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智慧社区论文(最新4篇)正文

《智慧社区论文(最新4篇)》

时间:

正如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一棵树一生必经历从抽芽、开花到落叶、归根;人的一生必经历的四个阶段中,智慧始终贯穿其中,像四季一样变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智慧社区论文(最新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智慧教育论文 篇1

关键词:教育智慧教师专业化教学机智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叶澜教授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等几个方面。我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的一种品质,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整合统一,是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新境界。

一、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

(一)独特性

独特个体性是教师智慧的首要表征。教育智慧具有高度的个体性色彩,体现着教师区别于他人的、个体的、个性化的独特教学风格。教育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是某个人不断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与重组的结果;是教师基于专业上的需要,通过发现、修正与内化等复杂的过程所建构的。教师不断将既有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并经过个人的重新诠释与转换过程,使智慧的生成符合现有的环境需求。所以,教育智慧是个体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体验、感悟、思考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是受教师个体的思维、个性、知识储备、自我形象、职业动机,以及所处的教育环境等的影响。它蕴涵了教师将一般理论个性化,及与个人情感、知识、观念、价值、应用情况相融合的结果。

(二)情感性

“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复杂的关心品质”。①对教育的责任感与情感是使教育智慧充满真善美的重要条件。教育智慧之所以是教育智慧,一方面说明它的确是智慧,即高尚的才智,另一方面说明它在教育问题的解决中的确能够发挥作用。更深入地思考,教育智慧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因为它是教育活动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它是巧妙的;对学生的爱是创造性运用教育规律的动力;对学生的爱保证了教育思考必然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情感的渗入是教育智慧美的重要特征。教育智慧是使用爱的智慧,教育的使命要求教育者对孩子有责任与关爱,它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教育者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三)科学性

教育智慧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和复杂多变的问题,依靠教师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裁决,从而采取不同的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方式和方法,以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沟通、融合。经过对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发现他们对教学情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对问题的分析更为清晰和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恰当性,即拥有丰富的“教育智慧”。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能够在解决问题时从多角度加以整体把握,洞察多种可能性,并迅速做出决策。

(四)缄默性

教育智慧是不能通过语言进行逻辑说明的,不能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是“潜移默化”“近朱则赤”“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智慧是人们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知觉而获得的,往往缺乏清晰的条理与明晰的意识,是“非批判的知识”,也很可能不在教师清晰的意识范围之内,也无法清楚的表达或理性的加以反思,但它往往与教师日常的生活与经验仅仅相联,甚至可能是教师自己也说不清从什么地方获得的,是只能意会的一种体验。

(五)艺术性

教育智慧是科学化的艺术力量,又是艺术化的科学力量。教育智慧的力量具体表现为这样几种能力:一是对教育问题的逻辑化理解能力;二是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能力;三是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都能显现出科学的穿透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基本上是一个科学问题。自然,理解教育问题的能力基本上是一种科学能力。但是,教育智者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其角度、方式,完全可以上升为艺术。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几乎就是艺术。但是直觉之所以能够发生,却一定是建立在无数次逻辑把握基础上的。假如教育者没有深厚的教育科学、人文科学的素养,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即使发生也很难靠得住。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具有很强的艺术特点。观察教育智者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就等于是在欣赏教育智者的艺术表演。观察者深知其美,深知其妙,但无法重复,无法获得。

二、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一)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内部条件

1.高尚的教育道德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核心。

(1)爱岗敬业

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责任感在于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业。

(2)爱学生

师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作到“四有”,即:一有对学生爱的情感。二有对学生爱的行为。三有对学生爱的能力。四有对学生爱的艺术。

(3)爱美

只有爱美的教师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培养好的人才。我认为教师的爱美,主要表现为自爱。自爱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包括仪态美、语言美、书法美等;二是内在的,包括人格美,情感美等。

(4)爱知识

首先是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其次要向外行人学习。第三要向书本学习。第四要向社会学习,向大自然学习。

2.科研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而且也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的成功之路。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化,正是教师创造力的表现,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

(1)科研意识的培养

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教育科研意识由三个要素涵盖,即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

(2)在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就是通过实践者在自然情境下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研究,它以自主、实践、开放、反思为主要特征,以研究与开放式研讨为原则,以实践情境为主要研究场所,研究旨在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者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措施是否有效,实践者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行为的成败,以达到研究者理性的自觉,进而切实地改变现实。行动研究有三种研究起点:

第一种研究起点是:研究起始于“不明”的情况。也就是指教师常可以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开始进行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长期存在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第二种是以现象的追问为起点。把自己放在里面以对现象的追问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必须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第三种是教学即研究。现象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研究理所当然要根植于实践。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3)建立激励机制,创设科研氛围

良好的氛围和高涨的积极性是促进教师科研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在这两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氛围的创设,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指导教师开展科研等,通过活动促成良好科研风气的形成。二是建立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精神上的表彰与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得科研资助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反思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的引领。理性思维就是从日常教学情景中获取价值的第三只眼睛。而这种充满智慧的理性思维的养成,本身就与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与勤勉不殆的实践思考密不可分。一线教师最大的问题就是工学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简单办法就是要养成学习理论的好习惯,同时要学会围绕所思考的教育问题组织资源,开展研究。这样,研究、学习就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而教学实践也就成为对教学假设的实证性研究。当工作、学习、研究三位一体时,教师也就实践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想。

(2)要具有问题意识。教学反思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的问题的关注,是教师走向研究者、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问题意识至少包含了这样一些要点:这是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有根据吗?这个问题有针对性吗?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当我们用这些疑问去思考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现象时,也许就会从中发现那些真正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从方法上讲,采用文献法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开始。只有通过查阅文献,才能够知道别人在这一点上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了,也才知道自己的研究有没有价值。如果我们善于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问题)开展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就能够由此而上升到研究的层面。

(3)积极对话。对话,是走出个人视界的平台。教师作为个体的精神劳动者,更需要多元的精神碰撞与交流。教学反思,如果总是停留在个体的层面,客观上就会影响到反思的深刻性,影响到反思者个体的成长。与同伴、专家的对话、交流则会丰富反思的内涵,扩张反思的效果,修正反思的偏差,提高反思的品质。

4.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凝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学机智是教师巧妙应对变化了的课堂场景或灵活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机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和果断的意志力。二是教师具有对学生深度的了解和诚恳爱护和尊重的态度。三是教师具有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教育技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凝练教育机智:

(1)抓住不同个体的认识矛盾和思维碰撞,在师生共同的问题探讨中化解矛盾冲突,展示教学机智。(2)正视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流向,在学生出其不意的问题发难中稳住课堂阵脚,彰显教学魅力。(3)捕捉学生平凡中的发现,在对事物的比较探究中抓住问题实质,提升教学品位。(4)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一反常态的问题处置中吸引学生视线,凸显教学风采。(5)发掘与课堂关联的教育因素,在猝不及防的教育情境中巧于化害为利,发挥教育智慧。(6)以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吸收学生独具慧眼的教学建议中把握认识标高,提高教学境界。(7)关注学生的举手投足,在解读学生的弦外之音中师生感同身受,展现人格魅力。(8)确立正确的教材、教参观,在对教材的质疑批判中注重创造发现,强化教学艺术。

(二)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

1.建立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一经形成便成为学校成员所共有的和必须遵守的(有主动和被动遵守之分)的学校普遍文化,并对学校成员所共有起着规范和束缚作用。不良的学校文化组织只会妨碍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使教师不愿创新或不敢创新,教师只有按照教材、教学大纲和各种教学纲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允许教师进行革新、为教师各尽所能提供空间。在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中,教师享有学术自由,充分享有教学和管理的权利。学校行政人员过多的咨询、顾问、视察等使得教师的自由权受到了侵犯,以致于教师本人也满足于驯服的执行学校的规程、上级的行政指令,而不把自己看作专业技术工作者。少了行政不必要的监督,教师更能自由表达自己,自觉自愿的进行教学创新,探究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自由的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得以真正的释放。

2.学校要创设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首先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学习的氛围就是一种校园的文化,特定的校园文化形成有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需要领导和教师树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每一个人都为之而不断的努力奋斗。作为一校之长和学校的领导集体,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思想和理念的高度重视自身的学习,并积极与教育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作为教师自身来说,也要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是一个专业,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和新知识,都不得不重视学习与吸收,把握新的形势和新的信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其次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学习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里,让教师们一起分享教学中的喜怒哀乐,一起学习新的理念与内容,一起畅谈体会心得,一次来丰富教师的生活,获得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理念,获得乐观的生活心态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在学习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求新求异。看教育理论书籍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可以在听课中学习,研讨交流中学习,思考现象中学习,网上论坛中学习……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造就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

注释:

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

参考文献

[1]刁培萼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7

[2]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3-166

[3]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J]社会科学家,2002,3

智慧城市论文 篇2

>> 城市休闲男装的领跑者 做城市发展的领跑者 责任领跑者的坚持与改变 论贫穷的本质与智慧城市的扶贫 领跑者与起跑心 宋建武:“传媒领军人物”是传媒发展的思考者与领跑者 做中国审计准则体系的推进与领跑者 高调与低调:慈善领跑者陈光标的AB面 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的发展 地铁,争做城市交通领跑者 智慧城市:科技与城市的结晶 优雅的领跑者 领跑者的蓝图 文化的主题与城市的智慧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的关系 智慧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意义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启示 做口腔健康行业的领跑者与山西齿科医院院长原双斌一席谈 小康路上的领跑者 汽车领域的领跑者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 > “减量扶贫”与“智慧城市”的领跑者 “减量扶贫”与“智慧城市”的领跑者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贾国强")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深圳华慧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龙江

9月27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主办,甘肃省定西市委、市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在定西市隆重开幕。在论坛现场,关于科技领域该如何助力精准扶贫,深圳华慧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龙江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专访。

曾龙江对记者表示,“我们非常认同绿色扶贫理念,华慧能公司率先提出了‘减量扶贫’模式,希望通过技术手段降低贫困地区的能源支出,可以让贫困地区把节省下的财力更多投向贫困人群。”

用技术手段降低贫困地区的能源支出

在曾龙江看来,“减量扶贫”不仅是华慧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这一模式所依托的“中华绿色城市”节能扶贫工程,还是顺应全球低碳发展的实际行动。

曾龙江所说的工程是由深圳华慧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并联合中央新闻单位共同实施的一个城市系统工程,旨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精神,为贫困地区创新发展理念,协助建设绿色、低碳、智慧、幸福及可持续发展城市。

区别于当前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等“增量扶贫”模式,“中华绿色城市”节能扶贫工程是一种“减量扶贫”模式,通过技术手段降低贫困地区的能源支出,间接增加贫困地区的收入。该模式集合同能源管理、智慧城市建设、教育医疗公益扶贫为一体,是一项创新型工程。

“这是一个扶贫的创新工程。低碳节能,减少碳排放,减少能源成本支出,政府可以把节省出来的财力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工程也会设立扶贫专项基金,对口帮扶当地贫困人口。”曾龙江向记者阐述华慧能的扶贫理念。

“中华绿色城市”扶贫工程还免费为贫困地区配套建设一系列的智慧城市项目,包括全城无线WiFi覆盖、城市公共监控、市政公共设施监管、环境气象监测、城市洪涝灾害预警、人机交互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系统……

智慧照明需要政府大力推动

“一方面支持扶贫,另一方面更要发展。”曾龙江从智慧城市建设的角度来强调发展的意义。他说,“十三五”期间,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超过500亿元,其拉动效应应在万亿元以上,智慧照明的市场需求规模将超过千亿元,为照明科技产业带来巨大商机。

尽管如此,照明行业在很多城市的应用并不广泛。对此,曾龙江说,“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舆论界的广泛支持,让更多的城市决策者认识到智慧照明的价值。”

鉴于对照明行业前景的乐观看法,曾龙江预计,“我们公司今年的营收规模在4亿元,明年的营收规模将翻番,有望达到10亿元左右。”

据了解,深圳华慧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金5000万,专业从事路灯、隧道灯的生产以及PPP/EMC-以城市照明系统为载体的智慧城市设计、建设、运营。专注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顶层设计,拥有数十个行业专利。公司在城市物联网、城市云应用、城市运营中心等多个应用领域开展了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拥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承接重大项目的优势资源和成功经验。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一个“典型的 LED灯联网+ 智慧城市”智能平台公司,除了能提供行业领先的智慧照明解决方案外,也能在同一平台上提供成熟的其他智慧城市子系统,包括全城无线WiFi覆盖、市民应急报警系统、公共应急指挥系统、城市公共监控、市政公共设施监管、环境气象监测、城市洪涝灾害预警、人机交互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系统等。

点亮“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的城市新形态,是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手段,使城市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使发展与环境更加平衡,使发展成果能够惠及更多的人;是通过市民、企业、政府、第三方组织的共同参与,对城市各类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创新低碳的产业经济、绿色友好的城市环境、高效科学的政府治理,最终实现市民高品质的生活。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但贫困地区相对较少。

曾龙江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应充分利用城市密密麻麻的路灯杆,他表示:以LED路灯为基础的灯联网组建 “智慧城市”,具有小投入、方便组网的优势,通过合同能源管理(EMC)项下的“能源托管”模式进行项目运营,在业主方保持支付一定能源费的前提下,免费为项目融入WIFI全城覆盖、灯杆显示屏信息、充电桩、治安监控、PM2.5检测和、水深报警、实时交通状况、车辆导流、停车场指引等等与交通、治安、环保、照明、商圈服务相关的现实应用功能。

由于构建“智慧城市”牵涉到产品、技术、软件、硬件、专业人才配套、模式等领域众多,曾龙江提出了公司的“跨界融合,共同发展”核心理念,以“LED+EMC(PPP)+智慧城市” 作为达成“智慧城市”的操作模式,打造华慧能产品、技术、模式、专业人才荟萃的“洼地”,融合各种力量和资源,为构建“智慧城市”项目提供专业的服务。

创新的模式正在实践中陆续落地。近几年,华慧能公司在全国的案例越来越多:如深圳市沿江高速照明工程、贵州习水县县城EMC节能+智慧城市项目、广东省G25高速隧道EMC节能工程、河南洛阳市G310国道照明工程、江西省鹰潭市工业园区路灯改造工程、吉林磐石市路灯改造工程、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照明改造工程……

责编:贾国强

智慧社区论文 篇3

国内外不少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社区都已经开始进行了智慧社区建设,并且取得的初步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从政策、经济、人才、标准制定等方面,对目前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并在论述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意见,为中小城市的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参考与思路。

关键词:

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012-02

1 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对住宅楼宇、家居、医疗、社区服务等进行智能化的构建,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智慧社区的提出,是从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为人服务为核心的一种转变。以人为本,通过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更加的人性化、更加的智慧化,是智慧社区构造的目标。随着网络以及传感技术的发展,未来智慧社区将会涵括更多的便民应用。

2 中小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理念问题:对智慧社区概念不清,功能界限不明。目前一些地方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同志并不清楚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对其基础子系统——智慧社区——的建设更是不知所云。

(2)资金问题:融资模式不清晰,企业盈利模式未明,资金投入过大,持续投资乏力。智能社区需要社区、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平台开发商以及社区居民密切合作。目前整体的智能社区运维和管理都主要集中在社区物业管理,物业管理公司仅能提供基础的社区服务,无法进行商业元素的融合,得不到投资商与开发商的青睐。

(3)技术问题:物联网技术未完全成熟,相关技术标准不确定,核心知识产权不多,相关实际应用实践经验不足。大数据处理滞后,数据挖掘的深度、广度、相关度等均未达到商用级别;三网融合水平低,各个供应商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基础软件开发能力弱,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高效、严谨、流程式的项目开发过程。智慧社区若要实际投入应用,需要大量相关MIS系统软件的相互配合、衔接、沟通、融合,同时又要保证系统运行的流畅性、安全性、方便性。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相关系统的开发尚处于各自为战状态;相关设备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无法达到优质效果。物联网环境下的大量数据采集需要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支持,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需要强大的数据库集群支持以及云计算处理,目前的技术针对智慧社区的应用还处于萌芽期。

(4)人才问题:专业人才稀缺,管理技术人才紧缺,综合型人才几乎为零。目前从事智慧社区建设的专门人材根本就不存在,大多是从自动化、管理、IT等行业转过来的技术型人才在兼职,没有或者是极其缺乏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政策的综合性人才。

(5)法律法规问题:建设全工期过程中的法律不健全。我国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基础薄弱、网络信息安全存在潜在隐患等问题仍较突出。

有些城市虽然重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但在工程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过度依赖国外厂商提供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甚至全权委托国外厂商建设,导致交通、能源、金融、社会管理等部门重要信息严重泄漏,危害国家安全。

我国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技术接口标准,资金来源与保障,违规处罚标准、级别与力度等诸多方面都没有成熟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盲目大干快上建设基础信息项目,会导致重复建设、资金浪费、问题暴露晚,危害程度高等等问题。

(6)能源问题:消耗能源过大,自能源解决方式未能实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的建设需要依托高速、稳定、强大的信息传输主干网,需要依托大量的传感器设备进行数据收集,以及大量的微机械控制装备进行反馈调节。所有这些设备、线路的日常运行都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如何让众多设备能够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电,就成了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7)标准问题:与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及数据接口标准未统一。统一标准的缺失,导致移动社区信息化统一平台建设的难题。在应用终端上,从行业到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标准,相互兼容性差,造成宏观上把握不清,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相关资源不能整合应用。

(8)后期运维管理问题:智慧社区的建设不只是硬件建设的问题,还需要有各种各样运行在硬件平台上的软件系统,这些系统的开发、维护、数据采集、数据管理、业务整合、设备维护、软件系统更新、网络设备维护、硬件设备维护等工作的负责、监管、承办、申请、运营、退出机制、奖励措施、惩罚标准、法律依据、资金来源、收费标准、监管制度等问题均需要企业、政府、民众在前进中探索。

(9)其它问题:在具体的智慧社区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内容建设监管、评价体系建立、居民使用接受度、可持续改进完善机制、个人隐私数据信息安全问题等等均需考虑和解决。

3 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建设原则。以人为本,按需建设。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智慧社区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直接体验。因此,智慧社区建设一方面要解决如何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对居民需求的响应过程中要注意认清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类型社区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划实际建设。

从城市的整体规划上看,智慧社区建设可着重于对具有普适性的共性模块、机制,统一的标准(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对接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等)等的统筹规划。而从社区的规划设计上看,智慧社区建设则可在本社区刚性需求之外,寻求些个性化的应用。

(2)国家标准。没有标准,一切都寸步难行。这是在工程建设,尤其是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非常突出的问题。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初衷就是为了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失去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传输标准的信息化建设注定要失败。由中央政府组织建设设计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标准,如工程招投标标准,工程项目硬件施工接口指标标准,大型数据库数据采集、存储、保密标准,小区物业数据采集管理办法及标准等等。针对各省市的经济、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可以由省级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高层设计框架下适当调整设计适应本地情况的操作性更强的项目实施标准。

(3)法律约束。《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在标准体系方面,要制定一批物联网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初步形成满足物联网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需求的标准体系;在安全保障方面,要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增强物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重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形成系统安全可用、数据安全可信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5)政企民合作投资与维护。建设资金与运维资金的充裕、持久与否也是智慧社区能够健康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在智慧社区建设初期,可以由政府、企业、社区居民以5∶3∶2的比例进行投资,后期的运维资金可以按照3∶3∶4的比例由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定期投入,由业主委员会管理资金,企业负责技术维护,政府负责监督,共同负责智慧社区的长久高效运转。

(6)试点先行,小步快跑:即便是同一座城市的居民小区,也会由于居民聚集的不同特点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选择一座城市中相对优质的若干个居民社区进行试点建设,同时还可以不断在建设过程中总结本地经验与特色,为后继的智慧社区建设积累大量的本地经验。

4 结束语

智慧社区的建设是时展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站在实际的角度,按照国家顶层设计的相关规划进行展开,进而发挥出全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作用,带动整个社会经济与社会管理的升级与转型。

参考文献

[1]焦俊一。智慧社区服务创新应用系统的探索[J].物联网技术,2013,(2).

[2]中国物联网大事记(2012年12月)[J].物联网技术,2013,(1).

[3]汪玉凯。智慧城市要有顶层设计[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2).

[4]陈永梅。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设方向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3,(3).

以智慧为话题的议论文 篇4

人们常说,成功来自智慧的运用,而智慧来自何处。智慧一部分来自天生的基因,但大部分却来自人类勤劳的双手。人的智慧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文化的起源不就正来自人们的智慧与勤劳吗?智慧,顾名思义,就是人们脑中的独特想法。不管你在何处,从事怎样的工作,即使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却离不开智慧。

文学家拥有高于常人的智慧,而我们的智慧有时则异于常人,我们总用孩童的思想去了解大千世界,这便是生活中的小智慧,其实智慧就在我们身边。

就说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吧,它的建造,决不是寥寥几个小智慧的组合,它堪称奇迹,就是因为它凝聚了埃及千千万万人的智慧的结晶,与千千万万人勤劳的双手建造而成,这何尝不是用汗水造出奇迹的典范吗?而金字塔的创造,便是古埃及人民用汗水与智慧,凝成的建筑史上的奇迹。

也如金字塔一般,智慧与勤劳是两个无法分割的个体。但智慧不仅要勤劳,更来自于实验,实验造就了世上千万个不同的智慧结晶。

***,一位举世闻名的伟人。众所周知,***发明了**,至今仍被人使用着这项技术,可见,**的影响力之大。但又有几人知道**背后的艰辛呢?***经过了上百成千次的实验,一次次失败并未打到他的决心。可见,综上所述,智慧不仅是勤劳,更是一次次实践的结果,智慧是创造,是结晶,是汗水,是勤劳,更是手中的实践……

智慧无处不在,它推动着世界千年文化的前进,功不可没。但只是用手敲开的智慧之门,才是真正的结晶,艺术与创造,才会被世人所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