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毕业论文 > 论文范文 > 管理学原理论文(最新10篇)正文

《管理学原理论文(最新10篇)》

时间: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 1

现代社会的快速向前发展完全得益于创新,它是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和产品更新换代极快的经济社会,创新对一个公司而言显得比任何东西都更重要。就连一个公司的核心技术的维持也要靠创新思维作持,它可以说是决定现代企业命运的法宝,谁拥有它便可在社会谋得一席之地。

“创新”一词最早出现时的定义是与设备的更新、产品的开发或工艺的改进联系在一起。我们通常认为,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得实践。可以说是一种原则或在这种原则指导下得活动。虽然有点抽象,一旦将它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力,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效益的时候,我们便可以真正地感受到它的威力。

创新要求管理者(如英特尔公司的管理人)设计公司的目标、结构和运行规则,启动并监视系统的运行,使之符合预定规则和操作。分析系统运行中的变化,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使系统不断呈现新的状态,并作出相关的维持措施。因为有效的管理在于维持与创新的组合。

下面从文化创新角度分析:英特尔公司之所以能够从建立之日便稳步地发展至今,归根到底是因为它内部经过多年的发展自觉地形成某种能被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和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员工的行为及其方式由公司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所约束,可以总结为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前者要求员工必须具有某项专业技能,用以指导正确高效地完成工作,后项强调的是员工的自身素质修养和价值观取向。

英特尔的创业者大多来自于硅谷北端的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加大学,他们在科研上秉承务实的精神以及在学术上的平等原则,公司上下之间经常保持着交流。涉及重大问题的决策,实行民主集中制,这些举措都可以促使员工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组织的记忆,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其文化经过岁月流逝逐渐积累而形成。用文化来影响员工实际上是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员工今天的行动。但并非所有过去的经验在今天看来都是适用的,此时便要求公司对其文化作出一定的变革。英特尔公司在对旧文化的变革中强调冲破旧习惯,变低效为高效,以文化推进经济增长的策略。英特尔公司经过多年的稳步增长,在其组织中已形成了创造性张力,也滋生了一些坏习惯,使组织绩效变得低下。因此英特尔公司开始冲破旧体制,谋求使公司长远发展的道路,所以文化创新对于一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从技术创新分析:早在1970年代,英特尔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块用于个人电脑的4004型微处理器,1980年代,英特尔将芯片的制造工艺改造成最强悍的工艺。且在1990年代,在技术创新理指引下,改进了芯片的设计,这使英特尔的年销售额增长7倍,位于1999年公布的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排行中。英特尔的成功完全得益于产品技术创新,要素创新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素创新主要包括材料创新和手段创新。4004型微处理器的诞生建立在手段创新的基础上,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来改造和革新原有设备,用更先进、更经济的生产手段取代陈旧、落后、过时的机器设备。4004型微处理器要求英特尔公司采用更为先进的材料再将之加以组合,即材料和材料组合方式的创新。

英特尔公司改造芯片制造工艺和设计,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的完善。生产工艺创新要求在设备创新的基础上,改变产品制造的工艺、过程和具体方法,也要求在不改变现有物质生产条件下,不断研究和改进具体的操作技术,调整工艺顺序和工艺配方,使现有材料得到充分加工。生产过程的组织包括机器设备、工艺装备以及劳动在空间上的组合,英特尔不断地研究和采用更合理的空间布置和时间组合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时间,并提高各要素的利用率。从制度创新角度分析:英特尔公司要求员工每天从早上6点起来工作,晚上6点下班,有时晚上还要加班加点,一天至少花费一半的时间在工作上。这种制度在其它公司来看是很少见的,这绝对是公司制度上的创新体现。英特尔公司领导者、员工仅靠短暂的八小时工作是远不够的,并鼓励大家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多看书,更新自己的知识。多公司上下交流,交换各自不同的观点。对于公司来说,明显加长了上班时间是由于英特尔公司树立了企业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尽管世界上85%的个人电脑上装的都是本公司生产的微处理器。时刻居安思危是英特尔一直以来保持领先地位的保证。对于员工而言,延长上班时间使他们能获得更多收入,进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通过革新内部的制度,来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权、利关系,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权力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从而影响参与者在决策制定和执行中的行为表现;通过决定经营成员的分配,制度规范了参与者的利益关系,从而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中的行为特点(引用P585)。只有拥有了完善的组织制度,才能使组织内部按着预定的方式尽快实现目标。英特尔公司长年的高速增长率便是有效的制度的作用成果。由此我联想到中国的法制体系,它虽然已经规定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是太过于抽象,其中存在许多缺陷等不完善之处。致使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不强,让不少犯罪分子来钻法律的漏洞。这就要求政府有待去加快各项法律法规的完善步伐,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大执法力度。

从目标创新角度分析:1986年代,NEC和东芝等日本公司在芯片制造上的速度和质量皆高于英特尔辰司,为了保证公司的原有计划顺利完成。已惨遭打击的英特尔公司毅然从存储器制造领域全线撤退,并解雇将近30%的员工,使公司得以避免倒闭的命运。目标的重大改变为公司争取了发展余力。英特尔公司在新的增长点上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专用芯片上,且它们可以支持个人计算机处理数码照片和影像,这使公司转向网络设备领域。企业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的,持定的环境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方式提供特定的产品。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它社会经济组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市场经济背景中,企业经营的一般目标是通过满足市场所反映的社会需要来获取利润。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经营目标,则需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调整,每种调整都是一种创新。环境是企业经营的土壤,问时也制约着企业的经营。环境和企业的关系不是单纯地去适应,而是在适应的同时去改造、引导是创造。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引用P548和P552)

从英特尔公司自身分析:纵观该公司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其内部已慢慢地形成一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企业文化。它不仅是记忆型的,更是学习型的,员工通过学习企业文化而受到它的影响。企业文化可以在内部形成一种凝聚力,更形成一种形动上的一致性。企业文化的一元性要求企业内部存在着价值观一致的员工,其它异类员工是难以被接受的。相对公司领导者而言,他们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高层管理者懂得体察下属,了解真情。经常走动于第一生产线,与员工见面和交谈,并希望员工对他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对一个公司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使公司及时掌握和了解基层工作人员们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变化,由此制定岀一系列针对员工各方面情况解决方法的规定。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员工基础下,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去完成组织目标。

以上便是英特尔公司各方面的创新,它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对新事物的探索。在对旧事物的否定中,公司突破了原先的制度,破坏了原先的秩序。在对新事物的探索中,公司的创新者不断地尝试去寻找新的程序、新的方法。在公司取得成果之前,经历了无数次反复、无数次挫折,每次考验只能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各种创新方式表面看上去是杂乱无章的,但它是相对于旧制度、旧秩序而言的,是相对于个别创新而言的。就创新总体而言,它们必然依循一定的步骤、程序和规律。总结众多成功企业的经历,它们的成功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思、迅速行动、忍耐坚持”这几个阶段。

寻找机会:系统内部存在着或岀现了某种不协调的现象,它们对系统的发展造成了某种不利的威胁。创新活动正是发现和清除这些不协调的工具, 如技术的变化:英特尔公司在1980年代改选芯片的制造工艺和在1990年代改进芯片的设计,这些进步全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变化,为芯片的改进提供了技术保障。再如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1986年,日本公司在芯片制造领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优势,给英特尔公司造成了强大的外界压力。公司马上做出合理方应使业务能够正常运作。改革英特尔的制造流程,并设计了多种新制造技术。

迅速行动:英特尔公司经过不断创造,将赢得的高额利润和资本投入到下一轮的技术开发中去。在推出第一块4004型微处理器后的一年内,又推出其升级产品4008型微机。然后公司再接再历,又在一年后开发出通用型的8080型微机。由于竞争者在急追猛赶,英特尔公司为保持领导者的地位,接着推出了数据处理能力更强、功能更多的8085型微处理器。从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来看,英特尔公司对市场信息的掌握较到位,并及时对信息作出比较全面的分析,掌握市场的行情和发展方向。然后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要求的新产品,为公司争取到了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 2

【摘 要】管理学原理是高职教育中一项非常主要的课程,但是在其教学方面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课程。本文先简要介绍管理学原理的内容,随后指出管理学原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几点有效策略,促进管理学原理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教学方法;高职教育

高职教育一直是我国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很多企业录用人才的首选学校,尤其近些年,国家开始注重高职学校的教育工作,也使得高职学� 而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更是高职学校中大多数专业都开设的科目,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学到非常系统的管理知识,不管学生主修哪一类专业,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随着教育的改革,对管理学原理的改革也开始实行,对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等进行革新,使得管理学原理更好的为学生提供管理知识。

一、管理学原理的基本内容

所谓管理学原理就是指多重原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学科,例如整体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等,这些原理相互协调,共同组成管理学原理。其主要研究社会发展中一些运动或者经济动态之间的关系,使得局部更加服从整体性规划,达到整体效果最为理想的状态,同时也可以使得社会发展更为稳定和协调。如今的管理学原理所涵盖的知识体系较为广泛,与很多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使得这门学科成为高职学校中普遍开设的课程。

二、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原理虽然已经在高职学校开设了很多年,也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步伐采取了有效的改革措施,但是,就目前大多数的高职学校而言,针对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方面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1、知识内容与高职学校教学要求匹配度低

管理学原理在大多数的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都有开设,其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并不相同,所针对的教育群体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要求校方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从而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但是,就目前大多数高职学校而言,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内容并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很多教学方式和内容都是套用一些高等院校的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其匹配度的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偏低,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降低,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差,从而导致管理学原理的教学内容与高职学校的教学要求发生偏差的现象,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

2、教学方式欠缺完整性

管理学原理包括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清楚,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提高成绩。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大多数的高职管理学原理科目的教师都缺少完整的可靠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把这门课程当成简单的管理科目来讲授,并没有抓住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目的,缺乏了对学生管理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学生只能硬性记忆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对于课程的设置不够规范,这门课程比较枯燥,大多数的学生都缺乏兴趣,而教师如果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主观来授课,势必会造成学生产生对学科的逆反心理,使得学生的学习水平偏低,同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着不利的影响,这些方面都是与高职学校的教学要求相违背的教学弊端。

三、提升管理学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策略

管理学原理关系着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水平,更关系着学生未来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管理知识的运用程度,所以,在课堂上,有效提高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选取合理知识体系、符合高职学校教学目的管理学原理包括很多复杂的原理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目的的选取知识内容,使得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更加符合高职学校的教育理念。好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能力提升,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这些都是高职学校的教学要求。而高职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专业技能型的群体,针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要与其他学校的教育不同,其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求更为严格,为了满足高职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师就要额外注重管理学原理科目的知识内容体系,使得这门课程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四、制定完整且规划性强的教学方式

高职学校的教学方式与高等院校的教学方式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它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就对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高了标准。所以,教师要制定较为完整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出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优势,使用一些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教师还要体现管理学原理教学的目的性,意在教会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是让学生意识到管理的作用意义,学会应用管理知识,懂得在工作和学习中运用管理,发挥管理的实际效用价值,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或者工作效率。因此,管理学原理能否为学生打开管理知识的大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有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到更多的管理学知识,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为高职学校的教学实施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的学习及未来工作提供了管理方面的知识,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于管理的认知度;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对管理学原理这门课程要深入研究,选取适合学生发展的知识内容,使得管理学原理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

管理学原理总结 3

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奋斗的过程。通过团队合作,可以调动团队成员所有的资源和才智, 增强相互间的信任,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团队合作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学校教育体系对“团队合作”的教育不够重视,也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而在《高级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小组分工完成PPT的形式,将“团队合作”教育融入到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让我对团队合作有了自己的认识。

这里,我以小组做PPT的例子进行分析。老师刚下发这个任务时,我们组选了一个代表,我们都以为这个代表能将所有的事都完成,就没有我们的事了。最后,发现仅靠一个人来完成这个PPT工作量有点大,于是我们小组课后进行讨论决定每个人完成其中的一部分,有人搜集材料、有人专门制作PPT、有人专门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制作图表。在这个分工的过程中,我就学到了不少。首先,对人员进行分工,都是根据每个成员的长处进行分配的,计算机比较好的同学制作图表,打字速度快的同学制作PPT,擅于收集材料的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所需的资料,而不是随便进行分配的。其次,学会相互宽� 最后,团队合作过程中沟通比较重要,在沟通中确定我们所要讲的大概内容、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重点是什么等内容,如果我们之间都不相互交流,各做各的,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东西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个PPT完成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我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大致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做到精益求精。这主要是前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小组成员间也没有进行交流,认为只要有人做就好了。

二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刚开始我们组准备做管理移植方面的,后来觉得难度有点大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最后又改成了食品安全问题,这样换来换去也会影响我们的成果。三是对高效团队的特征认识不足,杨文士在《管理学》一书中指出,高绩效团队的特征主要有:有效的领导、灵活和适应、持续地学习、高效的工作程序、共同目标、相互信任和尊重、充分的沟通、取长补短。我们小组虽然进行了交流,但没有达到有效的沟通,这与团队合作中“个性过去突出”也有一定的关系。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获益匪浅,并对管理学又产生了一些兴趣。在老师的教导下,不仅增强了我们有关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为我们以后开展集体或社团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次的小组合作,让我明白成员优势互补、团队分工的重要性。以后,我们可以将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渗透到大学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大学管理学论文 4

【摘要】在时代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和进步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也逐渐融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环节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员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提供更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企业人力管理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为人的价值的实现创造更加优良的条件。因此,如何在人力管理中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逐渐成为企业界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人力管理

人的价值企业文化尊重核心人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体,在开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进程中,现代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高度重视组织中人的因素,只有注重从人的价值的角度出发,爱护人、尊重人、培养人、关心人,通过一系列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措施和管理理念的实践等重视人的价值的实现,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人力管理水平,而且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活力源泉。企业在人力管理中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成为企业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获取更大更多的发展平台的重要保障,以下几点将对具体的措施作出比较良好的说明。

用企业文化开发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的价值的过程中,使得企业的价值与人的价值得以共同的实现,因此在人力管理中,注重企业文化的构建和完善,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人、凝聚人、培养人以及激励人,而且促进企业人力管理工作在顺利的轨道进展,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首先,企业文化的落脚点就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唯才是举的用人导向,在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的基础上,摒弃只重文凭以及论资排辈等错误的观念,企业管理者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了解和掌握员工最新的思想动态以及工作现状,开发出一套包括自我分析、岗位工作计划以及职业选择等内容的职业生涯系统,尽可能多地在尊重人性的前提下为员工提供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促使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其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想使得企业文化发挥出真正的重要作用,就要构建相应的企业制度文化。要求企业对每一个员工的个人素质、工作岗位职责和技能技术要求等方面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掌握,构建合理的工资、奖励以及惩戒等制度,促使员工不断地激励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准的基础上激发出自己更多的潜能。再者,具有特色的精神文化石每一个企业都所具备的,它通过简洁又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将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展示出来,对于企业的人力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要注重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以及生产意识等,与此同时将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准则以及管理信条等融入到员工的工作进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使得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有企业文化精神的活力影响,达到为员工提供以信念、方向、理想和约束的目标。

尊重员工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催化剂。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最大来源就是人才,在企业人力管理进程中,注重在经营和管理进程中尊重员工,才能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积极性,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提供不可替代的重要活力。

详细一点来讲,第一,要在增强企业亲和力的基础上尊重员工的人格。

企业的员工都是普通的社会人,都满足着包括生理、安全、自尊、社交以及自我实现内容在内的五个方面的需求,企业在满足了员工的基本生活和学习需求后,更要注重的是高级层次上的满足,尤其是针对员工人格的尊重。比如,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在出现工作困难和困惑之时,要及时给予员工以正确的疏导和鼓励,让员工运用自身的热情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去应对工作中所有的挑战,以更加强大的自信心回报企业的期望和目标,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要尊重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需要。从目前的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员工认真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钱,更多的是想通过工作证明自己的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应当借助于员工会议、拓展训练活动等多种形式了解每一个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要求,并且对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通过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政策,为员工提供适合的岗位,在此进程中注重培养竞争意识,及时引导员工进行准确的定位,以调动员工最大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积极性,从而协调企业的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第三,要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正常运转中必不可少的高级组成部分,缺少任何一个,这部运转的机器都有可能停滞不前。因此企业要想使得决策或者实践更加具有实效性以及获得员工的支持和拥护,就要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员工多多建言献策。企业可以借助于在企业内网上建立员工意见交流箱、宣传手册等形式将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展示在透明的平台上,让员工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在企业主人翁意识日益浓厚的前提下调动员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改革和完善的进程中去,从而运用团队精神促进组织整体运营效率的提高。

人力管理要以人的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的核心是企业,企业的核心是人才,这就要求企业在人力管理工作中要关注员工的不同个性特征和特点,以员工的价值实现为核心,促进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要注重每一位员工的个人价值的发展,发掘出他们的`最大潜能以促进企业的进步,尤其是企业的核心层、中间层和骨干层员工队伍,由于他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力量,因此要为他们提供更加良好地展现自我能力的平台和空间,为他们创造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促使他们获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成效,也为企业的其他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在价值评价上,要以公平理论为基础,通过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评价机制的确定,让真正对企业有所贡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凭借能力和业绩以及日常表现而获得应有的尊重和价值的人力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并完善与企业中。还有,企业应当注重对员工的潜能的开发,可以尝试通过制定一个合理公平的人的价值实现的企业制度,为员工价值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在保持人才的同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和自己的成长作出应有的努力。

与此同时,企业要不断地根据最新情况完善各项工作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尤其是针对管理层的工作作出更加严格意义上的说明,以促进企业的管理层的领导能够引领企业迈入正常的发展轨道,潜移默化地为员工积极地完善和提升自我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新世纪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价值实现,现代企业的人力管理要以人的价值实现为目标,这不仅是拉拢人心、增强企业凝聚力的良好途径,更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稳固地位的必经之路。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地利于人力管理中重视人的价值实现的良好途径和策略,达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服务的成效。

管理学原理论文 5

引言:土地资源作为自然要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充分有效的为人们所利用,并为人类创造出理想经济价值,实现人类多方面需求。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管理自然而然承载着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土地资源中存在的隐患

(一)工业、城市,耕地三者之间问题重重。工业化污染土地资源,城市化破坏土地资源,耕地保护问题更是眼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今世界工业发展如火如荼,固有的城镇产业结构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脚步已�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势必要占用一部分的土地资源。那么,如何制止和预防土地滥用、树立保护耕地资源的强烈意识迫在眉睫。

(二)土地利用阴霾不断。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城市中的产业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困难重重,同时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粗放、农村宅基地大量空置等问题的出现也再次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蒙上阴影。

(三)农民权益急如星火。在城市项目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达成国家和企业对公共利益的需求,导致出现了现行征地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在这样的外部环境刺激下,很容易出现大量耕地被占用以及农民失去大量土地等问题。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权益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最�

(四)粮食安全刻不容缓。近几年来,我国国内粮食产量已经出现了大幅度减弱的趋势,但是依然没有撼动我国粮食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尽管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了粮食安全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但是,国家粮食局的相关人员提出,近几年粮食持续减产,国家储备起来的粮食以及农民手中的粮食都不多,粮食结构已经出现了短暂性的`缺乏局面。

(五)城乡发展水远山长。土地是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保障,在现有的制度体制发展下,这部分资源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愈演愈烈。当下,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仍处于尝试阶段,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走向仍旧充满迷茫与未知。

(六)违规隐患深埋隐忧。世界粮农组织曾经做出过精准的测算,如果按百分之九十五的粮食自给作为一个基本目标,那么我们国家就需要十八亿亩的耕地作为红线。然而,关于这个目标该如何实现的问题,不断受到重重阻碍,其中也包括个别地方政府办的阻碍。由此可见,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二、运用管理学原理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一)管理系统理论。管理系统理论是在美籍生物学家创立的普遍系统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的。主要内容为,“管理应该从组织整体的系统方面出发,按照系统特征的相关要求,从整理的角度来把握系统中存在的各种规定,对管理方面的有关问题提前最初分析应对,实现系统化,并且根据组织活动和社会环境转变,及时对组织系统的运行做出调整和控制,最终达到自身的组织目标。”系统管理的主要观点有:综合性的观点,开放性的观点,以及整体性的观点等等。这些观点对掌握和利用管理系统原理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2]。

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然而,在促进城市化发展方面,还需要有效调节规划用地和科学用地这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一定要考虑到目前经济建设方面的有关要求,做好保护耕地方面的有关工作,不能为了发展城市化而忽视耕地保护问题,一定要做到保护耕地和城市化建设并肩而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管理的系统理念。

(二)实现整分合理化。对于整分合理这一理念,从原则上就是实现整体规划的明确分工,并在分工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地綜合,这需要对整体做出详尽的了解,探究其中的现状和规律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到的是科学分析,也就是理论上所提及到的分工明确。最后就是协调组织和综合之间的管理,使各个方面的环节都能得到平衡发展。

根据城市的自身规模和所属性质,多方面结合在用地方面的具体条件,像是历史文化背景或者是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从而进一步确定城市的整体容量。改用空间垂直利用替换之前的空间平面利用,提高土地在空间上的利用价值,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顺利平稳运行。

(三)动力原理。管理动力原理需要管理时自身具有强大的动力。当然,要正确的利用这种动力,才可以保证在管理的过程中有效运行,物质动力和信息动力是当今管理

(四)弹性管理。所谓的弹性管理,就是要求保持管理原理的可伸缩和可调节,灵活适应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且进行动态管理。管理学在大多时候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无法保证确定性,管理就无法达到预期中出现的期望值。由此可见,弹性管理在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想要做到耕地保护,就要农民和城市问题调节好,在保证农民能够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收益的同时,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缺问题。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3]。

总结:任何一条管理原理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各个管理原理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而在运行的过程中达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单个原理若想得到有效的发挥,需要在互相的配合与牵制下,才能激发其本身的最大作用。在土地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做到各种有效原理相结合,才能发挥土地资源管理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牛牧。 浅谈管理学原理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经营管理者,20xx,03:164.

[2]潘元庆,谷志云,李保贤,等。 浅谈GIS在农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xx,28:9086-9087+9089.

[3]于树霞,王万顺。 浅谈MAPGIS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xx,28:323+331.

管理学原理论文 6

摘要:为提高《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管理类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在回顾案例教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以及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研究认为,管理类学科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是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升教师能力和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为高校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一定信息支持。更多管理学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

关键词:管理学论文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意识。案例教学课程使学生当主角、由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解决实际案件的实践来学习管理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经过这种训练,学生掌握的是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背诵几条管理学条文。也就是说,学生学到的是能动的方法,而不是机械的公式。

(二)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案例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备一般管理学老师必备的管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除了在课堂和指导中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讲授专业技巧、职业道德、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使教学体系、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创新,平时必须认真搜集和积累案例素材,编写案例材料。可见,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三)管理学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和成本的“社会实践”。案例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都是现实中真实的问题,学生以主角身份来积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通过思考与交流,运用所学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并将其它学科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应用能力,以达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通过案例问题的求解过程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建议,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良好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实施案例教学比常规的课堂授课的程序更为复杂,为了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需要师生在教学事前、事中和事后付出比平常讲授课程时更多的准备和努力,仓促上阵的案例教学,往往只能使学生看着热闹,难以有实效。实施案例教学至少要做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做好案例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案例教学内容的设计、案例教学方式的设计、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案例教学途径的设计。

(二)实践案例教学,控制教学现场的活动和进度,发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习的作用。

(三)做好案例教学的总结分析。主要可以通过学生评课(及时收集教学反映)、教师评课(课后总结或者现场评价)以及师生现场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总结案例教学的经验,促进教学方法运用取得实效。

三、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适用、规范的管理学案例。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编写质量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推广较晚。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选用报纸、杂志甚至传记文学的内容;缺乏对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科学的设计,难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此外,案例陈旧,不能反映国际企业管理发展潮流,做到与时俱进,这也是案例教学亟需改进的主要原因。

(二)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理论深度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受高中时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对于案例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普遍感到适应能力不强,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未紧扣案例作分析,答非所问,不能充当一个实践者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管理科学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因而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畏难心理较重,兴趣不大。

(四)把事例教学当作案例教学。在使用讲授法授课时,教师会找一些企业的实例来说明理论或演示论证,或者通过给学生一些案例用以检验学生对所学过的课程理论的掌握情况,这种简单地配合教学的举例或对事例的分析实质上是事例教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的书面的描述。而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教师去创设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案例是用一组具体的事实供学生进行练习,以体验实际管理者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进行的智力思维和分析。在给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如何,通常是要由学生依靠自己的经验、知识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而这样的选择方案常常是多样化的,每一个方案的选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六)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长期不深入企业,使得案例教学脱离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法,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管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避免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陷入误区。同时,还要大力开展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积极推广管理学案例教学运用的成果,达到本课程教学的目的。那么针对以上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管理学课程的讲授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呢。我们在运用案例研究方式来进行课程讲授时如何进行案例的选择、案例探讨过程我们应如何进行组织、控制,案例教学实施中我们应注意哪些的事项,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管理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大学管理学论文 7

内容摘要:海底捞火锅是一家逾万名员工的餐饮企业,2009年,海底捞在全国接待了2000万人次。2010年海底捞的销售额将达到十几个亿,员工总数也突破万人。

关键词:海底捞员工;餐饮;纪律管理

管理学很是广泛,首先我来说说我对它的理解。管理是人类社会协作劳动和共同生活的产物,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公共生活相伴而生的。管理定义:管理就是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有效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从而过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项活动的总和。管理基本职能:计划(首要,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组织(管理的载体);领导(管理的核心);控制(监测性、修正性)。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探索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为了有效动员和运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约尔,他提出“五职能说”(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组成群体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作用,这种群体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所谓组织,是由两个成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实现即定的长一组织目标。这样,组织才能形成整体力量,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

管理学离不开管理实践对它的发展与验证,同时也对未来的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多少会接触到管理学的一些知识,也会对管理学感到非常亲切-尽管我们在现实中可能已把它解释得走了样。所以,在管理学的学习过程中,结合实践在管理实践中的正确经验加强我们对一些管理学知识的客观把握大一。

对于管理学,我现在说一个实例,就是海底捞的管理学文化,这样更加能够看出管理学的知识。

海底捞火锅是一家逾万名员工的餐饮企业,2009年,海底捞在全国接待了2000万人次。2010年海底捞的销售额将达到十几个亿,员工总数也突破万人。

海底捞火锅的董事长张勇说:“经常有人问我,海底捞为什么能做到这么成功我说海底捞的业绩源于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说实话我本人在读EMBA之前并没有学过系统的管理学理论,但我一直是在用心做事情,用心去感受,管理也需要服务思维,把对员工的服务做好了,员工就会透过他们的愉悦和服务把企业的价值理念传递给顾客。”

张勇说他做火锅是偶然,但是他想到,因为火锅相对于其他餐饮,品质的差别不大,因此服务就特别容易成为竞争中的差异性手段。1994年3月,海底捞第一家火锅城在四川简阳正式开业,那时他连炒料都不会,只好买本书,左手拿书,右手炒料,就这样边炒边学,可想而知,这样做出来的火锅味道很一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点,客人要什么速度快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因为他们服务态度好、上菜速度快,客人都愿意来吃,做的不好客人会教他做。发现优质的服务能够弥补味道上的不足,从此更加卖力,帮客人带孩子、拎包、擦鞋……无论客人有什么需要,都二话不说,一一满足。这样做了几年之后,海底捞在简阳已经是家喻户晓。

他们这套思维的价值体现在把企业文化融入了企业的方方面面,不管对文化怎样看,它确确实实存在着,而且影响着管理活动。所以,研究管理,回避不了文化问题。

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是复杂的,海底捞用他们企业的这种管理文化体系做到了行业的佼佼者。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 8

摘要:本文总结了近三年《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研究,从培养学生掌握重要理论方法、创建实际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明确阐述基于过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制作“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PPT”、企业调研”环节、“无领导小组谈判”环节、“CEO讲座”等内容,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1、引言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对于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该课程所占据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实际授课。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

(1)知识传授程式化,缺乏认知的灵活性。所谓程式化教育即指高校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模式,从授课内容到授课方法,再到授课思路都是约定俗成的。然而对知识传授过分追求程式化将导致学生缺乏对知识自我加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相关的理论之后无法自我建构知识体系。这导致学生在应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无法使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做出适宜的反映。而另一方面,程式化的教育多倾向于从单一视角出发分析问题,而无法做到超越单一概念纬度的多维知识的建构,缺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灵活性和全面性。

(2)突出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在管理学原理的授课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延展的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然而,普通高校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授课并没有将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作为其主要教育目标,很多学生尽管功课名列前茅,但说到实际工作,却缺乏处理问题、协调工作的能力、甚至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技能。

(3)管理学原理的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细化。管理学原理缺少实践教学针对性、缺少对知识和理论的层次认知和了解。例如在传统《管理学原理》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校组织同学对企业进行参观或请相关人员进行专题讲座,但在实践教学开展前,并未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告诉学生在实践环节需要关注哪些内容,并思考该内容同理论授课有何关联,这导致学生的实践教学犹如走马观花,很难收到预定的成效。

针对以上几类问题,笔者认为在管理学原理授课过程中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在过去几年,笔者对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07-09工商行政管理专业高职学生就《管理学原理》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重组和整合,提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教学方法。

2、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所谓的实践教学就是在授课过程中充分重视理论同实际相结合,培养高职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同时,更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组织决策能力的加强。在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同时,考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中小企业的高素质管理人员。

为了更好体现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并有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效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笔者对《管理学原理》教学的授课课时以及主要内容设置上进行重新整合。授课方法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模拟方式。首先确定课程学时分配如表:

表一:《管理学原理》理论教学课时分布

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这一章节很重要的,但是学生普遍表示其理论抽象、知识较枯� 从培养学生掌握重要理论方法、创建实际应用能力的角度出发,具体实践环节方式方法采取“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PPT”制作环节、企业调研”环节、“无领导小组谈判”环节、“CEO讲座”等四项内容。

3、实践教学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的展开

(1)基于过程的实践教学理论。在企业中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相应的工作成果,将有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管理学原理》作为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企业管理技能的课程,其授课就是在促使学生理解管理是实现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的全过程,以期实现组织效率的最大化。基于这样的目的,笔者在《管理学原理》的授课过程中开始关注如何将管理学原理的理论学习创建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一件工作任务并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工作成果,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为完成工作过程构建必备的认知情境,将各个理论确定为该情境的功能性步骤,以管理过程为主线,重新序化理论知识和技能。由此,在《管理学原理》理论授课结束以后,将班级同学分派为两个小组参与学校创业社团主办的商业实战大赛,根据企业赞助商提供的产品进行营销,学生将在比赛期间创建一个虚拟代理营销公司,从公司名称的选择到组织结构的确定、从产品销售企划到产品的实际营销、从公司主管的确立到领导权威的建立,乃至领导使用的激励手段都将有学生自主完成。在整个公司组建的过程中,学生在大赛创设的实战情境中可以更深刻领悟管理学原理中阐述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协调的五大领导职能。

(2)实践教学理论的开展。

①开课初期阶段。《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很多内容同企业的实际操作相联系,企业不需要纸上谈兵的员工,但是急需能够灵活应用理论知识于管理工作的员� 通过企业参观,促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车间的运作,辅助学生了解理论教学中的决策职能和控制职能的相关方法。通过引入民营企业老总讲解“企业如何看待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讲座,促使学生对企业领导的职能以及领导过程中使用到的方法和技巧有直观感悟。

②开课中期阶段。在《管理学原理》授课的第三到四周,笔者已将管理概述的内容讲解完毕。管理学原理的第二章是“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这一章在整个管理学原理的授课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其理论性过强,知识过于抽象、学生普遍反映该章节理解困难,掌握程度不好。所以笔者在本学期的授课中将该章节从理论教学提炼出来,由学生自己通过网上浏览资料、翻阅书籍的方式,对管理学原理发展过程中的重点理论进行课外学习,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资料制作PPT,并将整合的信息传达给班级同学。通过学生学、学生讲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理论的认识。这种方法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资料提炼,学生交流,扩展知识的范围,促进学生主动求职的欲望和对知识的理解。

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笔者在管理学实践教学环节的第六到八周加设“无领导小组谈判”的授课形式,所谓的“无领导小组谈判”就是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面试。任课教师出任考官,而学生将组成5到7人的小组,任课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大约一课时的与考题有关的问题讨论,讨论过程中不指定谁是领导,也不指定学生所处的位置和职位,全程让学生自行安排和设计,笔者在学生讨论的过程能充分观察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最重要的是,在失去任课教师的指导以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上课所学解决笔者提出的问题,对理论知识能有着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笔者分别在战略管理、决策等章节设置考题,在讨论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现热烈、对这种灵活的授课方式相当欢迎。③实践教学环节的第三阶段。管理学原理课程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管理的五项职能,并且能将管理的五项职能准确应用于管理工作中,所以,想要更好的学习管理,对企业的了解就必不可少。在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从第一周到第十三周通过阅读课外读本,以一个国内外的知名企业为蓝本,把握该企业的一个发展方面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所得到的资料制作PPT,并且将搜集的信息在第十四周到十六周的实践展示环节分享给班级成员。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不仅仅要将调研所得的信息准确传递给同学,还需要对搜集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想,并且将资料同管理学授课中的理论知识相联系。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现突出,例如在探讨阿里巴巴发展史过程中,有的同学根据当前的产业形势,推断物流产业必将在未来企业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在探讨国美发展历程时,同学讨论领导者执行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在分析我国电信业发展时,同学从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特征入手分析我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历程,并就中国电信业市场化改革趋势,对我国垄断性行业改革提出相关建议。此类实践活动拓宽了同学们的思考纬度,促使同学使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另外,管理学原理的实践教学也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由于笔者自2008年兼任工商行政管理专业2班班主任一职。自学生学习管理学相关知识以来,笔者就有意识的将管理学原理中的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理论投射到班级所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处理班级事务,并在实践课上就学生的相关做法进行探讨和反思,以实现学生于潜移默化中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在此类实践活动的推动下,08工商行政管理2班同学组织的创业者俱乐部成为我校第一个创业社团,并由学生策划、组织、开展面向全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赢在校园——商业模拟大赛等。该社团多名同学在企业进行寒暑假社会实习,社团负责人也和多家公司的公关部、销售部负责人保持良好关�

4、“管理学原理”实践课程的物质保证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也发现实践教学的开展尚有一定难度,实践教学想要良好开展,必须要有软、硬件设备作为保证,为此,笔者根据本校高职授课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对高职实践教学在改革过程中的物质保证做出如下探讨: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大纲。高职教育需要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培养现状,及时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在课程授课中的地位,即以“应用型”理念为指导,确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并依据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组织相关专家和教授审议现行教学大纲,根据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情况更新实践大纲,调整实践大纲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以能力�

(2)加大实践教学的扶持力度、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首先,加大力度建设实习基地,带领学生进行企业实习,让学生从学校走出去,进行现场观摩、现场操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氛围下学习,并掌握专业岗位实务的环节,更大力度的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范畴。其二,通过建立拓展训练实验室,加强学生建立沟通和人际关系能力。尤其是建立以处理公司治理事务为主的商业模拟环境,投资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ERP模拟沙盘实验室和促进学生提高沟通协作能力的商务谈判实验室,并保证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室的使用力度。其三,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建立网上案例库和答疑系统,能让学生在课堂以外继续学习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补充管理所需的技能。

(3)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培植实践教学环境。学校在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开拓创新,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也需要为教师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提供孕育的土壤,其主要方法在于通过学校建立校企合作,促进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积累教师企业管理经验,并要求教师将管理上的经验回馈在实践教学的课堂上。

总之,高职类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是为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经营和管理人才。笔者在过去三年的尝试中,取得些许收获,授课对象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管理思维和视野得以拓宽,管理技能有所增长,最重要的是,高职学生在休闲性、趣味性和交互性的教学中,逐步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学会如何思考。鉴于以上的成果,我认为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将成为高职管理学未来授课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大学管理学论文 9

实践教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而我国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存在观念滞后、实践基地缺失等问题。实践教学改革需要明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工商管理学科的优秀实践教学经验,从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实践基地及实践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工商管理学科是实践性和社会性要求都比较高的学科,而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顶端,是培养顶尖专门人才的活动,因而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教育必须注重实践,唯有此才可以满足社会对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要求。然而,目前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仍然处于尝试探索阶段,在思想观念、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式等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

一、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对实践创新型研究生的要求越来越显著。而如何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也已引起了各高校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大部分多科性大学虽然都做出了努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在进行实践教学时仍存在诸多不足,具体如下:

1、实践教学观念滞后,重视不足

实践教学既是对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检验,也是培养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复合型人才的最终途径。但是,由于许多偏工科性的多科性大学往往只重视自己的优势学科,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等弱势学科的发展容易忽视,而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更是持有可有可无的态度。同时,我国的教育教学观念自古以来都是更侧重于学生的课堂教学,工商管理学科亦如此,而关于实践教学对学习效果的重要作用不够重视,以至于教学实践环节不系统、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

2、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

国内大多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模块。一般来说,课程设置的门数偏多、学时较长,但课程内容较为简单,交叉重复多,缺乏前沿性研究。从课程广度来看,专业领域理论课程占比较大,而对边缘学科、跨学科课程涉猎很少,实践性课程缺乏重视,学生发展自主性受到限制。此外,对应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情况的案例普遍较少,无法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使得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生缺少了实践模拟的机会。

3、校内实践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校内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学校具备一定的环境与基础设施,并且需要一些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性管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比如工商管理学科涉及到的ERP模拟实验室等。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环境,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但是,从目前来看,对于大部分多科性大学,由于各高校在经费方面的限制,管理类的实践教学经费一般都存在着资金不足的现象,导致实验设备添置不足,工商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严重滞后,从而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也就难以满足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实践性教学需要。

4、缺乏校外实践基地

目前看来,硕士的培养一般是三年制,而第一年就会将所有课程学习完毕,不同于理工类学科的实验操作型培养模式,工商管理学科随后两学年时间支配比较自由,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研究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良性循环平台。但是目前大多高校很少主动与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合作。

二、国外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经验

国外知名高校云集,国外高校对于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的学校各具特色,值得我们国家多科性大学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学习和借鉴。

1、教学实践多元化

美国高校在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及社会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实现了多元化。美国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始终围绕着理论结合实际的目标进行展开。在这一目标下,课内实践教学侧重于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如将“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课程讲座”等方式引入课程教学。典型做法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战略模拟、情景模拟软件、企业竞争模拟软件。课外实践教学则是主张采取研究生俱乐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其中的管理,深入体会如何组织一个部门、激励组织成员等管理技巧。此外,为解决模拟环境和实际环境的差距,美国商学院普遍开展社会实践,采取不同的形式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查或者实习,在实际调查和实习过程中了解工作过程、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如哈佛商学院的“基于领域的学习项目”。

2、“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

德国高校采用“双元制”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一方面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另一方面企业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实践场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师生合作要求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与企业进行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因此毕业生就业能力强,深受企业的欢迎。

3、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向型”师资队伍

德国高校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约为1:1,并且规定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实践教学训练不能少于两个学期。因此他们对任课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求老师在企业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并且具备较敏锐的课题挖掘能力与较强的科研能力,从而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与职业应用能力。

三、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实践教学的创新涉及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基地及实践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吸取国外先进教训经验的精华,结合国内多科性大学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以下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1)围绕实践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单元模块化

从培养目标来看,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要与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对接,高校需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实践体系来培养学生,才能为企业输送专业应用型管理人才。体现在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上为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专门设置实践教学必修课,与理论课程设置同等学分,从思想观念上给予研究生实践教学足够的重视。此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因而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块的侧重点也应该随着企业的需求而改变。

(2)强化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内容

对于校内实践教学课堂,可取众多教材之所长,努力提炼课堂讲授内容,讲精华,讲特色,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由学生组建各种俱乐部来加强学术交流。积极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结合产学研建立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多科性大学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制定“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鼓励研究生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建立校内外无缝衔接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2、实践教学方法创新

(1)多角度透视教学法

多角度透视教学法是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者侧面,深入系统地分析问题,通过对“问题”多角度的透视分析,使问题阐述得更加的透彻清晰,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知识面扩大,视野开阔,思维逐渐缜密,以培养学生养成“琢磨”、“推敲”的习惯。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工商管理实务要求经验性很强,而研究生的教学也常常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学生思维模式陷入传统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与创新性。因此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如采用启翻转课堂、实战模拟、角色分组、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简练准确地发现问题;深入浅出的分析问题;思路清晰地解决重点问题,鼓励学生勤于思考,踊跃发言,培养学生对所经历的事件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从而能实现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教学课堂的主客体循环换位。例如学校可以广泛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或一些企业的CEO等来校园做各种学术讲座或报告,组织工商管理学生参与研究生论坛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竞赛等活动,扩大实践教学信息量。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升研究生的研究积极性,开拓其解决问题的视野。

3、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其重要部分,因此多科性大学要加大对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基地的投人。要加大对校内模拟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实验教学设施,有针对性的展开,提高研究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寻找合作单位,寻找校企的的合作契机与共同利益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本学科实践条件的单位作为校外实践基地,以推进教学、科研、生产三�

4、多元化考评方式

在期末考核中,传统的考核方法是以笔试成绩为主的,而作为实践教学的考核,必须要打破传统方法,寻求考核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更加的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及应用能力。因此考核方法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笔试、直接回答以及操作等的多种形式并举。可以将考核的内容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模块来进行。尤其要注重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等方面。同时,实践能力的考核也必须贯穿于整学期实践教学的始终。这种考核发式的多元化将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其能真正地学到知识,学会操作,也将改变学生在传统方式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行为。

四、结论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人才输出质量的关键。多科性大学的实践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学内容、方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以为社会输出合格人才为导向,充分统筹校企资源,调动师生的实践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科研创新素养。

大学管理学论文 10

管理学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高校学生宿舍是当今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娱乐、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更是高校进行德育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1]学生宿舍管理是当今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途径。维护学生宿舍生活秩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是学生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系的概念以及管理现状

1、宿舍文化管理体系是指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及学生在宿舍生活中,以宿舍为载体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校园舆论等。

现阶段,多数高校将宿舍文化管理停留在活动、表彰、奖励的层面,并没有深层次把握宿舍文化的真实内涵而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真正的宿舍文化管理应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围绕宿舍成员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开展管理活动。

2、宿舍卫生管理体系是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对学生宿舍进行制度性约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实现学生宿舍卫生标准化建设,从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集体观念。目前,各高校投入大量精力抓宿舍卫生建设,但是大学生宿舍内务卫生差�

现阶段,高校宿舍卫生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制度、校院两级学生组织共管制度、宿舍卫生评比制度、流动红旗管理制度、免检寝室制度等的实施,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无法真正建立宿舍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3、宿舍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辅导员在宿舍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疾病安全、突发性打架事件、人际交往安全、网络安全等多方面进行管理,确保大学生在宿舍中健康的休息、成长和学

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由于影响学生宿舍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稳定的,所以学生宿舍安全管理问题仍然是高校应该长期关注的首要问题。

二、基于管理学理论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系构建

笔者结合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实际,将管理学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系统理论

1、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高校辅导员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要清楚宿舍管理效能的发挥不等于各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往往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全方位地分析多个变量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并制订针对不同宿舍的管理目标与管理方案,应成为每一个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2、能级原理是指由于学生之间、学生宿舍之间存在着差异,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在宿舍管理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管理结构,并按一定的制度和要求,将不同学生宿舍置于相应的能级结构中。按照宿舍系统中各要素的特性把学生宿舍划分为男生宿舍、女生宿舍、楼层宿舍、班级宿舍、党员宿舍、干部宿舍、贫困生宿舍、特长生宿舍、差生宿舍、优秀生宿舍10个能级结构,并按照宿舍管理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等级中进行管理。

3、责任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建立一套或者几套管理监督班子。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相关部门和个人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以实现高效的管理。例如学生处标准化宿舍验收、校级学生会抽检、院级学生会常规检查、辅导员、班主任、班长、寝室长、值日生负责制等。注意在管理过程中,各班子职责界限要清楚、内容要具体,出现问题及时落实到责任人并及时整改。

(二)动态理论

1、动态原理。动态是指管理的对象、目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特别是作为学生宿舍管理对象的学生,其自身及其生活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学生宿舍的安全只是暂时的,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要将其看作是个动态的过程,密切关注跟踪,采用具有弹性的工作方法。

2、权变原理。权变原理是指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其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以实现有效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性的、具有一定规律又存在突发因素的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生宿舍管理中应根据学生自身内部、外部情况的变化,注意及时调节,保持充分的弹性,有效地实现权变管理,从而解决学生宿舍管理中的种种突发问题。

(三)激励理论

1、激励原理是对被管理者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欲望给予满足,从而强化其要获得满足就必须付出努力的心理动机,从而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宿舍管理中,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激励尤为重要,对表现好的个人或集体要在精神上或物质上给予正奖励,树立典型,引领示范,鼓舞士气;对表现不好的给予负激励,及时处理并设立底线,以儆效尤。

2、竞争原理是指在宿舍管理中引用竞争机制,通过客观、公平、合理的竞争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开拓创新的能力。同时要强化协作机制,避免过度竞争引发的不良后果。例如:在宿舍管理的三大体系内可以适应性地规划、组织一些有创新意义的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良性竞争,不断追求新高度,寻求宿舍管理的真谛。

(四)目标理论

1、目标原理是指在宿舍管理中既要给整体宿舍制定目标,又要给宿舍中的每一个学生设定目标。目标要具有引导作用、动力作用和支柱作用。有目标的组织和个人才有发展的方向和动力。集体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一致时才有责任感和归属感。例如辅导员在学生宿舍文化、卫生、安全管理中要对班级、宿舍中不同类别的学生通过讨论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并且使得其方向趋于一致,向整个宿舍管理体系的总目标靠拢,这样才能建立宿舍管理长效机制。

2、效益原理是指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要把实现有效性、追求高效益作为目标的一项管理原理。例如辅导员在宿舍卫生和安全管理体系中,在考虑管理目标和方法的同时,一定要将效益最大化作为制订方案和策略的前提,要以尽量少的人力投入、时间投入、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宿舍卫生、安全管理效率和效果。

(五)人本理论

人本理论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5]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要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权利为根本,要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出发点,力求实现学生在宿舍的全面、自由、健康发展。要将传统的说教式管理方式向服务式管理方式转变,在宿舍制度管理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人文关怀,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调动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宿舍为家,积极、主动的维护好宿舍秩序,这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三、基于管理学理论的宿舍管理新体系

综上所述,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其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育的成功与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6]辅导员等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将系统论的观念贯穿于宿舍管理三大体系之中,以人本原理为核心,以目标原理、激励原理为方法,在文化管理体系中倾向于应用竞争原理,在卫生管理体系中倾向于应用能级、责任、动态原理,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倾向于应用责任、动态、权变原理,建立多维度,横向、纵向交错的具有科学行、客观性、合理性、实际性的宿舍管理新体系。

另外,将管理学理论应用到宿舍管理体系当中,把学生宿舍文化、卫生、安全管理的特�

[参考文献]

[1]杨德章。关于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220-221.

[2]李媛,李树茂。论辅导员与高校宿舍管理[J]。科协论坛,2010(4下):182.

[3]支俊敏,赵金玉。现阶段我国高校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7):127-128.

[4]王明,王周瑜,谢振荣。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的反思[J]。宜春学院学报,2011(1):80-81.

[5]陈勇。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管理学原理及其管理特点[J]。太原大学学报,2013(3):114-117.

[6]刘学燕。从管理学角度探析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J]。伦理观察,2011(5):131-132.