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运动有哪些基本比赛规则(最新3篇)》
跳高作为一项竞技项目,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信大家对于跳高都不陌生,同时跳高也是有很多运动规则的。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跳高运动有哪些基本比赛规则(最新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跳高的运动规则 篇1
在1896年的首届现代奥运会上,跳高就已经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跳高的过杆技术动作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跳高比赛一般由主裁判设定起始高度,跳高横杆每轮至少提高2厘米,直到剩下最后一名选手。跳高运动员可以自己选择何时、何高度起跳,如果三次试跳同一高度失败就会被淘汰,而选手成功越过的最高高度就是自己的最终成绩。
奥运会跳高比赛通常先分组进行及格赛,凡通过及格赛标准的选手可直接进入决赛。如达到及格标准的运动员不足12人,不足的人数按及格赛成绩递补。跳高比赛如果出现选手最好成绩相等,需按以下规定评定名次:第一,出现在成绩相等的高度上,试跳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第二,如成绩继续相同,以试跳失败次数比较少者名次在前;第三,如成绩仍然相同,当涉及第一名时再进行决定名次的比赛,其余名次并列。
除犯规外,跳高比赛中运动员每次跳过的高度均为有效成绩。选手有下列之一情况即判犯规:1、使用双脚起跳;2、由于运动员的试跳动作致使横杆未能停留在横杆托上;3、在越过横杆之前,身体触及立柱前沿垂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区,但如果裁判员认为运动员并没有受益,则不应由此而判该次试跳失败;4、无故延误时限;5、当裁判员通知运动员试跳开始后,运动员才决定免跳,当时限已过时,应判该次试跳失败;6、试跳时,运动员有意用手或手指把即将从横杆托上掉下的横杆放回;7、无故错过该次试跳顺序。
跳高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3。98~4。02米,最大重量2公斤。跳高落地区至少长5米,宽3米,助跑道长度不限,最少为15米。如果条件许可,应不短于20米,呈扇形。跳高架应有足够的高度,须配稳定放置横杆的横杆托,两立柱之间距离为4—4.04米。
跳高的过杆技术 篇2
跨越式、剪式(亦称“东跳高方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运动最初起源于英国,是从体操项目中派生出来的。1864年,英国首先将跳高列入田赛比赛项目,英国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简单的跳高姿势)跳过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于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跳高于1928年开始正式列入奥运会项目。剪式跳高起源于美国[1]。19世纪末,美国东部州运动员创造并采用了这一跳高姿势,故曾被称为“东方式”;又因跳时身体各部分成波浪形状依次越过横竿,因此也有“波浪式”之称。滚式跳高亦源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西部州运动员创造并采用滚式跳高,因跳时运动员形似滚过横竿而得名。又因美国运动员霍拉英首用此式创造2.01米世界记录,因而又称“霍拉英式”。俯卧式跳高起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时已被普遍采用。现在,最流行的是背越式跳高,而其他几种跳高方式在大赛中已几乎绝迹。
跳高运动
自19世纪60年代在欧美开始普及,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列为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助跑使人体产生向前的速度,增加起跳时的支撑反作用力和加快起跳动作。背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距离长,速度快,动作自然。其他姿势一般都采用直线助跑,距离短,速度较慢,身体重心低。起跳是人体在助跑后,迅速转变运动方向向上腾起,为过杆做好准备。背越式、跨越式、剪式跳高起跳时,起跳腿是在远离横杆一侧起跳。
俯卧式和滚式跳高
起跳腿是在近于横杆一侧起跳。背越式为曲腿摆动,其他姿势一般为直腿摆动。背越式过杆时,身体由侧对横杆转向背对横杆,然后以手臂、头、肩顺序过杆;髋部在杆上充分伸展成背卧和反弓姿势。身体过杆后,收腹举腿,用背部落在海绵包上。俯卧式过杆时,摆动腿先摆过杆,身体在杆上沿纵轴翻转成俯卧姿势,随即转头潜肩,起跳腿后伸外翻,最后落地。过杆动作分为“平翻式”和“潜入式”两种。背越式、俯卧式姿势因过杆时人体重心离杆较低,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较优越的过杆方式。而背越式又较俯卧式易于掌握。跳高作为一种游戏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古代日尔曼人中曾盛行过跳跃横排马匹的比赛,非洲的图西人还曾有过利用厚木头的跳板或石头踏跳进行的跳高游戏。跳高作为比赛项目始于爱尔兰和苏格兰。1800年,跳高以列为苏格兰运动会的比赛项目。19世纪60年代以后跳高在欧洲和美洲开始普及。在这以后,随着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素质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跳高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跳高运动的注意事项 篇3
1、重点掌握杆上动作,练习时要注意控制杆上挺髋成"桥"型的时机,使之有足够的延续时间,防止"坐"着过杆。
2、学习过杆技术要多采取各种辅助练习。注意设备的安全性能及加强保护措施。
3、重点抓好助跑与起跳的有机结合。
4、应通过对助跑丈量方法的学习,掌握由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并确定助跑点
5、跳高前要做好充分热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