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作文(热门十篇)》
金色的鱼钩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色的鱼钩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金色的鱼钩作文1
万里长征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体现了红军的不惧艰险的大无畏精神,在这其中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的`故事呢?我们的课文《金色的鱼钩》也正写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当我又读起了这篇课文,还是那样感概万千......
《金色的鱼钩》主要讲了在长征期间,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时许多人得了肠胃病。有三个病号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了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他用了一根缝衣针,烧红后做成了一个鱼钩,每天出去钓鱼,给几个小同志做鱼汤吃,他则吃着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最后,终有一天,他光荣牺牲了。
想象一下,如果老班长还活着,那他一定可以舒舒服服的过完漫长的人生,可是他为了其他同志的安危挺身而出,使自己陷入危难之中。
啊,这是多么伟大的舍己为人的光荣精神啊!这长满红绣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死亡之前仍没有做出有意义的事情。我要发扬舍己为人的精神,给予别人一点点的帮助就能给别人温暖,自己也可以感受无穷无尽的快乐。
金色的鱼钩作文2
xx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有3个小同志病得是在跟不上队伍,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他们,让他们走在后面。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他们。一天,老班长在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了鱼。于是拿针烧红后弯成鱼钩,今天,他们吃上了新鲜的鱼汤。小梁发现老班长从来不吃鱼,一次,他发现了老班长正哽咽着他们吃剩的鱼刺。老班长要他保密。老班长和他们渐渐接近草地边了,他们病得越来越重,老班长也越来越瘦,只剩下包皮骨头。老班长说今天弄点好吃的,吃完后一口气走出草地。于是他们到处拾干草、挖野菜,老班长钓鱼钓了好久都没有回来,他们找到老班长时,老班长已经晕了过去。于是他们分工去弄吃的,弄好后,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老班长要他们吃完后一口气走出草地,说完后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小荷
小梁把鱼钩包好了,等到革命胜利了,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吗,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去瞻仰它。
金色的鱼钩作文3
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生病的我们,我们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过了半月,两袋青稞面很快吃光了。老班长为吃的东西而发愁。
一天,他在水池边洗衣服的时候,看到河里有鱼,他跑回来,用缝衣针烧一烧,弯成了鱼钩。那天,我们吃到了鲜美的野菜鲜鱼汤。以后,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吃到鱼汤。
我从没有见过老班长吃鱼。我悄悄地跟着老班长,这才明白老班长这些天吃的是我们剩下的鱼骨和野菜。我失声喊了出来,劝老班长吃些鱼,爱护自己的身体,可老班长依旧坚持他的观点,给我们喝鱼汤。
终于,就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生病了。当我钓到鱼,给老班长吃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还是让我们珍惜粮食,他自己非不吃,把鱼汤留给我们,而他却光荣的去世了。
我小心翼翼的把老班长留下来的鱼钩保存了下来。
金色的鱼钩作文4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连指导员委托炊事班的老班长留下来照顾我们。
我们的病一天比一天重,而所带的粮食也不多了。老班长除了给我们做饭、洗衣服,还要安慰我们的情绪,更多的时候就到处给我们找野菜。
一天,老班长在水塘边洗衣服,看见有鱼儿跳出水面,于是取出一根缝衣针,弯成鱼钩,钓鱼给我们吃。自从有了鱼汤喝,我们的病逐渐好了起来,但我们却从没有看见老班长吃过鱼。好奇的我跟着老班长想一探究竟,发现他在就着野菜吃我们剩下的鱼刺和鱼骨头?我的心像有万根钢针在扎一样,抱着老班长失声痛哭。老班长知道不能再瞒着我,叮嘱我帮他保守秘密,不要告诉另外两个小同志。
眼看快走出草地了,老班长却因为过度的疲劳和饥饿晕倒在地,我们为救老班长做了最后的努力。当我们把做好的鱼汤端给老班长时,老班长已经不行了,他叮嘱我们一定要活着走出草地,最后光荣牺牲。
我想,等革命胜利了,一定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送到烈士博物馆,让子孙后代都来瞻仰?
金色的鱼钩作文5
那年秋天,红军长征过的草地时,指导员派炊事员班长照顾我和两个生病了的小同志。因为他年纪最大,所以大家都叫他‘老班长’。
老班长带着我们边走边歇,煮野菜和青和面给我们吃。很快我们的青和面吃完了。老班长看着我们一天天瘦下去,很担心我们走不出草地。于是,他绞尽脑汁,把针弯成鱼钩去钓鱼。以后,老班长总是先安顿好我们后,再去钓鱼,把鱼煮成鱼汤,给我们吃。可我从没看见老班长吃鱼。再一次偶然中,我发现老班长每次吃的毕竟是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我劝老班长也吃点鱼,爱惜自己,可他说找点吃的不容易。当我说要帮他一起找的时候,他严厉的拒绝了。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更少了,我不忍心吃下去,遭到老班长的批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就特别高兴。
渐渐的,我们接近草地边上了,可老班长却昏倒在水边,再也没有醒来。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把我们送出了草地。
我小心翼翼的保留了老班长的鱼钩,让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教育革命后代。
金色的鱼钩作文6
1935年秋天,红军进入草地,3个同志落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我们靠着青稞面和野菜生活,很快就吃光了,老班长看着这样睡不着觉。
一天,老班长看见池塘有鱼,他回去做好鱼钩来钓鱼,这天,三个小同志吃个精光。以后,老班长天天都去钓鱼给三个病号吃。可是,老班长一点鱼都没有吃,只吃他们剩下的鱼骨头,和几根草根,这件事我知道后,很惭愧,他却说这个是我的工作。叫我不要把这件事说去。
一天又一天,快离开草地的边很近了。这一天,我们的精神都很好,老班长出去钓鱼后,就没回来。最后我们在一个水塘里找到他,这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了。我去钓鱼,回来给老班长吃,可是,当我把鱼塘送到他嘴边时,他却说;我不吃,你们吃了,走出草地,最后眼睛慢慢地闭上。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我把鱼钩包起来,想等革命胜利已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子子孙孙来瞻仰它,让老班长的品格留芳百世。
金色的鱼钩作文7
长征途中的故事很感人,很激动人心,今天我抱着振奋的心来读了一篇课文《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他的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所有人很难做到的。上个世纪30年代,一个人一辈子能吃到一口肉就是美事了,钓鱼看似简单却难得多,一天能钓上来一条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老班长为了我们,原本的急性子彻底磨灭了,有了一个常人无法做到的耐心。
老班长骗我们已经吃过了,但是等我们吃完香喷喷的鱼老班长却只能吃鱼刺!鱼刺能当食物吗,能咽下去也是很厉害了!老班长的舍己为人只是为了三个小同志的饥饱,他把任务看的是那么艰巨什么都不可阻止!
当老班长奄奄一息的时候,小梁也为此而悲痛,在临死的时候一碗鱼汤是能救活老班长的,而老班长为了小梁和两位伤员的生命竟然禁止小梁给他喝!
金色的鱼钩作文8
1935年的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病了,炊事员照顾我们。
炊事员四十岁,两鬓都斑白了,大家都叫他老班长。一路上老班长带着我们走,休息的时候,他就拿野菜煮青稞面来给我们吃。我们一天一天地瘦了下去。一天他拿缝衣针弯成了一个钓鱼钩去附近钓鱼给我们吃。
有一次,老班长钓了一条鱼煮熟了,给我们三个人吃,我问老班长:“老班长,你为什么不吃鱼?”老班长说:“我吃过了。”我不相信,吃完鱼汤后跟着他,只见他正在嚼着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要我不要告诉两个小同志。
挨了很久,终于到达草地上了。老班长带着鱼钩出去钓鱼,我们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他回来。就去找他,发现他在水塘边昏迷了。我立刻去钓鱼回来煮汤给老班长吃,可是老班长却不吃,叫我不要浪费东西,最后,老班长牺牲了,只留下了那只鱼钩。
我把那只鱼钩包起来,想:等革命成功了,我就把它送到烈士博物馆,让我们的后代来瞻仰它。
金色的鱼钩作文9
1935年秋天,红军四方面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我们。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一次偶然的机会,老班长发现水塘里有鱼,就用缝衣针烧成一个鱼钩,给我们钓鱼。以后,我们每天都能喝到鲜美的鱼汤。可我从没见过老班长吃过一丁点儿鱼。一天,我发现老班长竟然在吃我们吃剩的鱼骨头,我难过得说不出话来。老班长说指导员嘱咐他一定要把我们带出草地,一路上,他就是我们的上级、保姆、勤务员。他不能辜负指导员的嘱托。就这样,挨了一天又一天,我们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也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这天上午,老班长再给我们钓鱼时昏倒了,临终前,老班长嘱咐我们一定要坚持走出草地,还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感到很愧疚。
我仔细地把这枚鱼钩包起来,想等革命胜利以后,将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金色的鱼钩作文10
1935年秋,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炊事班长奉指导员之命照顾我们三个掉队的病号过草地。
一路上,老班长到处找野菜和(huò)青稞面还挖草根,以保证我们吃上东西。为了补充营养,他想尽办法用一根缝衣针弯成钓鱼钩,天天去水塘边钓鱼给我们吃,可我从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于是,我悄悄跟着老班长惊呆地发现,他只是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见我发现了这事,道出弄点儿吃的不易,示意我为他保密并不许我帮他,第二天更是激励我不能脆弱。
渐渐接近草地边了,可我们的病越来越重,老班长也瘦得皮包骨头,但他一直鼓励我们。老班长以惊人的毅力支撑着,带领我们终于走到了草地边上。老班长去钓鱼,却昏倒在水塘边。为了挽救老班长,我们分工弄鱼汤,可是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不舍得吃硬省给我们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老班长嘱咐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
为了纪念老班长,我小心保存鱼钩,想等革命胜利后送到烈士纪念馆,以此教育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