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论文3000字(优秀4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下是编辑帮大伙儿分享的生态文明论文3000字(优秀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2023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论文 篇1
生态文明论文3000字(优秀4篇)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建设毕业论文范文:《水利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篇2
0引言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子孙后代、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资源日趋匮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系统功能日趋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在“五位一体”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更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梦想。①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的命脉,国民经济的基础,优先发展的基础产业,对我国防洪、发电、航运、城市供水、调水、渔业、旅游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促进了工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推动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上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为此重点阐述水利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1水利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影响
水利工程包括蓄水工程、提水工程、调水工程、地下水源工程、集雨工程等。以修建大坝为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如下:
1.1灌溉效用
灌溉是将贫瘠地区改变为能支持大量人口生存的肥沃地区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世界,灌溉是淡水的最大消耗利用方式,关乎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迄今世界上一半的高坝是专门或主要为灌溉而修建的。在一些地区,水库大坝的储水功能使得其发挥灌溉的作用,灌溉作用在旱灾的时候尤其显著,会大大减轻旱灾带来的破坏。同时,水库的储水功能可以更好地配置水资源,灌溉成为未来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
1.2发电效用
作为低成本、可再生的电力资源,水电被人类接受并提倡。它是一种非消耗性的用水。一旦建成,水电运行成本低、寿命长,特别是对决定性的河流工程和不必考虑淤积的水库工程。它与生物、地热、风力、海浪、太阳能等发电形式一样,被视为一种清洁能源。在许多国家水力发电是大坝建设的重要原因,特别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水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3航运效用
相比于公路、铁路和空中运输,航运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污染最小,不需要昂贵且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大坝建设可以使河流流态更均一,在库区或水库下游形成可航场所,有助于改善航运。航运用水是河道内非消耗性用水,因此建有水坝的河流的航运期要长于无调节的河流。综上所述,修建水利工程可以发挥、灌溉、发电、航运等积极影响,同时抵御洪水威胁,缓解了地区性干旱,挽救了生态危机,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水利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消极影响
水利工程是人类在充分掌握水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采用工程措施以及经济、行政、法制等手段,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调节控制、开发利用、保护管理等工作的总称。在兴建和运用水利工程中,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找减免或改善不利影响的措施。水利工程可能带来的生态文明建设负面影响有以下一些方面:
2.1对泥沙的影响
水库蓄水后,流速降低,河水挟沙能力减弱,水体中的悬浮物质以一定量沉积下来,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形成水库三角洲,它是入库水流所挟带泥沙在库尾段沉积所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挟沙水流进入水库末端后,水深和水面宽度迅速增大,流速减缓,泥沙随水流扩散沉降于库底,堆积抬高到一定程度后,淤积体向库区渐次推进,平面上呈摺扇形。泥沙运动引发的水库回水沉积作用促使水库三角洲的形成,一方面减少了水库的调节库容,影响了水库的使用年限;另一方面还造成库尾段回水上延和淤积面作相应升高,有时导致防汛困难、两侧被淹或地下水抬高浸渍土地。
2.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按照生物种类,可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分为对陆生生物和对水生生物。大坝修建、水库兴建后,由于会淹没大片陆地,不可避免地对陆生生物的觅食地、生长栖息地造成威胁。具体现状为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野生动物因栖息地的改变而被迫迁徙,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等的避难所消失而造成物种数量的减少和某些珍稀物种物种的消亡。②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流域的水文特征和水质参数发生改变,造成鱼类数量减少、水域细菌滋生、藻类过量繁殖等问题。水库大坝截断江河湖泊,鱼类洄游通道被切断,对洄游性鱼完成其生活周期产生障碍,河流的梯级开发会加重这一影响。③同时,鱼类的繁殖也受到水库存在运行的干扰,鱼卵的孵化成功率降低。
2.3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大坝修建后可能会诱发地震、发生库岸失稳、水库渗漏等不良地质灾害。水库诱发地震是指在水库蓄水后,使库区及其邻近地带地震活动明显增强的现象。地质中原有的内外应力引起不稳定因素,与兴建水库的工程建设活动相互作用。地震震级小,震源浅,但震中强度高,对库区附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形成威胁。水库蓄水过程中及蓄水后会产生水库渗漏。水库渗漏减低了水库效益,有时并引起盐渍化、沼泽化等现象。④库中渗水沿坝体坝基中的裂隙渗漏时,会产生垂直于滑动面的渗透压力,减小了滑动面上的法向荷载,从而使其产生的抗滑力减小。滑动面上的法向渗透压力和坝肩岩体中的侧向渗透压力在水平面上的分量,增加了坝肩岩体的水平向推力。根据抗剪断强度公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抗剪断摩擦系数:作用于滑动面以上的力在铅垂方向投影的代数和:作用于滑动面以上的渗透压力:抗剪断凝聚力:坝体与坝基接触面面积:作用于滑动面以上的力在水平方向投影的代数和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3水利工程造成生态文明建设负面影响的对策及建议
3.1转变水利发展工作思路
我国水利发展经历了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水利的内涵也随之不断充实扩大。如今,在水利发展的各方面和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要始终坚持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方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快水利建设工作从传统转向现代,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转变为保护自然的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
3.2加大水利环境保护
水利环境保护是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水利事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水利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应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具体分析研究各类水利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⑤从当地的客观自然条件和用水部门实际需要出发,全面落实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努力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小。
3.3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
水利部门是一个信息应用相当集中和重要的行业。生态安全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通过水利信息化工作,建立先进完善的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密切监测和掌握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实现水利建设与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
4结语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水利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各部门应努力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效益,克服水利工程建设的消极影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教育生态文明论文 篇3
一、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定位
有学者将生态文明教育分为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和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两大类。
其中,专业的教育,重点使受教育者掌握生态文明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非专业的公共教育则侧重于提高受教育者对生态文明的整体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生态文明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高校环保社团开展工作的重要着眼点。
具体来讲,教育与实践辐射的对象涵盖三个层次,即同辈群体、中小学生、社会公众。
大学生同辈群体因相互之间地位的平等、沟通交流中的相互启发、原有知识结构的积累等,更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但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
中小学生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可塑性强,易于组织动员,但也要求教育形式的生动活泼。
社会公众分布广泛,构成复杂,思想多元,生态文明教育较难开展与实施,但也因此更加考验环保社团的实践性和持续性。
这些既是着力的重要平台,又充满着诸多挑战。
高校环保社团如能在传播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动员和吸引更多人参与生态文明教育行列,则能形成“滚雪球效应,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基础。
二、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方向
(一)集约性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是集体行动和集约效应。
从以往的实践来看,高校环保社团多是突出自身的特色,相互之间乃至对外联合较少,以致难以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近两年来,区域性和流域性环保组织联盟渐成气候,手挽手投身生态建设。
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高校环保社团在不断摸索前进中,应主动寻求与地区专业化的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高校环保社团合作。
一方面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工作提升。
另一方面,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联合呼吁与行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地区影响力,利于推广生态环保的理念,实现工作的预期目标。
(二)专业性
高校环保社团的发起与运作,普遍都是凭着大学生的一腔热情,较少有环境相关专业的骨干成员,且多数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常常导致环保实
践活动中避重就轻,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也因专业性不强、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等往往难以使人信服。
事实上,高校环保社团可以探索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专业性。
例如: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尤其是农林理工类专业,定期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加以指导。
全媒体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取专业生态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便捷且体现主体性,但这对环保社团骨干收集、甄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提出挑战。
网络沟通的即时性也大大方便了高校环保社团从民间环保NGO那里得到专业的指导。
(三)社会性
高校环保社团最终要走出校园,迈入社会,才能更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突显社会价值。
首先,社会性的发展方向体现在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上。
如在一些大型生态环保项目中,高校环保社团可以发挥大学生的固有优势,在其中承担某一部分或环节的工作。
还可以建立青年与地方人大、政协代表的定期联系机制,递送社团所做的生态调研报告,找到合理的呼吁表达途径,同时为社团日常工作的开展争取支持。
其次,新媒体时代手机终端的普及应用,为高校环保社团面向社会公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话语体系和更为开放的发展思路。
社团自身要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新媒体运营上下功夫,传播生态科普知识,准确解读环保热点,定期开展微直播、微话题等,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支持。
(四)持续实践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最终体现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能力。
因此,作为生态文明教育者,高校环保社团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到身教言传,持续开展生态环保实践行动,才能最终带动社团公众的自觉参与。
持续实践尤其应注意坚持两方面的行动。
首先,率先践行低碳环保生活,分类处理垃圾、收旧利废、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减少塑料使用等。
其次,在持续实践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避免为了宣传而宣传。
高校环保社团十分重视借助地球日、环境日、地球一小时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虽也能取得一定社会效应,但难免有些形式化,反而淡化了日常环保实践的感染力量。
而被认为无技术含量的清洁环境类项目其实是最好的日常生态环保宣传,只有持续坚持实践,才能于无声处动人。
三、高校环保社团的项目化运作
明确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为高校环保社团提供了努力的目标,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还需要从自身组织建设做起。
目前,高校环保社团的组织架构大体相似,会长为第一负责人,下设秘书处、财务部、宣传部、项目部、外联部等部门,组织分工与管理难以满
足会员参与生态环保事业的期待与兴趣,组织目标随负责人的换届呈现不稳定性,社团缺乏有效传承。
基于现状,尝试探索社团的项目化运作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项目化运作“将工作任务和目标变成一个个项目,而后通过项目管理的思路来进行运作,使社团的工作构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态环保实践,为高校环保社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创新进一步开阔了思路。
(一)项目化运作丰富工作内容
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
然而,很多高校环保社团的工作内容却较局限,未能突破单一的捡垃圾、种树、废物回收等工作形式,跟不上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究其原因,高校环保社团现有组织架构很难充分激发会员的创造力,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导致活动缺乏新意。
而围绕各类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主题,鼓励会员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开发特色项目,则能打开工作思路。
例如:围绕生态文明宣教开展绿色公益讲堂、组织青少年绿色环教、定期发起绿色微话题。
围绕践行低碳生活开展光盘行动、倡导低碳出行。
围绕爱绿护绿开展绿植领养、倡导公益植树。
围绕清洁环境普及垃圾分类常识、推动政府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立等。
单个项目因专门团队的负责能够推动进一步深化开展,而对于整个社团则因实施项目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二)项目化运作保障社团传承
高校环保社团的传承容易受负责人个人特质的影响,新任负责人尚未很好地领会社团的宗旨与特色,就急于打开新的工作局面,造成组织发展的不稳定性,难以形成持续坚持的品牌。
出现这一突出问题的原因在于社团注重了组织机构的传承,而非内在精神与品牌特色的传承。
项目化运作能有效避免这种“因人而异带来的社团断层发展问题。
高校环保社团在探索项目化发展过程中,通过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可为领域,主动寻求专业的指导,可逐步沉淀社团发展的品牌项目。
如北京大学的“林歌项目、山东师范大学“星星之火,‘纸’有行动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乐活LOHAS项目等。
社团若能在组织传承的基础上重视项目的传承,以�
(三)项目化运作稳定人员队伍
“会员流失率高是高校环保社团普遍遭遇的尴尬。
一年级新生刚加入社团时有较高的热情,也希望在参与生态环保行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因而对社团活动抱有较高的期望。
但加入社团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实际情况与自我期待差距较大,社团活动中也找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到最后选择离开。
部门设置未能很好地与生态环保工作有效结合是重要的原因。
而项目化运作更多地体现了“事业留人的理念。
会员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专长选择适合的品牌项目,参与到相应的团队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愿意留下
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更多的锻炼,也为项目的深化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智力支持,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目标的双赢。
(四)项目化运作争取经费支持
目前,高校环保社团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会员自筹、学校团委资助、商业赞助、环保项目小额资助几种渠道。
资金匮乏是社团发展面临的硬性挑战。
项目化运作可以从两方面为社团争取一定经费。
一方面是公益组织小额项目资助,如中华环保基金会发起的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团中央发起的保护母亲河行动小额项目资助等。
这就要求所提交项目要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能够聚焦问题,有相对专业的设计和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并对项目组织者提出较高要求。
如果社团一直坚持项目化运作的模式,必然积累了较为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也能产生严谨切题的优势项目,这样成功申报的几率较高。
另一方面是企业专项资助。
如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百胜餐饮集团必胜客品牌在全国17个城市发起的“必胜客绿色小超人项目,用于支持高校环保社团通过游戏的方式针对小学生开展环境教育。
除争取此类子项目之外,高校环保社团还须积极通过项目化的方式争取地方企业的支持,完成项目目标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形象宣传。
建筑类生态文明论文 篇4
一、房地产投资环境生态系统的意义
1.有利于房地产投资风险的降低
结合完全性、简洁性、非兼容性和客观性等原则,可以将房地产风险划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种类型。
其中在系统风险中,又包括经济风险、政策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而非系统性风险则又分为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
投资者确定某城市房产进行投资,通常应先判断该城市的房地产市场。
投资环境决定了房地产投资的成败。
投资区位选择是投资效果决定的关键,在不同地区投资会有完全不同的投资效益产生,对投资环境的研究进行加强,是投资空间趣味避免决策失误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评价和研究房地产投资环境,为投资者投资地区投资环境的判断、投资地区的发展水平以及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的了解提供参考性依据,
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实施正确的投资判断,使投资风险得到有效规避。
2.为政府投资环境的优化产生有利作用
发展房地产业,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以及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环境的提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投资环境的良好能够对国外资金进行吸引,使本地经济结构的改善、贫困问题的消除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得到良性的循环。
对评价和研究房地产投资环境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中将对房地产投资造成影响的利弊因素进行发现,为政府投资环境的优化明确指导性方向。
调查分析不同区域的房地产投资环境,能够对国内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解,为地区政府对房地产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投资环境的优化、
房地产所需投资环境的评价和改善以及城市利用空间结构的优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3.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由于发展不平衡,出现局部的房屋空置现象,实际上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该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房地产业企业对投资环境的选择认识不足。
房地产建设资源有较大消耗,特别是钢筋和混凝土的消耗。
在投资之前应有效评价投资环境,尽可能将投资项目进行完善,使房地产售出率得以提升,降低房屋空置率,减少资源浪费问题产生,为我国长期的发展产生有利作用。
二、房地产投资环境生态系统形成机制的特点
1.较多的不确定风险
房地产投资有较大额度且周期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环境的改变,各类风险的出现几率和影响问题也逐渐提升,房地产投资除了有个别风险存在以外,还会有系统风险产生。
房地产投资者应对投资低的经济环境、社会需求、财政法规以及市场容量进行深入分析,作为风险得到有效规避的前提因素。
2.较大的区位条件影响
作为房地产资产的重要特征之一,位置固定的作用极为显著,且对房地产投资产生较大影响。
应将任何房地产项目落实在具体的区域内,区位价值使开发商、租客以及置业投资者的吸引力得到充分体现。
区位条件的良好能够使开发商通过开发投资获取最大化的高额开发利润,使置业投资者对稳定的经济性收益进行获取,便于租客对其他经营活动实施展开。
3.密切关系到经济环境
我国存在极为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该经济格局在房地产投资上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东部发达城市存在着超前的房地产投资,而西部房地产投资处于严重滞后状态。
其次,个人经济实力也是对房地产投资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作为制约房地产商品购买力量的关键因素得到应用。
4.城市规划对其产生的制约
房地产价值关系到周边物业、市政公用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变化等方面,其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受到城市规划的影
响,例如:转让和利用城市土地,必须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相符合,并非完全的市场调节。
而另一方面,随着开展城市发展战略,政府通过加大周边道路、公园及博物馆等公共设施的投资力度,使附近房地产的生态系统价值得到有效提升。
三、房地产投资环境生态系统形成机制的评价分析
1.分析房地产市场参与者的个人素质
在房地产市场的参与者中,主要包括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建筑承包商、开发商、金融机构、专业顾问以及消费者等。
开发商成功的根本主要包括知识、智慧、经验和决策能力。
通过一个著名的建筑师进行设计,通过一个著名的建筑承包商对房地产进行建造,往往是将本身价值得以提升的关键。
我国政府部门通过资质管理的方式对房地产市场参与者进行评价,房地产投资者会通过这些评价便捷的对合适的房地产开发合作对象进行寻找。
2.分析房地产建设的场地条件
(1)对房地产项目拟建地段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避免在断裂、岩溶层、流砂层以及黄土湿陷性等显著不利的地基基础上对房地产
进行建造,并尽可能使建筑物获取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使房地产项目建设施工的工作量得到尽可能减少。
(2)研究房地产项目拟建地段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条件,使其在规划要求相满足的'同时,使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
(3)将当前土地使用者对拟建项目的态度实施有效了解。
(4)对房地产项目泥浆地段的地价形态实施充分了解。
3.分析房地产项目实施建设的原材料、燃料供应条件以及辅助材料
(1)对房地产投资项目建设需要的原材料品名、质量及数量要求进行分析,使原材料供应能否满足房地产项目建设的需要得到掌握。
(2)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对原材料的供应进行提供。
(3)合理性分析房地产项目建设所需的原材料价格。
(4)分析原材料供应的采购组织状况。
4.分析房地产投资项目拟建地段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条件
(1)对房地产投资项目拟建地段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状况进行调查,将房地产项目建设和区域城市功能所产生的作用及
影响实施了解,对水、电、交通、煤气、排污等基础设施的网络是否合理进行重点分析,教育、文化、科技、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等公共
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规模能否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需要相满足等。
(2)对房地产投资项目拟建地段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的规划标准进行了解。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费的收费标准进行缴纳,区域有关公共管理机构收费之后,应为房地产项
目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套条件。
(3)对新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进度进行认清。
通常情况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会有一定的超前性存在,但也要对配套设施的长期不用以及土地闲置等问题进行避免。
四、房地产投资环境生态系统的优化措施
1.对城市建设进行加快,使区域的协调发展得到有效促进。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投资、生产活动会达到活跃状态,随之增加了对住房、各种公共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业设施的建设。
作为区内资源配置的优化、房地产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基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极为显著。
2.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城市综合功能的完善、基础设施的好坏都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房地产投资环境的优劣得到直接反映。
对于基础设施环境落后的城市而言,应对道路建设投资进行加大,使公共交通得到大力发展,改善公共交通环境,并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建设的规模实现进一步增强。
3.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使城市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经验丰富的房地产投资人员通常会对良好居住环境的城市进行选择,开展房地产项目开发工作。
五、结语
由于房地产投资环境有一定的复杂性存在,会有较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在选择环境时应做到极其慎重,投资环境的好坏对投资者的收益产生直接影响。
公平合理地评价投资环境显得极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