆柱、圆锥,会发现:只要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也就是说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师:是不是所有符合条件的圆柱圆锥都具有这样的关系呢?(生可能有怀疑)

师:用标准的教具亲自实验一次。(2)总结结论。

生:观察老师的实验可以看到,结果和他们的实验结果是一样的。得出结论如下: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师问:你们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 生:v=1/3sh

3、加深理解。

师:在1/3sh中,“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生:回答。

师: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还要注意? 生:回答。

这里的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感知、理解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五)多元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1、创设和谐、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始终都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目光。“你回答得很准确”、“你真棒”、“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等赞扬和激励学生的话应常挂在教师嘴上,即使对于说错的学生,也决不能漠然置之,更不能随意责难,在适当时候再给机会,让他尝试获得成功的欢乐,把知和情有机地统一起来。

2、在练习反馈中,进行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综上所述,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

八、研究成果形式

1、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论文集、案例集、教学设计集和教学反思集)

2、关于有效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结论及推广

通过课题研究过程所产生的示范和辐射,帮助我校全体教师认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的育人价值,逐步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学习和掌握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技能,提高实施课程标准和使用新教材的水平,改善我校当前数学教学状况,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4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之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班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比较满意的分数,教师又增加了不少课外作业。大量的作业,需要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去批改,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怪现象因此,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引导,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研究,是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目的和意义 课题界定:

教学:按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活动,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活动;一种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互作用,是师生双方的矛盾和依赖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学是由教师引起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首先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其次关注教学效益;第三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第四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课堂教学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意义和理论价值:(1)在我市数学教学中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十多年,新课程改革也已进行了五年,应该说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对照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如前所述的问题还困扰着学校的数学教学。实施本实验,探索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有效性,意在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促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发展推进素质教育。

(2)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点问题,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是课堂教学效益不高,课内损失课外补造成的,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学生的课业负担压缩在课堂之中,真正减轻学生的课外课业负担,从而使学生有更多可自由支配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本研究,使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形成有效教学,养成实践+反思的工作作风,从模仿教学走向反思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1)同一研究国内外领域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部分中小学进行调整,在有条件的地方创办寄宿制学校,此项工作对于发展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问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各方面给予关注。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2)本课题与之区别与联系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都有阐述,并都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出,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较强,大多数是面得研究,而我国学者更多关注的是新课改条件下的课堂有效教学,并着重把课堂有效教学的成效、效率、效益、效果作为研究的方向,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切实把成效、效率、效益、效果贯穿有效教学的始终。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支撑性理论: ①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第二,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第三,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②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1)我们将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分层次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层次化; ②学习情境的创设要生活化; 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④评价方式的运用要有激励性;

六、研究的方法(1)文献研究法

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指导实际,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提高研究者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开展。

(2)问卷调查法

研究者将调查项目编制问题或表格,分发给调查对象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分析、形成结论,便于调整研究过程。

(3)经验总结: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实验,探索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笔记、心得、总结性论文等,在一定得范围内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效果 1.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

第一阶段:学习、讨论、确定研究方案,积极申报立项。(2009年4月——2009年6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初步明确课题的理论支撑点,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方案及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09年7月--2010年11月)

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和尝试,交流实践体会,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等,撰写阶段性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和推广(2010年12月--2011年2月)

做好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汇编优秀案例、优秀论文,收集获奖证书、课堂实录等

2.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1)课题实验报告;(2)课题实验中期实验报告;(3)课题终期实验报告;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有效性,论文集、实验经验汇编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体系;(5)结题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

乔继宁(盱眙县教研室主任)李文彬(盱眙县教研室副主任)课题负责人:葛加利

课题实验教师:侍克山 王开平戚善伟 刘忠 第一小组:侍克山 王开平

研究的主题:课堂有效教学的作业设计与批改 第二小组:刘忠

杜海霞

研究的主题: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研究 第三组:戚善伟

王志玉

研究的主题:课堂有效教学的情景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篇5

《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验》 开 题 报 告

四川省剑州中学课题组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根据目前国内外教育形势,和我校教学实际,于2007年底确立了《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有效教学实验与研究》这一课题,于2008年元月份申报,2008年11月21日由广元市教育局正式批准立项。系四川省普教科研项目,立项为广元市“十一·五”期间重点教育科研课题。经过前期长时间的组织和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谨代表课题组向与会专家、领导们汇报我们的开题工作,向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教师作开题报告,在本开始,我校课题组将认真按照上级要求,严格执行研究计划,加强课题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实验和实践活动,竭诚为教育教学服务。恳请在座的专家、领导提出宝贵意见给予指导。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课堂教学研究是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

十一、五”我们把“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作为我校的研究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一)、国内外教育教学形势和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教学现状决定的。

1、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进步的加快,给我们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普通高中教育,特别又是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的问题,已成为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关系民族兴盛、全民素质高低、人才培养方向的重要新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农村普通高中教学具有学生基础薄弱、课程资源不足、教学理念陈旧、师资力量缺乏等特点。普通农村高中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素养、建构课堂教学文化,采用科学而有效、适合于学生发展情况和农村中学特点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是农村普通高中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2、本课题研究也是解决我校教学现状的必然需要。剑州中学是一所由师范改制转轨的年轻普通高完中,我们的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和师资配备已成功转型,而且短短几年内“一年一台阶,三年一跨越”,业绩辉煌;但我们的教学思想还不够新,管理经验还不足,所以深入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是摆在我校的新问题,非常必要。

3、我们的普通高中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许多教学准备的不充分和计划的不科学造成教学的低效;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资源的贫乏和低效使用限制了教学收获的有效性;教学没有丰富的教学收获,教学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没能很好地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促进启发者、合作指导者。同时,受升学考试及安全压力等方方面面的影响,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频繁训练以及“封闭式” 管理,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学校和教师。只重“认知目标”的完成,也使教学缺乏艺术,学习缺乏兴趣。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使新课改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是教育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举措。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根据各学科课程特点和内容,结合农村高中教学的具体实际,研究和实践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一定会对农村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深刻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策略,建构有效教学课堂新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用热情和兴趣点燃智慧,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

3、建构有效教学评价指标和管理体系。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而且能够灵活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调整评价标准,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实绩。

4、推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多数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职业型为事业型、“教书匠”为教育家,力求成长为一批优秀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有效概念及界定: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的典型教学事件进行理论分析,反思。有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有效意识。

2、有效教学的思考: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古今中外都是这样。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从产生至今,有效教学就一直是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但有效教学研究的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所以,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教育科研一直永恒的主题。当前有效教学大体有四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四是最优化理论(以巴班斯基的理论为代表)。这四个理论就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教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并非依赖于完全客观地标准来判断,实际上对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是一个价值负载的活动,它取决于人们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目标观。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教学有效性的不同判断。(这就是科学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

(2)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但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的“效”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因此,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这是建构主义理论)

(3)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底线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有效教学强调时间合理的、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又反对绝对量化或过于量化,而且将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工作表现。(这是最优化理论)(4)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必然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的反思与探究。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在这四个理论的支撑下,我们把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界定为将立足于高中学科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农村高中学校的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1、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著《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等。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著《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老师著《高效率教学》等。从国内外文献研究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二:一是国外研究成果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由于文化、教育背景差异,难以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接受、借鉴、创新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二是国内研究成果大凡是文献研究和建议性理论研究,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缺少实践基础,在指导性和普遍意义上看,缺乏推广价值。

2、综合分析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发现,虽然有一定的经验和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但针对农村中学的特点进行课堂学科教学策略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见,而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更是很少。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将教师教学行为合理分解,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在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研究,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四、研究的目标、重点与内容(子课题设计)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关注过程,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教学策略,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必须引起、维护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以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引起学生学习意向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其次要指明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 三是要采用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的方式,借助教学技巧和艺术以及角色转换,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是运用有效的教学评价标准,反思自己的教学,建构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思路是重建课堂,采用过程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研究、学校的有效评价策略研究等范畴去研究和把握课堂教学,进而去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新课堂。

一是重点研究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教师有效的“教”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内容主要有:教学准备策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利用、开发与整合、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反思策略(做好教学后记、教学案例和教前反思的研究)

二是研究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开展有效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有效训练练习的研究,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有效评价体系研究,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评价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建构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有效教学评价体系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建构农村高中课堂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学生有效学习评价标准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任务:

我们的研究是以“精备---精讲---精练---精评”为主线,实现一个“精”字目标的教师有效教学策略为主,以其他环节有效策略研究为辅的研究。具体任务有:

1、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策略研究(研究重点)

主要有:①、自主与集体备课结合有效备课策略研究;②、教学任务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③、教学过程与有效教学组织的策略研究;

④、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⑤、教学环境与情境设置的策略研究;⑥、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研究; ⑦、学校有效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⑧、有效教学反思与创新成果研究等

2、高效优质课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等课型实施研究;

3、有效教学优质习题集、有效教学经验论文集编制研究;

4、普通高中课堂有效教学优质资源库的建设。

(四)、确立以下子课题(研究机构与组织保障见附件)

1、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2、农村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3、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4、农村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5、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6、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7、农村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8、农村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9、农村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方法与过程

1、课题研究思路:

首先,针对现行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通过研究,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在对有效教学研究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其次,运用文献法进行系统学习,以确保本研究建立在他人研究基础上,并有所创新,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进一步树立起课堂教学中的生本意识。

再次,运用问卷调查法,统计技术描述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分析导致教学有效性现状的原因。

最后,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方法,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评估标准,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效益,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之目的。2、研究方法

(1)、文献学习分析法。

(2)、调查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

(4)、个案研究法。(5)、经验总结法。3、研究过程及步骤:

实验前期调查与组建阶段(2008年2月至2008年8月)调查高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利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与子课题组和组织机构。

主要工作:(1)、选题。根据相关精神和理念,结合我校课堂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2)、调查分析,掌握研究前的情况。(3)、理论学习。组织参教师收集、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与经验。(4)、撰写实验方案,填写申报书,申请立项。(5)、分解课题,将总课题,按学科分解为学科确立子课题,并制定研究方案。(6)、开题。

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组织子课题主持人和研究人员培训会,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并实施研究实验。

①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完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②完成高效优质课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汇编。③完成各年级有效教学优质习题集、有效教学经验论文集编制研究;

④完成高中课堂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优质资源库的建设; ⑤邀请相关专家商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⑥考察学习,收集资料信息,完成有关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阶段实验报告。

主要工作:(1)、各级课题组根据实验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2)、围绕研究组织学习。(3)、制定阶段研究计划。(4)、开展研讨活动。(5)、召开课堂教学课题研讨会。(6)、进行阶段总结。

实验总结与结题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完成专著;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根据情况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主要工作:(1)、收集研究资料。(2)、形成研究成果。(3)、申请结题。(4)、成果推广。

4、主要研究措施:

(1)突出“精讲精练”,突出“学生活动” ,突出“学法指导”。哪些精讲,怎样训练练习效果好;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听、说、读、写、议、算、答;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之有效主动获取知识。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关心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学生,信任学生。(3)注重课堂教学行为:体现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激励,将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体现参与,发挥主体作用;体现表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善于表现的良好心理素质;体现创造,教师敢于在教学方法、手段及艺术形式上进行创新;体现成功,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见解,给学生成功的体验。

(4)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主动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去思考和锻炼。

六、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联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其它有效教学研究之间在内在精神、本质涵义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

2、区别:但本课题,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我校实际出发探讨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具有区域和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重建课堂,改变和重塑课堂教学,探索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微观、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在行动中提升教师的理念,改变教师惯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发生结构和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题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各学科课题组主持人都是我校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突出的研究专长。

2、课题组主要成员是学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均有丰富的高中教学经历。他们中有身体力行的一线教师;有学校校长、副校长;有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有高特级教师。他们都参与过省市级课题研究,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中发表论文多篇,另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3、课题组为了搞好本课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认真学习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购买了相关的教学资料、资源;查阅有关国内高中课堂教学研究现状的文章;走访考察了有关高中课堂教学的现状,观摩了大量的优质课,充分讨论了课题的可行性。并准备聘请省、市教科研专家给予指导,力争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

2、《农村普通高中有效教学优秀论文(反思)集》;《农村普通高中有效教学设计(案例)集》;

3、普通高中课堂有效教学新模式和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4、建立普通高中各年级学科有效教学试题库;

5、普通高中有效教学优质资源库的建设(网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优秀论文汇编、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执笔整理:梁泽清)

2009年2月20日

※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讨和改进。这就是研究。

※ 一切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方法很重要);进步即成果。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3.4 行动研究法:

我们在完成前期理论学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现阶段适用的是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中不断地研究探索、改进工作方法,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它将改革与研究相结合,需要学校、年级通力协作和统一行动,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基本模式: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